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名词解释:

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2、近代: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新闻报》;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新闻多而快,论说鼓吹维新,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和封建君主制,还办有副刊《京报》,旬刊《国闻汇编》。《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康广仁任主编,铅印,1901年停刊;这是维新派创办最早,出版最长的一份报纸。特点:1、敢言《时务报》之不敢言;2、有助于多识,了解各式信息。

《清议报》:1989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协助其从事编撰工作的有麦孟华、欧榘甲等。它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其四个特点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办报宗旨。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第100册后,因报馆失火停刊。

《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刊,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

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主编梁启超。宗旨:在政治上主张走温和的社会改良的道路;在思想意识方面,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梁写的大部分文章文字华美犀利,感情饱满,进一步发挥“时务文体”的优点,给读者较强的感染力,人称“新民文体”。

《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二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规模较大,同时出版《中国旬报》,该刊还曾设专载小品的栏目“杂俎”专栏,第11起改名为《鼓吹录》。1901年2月《旬报》出37期停刊。

《民报》: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孙中山亲自撰写该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简称为“三民主义”。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创刊。创办人英华,其办报宗旨是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在政治上大公报主张要变法维新,保皇立宪。 特点:1、刊登有益于“国是民意”的文章,刊登有裨于“人心学术”的文章,及时刊载迎合市民的低级琐事(评论特色);

2、以其报风严肃,且具有“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

3、重视评

论工作,设立《论说》栏目,评述国家大政方针,抨击贪官污吏,呼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并常发表一些带有评论、思想漫谈性质的文字,该报要求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京话日报》:

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熟练,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苏报案: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胡璋,原为“日商”报纸,1900年《苏报》由陈范当馆主,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爱国学社成立后,《苏报》与该社联手,这时,《苏报》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苏报》在章士钊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激烈程度。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派人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后邹容被迫害致死。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的《民报》主编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年初,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该台呼号XRO,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呼号XOH(1920年1月1日改名为COHB),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3、现代:

《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从创刊到1922 年7 月止,共9 卷。陈独秀主编。

《每周评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 月,第4 卷第1 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制。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

《湘江评论》: 1918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创刊号上的宣言署名毛泽东,号召"由强权得自由",主张以平民主义(德谟克拉西)来打倒强权。

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群众联合,向强权者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宣言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李大钊认为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晨报》说它"魄力非常充足"。《湘江评论》每周1张4开,约12000字,"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深受读者欢迎。第2期署名"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8月上旬,军阀张敬尧派军警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湘江评论》。

《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作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同年3 月《红色中华》报出至第240 期,暂时停刊。1935年在陕北瓦窑堡复刊,第325 期改名《新中华报》。

《红色中华》报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双日刊。

《解放日报》::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寥承志。

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

《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

主编潘梓年。

新记《大公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

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 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成了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史量才之死:1934年11月13日下午2时许,在沪杭公路海宁县附近,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谋杀案。被害者是名闻海内外的《申报》老总史量才。《申报》处处和蒋介石唱对台戏,是蒋介石向戴笠正式下达了对史量才“秘密制裁”的命令。

《中央日报》:1926年在广州筹办,1927年3月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文版英文版各日出一大张。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孟余兼任社长,在共

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曾为国民革命做积极的宣传,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反共拥蒋。后停刊至1928年在上海再次出版,后又在南京出版。中央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立。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500 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改为XGOA. 1932年南京的《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均有改革。中央通讯社: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由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

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定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

新华社: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办的一个新闻机构,1931年11月成立于江西瑞金。红中社的新闻广播呼号是CSR.1931年11月7 日这一天,就被定为“新华通讯社”诞生的纪念日。1937年1 月,“红中社”改名“新华社”后,仍旧使用这一呼号。

二、简答题:

1、近代:

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循环日报》基本情况?1874年、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中国日报》的基本情况?1900年1 月5 日在香港创办,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陈少白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①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③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④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中国日报》特点:不仅是

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何为“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基本情况?

