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

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1.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唯物认识论(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而错误理论则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①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①脱离实践,夸大认识的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②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2、【真理客观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具有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①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②坚持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坚持真理,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①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②用真理去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正确认识真理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坚持与时俱进。

②坚持从实践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①认为有绝对真理的存在。

②把真理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③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由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实践的特点】

【原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A.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反对】:①否定联系的存在,②主观臆造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2】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方法论】: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②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认识角度: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②实践角度: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如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也不能离开外因单独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现实要求】: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

②个人成长要正确地对待外部条件,顺境不陶醉,逆境不悲观。

【反对】:①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②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

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现实要求】:①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①盲目乐观主义;②悲观主义。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的经过从量变到质变再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向前发展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防止消极量变、促进积极量变),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需要保持事物性质时)}。

【反对】:①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或不懂得防范于未然;

②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③忽视度的把握,不注意“过犹不及”}

C.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不可分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反对】:①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

②人为地制造矛盾,激化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风吹”、“生搬硬套”。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①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去认识事物。②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①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

②只看到矛盾特殊性,忽视矛盾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6、【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存在多种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影响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②要求我们做到统筹兼顾,也要处理好次要矛盾

【反对】:①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②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地位和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主次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原理】: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创新)观

1、【辩证否定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①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一切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3.【创新的作用原理】

【原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早于或者晚于社会存在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①在社会历史观上要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先进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

【反对】:①历史唯心主义②机械唯物主义

2、【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①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②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反对】:①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心主义错误。

②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4、【改革原理】

【原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实要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对】: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价值观。

2、【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3、【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方法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要求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7、【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发扬顽强奋斗精神,又要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反对】:①脱离社会实际的盲目蛮干;

②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

【关键词的分析与运用】

一、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运动与静止)

(1)物质决定意识:根据……,调查,由……情况得出,国情之类的,面对、应对,立足,客观分析(2)意识的能动作用:方法、措施、战略、精神、思想、法则、规定、立志、建议/方案的制定与指导。法律的颁布、计划制定、思考研究论证、设计、预见能体现意识特点;目标、计划、政策指导体现反作用

(整合拓展:这些词语在唯物论里面就是意识;在认识论是认识或者真理;在历史唯物主义里面就是社会意识或者价值观)

(3)按规律办事与实事求是,必由之路,法则,环境与人,科学,高效,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发展观类经济问题),事半功倍;自然灾害周期性,因地制宜,模式,走道路……按……方式,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4)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想、做、精神状态):艰苦奋斗,拼搏,下决心,改革,改变。破解,信心,转型,努力,遏制、加强、增加、实行、抑制、研究决定、远见、为了……而举办……,决心,致力于,自主研发,尽力,全力抓好。推断,调控,开创了……为了……争取……措施,创造机会/模式,调整,改进,引导

二、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决定认识:调研改革开放中形成、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后总结,试点,实际,认识工具的发展推动进一步认识,与时俱进,经多年实践得出结论,经过……艰苦探索,下基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调查研究,把产品拿到……(试验),经验证明,获取,勤劳,……铸就了……精神,

(2)认识的反作用:理论推动,科学发展观指导,认识导致,经验策略、政策、方针指引,发扬……精神,在……的指引下,计划指导取得成效

整合:该原理可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互相替代

(3)真理的特点:不是终极真理,认识变化发展,进一步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先认为……后来认为……,不断探索研究……,认识突破转变

(4)认识反复性与无限性:多次认识,认识失败,认识成功,最初……,接下来、随着……深入;解放思想;……年后认识……(时间变化),不断改进,逐渐完善,与时俱进,经过分析,提出不同认识,冲破,打破旧理论(如相对论的提出);过去……现在……,很久以来,人们认为……;但目前人们认识到……;曲折,上升。

三、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一)联系:

(1)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衍生品,合作伙伴,效应,造成、带动……,关系到,影响,在……条件下作用突出,合作,交流,……之间,人与自然,促进合作,引起,制约,产生,带来,经济链条,与…相关,产业链条,由于……原因,相结合。客观性往往从方面命题如臆造联系、违背客观联系受惩罚。多样性更强时间地点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同的结果

(2)整体与部分及系统优化:团队合作,一体化,大局,总工作,党中央领导,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地方;团队与个人,服从指挥,关键地方,重要部分,体系,全局,系统工程协调,因地制宜,优势组合,统筹,结构性调整,项目、工作分配,内部调整,优化,组合,顺序(两个要素之间有关联时也可但要一大一小范围)

(二)发展:

