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生物学总结

医学生物学总结

医学生物学总结
医学生物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细胞(Cell):是指有膜包围的,能独立生存和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连接:是指细胞之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接触区域形成的稳定结构,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连接,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维持和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也称细胞间连接(intercellular junction)。

3.穿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气体、离子、小分子的运输方式大部分需借助于膜上的镶嵌蛋白质,耗能或不耗能

4膜泡运输(transport by vesicle formation):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颗粒运输方式;伴随膜本身结构的融合、重组和移位;耗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溶质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和电化学梯度进行的穿膜运输方式,转运过程不消耗代谢能。

6.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溶质逆浓度梯度和电化学梯度运动,需要转运蛋白参与并消耗代谢能的运输方式。

7.转运蛋白(transporter protein):选择性地使非自由扩散的小分子物质透过质膜,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

8.吞噬泡(phagocytic vesicle):细胞进行吞噬作用时形成的囊泡

9.胞饮小泡(pinocytic vesicle):细胞进行胞饮作用时形成的囊泡

10.衣被小泡(coated vesicle transport):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膜泡形式,特点是膜泡外面包裹着一层蛋白质构成的衣被结构。电镜下可见表面覆盖的衣被呈毛刺状。

11.膜受体(receptor) :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接受外界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统称为受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称膜受体(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称配体(ligand)) 可分为识别部,转换部,效应部

14.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指细胞间相互辨认和鉴别,对自己和异己分子认识的现象,有种属、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膜受体是细胞识别的关键要素之一

15.G蛋白(G protein):即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蛋白的总称。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α亚基有GTP和GDP的结合位点,具有GTP酶活性,能水解GTP。

16.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与胞膜或胞内受体相互作用,通过信号转换把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能“感知”的信号(第二信使),诱发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

17.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在多肽链合成中,常常3-5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由mRNA 串联在一起,形成螺纹状或念珠状结构,它是合成多肽链的功能形式,当肽链合成终止后,多核糖体重新解离成单体。

18.分泌性蛋白质(Secreted protein):又称“分泌性蛋白质”,主要在附着核糖体上合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抗体蛋白、蛋白类激素等。

19.结构蛋白质(Structural proteins):又称“内源性蛋白”,用于细胞本身或组成自身结构的蛋白质,主要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如溶酶体内的蛋白等。

20.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位于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互关联的膜性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小泡和核膜等,它们是统一的膜系统在局部区域特化的结果,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

21.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存在于RER腔内的一类蛋白分子,协助多肽链进行正确折叠组装转运协助降解不正确折叠的多肽链

22.细胞器(organelle):存在与细胞基质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一定形态结构、执行特定生理功能,并且为细胞所故有的有形结构小体

23.扁平囊(flatten cisternae):组成高尔基复合体的扁平膜囊,是高尔基体的特征性结构,3-10个左右堆叠成高尔基堆

24.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

25.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极易名为次级溶酶体。

26.多泡小体(multivesicular boby):初级溶酶体与吞饮体融合而成。

27吞噬性溶酶体(phagolysosome):由内体性溶酶体和将被水解的各种吞噬底物融合而构成。根据底物来源的不同,分为:1、自噬性溶酶体2、异噬性溶酶体3、终末溶酶体

28自噬性溶酶体(autophagic):底物是内源性的,即来自细胞内衰老和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等,它们由单位膜包围,形成自体吞噬体,后者与内体性溶酶体合并形成自噬性溶酶体。

29异噬性溶酶体(heterophagolysosome):底物是经由细胞的吞饮或吞噬而被摄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一些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如细菌、红细胞、铁蛋白酶和酶原颗粒等。

异噬性溶酶体见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白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等。

30.终末溶酶体(三级溶酶体telolysosome):随着酶活性的逐渐降低以至消失,进入溶酶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终末期,易名……

31.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肉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是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32. 膜流(membrane flow):指细胞的膜成分在质膜与内膜系统之间,以及内膜系统各结构之间的穿梭、转移、转换和重组过程,其实质是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内的转移与重组过程。

33.房室化(compartmentation):即膜性细胞器对细胞的分隔作用。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个彼此隔离、相互独立的功能性结构区域,称细胞内房室化或区域化。

34.类核体(nucleoid):过氧化物媒体中常常含有电子致密度较高、排列规则的晶格结构,此乃尿酸氧化酶所形成的,故称……

35.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在线粒体内膜基质面上垂直附着的柄球状小体。“ATP合酶复合体”

功能:催化ADP+Pi = ATP

36.嵴(cristae):线粒体内膜中许多向内突起的折叠,扩大膜的表面积,内室功能区域化。

37.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在细胞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并将分解代谢所产生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细胞呼吸。

38.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由细胞内多种不同的蛋白质成分组成的一个立体网架系统,包括微管(Microtubule, MT) 、微丝(Microfilament, MF)和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 IF)。具有弥散性、整体性、变动性的特点,对细胞形态的形成和维持、细胞的生长和运动起重要作用。

39.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马达蛋白是细胞内物质运输颗粒和囊泡的载体。马达蛋白分为两种:驱动蛋白(利用A TP 水解酶的能量向正极运输小泡)和动力蛋白(驱动向负极的运输)。它们是依赖于细胞骨架蛋白的、通过水解A TP或GTP 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类蛋白。

40.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核孔是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的方式排列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复合物,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41.核小体(nucleosomal):染色质的基本单位H2A,H2B,H3,H4各2分子组蛋白8聚体(核心颗粒)146bp DNA缠绕1.75圈核小体nucleosome