民国初期报业出现的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中华民国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的自由新闻体制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在中国的形成。“暂行报律”事件: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1912年3 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全国的报纸有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黄远生提出的新闻记者的“四能”主要指什么?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

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邵飘萍的主要新闻活动?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这一时期负有盛名的新闻记者还有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1917年11月10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三天,(最早)北京《晨钟报》(李大钊)、上海《民国日报》等报纸就以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个

消息。

2、现代

《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哪些?他们的代表文章是什么?《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陈独秀:《敬告青年》、《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双簧戏”;李大钊:《青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

《向导》的创办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 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中共“四大”评价指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向导》“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它的发行数量由开始的二三千份很快增至2 万份、4 万份,最高达10万份。读者赞扬《向导》的创办是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中国青年》的创办和主要宣传内容?1923年8 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经常发行1 多份,最多时2 万份,1927年10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中国青年》的宣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答:①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②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

五四运动时期新闻传播事业重大改革(同问答题)

《新华日报》创办经过,坚持斗争的情况和意义?(同问答题)

上海“孤岛”时期缉捕新闻界的斗争?从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从上海撤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借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也被称为“三朵花”。

《文汇报》,1938年1 月25日创刊。创办人是爱国人士严宝礼等人。那时被通缉的报人达43人,被袭击暗杀的报人有10人。1939年5 月,敌伪特务机关以“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名义,向各家抗日报刊的主持人、编辑、记者分别投寄恐吓信,声言如“冥顽不灵,仍然抗日”,“即缺席判以死刑”。“孤岛”“洋旗报”: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借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

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和意义?1947年6 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语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客里空”是一些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收获:在土地改革初期,实际工作中宣传地主拥护土改,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晋绥日报》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 晋绥日报> 检查工作》。9 月

1 日,新华社又发表社论《学习< 晋绥日报> 自我批评》。后各个解放区的

新闻界普遍展开反对“客里空”的运动。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内容与意义?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 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刘少奇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答: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新闻界反右斗争的影响和教训。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和“大跃进”违背经济规律的失误,给新闻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那个年代,报纸由于身陷狂澜,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运动。

三、问答题:

1、近代

怎样评价19世纪末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这一阶段外国人在中国从事报刊活

动的主要特点(宗教色彩浓,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态度和语调议论中国各种现象。清朝闭关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活动,故报刊传播范围小,中文报刊出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1)目的征服中国人心- 从宗教宣传到”知识炮弹“。2 尽量做到中国化。

3}出现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报发展趋势}.

维新派在国内创办的主要报刊有哪些?主要的创办者各是谁?《万国公报》京师强学会成立后,在1895年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燮主编;《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澳门创办,由康有为胞弟康广仁任总经理。维新派在华中的重要舆论阵地:湖南的《湘学新报》、《湘学报》、《湘报》(主要撰稿人:唐才常、谭嗣同)唐才常主编。《湘学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在长沙创办、唐才常、陈为镒先后商界为对象,重视经营管理,广告,销售前列)

梁启超的早期报刊思想?(1 )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还将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些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早期维新派还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2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1 :戊戌变法时期,随着办报实践的增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志士对报刊的认识不断深化。其中阐述最多的仍是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他们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可送三方面论述。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2 :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3 :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

梁启超后期报刊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 ,“宗旨定而高”。2 ,“思想新而正”。3 ,“材料富二当”。 4 ,“报事确而速”。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

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与政论的发展;二、倡导新文风;《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三、新闻业务的改进;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四、副刊和杂志的革新;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范长江在西北采访的经过及其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意义?著名记者。1933年下半年起,开始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年底,首次用“长江”笔名在《北平晨报》署名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这是他从事新闻生涯的起点。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他于1939年加入共产党,从一个爱国的民主进步记者成为一名自觉为民族和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国民党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国统区引起很大震动。他的通讯作品以记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既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与自然知识,更透露了重大的政治消息,笔触生动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试评述邹韬奋的办报思想及“韬奋精神”的精髓。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第二、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第三、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第四、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

邹韬奋1944年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背景、经过、意义。1956年7 月1 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当天的社论《致读者》阐述了改版的目的与重点。着重从三个方面改进工作: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1956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中央还希望各地党委所属的报纸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检查,以改进报纸的工作。这次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和意义: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不能一概否定,可以批判地接受其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第二部分:外国新闻事业史

一、名词解释: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不久,就发布命令:"今后元老院的工作,务须每日公布。"从此,在罗马执政厅外立了

