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方案)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方案)

大学城U8-8-1/03地块项目一期二标段工程

人工挖孔桩

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单位:重庆建工第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2013年9月24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编制说明 (6)

三、工程概况 (6)

(一)工程概述 (6)

(二)基础设计特点 (6)

(三)上部结构特点 (7)

(四)地质水文和地形简介 (8)

(五)平面布置 (11)

(六)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11)

(七)危险源识别 (12)

四、施工计划 (13)

(一)施工进度计划 (13)

(二)材料计划 (14)

(三)施工设备计划 (14)

五、施工工艺技术 (14)

(一)技术参数 (14)

(二)工艺流程 (15)

(三)施工方法 (15)

(五)检验试验 (24)

六、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25)

(一)组织保障 (25)

(二)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6)

(三)施工监测监控 (33)

(四)应急救援预案 (38)

七、劳动力计划 (48)

八、相关计算及图纸 (48)

(一)提升系统设计、计算 (49)

(二)附录 (50)

一编制依据

1、地勘报告。

2、工程施工图纸。

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工程强制性规范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1、<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12、<关于遏制市政工程,人工挖孔桩(维修)中毒事故的通知>(建安办[2005]10号)

13、<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施工安全的规定>(渝建安发[2003]21号)

14、<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5、<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1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7、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

1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19、《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2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1、《安全带》(GB6095-2009)

22、《安全帽》(GB2811-2007)

23、《安全网》(GB5725-2009)

24、《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25、《关于防止施工坍塌事故的紧急通知》(建质[1999]173号)

26、《建筑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8、《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2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0、《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3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3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

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34、《关于加强人工挖孔桩作业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建发[2011]95号)

35、《关于进一步强调禁止人工挖孔灌注桩使用的通知》(渝建安发[2012]21号)

36、《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162号)

37、《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8]23号)

38、《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切破、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2]76号)

39、《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渝建发

[2008]169号)

40、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等。

二编制说明

本人工挖孔桩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人工挖孔桩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安全防范措施、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

三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1、工程名称:大学城U8-8-1/03地块项目一期二标段工程

2、工程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与大学城中南路之间U8-8-1/03地

3、建设单位:重庆漫城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设计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6、施工单位:重庆建工第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7、地勘单位: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8、建筑总面积:54500 M2

9、工期:390天

10、结构类型及楼层:

本工程(7#、8#、9#、10#、11#、12#)楼结构体系为剪力墙。1#车库、2#、3#商业结构体系为框架,其中(7#、8#、9#)楼为11F+1F/-F,建筑总高

度+0.000以上为41.1米,其中(10#、11#、12#)楼为8F/-1F,建筑总高度+0.000以上为28.6米。

11、本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的抗震类别为标准设防,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等级四级,场地类别为Ⅱ类。

(二)基础设计特点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桩基等级为乙级。

本工程基础类型: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墙下扩展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5.12MPa;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1.2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2029kPa。

持力层检测应满足GB 50007-2011中10.16相关规定。灌注桩深度挖至持力层,最小桩深不低于3米。从地勘报告看挖孔桩深度在1-2米之间就进入中风化崁岩层。

砼强度等级:独基、条基C40,桩基、承台、护壁C30,地梁C30

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

(三)上部结构特点

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支剪力墙、柱结构:梁、板、柱、墙砼均采用全现浇法施工。

(四)地质水文和地形简介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地理交通及气象水文

1.1.1地理交通

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U8-8-1/03地块,四周与已建道路相通,交通方便。

1.1.2气象及水文

1)、重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5℃~1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最低气温-3.7℃(1975年12月15日),常年平均湿度81%,绝对湿度17.6mb。常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最大年降雨量达1378.3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最大日降水量250mm(2007年7月17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mm,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雾酸雨发生,常年风速较小,以偏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28.4m/s。

拟建场地及附近无河流等地表水系,场地内西侧有小型的鱼塘及洼地分布,勘察区范围内无水库、湖泊等大型地表水体,地表水较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场地外北西侧水平距离约350m处的虎溪河为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该虎溪河河水由西南向北东方向流动,水量较小。