42.常(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指间期细胞核中解旋的细纤维丝,不易着色,能复制和转录,是功能活跃的染色质。在间期细胞多位于核中央,分裂期位于染色体臂。电镜下呈浅亮区。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指间期细胞核中处于凝聚状态、着色深,不转录或转录活性低,功能上处于静止状态的染色质。在间期细胞常位于核内膜附近及核仁周围,分裂期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端粒或染色体臂的常染色质之间。电镜下呈深染的粗大颗粒。

43.端粒(telomere):染色体端部的特化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构成。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保证染色体DNA的完全复制及参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

44.核型(karyotype):即一个物种的全套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

45.核骨架(核基质)(cytoskeleton):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络构架系统, 除支架作用外, 还广泛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由MT,MF,IF组成,具有弥散性,整体性,可动性的特点

46.核纤层(nuclear lamina):是广泛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的一层紧贴内核膜的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网。

47.有丝分裂器(mitotic apparatus):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两极的星体和纺锤体组成的复合装置。其作用是保证复制和包装后的染色单体能够均匀的分配到子代细胞中。

48.减数分裂(meiosis):减数分裂指染色质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有丝分裂过程。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比亲代减少一半。它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之一,只存在于高等生物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

49.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大小及结构相同,但在DNA序列上并不一致的一对染色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50.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通过联会复合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51.二价体(bivalent):一对同源染色体通过联会复合体结合在一起称为二价体。

52四分体(tatrad) :二价体由4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染色单体构成,称为四分体。

53交换():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粗线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某些片段的互换,形成新的基因组合。交换是产生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

54交叉(chiasmata):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双线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复合体结构逐渐消失,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大部分片断分开但仍有一些连接点,这些结构称“交叉”。它是交换的表现形式。

55.细胞周期(cell cycle):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生化事件而复制它的组分,然后一分为二,这种周期性的复制和分裂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56. G0期细胞:(暂不增殖细胞) 暂时脱离细胞周期,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分化,代谢活动下降,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

57.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指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基因,在各类细胞的任何时间内都在表达,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而对细胞分化一般只起协助作用。如核糖体蛋白基因等。

58.奢侈基因、(Luxury gene):指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丧失这类基因对细胞的生存并无直接影响,又称组织特异性基因(tissue-specific gene)。如血红蛋白基因等。

59.细胞凋亡(apoptosis):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形态学改变为细胞皱缩、核内染色质浓缩、质膜出泡,形成凋亡小体,然后被巨噬细胞等吞噬销毁,不引起炎症反应。

60.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同一来源的细胞经过细胞增殖,细胞之间逐渐在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生化特性等方面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61.全能细胞(totipotent cell):在个体发育过程中,8细胞之前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这种细胞称为全能细胞

62决定(determination):细胞从分化方向确定开始到出现特异形态特征之前这一时期

二.简答题:

1.简述细胞的一般结构是什么?

答。光镜。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电镜。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

2.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那些重要发现促成了该模型的建立?

答。1流动的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流动性,有序性;2球状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中:分布不对称性

3.细胞膜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什么?请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

答。(一)膜的不对称性1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冰冻蚀刻技术。放射性标记法。)

2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脂酶处理法。)3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二)膜的流动性1、膜脂的流动性2、膜蛋白的运动性(细胞融合法,淋巴细胞成帽反应,光致漂白荧光恢复法)

4.简述细胞连接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分布。

(1)封闭连接:细胞跨膜蛋白相互融合成条索状结构,通常位于上皮组织顶端两相邻细胞间。

(2)锚定链接:跨膜连接蛋白,胞内附着蛋白,胞外配体,细胞骨架。黏合带分布于上皮组织顶部紧密连接的下方;黏合斑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部;隔状连接主要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组织中;桥粒在易受牵连、摩擦的组织如口腔、食管、皮肤、子宫、心肌等的上皮细胞间最多,位于黏合带下方和侧面。半桥粒分布于上皮和结缔组织的交界面。

(3)通讯连接:A.间隙连接:盘状结构,分布最普遍,大多数动物组织中

B.化学突触分布于神经见和神经-肌肉组织

C.胞间连丝:仅见于植物细胞

答。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1)不耗能、不需膜蛋白、依靠物质浓度差。(2)举例脂溶性物质气体物质水等

2、离子通道扩散ionic channel diffusion

(1)A “通道蛋白”;B 选择性;C 门控性;D 瞬间、大量通过;F 不耗能(2)分类和举例 A 电压门控通道:特点:依靠膜电位举例:Na+、K+、Ca2+等离子通道 B 配体门控通道:特点:依靠化学物质(配体)与受体结合举例:乙酰胆碱通道 C 机械门控通道:特点:依靠机械压力举例:听觉毛细胞

3、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特点 A 需“载体蛋白”(镶嵌蛋白) B 高度特异性(载体易位机制) C 饱和性 D 不耗能

(2)举例非脂溶性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进入红细胞

4、离子泵ion pump (1)举例Na+-K+泵(Na+- K +ATP酶),Ca2+泵,H+泵等

(2)特点A 需“载体蛋白”,具有离子的结合位点和A TP酶活性B 分解A TP,造成亲和力的变化

5、伴随运输(协同运输)cotransport(coupled transport)

(1)特点A 需“转运蛋白”(同向运输载体),不直接利用A TP,利用Na+ 跨膜梯度驱动。 B 需Na+泵消耗ATP转运Na+,造成膜内外Na+浓度差。

(2)举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6胞吞作用(endocytosis)

