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练习题2

第八章练习题2

第八章练习题2
第八章练习题2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B』

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C』

4.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A』

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D』

6.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D』

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自我控制

B.自我认知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A』

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能力

C.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计划

『A』

9.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B』

1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A_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理解。』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B』

二、填空题

1.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元认知』

2.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____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组成,即____、元认知体验和____。『弗拉维尔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

3.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__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4.学习的认知策略有复述策略、____和____。

『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6.常用的组织策略有____、利用图形、____。

『列提纲利用表格』

7.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____阅读领会。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8.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____。

『预测』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①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它会随着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期望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改变而灵活地选择。

②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的效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是要学会学习,都必须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④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应用条件以及不同认知任务使用什么策略最有效等方面的知识。』3.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

『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主要包括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③利用表格,主要包括一览表、双向表等。』

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是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②内化性原则。是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③特定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④生成性原则。是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

⑤有效的监控。是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⑥个人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四、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①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针对陈述性知识的有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针对程序性知识财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②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③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2.谈谈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程序化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

①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而且使用简练的词语来标志每个步骤的含义。

②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

③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

3.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5)合作学习模式。

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第四章 第2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2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做功: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3.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物体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 4.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但本质不同。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定义:功、热量跟内能改变之间的定量关系。 2.数学表达式:ΔU=Q+W。 1.判断:(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 (3)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4)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1)×(2)×(3)√(4)× 2.思考: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钻木取火”即人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便开始燃烧,即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木头的内能。 1.

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状态确定,系统的内能也随之确定。要使系统的内能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热传递或做功两种方式来完成。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特征物理量,和功一样,热量只是反映物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迁移的能量,是用来衡量物体内能变化的。有过程,才有变化,离开过程则毫无意义。就某一状态而言,只有“内能”,不能谈到“热量”或“功”。 (1)内能是状态量,热量、功是过程量。 (2)热量、功、内能本质是不同的。 1.物体的内能增加了2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20 J的功 B.一定是物体吸收了20 J的热量 C.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20 J D.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解析:选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内能改变20 J,其方式是不确定的,因此A、B错误;物体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内能由分子数、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三者决定,故C错误。 1. (1)对ΔU=Q+W的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将单纯的绝热过程和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定量表述推广到一般情况,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的过程,其中ΔU表示内能改变的数量,W表示做功的数量,Q表示外界与物体间传递的热量。 (2)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对应的符号法则: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思考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 D )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是(A ) A.香港海员罢工 B.省港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C) 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关于工农联盟问题 C.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 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6.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黄埔军校同旧式军校根本区别之处在于( C ) A.注重军事训练 B.注重文化学习 C.注重培养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聘请外国军事顾问 7. 1924年( C )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中国共产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国民党二大 8. 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B) A.农民 B.工人 C.知识分子 D.小资产阶级 9.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 A.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 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10.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 A ) A.北京B.长沙 C.武汉D.上海 1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 )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 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1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3.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D)

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教案

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初中生命科学中学习过光合作用,以此为基础作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变化以及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本节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叶绿体及其色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等。 通过介绍历史上科学家进行的几个重要的实验,简要再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是学生已知的(初中教材中已讲),这个简单但有严密逻辑思维的实验告诉人们,植物增重的物质不完全来自土壤(排除法);接着几个经典例子串联在一起,逐步推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和总化学反应式。在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显示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英格豪斯经过500多次重复实验,确定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知道空气的成分后,科学家才明白光合作用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点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光合色素分布功能的学习,逐步展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性,同时为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做知识的铺垫。 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要理解复杂的生化反应很难,讲解时抓住以下几点:1、结构适应功能。基粒类囊体膜上有色素吸收光能,是光反应场所。基质中酶与暗反应有关,是暗反应场所。2、叶绿素在光反应中的作用。3、水参与光反应。4、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5、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联系。6、光合过程中能量传递。7、光合过程中物质转变。采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采用比较、联系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在分析光合作用强度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探究实验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课题: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简述光合作用研究简史所体现的科学进步与内在逻辑。 能描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 能借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说明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 能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感悟许多科学家专注于科学探索的精神,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技能,体验科学创意的美妙。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续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部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的事,学会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实验,体验生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及生化反应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初步建立限制因素与主要矛盾的对应哲学观念。

