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周期理论的弗里希模型之谜

经济周期理论的弗里希模型之谜

经济周期理论的弗里希模型之谜
经济周期理论的弗里希模型之谜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重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脉络图

i 西方经济学脉络图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 ,E s (注意:转嫁与E d ,E s 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 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 P与TR无关 <1 P与TR成正比 E d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 常弹性 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 >0 交叉弹性 互补品:E xy <0 :E xy =0 E M >1 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 正常商品:E M >0 0< E M <1则为必需品 劣质品:E M <0 (如吉芬商品) 均衡 Q d = Q s 蛛网理论 第三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0 Q 000()p f Q dQ Q -?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四章 生产论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TP 、AP 、MP 等产量曲线 生产论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长期生产函数 等成本线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5.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6.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17.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18.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公式:e=dY/dX"X/Y 19.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公式:(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 20.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对更多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 模型设定 2011年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Y 与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X 的关系 图2.1 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与人均总收入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随着人均总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其数量性变动规律,可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 t =β1+β2X t +u t 50 60 708090100 110120130140 X Y

二.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随机扰动项u 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E)估计模型参数.其结果如下: 表2.1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3/17 Time: 12:50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95802 5.622841 2.126686 0.0421 X 0.002873 0.000240 11.98264 0.0000 R-squared 0.831966 Mean dependent var 77.08161 Adjusted R-squared 0.826171 S.D. dependent var 19.25503 S.E. of regression 8.0279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066078 Sum squared resid 1868.995 Schwarz criterion 7.158593 Log likelihood -107.5242 Hannan-Quinn criter. 7.096236 F-statistic 143.5836 Durbin-Watson stat 1.65612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2.1可得, β1=11.9580,β2=0.0029 故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写为: ^ Y X t t=11.9580+0.0029 其中:SE(β1)=5.6228, SE(β2)=0.0002 R-squared=0.8320,F=143.5836,n=31

第四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导言: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理解造成总量波动的来源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和性质的主要理论。通过对美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真实GDP 分析得出:第一个事实是,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形式(由于产出的变动不规则,因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想识别出有的基钦周期(3年)、朱格拉周期(1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及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的努力通常被认为是徒劳的。普遍的观点是,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扰动,以随机的时间间隔来影响经济,这些扰动继而传递给整个经济。在这一点上,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差别在于他们对扰动和传递机制的假设不同;第二个事实是,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一(存货投资平均只占GDP中一个极小的比例,它在衰退时的波动却几乎占GDP下降的一半);第三个事实,涉及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稍高于其通常路径,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远低于其通常路径。第四个事实是,二战前后的产出波动的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剔除对二战前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传统估计存在重大的偏差);最后,失业率的变动一般小于产出变动。 二、波动理论 瓦尔拉斯模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缺失、或其他不完善性的竞争性模型来理解总量波动。拉姆齐模型是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本章是对拉姆齐模型的一个扩展,纳入总量波动:1、存在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冲击,该模型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平衡增长。强调对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在各个时期的变动,以及政府购买冲击,这两种冲击代表真实扰动:技术冲击改变既定数量的投入品所产生的产出,而政府购买冲击改变既定生产水平条件下私人经济可利用的商品量。——RBC模型。2、考虑就业的变动。通过使家庭效用不仅取决于家庭消费,而且取决于家庭工作量,从而

最新整理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问答题 第1章导论 五、问答题 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P4) 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目的: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 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参见教材P5-6) 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P15-16)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简化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一个简化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假定一个代表性企业在t 期购买劳动t L ,组织生产得到t 期产出 t t t L a Y = 其中t a 为t 期劳动的边际产出(技术是劳动内含的)。工人每期可支配的时间为L ,那么t 期用于闲暇的时间为t L L -。假定工人的效用与消费和闲暇相联系,并可用以下形式描述: βγ )(),(t t t t t L L C L L C U -=- 式中t C 为t 期的消费,并假定0,>βγ。劳动的边际产出消费品满足以下预算约束: ΛΛ+++=+++++++++221121t t t t t t t t t L w L w L w C C C 其中t w 为t 期劳动的工资率,并简化假定利率为零。 当期的闲暇与消费之间的优化要求,即) (1t t t t t L L U w C U -??=??,可以得到: )(/t t t L L w C -=γβ 闲暇的边际效用为 t t t t l L L U L L C MU -=-=-βββγ1)( 人们在当期和下期之间关于闲暇的选择满足: 1 1,,++=t t t l t l w w MU MU 将βγ)(t t t L L C U -=和)(/t t t L L w C -=γβ代入,可以得到: βγγ---++=--111 1)(t t t t w w L L L L 引入持久收入思想,以“*”表示持久量。有***=L w C 。利用)(/t t t L L w C -=γβ,得到: γβ** =-L L L ,即L L γβγ+=*

