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第1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第1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第1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第1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第一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测量技术

I、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发展史和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AAS)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是基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早在1802年,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暗线。1817年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Fraunhofer线。1859年,G.Kirchhoff与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回引起钠光的吸收,并根据钠发射线和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光谱的暗线,这是太阳外围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但是,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在1953年,由澳大利亚的瓦尔西(A. Walsh)博士发明锐性光源(空心阴极灯),1954年全球第一台原子吸收在澳大利亚由Walsh的指导下诞生,在1955年瓦尔西(A. Walsh)博士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期一些公司先后推出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Walsh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

原子吸收光谱由许多优点:检出限低,火焰原子吸收可达ng.cm-3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可达到10-10-10-14g;准确度高,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误差<1%,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约为3%-5%;选择性好,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不产生干扰;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能够测定的元素多达70多个。

II. 原子吸收光谱

一、光谱的种类和原子光谱分析

光谱的种类:物质中的原子、分子处于运动状态。这种物质的内部运动,在外部可辐射或吸收能的形式(即电磁辐射)表现出来,而光谱就是按照波长顺序排列的电磁辐射。由于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光谱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把光谱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波长及测定方法,光谱可分为:Y射线(0.005-1.4 ?),X射线(0.1-100 ? ),光学光谱(100?-300μm)和微波波谱(0.3mm-1m)。而光学光谱又可分为真空紫外光谱(100-2000 ?)、近紫外光谱(2000-3800 ?)、可见光谱3800-7800 ?)、近红外光谱(7800?-3μm)和远红外光谱(3-300μm)。通常所说的光谱仅指光学光谱而言。

?按其外形,光谱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带光谱和线光谱。连续光谱的特点是在比较宽的波长区域呈无间断的辐射或吸收,不存在锐线和间断的谱带。炽热的熔体或固体会发射出连续光谱。这种光谱对光谱分析不利,需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之。带光谱来源于气体分子的发射或吸收,其特点是谱线彼此靠得很近,以致在通常的分光条件下,这

些谱线似乎连成谱带。这种带光谱对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都是不利的。

线光谱是由外形无规则的相间谱线所组成。光谱线是单色器入口狭缝单色光像,谱线相间不连续是由原子能级的不连续(量子化)所决定的。这种线光谱是由气磁性原子(离子)经激发后而产生的。

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 射线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波长区域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其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1.选择性强

由于原子吸收谱线仅发生在主线系,而且谱线很窄,线重叠几率较发射光谱要小得多,所以光谱干扰较小选择性强,而且光谱干扰容易克服。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产生干扰。由于选择性强,使得分析准确快速。

2.灵敏度高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之一。火焰原子吸收的相对灵敏度为ug/ ml - ng / ml;无火焰原子吸收的绝对灵敏度在10-10-10-14之间。如果采取预富集,可进一步提高分析灵敏度。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使分析手续简化可直接测定,则缩短分析周期加快测量进程。由于灵敏度高,则需样量少。微量进样热核的引入,可使火乐趣的需样量少至20-300ul。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的需样量仅5 – 100ul。固体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仅需0.005 - 30mg,这对于试样来源困难的分析是极为有利的。

3.分析范围广

4.精密度好

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精密度较好。在日常的微量分析中,精密度为1-3%。如果仪器性能好,采用精密测量精密度可达x%。无火焰原子吸收法较火焰法的精密度低,目前一般可控制在15%之内。若采用自动进样技术,则可改善测定的精密度。

缺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缺点在于每测验一种元素就要使用一种元素灯而使得操作麻烦。对于某些基体复杂的样品分析,尚存某些干扰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降低干扰,仍是当前和今后原子吸收分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现巳广泛用于各个分析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理论研究;元素分析;有机物分析;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1.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可作为物理和物理化学的一种实验手段,对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能进行测定和研究。电热原子化器容易做到控制蒸发过程和原子化过程,所以用它测定一些基本参数有很多优点。用电热原子化器所测定的一些有元素离开机体的活化能、气态原子扩散系数、解离能、振子强度、光谱线轮廓的变宽、溶解度、蒸气压等。