运筹学第四章多目标规划

习题四 4.1 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下述目标规划问题 (1) min z =p 1(+1d ++2d )+p 2-3d st. -x 1+ x 2+ d -1- d + 1=1 -0.5x 1+ x 2+ d - 2-d + 2=2 3x 1+3x 2+ d -3- d +3=50 x 1,x 2≥0;d -i ,d +i ≥0(i =1,2,3) (2) min z =p 1(2+1d +3+2d )+p 2-3d +p 3+4d st. x 1+ x 2+d -1-d + 1 =10 x 1 +d -2-d +2 =4 5x 1+3x 2+d -3-d +3 =56 x 1+ x 2+d -4-d +4 =12 x 1,x 2≥0;d -i ,d +i ≥0(i =1, (4) 4.2 考虑下述目标规划问题 min z =p 1(d +1+d +2)+2p 2d -4+p 2d -3+p 3d -1 st. x 1 +d -1-d +1=20 x 2+d -2-d +2=35 -5x 1+3x 2+d - 3-d + 3=220 x 1-x 2+d -4-d +4=60 x 1,x 2≥0;d -i ,d +i ≥0(i =1, (4) (1)求满意解; (2)当第二个约束右端项由35改为75时,求解的变化; (3)若增加一个新的目标约束:-4x 1+x 2+d -5-d +5=8,该目标要求尽量达 到目标值,并列为第一优先级考虑,求解的变化; (4)若增加一个新的变量x 3,其系数列向量为(0,1,1,-1)T ,则满意解如何变化? 4.3 一个小型的无线电广播台考虑如何最好地来安排音乐、新闻和商业节目时间。依据法律,该台每天允许广播12小时,其中商业节目用以赢利,每小时可收入250美元,新闻节目每小时需支出40美元,音乐节目每播一小时费用为17.50美元。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商业节目只能占广播时间的20%,每小时至少安排5分钟新闻节目。问每天的广播节目该如何安排?优先级如下: P 1:满足法律规定要求; P 2:每天的纯收入最大。 试建立该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下列说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第四章第二节

第四章第二节基础夯实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渗透了研究问题的多种科学方法: (1)实验环境的等效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条件设计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原理的简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当小车质量M车?m沙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沙及桶的总重力m沙g; (4)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a-M车图象转化为a- 1 M车 图象,所用的科学方法:_____。 (以上各题均选填“理想实验法”、“图象法”、“平衡摩擦力法”、“化曲为直法”、“控制变量法”或“近似法”)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时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五个差错; (1)电源____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3)滑轮位置________; (4)小车位置________;(5)长木板__________________。 3.(吉林市普通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中,采用如题中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中,长木板不是直接放在水平实验台 上,而是把后端略微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在保持拉力F=5N 不变时,某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图线如右图。但该同学未标注横坐标所对应的量及其单位,请你将它补上,该量应是 ________。由该图线得到的实验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福州八县一中12~13学年高 一上期期末)某兴趣小组要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总质量用M表示,钩 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要顺利完成该实验,则: (1)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________。 (2)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约等于钩码所受的总重 力,应满足的条件有()

运筹学第四章

运筹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4.1若用以下表达式作为目标规划的目标函数,其逻辑是否正确?为什么? (1)max {- d -+d } (2)max {-d ++ d } (3)min {-d ++d } (4)min {-d -+ d } (1)合理,令f (x )+- d -+ d =b,当f (x )取最小值时,- d -+ d 取最大值合理。 (2)不合理,+ d 取最大值时,f (x )取最大值,- d 取最大值时,f (x )应取最小值 (3)合理,恰好达到目标值时,- d 和+ d 都要尽可能的小。 (4)合理,令f (x )+- d -+ d =b,当f (x )取最大值时,- d -+ d 取最小值合理。 4.2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解下列目标规划问题 (1)min {P 13 +d ,P 2- 2d ,P 3(- 1d ++ 1d )} 24261121=-+++- d d x x 52221=-+++- d d x x 155331=-++-d d x 3,2,1,0,,,21=≥+-i d d x x i i (2)min{P 1(+++43d d ),P 2+1d ,P 3-2d ,P 4(--+4 35.1d d )} 401121=-+++-d d x x 1002221=-++--d d x x 30331=-++-d d x 15442=-++-d d x 4,3,2,1,0,,,21=≥+-i d d x x i i (1)图解法

