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17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2.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行市基础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165=165+35 ②1013+214=()+()

③80○50=50○80 ④48+29+52=48+()+()

⑤()+()=()+()

(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 )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18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形成问题

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5.讨论:

(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 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

(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69+172)+28 155+(145+207)

男生完成69+(172+28)(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

(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

(3)寻找生活实例。

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钢笔用去12元。他一共用去几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

(27+18)+12 = 27+(18+12)

(4)小组讨论并归纳。

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

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

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182+18+276+24=(182+□)+(□+24)

(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

(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

(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78+46+154

168+250+3285+15+41+59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20)练习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二)创设情境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200+250

=450(千米)

(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

(4) 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

(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200+250

=200+250 =450(千米)

=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

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

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五、随堂练习

做一做1 、2题。

六、作业布置

练习六2、6题。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第四课时:减法性质

教学内容:

P21例4(减法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练习: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练习: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210÷(7×6)=210〇(7〇6)

□÷(25×7)=350〇(□〇□)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

113-36-64= 133-(36+64)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21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练习六——7。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 (1)1035-497-203 a+b+c= a+(b-c) 1035-497-235 1035-203-497 (2)1035-(497+235)

(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a-b-c=a-(b+c)

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24例5(乘法交换律)P25例6(乘法结合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2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27练习七2—4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 25×(5×2)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250(桶)=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内容:

P26例7(乘法分配律)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五、教学关键:通过举例,比较运算的顺序和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

(1)出示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①(3 + 2)×4 3×4 + 2×4

②2×(11 + 9) 11×2 + 9×2

③20×5 + 4×5 (20 + 4)×5

(2)同桌分别计算①、②题中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3)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猜测③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5)观察、激趣、导入: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实例感知初探规律

1.创设情境。在同学们植树的情境中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分别发现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植树中的另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继续出示主题图。

(2)学生读题,看图弄清题意。

(3)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不同的方法。(板演或投影展示,最好也有错误的算式)

①(4+2)×25 ②4×25+2×25

=6×25 =100+50

=150(人)=150(人)

③25×(4+2)④25×4+25×2

=25×6 =100+50

=150(人)=150(人)

2.畅说思路。你是怎么思考的?这些算式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怎样?(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3.分类整理。如果按照算式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可以分成哪几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类:①和③,先算和,再算积;

第二类:②和④,先算两个乘积,再算和。

4.探索问题。两种算式,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计算顺序,但结果却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找①和②这两个算式来研究研究。

(1)根据计算结果,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4+2)×25 = 4×25+2×25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等关系。

引导表述:左边是和的积,右边是积的和,结果相等。

(三)合作交流揭示规律

1.初说规律。

(1)小组活动。用自己的话在组内交流你发现的规律。

(2)验证规律。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是如何进行验证的,你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验证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①利用③和④两个算式验证规律。

②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3)概括你发现的规律。

(4)师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命名定律。

(1)填写( ___+___ )×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 ×( 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3)用字母表示:( a+b)× c = a×c +b×c

c×( a+b) = c×a+c×b

3.比较定律。

比较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区别(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间的一种规律;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同级运算中的一种规律)。

(四)巩固练习运用规律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____ — 25×____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指导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注意点。

(1)什么时候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①(35+65)×17 ②25×4+25×10 ……

这些题都要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

(2)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尤其是积和的形式时,要先找出加号两边相同的量。

28×19+72×81 28×19+28×81比较,谁可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4.思考题。

(1)9×47+53×9= (2)8×(125+25+5)=

(3)(1000—3)×8= (4)125×13—125×5=

讨论:①怎样计算更快?你运用了哪个规律?

②如果是两个数相减再乘,乘法分配律还成立吗?请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300+2)×43=300×□+2×□

2003=2000+□(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2)9×37+9×63

=333+567 =9×(37+63)

=900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27/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2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第八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P29/例8(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在乘法运算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并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等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学会归纳简算的方法,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解决问题:根据乘法运算中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算。

4.情感与态度:在选择不同方法简便计算的过程中,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关键:找出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和关系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思想

1.我能很快地口算。

25×4×6= 7×8×125= 4×7×25=

(1)你是怎么计算的?怎样计算更简便?