2.在元素分析中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由于其灵敏度高、干扰少、分析复合快速,现巳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生化、地质、冶金、食品、环保等各个领域,目前原子吸收巳成为金属元素分析的最有力工具之一,而且在许多领域巳作为标准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地质和冶金分析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取代了许多一般的湿法化学分析,而且还与X- 射线荧光分析,甚至与中子活化分析有着同等的地位。目前原子吸收法巳用来测定地质样品中40多种元素,并且大部分能够达到足够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精密度。钢铁、合金和高纯金属中多种痕量元素的分析现在也多用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在食品分析中越来越广泛。食品和饮料中的20多种元素巳有满意的原子吸收分析方法。生化和临床样品中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的分析现巳采用原子吸收法。有关石油产品、陶瓷、农业样品、药物和涂料中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分析的文献报道近些年来越来越多。水体和大气等环境样品的微量金属元素分析巳成为原子吸收分析的重要领域之一。

利用间接原子吸收法尚可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

3.在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间接法可以测定多种有机物。8- 羟基喹啉(Cu)、醇类(Cr)、醛类(Ag)、酯类(Fe)、酚类(Fe)、联乙酰(Ni)、酞酸(Cu)、脂肪胺(co)、氨基酸(Cu)、维生素C(Ni)、氨茴酸(Co)、雷米封(Cu)、甲酸奎宁(Zn)、有机酸酐(Fe)、苯甲基青霉素(Cu)、葡萄糖(Ca)、环氧化物水解酶(PbO、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Ag)等多种有机物,均通过与相应的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计量反应而间接测定。

4.在金属化学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气相色谱和液体色谱分离然后以原子吸收光谱加以测定,可以分析同种金属元素的不同有机化合物。例如汽油中5种烷基铅,大气中的5种烷基铅、烷基硒、烷基胂、烷基锡,水体中的烷基胂、烷基铅、烷基揭、烷基汞、有机铬,生物中的烷基铅、烷基汞、有机锌、有机铜等多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均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光谱原子吸收联用方式加以鉴别和测定。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将待测元素的溶液在高温下进行原子化变成原子蒸气,由一束锐线辐射穿过一定厚度的原子蒸气,光的一部分被原子蒸气中的基态原子吸收。透射光经单色器分光,测量减弱后的光强度。然后,利用吸光度与火焰中原子浓度成正比的关系求得待测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技术如今已成为元素分析方面很受欢迎的一种方法。按朗比定律计算,吸收值与火焰中游离原子的浓度成正比:

(Io / It)= K*C*L

吸收值 = Log

10

其中:Io = 由光源发出的入射光强度;It = 透过的光强度(未被吸收部分);

C = 样品的浓度(自由原子);K = 常数(可由实验测定);L = 光径长度

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分光光谱法相似,即使用相似的波长,并且使用同一种定律(朗比定律)。不同之处是,原子吸收法使用一种线光源,并且样品器(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器)位于单色器前方,而不是其后面。

在原子吸收法实用方面,可将朗比定律简化如下:

吸收值=Log 10(Io/It)=KC

因为该仪器是用一系列标准样品进行校准的,由此即可推导出各项样品的浓度。该法并不是计算绝对值,而是一种比较方法,因而不必象紫外光谱法测定消光系数那样来测定常数。 在产生原子吸收过程时,样品、火焰及样品中的其它成分也都会有发射过程。为了将原子吸收过程与其它所有作用相区别,须将光源发生的能量进行调制,即按规定间隔开启―编码‖,电子仪器即会同步地专门―搜索‖来自该光源的信号。利用本方法时电子仪器不能探测到基本稳定的火焰发射过程,仅能观测到原子吸收过程

二)贝尔-兰贝特定律的偏差

贝尔-兰贝特定律只在理想情况下成立。以下情况,

均能引起此定律出现偏差

1)辐射带过宽引至杂波干扰

2)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发射、荧光、散射等干扰

3)样本中的待测成分受非待测成分的干扰

4)样本中因浓度不同或温度变化而引至化学平衡的

迁移

解决办法是作出校正曲线,当干扰情况严重时,采用标准

添加法

注意:所有溶液都必须稀释到相同的最终浓度,因为这样才能使任何存在的干扰物在所有溶液中浓度相同,并对原子总量具相同的影响

偏离贝尔-兰贝特定律的主要因素

1. 与测定样品溶液有关的因素:通常在浓度小于0.01mol.dm-3的稀溶液中,贝尔-兰贝特定律才能成立

2. 贝尔-兰贝特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

III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组成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光源:空心阴极灯 ◆

