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2.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d.《不要四面出击》

3.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是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两参一改三结合”

c.“一化三改造”

d.发挥中央、地方、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c.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分裂祖国的勾当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央对知识分子属性作了一次正确的表述,认为知识分子属于

a.小资产阶级

b.独立的阶级、阶层

c.工人阶级范畴

d.资产阶级范畴

6.在各项工作中,人的问题都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原则的问题。这是因为

a.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

d.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7.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思想政治工作

b.作风建设

c.组织建设

d.军事保障

8.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质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进步性和顽固性

d.改造性和被改造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目标是

a.现代工业

b.现代农业

c.现代科学技术

d.现代国防

2.20世纪60年代,鞍钢创造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指

a.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c.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d.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

a.中国工业化道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b.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

c.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d.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因为

a.它从根本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它决定国家的其他制度

b.它决定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c.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d.它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

6.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报告中提出我党要接受的监督是

a.党的内部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d.国际友好人士的监督

7.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原因是

a.我国民主党派在历史上是与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

b.在过渡时期,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采取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

c.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也就成了这部分劳动者的政治联盟

d.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共产党也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

出发确定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8.毛泽东提出了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六条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9.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不称霸、不搞对抗

10.下列关于科学与知识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

b.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都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我们要不断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11.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我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下面对独立自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b.独立自主排斥外援

c.独立自主要求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革命和建设

d.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12.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下面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中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

b.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属于第二世界

c.亚洲(日本除外)、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d.这种划分克服了意识形态的区别,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考验主要是

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

c.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入建设

d.工作环境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三、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亲密友党关系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在解决台湾的问题上,应该用和平的手段来处理,应该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已不符合当今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

四、分析题

1.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大国,要把十二多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根据上述科学论断试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下面是一组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材料:

材料1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甚至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帐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2

我们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3

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3,毛泽东认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结合材料1、2、3,毛泽东认为农、轻、重的关系应该怎样?

(3)毛泽东在材料1中讲到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哪种更好?为什么?

3.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在带领部分同志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对商品生产和商品问题发表了系统的见解,试述这些见解中反映出的毛泽东在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一、单选题

1.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论十大关系》内容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1页知识点一、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十个问题,即如何处理好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在关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中,毛泽东指出为了平衡工业的布局,新的工业基地应当摆在内地。但是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需要依靠原有工业基地的支持,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力和技术力量,才能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

2.B

[考点点拨]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2页知识点一、4.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是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同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到1962年,中央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3.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2页知识点一、5.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解析]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同时,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过于急促和粗糙,也遗留下许多问题需要党逐步的加以解决。陈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时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以及市场等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讨。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他认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计划为主体,以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因此A项“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为正确答案。

4.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4页知识点二、3.实现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民族平等的好制度,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选项A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最高原则,选项B、C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措施。选项D才是最标准的说法。

5.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5页知识点二、6.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和决定性因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解析]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对知识分子重要属性作了正确表述。认为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范畴。这是对知识分子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因此C为正确答案。而A“小资产阶级范畴”、B项“独立的阶级阶层”、D项“资产阶级范畴”,均明显不对。故应排除A、B、D三项。

6.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人的重要性的问题。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7页知识点四、3.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问题

[解析]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各项工作中,都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原则的问题。题中的其他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说法,但与题目要求不符,因此不选。只有D才是最合适的说法。

7.A

[考点点拨]毛泽东提出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7页知识点四、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解析]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1955年9月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这是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实际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新的理论概括。

8.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掌握。

[解析]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是革命对象,但因为它具有两面性,即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因此,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来处理,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这是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是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的不可缺少的形式。我们采取逐步改造的方法,也就是统一战线的方法,即经过教育、说理、批评和自我批评来达到

消灭资产阶级又把这个阶级的决大多数人逐步改造成为劳动者的目的。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5页知识点三、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解析]196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样就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因此ABCD 为正确答案。

2.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2页知识点一、5.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解析]1960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批示中把鞍钢经验称为“鞍钢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一套不同于苏联实行“一长制”管理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1961年中央颁布“工业七十条”正式确认这种企业管理制度,并确定把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实行这种制度的有效形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因此ABD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3.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相关思想。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2页知识点一、5.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解析]A项“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1956年底陈云提出的经济思想;B项“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毛泽东1956年12月针对所谓“地下工厂”表达的意见。C项“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邓子恢、邓小平提出的主张;D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是1958年针对“共产风”提出的对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看法。因此ABCD均为正确答案。

4. ABC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论述以及《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一些观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2页知识点一、4.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解析]A、B、C、D都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论述以及《论十大关系》中的一些观点。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3页知识点二、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政体,它从根本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它决定国家的其他制度;决定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因此ABCD均为正确答案。

6.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6页知识点四、1.加强执政党建设

[解析]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无论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党的传统作风。”因此,ABC符合本题要求,为正确答案。

7.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4页知识点二、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存在,互相监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涵

