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5赏析示例《六国论》新人教版选修)

201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5赏析示例《六国论》新人教版选修)

201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5赏析示例《六国论》新人教版选修)
201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5赏析示例《六国论》新人教版选修)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赏析示例六国论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

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赂.(lù)秦暴.(bào)霜露

弥.(mí)繁

B.与.(yǔ)嬴厥.(quē)先祖父

日削.(xuē)月割

C.殆.(dài)尽洎.(jì)牧以谗诛

率.(shuài)赂秦

D.为.(wéi)国者当.(dānɡ)与秦相较

荆棘.(jí)

【答案】C(A.暴pù;B.厥jué;D.当tǎng,同“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途径,道路,名词)

②六国互.丧(交互,彼此,副词)

③不能独完.(完成,形容词)

④理固宜然.(这样,代词)

⑤义.不赂秦(坚持大义,名词用作动词)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胜,取胜,形容词)

⑦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假如,连词)

⑧苟.以天下之大(如果,假如,连词)

⑨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⑩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A.①②③④⑦⑧⑨B.②③④⑤⑧⑨⑩

C.①③④⑥⑦⑨⑩ D.①②④⑤⑧⑨⑩

【答案】D(③“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⑥“终”坚持到底,形容词用作动词)

3.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答案】D(A.灭亡;B.逃亡的人;C.逃走;例句及D,损失)

4.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C.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D.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E.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答案】AD(A.暴露、显露;B.残暴;C.晒;D.暴露、显露;E.突然。) 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答案】A(A武器;B、C、D军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④至于

..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

..孤危

⑥胜负

..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

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③⑥

【答案】 D

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披坚.执锐.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

【答案】B(①⑤⑥⑩名词活用为状语,②⑧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④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8.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

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鲜明,堪称古议论文之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如果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

D.最后,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

【答案】B(“不赂者以赂者丧”应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2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

..赂秦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不免:免不了

C.是故

..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革灭:消灭

【答案】B(不免:不能幸免)

10.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

①齐人勿附于秦

②斯用兵之效

③李牧连却之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答案】 C

11.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答案】 C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就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了,可惜它们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如果当初韩、楚、魏三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人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名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如果跟秦国人相较量,

(结局)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迺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适.周适:往,到

B.不得其时则蓬累

..而行蓬累:漂流无主的样子

C.良贾深藏若虚.虚:空,空虚

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绌:通“出”,出自

【答案】D(绌:排斥)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反映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品质的有( )

①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②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③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④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⑤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A.①②④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B

1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 )

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却很鄙夷地批评孔子,说他所崇拜的人都已死了,要他放弃他们的理论,要与时俱进,顺时而为,学习老子的学说。

B.孔子走后,老子却又在他的学生面前赞誉孔子,说孔子这个人很谦虚,有如乘风驾

云而上青天的龙。

C.老子讲修道德,颇能见机行事,他看到周王室衰微,便萌生了去意。后来,他逃到函谷关的时候,却被周的令尹喜捉住,强迫他写下了《道德经》后才放他走。

D.老子讲修道德,颇能审时度势,他看到周王室衰微,深感无能为力,便离开了东周,在函谷关为令尹喜写了《道德经》后就不知所终了。

【答案】 D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

(2)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商量问题。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藏书室的管理人员。

孔子到东周,准备向老子问礼。老子说:“你所说的人,他的人和骸骨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一个君子,如果得到政治机会,就做官,坐马车;得不到政治机会,就像蓬蒿一样流移而行。我听说,会做生意的商人,把货物深藏,不让别人知道,仿佛什么也没有,而君子之人,美德充盈,其容貌却似愚笨之人。要把你的骄气与多欲、伪善与胡思乱想都去掉,这些都无益于你的身心。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孔子离去,告诉他的学生说:“鸟,我知道它能飞上天空;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遨游;兽,我知道它能在地上奔跑。能跑的,可以用网捕捉;能游的,可以用丝线垂钓;能飞的,可以用箭射猎。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乘风驾云而升天的。今天我看见老子,他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讲修道德,他的学说以自隐无名为主。久住东周,看到周室衰微,于是离去。经过函谷关,关令尹喜说:“你将要隐居起来了,请尽力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就撰述《道德经》上下篇,谈论“道”与“德”的意义共五千多字,然后离去,不知他终老于何处……

一般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往往贬斥儒学;而研究儒学的人,也贬斥老子。“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商量问题”不就是说的这类情况吗?李耳主张无所作为而自任发展变化,清静不扰而民风自归于醇正。

四、高考热点

17.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机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④①②

18.阅读下面文段,概括其所揭示的哲理,不超过25个字。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的,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进一点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阴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就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封闭的心扉敞开,成功的阳光就会驱散失败的阴影