[1.]吞噬作用(phagocytosis)(1)吞入较大固体颗粒或分子复合物。如细菌、无机尘粒和细胞碎片(2)物质附着-膜凹陷-膜分离-膜融合(3)形成“吞噬体”或“吞噬泡”

[2] 胞饮作用(pinocytosis)(1)大分子液体溶质或极微小颗粒;(2)液体吸附-膜凹陷-膜分离-膜融合;(3)形成“胞饮体”或“胞饮小泡”

7胞吐作用1、特点膜融合、小泡运输、耗能

2、举例蛋白质如胰岛素、小分子如组胺

6.血液中的胆固醇是如何被转运到细胞内部利用的?这种转运方式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①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和利用具有自身调节能力;(1分)

②低密度脂蛋白(或LDL)颗粒是胆固醇的运输形式,由肝脏合成进入血液,悬浮其中;(1分)

③当细胞需要胆固醇时,便合成LDL受体蛋白,并插入质膜中;(1分)

④与LDL特异结合的受体自动向有被小窝处集中;(1分)

⑤有被小窝内陷形成衣被小泡;(1分)

⑥衣被小泡内移过程中,很快脱去衣被成为无被小泡;(1分)

⑦与其它的无被小泡融合成膜内体 (或晚期内体);(1分)

⑧在内体膜上H+泵的作用下,使其pH下降至5-6,诱发其中的LDL受体与LDL颗粒脱离,并返回质膜;(1分)

⑨LDL进入溶酶体,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被细胞利用;(1分)

⑩当细胞内胆固醇过多,细胞便停止合成胆固醇过程,并关闭合成LDL受体的途径,暂停吸收外源胆固醇。(1分)(LDL颗粒与LDL受体结合--〉有被小泡——〉无被小泡——〉与早期内体结合——〉PH下降——〉受体与LDL分离——〉含LDL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分解——〉细胞质其中含受体小泡,返回循环运输.) 特点:1有受体参与,特异性强.2选择浓缩机制,速度快.3有被小泡运输

7.膜受体的特性是什么?

答(1)受体的特异性与其非绝对性空间构象互补:锁钥式诱导契合

(2)可饱和性(3)高亲和性(4)可逆性(5)特定的组织定位

8.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什么?

答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各类细胞表面受体间或受体与大分子间互补形式的相互作用。

9.糙面内质网与光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一)糙面内质网的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Protein synthesis);

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蛋白质的折叠(Protein folding);

蛋白质的糖基化(Protein glycosylation);

蛋白质的运输(Protein transport).

(二)光面内质网的功能1、脂质合成2、糖原代谢3、解毒作用4、Ca2+的贮存和Ca2+浓度的调5、胃酸、胆汁的合成和分泌二

举例说明。(见课件)(试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论述细胞的整体性。)(糖蛋白(一种分泌性蛋白质)是怎样合成和分泌的?)答在细胞核内:进行粘蛋白翻译模板mRNA的转录——〉mRNA经核孔入胞质内——〉在核糖体内:粘蛋白多肽链翻译——〉经SRP介导与ER结合——〉进入RER内:粘蛋白多肽翻译、折叠及初步糖基化——〉出芽膜性小泡运输——〉高尔基复合体内:粘蛋白完全糖基化、分选、浓缩——〉出芽膜性小泡运输——〉胞质内: 分泌小泡在细胞骨架的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胞吐作用外排整个过程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12.人体衰老红细胞是被巨噬细胞清除的,试述其被清除的全部过程。

答:整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过程:

①细胞间相互识别的过程:衰老红细胞表面的糖链丧失了唾液酸,暴露半乳糖残基,成为巨噬细胞的专一识别位点,导致衰老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结合;

②吞噬的过程:吸附有衰老红细胞的巨噬细胞,其吸附区域的细胞膜凹陷,通过形成吞噬体,将红细胞吞入;

③被溶酶体消化分解:吞噬体与巨噬细胞内的初级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或次级溶酶体),被其中的酸性水解酶逐步消化分解,并将产生的小分子以胞吐方式排除细胞,或存留于胞内形成残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终末溶酶体)。

13.溶酶体有哪些种类?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功能?

第一种分类:

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根据底物性质分为吞噬性溶酶体,多泡体

根据底物来源分为自噬性溶酶体(自体吞噬泡),异噬性溶酶体(异体吞噬泡)

三级溶酶体tertiary lysosome 分为含铁小体脂褐素髓样结构

第二种分类:

内体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

吞噬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分为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混合性溶酶体,终末溶酶体

内体性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运输小泡与细胞胞吐作用形成的晚内体合并后衍变成的。

吞噬性溶酶体,底物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即来自细胞内衰老和崩解的细胞器或细胞内含物或胞外物质等,它们由单位膜包围,形成自噬或异噬体,后者与内体性溶酶体合并形成吞噬性溶酶体

终末溶酶体(三级溶酶体,残质体)溶酶体功能进入终末状态形成三级溶酶体分为含铁小体脂褐素髓样结构功能:消化功能自溶作用参与激素的生成参与骨质更新在器官组织变态与萎缩中发挥作用(防御功能)参与受精作用

14.过氧化物酶体结构上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功能?

