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_黄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_黄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_黄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_黄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建1,

杨丽薇2

(1.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000;2.四川省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20

)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腺苷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5周,随诊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不良反应发生

率3%;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不良反应发生率12%。2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P 均<0.01)。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

于口服卡马西平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并且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电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卡马西平

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14.05.009[中图分类号]R07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49(2014)05-0481-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of

cobamamide on trigeminal neuralgia

Huang Jian 1,Yang Liwei 2

(1.Zig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igong 643000,Sichuan ,China ;2.The Fifth People 's Hospital of Zigong ,Zigong 643020,Sichuan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It is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of co-bamamide on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120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of cobamamid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obamamide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Both the treatment courses were 5weeks ,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months to observe the side effect occurrence and clinical efficacy.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2%,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3%,and the rat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72%and 12%,respectivel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both groups (P <0.05).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of cobamamide has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on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higher security than tha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arbamazepine combined with cobamamide.

Key words :trigeminal neuralgia ;electroacupuncture ;acupoint injection ;cobamamide ;carbamazepine [作者简介]黄建,男,主治医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疼痛病症,

是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其临床特点是发作性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若干秒或数分钟,呈电击、针刺、刀割样痛,而间歇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钝痛,面部可有触发点,疼痛局限于一侧三叉神经区,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

[1-2]

。2008年3月—2013年2月,

笔者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并与口服腺苷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诊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

患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均符合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三

叉神经诊断标准

[3]

。生命体征、心电图、大小便常规、血常规

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未见异常,能坚持治疗。年龄40 75岁。基础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3分,并且评分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止痛药物。CT 或MRI 检查未发现颅内病变。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患有慢性胃炎、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患有结核、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患有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内分泌性疾病者,不愿意接受电针治疗及不能坚持5周治疗或其他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无法判定疗效者,未按规定治疗、不能合作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排序法,用密封的不透明信封将120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40 75岁,平均58岁;病程2 120个月,平均18.5个月,

1支痛8

例,2支痛40例,3支痛12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41 75岁,平均57.5岁;病程3 125个月,平均20个月;1支痛6例,2支痛45例,3支痛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①电针法。取穴:主穴取四神聪、百会、耳门、头痛、外关、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1支额部痛者加攒竹、阳白,2支上颌痛加四白、迎香;3支下颌痛加承浆、颊车。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用75%乙醇棉球常规穴位消毒,选用直径0.35mm、长15 25mm毫针,四神聪、百会、攒竹、阳白采用平刺进针,其余穴位直刺进针,四白稍向内上进针,承浆稍向外进针,所有穴位采用提插捻转行针得气后,用泻法,使局部产生酸胀麻感,深度10 20mm,同时采用电针治疗仪,每次选用2对上述面部穴位加电针,选用密波,电压10V,刺激频率15Hz,电流强度5 10mA,以患者电针部位肌肉轻度颤动并感觉舒适即可,留针30min。拔针后,棉球按压针孔,1次/d,治疗5周,每周连续针刺6次后休息1d,随诊3个月。②穴位注射疗法。选用注射用腺苷钴胺1mg加入注射用水1.5mL。取穴:面部2个阿是穴(疼痛敏感点)、患侧头痛穴,共3穴。操作:电针完毕后,穴位部常规消毒,将针刺入穴位后缓慢提插,患者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后回抽针芯无回血,即将药液注入,每穴注射0.5mL,1次/d,治疗5周,每周连续注射6次后休息1d,随诊3个月。

1.2.2对照组①口服腺苷钴胺片,每次0.5mg,3次/d,饭前服用。连服5周后停药,随诊3个月。②卡马西平,首次剂量0.1g,2次/d,之后每天增加0.1g,最大剂量可增至0.4g,3次/d,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减量,以每次0.2g,3次/d的量维持。治疗5周后停药,随诊3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采用VAS来评价疗效,0分为无痛,1 3分为轻度疼痛,4 6分为中度疼痛,7 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2组均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末、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末VAS疼痛评分值。以治疗结束后3个月末的VAS评分指数来判断治疗效果,以治疗结束后3个月末与治疗前VAS值的差除以治疗前VAS值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即(治疗前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末评分)/治疗前评分,评分指数变化<30%为无效,30% 60%为有效,60% 90%为显效,大于90%为临床控制,有效+显效+临床控制为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大小便常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并观察患者电针及服药后是否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主观不适症状。最后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变化情况等指标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治疗前后VAS值比较治疗后2周末,2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VAS评分有进一步改善,对照组VAS评分改善幅度降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末,治疗组的VA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进一步改善,对照组的VAS评分反而稍增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珋x?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末治疗组607.39?2.354.98?1.702.06?0.811.98?0.78