0 A B C X 1 由图可知,满足域为线段EG,这就是目标规划方程的解,可求得:E,G 的坐标分别为(0,12),(3,3) 故该问题的解为)312,3()3,3()12,0(21221a a a a a +=+ )1,0,(2121=+≥a a a a (2)图解法 2 1 由图可知,满足域为线段AB A(25,15),B(30,10)故该问题的解可 表示为)1015,3025()10,30()15,25(212121a a a a a a ++=+ )1,0(212,1=+≥a a a a

华南理工大学电机学第四章思考题

4-1 把一台三相感应电动机用原动机驱动,使其转速n 高于旋转磁场的转速s n ,定子接到三相交流电源,试分析转子导条中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方向。这时电磁转矩的方向和性质是怎样的?若把原动机去掉,电机的转速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 感应电动机处于发电机状态,转子感应电动势、转子有功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应用右手定则判断。站在转子上观察时,电磁转矩e T 的方向与转子的转向相反,即电磁转矩e T 属于制动 性质的转矩。若把原动机去掉,即把与制动性质电磁转矩e T 平衡的原动机的驱动转矩去掉,电动机将在电磁转矩e T 的作用下减速,回到电动机状态。 4-2 有一台三相绕线型感应电动机,若将其定子三相短路,转子中通入频率为1f 的三相交流电流,问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和相对于空间的转速及转子的转向。 【答】 假设转子中频率为1f 的交流电流建立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的转速为p f n s 160=;若转子不转,根据左手定则,定子将受到逆时针方向的电磁转矩e T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定子不转时,转子为顺时针旋转,设其转速为n ,则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定子的转速为n n s -。 4-3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速变化时,转子所生磁动势在空间的转速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 不变。因为转子所产生的磁动势2F 相对于转子的转速为n sn p f s p f n s ?====1226060,而转子本身又以转速n 在旋转。因此,从定子侧观看时, 2F 在空间的转速应为()s s n n n n n n =+-=+?,即无论转子的实际转速是多少,转子磁动势 和定子磁动势在空间的转速总是等于同步转速s n ,在空间保持相对静止。 4-4 频率归算时,用等效的静止转子去代替实际旋转的转子,这样做是否影响定子边的电流、功率因数、输入功率和电机的电磁功率?为什么? 【答】 频率归算前后,转子电流的幅值及其阻抗角都没有变化,转子磁动势幅值的相位也不变,即两种情况下转子反应相同,那么定子的所有物理量以及电磁功率亦都保持不变。 4-5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定、转子电路其频率互不相同,在T 形等效电路中为什么能把它们画在一起?

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一)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任何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整体。结构即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现代企业在内的大规模复杂系统具有要素及其层次众多、结构复杂和社会性突出等特点。在研究和解决这类系统问题时,往往要通过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以求得对问题全面和本质的认识。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该过程注重表现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是系统认识、准确把握复杂问题,并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阶层性是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结构模型化过程中,对递阶结构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对系统目的--功能的认识;系统构成要素的选取;对要素间的联系及其层次关系的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解释。系统结构模型化是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优化分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尤其是在分析与解决社会经济系统问题时,对系统结构的正确认识与描述更具有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形成系统的特定结构。在通常情况下,可采用集合、有向图和矩阵等三种相互对应的方式来表达系统的某种结构。 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S2,…,Sn)所组成,其集合为S,则有: S={S1,S2,…,Sn} 系统的诸多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一般都是以两个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基础的。所谓二元关系是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i、Sj)之间的关系Rij(简记为R)。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如大小、先后、