原子化系统:火焰原子发生器或石墨炉 ◆

光学系统:单色器 ◆

电学系统:检测器 ◆

数据处理部分

1 光源--空心阴极灯

辐射源是一只空心阴极灯,借以激发火焰中的游离

原子。该灯管发出其阴极材料及充填气体(氖或氩)

所特有的狭窄光谱线。 由一个中空阴极(由一种

元素或其它化合物制成)和一个环形阳极组成,外

有玻璃管密封,其中充填氩气或氖气管内压力减至

7.5毫巴。选用的充填气体可减低光谱干扰。对于

在紫外线中是有共振波长的元素材料,需用石英作

为窗口材料,而对于其它元素则可用硅硼玻璃

(Pyrex )。 电极上加上150-750伏的电压(阳极

正和阴极负之间),使充填气体电离,并使气体离

子加速运转,撞击阴板,从中释放出原子雾,(此

过程称为“溅射”)。这团原子雾受气体离子撞击

后,进一步被激发而处于高能态,待其返回基态时

就可发射特定的波长。

阴极和阳极的设计要求是可以产生稳定的受控放电,可以产生很狭窄的线性输出。因为空心阴极灯的输出光束与灯电流成正比,所以微小的电流变化即可使光束发生变化,因此灯电流须精确控制。增大灯电流可减少放大器的增益,从而改善信噪比。

在使用时要注意如下两点:

(1) 制造商已规定了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否则可发生永久性损坏。例如:阴极材料大量

溅射;寿命缩短,热蒸发或阴极熔化。

(2) 有些元素采用较高电流操作时,其标准线可出现严重弯曲, 并由于自吸收效应而降低

灵敏度。 空心阴极灯制造厂规定了最佳工作电流和最大电流。使用时不得超过最大电流,而工作电流对大多数分析项目只是一个参考依据。用不同灯电流对一种溶液进行分析(保持火焰条件:燃烧器位置和吸液速度恒定)来确定最佳灯电流。灯电流越大吸收值越小。要确定吸收值大而吸收信号又稳定的灯电流值。 在阴极原子雾团中的基态原子吸收发射出的辐射,即发生自吸收过程(这是在火焰中发生的过程)。该现象随灯电流增加而增长。

2 原子发生器

原子化法: 要产生原子吸收,必须将原子导入激发光束成为―游离‖

原子。通常是在原子可发

生化学键合并形成溶剂化物中的一种溶液进行分析的。要形成游离必须将溶剂驱除,并使化学键断裂而成为游离状态。一般有三种方法可达到这一要求,即化学火焰法、无火焰加热法和氢化物发生法。

2.1 火焰原子化法

火焰原子化法通过火焰原子发生器完成样品的

原子化。

火焰原子发生器由三部分构成,即喷雾器

(nebulizer )、雾化室(spray chamber )、和燃烧

器(burner )。 整个装置必须能使液体分散成气

溶状态,选择所需雾滴大小(排除过大的液滴),

并能将样品输送到燃烧器,使之形成原子态。

这种装置便是原子吸收仪器的心脏。

如果输至火焰的液滴过大,那么原子在―游离出

来‖发生吸收作用之前即已损失。研究这一过程

便可发现,在气体流未将上述粒子―冲洗‖出来之前,这批粒子就必须脱出溶剂化物状态而转化为―游离‖原子。

2.1.1各部分的具体作用是:

A 喷雾器

原子吸收法中所采用的喷雾器是一种气压式装

置。气体通过其中的小口可使其内腔形成负压,

从而将样品吸入毛细管,调节毛细管的位置即可

改变负压强度而影响吸入速度。 当溶液通过文氏

管时即可形成气溶状态。装在喷雾头末端的玻璃

撞击球的作用就是使小型微粒的比例增多,而有

利于原子化。原子吸收仪器都装有按标准配置的可调吸入量或固定吸入量的耐腐蚀喷雾器。其特

点如下:

(1) 可调节吸入量,其吸入速度被改变而改变

灵敏度。

(2) 如果吸入的是有机溶剂的话,则因为它可作为燃料,调节吸入速度可使对火焰的干扰变小。

(3) 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因素可影响喷雾器的效率,可利用可调式喷雾器获得补偿。

(4) 在空气-乙炔火焰获得最佳灵敏度所需的吸入速度,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中却未必能产生最大信号,特别对于难熔性元素。故通常在使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时需减慢吸入速度。如果吸入速度较快时,就会使火焰明显降温,以至减低灵敏度。 使用空气-乙炔火焰的最适宜的吸入速度为4-6mL/min 。而在使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时,通常以2-4 mL/min 为最佳吸入速度。

玻璃撞击球的调节

玻璃撞击球在出厂时已调整在最佳操作条件,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干扰,不得随意更改。

(在仪器说明书中有关于更换撞击球的方法介绍。)

B 雾化室

燃气(乙炔)在雾化室内与试液的细小雾滴混合,雾化室内部安装的扰气叶轮,既可使气、液混合均匀,也使大的液滴凝聚后从带有水封的废液排出口排出(水封可防止乙炔,Air逸出)。雾化室的记忆效应要小、废液排出要快。

雾化室具有一种将颗粒分类的作用,即排除大颗粒而均匀地将细微颗粒送入燃烧器。如果有粗大颗粒进入燃烧器,就会出现明显干扰,并且使火焰温度下降。因为此种粗颗粒不能迅速挥发,会产生光线散射现象。只有大小均匀的颗粒(小于10um),喷液速度约1-12ml/min,雾化率达10%以上,进入燃烧器,才能获得最佳灵敏度。

C 燃烧器

燃挠器的作用是使样品原子化。被雾化的试样进入燃烧器,在燃烧的火焰中蒸发、干燥形成气固态气溶胶雾粒,再经熔化、受热离解成基态自由原子蒸气,原子化效率约为10%。为保证大量基态自由原子的存在,燃烧器的火焰的温度要适当,若火馅过高会引起基态原子的激发或电离,使测试灵敏度降低。

原子吸收法中采用一种长通径的层流“预混”(premix)燃烧器,系由对样品污染最小的材料构成。燃烧器应能使火焰燃烧稳定,原子化程度高,并能耐高温、耐腐蚀。燃烧器最理想是由纯钛材料制成,其强度大,化学性能稳定而呈惰

性。燃烧器通常分为2种:

●空气-乙炔燃烧器:缝长10cm,缝宽0.5-0.7mm

●氧化二氮-乙炔燃烧器:缝长5cm,缝宽0.5mm

2.1.2 火焰的性质

1)、火焰的结构

①预混合区:试液雾滴与燃气、助燃气混合。

②燃烧器缝口:

③预燃区:在灯口狭缝上方不远处,上升的燃气被加热

至350℃而着火燃挠。

④第一反应区:在预热区的上方,是燃烧的前沿区,燃烧不充分的火馅温度低于2300℃(Air

—C2H2)。此区域反应复杂生成多种分子和游离基,如H20、CO、·0H、·CH、·C2等,产生连续分子光谱对测定有干扰,不宜做原子吸收测定区域使用。

⑤中间薄层区:在第一和第二反应区之间,火焰温度最高,对空气—乙炔火馅可达2300℃,

为强还原气氛。待测元素的化合物在此区域还原并热解成基态原子。此区为锐线光源辐射

光通通过的主要区域,适于作原子吸收测定使用。

⑥第二反应区:在火焰的上半部,覆盖火焰的外表面温度低于2300℃,由于空气供应充分

燃烧比较完全。

2)火馅的性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一般用乙炔作为燃气,以空气、氧化二氮作助燃气。火焰的的组成决定了火馅的温度及氧化还原特性,直接影响化合物的解离和原子化的效率。

通常采用两种火焰,其性质如下:

空气乙炔火焰:是原子吸收光谱中应用最广泛的火焰,其最高温度为2300℃。在化学计量火焰中,大多数元素都呈现最佳灵敏度,现使用的有4种容易识别的火焰。

(1)氧化焰--蓝色锥芯小,焰头强劲。空气:乙炔(5-6):1,由于助燃气多,燃烧完全,火焰呈强氧化性,发射背静低,适合于不易氧化的元素测定,如Ag、Au、Cu、Pb、Cd、Co、Ni、Bi、Pd和碱土金属的测定。

(2)化学计量焰--焰头坚挺,蓝色锥芯稍大,较明亮。空气:乙炔4:1,火焰呈氧化性,背景低、噪音低,适合30多种金属元素的测量。

(3)亮焰--焰头明亮仍显出蓝色锥芯。空气:乙炔3:1

(4)还原焰--十分明亮。此种火焰的温度接近2300°C,但其热度还不足以使元素形成耐熔氧化物。空气:乙炔2:1,火焰呈还原性,发射背景强、噪音高、温度低,适合于难离解,且易氧化元素的测定。如:Cr、Mo、Sn和稀土元素的测定

空气-乙炔火焰不适合测定高温难熔元素和吸收波长小于220nm锐线光的元素(如As、Se、Zn、Pb)

乙炔钢瓶:乙炔在丙酮中具有高度溶解性(在1100Kpa下的容量比为300:1),可溶于丙酮中使用。乙炔钢瓶内充填多孔材料,以容留丙酮。使用时该钢瓶始终保持垂直位置,以尽量减少液态丙酮流入燃气通道。在钢瓶内压下降至一定程度时,进入燃气流中的丙酮就会增加而使火焰稳定性下降,对火焰化学计量灵敏度高的元素如:钙、锡等结果就会出现漂移。故乙炔钢瓶的压力低于500Kpa 70psi (5公斤)时即不可再用了。

注意:乙炔管道内的压力不得高于100Kpa(15psi),否则乙炔即会自发分解或暴炸,乙炔与铜可发生反应而形成易暴化合物,故不得使用铜质管道及其配件。仪器厂商提供的配件均安全可靠。如对其它配件有怀疑,可与燃气供应部门联系。

使用乙炔应注意安全,燃气钢瓶与乙炔发生器附近不可有明火。燃气管路上最好有一快速开关。目前均用流量计带针形阀作为开关,这种开关关不紧,有余气时常易逸漏造成事故。若没有决速开关,应在做完实验后将发生器内的余气烧掉。现使用的燃烧器即使由于先断助燃气等原因回火,也仅回到雾化室。担任应注意在操作时先开助燃气再开燃气点火的操作规程,关气时应先关燃气。

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其热量显著高于空气-乙炔火焰(2900°C)点燃也较快。氧化亚氮-乙炔火焰燃烧剧烈,发射背景大,噪音大,必须使用专用的燃烧器,不能用空气-乙炔燃烧器代替。由于其温度高,且还原能力强,利用此焰能分析多种耐熔元素,如:B、Be、Ba、Al、Si、Ti、Zr、Hf、Nb、Ta、V、Mo、W、稀土

元素等

使用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应小心,注意防止回火,禁止直接点燃二氮-乙炔火焰。点燃时应现点燃空气-乙炔火焰并调节为还原性火焰(火焰变黄,出现黑烟),在过渡到二氮-乙炔火焰,并用保持为还原性火焰。

其焰头可分三区:初级燃烧区呈白蓝色、次级内锥区呈红粉色(常称红羽毛)、扩散区呈蓝色。火焰性质可划分为如下四类:

(1)氧化焰(瘦削):焰头强劲清澄,其红羽毛区高1cm。(该火焰无红羽毛区时不适用)。

(2)化学计量焰:焰头清澄,红羽毛区达1-2cm高,在内外焰连接处略呈黄色。

(3)还原焰(粗状):焰头黄色,略显红羽毛区。

(4)强还原焰:焰头明亮。

注意:使用此种火焰时仪器上需安装火焰护板,或戴护目镜,以减低发射的紫外线。在寒冷潮湿季节,须注意氧化亚氮流经调节器时会形成冰晶,甚至冻结,从而导致结果不准。调节器应有加温设备。