对照组607.35?1.915.09?2.173.63?1.25①3.80?1.36①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5。

2.2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控制33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临床控制2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1例电针时稍觉心慌,立即行床旁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调低电流强度后缓解,此后治疗时心慌症状未再出现;1例针刺三阴交穴时出现局部剧烈疼痛,退针后缓解,此后治疗时未再出现。对照组2例出现烧心,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1例出现腹泻,所有服药患者均未经特殊处理,继续用药1 2周症状消失。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各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改变,对照组2例出现ALT升高,1例出现血液白细胞下降。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和1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多见并易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疼痛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其患病人群非常广泛,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约8/100000[4]。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存在多种争论,传统上分为中枢病变学说和周围病变学说。目前一般认为其病理变化大多存在有三叉神经的脱髓鞘改变,导致三叉神经核内产生异常的电兴奋灶[5]。三叉神经痛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有药物、神经阻滞、射频毁损、手术、中医中药等方法,但各有其优缺点,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不适宜长期使用,神经阻滞复发率较高,而毁损治疗会引起面部麻木,感觉功能丧失,由于机制不明,不是对因治疗,也易复发,手术治疗创伤大,给患者带来不便,而且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为2.6% 35.8%,主要为听神经和面神经损伤[6-7]。所以现代医学认为药物治疗仍然是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对于发病初期和症状轻微的患者尤为适合,但需要长期服药,长期服药一方面引起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另一方面,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也常常难以接受[8]。虽然治疗药物较多,但有效而不良反应少的药很少,而且容易发生耐药,卡马西平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9-10]。该药本为抗惊厥药和抗癫痫药,

亦具有抗神经性疼痛的作用,产生作用的机制可能为:①使用-依赖性地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Na+通道,故能明显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②抑制T-型钙通道。③增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但是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变态反应、严重腹泻、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骨髓抑制、肾脏中毒、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肝炎等[11]。因此,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与手段。

本病属中医学中的“头风”、“面游风”范畴,历代中医学都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中医认为年老体弱,人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推动血运,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经脉瘀阻,不通则痛,面部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此为本病内因;风、寒、湿等自然界的外邪入侵,加以正气虚弱,不能抵抗风、寒、湿等外邪,风、寒、湿三气杂合乘虚而入,外邪侵袭面部经脉,导致发病,此为本病外因。中医对其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急则治其标,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缓解期,缓则治其本,治宜补益肝肾、调和气血。本研究患者均属急性期患者,治疗选择的穴位以近取为主,远取为辅,旨在疏通头面部经络,针刺选穴阿是穴、耳门、攒竹、阳白、四白、迎香、承浆、颊车等局部穴位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功效,血海、三阴交活血化瘀,太冲疏肝理气止痛,头痛穴为近年发现的缓解头面部疼痛的有效穴位,具有疏通头面部经络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针刺穴位能刺激人体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样物质”以提高痛阈,降低人体对痛觉的敏感性,并调节神经功能,在针刺过程中,针刺信号可以到达许多脑区,激发多种中枢递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吗啡类物质、乙酰胆碱等,这些递质的释放都可加强针刺镇痛效果[12]。而电针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对于慢性疼痛,多次的重复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13],并且电针治疗有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独特优势。

穴位注射是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的功能,调整和改善人体功能及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4]。腺苷钴胺为维生素类药,是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即其CN基被腺嘌呤核苷取代成为5’-脱氧腺苷钴胺,它是体内维生素B12的两种活性辅酶形式之一,是细胞生长增殖和维持神经髓鞘完整所必需的物质。腺苷钴胺缓解疼痛的作用主要与以下2个因素有关:①可以有效抑制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作用,从根本上阻断鞘磷脂异常导致的神经脱髓鞘发生,对神经的脱髓鞘起到一个预防的作用。②腺苷钴胺还通过促进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通过甲基化反应促进神经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达到修复损伤的目的,从而缓解临床症状[15]。