2)、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雨连绵,无霜期长,多云多雾的特点。

3)、地表水

场地内无大型地表水。

4)、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根据其特征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以及基岩分化带网状裂隙水两大类,其特征描述如下:

①第四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的人工填土中,渗透性强,含水丰富,受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补给,主要沿岩土交界面向地势低处径流。

②基岩分化带网状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基岩风化裂隙带中,受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补给,其富集因素受裂隙发育程度和地形地貌影响,主要岩层层面及基岩裂隙向地势低处径流。

根据地勘报告,据终孔24小时后水位观测,钻孔内未见地下水,说明拟建场地内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地形地貌

场地岩层产状为110°∠15°,根据钻探揭露:基岩面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场地内整体东侧基岩顶面较高,场地西侧较低,中间略有起伏,基岩顶面倾角一般10~25°,最大达60°,基岩顶面与覆盖层的接触面随地表而起伏变化,呈波状。经平整场地且地下室(车库)开挖后,用地范围内基岩埋深0.00(ZY27等)~13.25m(ZY1)。

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U8-8-1/03地块,场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场地南东侧坡顶,最低点位于场地西侧的凹洼地内,地形高程286.02~303.57m,最大相对高差17.55m,整体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一般5~20o,最大为35o,属于构造侵蚀剥蚀丘陵地貌。

3、地质构造

经勘察揭示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及

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和泥岩。其岩性由新到老分。

1) 第四系全新统(Q4)

(1) 人工素填土(Q4ml)――黄褐色、灰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的碎屑和砂、泥岩碎块石混杂组成,石质粒径以20~150 mm 为主,少部分达500mm,含量约占20~25%,其余粉质粘土和碎屑含量约占有75~80%,成份不均匀,填土时间1~3年,系场地周边平整场地时,抛填所形成,未经过碾压,未经过污染。该层分布于场地东和西端表层,厚度变化大,层厚0.30(ZY206)~12.80m(ZY79)。

(2) 残坡积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主要由粘粒组成,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主要分布在场地内中西侧丘陵斜坡和凹洼地内,由表层泥岩经风化而成,钻孔揭露厚度0.20(ZY150)~6.50m(ZY159)。

2)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1) 泥岩(J2s-ML)――紫红色,局部为暗紫或紫色,泥质结构或砂泥质结构,中-厚层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呈暗紫色者砂质含量高。泥岩极易风化,具有吸水软化,风化后呈碎块状的特征。

场区泥岩强度低,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状,中等风化泥岩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裂隙不发育,节长50~200mm。在本场地中泥岩和砂岩互层出现,分布较多。

(2)砂岩(J2s-Ss)――灰褐色、黄灰色,含泥质,中-粗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云母及其它暗色矿物,含少量石英,泥质胶结,且褐色微细纹理发育。

场区砂岩强度低,砂岩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砂状及碎块状;砂岩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节长100~250mm,中风化层岩芯中偶见裂隙。该砂岩分布于场区少部分地段,局部地段的砂岩呈透镜体状夹于泥岩体中。(3)粉砂岩(J2s-St)--灰褐色、黄灰色,含泥质,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含少量石英,泥质胶结,未见纹理发育,该粉砂岩分布呈透镜状,强度很低,强风化呈砂状,中等风化粉砂岩层岩芯呈柱状,节长100~180mm,在ZY23、ZY24和ZY28~ZY31钻孔内有揭示。分布范围较小且无规律。

本次钻孔揭露的岩体强风化层厚度为0.30(ZY71)~5.50m(ZY49),中等风化层厚度为5.80(ZY161)~18.40m(ZY47)。

(五)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应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进行布置,必须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需求,从有利于文明施工和现场管理的角度设置各类施工临设。

(六)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1、施工要求

(1)挖孔桩数量多,工期紧,桩间距离小,必须确保整个开挖及砼浇筑过程安全。

(2)挖孔桩开挖过程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3)相应特种作业人员应坚持持证上岗。

2、技术保证条件

(1)安全网络

(2)人工挖孔桩开挖需严格执行该《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3)人工挖孔桩施工及检查验收须按照《建筑桩基安全技术规范》(JGJ94-2008)执行。

