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期法不可违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5分)

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总是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做作业,贪图享受等开始的。中学生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应该()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③远离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④让老师或父母时刻监督自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犯罪必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B、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C、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

D、犯罪不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3、初三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这一戒毒格言告诉我们()

①吸食毒品,危害极大②依法律己,决不吸毒

③珍爱生命,拒绝毒品④要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6岁的王某,多次在校外纠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的财物多达1000多元,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王某的行为是()

A、违反校规的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漏选可得2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6、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A、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B、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C、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

D、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7、借网络而生的“博客”日渐为人们所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秩序被扰乱的情况,它滋生是非,揭他人隐私。可见()

A、“博客”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

B、专门败坏社会风气

C、主要传播的是腐朽文化

D、写“博”的也要有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8、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就在高考前,其弟被别人打伤了,王某没有多想,纠集了几个人,将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为“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报考大学的意愿化成了泡影。此事给我们的教训是()

A、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王某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以致违法犯罪

C、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D、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忍气吞声,否则任何方式都可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

9、毒祸猛于虎。吸毒具有极大的危害,表现在()

A、能够提神,有益健康

B、破坏家庭幸福

C、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

D、危及国家和民族

10、据统计,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

B、社会不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C、青少年不能抵制社会的不良诱惑

D、青少年不懂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概括题(4分)

11、2004年3月下旬,教育部分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将原来的“遇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中的“要敢于斗争”予以删除。

三、辨析题(8分)

12、有同学认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四、简答题:(8分)

13、

五、分析说明题。(15分)

14、1、21.材料一:中学生丁某等人由于受网吧不健康内容的吸引,经常到网吧上网“开心”,后来发展到没有钱上网,就一起到路上拦截学生勒索钱财,并先后将几名学生打伤。

材料二:一项对中学生到网吧上网情况的调查统计,见下表:

材料三:为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工具,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

(1)材料一、二的上网行为会对中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5分)

(2)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文明上网? (5分)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上网保护工作提出几条建议。(5分)

第八单元《法不可违》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概括题

11、青少年应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辨析题

12: (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它们之间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四、简答题

13、

五、分析与说明题:

14、(1)影响中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甚至由此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①利用业余时间,尽量不要熬夜。②不要集中长时间上网。③不到网吧上网。④选择健康有益的内容。少玩游戏少聊天,更不应浏览不健康信息。

(3)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管,依法惩治违法经营者。网吧经营者应依法自律,不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关闭不健康网站。学校应加强上网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家长也应当对未成年子女加强教育,严格控制其上网时间,教育子女文明上网。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进法律 一、设计意图: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教学过程: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课时:1课时 二、板书设计: [ (多媒体展示事例“奥运会趣事”)第2届奥运会的撑竿跳高比赛,日本运动员富田把竹杆垂直竖立在横杆边,然后迅速地顺着撑竿两手交替地爬上竿顶,轻松地越过了横杆。裁判员宣布此跳无效,原因是他没有进行助跑。当富田了解到什么是助跑以后,就持竿慢跑了几步,把撑竿竖好后再一次重复了上述的动作…… 教师:这样的比赛成绩还算不算?假如体育比赛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此,体育比赛要有体育比赛的规则,体育比赛才能正常进行。那么,如果在要道或十字路口,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思考: 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多媒体展示“交通秩序对比插图”)

学生回答: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也不能顺利通过。交通规则在这里起了维护畅通的作用。 教师: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我们身边的规则。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学生活动:“七嘴八舌”)请同学们以“我的一天”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规则。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所说的规则进行归类呢? 学生回答:规则可以分为纪律、道德、法律。 教师: (学生活动:“对号入座”)试做比较,并将下面的备选内容填入空格内。 1、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2、在校学生 3、舆论、习惯、信念 4、自然形成 5、教育、行政力量 6、全国适用 7、教育行政机关制定8、普遍适用9、国家强制力 教师:因此,我们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它的特殊性体现在那里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影片,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生回答:因为和纪律、道德相比,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创制形式)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丛实施来看)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从适用对象和范围看)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纪律、法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学生活动:“请你断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1、不对,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的侵权行为。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试题-七年级上册政治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试题:七年级上册政治 测试题 教师们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之时,准备好了学生们的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预先做一份试卷,这份设计良好的试卷!下面是WTT 整理的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2小题共计36分) 1.吸毒人群的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下列对吸毒危害性认识正确的说法是( ) A.吸毒是现代社会的时尚 B.吸毒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吸毒一口误入虎口 D.吸毒是一新鲜刺激的行为 2.“网吧网吧我恨你,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以前迷恋你,致使成绩不如意。劝君要把时间惜,坚定立场勤学习”。这首校园歌谣告诉我们( ) ①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抵御诱惑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③青少年要远离网吧、远离互联网 ④青少年要正确利用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年7月2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21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综合十大流行语是:地震、上海世博会、低