③修复好的神经髓鞘可以保护炎症对神经的刺激[16]。穴位注射腺苷钴胺不仅能起到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而且能疏通局部经脉,激发穴位功能,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而且腺苷钴胺毒副作用较少,大剂量使用对人体是安全的[17],从本研究的安全性评价来看,也未发现腺苷钴胺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

本研究表明,在电针的基础上加上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更佳,药物的穴位刺激可加强局部针感并可延长针感时间,巩固疗效,而临床疗效也优于口服卡马西平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电针加上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在显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疗效持续时间上均优于口服卡马西平联合腺苷钴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立生,张慧敏,尚颜.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一种新解释[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45-46

[2]吴饶平,熊伟,高云.三叉神经痛的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1):1487-1490

[3]Bennetto L,Patel NK,Fuller G,et al.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its management[J].BMJ,2008,334(7586):201-205

[4]Spatz AL,Zakrzewska JM,Kay EJ.Decision analysis of-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how patient evaluations

of benefits and risks affect the utility of treatment decisions[J].

Pain,2007,131(3):302-310

[5]王任直.功能性神经外科、疼痛与小儿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10-2422

[6]Hanbing S,Weiguo Z,Jun Z,et al.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J].J Neuroimaging,2009,20(4):

345-349

[7]HuhR,Han IB,Moon JY,et al.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spasm:analyses of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1582con-secutive patients[J].Surg Neurol,2008,69(2):153-157

[8]陈曙光,钱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2):189-191

[9]Zakrzewska JM.Medical management of trigeminal neuropathic pains [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apy,2010,11(8):1239-1254

[10]Yang M,Zhou M,He L,et al.Non-antiepileptic drugs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Rev,2011,19(1):

CD004029

[11]喻东山.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29(10):1281-1284

[12]张超,孟智宏.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与频率因素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77-79

[13]徐秋玲,刘涛.电针镇痛累积效应的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3,4(32):289-290

[14]彭易雨,黄移生,张素兰,等.三联针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10):715-718

[15]付风昌.腺苷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5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9):243-244

[16]杨娜.丹红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4(34):2082-2083

[17]高金颖,杨旭.大剂量腺苷钴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1(2):124-126

[收稿日期]2013-07-10

三叉神经痛用针灸能治好吗

三叉神经痛用针灸能治好吗 人们通常将三叉神经痛这一疾病比做成脸疼,给人们带来具体的身体威胁,同时也让患者产生极大的心里阴影,谈及疾病就痛苦不堪,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三叉神经痛用针灸能治好吗。 运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是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很小。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上槽后,三叉神经周围支直接针刺,疼痛和其分布区扩张反应与侧分支,和快速的镇痛作用。 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中医针灸治疗法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是我国的国粹,中外闻名,其在三叉神经痛治疗方面,亦是有所建树的。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但是此法只能暂时止痛,不能根治。 首先采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能是针灸针吓。因为对三叉神经痛的位置比较特殊处理一些刺,在面对很多问题。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恐慌在患者的第一次针灸治疗。因此,在最初的治疗,可采用仰卧位。这可以避免昏厥,达到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三叉神经痛的其他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一、西医药物治疗法。 很多人都知道卡马西平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常见药物之一,止痛迅速,为其最大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西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8.1通络头风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2剂。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讲座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3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 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5,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标签: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治疗效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也称之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急骤且剧烈的疼痛感。常规西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针灸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中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笔者以下就对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2.6±5.7)岁,病程(2.8±0.6)年;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3.1±5.4)岁,病程(2.5±0.8)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起始剂量0.1 g/次,2次/d,在治疗第2 d开始,每隔1 d增加剂量0.1~0.2 g/次,直到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以每日0.4~0.8 g的剂量维持。如果采取以上治疗患者的疼痛仍无缓解,则适当增卡马西平的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2 g/d。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时间。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医针灸治疗,主穴选择印堂、人中、神庭、完骨、天柱、风池、合谷、外关等。对于第一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阳白、攒竹、头临泣、丝竹空;对于第二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太阳透下关;对于第三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下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攒竹穴在眼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向中点触压寻找放射性压痛点。根据穴位选择合理的毫针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后留针30 min,1次/d,间隔行针2次,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月时间。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前言: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三基三严考试内科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三基三严考试内科试题及答案 医生姓名: 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3 分) A型题 1、 28 岁男性,急起发热,胸痛气促 6 天,叩诊心界明显扩大,吸气时脉搏变弱。一 小时前呼吸困难急剧加重,心率124 次 / 分,心音低远,血压为60/45mmHg,颈静脉怒张。 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为() A. 静脉注射西地兰 B. 肌内注射度冷丁 C. 静脉滴注多巴胺 D. 持续高浓度吸 氧 E. 心包穿刺减压 2、诊断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一般不宜用() A. 硫氮卓酮 B. 心得安 C. 异搏定 D. 地高辛 E. 安定 3、某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宜选用以下哪种药物治疗() A. 奎尼丁 B. 心律平 C. 胺碘酮 D. 利多卡因 E. 吡二丙胺 4、以下哪种情况不宜用β 阻滞剂() A. 二尖瓣脱垂 B. 肥厚型心肌病 C. 急性心肌梗死 D. 变异型心绞痛 E. 室性早搏 5、肺炎球菌肺炎,炎症消散后,常见的是() A. 肺部遗留纤维化 B. 肺泡受损产生局部肺气肿或肺大泡 C. 肺组织完全恢复正 常 D. 造成胸膜粘连肥厚 E. 以上都不是 6、严重的Ⅱ型呼衰,不能吸入高浓度氧,主要是因为() A. 缺氧不是主要因素 B. 可引起氧中毒 C. 兴奋呼吸中枢,促使 CO2排出过快,诱发呼碱 D. 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E. 以上都不是 7、肺心病患者,测血气: PH , PaO2 KPa(40mmHg), PaCO29KPa,HCO2— 19mmol/L,BE - – 6mmol/L, 应诊断为() A. 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8、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 A 输碱性溶液,使 PH值恢复正常 B. 纠正电解质紊乱 C. 改善通气 D. 使用脱水剂减轻脑 水肿 E. 以上都不是 9、 20 岁男性患者,近来感乏力 . 食欲不振 . 夜有盗汗,以往无慢性咳嗽史,X 线胸片发现右上肺一肋间有片状模糊阴影,内有小透亮区,痰涂片发现抗酸杆菌,应诊断为()

