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

建设方案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目录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1)

(一)专业社会需求状况 (1)

(二)专业定位 (2)

二、专业建设基础 (2)

(一)专业现状 (2)

(二)专业优势 (2)

三、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4)

(一)专业发展目标 (4)

(二)人才培养目标 (4)

四、建设内容及改革举措 (5)

(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263”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6)

(二)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 (6)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7)

(四)师资队伍建设 (8)

(五)专业群建设 (9)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10)

五、绩效考核指标 (10)

六、专业建设预算与管理 (11)

七、保障措施 (13)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会计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和单位间竞争的焦点之一。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并以此引导和带动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发展,不仅关系到提高会计行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而且关系到全国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因此加大会计专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一)专业社会需求状况

抚顺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有着石油炼制、机械制造、能源提供、通讯网络、金融、中介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沈抚同城的契机,抚顺市加快了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的步伐,逐步走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10年,抚顺要真正建立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初步实现城市转型任务;建成以石油化工、冶金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以资源深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特别是目前一批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的重大项目,如百万吨乙烯改造、铝厂电解铝改造、新钢铁搬迁改造、工业园区建设等,明显提升了全市经济总量,加速了地区经济发展。

2010年抚顺市GDP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GDP达到5500美元以上,比“十五”期末增长1倍以上;全市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1个,20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1个,10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2个,5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3个,1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10个,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00个,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在迅速增加。

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激发企业的用人需求,据抚顺市人才中心对2010年本市企业对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统计分析来看,由于企业日益重视市场的开拓与自身财会队伍的组建,财会类人才需求高居榜首。通过对抚顺石化公司、抚顺海州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化工、机械制造企业的财会岗位调研来看,财会人员的比例至少占全体员工的8%以上。从全市范围来看,目前抚顺市市现有企业7000余家,每年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总数约为23000余人,全市会计岗位人才缺口约为3000余人,而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高素质会计岗位人才

缺口约为1400余人。正是企业对财会人才需求较为旺盛且成逐年递增的趋势,为我院会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二)专业定位

会计专业主要是为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等培养出纳、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报税、会计软件操作应用、维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所需人才。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有如下几类:

(1)基本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报税、内部审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等工作岗位;

(2)电算化会计岗位: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软件开发等工作岗位;

(3)中介机构工作岗位群:主要是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需要的会计咨询、会计代理、审计查账等服务工作岗位。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

会计专业始建于1983年,是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早在2002年就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试点专业。2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师资队伍,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000余人,这些毕业生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该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报税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电算化岗位、会计监督岗位等各岗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出纳岗位10%、会计核算岗位30%、报税岗位10%、财务管理岗位2%、其他会计岗位48%,近三年毕业生调查显示出纳岗位和会计核算岗位有所增加,分别为30%、40%。

近年来,本专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如举办抚顺市地税局顺城分局科(所)长干部培训班、抚顺市工商银行客户经理培训、顺城区乡镇级干部培训班、抚顺市团市委SYB培训班等,共计600余人次,受到相关行政机关及企业的好评。3名专任教师被抚顺市财会干部培训中心聘为会计培训师,1名专任教师被抚顺市团市委聘为创业培训师。

(二)专业优势

1.依托行业背景,搭建工学结合平台

会计专业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是抚顺“会计资格培训单位”、会计电算证、用友ERP证培训单位,多次开展税务人员、财政人员的业务培训。

2.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突出“诚信”素养教育

传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会计文化,将“立信会计”作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在落实学院“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高职人才素养教育目标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

3.构建“2+1”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具备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大量实践调查和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本专业与“哥俩好”集团有限公司、友谊宾馆等多家企业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探索与实践了“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最终形成“2+1”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所谓“2+1”的教学模式就是指第一、二学年以理论学习与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主,第三学年以校外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为主。

会计专业“2+1”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4.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取得一批教科研成果

按照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把教师队伍中学术功底深、专业理论研究成果多的教师组合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队伍;把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会计师、审计师资格,以及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组合为实践教学队伍,两支队伍互相渗透,既保证了专业的基础理论支撑,又保证了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

会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人,中级职称教师4人,初级职称教师2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的有15人,兼任教师有12人,团队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探索教学改革,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近两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立项10项,已结题8项,取得省级精品课2门。