(2)小结:几个数相乘,有时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更简便。

2.我来试一试。

25×24 56×125 28×25

(1)联系上题,你能想办法很快地得到结果吗?

(2)交流:怎样计算更简便?

(如25×24,有的学生可能会25×20+25×4,有的学生可能会25×4×6;有的学生可能会25×8×3;有的学生可能会(25×4)×(24÷4)……只要有创新精神的,应当予以肯定。在交流时,进行比较,让学生择优选用)

(3)小结:乘法中,有时可以利用拆分的方法把一个因数拆分成可以简算的几个因数,从

四年级运算定律练习题教学内容

四年级运算定律练习 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乘法运算定律专项练习题复习进程

乘法运算定律专项练 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专项练习 一、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 = b×a 2、多个数相乘,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 a×b×c×d = b×d×a×c 3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为:(a×b)×c = a×(b×c) 4 、在乘法算式中,如果其中两个因数的积为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运用乘法交换 律、乘法结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简化运算。 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结合运用 1、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简化运算的实质与算式特点实质: 把其中相乘结果为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因数先相乘。通常利用的算式是: 2×5=10; 4×25=100 ; 2×125=250; 8×125=1000 ; 8×25=200 ; 75×4=300; 2、简便计算。 8×(30×125) 5×(63×2) 25×(26×4)(125×12)×8 (25×125)×8×4 78×125×8×3 25×125×8×4 (25×3)×4 3、在乘法算式中,当因数中有25 、125等因数,而另外的因数没有4或8时,可以考虑将另外一个数拆分为4或8的形式,从而利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使运算简化。 48×125 125×32 125×88 25×32 25×44 25×18 75×32×125 65×16×125 4×55×125 125×25×16 4 、乘法交换律: a×b=b×a 25×37×4 75×39×4 65×11×4 125×39×16 8×11×125 5 、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38×25×4 65×5×2 42×125×8 6×(15×9) 25×(4×12)

(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乘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班级:姓名: (40+8)×25 125×(8+80)36×(100+50)24×(5+10)86×(1000-2)15×(40-8)(25+16)×4 (25+6)×4 (60+4)×25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24×49+24×51 18×19+81×18 13×25+17×25 78×99 69×103 56×101 52×102 125×81 25×41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25×7×8 32×4×25 25×58×4 25×9×3×4 678+591+409 125×64×25 25×25×16 72×125 357+288+143 812+197+188 25×24 99 ×28+28 列出算式,并用简便方法计算。 1、77的25倍与4的乘积是多少? 2、142与8的乘积再乘125得多少? 3、32乘17的积加32乘83的积得多少?

综合练习(一) 一、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 ×______)×32 (28+25)×4=×4+×4 15×24+12×15=×( +) 6×47+6×53=×( +) (13+)×10=×10+7×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73×5×2 125×897×8 2×125×8×5 195×25×4 101×83 99×83 7×75-7×25 88×27+27×12 三、在□里填上“>”、“<”或“=”。 1.73×54□54×73 2.(75×76)×74□75×(76×74) 3.87×53□87×52 4.80×90□8×(10×90) 四、应用题。 1.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3元钱。买这样的钢笔5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2.一台缝纫机6小时可加工服装48件,要用5台同样的缝纫机加工400件服装,需要几小时? 3.一件毛衣95元,一件呢大衣325元.现在各买4件。买毛衣和呢大衣工共用多元?(用两种方法解答)4.一个服装店一天卖出70件运动服,上午卖出20件,每件运动服78元。照这样计算,下午比上午卖多少元?(用不同方法解答) 综合练习(二)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9。() 2.7×25×4=7×(25×4)只用了乘法结合律。() 3.求和只能用加法计算。() 4.2×3=6这个算式中2和3分别叫做积6的因数。() 5.几个数相乘,改变它们原来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不变。()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53×19=19×___98×85=___×98 53×85=___×___73×___=85×___ 三、下面哪些等式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1.25×5=5×25 2.a×b=b+a 3.76×0=0×76 4.9×8×5=9×5×8 四、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在横线上填上所应用的乘法运算定律。 1.125×34×8=125×□×34(乘法__________律) 2.(72×□)×4=72×(25×□)(乘法___________律) 3.(200+□)×25=200×25+4 ×25(乘法___________律) 五、应用题 1.商店运来12箱洗衣粉,每箱25袋.如果每袋洗衣粉卖4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2.两个车间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平均每人加工185个,第一车间有75名工人,第二车间有80名工人,