19.仿照下面一首以《蛇》为题的寓言诗,以“鼠”“蜗牛”或其它某种动物为题再写一首寓言诗,行数基本与例诗相同即可。

蛇________

再笔直的路______________

也会留下曲折的足迹 ______________

让你总结教训 ______________

你却总是抱怨 ______________

行程不按自己的思路设计 ______________

【答案】《鼠》谁说/掉进米缸是个美梦/当坐吃山空/却再也出不来的时候/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蜗牛》走得慢些没什么关系/别让敌人掳去/稍有风雨/便可躲进安乐窝里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直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的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中心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只要与“位置”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位置”是个多义词,一是指“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二是指“地位”,三是特指“职位”。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不同含义设定构思的着眼点。比如,从第一义上可以考虑各安其位,社会才能有序,每个人都有权占有一席生存和发展的位置;从第二义上可以考虑少争位置的高下,多比付出的大小,一个人所享有的社会地位应与其能力和贡献相称;从第三义上可以考虑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而且要善始善终,切不可尸位素餐。其实,更好的构思可能是从比喻义和象征义上来理解“位置”,使“位置”与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丰富的哲理联系起来。比如,个人在人生定位和移位上的选择策略,位置与制度的关系,位置的相对稳定和绝对变动,人们观察社会位置的角度和心态,等等。总之,应当善处虚实之道,或于实处生虚,或于虚处求实。

【佳作赏读】

位置

放了暑假,离开学校回到家里,没有了老师、同学、作业,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好像找不到自己生活的位置了,整天无所事事,闲得发慌。于是和爸爸妈妈一商量,决定明天出去打暑期工。

第二天,清晨的阳光沐浴着整个城市,碧空万里;鸟儿在空中卖弄着清脆的鸣叫,连那最不起眼的小野花也显得格外亮丽。我骑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打着如意算盘,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欣喜。

当我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推开“X X鞋店”的门时,一股刺鼻的冷气迎面扑来,刚才的欣喜顿时没有了,心里像有只兔子似的怦怦直跳。正在我不知所措时,一位小姐面带微笑地向我投来了友好的目光:“小姐,你买鞋吗?”“随便看看。”我也相视而笑,在里面转了一圈儿,最后还是没好意思开口。心想:卖鞋?太没面子了吧!

转过一道弯,前面有家“麦当劳”。我昂首挺胸地走进去,找到了餐馆的负责人,向他作了自我介绍并提出打工的要求。她听着,那充满傲气的表情里还不时显出不耐烦的样子,用藐视的口吻说:“中学生?你会做什么呀?就做清洁工吧,擦桌子,扫扫地板……”她那老板的傲慢和对我们中学生的轻视让我受不了,更何况还是做清洁工。我转身就走。心想:

做清洁工?太没出息了吧!

此后的两家我也失败了。一家是聘我教电脑,我没有这个能力;另一家是招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业务员,当然我是不够格的,我还是一个中学生。辛苦了一整天,找了十几家单位,一个适合我的位置也没有,最后只好一身疲惫地回家。

爸爸看着我沮丧的样子,开导我说:“不是没有适合你的工作,而是你自视甚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工作不能挑挑拣拣,什么工作都是要人做的嘛。”爸爸的话使我豁然开朗。我不由想起了松树,一颗种子,随风飘落,落在沃土里,则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落在悬崖上,则虬枝迎风,别成一种风景。一个人只要有心,哪里不是施展才能的地方呢?

【名师点评】

本文寓理于事,构思颇有特色。叙事似乎是按时间顺序,纵向贯注;然而,“我”打工的几次失败经历在性质上又构成了横向并列的关系。嫌卖鞋没面子,嫌当清洁工没出息,属于“低不愿就”;教电脑没能力,当业务员不够格,属于“高又不成”——合起来,便是“自视甚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文章大部分篇幅是记实,末段巧用联想拓展法,写自己“不由想起了松树……”则是“用虚”。全文以实事为骨架,以虚想为装饰,诚善于运思者也。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美文摘抄带赏析

美文摘抄带赏析 导读: 美文摘抄带赏析(一)邻居 绿树成荫,小草旺盛,河堤柳絮轻拂着绚烂的夏花,与夏花为邻,小草尽显绿美;与小草为邻,夏花尽显娇艳。 试想,没有小草为邻,夏花何以生存,柳堤何以坚固?植物相互为邻,共生共赢。植物界如此,人与人之间又是怎样的呢? 古人云:“远亲不如近邻。”可见在中国人眼中,邻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生活却忍不住让人反思:我们所信仰的“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哪一去了?我们所追求的“一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和谐哪去了?我们熟读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理想哪方了?我们所羡慕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淳朴哪去了……我们所见的只有一张张冷漠的脸和一颗颗互相猜忌的心。 我们在繁华的城市里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却把最纯真的邻里关系抛在脑后,等到我们清醒时才发现:通往城市的路始终开放着,通往邻里的门却始终紧闭着。当宽阔小院老槐树下几位老邻“陈年旧活,农谚桑麻”已成为过去时,我们有的只是在钢筋水泥的“金丝笼”里寻求一方栖息之地,那不断进步的防盗设施在给我们内心安宁的同时,也把我们和邻居彻底隔绝开来。在环境优美的小区和高楼大厦中,邻里间原本惯常的嘘寒问暖和互相关照,似乎都被冰冷的防盗门阻挡在外,有事没事串串门的邻里关系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越来越远。殊不