三、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会计专业应根据抚顺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动为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即依托抚顺市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加工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群的优势,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平台,积极推行“263”的人才培养模式(二个实践教学环境: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六种实践教学形式:认知实践、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岗位技能实训平台、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专业拓展技能实训平台;培养三种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加大基于企业财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教学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生产基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能满足教学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实习实训体系,建立规范的顶岗实习机制。最终形成以会计专业为核心,辐射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专业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并力争建设成为在抚顺及周边地区起示范作用的省级品牌专业。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本着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的原则,夯实会计专业发展的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得到社会认可,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电算化操作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胜任与会计不同岗位群工作需要的具有一定职业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掌握管理通用的知识,使学生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司及其环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非教育者的独占。还要加强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传授学习方法”为主和“增强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另外,还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加强人文教育,会计专业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使得学生具有适应重要变化的灵活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建设内容及改革举措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学院升格为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特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的高职会计专业发展规划。

(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263”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立足于服务辽宁地方经济,积极推行与完善“263”人才培养模式,2即加强二个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6即:打造六个平台:认知实践平台、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岗位技能实训平台、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专业拓展技能实训平台;3即培养三种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强化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制订较为完善的“26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和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学生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达到50%以上,特别是应增加岗位实训比重,每名学生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制定学生素质能力监控指标,100%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提高到6%。

(二)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

开发以会计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建立由第三方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教材建设,形成与课程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2012年度和企业合作编写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特色校本教材:基础会计实训教材、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教材、会计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等。

首先,通过对企业会计岗位调研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集合的行动领域,进而分析提炼学习领域的具体内容,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景,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

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考核方式。针对不同课程的任务要求,推行过程考核、技能考核、现场考核、企业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

第三,结合核心课程建设任务,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的课程教材8本,对目前没有以及不能满足和不能适用专业教学相关教材,组织力量编出有特色、

实用的教材,加强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力争2013年,建设完成专业教材体系,做到特色鲜明、保证质量、配套、实用、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同时注重开发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

第四,强化技能训练。在专业理论课程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校内模拟实训的时间,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顶岗工作。

第五,细化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对已纳入教学计划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进一步细化,为学生创造在校参加职业技能认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专业建设规划,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逐步建设完善仿真的校内实验实训室,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同时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财务咨询中心;仿真实训室——财务咨询实训室、模拟岗位实训室、与商务谈判实训室。构建集虚拟仿真与生产实践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管理企业化、实验实训功能多样化;加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规程和机制。到2013年,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8个,100%学生达到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四)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会计专业将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专业技能、梯队结构合理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引进高学历人才的基础上,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等方面不断优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改善教学团队的结构,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拟新聘请合作企业兼职教师6人,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两年内参与企业培训、到企业锻炼的教师要达到60%以上。通过与市内知名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从合作企业中聘请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管担任专业的兼职教师或项目负责人。实现专兼职教师比例1:1;拟派遣10名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100%由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完成;拟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到2013年,“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加强教学研究和专业研究,建设一支老、中、青年三结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注重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进教学工作。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学、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撰写教学和科研论文,申报院级、省级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科研和教研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好、水平高,具有较强教研、科研能力的人才队伍。到2013年,教学研究课题争取有市级立项1-2项、校级立项3-5项,二年内获校(部)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不少于2项,教师年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总数不少于10篇。

会计专业教师培养一览表

培养类型培养

对象

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时间培训地点

专业带头人

卜伟

陈义雅

国内进修

出国学习

企业实践锻炼

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建

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方案、课程开发

2011~2013

国外或国内示范

性高职院校

校外实训基地

骨干教师

张悦

国内进修

学术交流

企业实践锻炼

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及实

践能力、课程开发与建设

2011~2013

国内示范性

高职院校

校外实训基地姚泓江2011~2013

吴春珍2011~2013

傅治2011~2013

青年教师李晓丹国内进修

导师指导

企业实践锻炼

教学及实践能力

2011~2013

校内外实训基地张英楠2011~2013

(五)专业群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应用亦已由传统的工业、商业流通领域向今

日的餐饮、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等众多行业渗透。应借鉴与利用会计专业成功的办学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最终形成以会计专业为核心,辐射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以会计专业为龙头,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专业群共享专业实训室,共享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可借鉴性。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建设重点专业,带动专业群其他专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1、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借鉴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群课程建设

借鉴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深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建设《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网络营销》、《管理学基础》4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特色教材,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库等。

3、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以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为共享平台,投入资金9万元,用于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1人,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名,新聘请3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使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师资队伍总数达到55人,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