一块涂有石膏的木板,每天在上面书写文字,报告元老院的工作,此外内容有每天的出生和死亡情况,税收情况等。后人称之为《每日纪事》。公元前6年,屋大维创办了《每日纪闻》,内容主要有: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等。屋大维本人还在《每日纪闻》中发表意见。《每日纪闻》除了公开张贴以外,还分发抄写。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版图扩大到西班牙、德国等地《每日纪闻》也相应传播到各地,加强统治。

《新莱茵报》《新莱茵报》全称《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刊于1848年欧洲革命大风暴中的德国工业中心科伦。这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大型日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对于欧洲大革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火星报》:《火星报》是第一个全俄秘密的马克思主义报纸。1900年由列宁和劳动解放社成员共同创办。创刊号于1900年12月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

《真理报》: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真理报》在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但同名的报纸不久就开始发行。原《真理报》的大部分职员于1999年加入了新创建的网络媒体“真理报在线”-- Pravda.ru。“真理报在线”目前是访问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新闻站点,它与俄罗斯国内正在发行的《真理报》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国内还有多份同名的报纸一直在发行。

《纽约时报》: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报纸,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

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或简称为“时报”(The Times)。它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 ork Daily Times),创始人是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他们当时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在1851年9月18日它的首刊中该报写到:“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

《泰晤士报》: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这张报纸的名称是《世鉴日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他于1803年辞职,将发行人和总编之职传给了他的儿子小约翰?沃尔特。约翰?沃尔特曾经因为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然而正是在约翰?沃尔特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廉价报纸:(Cheap Papers),也称“大众化报纸”(Popular Papers),工业革命后期,各国先后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政党报纸:在美国的报业历史上,在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报刊格局形成之前,美国经历了政党报刊时期。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

具。这些报刊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支持,内容上偏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争论是这一时期报业的基调。

马拉:医生,法国革命爆发后投入战斗,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1789年创办《人民之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抨击封建势力,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马拉一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最终被吉伦特分子暗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马拉和《人民之友报》。

二、简答及问答题:

简述美国最早成功的廉价报纸的代表。大致在南北战争以后,独立的民营报纸才全面取代政党报纸,确立了在报坛的主体地位。 1.纽约《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本杰明。戴1833年9月3日创办。①坚持低价发行。②内容主要是软新闻:地方新闻、社会新闻等。③重视广告收入。为美国开商业小报的先河。 2.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发刊。创办人贝内特。热衷于耸人听闻的题材,报道内容更加广泛,更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注意全国性信息和国际新闻。首创金融新闻栏,首创社交新闻,率先提供体育新闻。1924年与《论坛报》合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 3.

纽约《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发刊。创办人格里利,出身印刷工。《论坛报》同辉格党的政治活动常常是难解难分的。①摒弃煽情主义的做法。②重视言论,宣传社会主义,提倡开发西部,要求打击投机商人,严惩贪官污吏等。《论坛报》的改革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有二:提倡开发西部,反对奴隶制度。《论坛报》重视延揽人才,马克思曾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记者。

“道德机关报”。 4.《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与二位同事合伙创办。该报摒弃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情主义作风,也排除了《论坛报》政治激进的态度,主张新闻翔实、言论平和。该报对南北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它实际上始终反映雷蒙德的党派倾向。