(1)发展普遍性:创新,长远,前进,进步,深化,探索,前景,预期,改革,新模式,最终,发展,向前,调整,变化,……之初……后来,新时期,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情况复杂、反复探索,挫折,艰难,曲折,突破,克服了,阴碍,徘徊,成功,跌倒,重复,前景好,趋势好,困难,起伏低谷,民族分裂分子破坏。

(3)量变与质变:抓住机遇,飞跃,积累,逐步,过度,突破,适度,抓住时机,悄然中,转折,蜕变,无数次;几年来,渐渐,具体数量词,减排目标,把握,努力,积累,飞跃,一个新台阶。

(4)辩证否定:创新、新问题、新方法、突破,解放思想,改革,自主品牌、打破旧思维、批判继承、体制改革、自我完善、变革、怀疑、否定、新模式、继承……发展……,创业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

(三)矛盾:

(1)矛盾普遍性“种种问题”、“然而”“存在问题”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既要又要,仍在危险,虽然……但是,一分为二,让……是不可能的,尽管

整合:两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矛盾三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联系

(2)矛盾特殊性:国情比较,根据……(因XXX: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面对、针对、区别、不同、多样、特点(特色)、“与……相比……”“从……到……”(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当前,自身、本地、极少数、专门、专长、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共性与个性,相同点与不同点,试点、XX试点,试点,推广,举一反三,“一般号召、个别对待”,“典型”经验,普遍理论与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鉴指导,中央与地方。(4)矛主、矛次(主次方面):总体,基本方面,主流,主体,方向,性质,形势,利弊,大局,机遇与挑战,大于、大局,机遇和挑战,着力……优势劣势,局限性,利弊、主导、多数、九个指头、主要,基本上,辩别,倾向于,及对互联网等的评价“一味推崇,坚决反对”(反例)

(5)主矛、次矛:重点、关键、核心、突破口、中心、主线、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最重要环节,首要,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最重要的是;统筹,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好汉三个邦;一个篱巴三个桩“两手抓”,牵牛要牵牛鼻子,整合:主次矛盾(解决问题)不同于矛盾主次方面(干事情)不能同时存在一道题的答案里,把握不准就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作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科学发展观,党的政策,针对中国国情……宗教神学,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的落后,腐朽思想,政策,措施。

(2)两个基本规律:“改革”,制度改革,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力发展→所有制、分配制度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变革(经济制度多为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政治体制制度的多为上层建筑如一根三基、)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农民”“民生”“征求群众意见”“农民首创”,社保,医保,农民工,工人,公民,提升全民的XXX意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社会保障,以人为本(整合:解决民生发展民主的问题)

(二)价值观,人生观:

(1)价值观导向作用:淡泊名利,偷菜,地震捐款,范跑跑,英雄人物,三聚氰氨,就业观,消费观,科学发展观,诚信,教育,引导,某官员好/坏行为,有的人认为……而有的人则认为……,拾金不昧,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多和社会意识反作用同时存在)

(2)人生价值观:贡献,索取,劳动,集体主义,投身社会与为人民服务、“社会效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赞赏,荣誉,“勇挑重担,刻苦攻关”,“勤奋学习,不断钻研”:实现人生价值,英雄人物的事迹

(整合:好人问题能人问题(好人干好事,社会对他也好)

(3)价值判断选择:选择了……的道路,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有“人民群众”的关键词的,

{整合:一个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社会历史性),不同人就某一个问题的不同利益诉求(主体性)对社会、他人好(正确性)}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时代决定哲学(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概括和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辩证)唯物论.doc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辩证)唯物 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没有遵从客观规律的结果。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 的结果(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4567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1)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7、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对应表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8个)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原理 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 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基本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基本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 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七)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基本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 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八)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可以发挥主观 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个)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 基本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 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基本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 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 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 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 错误。 (四)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基本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 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 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5个)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基本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 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原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2)方法论: 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 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 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和唯心主义;又要反对 片面强调客观规律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宿命论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②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真理观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还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谬误。 (2)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3)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导语: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法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的资料,欢迎阅读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 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加强“诚信”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 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政治必修四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大全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核心内容: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原理一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 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 观的。 【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三人与自然的原理 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方法论】: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四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 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作用。 原理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方法论】:①我们办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 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识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 【方法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核心内容:实践、认识、真理)原理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第一部分、唯物论(5个)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3个)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七、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总结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 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 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加强“诚信”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 是错误的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在规律(条

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1.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 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6课)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含义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7-10课) ★联系观(7课)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理想效果。 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观(8课) 1、发展的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观(9课) 1、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观点看问题。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