4、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共享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仿真模拟实训室、ERP模拟实训室及商贸公司的基础上,新建200平方米的网络综合实训基地、全功能酒店服务实训基地和会计岗位岗前特训室,使专业群的实训室达到12个。在专业群其他专业原有10家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新增6家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专业的实习、实训及师资资源,既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企业岗位技能标准体系的开发、企业中心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应用等项目;也可以面向企业和社会广泛开展会计专项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创业及再就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最终把会计专业建成抚顺市及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财会人才培训基地。

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会计服务社会的功能,承担社会培训、咨询工作及实践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会计专业优良的社会形象,提升会计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紧跟会计改革的步伐,力争每年为抚顺市各级各类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抚顺市财务人员的会计业务水平。

五、绩效考核指标

(一)预期绩效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63”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为重点,以课证深度融合,以“263”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建立会计专业与行业企业一体化合作的“学习与就业相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了会计职业道德。

2.依据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推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改革与“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改革,发挥辐射和对口支持的功能,实现校内资源服务于社会、社会优质资源服务于学校的校企深度融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结合会计核算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要求建成完备、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职业素质培养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和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特色校本教材8部。

3.与行业、企业合作完善一批能满足会计岗位虚拟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训基地,企业全程参与实习质量监控,通过“企业综合考核、学校制度约束、学生自主管理”,探索出“企业、学校、学生”共管的顶岗实习模式,有效监控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

4.建设一支综合职业素质高、技术服务能力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

5、订单培养模式纵深发展、诚信教育体系形成亮点、精细化管理文化彰显特色。以此带动顶岗实习的实践模式有序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方合作的建设机制有效实施,能力目标的考核模式绩效明显,校企互动的服务模式初见成效。

(二)考核指标

1.建立符合“263”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263”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体现2个基地、6个实践、3个能力的培养要求。

2.形成创新型管理文件汇编,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教学资源100%上网,要求教师在24小时内及时回帖,网上回帖率100%,网上辅导每门课不得少于20学时。

3.完善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财务咨询实训室、模拟岗位实训室、与商务谈判实训室、银税企与财税审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增加订单培养学生数量10%,定期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数量,日常教学中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通过实习、实训记录以及教师、企业专家的鉴定进行考核。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经过建设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同时“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选拔1名专业带头人,在企业建立活动工作站,通过教师的轮流锻炼达到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力争建立活动工作站2个。

5.制定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有第三方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使三门专业课具有省级领先标准。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教案考核基于工作过程课改成果。

6.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核、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训考核三方面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中采取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最终通过学生的考核记录进行评价。

7.制定学生素质能力监控指标,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院每年定期开展学生技能大赛,在学生原来参加省级大赛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决赛,保证100%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提高到6%。

六、专业建设预算与管理

学院在财务处设置专人管理建设资金,由单位的纪检部门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按照上述预算进行检查。

实训基地完善一览表

序号建设内容

完成时

用途

经费(万

元)

1岗位综合实训室2013购置设备20 2财务咨询中心2013购置设备35

3银税企与财税审

实训室

2013购置设备2015

4会计手工实训室2012购置设备10

5会计电算化实训

2012购置软件2515

6商务谈判实训室2012

购置设

备、软件

1510

7成本会计软件2013购置软件

6

8导游软件2013购置软件

9

合计--12520

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使用一览表

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年度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双师”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请青年教师培养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

201114

201221514583212 201324322212合计2154128105424

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一览表

序号课程名称

课程

标准

资源

课件

特色

教材

小计

(万元)

1基础会计

进度2012.05

2012.1

2

2012.1

2

2012.1

23经费(万元)0.5110.5

2基础会计

实训财务

会计

进度进度

2012.720

12.05

2013.3

2013.2

2013.5

2013.4

2013.5

2013.4

33经费(万元)

经费(万元)

0.5111110.5

3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进度2012.72013.32013.52013.53经费(万元)0.5110.5

4单项实训

进度2012.32012.82013.52013.53经费(万元)0.5110.5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经费一览表

七、保障措施1.制度保障

在学院项目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加强项目的落实工作,教学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为会计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分解工作任务,加强检查监督。

2.管理保障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实施执行,按建设内容设明细项目统一登记核算。各年度按建设计划,编制经费使用预算,各项支出由学院统一划转列支。教研课题、创新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经费使用手册”管理制度。经费支出需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严格教研课题、创新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经费的使用办法。

3.支撑条件

会计专业背靠辽宁省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等行业优势,依托校外实训基地,

5综合实训

进度2012.72013.32013.52013.54

经费(万元)