上式显示,从长期来看,劳动与工资率水平无关,这与实践符合。 技术冲击引起a 变化。假定技术冲击是劳动的边际产出增加a ?%,按照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工资率也增长相应的幅度。总的产出变化为 L a Y ?+?=?%%% 由βγγ ---++=--1111)(t t t t w w L L L L ,利用x x dx x dx x x d t t t t t t ?-=-=+++%)(111,表示变量增长率的百分变化。闲暇在相反的方向变化: a ?---%11β γγ 由于闲暇的时间大约为劳动时间的3倍,成立以下近似关系: a L ?---?=?%113%β γγ1 产出的总变化为 a Y ??---?+=?%)1131(%β γγ 1 我个人以为这个公式有疑问,是否应该为a L ?---?=?%1131%βγγ?

经济周期理论 学派观点总结 经济波动

第1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发轫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主要得益于卢卡斯(Lucas,1972, 1975)的学术贡献。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理性预期是产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行为人的预期错误。预期错误可能是由外部的不能合理预见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如货币供给冲击、战争和粮食危机等,其中货币供给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源,即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非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在政策建议方面,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完全否定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主张利用固定规则代替相机决策。 一卢卡斯的主要观点 卢卡斯最早在《预期和货币中性》(1972)一文中提出货币周期模型,之后又在《经济周期均衡模型》(1975)一文中扩展和补充了由货币因素引发经济波动的产生、传导和消失过程。Lucas 认为,在一个众多相互分离的竞争市场内,假设生产者并没有觉察到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对于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局部性的,则必须调整产出;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全局性的,则必须保持产出。生产者被迫面临如何在知道单个商品价格变化的基础上对总价格水平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信息假设的体现。一种可能的识别情形是将其视作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组合的比例取决于过去的价格波动的均值和方差。若以往的价格比较稳定,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局部性的;若以往的价格起伏较大,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全局性的,这就是市场上价格信号的提取过程。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情形下,总会有一部分生产者不能准确预测到价格是全局性上涨,而采取调整产出的行动。所以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对总量经济的影响,本质上与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单个生产者的影响一样,都能引起产出、就业和投资等宏观变量同方向的运动。但这只是暂时的,人们一旦发现价格上涨是由总需求变化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会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 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 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 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 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 资支出的增加; 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 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 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第二年的净投资()。 a.增加了200亿美元; b.增加了400亿美元; c.仍然为0; d.增加了100亿美元。 11.国民收入会从谷低走向高峰,根据汉森(Hanson)和萨谬尔森(Samuelson)的解释,是因为()。 a.乘数的作用; b.加速数的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都不正确。 12.当国民收入在乘数和加速数的作用下趋于减少时,它的下降将受到下述因素的限制()。 a.总投资为零; b.失业增加; 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都不正确。 13.根据加速原理,净投资会在哪种情况下发生()。 a.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达到最高水平; b.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下降; c.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增加; d.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保持不变。

西方经济学_名词翻译_英中对照_A-Z顺序整理版

2011考研宏微观经济学 重要术语英汉对照检索表 A 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 绝对收入消费理论Accelerator 加速数 Accelerator priniciple 加速原理 Action lag 政策时滞 Active deposit 活期存款 Adaptive expectation 适应性预期 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选择 Aggregate analysis 总量分析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AD) curve 总需求曲线 Aggregate supply 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AS) curve 总供给曲线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资源配置 Antitrust law 反托拉斯法 Arc elasticity 弧弹性 Asset 资产 Asymmetric information信息不对称 Auctioneer 拍卖人

Austrian school 奥地利学派 Automatic stabilizer 自动稳定器Autonomous planned investment 自主投资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不变成本 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量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Average total cost 平均总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 B Balanced-output 均衡产出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d budget 均衡预算 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均衡预算乘数 Bank reserves 银行准备金 Barter 物物交换 Base year 基年 Black market 黑市 Bonds 债券 BP curve BP曲线

第六章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案例

第六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案例 1、下面建立一个包含3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已经判断消费方程式恰好识别的,投资方程是过度识别的。对模型进行估计。样本观测值见表6.1 01211012t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C u I Y u Y I C G αααββ-=+++?? =++??=++? 表6.1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单位:亿元 (1) 用狭义的工具变量法估计消费方程 选取方程中未包含的先决变量G 作为内生解释变量Y 的工具变量,过程如下:

结果如下: 所以,得到结构参数的工具变量法估计量为: 012???582.27610.2748560.432124α αα===,, (2) 用间接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方程 消费方程中包含的内生变量的简化式方程为: 1011112120211222t t t t t t t t C C G Y C G πππεπππε--=+++?? =+++? 参数关系体系为:

11121210012012122000 παπαπααππαπ--=?? --=??-=?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 所以参数估计量为: 101112???1135.937,0.619782, 1.239898π ππ=== 202122???2014.368,0.682750, 4.511084π ππ=== 所以,得到间接最小二乘估计值为: 12122??0.274856?π α π ==

211121????0.432124α παπ=-= 010120????582.2758α παπ=-= (3)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方程 第一阶段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内生解释变量的简化方程,得到 1?2014.3680.68275 4.511084t t t Y C G -=++ 用Y 的预测值替换消费方程中的Y ,直接用OLS 估计消费方程,过程如下:

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与答案新

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2.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 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3.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 A.企业数量很少 B.进出该行业容易 C.存在产品差别 D.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5.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 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6. 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7. 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 () A.总需求不足的失 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8. 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总供给减少 9.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10.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四、计算题(每小题 5分,共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0 分)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 8元下降为 6元时,需求量由 20单位增加 为 3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 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2. 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计算该国的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八章

第八章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存 款也迅速增长。经济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为了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与收入的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代表 居民储蓄(Y),以国民总收入GNI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分析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影响的数量关系。 表8.1为1978-2003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及增加额的数据。 单位:亿元 2004 鉴数值,与用年底余额计算的数值有差异。 为了研究1978—2003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收入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变化,考证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国民总收入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5 从图8.5中,尚无法得到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的详尽信息。若取居民储蓄的增量 (YY ),并作时序图(见图 8.6) 从居民储蓄增量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2000年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再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量与国民总收入之间关系的散布图 看(见图8.7),也呈现出了相同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分析居民储蓄行为在 199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三个阶段的数量关系,引入虚拟变 量D 和D2°D 和D 2的选择,是以1996>2000年两个转折点作为依据,1996年的GNI 为66850.50 亿元,2000年的GNI 为国为民8254.00亿元,并设定了如下以加法和乘法两种方式同时引入 虚拟变量的的模型: YY = 1+ 2GNI t 3 GNI t 66850.50 D 1t + 4 GNh 88254.00 D 2t i D 1 t 1996年以后 D 1 t 2000年以后 其中: D 1t _ t 1996年及以前 2t 0 t 2000年及以前 对上式进行回归后,有: Dependent Variable: Y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6/05 Time: 23:27 120000 8.7 1996年和 100000- 40000 2WM GNi o eOB2&ISEea9a9l2949698[Ma2 20CUC ir-“- 1CC0C 图 8.6 *OOCO mnoot , RtKXD Tconr GF*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

循环流动图 Revenue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Firms sell ?Households buy Scene mg HRMS 1 HOUSEHOLDS ? Produce 加? sell? Buy and consume goods and services goods and services ? Hire and use factors? Ovvn and sell factors of Dfoduction of cxoduction Wages, rent, and profit Inputs for pr&duction MARKETS FOfl FACTORS OF PRODUCTION ?Households sell ?Firms buy Labor, land. and cap ital Encome Row of goods and services Row of dollars 消费者预算线 消费者预算线概述(Budget Line) 消费者预算线也称消费可能线、家庭预算线,或者等支出线,是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消费者的预算曲线 如上图,预算线AB把平面坐标图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AB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C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组合点。预算线AB以内的区域中 的任何一点,比如D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唯有预算线AB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消费者预算线的方程 如果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 i和P2分别表示已知的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 以X i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预算线的方程为: I = P i X i + P2X2 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的支出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的总和。 消费者预算线的变动 1、当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时; 2、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变化时; 3、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4、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 变动情况如下图: 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西方经济学模型整理

循环流动图 消费者预算线 消费者预算线概述(Budget Line) 消费者预算线也称消费可能线、家庭预算线,或者等支出线,是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如上图,预算线AB把平面坐标图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AB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C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组合点。预算线AB以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比如D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唯有预算线AB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消费者预算线的方程 如果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1和P2分别表示已知的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1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预算线的方程为: I = P1X1 + P2X2 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的支出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的总和。消费者预算线的变动 1、当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时; 2、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变化时; 3、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4、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 变动情况如下图: 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及相应截距变化。