[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指出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国民主党派具有以下特点:一,在历史上,是与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二,在过渡时期,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采取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三,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也就形成了这部分劳动者的政治联盟。毛泽东强调互相监督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共产党也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因此ABCD为正确答案。

8.BD

[考点点拨]毛泽东提出的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标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5页知识点二、5.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解析]毛泽东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这就是:(1)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2)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3)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削弱这个专政;(4)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削弱这个制度;(5)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削弱这种领导;(6)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毛泽东强调,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两条,即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9.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6页知识点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解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的方式,只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繁荣,我们主张从国际关系的大局出发,用和平手段,通过对话来解决各种争端,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求同存异。

10.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科学与知识分子的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5页知识点二、6.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解析]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经愈发显现出来。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以科技和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和知识,谁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正所谓是知识即是财富。选项ABCD都是正确的说法,因此全选。

11.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独立自主的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6页知识点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解析]以往都是放在邓小平理论中来考查,独立自主不仅是过去、现在,而且将来也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指导方针。选项ACD都是正确的说法。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所以B是错误的。

12. 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6页知识点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解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各国的具体特点,以及对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对比中作出的,是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的,为我国当时的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3.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执政后的新考验。

[解析]A项“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明显错误,应排除A项;B项“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为正确选项;C项“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入建设”以及D项“工作环境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均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党的实际。因此,BCD 为正确答案。

三、辨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4页知识点二、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涵

[答案要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友党关系。它们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亲密友党派,都是相互独立的政治组织,在组织上它们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政府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6页知识点三、3.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

[答案要点]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中国党和政府始终保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同时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1)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古往今来的国家统一,大都以武力统一,即使是和平统一,也无不以武力统一为后盾。

(2)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中国政府一旦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分裂祖国的台独势力就可能任其自流,为所欲为,外国势力也可能为所欲为的染指台湾问题。

(3)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台独势力分裂中国或者长期以拖拒统的意图。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三个世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6页知识点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要点]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符合当时的世界形势的。

毛泽东指出,苏联和美国,是第一世界;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洲(日本除外)、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一理论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划分,对于处理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从表面上,由于苏联的解体,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中的第一世界只剩下了美国,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已不符合当今的国际形势。但实际上,当今世界的形势仍然没有脱离三个世界理论的范围。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仍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客观形势,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国际关系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四、分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按照“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6页知识点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答案要点](l)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4)“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党的领导胜利完成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因为“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以及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2页知识点一、4.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答案要点](1)应以重工业为重点。因为重工业是生产资料的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础,是现代生产力的基本物质条件。只有重工业发展了,才能为农业和轻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提供最先进的装备,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

(2)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只有重工业发展了,才能为农业和轻工业提供最先进的装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重工业、轻工业提供绝大部分生活资料、为轻工业提供原料。重工业依赖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和市场。

(3)两种办法是: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毛泽东基于对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明确地提出增加对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重,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加快重工业的发展方针。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在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的理论见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71页知识点一、3.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答案要点]第一,分析了商品生产的社会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毛泽东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跟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第二,中国商品生产很不发达,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毛泽东认为,中国的

商品生产比印度、巴西还落后,粮食和经济作物等农产品的商品化很低,农民货币收入很少,生活难以改善。因此,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

第三,针对斯大林关于商品生产只很于生活资料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个消费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第四,应该充分利用商品生产这一有利工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特别从广大农民出发论述了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作用,如:通过交换获得货币,换回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农民不能剥夺,通过等价交换可以团结五亿农民,正常地进行城乡经济交流,工农联盟才能巩固。

第五,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最张的结果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商品生产是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它们并不是永生不灭的历史范畴,将来总有一天要被生产力发展所突破,从而退出历史舞台。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A)。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和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3、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一致的目标是(A)。 A、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B、国际化和中国化 C、理论和实际 D、旧中国与新中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的是(D)。 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农民同盟军思想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八大 9、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10、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是在( A )。 A、遵义会议以后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D、红军长征胜利以后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2018年考研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二)

2018年考研考研政治模拟试题(二) 41、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B A、保护环境 B、男女平等 C、服务群众 D、平等尊重 42、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C A、诚实守信 B、保护环境 C、夫妻和睦 D、平等尊重 43、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D A、爱岗敬业 B、保护环境 C、服务群众 D、尊老爱幼 44、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这是社会公德中( ) 正确答案:D A、保护环境的要求 B、遵纪守法的要求 C、爱护公物的要求 D、助人为乐的要求 45、公共生活属于“( )社会”。正确答案:B

A、熟人 B、陌生人 C、外国人 D、无职业者 46、维护公共程序的基本手段是( )。正确答案:D A、法律 B、道德 C、风俗 D、法律、道德、风俗、宗教教规、礼仪等 47、社会公德涵盖了( )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D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48、下列哪项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 ) 正确答案:D A、警告 B、罚款 C、拘留 D、逮捕 49、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 正确答案:A A、团结友善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50、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被称为( ) 正确答案:D A、公共领域 B、公共场所 C、公共秩序 D、公共生活 51、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这是社会公德中( ) 正确答案:A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52、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 正确答案:C A、办事公道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53、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 正确答案:B A、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B、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C、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D、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 54、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是() 正确答案:C A、友情