(完整版)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xxxx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24--P26例5、例6、例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灵活选用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启发式谈话法,并辅

以练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80+A=A+80 +52=+36 321+28+79+172=+ 2、口算抢答比赛 12×525×435×2125×845×425×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积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当两个数相乘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会使计算更加简便。) 师:再看这道题。57×12+43×12 你还能快速算出结果吗?要想快速算出结果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那就是“乘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借助于植树活动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分析:一组口算看似简单,其用意则不凡。前几题学生能很快说出得数,正在学生兴奋之时,出示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也就是说,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如根据运算定律来证明运算的其他性质,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证明运算法则的正确性,等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课件 教学课时:1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1.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2.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板书:a+b=b+a 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四2 廖晓萍 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连减中的简便计算;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总共也就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特点 (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支持。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理解定律内涵。 (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本单元在编排中,则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一) 一、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 的数。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 ×______)×32 (28+25)×4=×4+×4 15×24+12×15=×( + ) 6×47+6×53=×( + ) (13+ )×10=×10+7×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73×5×2 125×897×8 2×125×8×5 195×25×4 101×83 99×83 7×75-7×25 88×27+27×12

三、在□里填上“>”、“<”或“=”。 1.73×54□54×73 2.(75×76)×74□75×(76×74) 3.87×53□87×52 4.80×90□8×(10×90) 四、应用题。 1.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3元钱。买这样的钢笔5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一台缝纫机6小时可加工服装48件,要用5台同样的缝纫机加工400件服装,需要几小时? 3.一件毛衣95元,一件呢大衣325元.现在各买4件。买毛衣和呢大衣工共用多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4.一个服装店一天卖出70件运动服,上午卖出20件,每件运动服78元。照这样计算,下午比上午卖多少元? (用不同方法解答)

参考答案 一、85×87 81×43 28×4+25×4 15×(24+12) 6×(47+53) (13+7)×10=13×10+7×10 二、 973×(5×2)(125×8)×897 (2×5)×(125×8) =973×10 =1000×897 =10×1000 =9730 =897000 =10000 195×(25×4) 101×83 99×83 =195×100 =(100+1)×83 =(100—1)×83 =19500 =100×83 +83 =100×83 —83 =8383 =8217 原式=7×(75-25)=350 原式=(88+12)×27=2700 三、1.= 2.= 3.> 4. = 四、1. 3×12×5=180(元) 3×(12×5)=180(元) 2. 400÷5÷(48÷6)=10(小时) 400÷(48÷6×5)=10(小时) 3. 95×4+325×4=1680(元)(95+325)×4=1680(元) 4. 78×(70-20-20)=2340(元) 78×(70-20)-78×20=2340(元)

(完整版)乘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乘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1.怎样简便怎样算 (40+8)×25 125×(8+80)36×(100+50)24×(5+10)86×(1000-2) 15×(40-8)(25+16)×4 (25+6)×4 (60+4)×25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24×49+24×51 18×19+81×18 13×25+17×25 78×99 63×104 56×10152×102 125×81 25×4131×99 42×98 29×9985×98 125×79 25×39 83+83×99 6×56+56×94 99×99+99 75×103-75×3 125×81-125 91×31-91 125×7×8 32×4×25 25×58×4 25×9×3×4 678+591+409 125×64×25 25×25×16 72×125 357+288+143 812+197+188 25×24 99×28+28 973×5×2 125×897×8 2×125×8×5 195×25×4 99×83 7×75-7×25 88×27+27×12