碳、房价调控、南非世界杯、维和警察、债务危机、校园安全、十二五规划、墨西哥湾漏油事。面对这些热词,我们应:( ) A.不懈追求 B.坚决抵制 C.摆脱干扰 D.冷静面对 4.2021年12月17日上午,中国国新办、信息部、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将联手打击互联网不良信息。抵制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青少年应该( ) 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积极参与②依法自律,不浏览、不传播 ③提高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发现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举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黄小刚放学回家经过一建筑工地,遇见窃贼正在偷建筑材料。下列是几个人的不同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窃贼是大人,我们斗不过他们,保护自己,不理他们是上策②拨打“110”报警电话③暗地里跟踪,看他们把材料偷到哪里去,好为将来破案提供线索④一人去报警,其余的人悄悄跟踪,不能让那几个家伙跑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

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 一、1.人民意志和利益;权利;义务2.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刑罚和处罚 3.行政;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民事法律法规;刑事;刑法4.刑事处罚;刑事处分5. 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 行为规范社会道德自然形成普遍适用舆论、习惯和信念 学生守则教育行政机关制定在校学生教育、行政的力量 国家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强制力全国适用 二、 三、 四、13.①道德。它主要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②纪律、规章。它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的在局部适用的准则14.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5.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生活准则有不同种类。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不是唯一的行为准则。除法律外,还有道德、纪律、规章、守则等行为准则,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生活准则,而法律只是唯一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准则。16.此说法是不正确的。①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两种。②一般违法行为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性小的违法行为。因为没有

触犯刑法,所以不是犯罪。③犯罪是指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所以说,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17.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犯罪是一种严重触犯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五、18.马强所主张的这种“自由”是对真正自由的片面理解。真正的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马强做事我行我素,不守规则当然要受到批评、指责和处罚。因此,自由离不开法律、纪律等规则;要自由就得守法律、纪律等规则,守法律、纪律等规则才能有真正的自由。19.本案例中李某最终归还了欠王某的钱款,体现了法律的尊严。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因为:第一,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才能迫使人们遵循、服从法律;第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制裁违法犯罪分子,法律需要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第三,为了使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实现和履行,也需要国家强制力做后盾。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20.①如果甲只是推了乙一把,乙摔倒在地并未受伤,则甲的行为并未给乙带来大的危害,也没有给社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那么,甲的这种行为还够不上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更没有触犯刑法,属于一般错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35分) 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总是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做作业,贪图享受等开始的。中学生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应该()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③远离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④让老师或父母时刻监督自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犯罪必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B、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C、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 D、犯罪不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3、初三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这一戒毒格言告诉我们() ①吸食毒品,危害极大②依法律己,决不吸毒 ③珍爱生命,拒绝毒品④要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6岁的王某,多次在校外纠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的财物多达1000多元,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王某的行为是() A、违反校规的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漏选可得2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6、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A、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B、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C、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 D、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7、借网络而生的“博客”日渐为人们所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秩序被扰乱的情况,它滋生是非,揭他人隐私。可见() A、“博客”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 B、专门败坏社会风气

初一政治试题

单元测试题(一) (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的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下列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李哲随着爸爸工作的调动,来到了光明中学七年级一班。面对陌生的集体,陌生的同学,李哲希望与同学们尽快熟悉起来,建立新的友谊,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李哲应采取的比较好的方法有() 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②努力提高学习成绩③勇敢向同学们介绍自己④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升入七年级的第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幅对联:你一言,我一语,畅谈交流成集体;你清高,我憋气,不通有无非兄弟。这幅对联包含的深刻含义有() ①要结识新朋友,珍视新友谊②要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③要把交朋友作为初中阶段最主要的任务④要齐心协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十几只黄蜂放入一个厚木板箱内,几天后,打开木箱,发现木箱内壁有十几个小孔,每个孔中都有一只死去的黄蜂。其实这些孔都已经很深了,每只黄蜂离钻穿木箱逃生都只有一步之遥。但可悲的是,他们最终都死在自己的努力之中。据此,人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下面的格言警句能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众人拾柴火焰高”③人心齐,泰山移④雁怕离群,人怕孤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在一次讨论中,同学们就“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集体是大家的,少了我一个算不了什么 B.我没有什么特长看来不能为班级做什么贡献了 C.只要搞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奉献集体 D.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我要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年级政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90 七年级政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w w. 5 Y k https://www.doczj.com/doc/149400005.html, 七年级政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单元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36分 1. 2011年 5月 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群体再一次受到考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天有八万名青少年成为烟民, 许多青少年更因为吸烟而慢慢染上毒瘾。青少年吸烟 ( A. 是追求时尚的表现 B. 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C. 是沉迷不良诱惑的表现 D. 是个人行为,我们不必小题大做 2、学校招聘招生老师, 来者不拒, 应聘者不需出示任何身份证件,直接就能成为学校的招生主任; 招来一个学生的一年学费 4800多元, 而给招生人员的酬劳就达3000元……这说明现实生活中:( A . 国家重视教育 B . 身边的保护存在 C . 法律保护合法权益 D . 种种侵害存在