第四章 思考题

第四章习题 1、什么是染色牢度? 答:染色牢度是指在服用过程中或后续加工处理中,染色纺织品能经受各种因素作用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2、加硫酸钠对强酸性染料染羊毛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在羊毛用强酸性染料染色时,在染液中加入中性电解质,提高无机阴离子的浓度,具有缓染作用,并能促进染料的移染,有利于获得匀染。 强酸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它与纤维分子间缺乏氢键和范德华力,基本上是靠纤维上离子化的氨基和染料阴离子发生离子键结合而上染的。 随着溶液中H+被羊毛吸附,染料阴离子和无机酸根阴离子由于库仑力的作用被羊毛吸附。无机酸根在染液和纤维中的扩散速度远大于染料阴离子,故先世无机酸根阴离子与纤维中的NH3+结合,然后染料分子由于范德华力和氢键的作用逐渐取代无机酸根阴离子。所以,加硫酸钠可提高无机酸根离子浓度,有缓染作用,并能促进染料移染,利于获得匀染效果。 3、加硫酸钠对中性浴弱酸性染料染羊毛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加硫酸钠对中性浴弱酸性染料染羊毛有促染作用。

羊毛纤维在中性浴弱酸性染料染色时,纤维带有较多负电荷,染料阴离子必须克服较大的静电斥力才能上染纤维,PH值应控制在6—7,染料靠范德华力和氢键上染,并以此两种力固着在纤维中。所以,加入硫酸钠能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起促染作用。 4、为了达到一定的耐洗牢度,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是怎样固着在纤维上的? 答: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水溶性较强,在纤维上仅依靠分子间力固着,需进行固色处理。 活性染料:在碱的作用下,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结合而固着在纤维上,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的结合。 还原染料:将染料还原成隐色体,上染后,隐色体吸附在纤维上,经氧化形成还原染料不溶于本体而固着在纤维上。 酸性染料: 1)强酸性:随溶液中H+被羊毛吸附,无机酸根与羊毛结合较快,之后染料分子由于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取代无机酸根,与纤维 中得-NH3+发生离子结合; 2)弱酸性:当染料PH值为羊毛等电点时,纤维不带电荷,染料靠范德华力和氢键上染,之后染料阴离子与成-NH3+离子键。当染 料PH值在羊毛等电点以上时,羊毛带负电,染料与纤维之间存 在库伦斥力,染料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上染纤维。