偏好公理 偏好公理在西方消费需求理论中,被认为可以检验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包括: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选择性公理;优势公理;连续性公理和偏好的凸性公理。 [编辑] 偏好公理的具体涵 偏好公理的具体涵: 1.完备性公理。指消费者对于某些商品所有可能的组合能够按照他的偏好程度大小,有顺序地排列出完整的、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 2.传递性公理。消费者对A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B商品组合,而对B商品组合的偏好又大于C组合的商品,则消费者对于A组合的商品的偏好必然大于对C组合的商品的偏好。 3.选择性公理。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行为中总是力图使其偏好达到最大和最佳状态。 4.优势公理。消费者对所有的物品总是喜欢多一点比少一点好,通常可称为“不满足原则”,即消费者的欲望永远得不到完全的满足。 5.连续性公理。指存在着一条由一组点形成的边界,这条边界在商品空间中把那些消费者偏好的商品组合同不偏好的商品组合划分开来,这条边界限即一条无差异曲线,这个公理证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曲线而不会是“模糊不清”的一堆。 6.偏好的凸性公理。假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显示的偏好理论中也需要这条公理。 [编辑] 偏好公理的经典案例 Greenand Wind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来处理顽固的污点,推出一种新的地毯和室装潢去污剂。管理人员则通过在包装设计、品牌名称、价格、优秀家用品奖章和返款保证等五个方面的策划,最后经过评估,最受喜爱的价格是1.19美元。Greenand Wind公司对这些结果做了大量的观察。例如价格为1.39美元的产品的效用比1.19美元的产品低了2.83点。但是,使效用增加4.5点的返款保证可以弥补高价的效用损失。这种折中比较使联合分析在新产品开发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报告

∑ x = 1264471.423 ∑ y = 516634.011 ∑ X = 52432495.137 ∑ ? ? ? ? 案例分析 1— 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 依据 1996-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经过整理,获得以下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如表 2-5: 表 2-5 农村居民 1995-2004 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资料 单位: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纯 收入 1577.7 1926.1 2090.1 2161.1 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人均消 费支出 1310.4 1572.1 1617.2 1590.3 1577.4 1670.1 1741.1 1834.3 1943.3 2184.7 一、建立模型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解释变量 X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 Y ,分析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果关系。考察样本数据的分布并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如下: Y i =β0+β1X i +μi 根据表 2-5 编制计算各参数的基础数据计算表。 求得: X = 2262.035 Y = 1704.082 2 i 2 i ∑ x i y i = 788859.986 2 i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求得: β1 = ∑ x i y 2 i i = 788859.986 126447.423 = 0.623865 β 0 = Y - β1 X = 1704.082 - 0.623865 ? 2262.035 = 292.8775 样本回归函数为: Y i = 292.8775 + 0.623865X i 上式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是增加 100 元,居民们将会拿出其中 的 62.39 元用于消费。

西方经济学重点术语整理

西方经济学重点术语整理 一、吉芬物品 什么是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指某种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吉芬物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它是低档物品,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上升; 第二,它必须在消费者总开支中占很大的比重,才能使得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 二、萨伊法则 萨伊法则(Say's Law),或称萨伊定律、赛伊法则的意思是说,每个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欲望,就是为了想将其所生产的物品与他人换取物品或服务。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BaptisteSay)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Supplycreatesitsowndemand)的观点,即所谓的"萨伊定律"(Say'sLaw)。萨伊认为商品买卖实质上是商品交换,货币只在刹那间起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 三、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是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基础概念,他们很多政策建议,都从这个概念引申而来。菜单成本指调整价格时所花费的成本,它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等。有些机会成本也叫做菜单成本。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得名义价格水平有了粘性。餐厅的菜单得花钱印刷,印好了就不会天天换。大多数企业并不每天改变他们产品的价格。相反,企业往往宣布价格,并使价格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不变。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了厂商调整价格。在价格粘性的条件下,厂商对需求变动的反应是改变产量。这样,总产量随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的波动。 菜单成本论又叫成本的价格调整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中有一定垄断力的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医院的医药费是不常变化的,公共汽车和地铁的票价是长期稳定的,到超市里看看,不少商品,尤其是耐用品的标价非常稳定,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没有变化。 四、价格粘性 价格粘性概述 所谓价格粘性是指价格调整的过程长而缓慢,难以适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因为价格存在粘性,需求的变化能引起产出的调整。 价格粘性的分类 价格粘性又有名义价格粘性和实际价格粘性之分 1、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 2、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价格粘性的现实合理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