2.列出算式,并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77的25倍与4的乘积是多少?②142与8的乘积再乘125得多少?③32乘17的积加32乘83的积得多少? 3.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 ×______)×32 (28+25)×4=_____×4+_____×4; 15×24+12×15=_____×(_____+_____) 6×47+6×53=_____×(_____+_____); (13+_____)×10=_____×10+7×_____ 4.在□里填上“>”、“<”或“=”。 ①73×54□54×73 ②(75×76)×74□75×(76×74) ③87×53□87×52 ④80×90□8×(10×90) 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9()②7×25×4=7×(25×4)只用了乘法结合律() ③求和只能用加法计算()④2×3=6这个算式中2和3分别叫做积6的因数() ⑤几个数相乘,改变它们原来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不变() 6.根据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 49+ =73+49; ②37×28=×37; ③55+136= +55; ④61×=44×; ⑤(74+39)+61=74+(39 + ); ⑥25×(4×18)=(25×4)× ⑦ 167+256+333=256+(+333); ⑧15×12×6=12×(×) 上面8道题中,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只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既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既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又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7.应用题。 ①一台缝纫机6小时可加工服装48件,要用5台同样的缝纫机加工400件服装,需要几小时? ②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3元钱,买这样的钢笔5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③一件毛衣95元,一件呢大衣325元,现在各买4件,买呢大衣工比买毛衣共花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 ④一服装店一天卖出70件运动服,上午卖出20件,每件运动服78元,问下午卖了多少钱?(用不同方法解答) ⑤两个车间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平均每人加工185个,第一车间有75名工人,第二车间有80名工人,两车间共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答)

运算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

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 a×( 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 a×c+b×c a ×( b+c) =a×b+a×c 拓展:(a-b)×c= a×c-b×c a ×( b-c) =a×b-a×c 6、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 a -( b+c) a -( b+c) = a-b-c 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 a- c – b 8、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 a÷( b×c) a÷( b×c) = 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 a÷c÷b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乘除法运算定律的综合练习(1)

乘除法运算定律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2、能灵敏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易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说出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出 来吗?乘法交换律:ax b=bx a 乘法结合律:ax bx c=ax (b x c) 2.除法里面的运算定律是怎样的,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a — b— c=a —( b x c) 二、简易计算题型练习; 1、用简易方法计算:25x 36 希望小学四年级的第五小组的四个同学 是这样想的,出示课件:王晓亮:25x 36 ( 6x6) 李玉兰:25x 36 ( 30x6) 周云英:25x 36 ( 5x5) 田小丽:25x 36 ( 4x9)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出示讨论要求: (1).请指出哪种方法正确?哪种方法不正确,并说出为什么?

(2)、哪种方法最简易?为什么? (讨论完后,请组织好语言,进行汇报。) 3..汇报讨论结果,得出:李玉兰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说出为什么错了?田小丽的方法是最简易的,因为25乘4能得到一个整百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分解成 2 个因数的时候,要使计算简易。 4.练习:怎样简易怎样算,看谁的方法更简单? 125 X 32 25 X 28 5.火眼金睛:(判断哪种做法错了,并说出为什么?) 210 - 42 =210-(7X6 =210- 7X 6 =30X 6 =180 210 - 42 =210-(7X6 =210 - 7-6 =30 - 6 =5 ( 1 )自己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那一种做法做了,为什么? (2)这道题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一) 1)500+(407+0)= 3)42+(91+158+109)= 5)(246+387+154)+13= 7)255+(79+45)= 9)219+175+181+225= 11)(404+195+96)+305= 13)(106+45+94)+155= 15)25+(251+275+49)= 17)(83+33+17)+67= 19)41+(33+59)= 21)1000+499= 23)63+(82+137)+118= 25)76+(44+124)+156= 27)108+215+292+185= 29)108+(221+192+79)= 31) 56+(143+144)= 33)(198+252+102)+48= 35)434+238+66= 37)82+(78+218+222)= 39)254+(144+246+356)= 41)62+219+238+81= 2)386+382+114= 4)(87+103+113)+97= 6)49+(71+151+129)= 8)(169+39+131)+261= 10)14+498+486= 12)793+393= 14)433+(477+67)+23= 16)51+(5+49)= 18)196+97= 20)290+171+210+329= 22)226+(166+74)= 24)354+479+146= 26)270+(96+230+404)= 28)(89+89)+(11+11)= 30)257+60+143+340= 32) (259+349+141)+51= 34)80+(43+20+57)= 36)92+(34+108)+166= 38)(54+150)+(146+50)= 40)176+(236+124)+64= 42)(6+66+94)+3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最新乘法运算定律专项练习题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专项练习 姓名: 一、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 2 、多个数相乘,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a ×b ×c ×d =b ×d ×a ×c 3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永宁字母表示为:( a × b )×c = a ×( b × c ) 4 、在乘法算式中,如果其中两个因数的积为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简化运算。 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结合运用 1、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简化运算的实质与算式特点实质: 把其中相乘结果为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因数先相乘。通常利用的算式是: 2 ×5 =10 ;4 ×25 =100 ;8 ×125 =1000 ; 25 ×8 =200 ;75 ×4 =300 ;75 ×4 =300 这类题型特点是几个数连续相乘 2、简便计算。 8 ×(30 ×125 ) 5 ×(63 ×2 )25 ×(26 ×4 )(25 ×125 )×8 × 4 78 ×125 ×8 ×3 25 ×125 ×8 ×4 125 ×19 ×8 ×3 (125 ×12 )×8 (25 ×3 )×4 3、在乘法算式中,当因数中有25 、125 等因数,而另外的因数没有4 或8 时,可以考虑将另外一个数拆分为 4 或8 的形式,从而利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使运算简化。 48 ×125 125 ×32 125 ×88 75 ×32 ×125 65 ×16 ×125 36 ×25