3. 下列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的是( ①吸毒②赌博③上网④撒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4. 吸毒人群的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下列对吸毒危害性认识正确的说法是( A. 吸毒是现代社会的时尚 B. 吸毒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 吸毒一口误入虎口 D. 吸毒是一件新鲜刺激的行为 5.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如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透惑等等,对此,我们应该 ( A. 努力追求,尽情享受 B. 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C. 避开诱惑,因为我们无法战胜 D. 彻底消灭一切诱惑 6. 下列选项中,属于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有( ①“网吧”老板向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②某单位高薪招用不满 16 岁的未成年人做工 ③某摊点向未成年人出售黄色书刊 ④父母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手机作为现代化的移动通信设施,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它带来的黄色垃圾短信, 也干扰着人们的生活。对此你认为( A. 不必大惊小怪,不会导致违法犯罪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第1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临空区闵集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单元检测 七年级思想品德试题(一) 友情提示:展示自己的机会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应答。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其字母填入下表相应位置。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 A.形象 B.服饰 C.自尊 D.地位 2.自尊是() A.人人都是需要的 B.唯我所需 C.是老师所需 D.长辈所需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了() A.不要因为贫困而自卑 B.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C.武力不能战胜正义 D.做什么事都要讲实效 4.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这就说明在生活、学习中我们() A.自尊要适度 B.自尊不要强求 C.自尊可有可无 D.自尊要量力而行 5.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都不相信自身的潜力 B.都是过度自信的表现 C.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的 D.都以自我为中心 6.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 A.自尊 B.自大 C.自信 D.自傲 7.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这说明:() A、自尊无价 B、尊人优雅 C、不知羞耻 D爱慕虚荣 8.中国留学生王渊以其出色的才华,赢得当年美国的“总统学者奖”。但是,领取这个奖项必须拥有美国国籍,王渊毅然放弃领奖。她说:“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放弃中国国籍。”对她放弃领奖一事,你的看法是() ①王渊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②放弃中国国籍与祖国没有多大利害关系③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人,必定会时时、处处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④放弃领奖,太可惜了,有点不值得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据此回答9-10题。 9.你认为鲁迅所提到的“中国的脊梁”指的是() A、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 B、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C、为帝王将相服务的那些人 D、全体中国人 10.自信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培养自信心应该做到() ①体会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学会为自己喝彩②采用场景变换等方式,寻找自己的优点与长处③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落人后④避免犯任何错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1.小品演员潘长江说:浓缩的就是精华。戏剧演员葛优自嘲道: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表达了他们的() A、乐观 B、达观 C、知耻 D、有自知之明 12.自尊者达观,面对他人批评时的正确态度是() A、过于敏感,斤斤计较 B、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事事要多忍让,不与他人过多争论 D、得理不让人,及时予以回击 13.通过学习,请你分析下列行为中属于有损人格、不自尊的有() ①小王不小心踩了小李一下,小李眼睛一瞪:“你没长眼睛啊!”②护着盲人过马路,周围的人投来赞许的目光③自己的衣服不如同学多,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④作业写得不认真,主动向老师认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以上都不对 14.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作了这样一项实验研究。他在某中学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对其中的一个班宣布:你们是经过精选出来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在之后的十几年的追踪研究中,他得出惊人的结果,这个班的学生确实如他所说得那样,个个出类拔萃。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A、“权威性的谎言”具有权威性的力量 B、自尊自信可以促人成功 C、有发展前途的孩子成功的机遇大 D、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15.生活中,人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如长得不漂亮,甚至有生理缺陷等。面对不如意,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②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③自己尊重自己④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⑤想尽一切办法,超越别人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6.自信者具有哪些心理品质() ①乐观进取②专注③注重行动④任性好斗⑤斤斤计较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公布成绩时他名落孙山,得知消息后他非常失望,顿生轻生念头,幸亏抢救及时而未果。过了几天消息传来,上次公布的成绩是由于统计出错,才使得他名落孙山,实际上它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他仍然未被录取。据此回答17-18题。 17.你认为该大学生没有被录取的原因是() A、他的成绩不好 B、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将与成功无缘 C、公司出现统计错误 D、他很自负 18.面对那位沮丧的大学生,你最想对他说() A、对未来生活的自信,是理智的期望,相信自己“我能行” B、自尊是自己争取的,面子是别人施舍的。自尊才真正属于自己 C、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D、一个人能否有成功,就看他是否具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9.撑起自信的最重要的支柱是() A.实力 B.魄力 C.精神 D.动力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班级 姓名 成绩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我国法律作为 的体现,通过规定和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 、 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为三种:①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② 违法行为,指违法 的行为;③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 4.刑罚,又叫 、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办法。 5.选择下列项目填表。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②在校学生 ③舆论、习惯和信念 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的力量 ⑥全国适用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⑧普遍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6.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 )。 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 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8.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 )。 A.制定或认可 B.制定或实施 C.广义或狭义 D.习惯与执行 9.法律体现的是( )。 A.少数人的意志 B.剥削阶级的意志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广大人民的意志 4分,共12分) 10.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B.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