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与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中药内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 A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 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 AS评分为(3.3±1.2)分,与对照组的(5.4±0.9)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灸;中药;疗效对比 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指的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短暂性的剧痛,每次发作时间在数秒到数分钟之间,疼痛强度剧烈。患者有灼烧样、电击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严重者每天甚至可发作数十次,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此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有文献统计40岁以上患者占总数的80%左右[1]。目前西医对于三叉神经痛尚缺乏特效疗法,常见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封闭注射、手术切断、射频热凝以及微血管减压术等,但均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复发率较高。在中医治疗方案中,针灸和中药内服均应用较多,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针灸、中药是否应当联用临床尚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了解单纯针灸治疗,和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入院后根据住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1±11.2)岁,单侧疼痛47例,双侧疼痛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 2.1±10.9)岁,单侧疼痛47例,双侧疼痛3例。两组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病史,临床表现为颜面部的阵发性剧痛,进食、说话、洗脸等行为均能诱发疼痛。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取穴包括完骨、颅息、瘈脉、听宫、颧髎、眶下穴、扳机点、合谷穴等穴位,对于额支疼痛的患者,取加阳白、攒竹、太阳穴位;上颌支疼痛的患者取下关、上迎香、迎香穴位;下颌支疼痛的患者取颊车、地仓、夹承浆穴位,除合谷外,均取患侧穴位进针,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消毒后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处理1 min,20 min后起针,3次/周,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方案,针灸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中药采用自拟祛风定痛汤,主要方药组成包括红花20 g、桃仁15 g、川芎15 g、羌活15 g、全蝎12 g、僵蚕12 g、蜈蚣9 g、石膏20 g、黄芩15 g、板蓝根12 g、延胡索12 g,水煎500 ml,1剂/d,分早晚2次顿服,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10 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病因及发病机制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临床表现 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 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 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 、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 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 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分类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 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