25 ×32 25 ×44 35 ×22 75 ×32 ×125 4 ×55 ×125 25 ×125 ×32 25 ×64 ×125 32 ×25 ×125 125 ×64 ×25 125 ×88 48 ×5 ×125 25 ×18 125 ×24 4 、乘法交换律:a ×b =b ×a 25 ×37 ×4 75 ×39 ×4 65 ×11 ×4 125 ×39 ×16 8 ×11 ×125 5 、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38 ×25 ×4 65 ×5 ×2 42 ×125 ×8 6 ×(15 ×9 )25 ×(4 ×12 ) 三、乘法分配律 1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b )×c =a ×c +b ×c 2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 -b )×c =a ×c -b ×c 3、以上几个算式均可以逆用,即: a ×c + b × c =(a +b )×c a ×c - b × c =(a -b )×c 4 、乘法分配律的实质:利用乘法的意义将算式转化为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归纳与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与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3.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归纳运算定律,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课前准备:自学卡,课件,纸条 [模块一:学生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学生独立自学思考,研读文本,完成学案的第一个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示:画图、表格等形式。)(2)怎么样简便怎样算。 ①500÷25×4 ②54×99+54 ③8×(29×125) ④25×64×125 ⑤18×11÷18×11 ⑥273-(73-47)

⑦1430÷13÷11 ⑧1999+999×999 3)前测结果的反思 经过几天的思索,决定直接出题给学生做个前测。面对前测统计出来的数据,真令我忧心:第一,为了凑整而凑整?学生对凑整法存有相当敏锐的感觉,几乎所有的题目第一时间都想到利用凑整以达到简便的目的。凑整是简便运算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被学生滥用,误用,导致学生为了凑整而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合理正确。第二,计算出错不在少数。 【模块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梳理知识,自主分类】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运算定律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材分析 四年级组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3、简便算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