C.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 D.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 B.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意志 C.无论国家制定法律,还是国家认可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D.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12.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是()。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B.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C.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 D.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予以维护的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3.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主要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区别? 14.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15.有人说,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6.“违法及犯罪,犯罪及违法。”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7.简要回答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8、19题各7分,20题9分,共23分) 18.中学生马强做事我行我素,不守规则,他的口头禅是“自由万岁”。在马路上,他横冲直撞,还闯了红灯,被警察严肃地批评了一顿。自习课上他高声谈笑,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和指责。篮球场上,他屡屡犯规,被裁判罚下了场。他遗憾地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对马强的言行加以评析。

2020七年级政治上册单元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的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下列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 分 答 案 1.碧蓝的天空,洁白的飞鸟,摇曳的青草,奔跑的羊儿,这里所以美丽,是因为() ①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②我们感受到了万物欣 欣向荣③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希望和旺盛的生命力④我们心情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下雨天,一只小花猫在路边,浑身被雨淋湿了,正在“瞄瞄”地叫着,这时你会() A.继续走自己的路,不理会小猫B.用木棒追打小猫,寻找雨中欢乐 C.把它抱回家,用干毛巾帮它擦去雨水D.用脚去踏死它,帮助它早点结束生命 3.李素丽是北京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她十几年如一日,热心待客,细心照顾乘客;王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

家,20 多年来,他不断探索,不断推陈出新,终于研制出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称为“当代毕昇”;张海迪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但她用自己的笔去启迪人们的心灵。这启示我 们() ①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②人的个性 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人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③ 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④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雨果的名言“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 得上生活,你要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 则生活”,它告诉我们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 ①人类有理想、有智慧②人类有巨大的创造力③人类能适应自然,能繁衍后代④人类总是在不断改变自 己的命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下面对珍爱生活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珍爱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B.珍爱动物、植物、微生物,爱护自然 C.每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 命