第四章第2节练习题

第四章第2节练习题(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选择题 1.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 唾液腺 B 胰腺 C 胃腺D肝脏 2.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A无机盐和维生素 B 蛋白质和糖类 C 脂肪和糖类 D 脂肪和蛋白质 3.被胆汁促进消化的物质是() A 淀粉B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4.饭后不能立即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是因为() A对消化有抑制作用 B 会使平滑肌疲劳 C 影响小肠的吸收 D 会患肝炎 5.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转变成() A 脂肪酸B氨基酸 C 葡萄糖 D 甘油 6.位于腹腔右上部的器官是() A 胃 B 盲肠C肝脏 D 心脏 7.小肠绒毛不能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A 氨基酸 B 麦芽糖 C 维生素D脂肪酸 8.肝脏有病的人,应少吃的食物是() A 蔬菜 B 饭 C 瘦肉D油煎蛋 9.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 小肠 B 大肠 C 胃 D 口腔 10.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 蛋白质B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11.下列中哪项不是物理性消化() A 牙齿咀嚼 B 舌的搅拌 C 胃肠蠕动D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 12.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A 尿素 B 葡萄糖 C 脂肪酸D氨基酸 13.血液流入小肠壁前与流出小肠壁后相比,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A 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B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 C 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 D 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 14.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A 唾液、胃液、肠液 B 胃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 D 肠液、胰液 15.小K是一位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私人诊所医生采取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为他提供营养,但是小K还是死了,专家们鉴定认为是全营养液出了问题,你认为是因为含有了下列哪种成分而导致小K死亡的() A蛋白质 B 葡萄糖 C 无机盐和维生素 D 氨基酸 16.位于消化道外,有导管的消化腺有() A唾液腺、肝脏、胰腺 B 肠腺、胰腺、胃腺 C 唾液腺、胃腺、肝脏 D 肝脏、胰腺、肠腺 17.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机能相适应的特点() A 小肠长约5—6米 B 粘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小肠壁内有肠腺 18.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 A循环系统 B 消化系统 C 呼吸系统 D 运动系统 19.肥肉在人体内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A 二氧化碳和水 B 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C 脂肪D甘油和脂肪酸 20.下列哪种消化液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A.唾液B.胃液C.胰液D.肠液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 4-1 容器被闸板分割为A 、B 两部分。A 中气体参数为P A 、T A ,B 为真空。现将隔板抽去,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终压将为P 2,试问终了温度T 2是否可用下式计算?为什么? 122()k k A A p T T p -= 答: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绝热过程,因此终了温度T 2不可用上式计算。 4-2 今有任意两过程a-b ,b-c ,b 、c 两点在同一定熵线上,如图所示。试问:Δuab 、Δuac 哪个大?再设b 、c 两点在同一条定温线上,结果又如何? 答:由题可知,因b 、c 两点在同一定熵线上T b >T c , ub >uc . Δu ab >Δuac 。 若b 、c 两点在同一条定温线上,T b =T c , ub =uc . Δuab =Δuac 。 4-3将满足下列要求的多变过程表示在p-v 图和T-s 图上(工质为空气)。 (1)工质又升压、又升温、又放热; (2)工质又膨胀、又降温、又放热; (3)n=1.6的膨胀过程,判断q ,w ,Δu 的 正负; 答:n=1.6的压缩过程在p-v 图和T-s 图上 表示为1→2过程。在此过程中q>0, w<0, Δu>0

(4)n=1.3的压缩过程,判断q ,w ,Δu 的正负。 答:n=1.3的压缩过程在p-v 图和T-s 图上表示为1→2过程。在此过程中q<0,w<0,Δu>0 4-4将p-v 图表示的循环,如图所示,表示在T -s 图上。图中:2-3,5-1,为定容过程;1-2,4-5为定熵过程;3-4为定压过程。 答:T-s 图如图所示 4-5 以空气为工质进行的某过程中,加热量的一半转变为功, 试问过程的多变指数n 为多少?试在p-v 图和T-s 图上画出该过程的大概位置(比热容比可视为定值)。 答:多变过程中,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由题可知12 q u =?,由于v 21()1n -k q c T T n =--,所以()v 21v 21()()21n -k c T T c T T n -=--即:() 121n -k n =-,0.6n = 4-6如果采用了有效的冷却方法后,使气体在压气机汽缸中实现了定温压缩,这时是否还需要采用多级压缩?为什么?(6分) 答:还需要采用多级压缩,由余隙效率可知,12111n v p c p λ??????=-- ????????? ,余隙使一部分气缸容积不能被有效利用,压力比越大越不利。因此,当需要获得较高压力时,必须采用多级压缩。

《运筹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问题。 运筹学》 第四章习题及 答案 、思考题 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其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的秩最 多等于 m ,n,1 ? 2. 用左上角法确定运输问题的初始基本可行解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小元素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用它直接得到 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 4. 沃格尔法( Vogel 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和最小元素法相比给出的运 输问题的 初始基本可行解哪一个更接近于最优解?为什么? 5. 试述用闭回路法检验给定的调运方案是否最优的原理,其检验数的经济意 义是什 么? 6. 用闭回路法检验给定的调运方案时,如何从任意空格出发去寻找一条闭回 路?这闭 回路是否是唯一的? 如何把一个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产大于销或销大于产)转化为产销平 衡的运输 10.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应具备什么特征才可以转化为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11.试述在表上作业法中出现退化解的涵义及处理退化解的方法。 7. 试述用位势法求检验数的原理、步骤和方法。 8. 试给出运输问题的对偶问题(对产销平衡问题)。 9.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运输问题模型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所以运输问题也可以用单纯形 方法求解。 2 .因为运输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求其解也可能出现 下列四种情况: 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 3 .在运输问题中, 只要给出一组( ,,xijm ,n,1 )个非零的,且满足 nm ,,就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可行解。 4 .表上作业法实 质上就是求解运输问题的单纯形法。 5.按最小元素法或元素差额法给出的初始基本可行解,从每一空格出发都可 以找到一 闭回路,且此闭回路是唯一的。 6.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 k ,最优 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7.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 k ,最优 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8.用位势法计算检验数时,先从某一行(或列)开始,给出第一个位势的 值,这个先 给出的位势值必须是正的。 9.用位势法计算检验数时,每一行(或列)的位势的值是唯一的,所以每 个空格的 检验数是唯一的。 ■ ■ ■ I ■ ■ ■ ■ Jt ■ Jt x,aijix,b,,ijjj,1 i,1