1

1

116

成本会计会计电算

进度进度2012.72012.72013.3

2013.3

2013.5

2013.42013.52013.533

经费(万元)经费(万元)

1

11

11

1

合计2519

内容

经费(单位万元)

完成时间1社会调研12012.22课程职业素质项目确定12012.33教学大纲教学标准122012.54职业素质培养教学大纲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标准

12012.95实训指导书

1

2013.1

6

合计56

积极开展专业和行业的广泛合作,积极寻求行业的支持和帮助,与行业共同进行项目建设与开发。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2011.14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鉴于我专业会计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会计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会计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一、总体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应转变把会计考试看作是会计教学的终点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教学内容必须从知识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做账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二)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会计教学内容包括传授会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识别审核原始凭证技能,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会计的理论教学把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培养起

来,并最终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1、调整课程设置 (1)教学法课中将加大实践内容,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 (2)建立和完善实习要求和评分标准,在写好实习报告、课堂设计、标准教案之外,增加会计教师企业社会实践的调查。 (3)增设最能体现师范性特点的课程,如试讲。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拓宽知识能力领域,如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更新教材 更新学生上课教材,由于会计准则的更新使得大部分的教材不能及时满足需要,所以在教材选定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更加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其它课程的教材也要相应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根据《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专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我院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会计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7%的比例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会计发展的状况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大企业需要大量的企业信息化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经济增长龙头,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上千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生产型企业、业务性公司发展很快,急需大量的会计操作人员。另一方面与大行业配套发展的一些小型民营私企公司需要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会计人员,而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老龄化,职称、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会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据调查湖北省现有各类企业28万余家,按年均增长5%计算,未来3年湖北省将新增各类企业近4.5万家,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由此带来的新增会计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18万人。这说明我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特别是那些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人才的培养大有前途。 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财务总监岗位需要决策型会计人才,财务经理岗位需要分析型会计人才,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目前,我省大型企业对会计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急需的是学历高、阅历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需求量大,近90%的企业需要适应出纳与会计基层岗

会计专业建设计划规划.doc

会计电算化精品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院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证书”,鼓励部分学生报考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 2、建设领先的实训基地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院内实训室和院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专业职业技能构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2个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和2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将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外实训内容、体系和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中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 3、培养德优技精的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最新)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 发展规划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发展规划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预通知”的要求,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应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我系提出重点建设会计专业申请,特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会计专业建设基础 (一)区域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是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高,人才需求旺盛。全国虽有10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山西省也有30多万从业人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这一数字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社会呼唤高端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学生除对口就业之外,还能胜任商贸、物流、营销、经济管理、文秘、行政事务、文化教育等职业岗位,专业拓展较广,毕业生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就业面广。会计专业生源充足,学生、家长、社会对该专业充满信心。 会计专业是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面广的专业。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专业建设基础 1、符合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以“特色引领”为重点的要求 会计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探索政行教介企“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介企“三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能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我系会计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项目组 组长:(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工程师) 副组长:(XX强国科技公司总经理工程师)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成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博士、教授) (**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一)行业概况 在全球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大环境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格局调整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电子信息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从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转移,以及产业基地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作为西部地区,并占据大西南出海通道有利位置的省份,面对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XX保税港区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已具备了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区域转移的条件,**电子信息产业也因此赢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元支柱产业,