三叉神经痛的四大自我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四大自我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治疗最困难的一种疾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疾病不仅给病人带来了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给病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折磨。在这里为广大病人朋友讲一下三叉神经痛的四大自我治疗方法。 1、三叉神经痛患者易因情绪波动而引起发作,平时应随时备有安定片,一旦遇有突发情况,使情绪不稳、精神亢奋,而诱发神经血管应激过程,可服安定0.5-1片,咀嚼后下咽,使其迅速吸收入血,使兴奋的状态镇定下来; 2、三叉神经痛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都很高,尤为对寒冷刺激,指导患者用温水洗漱,冬天着装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而导致疼痛发作; 3、三叉神经痛的自我治疗3.要有正常的工作规律和生活节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包括脑力和体力,要适当休息娱乐,放松紧张心态,使自己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4、三叉神经痛的自我治疗4.疼痛发作时,要按时就餐,以松软为主,可用高热量营养丰富的半流食以保证每日的营养。 营养搭配 神经组织中含有糖脂,而碳水化物是糖蛋白、粘蛋白和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维持正常神经功能需要糖。因此,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需要高碳水化物饮食来供给能量及保护神经功能,每日需要350~400g。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特别是磷脂和固醇

等,脑和外周神经组织都含有鞘磷脂(Sphingomyelin),磷脂对动物生长发育很重要,并且也能增加脑的免疫能力。脂肪可多用植物脂肪,以避免胆固醇升高。 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对保护颅神经损害很重要。维生素B1是脱羧辅酶的主要万分,在碳水化物的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神经炎,因为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而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都是神经炎的表现。成年人每日维生素B1供给量为1.2~1.8mg,治疗量100mg。维生素C供给量为75mg,治疗量200~300mg。 营养疗法 膳食制备时,禁食刺激怀食物,如洋葱、生葱、大蒜、鲜柿椒、韭菜、蒜黄等。禁用刺激性调味品,如干辣椒、五香粉、芥末、咖喱粉等。禁饮各种酒类。膳食温度要适宜,不要过冷或过热,以避免化学和物理刺激,引起剧烈融洽。若刺激感觉纤维,易引起面部神经感觉减退及三叉神经疼痛。并能刺激动物支神经,加剧咀嚼肌萎缩。 饮食供应方式可给流质,每日5~6餐,应配制高蛋白、高糖液体食物,如牛奶冲藕粉,牛奶冲蛋花,鸡汤甩蛋花、肉松过箩粥等厚流质,使患者有饱足感。或用高速度捣碎机,将面条、米饭、粥、饺子、炒菜、红烧肉等,皆可捣成乳糜状食物,供患者食用。 相关阅读: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偏方: 1、白芷、川芎、南星各6克,葱白12厘米。上药共研细末,用蜂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1)【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5)【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谭佳慧