膜性细胞器,含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形态、大小多样,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常含有类核体或类晶体结构,为尿酸氧化酶膜内侧有“边缘板”,决定着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如半月形,长方形)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各种氧化酶能氧化多种底物(RH2)。在氧化过程中,氧化酶能使氧还原为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酶能把能把过氧化氢还原成水,这样就免除了H2O2对细胞的危害。

功能:解毒, 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偶联, 调节细胞张力, 分解脂肪酸等高能分子

15.简述泰-萨病、矽肺、痛风、Zellweger脑肝肾综合征的病因。

泰-萨病氨基己糖酶缺乏→GM2神经节苷脂累积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硅石粉尘而引起的肺广泛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痛风白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尿酸盐改变溶酶体膜稳定性溶酶体水解酶等物质释放白细胞自溶坏死急性炎症、异物性肉芽肿、尿酸性肾结石等

Zellweger脑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过氧化物酶体缺陷

16.何为房室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房室化:内膜系统的出现,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相互分隔的膜性区室,这些区室构成了细胞内特殊的微环境,由于这种微环境的形成,将独特酶系统局限在细胞内特定的区域,使得细胞内特定的生化反应过程在特定区域内进行,从而减少了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间相互干扰,提高了细胞新陈代谢的效率,内膜系统的这种分隔作用成为房室化意义:1.减少了生化反应之间的干扰,提高了细胞新陈代谢的效率

2.房室化细胞器对蛋白质的分选、运输和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17.简述G蛋白参与的两种信号通路信号转导过程。

(1)cAMP信号通路:激素与受体结合,Rs变构,后与Gsα结合,导致Gsα变构,GTP置换GDP,使Gsα与Gs β、Gsγ分离,而与AC结合,Rs与Gs分离。AC被激活后,催化A TP生成cAMP,cAMP激活PKA。然后PKA进而催化靶蛋白磷酸化,继而激活其他酶,引起生命活动的变化

(2)磷脂酰基醇信号通路:膜受体与其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通过膜上的G蛋白活化磷酯酶C,催化细胞膜上的4,5-二磷脂酰肌醇分解为两个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号:二酰甘油(DAG)和1,4,5-三磷酸肌醇(IP3),进而使细胞产生对外界信号(第一信号)的相应反应。

18.高尔基复合体和糙面内质网在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方面各有哪些贡献?

糙面内质网: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修饰

1、参与蛋白质的折叠

2、参与蛋白质的初步糖基化作用

3、参与蛋白质的胞内运输

高尔基复合体:

1细胞的分泌活动;2、糖蛋白的加工合成;3、蛋白质的水解;4、蛋白质的分选与胞内膜泡运输。

19.细胞呼吸由几个步骤组成?分别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

答:(1)、糖酵解细胞质基质

(2)、乙酰辅酶A的生成线粒体基质

(3)、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基质

(4)、电子传递偶联的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

20.简述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答:双层单位膜构成的封闭性的膜性囊中囊结构

(一)外膜1、厚约5~7nm;2、多套转运蛋白,成筒状排列;3、通透性高。单胺氧化酶是外膜的标志酶。

(二)内膜1、厚约4.5nm ;2、具运输蛋白,转移小分子;3、通透性低(高度选择通透性)。4内膜上还有电子传递链5 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三)嵴(cristae) 双层膜构成,形态各异。扩大膜的表面积,内室功能区域化。

(四)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在线粒体内膜基质面上垂直附着的柄球状小体。

又称“ATP合酶复合体”功能:催化ADP+Pi = ATP

(五)基质(matrix) 与三羟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有关的酶都存在于基质之中。此外还含有DNA、tRNA、rRNA以及线粒体基因表达的各种酶和核糖体。基质中的标志酶是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基质的功能是主要是进行三羟酸循环。

(六) 内外膜转位接触点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通道

21.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答:线粒体具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成分,其中不仅存在DNA(mtDNA),可自我复制;而且还有其自身的一套信息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体系(mRNA、rRNA、tRNA、核糖体和氨基酸活化酶等),可合成10%左右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然而,线粒体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少,主要是与内膜结合的蛋白质,90%的线粒体蛋白质来源于核mRNA的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内合成;而且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核的遗传装置。

由此可见,线粒体的自我繁殖及一系列功能活动是受自身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共同控制,故称半自主性细胞器。

22.简述细胞骨架的功能。

答一、支架作用

(一)维持各种细胞形状(二)固定和支持细胞器和细胞核(三)参与细胞间的连接

二、参与细胞运动

(一)细胞的位置移动 1. 纤毛、鞭毛摆动2. 阿米巴运动 3. 变皱膜运动4. 顶体反应

(二)细胞的形态改变 1. 肌纤维收缩舒张2. 胞质分裂 3. 轴突生长、伪足等

(三)细胞内结构的运动 1. 细胞内颗粒物质、细胞器的运动2. 染色体分离

答核膜nuclear membrane外核膜内核膜

染色质chromatin

核仁nucleolus

核骨架nuclear scafold

核纤层nuclear lammina

25.试述异、常染色质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状态松散状态凝集状态

含量占10% 占90%

分布核中央核内膜附近、核仁周围

转录活性有无\低

复制先后先复制(早S期)后复制(晚S期)

26.细胞核有哪些功能?

答遗传物质的驻存、复制和转录,也是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和繁殖的中心,对细胞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活动独立时间短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完全相同减数分裂

真核生物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时间长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不同遗传物质

28.简述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即减数分裂的意义)。

答:维持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相对恒定,即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使生物种内生殖细胞遗传基础多样性、变异性的一种机制,即遗传的变异性。

1.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

2.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 精子与卵之间的随机组合

29.简述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时间长,合成DNA与相关蛋白质,过程同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

前期Ⅰ

a细线期(凝线期)Lepotene stage: 核、核仁体积增大

染色质凝集,可见染色粒构成细线;

染色体成单一线状,分不清两条染色单体b偶线期 (zygotene stage):

同源染色体之间联会

二价体形成c粗线期(pachytene stage):

染色体明显缩短变粗,可见二价体结构;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d双线期 (diplotene stage):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去联会