**积极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加快电子产品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自治区信息产业局采取以基地化发展产业的举措,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以XX至XX高速公路为主轴,以XX、XX、XX、XX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年均增长速度达25.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上,XX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业的城市之一,其电子信息产业群已经从弱到强,借助中电XX产业园搭建的发展平台,已有50家电子信息企业相继落户XX。2009年,在全球经济总体低迷的情况下,XX 电子信息产值超百亿元,占了**电子信息产业一半左右。预计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200亿元;到2015年,总产值和进出口分别达到800亿元和80亿美元。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合作,加强桂台、桂粤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成为辐射东南亚地区、泛珠三角、西部地区的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流通和出口中心,**电子信息产业也必然迎来辉煌的时刻。 另外,**作为全国水利大省,“十一五”期间,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水利厅也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水利信息化推进的工作重点:1.狠抓防汛基础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2.填补水库报汛空白区;3.大力建设水利基础信息传输网络;4.努力推动实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5.积极推进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应用;6.加强水利信息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 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 (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北部湾经济建设中,**积极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加快电子产品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人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 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始办于1991年,是浙江省高职院中最早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之一,办学20年来,我专业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本企业的骨干,甚至走上了领导的岗位。凭借优异的教育实践表现,我专业在2005年被学院首批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学院立项为院级示范建设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 依托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我院是浙江省供销社举办的省财政全额拨款公办高职学院,在会计专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与省社及其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具备坚实的发展平台。企业为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岗位;教师为企业提供课题研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经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业务培训。双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效果显著。 在学院正确领导下,会计专业能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综合办学实力,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实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方面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软性教育资源与硬性教育条件的发展也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当前会计专业在校生为673人,2011级新生报到率为98.82%,连续三年双证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毕业生起薪在2400元以上。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社会欢迎。 1、实训环境 本专业拥有电子化实训室、会计分岗位实训室、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大厅、信用管理实训室、模拟证券交易大厅、太保实训基地等7个校内实训室,配备用友软件、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软件、信用评估软件以及证券投资、模拟银行业务操作等专业软件,设备总值达365万元;拥有中瑞江南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浙江省兴合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等15个校外实习基地。以上条件基本能满足学生观摩、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要求。 2、师资队伍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 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发展契机 依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动态调整、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有机结合、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围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特色,大力推进会计等专业建设的精神,我校会计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特色产业群的逐步完善,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会计专业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专家与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的结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立足吉林、面向全国。 二、专业定位 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内容相衔接;坚持专业特色发展与学校整体层次提升相衔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最新山西高职高专: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西高职高专: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 案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宁夏唐明制药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雄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优越的专业建设背景,广阔的人才需求空间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颁布,提出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全面提高中药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2008年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中药制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指标控制”三者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强调了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国家《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布置中,提出了“把医药产业打造成产业新支柱”的战略构想。“十二五”期间,山西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晋药战略”。 近期,我院对山西省中药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约有50%以上员工未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且数量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中

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步伐。新一轮GMP的认证,将建立全员参与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预计未来5年内,山西省14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需增加约1500名中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生产企业,培养从事中药生产现场管理、过程控制、验证管理、放行管理、GMP认证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国家及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发展要求相一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为在制药行业全面推进的新一轮GMP实施尽职尽责。 (二)良好的育人氛围,明显的办学效果 依据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对中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成功申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要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办学基础扎实,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强劲的师资队伍,显著的教科研成果 本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3名,聘请8名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9.2%;获得硕士学位教师7名,占专业教师总数53.8%;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1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名,3名教师入选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库,6名教师入选中小型企业专家

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八: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立足浙江中小企业,面向全国旅游企业,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为导向,打造“课证训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推进机制,构建“三心三力”职业素养隐性课程体系和基于岗位能力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证书+行业证书”的职业证书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岗位培训包和证书培训包以“教学拍档”为抓手,打造一支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业带头人共同领衔,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满足教学、培训、竞赛和社会服务需求的校内外实训中心以课题研究、职业培训、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社会服务项目通过本项目建设,形成一套可供全国高职院校借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量化指标 (1)招生规模每年保持在300名左右; (2)确立7家合作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3)建设好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4门; (4)建设省重点教材1本校企合作开发体现实操性的专业特色教材3本开发2个岗位培训包,3个证书培训包; (5)建成“ERP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会计手工实训室”1个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个新增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4家; (6)引进或者培养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各1名,引进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3名,培养骨干教师3名每年进企业锻炼2个月以上的教师至少达到3人次参加国内外培训与会议不少于5人次每年承担各项社会服务工作不少于2项; (7)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拍档”的教学团队结构优化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库人数不少于6位,兼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实际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为50%新增至少6对校企“教学拍档”; (8)成立旅院财务咨询工作室; (9)毕业生签约率达90%,就业率达到98%。 3.内涵指标 (1)“课证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指标 “课证训一体化”即课程设置与学生证书的获取和实训能力的提升三者紧密相联,融为一体即各门专业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积极为各类考证做准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电算化考证》为学生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准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为学生获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做准备《会计电算化》为用友ERP认证做准备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构想