简述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经营性质。

举例说明世界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大差异。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目前主要几种体制类型:①国有国营(普/社、发)②国有公营(普/欧洲)③社会公营:一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一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④私有私营(普/美)⑤公私合营。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试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弢园文物外编》 2、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报刊——《每周评论》 3、中国古代的官报称——邸报 4、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的是——胡适 5、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大型杂志栏目——《东方时空》 6、揭开了“拒检”运动序幕的——《重庆国讯书店》 7、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座广播电台时间——1940年 8、香港最早开办的有限黑白电视台——《丽的电视台》 9、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 10、托马斯·凯恩1776年月出版政论小稿子——《常识》 11、泰晤士报道创办人士——约翰·沃尔特 12、20世纪初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掏粪运动”的国家——美国 13、英国宪章运动中著名报纸——《北极星报》,创办人,奥康·劳尔 14、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时间——1938年9月2日 15、文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主的笔名——梁效 16、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后1904年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 17、将无线电广播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的人——列宁 18、法国最有名的字报——《世界报》 19、世界上最早运动的广播电视台——美国KD、KA电台 20、意大利晚邮报有一位女记者思维敏捷、提问尖锐——法拉奇 二、多选题 1、《时务报》和《知新报》的共同点 (1)都是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重要刊物。 (2)都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 (3)都有梁启超兼理笔政 2、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创办了哪些报纸 (1)《华报》 (2)《集纳批判》 (3)《中华新闻社》 (4)《国际新闻社》 3、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在华东地区的私营报纸主要有 华东区(28份):上海16份,分别是《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商报》《大报》《亦报》《百货新闻》《工商新闻》《烟业日报》《人民文化报》《剧影日报》《密勒氏评论报》《俄文新生活》《俄文公民日报》《俄文晚报》《字林西报》;杭州3份,《当代日报》《西湖报晚刊》《金融论坛报》;南京2份,《南京新民报》《南京人报》。其他各有一份私营报纸的城市有:无锡《晓报》,常州《常州民报》,镇江《大众日报》,宁波《宁波人报》,福州《星闽日报》,厦门《江声日报》,福建莆田《奋兴报》。 4、贝内特在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有哪些特点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 测试一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 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 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 4、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严谨细致的作风 6、用于创新的作风 【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 A 接近性 B 可读性 C 时效性 D 重要性 【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答案: BE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1、广播和电视诞生的国家和时间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 2、什么是公共广播电视?什么是商业广播电视?(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商业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 3、美国NBC\ABC\CBS\FOX\CNN的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4、无线电通信的发现与发明者是谁?(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斯韦尔发现电磁波理论;意大利人古格列尔莫.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 5、AM ,FM分别指什么?(AM:调幅频段;FM:调频频率) 6、电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什么的发现?(是对视觉原理的发现) 7、什么是视觉暂留现象?(当物体在人们的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因此,将系列静止图像做快速运动,可以产生连续动感。) 8、电视之父是?(英国的贝尔德) 9、电报指什么?(以文字传递消息的传媒) 10、谁发明了实用型电报?(美国肖像画家莫尔斯) 11、电报的缺陷有哪些?(早期的电报速度很慢,线路常出故障;电报必须由经过训练的报务员来操作,对个人而言并不方便;此外,电报是通过抽象的简练文字来传送的,很难表达感情和语气;而且,电报还是单向的,缺乏及时的反馈与交流) 12、世界第一家有营业执照的电台是?(西屋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 13、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试播电视的时间?(1929年开始试播) 14、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是?(1936年11月2日) 15、ENG和SNG分别指什么?(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和卫星新闻采集设备) 16、美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正交平衡调幅制,后来也称NTSC制) 17、法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也称SECAM制) 18、世界上第一颗同步卫星是?(美国“同步2号”卫星) 19、第一个发射国内通讯卫星的国家是?(苏联) 20、广播电视体制指什么?包括什么?取决于什么?(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括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取决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包括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 21、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分类:私营商业制(商营制),以美国为典型;公共服务制(公法制),以英国全国独占式和德国地方分散式的体制为典型;公有国营制(国营制),以苏联为典型。特点:1、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 1、三社四边协议 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 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6、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 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 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 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 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外国新闻史试题A卷试题答案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1.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议事纪录,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采用的传播形式是( C ) A.口头传播 B.新闻信 C.公告牌 D.印刷新闻 2.英国最早的定期报刊是1621年出版的( B ) A.《各地见闻》 B.《每周新闻》 C.《报纸》 D.《新闻报道》 3.通常认为,世界上第一张日报是1650年在莱比锡创办的( A ) A.《新到新闻》 B.《每日新闻》 C.《法兰克福邮报》 D.《莱比锡新闻》 4. 依据形式上的演进,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依次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A ) A .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 B .手写传播、口头传播、印刷传播