四分体清晰,交叉结构清晰

RNA合成活跃

持续时间长

e终变期 (deplotene stage):?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压缩更加粗短

?端化现象出现,形成“+”或“O”各种形状

中期Ⅰ: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

后期Ⅰ 1、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向两极移动

2、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染色体数成为原来的一半,即由2n变为n 染色体解螺旋,成细线状; 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间期:时间很短或无不合成DNA

减数分裂Ⅱ:前期Ⅱ:同有丝分裂中期Ⅱ:二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末期Ⅱ:同有丝分裂

答:组成:细胞周期蛋白-Cdk复合体等蛋白(中央控制器)、检查点(关卡)

一、中央控制器的组成

(一)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

(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三)Cdk活化激酶(Cdk activating kinase, CAK)

(四)Cdk抑制蛋白(Cdk inhibitor protein, CKI)

注:细胞周期蛋白和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核心成分

二、细胞周期检查点(cell cycle checkpoint)

G1检查点(R点或start)

G2或G2/M检查点

有丝分裂中期检查点

DNA复制检查点

DNA损伤检查点

32.处于G1期的细胞的命运可能有哪些?

不再增殖(不育细胞)继续增殖(增殖细胞)Go细胞(暂不增殖细胞)

33.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细胞分化的基础:

细胞稳定产生特异性蛋白质是细胞定向分化的的基础。

细胞分化的特点:

稳定性:分化细胞间的差异是稳定的

预定性: 分化方向的确定早于形态差异

时空性:受发育阶段和所处环境的调控

限制性:分化潜能和生理功能逐渐变窄

34.如何理解个体发育的过程是细胞分化潜能逐渐被限制的过程?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潜能逐渐变窄:受精卵是全能细胞,从原肠胚细胞排列成三胚层后,各胚层在分化潜能上开始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只倾向于发育为本胚层的组织器官。三胚层失去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但仍具有发育成多种表型的能力,为多能细胞。经过器官发生,各种组织、细胞的发育命运最终决定,在形态上特化,在功能上专一化,为专能细胞。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渐由全能局限为多能,最终成为稳定性单能,其分化潜能逐渐被限制。

名词解释的重点英文

膜内在蛋白质(integral protein) 、镶嵌蛋白(mosaic protein)、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器(organelle)、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内膜系统的成员(英文)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

溶酶体Lysosome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 核膜nuclear membrane小泡vesicle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微管组织中心(MTOC) 、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NPC)核小体(nucleosome)、常染色质(euchromatin)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核型(karyotype) 、核仁组织者区(NOR)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细胞周期(cell cycle)、联会(synapsis)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交叉(chiasmata) PCC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 、奢侈基因(Luxury gene)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及习题详解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详解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 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 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医学生物学重点

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切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ce11theory)。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基本定义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的主要共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另外,在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膜功能 界膜和细胞区域化;调节运输;功能定位与组织化;信号转导;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转换 细胞核(nucleus)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和核基质组成,是细胞内遗传信息贮

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也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生长、增殖、分化、衰老的控制中心。 核基质 在核液中存在着一个主要由非组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络状结构,被命名为核基质。由于它的形态与胞质骨架很相似,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也被称为核骨架。 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遗传物质在间期细胞的存在形式,常呈网状不规则的结构。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是专门用来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这种颗粒小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 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基地。光滑内质网是脂类合成的重要场所 。粗糙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蛋白、多种膜蛋白和酶蛋白。 能量转换细胞器 线粒体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由于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并产生ATP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是由线粒体提供的,因此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通过生殖,生命才得以延续、繁衍并完成进化过程。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是高等动、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形成合子的方式。 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Ⅰ:细线期(染色线(chromonema)染色粒(chromomere));偶线期(联会(synapsis),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二价体(bivalent));粗线期(四分体(tetrad)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交叉(chiasma)和交

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

2013-2014-1 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医学) 生命的分子基础 核酸的基本结构(3’,5’-磷酸二酯键):前一个核苷酸戊糖3’碳位上的羟基与后一个核苷酸戊糖5’碳位磷酸上的氢结合,在核酸聚合酶的催化下,脱下一份子水连接而成的共价键称为3’、5’-磷酸二酯键。 (5’端上有磷酸基游离者为首端,3’端碳位上有羟基游离者为尾端) DNA的结构(B-双螺旋、A、Z-DNA) B-双螺旋:(生物体内天然状态的DNA绝大多数都以B-DNA存在)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以右手螺旋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螺距为3、4nm(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的外侧,形成DNA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 2、碱基互补原则 3、多样性 A-DNA:反向平行、右手螺旋,但螺距比较宽短 Z-DNA:左手双螺旋,细长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以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特征。)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α螺旋是肽链按右手螺旋方向形成的空间结构 β折叠是由两条肽链平行排列或一条肽链回折平行排列折叠成的锯齿状构象。 三股螺旋(又称π螺旋),是胶原蛋白独有的结构。 (蛋白质必须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变构和变性概念: 变构:在生物体内,某些代谢中间物或变构剂能够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从而使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使其更有效的完成生理功能。这种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称为变构或变构调节。 变性: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变性和变构都不涉及蛋白质以及结果的改变,蛋白质变性,有时是可逆的) 生命的细胞基础