(七)危险源识别

1、坍塌

回填土较厚,开挖过程中如不保证护壁质量,极有可能造成塌孔。

2、高处坠落

挖孔桩深度超过2米未设围挡防护或封闭以及井上作业人员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不当可能导致高处坠落。

3、物体打击

锁口边弃渣掉落井内,塔吊在作业区吊运可能导致物体打击。

4、触电

人工挖孔配备的施工机具中有部分电动机具和照明设施,因漏电可能导

致触电。

5、窒息

CO2浓度超标或孔深超过8米未连续送风可能导致孔内作业人员窒息。

6、机械伤害

因无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有缺陷、设备未按时进行保养、设备失修或带病运转、使用、指挥不当或机械故障可能导致机械伤害。

7、中毒

孔下作业前未对井内通风或未作孔内空气检测,孔内未连续送风,当孔内土壤中有CO,HS等有毒气体释放时可能导致中毒。

8、中暑

本工程桩基施工正好处在重庆最热的7、8月分,温度多在35摄氏度以上,因天气火热可能引起的中暑。

具体详见应急预案。

四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场地限制、人员及机械的配备情况,每天的进度指标控制如下:人工挖孔:1.0m/天·孔;桩间净距小于2.5米采用间隔开挖,预计工期90天。

(二)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使用计划表

序号名称单位规格数量

1 钢管m ф48 1000

2 扣件个4000

3 优质松木九夹板㎡0.92×1.82m 100

4 木枋m35×10 10

5 竹跳板块0.25×2.5 300

6 应急软梯个5米 5

7 碎石m31~3mm 120

8 水泥吨42.5 100

9 钢材吨100

(三)施工设备计划

在充分利用公司原有设备,发挥其功效的同时,结合工期与施工方案的特点,再租赁少量的设备。

结合业主要求,主要施工机械实际投入量如下表。

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型号

1 挖掘机台 1 卡特320

2 自卸汽车辆

3 东风10t

3 空压机10 m3/min 10

4 水钻台20 7655型

5 振捣器(插入台 2 1.1kW

6 潜水泵台20 1.1kW

7 通风机台20 500W

8 钢筋切断机台 2 GJ5-40

9 钢筋弯曲机台 2 WJ40-1

10 电弧焊机台 2 10 Kw

11 卷扬机台20 1T

12 钻机(水钻)台10 10kW

13 吊篮、电动葫配套10

14 塔吊台 3

五施工工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桩孔挖至1m深时,浇筑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锁口高出地面30cm,护壁混凝土采用C30自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1.2Mpa即24小时后拆除模板。桩基凡为软弱土质,均每开挖至0.5-1m后立即浇筑护壁砼。桩径严格按设计施工,每次开挖直径为桩径和护壁厚度之和,护壁厚度150mm。

护壁钢筋采用φ8(圆桩)钢筋,竖向钢筋间距为100mm 。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20-30cm 以上,以便于挡土和轴线定位及桩心定点等。本工程根据现场情况,土质除由于平场时放炮所导致的1m 左右松散层外,其余均为中风化基岩层。所以本工程的人工挖孔桩的护壁高度基本在2-8m 以内。

(二)工艺流程

(三)施工方法

1、施工排水措施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作好排水措施。在距离桩孔边线1000mm 处,设置300×300排水沟,将孔内的水集中排至在排水沟流向现场设置的沉砂池内,用150mm 的PVC 管子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现场设置两处沉砂池,沉砂池每三天清理一遍底部淤泥。人工挖孔桩施工应配置足量的水泵,及时将要挖或已在挖的桩孔内的积放线定桩位及高程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浇筑第一节护壁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 检查桩位(中心)轴先拆第一节模板、支第二节护壁模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

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

架设垂直运输

钢筋笼制

孔渣外运 孔渣收集 超声波检浇筑第二节护壁砼 检查桩位(中心)轴逐层往下循环作开挖桩底部分 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 吊放钢筋笼