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构想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在明确的办学目标指引下,通过对长期办学过程中累积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的优化整合、重新配置和其质量与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特色建设思路构想 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在明确的办学目标指引下,通过对长期办学过程中累积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的优化整合、重新配置和其质量与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和满意的人才。 一、明确特色专业的建设意义 1.市场永远是第一位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人才的需求,高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科学准确定位,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可以提升自己的办学优势,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供社会需要的和认可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建设特色专业是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整体竞争能力的关键。通过建设特色明显、适应市场、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可以带动学校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整体竞争能力。 3.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提高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载体,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应当以专业建设为基石,专业建设则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没有专业就谈不到高职教育,就谈不到培养基层一线和工作现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树立正确的特色专业建设理念 科学的理念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关键。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中应该奉行的理念是,坚持专业建设的适应性、科学性、差异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坚持继承、发展、改革与创新观念;树立特色意识、品牌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的原则;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团队精神,发挥全体教师成员的聪明才智,师生互动,联合共建精品专业。 三、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1.在特色专业的定位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质量要求逐渐提高的趋势,高职高专学校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73637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73637

东营区职业中专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会计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就今后几年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特提出以下具体方案: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教育侧重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对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弊端,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依靠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的特色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教育、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衔接,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具体讲,“双培养模式”包括: (1)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以“做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为中心,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以“闻、见、

练、战”相结合的四层次手段为保证,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结合学校培养,实现综合培养大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学院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维模式,突出“是什么、如何做”;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立体化课程模式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主体,以三形态课堂体系为依托,以四层次教学手段为保证,以双循环学习体系为关键,综合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成本计算、审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的合格财会职业人。 ①课堂模块(三形态): 第一课堂 + 第二课堂 + 第三课堂 为基础为依托为关键 理论课堂实习课堂社会课堂 (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实训) 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堂特色。第二课堂作为校内的实训课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及时、密切,最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②教学模块(五手段):案例+情景+互动+实训+导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突出案例、情景和互动教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 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 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 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 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 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 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 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 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代码 580215 学校名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22 学校举办单位天津市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学校所在地天津市海河教育园

目录 一、建设基础 (1) (一)专业现状 (1) 1.初步形成了适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1) 2.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1) 3.实践教学条件良好 (1) 4.构建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模式 (2) 5.学生素质高,受到企业欢迎 (2) (二)需求分析 (2) 1.社会需求 (2) 2.行业需求 (3) 3.岗位要求 (4) 4.培养目标 (4) (三)思考 (5)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课程体系的重构 (5) 2、壮大兼职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5) 3、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5) 4、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5) 二、建设目标 (6) (一)总体目标 (6) (二)具体目标 (6)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现代”特色 (6) 2.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 (7) 3.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 (7) 4.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教学 (7) 5.建设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8) 6.实施第三方评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 三、建设内容 (9)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9) (二)重构课程体系 (11) (三)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 (14)

1.实训室硬件建设 (14) 2.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 (15) (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16) (五)建设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17) 1.专业带头人: (17) 2.骨干教师: (18) 3.兼职教师: (18) 4.双师素质的提升: (18) 5.校企教师合作机制: (18) (六)教学运行与保障 (19) (七)教学质量监控 (21) 1.目标监控 (21) 2.人才培养过程监控 (21) 3.结果监控 (21) (八)社会服务 (22) 1.企业员工培训、制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技能等级鉴定 . 22 2.承接低空无人机航拍航测等技术服务项目 (22) 3.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 (22) 四、建设进度 (23) 五、资金预算:表格与建设进度匹配 (29) 六、预期效果: (30) (一)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30) (二)适合军地两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30) (三)建成高水平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31) (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 (31) (五)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31) (六)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31) 七、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31) (一)资金保障 (31) (二)组织保障 (32) (三)制度保障 (32) 1.构建教学管理体系 (32) 2.管理及制度保证 (32)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东营区职业中专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案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会计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就今后几年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特提出以下具体案: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教育侧重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对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弊端,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依靠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的特色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对专业教学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容和职业资格教育、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衔接,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具体讲,“双培养模式”包括: (1)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的容是:以“做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为中心,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以“闻、见、练、战”相结合的四层次手段为保证,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结合学校培养,

实现综合培养大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学院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容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做”的思维模式,突出“是什么、如做”;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立体化课程模式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主体,以三形态课堂体系为依托,以四层次教学手段为保证,以双循环学习体系为关键,综合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成本计算、审计等面的职业能力,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的合格财会职业人。 ①课堂模块(三形态):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第三课堂 为基础为依托为关键 理论课堂实习课堂社会课堂 (理论学习)(校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实训) 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堂特色。第二课堂作为校的实训课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及时、密切,最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②教学模块(五手段):案例+情景+互动+实训+导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教学手段与法的改革,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突出案例、情景和互动教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结合专业技能课进行实践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