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5.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三、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走向自立 一、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举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 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什么是法律?P87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 答:(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 答:(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显著特征)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8、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法不可违 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 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七年级思想品德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思想品德单元测试卷(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全卷共四个大题37小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与小学相比,中学生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一切的改变都是一种新的开始。因此,我们必须() A.重新认识自己B.积极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C.努力学习D.以不变应万变 2.面对新的中学生活,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想法是正确的() A.唉!我上的学校不是重点中学,将来无法考上重点高中 B.只要认识新的伙伴,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就能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C.我要调整好心态,寻找到方法,积极适应中学新生活 D.在新的中学生活里,但愿其他同学都不如我 3.在小学,有的同学可能是佼佼者,有的同学可能却一直默默无闻。但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应为曾经拥有的荣誉而背上包袱,也不必为曾经有过的失误而懊恼。面对新的中学生活,我们应该() A.寻找好的班级,少走弯路 B.把握住新的机会,在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面前展现新的自我 C.想办法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D.努力学习,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 4.张美进入七年级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没有找到新朋友,只好与小学里的一些老同学玩,其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②面对陌生的新同学有孤单、失落的感觉③初涉陌生环境形成了“闭锁”心理④她周围的新同学都比较自私,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小华自进入中学后,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做主、自己做。小华的感受表明() A.在中学,学习科目增多了B.在中学,学习负担加重了 C.在中学,学校生活非常丰富D.在中学,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 6.为了适应新的中学生活,我们应该() ①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②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③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④顺其自然,一切都会慢慢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说明() A.要自觉维护集体荣誉B.我们要同集体中有“异心”的人作斗争 C.只要是集体,就有向上的力量D.团结就是力量 8.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充分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这说明()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指导1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指导1 第一框题走进法律复习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所以,他们受到了法律的追究与制裁。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用法、护法、爱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与制裁。自觉地学法、用法、护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的“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七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测试题(鲁教版)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2分,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后面的表格里) 1.有人估计,目前全世界动物有150多万种,植物有50多万种。这说明() A.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B.动物生命的个体独特性 C.动植物种类繁多,与生命世界无关 D.动物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2.对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人要完全服从于自然界 B.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 C.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对立的 D.人能够主宰自然界 3.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 A.寿命长短 B.能否赚到更多的钱 C.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 D.能否让自己过得快乐。 4.真正的青春属于() A.没有理想的人 B.好逸恶劳的人 C.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D.无所事事的人。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B.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 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和艰难的 D.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6.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出售来回车票,一旦动身,决不返回。”这形象地说明 (1)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2)生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4)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A.(1)(2)(3) B.(1)(2)(4) C.(1)(3)(4) D.(2)(3)(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国家大事做起 B.作为一个中学生,没有人生价值可言 C.作为一个中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是努力学习 D.我们今天的学习与创造生命价值没有联系 8.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应该认为,这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意味着 A.为社会作贡献与实现人生价值是对立的 B.创造和贡献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需要 C.人类个体的生命价值是渺小的 D.人类是高级的动物 9.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下列不利于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的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导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导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导教案 7.1 走进法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1) (2) (3) 五、合作研讨部分: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 法不可违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框防患于未然-免费提供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框防患于未然-免费提供

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对应课标: “成长中的我” 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教学资源:根据教材资料整合而成的事例、《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以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为例,说明思想、行为健康同样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二、讲授新课:以请学生充当医生贯穿整节课教学。 1、“病情”陈述:幻灯显示主人公小陈由好学生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病情”为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犯罪的危害等知识作铺垫。 2 、把脉“病因”:学生根据“病情”的分析主要从自身原因的角度讨论小陈为什么会由一个学生沦为罪犯。设计意图:通过找原因让学生懂得道德水平、法纪观念与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也为后面的“对症下药”奠定基础 3、“病程”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病情”理解小陈由好学生到罪犯经历了哪几个典型的过程,并讲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懂得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道理,从而能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并通过他们对这些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后面的危害做铺垫。 4、分析危害: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小陈的行为(包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要引导学生从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谈。在此插入一个辨析:中学生犯罪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危害激发学生憎恶犯罪的情感和远离犯罪的行为,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法律责任,从而能远离犯罪。 5、对症下药:学生根据“病因”讨论如何从自我防范的角度阻止小陈走上犯罪道路,特别分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归纳出来的措施改写故事的结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应原因能自主分析相应的对策,从而自己生成这一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而改写故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应用于实际中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三、知识归纳: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 四、课后探究:结合教材资料以儿子的名义给父亲写一封回信,在班级择优展览。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料和学生在本节课的认知基础,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七年级政治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什么 第一课时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 使学生了解法律是什么,形成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2、教材内容 特点:基础性强,对比性强。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法律的特殊性、权威性,尊重法律。 ②能力目标: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③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什么。 2、教学方法 ①教法:谈话法 ②学法:合作式 3、教学模式 激趣导学,激发活力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基础性、概念性较强,学生对法律的概念有点感觉,但又很模糊.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因此,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情境设疑、对比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过程设计 【激趣导学】 情境一:找家游戏 (找出下列左右两边语句的对应关系) 见死不救抢劫财物迟到旷课

追赶打架 流氓斗殴 师:你为什么这样找? 生:(举手回答) 师:要找到三者的区别点,关键是要弄清法律是什么。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即国法。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违法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走进教材】 情境二:《今日说法》片断 (多媒体播放) 由上面事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法律不同于一般的行为规范,它与道德比较起来具有 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它都有哪一些特殊性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进入今天的法律殿堂!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还没有学习本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说出一些法律的特别之 处,好,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如果你说得差不多,那么你自己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名 大律师。 (一)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讲解完以后,再次点明):阶级社会——国家——法律——阶级本质(突出重点 及难点)强调指出: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国法 法律的存在形式:书面 内容特点:相互间权利、义务。举例:《婚姻法》中就具体规定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 义务(请几位同学列举一下自己认为的权利和义务都有哪些). 启发比较:道德的形成和存在形式 【感悟生活】 情境三:继续播放《今日说法》 (多媒体播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