放砼溜筒 浇筑桩身砼(随浇随场地平整、操作平台修

水排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

C15素混凝土垫层

2、桩基开挖

1)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在开挖线外做高200mm井圈,用经纬仪将轴线或桩中心线引测至井圈上,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至井圈上,并用红油漆对轴线、标高、桩号、自编号、嵌岩深度等设计参数标识在井圈上(轴线用红油漆,桩中心线用黄油漆标识),如下图所示。

基础开挖前,测量人员应认真测设平面位置并进行仔细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开挖。开挖时应将基础轴线及高程设置于坑壁上,便于施工中随时检查开挖倾斜度及标高。

测量误差要求:①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构筑物的坐标、桩号,其测距精度不低于0.1‰,测角精度不低于20″。②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

2)基础采用人工开挖成孔的方法施工,开挖到坚石时,可采用水钻配合人工的施工方式。土方段按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进行护壁,石方段可垂直开挖。

3)在桩孔开挖时,本工程桩间净距较小,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 若大于4.5m;必须采用间隔施工。在浇注桩基砼时,不但相邻10m 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应停止,而且不得在桩孔底留人。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应随时检查平面位置情况,随时纠正出现的偏差。

4)桩孔挖至1m 深时,浇筑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锁口高出地面30cm ,护壁混凝土采用C30自拌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搅拌。护壁钢筋进场前检查质量证明资料,按规范要求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格按图纸施工。护壁模板采用验收合格后的定型钢模。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即24小时后拆除模板。桩基凡为软弱土质或松散岩层,均每开挖至0.5-1m 后立即浇筑护壁砼,并在开挖时设置防砸板,防止土石坠入井内,护壁应当天成孔当天捣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选用1~3碎石,特细砂及42.5早强型水泥,坍落度宜为4~6cm 。现场搅拌时,应严格按检测部门提供的配合比下料。浇捣时,应认真细致地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用插钎振插密实,严防蜂窝、孔洞出现。配筋的规格、型号及搭接长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护壁混凝土加早强剂,以缩短拆模时间。护壁混凝土应浇捣密实,不能有蜂窝、麻面、起壳、露筋等现象,并按规定留取试件。护壁作法按设计如下:

挖孔桩井圈轴线、标高标识标高

小于4.5m;

5)基础开挖出渣采用手摇辘轳出渣,并严格控制每次的出渣重量,重量小于100Kg,根据《GB8918-2006重要用途钢丝绳》,钢丝绳采用直径为8mm。结构为6*7+FC钢丝绳,最小破断力为33.4KN,远远大于最大出渣重量100*10=1KN,故可以满足要求。在辘轳上设置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防止出渣时弃渣掉入孔中,弃土位置距离桩孔边缘1.5米以外,弃土堆高度不大于1.5m。所有弃土必须尽快运离施工现场。为保证人员安全,起升渣料时,井内人员必须从井内设置的爬梯上井。

6)在开挖过程遇到较硬的松次石,则采用风镐凿岩;如果遇到坚石,则采用小型钻机(水钻)在孔周圈钻孔后人工破碎凿除。

7)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孔壁岩层情况,检查是否与设计地质勘查资料相符;桩基开挖完成后,应清除桩底松渣,并取孔底基岩进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若孔底地质复杂,也可同时进行钎探,确保桩底地质符合设计要求。孔内若有渗水,则采用高扬程潜水泵及时抽水。

8)开挖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开挖前应对土层进行夯实,做好挡护、排水、搭设防雨棚等措施,防止雨水及杂物掉入桩孔内。当孔身超过5m时,应设通风设备,下孔前先用鼓风机通过输风管向孔底送入空气,同时配备有害气体检查设备,经常检查孔内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气体。在起吊渣土时人员必须爬出孔内,避免坠物伤人。

9)基坑成型后复测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检查桩基嵌岩深度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抽取桩底基岩做单轴饱和或天然抗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报送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灌注砼。各项规定和允许偏差如表所示。

挖孔桩成孔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桩孔位中心线50

桩孔直径+50

桩垂直度1/200

护壁混凝土厚度±30

桩底沉渣不允许

桩底积水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