知,在这坚实牢笼的编织下,“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字眼也从我们脑海中消失殆尽。 俗语说:“一百万买房子,一千万一买邻居。”面对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你一可曾想过要做些什么廿;挽救这将被冷漠吞噬的真情呢?是继续守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竹他人瓦霜”的大众思维,还是伸出一只善意的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继续紧锁大门,锁住他人也锁住自己,从猫眼里窥探世界,还是打开内心的门,架起沟通的桥梁?是见面时沉默不语,还是报以善意的微笑和贴心的话语? 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向往睦邻的梦想,每个人都会为睦邻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睦邻必将成为社会的常态。 赏析: 作者从小草写到了邻居,然后深入探究邻里关系,这应该是本篇作文之所以拿到满分的关键。另外,作文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质朴的文字与主题相呼应,难怪会打动人心了。 美文摘抄带赏析(二)读书带给我的乐趣 英国学者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我常常独自一人,捧着一本书,在书墨香气中穿梭。不同的书带给我不同的美的享受。读《三过演义》我领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我学到了孙悟空的智勇双全;读《红楼梦》我体会了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童年》我了解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021年高中语文 知识大全 古代诗词鉴赏一

2021年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代诗词鉴赏一第二部分古代诗词鉴赏 第一节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③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④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节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

文章好段摘抄及赏析

文章好段摘抄及赏析 导读: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有摘抄的习惯么?好段有哪些?赏析有注解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文章好段摘抄及赏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高尔基《时钟》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

底洗礼。--张爱玲《秋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张爱玲《心愿》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秋叶》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丰子恺《竹影》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9、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10、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瞧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她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甚:为什么。云山:田园。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与规划。 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就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注】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金虎署,刑部。玄经,指道教经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 A.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就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1年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古典诗歌鉴赏 【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 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词自然浑成。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 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宋七家词选序》)

经典美文摘抄及赏析

经典美文摘抄及赏析【1】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 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2、摘自张爱玲《秋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 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答: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经典美文赏析

一、汪国真:《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二、毕淑敏 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 限 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第18周: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

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第19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蓟北归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

经典美文摘抄及赏析

经典美文摘抄及赏析 溪水 透明的溪水,明净得就像母亲的眼睛。 春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斑斓; 夏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浓绿; 秋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澄碧; 冬天,你疲倦了——合上眼睛,也停止了唱歌。 你摄取蓝天的云朵、黄昏的晚霞、夜空的星星;还留下我儿时的身影。 呵!这溪边沙沙作响的甘蔗林,带甜味的风,曾把我童年的梦吹拂!我躺在你的身边,感到靠在母亲胸膛上的幸福…… 你是我们生活里的一支古老的歌—— 你望见骑毛驴的迎亲的队伍来了,几支唢呐奏出悲哀的音乐; 你望见几个壮实的汉子,抬着笨重的木棺来了,把老人送上山坡; 你也听见:山脚下的独轮车,带着吱吱哑哑的声音,在贫穷的土地上呻吟而过…… 如果没有你,谁给我们留下自然的彩色; 谁给我们记载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呢? 透明的溪水,你给了我一双能够分辨色彩的眼睛。 当我在你身边,发现自己成为一个少年时,就不得不远行了。 你像养育我的母亲一样,送我出山吧! 我的感受: 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了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支哀怨的抒情山歌。溪水啊,我的“母亲”。母亲啊,就如同这溪水。母亲啊。,你看着我长大,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留恋与你在一起的时候,与你在一起的感觉。我感受到了母爱!请原谅我儿时的淘气,请原谅我小时候不懂事!这一切,就让我现在来“弥补”。我爱你,我的母亲! 居里夫人与执著同行,终于发现了一种美妙的放射元素――镭;爱迪生与执著同行,终于在上千次试验后发明电灯,给黑夜里的人们送来一片光明;贝多芬与执著同行,虽然两耳失聪,但仍然创作出命运的交响;司马迁与执著同行,奉献给人们一段精彩的史家绝唱…… 与执著同行,可以让我们坚定步伐,可以让我们永不言弃,可以让我们抵达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