医学生物学 简答题重点整理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

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医学生物物理学最终版

1、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多聚体中组成单位的顺序排列。含义主要包括 1、链的数目; 2、每条链的起始和末端组分; 3、每条链中组分的数目、种类及其顺序; 4、链内或链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位置和数目。测定方法:1、生化方法:肽链的拆开、末段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多肽链降解、肽顺序分析 2、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er)和色谱层析分析技术。 2、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多聚体分子主链(骨架)空间排布的规律性。测定方法:1、圆二色技术(Circular dichroism CD)、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um)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 )技术。 3、水化作用 (Hydration):离子或其他分子在水中将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水层。 笼形结构(cage structure):疏水物质进入水后水分子将其包围同时外围水分子之间较容易互相以氢键结合而形成笼形结构。 4、能量共振转移(energy resonance transfer): 将分子视为一个正负电荷分离的偶极子,受激发后将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如果其附近有一个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分子存在,则通过这两个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以非辐射的方式从前者转移给后者,这一现象称为~。 5、脂多形性(lipid polymorphism):不同的磷脂分子可形成不同的聚集态或不同的结构,称为“相”,同一磷脂分子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聚集态,这一性质称为脂多形性。 6、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由两种磷脂组成的脂质体,当温度在两种磷脂的相变温度之间时,一种磷脂已经发生相变处于液晶态,另一种磷脂仍处于凝胶态,这种两相共存的现象称为相分离。 7、相变:(phase transition):是指加热到一定稳定时脂双层结构突然发生变化,而脂双层仍然保留的现象。这一温度成为相变温度,温度以上成为液晶相,相变温度以下称为凝胶相。 8、协同运输(cotransport):细胞利用离子顺其跨膜浓度梯度运输时释放的能:量同时使另一分子逆其跨膜浓度梯度运输。 9、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是指溶质从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一低浓度区域,最后消除两区域的浓度差,是以熵增加驱动的放能过程。这种转运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10、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11、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双层脂分子上存在一些特殊蛋白质能够大大增加融资的通透性,溶质也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易化扩散。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运输蛋白。 12、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细胞膜的脂双层中的一些特殊大分子蛋白质,其中央形成能通过离子的亲水性孔道,允许适当大小和适当电荷的离子通过。 13、长孔效应(longpore effect):当一个离子从膜外进入孔道,要与孔道内的几个离子发生碰撞后才能通过孔道,这种现象称为长孔效应。 14、双电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r ):细胞表面的固定电荷与吸附层电荷的净电荷总量与扩散层电荷的性质相反,数值相等,形成一个双电层。 15、自由基( free radical FR ):能独立存在的、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离子或分子。 16、基团频率( group frequency ):一些化学基团(官能团)的吸收总在一个较狭窄的特定频率范围内,是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在红外光谱中该频率表现基团频率位移,即特征吸收峰。 17、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光谱):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 18、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CD):记录的是物质对紫外光与可见光波段左圆偏振光和右圆偏振光的吸收存在的差别与波长的关系,是分子中的吸收基团吸收电磁波能量引起物质电子能级跃迁,其波长范围包括近紫外区、远紫外区和真空紫外区。 19、圆二色性(activity of circular dichroism):手性物质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度不同,导致出射时左右圆偏振光电场矢量的振幅不同,通过样品后的左右圆偏振光再次合成的光是椭圆偏振光,而不再是线性偏振光,这种现象称为~。 20、旋光性(activity of optical ratation):左右圆偏振光在手性物中行进(旋转)速度不同,导致出射时的左右圆偏振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转的角度不同,通过样品后的左右圆偏振光再次合成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转了一定的角度,称为~。 21、荧光(fluorescence):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寿命为10-8~ 10 -11s。由于是相同多重态之间的跃迁,几率较大,速度大,速率常数kf为106~109s-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有合适的结构(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关于大学医学生物学(第六版)试题.doc

大学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闭卷)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选一正确答案,写于答卷纸上。每题一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种细胞内没有高尔基复合体 A、淋巴细胞 B、肝细胞 C、癌细胞 D、胚胎细胞 E、红细胞 2.在电镜下观察生物膜结构可见 C.两层深色致密层和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 D.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中间一层深色致密层 E.上面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下面一层深色致密层 3.属于动态微管的是 A.中心粒 B. 纺锤体 C. 鞭毛 D. 纤毛 E. 胞质收缩环 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过程为 A.通道扩散 B. 帮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伴随运输 E. 膜泡运输 5.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 B、细胞壁的成分为蛋白多糖类 C、仅有一条 DNA分子 D、 具有 80S 核糖体 E、有些鞭毛作为运动器 6.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膜性细胞器发达 E. 有核膜 7.氚(3H)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的 A、蛋白质合成 B、 DNA复制 C、 RNA转录 D、糖原合成 E、细胞分化 8.β 折叠属于蛋白质分子的哪级结构 A. 基本结构 B. 一级结构 C. 二级结构 D. 三级结构 E. 四级结构 9.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酪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A、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纺锤体 C、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E、核糖体,分泌小泡,高尔基体,中心体 10.膜脂不具有的分子运动是 A、侧向运动 B、扭曲运动 C、翻转运动 D、旋转运动 E、振荡运动 11.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 A、细胞质基质 B、细胞外被 C、细胞膜 D、胞质溶胶 E、细胞连接 12.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的连接方式称为 A、紧密连接 B、粘着连接 C、桥粒连接 D、间隙连接 E、锚定连接 13.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是 A、紧密连接 B、桥粒 C、微绒毛 D、胶原 E、绒毛 14.真核细胞的核外遗传物质存在于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络资源应用摘要:以新疆医科大学的课程中心网络资源配置为例,目前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已注入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路技术等元素,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知识学习逐渐成为世界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资源;医学教育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应用型人才需求对医学类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知识学习逐渐成为世界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基于此,新疆医科大学建立了课程中心网站。目前就以《医学细胞生物学》基于课程中心网站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应用为例做以下分析: 一、采用学导式、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法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桥梁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开设,经过中学生物学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为学生启用发散性思维和进一步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使医学生在未来遇到复杂现实问题时,能联系多学科知识,寻求对问题全新、独特性的解决方法,进而做出临床诊断[2]。多年以来,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探索的道路上教师们匍匐前进、推陈出新,从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入手,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知识型传授走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从灌输式走向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逐渐普及翻转课堂,课前10分钟活动以及细化到PBL教学模式。以上