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册共八个单元,整册教材中最难教,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单元。其中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单元教学策略: 1、用好情境素材,为推导运算定律服务。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老师们要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7、28、但作为例题所呈现的有些情境过于有针对性,造成学生在这个具体情境中能推导出运算定律,而离开了情境进行纯粹的简便计算,却无从下手。最明显的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对于它的灵活运用,很多学生有困难,更谈不上逆向运用了。(书36页)而乘法分配律又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难点,所以一定要在练习中做适当的拓展。可补充如:98×101 97×6 + 97×3 + 97 2、要尊重学生差异. 不要过分强调用最优化的“统一”的简便方法,允许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慢慢达到最优化。因为一方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灵活性较强,是学习难点。另一方面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最简方法进行计算,而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自觉合理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通过课前了解,听说咱班同学口算能力特强,老师这儿有几道题,咱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师先依次出示: 12×5= 35×2= 25×4= 125×8= 再出示:25×13×4= 15×97+15×3= 师:这么复杂的题,你们也口算的这么快,怎么算得呀? 生1:我是先算25乘4得100,再算100乘13得1300。 生2:把15提出来,97加3得100,再算15乘100得1500。师:你们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25×13×4=25×4×13=1300 生1:乘法结合律 生2:乘法交换律 同学们的简算意识可真强,能够巧妙地利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一个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 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课的开始通过抢答一组口算题,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乘法运算定律的回顾为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算,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同学们记得真熟练,你能灵活熟练运用它们吗?这儿有些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有快。 基本练习 我会做 (1)23×4×5 (2)8×(125+11) (3)2×289×5 (4)65×32+35×32 请同学们直接写在练习纸上。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145+78+255656-164-3641+125+59+75 540+78+16013+46+55+54+87968-599 48+12-48+12656-164+36363-154-146 540+78+160363-154-146229-83+171-117 355+260+140+245645-180-245482-(182+5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368+156+344+132789-136-64363-199 355+260+140+245100+45-100+45157+99 423-76+77+76455-(155+230)865-202 505+257+43+295+400180+25-80+75567+301 383-100+17-42-58873-150+149-73+1787-(87-29)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25×31×4125×27×840×69×25 125×4×8×2532×16+14×32125×32 27×57+27×4328×25(6+8)×125

27×10183×9967×21+67×78+67 48×12555×25+25×45179×56-79×56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56×99+56125×56429+699 99×1673.8×18+6.2×18125×32×25 2.76+4.5+7.24+5.56.78+6.9-2.78256-399 78×10183×101-8367.7-15.3+20.7-4.7 36×25125×64×2588×125

应用题和运算定律及其应用练习题

第三讲 强化应用题和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姓名: 42-8+16= 240-40÷4= 30+70×6= 320÷4-7= 45+284+55= 450+64+136= 90÷3×30= 240+890= 12×40= 25×3= 84÷4×10= 25×16×4= 1、有310本书,分给15个班后,还剩下10本,平均每个班分( )本。 2、一辆客车从A 城到B 城5时行了45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车从B 城到C 城行270千米,共要用( )小时。 3、一个长方形草地,长18米,宽9米。沿着这块草地四周走两圈,走了( )米;如果往这块草地辅地砖,需要1平方米的地砖( )块;如果往这块草地辅地砖,需要6平方米的地砖( )块。 4、某工厂第一季度生产156吨化肥,第一季度平均每个月产( )吨化肥。 5、80的6倍是( ),( )的3倍是840。 6、小玲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72页,是第二天的2倍,小玲这两天一共看了( )页。 7、小玲看一本故事书,第二天看了36页,第一天是第二天的2倍,小玲这两天一共看了( )页。 8、 小亮从A 到B 用了5分钟,从B 到C 用了7分钟,小亮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是( )

9、五(2)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踢足球的有20人,是打乒乓球人数的4倍,打篮球的人数是打乒乓球的6倍,打篮球的有多少人?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能否举例:(×)× =×(×)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复习 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魏玉英 教学内容:整数运算定律复习 教学内容的地位:运算定律在数与运算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加法结合律保证了加法运算结果的唯一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计算看谁又快又准。) ①73 + 27= 527+ 73 = ② 21 + 62 +28 = 21 +(28+ 62)= ③ 15×20=20×15= ④ 25×11×4=11×(25×4)= ⑤52×17 + 48 ×17=17×(52+48)= ⑥ 265-56-44=265-(56+44)= ⑦ 6000÷8÷125=6000÷(8 × 125)= 2、计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计算方法

3、前面的同学之所以计算得又快又准,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那么我们已经学习哪些整数、小数的运算法则,今天我们来复习整数小数的运算法则。 二、自主探究、 1、我们学过哪些整数运算的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性质: 除法的性质: 三、探究结果汇报 1、核对答案 2、通过上面的复习,你收获了那些知识? 逐个描述运算定律的意义 3、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用口算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就可以顺着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反过来看,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能直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 4、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5、乘法的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