C.印刷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 D.口头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5.1450年前后,进行印刷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的德国人是( B ) A.富格尔B.谷登堡 C.里兹赫D.福斯 6.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太阳报》创办于( A ) A.1833年B.1834年 C.1835年D.1836年 7.法国大革命中,马拉创办的报纸是(B ) A.《杜歇老爹报》B.《人民之友报》 C.《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D.《箴言报》 8.被人称为“黄色新闻鼻祖”的美国报人是(A) A.普利策B.默多克 C.北岩D.赫斯特 9.目前,《泰晤士报》的拥有者是(D) A.镜报报业公司B.快报报业公司 C.汤姆森集团公司D.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 10.1954年,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的机构是(A) A.美国全国广播公司B.英国广播公司 C.德国公共广播联盟D.苏联中央电视台 二、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谷登堡德国发明家,他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制造了机械印刷机,大 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2018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对我国通讯文体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式奠定了通讯文体在报纸上的地位的著名记者是 A.刘少少 B.徐铸成 C。黄远生 D.邵飘萍 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郭超人的代表作品是 A.《英雄髓上地球之巅》 B.《华美窗帷的后面》 C.《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D.《谁是最可爱的人》 3.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文体是 A.消息 B.解释性报遴 C.评论 D。深度报道 4.《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的作者是 A.胡乔木 8.陆定一 C,郭超人 D.范长江 5.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 A.叙述 B.议论 C.描写 D。说明 6.下列关于新闻重要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闻的重要性,是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的,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 B.重要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可变因索 C.考察新闻的重要性时,出发点应该是报道者对该事件的理廨和评价 D. 由于新闻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作用不同, 因此会导致人们对新闻重要性在认识上的差异 7.关于退缓式导语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第一代导语 B. 它是第二代导语 C.它出现于19世纪中期 D.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 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离的民主政治秩序基本确立。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 1945年 B. 1966年 C. 1997年 D. 1949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闻作品是( )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比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A.《祁连山北的旅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夜宿车马店》 D.《华阳礁上补给忙》 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 ) A.言论 B.消息 C.图片 D.版面 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 美国的报刊 各国的报纸 法国的廉价报纸 英国的廉价报纸 哈瓦斯通讯社 四大通讯社的建立 沃尔夫通讯社 路透社 美国联合通讯社 概念 三社四边协定 内容 性质与发展结果 英国工人报刊 早期工人报刊的出现 法国工人报刊 美国工人报刊 共产主义者同盟及杂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活动 第一国际及其报刊 《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巴黎公社时期的革命报纸 《杜歇老爹报》 《社会革命报》 《公社报》 工 业革命 时期的新 闻传播 事 业

考点一: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 1.独立报刊的出现 (1)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的特点 ①英国政府仍然对报刊征收印花税,报业面临的经济压力始终没有减弱,但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报刊的种数和销量都在增长。 ②报纸的内容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述评增多,文艺作品、经济新闻、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 ③广告随着工商业的日益繁荣逐渐增多,报纸开始刊登广告,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逐渐成为广告。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强。 (2)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见表2-1) 表2-1 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

2.《泰晤士报》的创办 (1)《泰晤士报》概述 1785年1月1日,《泰晤士报》由印刷商约翰·沃尔特创办。其原名为《每日环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创刊伊始,该报便采用了新式印刷机,印数较以前大为增加,并且印刷成本降低,售价也比其他报纸低。最初,该报接受政府津贴,但力求以广告收入实现独立经营。约翰·沃尔特认为“报纸应当成为时代的记录和各种消息的忠实记录者”。该报因而致力于对国内外新闻进行详尽而迅速地报道,国会辩论实况采用整版刊登,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跻身伦敦一流报纸的行列。 (2)《泰晤士报》的影响 《泰晤士报》有着超国界的影响力,其原因是当时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鼎盛时期,该报虽然不是政党报纸,却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可以代表英国政府的意见,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力。后来英国国势渐弱,以及廉价报纸兴起后的冲击,该报的政治影响力随之减弱,销量无法和大众报纸相比。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 1、北大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 十大第一: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和研究新闻学的团体。 2、1919年4月20日,出版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 3、1919年12月6日,出版中国人自撰最早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1920年1月,在中国语言系开设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 5、徐宝璜,中国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 6、1924年建立燕大新闻学系是中国或者亚洲第一所完全的新闻系 7、第一个同西方(美国)新闻学院交换学生的中国新闻教育机构 8、第一个中国新闻学研究生葛鲁普,中国第一本广告学硕士论文 9、旧中国培养新闻学子最多、声誉最好的新闻专业的大学 10、建国初期全国原系调整后第一个设立新闻学专业的大学 2、唐代进奏院报 进奏院状报:是一种刚刚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的原始形态报纸。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和地方诸道,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告。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其他军事消息。特点: 第一,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第二,它不同于公文。新信息、比正式公文为早 第三,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和收阅者没有直接关系。 第四,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 3、定本制度 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邸报的样本,进奏官们就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灾异军情、朝廷机事、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奏章 为中央集权服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4、宋代小报 性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最早记载:《宋会要辑稿》59册、165册 出现称呼:南宋《海麟集》 特点:1、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2、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3、发行人是邸吏、使臣、中下级官员、印售之家4、内容:朝廷官员的变动和宰相百官的言论,皇帝谕旨诏令,信息灵通,朝廷机事5、有手写,有印刷6、读者范围广泛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8月5日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1821年停刊。 内容:宣称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首先为基督教教义,其次为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 6、《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全国年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试题与答案