课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完成“精彩五十分钟讲堂”,课下能和学生沟通,能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到随时注意网络课程互动栏目动态,以便随时联系学生,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将教师对待专业的积极性传递给学生,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目的。根据《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科自身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一种以实例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如讲到溶酶体一章,联系在临床上矽肺病,它的临床运用,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还持之以恒地开展校级和院级知识竞赛和绘图比赛、精讲、网络作业、网络师生交流平台、开放性实验等第二课堂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网络与视频资源的建立及使用 为了适应《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为了发挥好“课程中心”网站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作用,新疆医科大学自2012年起开始了“课程中心”网站建设以及完善工作,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新疆医科大学“课程中心”建立了涉及22门医学专业,所有相关专业课程网站,所有课程网站浏览权限均是对外开放的,目前点击量近500万,自2012年起每个课程网站均在实时更新、随时完善。就本科生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站而言2012年已建立,随后被评定为精品课程,目前点击量已达66944,目前“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的网站全部已建立,网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1.课程简介;课程总体简介和课程建设规划,这对学生深入了解这门课程十分重要,很好的回答了所

医学生物学习知识重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医学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分子组成 一、组成元素: N为特征性元素,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测生物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二、氨基酸 1。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除脯氨酸外属L—α-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 2。分类:(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丙、缬、亮、异亮、苯、脯,甲硫。(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丝、酪、半胱、苏、天冬酰胺、谷氨酰胺。(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4)(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三、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两性电解质,兼性离子静电荷+1 0 —1 PH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 3. 微生物的发展史 4. 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教学要求 1. 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 2. 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及医学微生物的概况 第一篇细菌学 第 1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6. 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3. 熟悉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4. 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其种类、

第 4 章噬菌体 教学内容 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教学要求 1. 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2. 熟悉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第 5 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1.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整合子及噬菌体基因组等3.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突变的后果及实际意义 4.细菌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所致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5.细菌遗传变异在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Ames 试验、遗传工程等教学要求 1.掌握基因转移与重组,包括转化、转导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转移方式及后果;掌握 F 质粒、Hfr 、R 质粒的特性、转移方式及后果 2.熟悉质粒、转位因子等遗传物质的特性及功能 3.熟悉Ames 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4.了解突变的类型、突变鉴定的经典实验及突变的实际意义 5.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 6 章细菌的耐药性 1.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种类 2. 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3. 细菌耐药的遗传、生化机制及预防耐药的方法

《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

05《细胞生物学》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A型题(每题1分,共70分) 1、下列不属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层面 A、器官水平 B、细胞整体水平 C、亚细胞水平 D、超微结构水平 E.分子水平 2、细胞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无机离子 E、水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区别在于: A.细胞大小 B.有无核膜 C.细胞器数目 D.增殖方式 E.遗传物质的种类 4、测定某一DNA中碱基的组成,T含量为20%,则C含量为: A、10% B、20% C、30% D、40% E、60% 5、核仁中主要含有: A、ATP B、rRNA C、mRNA D、tRNA E、核小体 6、下列那些不属内在蛋白的功能: A.受体 B.载体 C.酶 D.参与运动 E.抗原 7、细胞的总RNA中,含量最多的就是: A、mRNA B、tRNA C、rRNA D、hnRNA E、snRNA 8、下列那些不属磷脂的成分: A、甘油 B、脂肪酸 C、H3PO4 D、核苷酸 E、含N碱 9、电镜下观察到的两层深色致密层与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的细胞膜性结构,称为: A、生物膜 B、细胞膜 C、细胞内膜 D、单位膜 E、质膜

10、下列那种属蛋白质在膜上的运动方式: A、旋转扩散 B、弯曲运动 C、伸缩震荡 D、翻转运动 E、跳跃 11、下列那些因素使膜流动性增大: A、饱与脂肪酸多 B、胆固醇高 C、膜蛋白的含量高 D、卵磷脂/鞘磷脂比值大 E、常温 12、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就是: A、镶嵌蛋白 B、边周蛋白 C、多糖 D、脂类 E、金属离子 13、下列那里就是需能运输: A、脂溶性小分子进出 B、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进出 C、通道蛋白质运输 D、载体蛋白质 E、离子泵 14、细胞膜受体都就是细胞膜上的: A、边周蛋白 B、镶嵌蛋白 C、脂质分子 D、糖脂 E、无机离子 15、内膜系统不包括: A、核膜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E、线粒体 16、细胞膜的不对称性表现在: A、膜脂分布对称,蛋白质与糖类分布不对称 B、膜脂与蛋白质分布对称,糖类分布不对称 C、膜脂与镶嵌蛋白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与糖类分布不对称 D、膜脂、镶嵌蛋白与糖类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不对称 E、膜脂、蛋白质与糖类分布都不对称 17、核糖体不具有: A、T因子 B、GTP酶 C、A部位 D、P部位 E、ATP酶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整理]医学生物学重点