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谭佳慧 发表时间:2018-10-30T14:50:08.09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8期作者:谭佳慧 [导读] 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针灸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53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1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减少6例,无效0例。其中3~4月内复发10例,继续针灸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痛;针灸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0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reated by acupuncture from January 2016 to May 2017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linical treatment, 53 cases of facial pain completely disappeared, 11 cases of facial pain and attack tim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6 cases of facial pain and attack times were reduced, and 0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mong them, 10 cases recurred within 3~4 months, and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after acupuncture. Conclusion: acupuncture has certain analgesic effect and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primary acupuncture. Keywords: trigeminal neuralgia; facial pa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病证,是指整个或部分面部肌肉、骨骼及面部其他组织疼痛的症状[1]。初起发病每次疼痛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久则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也是越来越重,病情较顽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选取临床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针灸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男10例,女60例,年龄49~61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1~10年,平均4年。右侧55例,左侧15例。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采用针灸治疗。 1.2 方法:主穴取下关,无论哪一枝痛,均以此穴为主。另外,第1枝痛者,加阳白、头维、本神、印堂、攒竹、丝竹空;第2枝痛者,加迎香、四白、瞳子髎、禾髎、角孙;第3枝痛者,加听会、颊车、大迎、翳风、天容等;疼痛涉及到发际者,可酌加该部位适宜的穴位。辅穴多采用对侧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行间、中渚、液门、昆仑等,痛甚者可取双穴。每针3~4次后,可只针1次健侧穴位,疗效更佳。操作:用平补平泻法,找到针感后留针15~30分钟,疼痛较重者可酌予延长留针时间,必要时可留针1小时以上。10次为1个疗程,若症状尚未完全消失,可停止1周后,再针第2疗程。若针3个疗程仍不能治愈时,可考虑改用其他疗法。 2 结果 临床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30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31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减少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其中3~4月内复发10例,继续针灸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面痛的发生与肝、肾、胆、脾、胃有关。由于肝郁化火上冲,或过食炙煿辛热之物,引起胃火熏蒸,循经上攻头面,或风寒外侵,寒凝血滞头面,或痰浊内盛,郁滞化火,痰随火升,气血与痰上凝于头面,或瘀血内阻,肝阳上亢而发为此病。 风热挟痰阻络多呈阵发性、烧灼性或刀割性疼痛而且难以忍受,鼻旁或唇旁有痛点,发作前并无明显先兆,发作时突然疼痛,以颜面部中、下部疼痛者较多,也可为一侧面部疼痛,但左右疼痛较为少见,疼痛发作时,可见面红、出汗、眼结膜充血等,发热口干,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痰郁日久生热,痰火阻络则见面部疼痛,伴见头晕,目眩,胸闷,肌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风寒挟痰阻络多为发作性、抽掣样疼痛,疼痛多为剧烈难忍,疼痛时面色苍白,疼痛遇冷则甚,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紧。肝郁化火,面部灼热疼痛,疼痛多因情志抑郁而诱发,发作呈突发性,疼痛遇热加重,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咽干口苦,时有叹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气虚血瘀,面痛日久,后期疼痛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疼痛呈刺痛,痛处不移,面色晦滞,舌淡白或有瘀血斑点,脉沉细而弱。 面痛的辨证有虚有实。病程较短,疼痛偶然表现为胀痛,掣痛,灼痛,且痛势剧烈者属实,其治疗当以"通"为主。如祛风、清热、散寒、理气、化痰等法,或一法独进,或数法合施,务使脏腑气血调和而疼痛自止。凡病程较长,疼痛频发,以隐痛、空痛为特征,且痛势悠悠者属虚证,须视其气虚、血亏、阴伤、阳损之各异,选用益气养血、辛甘通阳、滋阴活络等法。更有虚实错杂,又当视其证候特点,或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以补虚,以达补正壅邪,攻不损正的目的。 针灸治疗疏通经脉,祛风止痛。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额部痛:攒竹、阳白、头维、率谷、合谷、解溪。上颌痛:四白、颧髎、上关、迎香、合谷。下颌痛:承浆、颊车、下关、翳风、内庭、夹承浆。有风寒或风热表证者加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太冲、三阴交。耳针:选面颊、颌、额、神门[4]。每次取2~3穴,毫针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或用埋针法。针刺治疗时局部穴位宜轻刺而久留针,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尤其在发作时,宜用远端穴位行强刺激手法。患者应起居有规律,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过激、精神紧张。 参考文献 [1] 刘冠军. 中医针法集锦[ M ] . 南昌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88. [2]孙国杰. 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3 914. [3]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2-474. [4]黄聪明,苏稼夫.针刺对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7-18.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针灸,中药,西药药物,封闭治疗,周围支切除或抽出术,经延髓的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经皮穿刺选择性三叉神经根射频毁损术以及广泛应用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药物是卡马西平,本药可以使病人完全止痛,此外,临床上应用其他药物还有——苯妥英纳等,这些药物的疗效均不如卡马西平。药物长期服用的副作用有嗜睡、眩晕、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造血系统受抑制。但是,对于初发的病人,应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保守治疗,如无效或服药后副作用不能耐受,应及时行手术治疗。——缺点:吃药副作用大,不可能彻底解决疼痛,只能是暂时的缓解。 2)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封闭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但疗效不够持久,一般可以维持3-8 个月,适用于全身状况不佳不适合手术者。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3)三叉神经周围支抽出术:适用于高龄或有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尤其是第Ⅰ支痛患者,损伤小、局麻下进行,平均疗效约10 个月。缺点:复发率高,局限性大。 4)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1)Frazier手术:经颞下硬膜外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适用于Ⅱ、Ⅲ支痛及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病例。有可能损伤眼支纤维及运动根,造成术后并发症。损伤岩大浅神经,造成周围性面瘫。术后复发率20%,部分病人可有面部的感觉异常及麻木性疼痛。(2)Wickinse手术:经颞部硬膜内入路的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的优点在于不切断脑膜中动脉,不损伤岩大神经。适应症与合并症及疗效与经颞下入路一致。(3)Dandy手术:经后颅窝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可以保留部分触觉,不易损伤运动根,复发率低,这一术式优于前两种术式。缺点是必须部分牺牲面部感觉。缺点:手术费用高,危险系数大。 5)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又称Sj?q-vist 氏手术。本手术的优点是能保留面部触觉和角膜反射,不影响运动支,止痛范围广,双侧三叉神经痛,单纯I 支或I 支痛特别是健侧失明者。主要并发症有共济失调,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喉返神经麻痹等,目前在医学界已倾向应用于癌痛的手术。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6)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由Hosobuchi Aclrms 1973 年最先采用,电刺激靶点主要为第三脑室后下部脑室旁灰一白质(PVC)及疼痛对侧丘脑腹后核(VP)。电刺激术一般不产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止痛机理尚不清楚。缺点:价格昂贵,效果不确切。