(完整word版)第四章 能带理论思考题

第四章 能带理论思考题 1. 波矢空间与倒格空间有何关系? 为什么说波矢空间内的状态点是准连续的? [解答] 波矢空间与倒格空间处于统一空间, 倒格空间的基矢分别为321 b b b 、、 , 而波矢空间的基矢分别为32N N / / /321b b b 、、 1N , N 1、N 2、N 3分别是沿正格子基矢321 a a a 、、方向晶体的原胞数目. 倒格空间中一个倒格点对应的体积为 *321) (Ω=??b b b , 波矢空间中一个波矢点对应的体积为 N N b N b N b * 332211)(Ω=??, 即波矢空间中一个波矢点对应的体积, 是倒格空间中一个倒格点对应的体积的1/N . 由于N 是晶体的原胞数目, 数目巨大, 所以一个波矢点对应的体积与一个倒格点对应的体积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也就是说, 波矢点在倒格空间看是极其稠密的. 因此, 在波矢空间内作求和处理时, 可把波矢空间内的状态点看成是准连续的. 2. 与布里渊区边界平行的晶面族对什么状态的电子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 [解答] 当电子的波矢k 满足关系式 )2(=+?n n K k K 时, 与布里渊区边界平行且垂直于n K 的晶面族对波矢为k 的电子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 此时, 电子的波矢很大, 波矢的末端落在了布里渊区边界上, k 垂直于布里渊区边界的分量的 模等于2/n K . 3. 一维周期势函数的付里叶级数 nx a i n n e V x V π2)(∑= 中, 指数函数的形式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 [解答] 周期势函数V (x ) 付里叶级数的通式为 x i n n n e V x V λ∑=)( 上式必须满足势场的周期性, 即 x i n n a i x i n n a x i n n n n n n e V x V e e V e V a x V λλλλ∑∑∑====++)()()()(. 显然 1=a i n e λ. 要满足上式, n λ必为倒格矢 n a n πλ2= . 可见周期势函数V (x )的付里叶级数中指数函数的形式是由其周期性决定的. 4. 在布里渊区边界上电子的能带有何特点? [解答]

第4章 第2节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主动运输 1.概念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如图所示)。

2.特点 (1)逆浓度梯度运输。 (2)需要能量。 (3)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实例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4.意义 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1)氧气浓度的高低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不造成影响() (2)温度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也影响被动运输的速率() (3)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

答案 (1)× (2)√ (3)× 1.从主动运输的条件角度分析,与主动运输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哪些? 提示 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 2.植物生长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无机盐。请解释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给作物松土? 提示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O 2含量,促进植物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 二、胞吞与胞吐 1.胞吞与胞吐 (1)过程 ①胞吞:大分子物质―――――――→与膜上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内陷、分离 囊泡→包裹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②胞吐:大分子物质――→细胞内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 (2)特点:需消耗能量;需膜上蛋白质的参与;与细胞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有关;存在

细胞膜的分离与融合现象。 (3)实例 ①胞吞:变形虫吞噬单细胞生物等食物;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等。 ②胞吐: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免疫细胞分泌抗体;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等。 (4)意义:为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提供了通道。 方法技巧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