全国年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2 年4 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 》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1945 年 B.1966 年 C.1997 年 D.1949 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 》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 闻作品是(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 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上匕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Z中》的通讯社是()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外国新闻史复习资料(二)

人类传播历程 依次出现互相补充互相叠加 第三节口头传播时期:从口头到文字 一、语言与社会: 口头传播阶段开始与语言的产生 语言何时出现 屏蔽思维的误区: 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某个人或某些人开口说话吗? 屏蔽思维的误区 亚里士多德的思考 加达默尔的“普遍性”论 希罗多德的故事 语言与社会同时出现: 语言的需要来源于交流的需要交流的需要是群体互助的需要社会群体组成的需要语言(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像影子与实体一样不可分割 社会与语言的关系 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原因在于凭借语言组成社会语言(传播)的起点,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起点 思考: 由于交流的需要,语言产生于人类。社会化的进程中,而后便成为人类社会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复杂与扩大化的催化剂。 语言传播 口头传播覆盖了整个人类传播史,是人类社会产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传播方式。

手写阶段以及印刷与电子阶段在时间上都是人类近代发展史中出现的传播方式。 非语言传播 ?非语言传播手段的发明 ——弥补口语传播的不足之处:记录性差和传播距离短。 ?非语言传播可分为如下两大类: 1、结绳、原始绘画、象征符号。 2、篝火、鼓声、口哨、驿马及驿使。 手抄与印刷新闻的共同繁荣 尽管新闻信再度流行之前印刷术已经开始普及,但这种古老的传播手段依然延续了二百年,即从16世纪一直到18世纪。 “在整个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手抄新闻日趋盛行,它们的编写者也与早期小报的编辑并驾齐驱,是当时最主要的新闻提供者。至少迟至1789年,手抄新闻编写者构成的新闻网,仍然有效地弥补着印刷报业的空白点。” 返回课程纲目 第三章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第一节印刷与印刷新闻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萌芽 第三节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 返回课程纲目 第一节印刷与印刷新闻 人类的传播之河从口头传播、手写传播流淌到印刷传播阶段,印刷媒介的诞生使新闻传播活动产生意义重大的飞跃,从此人类的新闻传播便开始从无序走上有序,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新闻事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传播。 纸张和印刷机 ?莎草纸(papyrus),是一种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水生植物,古埃及人用它的茎杆制成光滑平展、易于书写的“纸”,这种纸一直沿用到中世纪初。其制作工艺是:把新鲜的草杆切成需要的长度,剥去绿皮,然后把其消成片,平展开,互相略微交叠,摊在吸水布上,吸水布上再铺一层莎草片,上面又盖一张吸水布,如此等等。然后捶击大约两个小时,使莎草片凝成一张薄纸,最后是把纸压平、晾干。这些纸可以连在一起做成纸卷,纸卷可以很长。?公元4世纪,羊皮纸取代莎草纸 ?“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埃及出口的莎草纸锐减。此前,莎草纸出口到波尔多和马赛,供学校和官僚行政使用。然而,公元659年至679年的墨洛温王朝时期,莎草纸却被羊皮纸取代。公元716年之后,莎草纸已经荡然无存。” ?其制作工艺是:牛羊生皮放进石灰水泡,浸透,去毛,在架子上凉干。然后用水和浮石打磨,直至平滑。最后,成品按照标准的薄木版切割成块,上面打蜡,用苇管笔书写。希腊和罗马都通用这种笔。羊皮纸对折,毛面对毛面,制订成册。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解放宣言》都是写在羊皮纸上的。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造纸术的西传 隋唐时期造纸术的传播途径:中国-阿拉伯帝国-西班牙-欧洲各地。至14、15世纪取代羊皮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2010年7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 B、五要素俱全 C、自由、灵活、多样化 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 ..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 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 为新闻作品的() A、客观性 B、共性 C、真实性 D、个性 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 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 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 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 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 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 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w w w .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网