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面痛病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挚疼痛为主症的疾病。2.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第2版《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ICHD -II)。 (1)疼痛多由一侧面部开始,位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分布,突然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发作频繁,疼痛剧烈; (2)疼痛性质如钻刺、刀割或火烙,表情痛苦,极为难忍; (3)每次发作时间,最短数秒钟或数分钟,最长可达30 min之久; (4)^ (5)疼痛常自发产生,也可由某些日常活动如说话、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触发; (5)没有神经系统的任何缺损所见。 (二)证候诊断: 1.风寒外袭证:多有感受风寒史,畏寒怕冷,多遇寒病情骤发,面颊剧痛难忍,得热则减,面颊常怕风,伴有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上犯证:常遇风得热引发,面部痛如火灼,遇热加重,得凉稍减,口干喜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胃火上冲证:患者素有蕴热,胃热薰蒸,风火上升而致,症状为面颊部阵发性灼热样剧痛,面红目赤,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4.气血瘀滞证:久病入络或有外伤史者,头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样,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舌边或舌尖多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二、治疗方案 (一): (二)针灸治疗治疗原则:根据经络辨证,三叉神经痛多属于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因此在取穴时应以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穴为主。 针灸取穴:主穴: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第一支(眼支):太阳、攒竹、阳白、鱼腰(眶上孔)、外关; 第二支(上颌支):四白(眶下孔)、颧髎、下关、迎香、合谷;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一些简单的偏方辅助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以下偏方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 热敷疗法 1、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2、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共研为细末,调匀,葱白7个,生姜40克,捣烂如泥,与药末混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隔水蒸。热熨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钟。勿熨眼部,切忌口服。 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1小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3—4小时1次,每日4次。 熏洗疗法 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各12克,白僵蚕10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熏面部,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熏药疗法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熏后

三叉神经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h~48h 后即有镇痛效果。西药卡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这种西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骨髓的正常功能为代价的。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别名大伦丁(D1antinSodium、Phen—to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三叉神经痛是在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三叉神经痛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性尤多。三叉神经痛通常疗法有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采用三叉神经局部切除手术,效果均不太理想。 中药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

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针灸治疗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但是此法只能暂时止痛,不能根治。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以后Haines 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

三叉神经痛如何针灸

三叉神经痛如何针灸 文章目录*一、三叉神经痛如何针灸*二、三叉神经痛对身体的危害*三、预防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如何针灸1、三叉神经痛如何针灸 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 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 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2、针灸能治愈三叉神经痛吗 针灸无法治愈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不但不能让患者康复,还会因长期针灸治疗导致患者最后接受手术治疗也无法彻底治愈。针灸是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产生刺激导致疼痛出现。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是通过刺激神经阻断神经传导让患者感受不到疼痛。针灸长期刺激神经对患者的三叉神

经造成一定得破坏让患者失去感知,从而引发不可以挽回的后果。 3、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治疗方法 目前国际公认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手术是根据三叉神经痛致病因素而采用外科治 疗的一种有效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剥离血管压迫的三叉神 经从而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使患者疼痛消失。此手术创 伤小、恢复快,手术风险小,术后复发率低,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 三叉神经痛对身体的危害三叉神经痛患者心情焦虑,烦躁易怒,许多人的精神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能 忍受其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长时间的抑郁使病人表情淡漠,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 三叉神经痛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性增强,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冠心病病人甚至可以出现T波改变,受刺激部位可以有大量化学物质的释放。 由于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性质犹如刀割、针刺、电击或烧灼样,而且发作频率及疼痛状态随病程延长 而增加,自然间歇期逐渐缩短以致终日发作,甚至轻微刺激即可 引起疼痛发作,因此病人不敢洗脸,畏惧进食、漱口和刷牙,导致 营养不良、面容污秽,对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产生巨大影响。 急性或长时间的三叉神经痛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