《运筹学》 第四章习题及 答案

《运筹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一、思考题 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其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的秩最多等于m,n,1? 2.用左上角法确定运输问题的初始基本可行解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最小元素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用它直接得到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 4.沃格尔法(Vogel 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和最小元素法相比给出的运输问题的 初始基本可行解哪一个更接近于最优解?为什么? 5.试述用闭回路法检验给定的调运方案是否最优的原理,其检验数的经济意义是什 么? 6.用闭回路法检验给定的调运方案时,如何从任意空格出发去寻找一条闭回路?这闭 回路是否是唯一的? 7.试述用位势法求检验数的原理、步骤和方法。 8.试给出运输问题的对偶问题(对产销平衡问题)。 9.如何把一个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产大于销或销大于产)转化为产销平衡的运输 问题。 10.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应具备什么特征才可以转化为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11.试述在表上作业法中出现退化解的涵义及处理退化解的方法。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运输问题模型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所以运输问题也可以用单纯形方法求解。 2.因为运输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求其解也可能出现下列四种情况: 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 3.在运输问题中,只要给出一组(,,xijm,n,1)个非零的,且满足 nm x,aijix,b,,ijjj,1 i,1,,就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可行解。 4.表上作业法实质上就是求解运输问题的单纯形法。 5.按最小元素法或元素差额法给出的初始基本可行解,从每一空格出发都可以找到一 闭回路,且此闭回路是唯一的。 6.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 k ,最优 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7.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 k ,最优 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8.用位势法计算检验数时,先从某一行(或列)开始,给出第一个位势的值,这个先 给出的位势值必须是正的。 9.用位势法计算检验数时,每一行(或列)的位势的值是唯一的,所以每一个空格的 检验数是唯一的。

第4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4章供配电系统 4-1用户供配电电压等级有哪些?如何确定用户的供配电电压? 答:用户供配电电压等级有0.22kV ,0.38 kV ,6 kV ,10kV ,35 kV ,110 kV,220 kV。 配电电压等级有10kV ,6kV ,0.38kV/0.22kV 供电电压是指供配电系统从电力系统所取得的电源电压。究竟采用哪一级供电电压,主要取决于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电力部门所弄提供的电源电压;企业负荷大小及距离电源线远近;企业大型设备的额定电压决定了企业的供电电压。 配电电压是指用户内部向用电设备配电的电压等级。有高压配电电压和低压配电电压。 高压配电电压通常采用10KV或6KV,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10KV高压配电电压。 低压配电电压等级为380V/220V,但在石油、化工及矿山(井)场所可以采用660V的配电电压。 4-2 确定用户变电所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原则是什么? 答:(1)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a 应满足用电负荷对可靠性的要求。在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选择两台主变压器,当在技术上,经济上比较合理时,主变器选择也可多于两台; b 对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比较大的宜采用经济运行方式的变电所,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两台主变压器; c 三级负荷一般选择一台猪变压器,负荷较大时,也可选择两台主变压器。 (2)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装单台变压器时,其额定容量S N应能满足全部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S c,考虑负荷发展应留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考虑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即S N>=(1.15~1.4)S c 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其中任意一台主变压器容量)SN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a 任一台主变压器运行时,应满足总计算负荷的60%~70%的要求,即S N=(0.6~0.7)Sc b 任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能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Sc(I+II)的要求,即S N>=S c(I+II) 4-3 高压断路器有哪些作用?常用的10kV高压断路器有哪几种?各写出一种型号并解释型号的含义。 答:(1)高压断路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断开或接通电路的开关设备,它有完善的灭弧装置,因此,不仅能在正常时通断负荷电流,而且能在出现短路故障时在保护装置作用下切断短路电流。 (2)常用10kV高压断路器有高压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 (3)略 4-4 高压少油断路器和高压真空断路器各自的灭弧介质是什么?比较其灭弧性能,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高压少油断路器的灭弧介质是油。高压真空断路器的灭弧介质是真空。 高压少油断路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节约油和钢材,价格低等优点,但不能频繁操作,用于6-35KV的室内配电装置。 高压真空断路器具有不爆炸,噪声低,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无污染,可靠性高等优点。在35KV配电系统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价格昂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