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篇】

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篇】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解析 34、(1)如何理解“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1)在矛盾群中存在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还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理,说明为什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答:(2)在矛盾群中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 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 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分化从属作用的方面,所以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方面,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35、(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要朝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2)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答:(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36、(1)为什么说 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答:(1)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两大重要历史任务。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为了国家出路进行了早期的探索,由于阶级局限而失败。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中 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简”而“巨”,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答:(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有了中国

2020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二)

2020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二) 1.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 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5.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篇一: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大题模板(自己听课总结的,2014年考研政治50分主观 题我得了40分) (一)政治第34题是马原题,有2问或3问。最后一问一般只回答 方法论意义,不用结合材料。除非是5分的题,则要用几个半句话 结合材料。前1~2问都要回答原理及内容,并单独用一句话结合材料。 34题第一问: ①如果材料告诉了原理,先把原理里面关键的名词的定义解释一下。例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要先回答认识的定义,回答了就得2分。 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认识论)认为:原理a内容(如果是按老 师的模板写得就不要再细分,全写于这点就ok。 ③用一句话,结合材料说明材料是怎么做到原理a的。 ④此外,这也反映了原理b、原理c(b和c只写原理名字,建议c 可以写万能原理,食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中间这问:步骤同上。 最后一问: 上一问考的是辩证法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辩证法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是不可避免的。5分的题则要结合半句 材料,其他不用结合材料),我们要正视矛盾,要正确分析和解决 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分的 题需要结合半句材料。) ③解决矛盾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坚持两点论 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⑤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通过现象 看本质。 上一问考的是方法论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方法论方法论意义。 ①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活动。 ②要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对待........(抄题干关键词)。 ③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 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 D.形而上学 2.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 A.提出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B.水稻专家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总是向现实性转化的关系 C.“亩产过吨”目标与“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的可能性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既是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关于事物的可能性,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 A.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B.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意识范畴的可能性 D.可能性是事物中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必然性和偶然性 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大全

全国200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B.精神的 C.发展的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A.无产阶级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列宁B.斯大林 C.布哈林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久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B.发展 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

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

新版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无需积分,无需回复,只要你带宽足够大,你资料就足够多!大家网考研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188445034.html,/forum-28-1.html真正的全免费公益性考研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考研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188445034.html,/forum-28-1.html收集整理,Array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s://www.doczj.com/doc/188445034.html, 201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同一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和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由() A。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 3.马克思说:“蒸气、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4.词坛名家乔羽在个人文集的跋中,只写了两句: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乔羽写作不为商业化、时尚化所左右,始终表达的是人民大众的心声,其作品如《我的祖国》《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早已深入人心,不慕时尚成经典,不慕时尚成不朽。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B。艺术创作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 C。艺术创作的规律性是不能变化的D。艺术创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5.林伯渠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里所说的政治意义应指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结束了君主专制D。解放了思想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 A。工农民主共和国B。社会主义共和国 C。人民共和国D。共产主义 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政策是() A。利用B。赎买 C。没收D。限制

2018考研政治真题之多项选择

2018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多项选择真题【凯程首发】刚刚考完,凯程的电话瞬间变成了热线,学员兴奋地汇报他们的考试情况,提到了多项选择题,都是在集训营训练的过的内容。凯程近1-2天发布真题解析视频,凯程艾老师预祝同学们复试顺利。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7.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造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事物联系的主观性和偶然性 C.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D.物质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参考答案】ACD 【凯程分析】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墨子号属于自然界层面,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18.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 A.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由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D.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参考答案】BCD 【凯程分析】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19.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润,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地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一般而言资本积累的大小取决于 A.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

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选项BCD错误。相互过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也一定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选项B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新东方在线推荐:年考研一次顺利提分课程!!一科不过,全科免费单选题 1.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 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

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5.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是( ) 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完整版)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读 单选: 马原单选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AnBrueMr2r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读】本题考点:运动和静止的联系。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 为前提,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 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 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 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 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 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 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 行研究。。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

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AnBrueMr2r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AnBrueMr2r A.因果联系 B.必然联系 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读】本题考点:联系。 该题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AnBrueMr2r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AnBrueMr2r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否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是 A. 唯心主义 B. 不可知论 C. 二元论 D. 经验主义 2.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 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4. 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 A. 认识 B. 存在 C. 实践 D. 理性 5.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 A. 人不能认识它 B. 人不能利用它 C. 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D. 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6.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 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国内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D.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7. 股份合作经济的性质是 A. 国有经济的一种形式 B. 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C. 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 D. 外资经济的一种形式 8. 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目的是 A. 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 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窗口,桥梁和基地的作用 C. 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 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些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 9.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10.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始于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1. 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党的建设 D. 发展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