[整理]医学生物学重点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 1. 观察和实验是我们了解生命知识的唯一源泉。 2. 生命的层次: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 分化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自受精卵开始,从同质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 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 干细胞是指一类尚未分化,但具有无限或较长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这类干细 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 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 生物的九个基本特征: 1) 核酸、蛋白质——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 细胞——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 4)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 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 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

8. 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 9. 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 10.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 11. 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 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 细胞守恒学说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4. 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15. 原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中间体组成。 16. 质粒是细胞质中裸露的环状DNA。 17. 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18. 真核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有:细胞膜、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体、内质网、 核膜 19. 真核细胞结构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 较小,1,10 μm 较大,10,100 μm 细胞壁肽聚糖 纤维素(植物细胞) 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胞质环流各种细胞器,存在胞质环流核糖体 70S(50S,30S) 80S(60S,40S) 细胞骨架无有内膜系统无有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资料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 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 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 -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C. R基团排斥力 D. 3',5'-磷酸二酯键

医学生物学笔记

医学生物学笔记 绪论 1.汜胜之书:公元前一世纪,总结了农业生产实践方面。 2.18世纪,林奈,二分法,统一了世界各国极其混乱的动植物命名。 3.生命科学的分科:①按生命特点划分: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遗传学、 胚胎学、分类学、进化论;②生物类群: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③结构水平:量子、分子、细胞、组织学、器官、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生物学。 4.生命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大分子是生物的物质基础;②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③ 细胞是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④能生长与发育;⑤可以生殖;⑥有遗传与变异;⑦机体具有适应性与应激性, 5.进化:原核生物(古细菌、真细菌)→原生生物(变形虫、鞭毛虫、草履虫)→真核生 物(真菌、动物、植物) 第一章分子基础 6.组成细胞的物质称为原生质,C、H、O、N占90%。 7.生物体内的“工作分子”是蛋白质。 8.氨基酸分子由于含有酸性的羧基和碱性的氨基,所以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当氨基酸 溶于水时,氨基和羧基可同时电离,如果溶液呈酸性则氨基酸带正电荷;如果溶液呈碱性则氨基酸带负电荷。 9.10个氨基酸以下称寡肽,相对分子质量6000以下,氨基酸数目少于100才称多肽。 10.蛋白质分子结构分为四级,一级为基本结构,其余都是空间结构。①氨基酸的排列顺 序就是一级结构。②二级结构有三种构象:α-螺旋(单链右手螺旋)、β-折叠(双链或单链回折形成的锯齿状构象)、π-螺旋(胶原蛋白独有结构,三链相互绞合成的右手超螺旋)。③三级结构由二级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近球形,单链三级结构已经能表现生物活性,但其余得升四。 11.只有空间结构才称构象(所以一级不算),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 称为变构,如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2.变性和变构都不涉及氨基酸排列顺序(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轻微变性可逆,称 为复性。 13.蛋白质分类:①按组成:a.单纯(仅有氨基酸)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组蛋白等, b.结合(含有辅基)蛋白质:核蛋白、色素蛋白、磷蛋白、糖蛋白和脂蛋白。②按分子 形状:a.纤维状蛋白,多为结构蛋白,难溶于水,b.球状蛋白,易溶于水,许多具有生理特性的蛋白都近球状。③按生理功能:结构蛋白、保护蛋白、酶蛋白、激素蛋白、转运蛋白、运动蛋白、凝血蛋白、膜蛋白、受体蛋白和调节蛋白等。 14.脲酶、蛋白酶、淀粉酶、酯酶均属于单纯酶;除酶蛋白外还有辅助因子(辅酶(水溶 性维生素)、辅基(无机离子))的称为结合酶,属于结合蛋白质。 15.稀有碱基约占tRNA所有碱基的10%~20%。 16.功能:DNA携带和储存遗传信息,RNA传递和调控遗传信息。 17.B-DNA双螺旋的螺旋直径是2nm,螺距3.4nm,每一转有10对碱基,所以两个相邻 碱基对的距离为0.34nm。而A-DNA每一转有11对碱基。还有Z-DNA是左手螺旋。 18.RNA :mRNA占1~5%,tRNA占5~10%,rRNA占80~90% 19.rRNA参与蛋白质合成。

全科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概论 1、医学模式:指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式。①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出来,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缺陷(1、忽视了病人的需求:医师致力于搜索各种资料作为疾病证据,作为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标准。而对于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不予评价,致使诊疗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化。 2、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病人被动接受医师的检查和处理,医师的关注重点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疾病的热衷和对病人的冷漠,致使医患关系疏远,必然导致病人依从性的降低。 3、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强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意义,而忽略了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人格、个人经历、经济情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导致促进健康的措施收效甚微。)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该医学模式强调,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构成的有机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在生物医学模式中,病人是待修理的机器,疾病是机器上损坏的零件,医师是负责修理各种零部件的工程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以人的整体健康为最终目标,疾病是病人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病人的需求和期望与生理疾病同等重要。 2、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①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合理营养、饮水卫生、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②预防保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③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提供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争取早日痊愈④社区康复:对丧失功能和有功能缺陷的人士,提供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帮助,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 3、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5、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及社会学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 6、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7、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指利用一切医疗的、训练的、心理的各种方法来促进病人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的恢复,使他们能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二、临床全科理念 1、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是受过正规全科医学训练的科班医生。 2、全科医疗是由全科医生所从事的医疗实践活动. 它是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特点:(一)四性两化:①连续性服务:包括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健康-疾病-康复的疾病周期(三级预防)和任何时间地点的持续责任。②协调性服务:全科医生是为病人组织各类资源的中心和枢纽,健康代理人。 ③综合性服务:服务对象:所有的人,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服务层面: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