自学考试历年试题_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_复习参考资料

自学考试历年试题_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_复习参考资料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华美窗帷的后面》属于通讯文体中的( ) A.工作通讯B.风貌通讯 C.人物通讯D.故事通讯 2.下列新闻作品中,由范长江所写的是( ) A.《记鲁迅》B.《“一厘钱”精神》 C.《谁是最可爱的人》D.《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 3.下列作品中,由穆青撰写的人物通讯是( ) A.《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B.《访“葡萄常”》 C.《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D.《水城威尼斯》 4.下列作品中,大量运用观察性报道手法,写得像一篇目击记的报道是( ) A.《英迪拉?甘地》B.《火葬——甘地永存》 C.《师魂》D.《醒来,铜陵!》 5.下列对于西方新闻写作中的特稿文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广义上西方所谓的特稿包括除消息、评论外的所有报道文体 B.相对于消息,特稿更为强调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 C.西方所说的特稿,即为中国新闻文体中的通讯 D.近半个世纪来特稿的趋势之一是在遵循客观性的前提下,强调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 6.下列对毛泽东的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特色的概括,正确的是( ) A.大量运用抒情、议论等手法,点出了渡江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B.借鉴了散文化的笔法,细致描绘了渡江战役的壮丽场景 C.全篇精练扼要、气势雄伟 D.灵活运用对比、说明等手法,详细交待了渡江战役胜利对于解放战争全局的影响7.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迅速辨别、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

中外新闻史复习

中外新闻史复习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 一、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 官报产生于唐代;宋代的朝廷官报的名称有“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宋代的朝廷官报与唐代比,内容有了较大扩充。 官报的编发与管理 无论是唐代“报状”、宋代“邸报”、“朝报”,还是明清“邸报”、“邸钞”,都是由封建王朝有关中央机关直接编发的。 朝廷对官报的管理:首先是加强对发报内容的管理。对官报上所刊载的内容,划有严格的范围,对能发报和不能发报的材料有严格的规定。其次,是建立审查制度,管理报纸编排。封建王朝对官报的编排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越来越严密的制度。宋代对进奏院改革,统一任命进奏官,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官报集中管理。宋真宗咸平二年正式建立“邸报”“检详”制度,“检详”,就是审查。先是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到了南宋,又建立“每日判报”制度。第三,建立传报制度,严格传报纪律。 二、非法民报的历史沿革 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非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其一、“小报”有一支专业或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 其二、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高。 其三、小报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 其四、小报的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格的报纸。 其五、小报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传播人们需要的各种信息,有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因而在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用。 三、合法民报的主要特征 其一、内容是官报的翻版其二、形式比较完备其三、报房版主经营其四、报房自办发行 简论: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 第二章西力东渐与在华外报 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鸦片战争前,1815年8月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出版了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报同时也是外国人所办的第一家以中国人为宣传对像的近代刊物。故《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实为中国近代报刊之发轫。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份报刊,是西方传教士打入中国本土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报刊。该报刊虽然也属于宗教性质,但是不停止在阐释教义这一步,百是把主要篇幅用于介绍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以增进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 《广州纪录报》是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家英文报刊。《中国丛报》以其丰富的资料,为后来的中外历史学界所重视。《万国公报》是在教会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刊。《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 《上海新报》1861年11月创刊,是上海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 《申报》员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创刊。美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性报纸。为了达到营利的目的,《申报》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从而扩大发行量,并以此拉开了同《上海新报》竞争的帷幕。首先是改革言论;其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