2.2 无火焰加热法

无火焰加热法采用电热式石墨炉代替上述的喷雾器、雾化室和燃烧器。利用低压、大电流来热解石墨管,可升温至3000℃,使管中的少量液体或固体蒸发和原子化。石墨管长30-60mm,外径6mm、内径4mm,管上有三个小孔,中间小孔用于注射试液石墨炉要不断地充入惰性气体(Ar气或N2气),以保护石墨管不被高温氧化、清洗石墨管和原子化的基态原子不再被氧化。为使石墨管在每次分析之间能迅速降至室温,在上面冷却水入口通入20℃的水以冷却石墨炉原子化器。

石墨炉的优点是体积小,可保证在光路上有大量“游离”原子(喷雾器/燃烧器的原子化效率是10%,而石墨炉则可达约90%),且所需样品量极微,(通常为2-5μl)。由于其效率高,灵敏度也提高了10-200倍(视元素种类而以异)。

石墨炉的电源供应可分10步,每一步可用四项参数遍成程序:

(1)初始温度;(2)最终温度;(3)斜坡温度;(4)保留温度。

程序升温相对于定温加热的优点:

干燥:按起始温度至最终温度顺序递增加热的能力,意味着样品能更可靠地干燥,因为样品能从大大低于沸点的温度开始,然后顺序增温至超过沸点。在时间和温度方面并不需有何变化。

灰化:在此阶段,程序升温(下同)是一个重要条件。因为通常在样品中均含有挥发性(酸、有机复合物)和非挥发性(无机化合物)成份,均需在原子化之前排除。采用缓慢递增加热方法时,需调节较低的起始温度,并使之缓慢递增(即每秒低于0.5℃)。缓慢增温,可使最易挥发的成份灰化,从而防止因快速增温而发生溅爆引起分析成份的损失。为使有机和无机成份均能充分灰化,递增加热可分成10级,根据情况,一般可采用其中8级。

通过反馈电路监控对燃烧炉供应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快速加热时,电流供应最高可达300安培,以保证在原子化阶段,游离原子的产生达到最大效能。

引入炉内的样品经过灰化阶段后,大大减少了预处理步骤。但是,在电热原子化装置中,光的散射及非原子吸收过程均高于他法。其结果是出现一个瞬时的波峰显示,而火焰原子法则显示出相对稳定的读数值。

2.3 氢化物蒸汽发生法

锑、砷、铋、铅、硒、碲和锡等元素,在酸性介质中用硼氢化钠处理后,都可形成挥发性氢化物(如AsH3,SnH4,BiH3)。汞在酸性介质中与氯化亚锡发生还原作用时就可产生元素态的汞蒸汽。经载气送入在燃烧器上方装有石英吸收池,调节燃烧器使光束通过石英吸收池。氢化物蒸汽发生法可将被测元素从大量溶剂中分离出来,其检测限要比火焰法低1~3个数量级,选择性好,干扰少

测汞时,可将经酸处理的样品注入反应管内,再加入定量70%的氯化亚锡,将溶液搅拌90秒钟,然后导入氮或氩气,将汞蒸汽携带至石英吸收池内。在分析过程中,火焰不可熄灭。对于可形成氢化物的元素,在将样品注入反应池后,需连续导入惰性气体以驱除空气。待其基线稳定后,投入一小粒硼氢化钠(或以0.5%氢氧化钠液制备的2.5%硼氢化钠溶液)。将形成的氢化物载至吸收池,加热吸收池,以保证该氢化物分解。

3、光学系统:单色器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单色器由

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光栅)和聚焦装置(透

镜或凹面反射镜)组成

采用窄谱带和单色光用作分析原因:

1)可将彼此非常接近的吸收带分开

2)采用窄带才可能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

3)贝尔-兰贝特定律的要求

1

)光栅:一系列相距很近、等距、等宽、平行排列的狭缝阵列

光栅公式:m λ =d(sina-sinB)

m:光谱级

λ:波长

d:光栅刻线间距离,光栅常数

a:入射角 B:反射角

光栅的色散率:不同波长的光分散的能力

R=mN

m: 光谱级次 N:光栅总可刻线数

◆ 焦距越大(光谱级数),色散率越大

◆ 光谱常数d 越小,每毫米刻线数越多,色散率越大

高质量的分光光度计单色器采用全息光栅代替机械刻制和复制光栅,其制造原理是利用激光束射出的两相关光束,照射到涂有抗蚀层的毛坯片上,使干涉条纹成像在抗光蚀层上,再用适当的化学试剂蚀掉被照射的部分(显影),从而在蚀层产生一定空间的干涉条纹---衍射光栅。光栅质量高,从而使仪器可向小型化发展。还消除了刻制光栅由于机械变动和环境条件产生的误差。具消相差、杂散光低特点

2).入射和出射狭缝

当入射狭缝被单色光照射时,则在出射狭缝表面形成单色谱线的像,单色器对两条相邻谱线分开的能力,不仅与光栅的色散率有关,而且与成像大小有关.入射狭缝可限制进入色散元件的光能量,起着光栏作用,入射狭缝形状的变化也使谱线形状发生改变。因此,设计单色器时,对狭缝机构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单色器的狭缝通常由两个具有锐刀口的金属片精密制作而成,两刀口的平行性很好,并处于同一平面.大多数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装有狭缝调节机构,通过调节狭缝宽度改变谱带的有效带宽。狭缝过大,谱带单色性变差,不利于定性分析,也影响定量分析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狭缝过小,光通量减弱,降低了信噪比,影响测量精密度.狭缝宽度一般有两种表示法:一种是以狭缝两刀口间的实际宽度表示;另一种以谱带的有效带宽表示.前者表示的单位为毫米(mm),后者单位为纳米(nm)。

通常,在定量分析时,为了达到足够的测量信号,应采用较大的狭缝。在定性分析时则采用较小的狭缝,这样可以提高分辨率。当出射狭缝和入射狭缝的宽度相等时,狭缝宽度引起的误差最小。对原子吸收光谱来说,由于吸收线的数目比发射线少得多,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因此常采用大的狭缝,以得到较大的光强。当然,如果背景发射太强,则要适当减小狭缝宽 单色器 光栅

度。一般原则是,在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情况下,采用尽可能大的狭缝宽度。

我们注意到,由于在一般状态下,光谱线的宽度小于0.001nm,故狭缝宽度减半时,光通量也相应减半(即相应呈线性关系),而在连续辐射过程中,谱带宽度要受狭缝宽度控制。因而在狭缝宽度减半时,能量衰减系数为4。在有强烈的宽谱带发射光抵达光电倍增管时(例如,对钡元素进行火焰分析或从石墨炉发出的炽热光)。减少狭缝宽度可使发射量减少4倍,而光谱能量减半。

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最常用的狭缝大小是:0.2、0.5和 1.0nm,现有些高级仪器狭缝宽度0.2-2.0连续可调,可极好地优化测量条件。如需分辨两紧挨的谱线,如在测定钒元素时,可使用更窄的狭缝。

3)准直和聚焦装置:多采用消色差特性、聚焦性能好的抛物面反光镜

4、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几乎都是采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的。最常用的则是峰响应在185-900nm范围的广域光电倍增管。检测器象空心阴极灯一样可以―看见‖由火焰发射作用引起的成分。空心阴极灯的发光是调制编码的,使电子流与该过程同步,以保证只能检测具有同样频率的光。

光电倍增管是在普通光电管中引入具有二次

倍增电极间的电位逐增高,相邻两倍增电极的电

位约为90V,当辐射照射光阴极时,产生的电子

受第一级倍增电极正电位作用,加速并撞击到该

电极上,产生二次电子发射,这些二次发射电子

在第二级倍增电极作用又被加速并撞击到该电极

上,产生二次电子发射,这样继续下去,经多级

放大的电子最后收集到阳极上.产生的电流再进

行放大和测量,由于光电流逐级倍增,光电倍增

管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特别适合于弱辐射能的检加.一般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电极可达11—14级,每个光子可产生106—107个电子.

IV.原子吸收光谱仪干扰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一、干扰效应

干扰效应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4类: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和光谱干扰。

1、化学干扰

化学干扰与被测元素本身的性质和在火焰中引起的化学反应有关。产生化学干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被测元素不能全部由它的化合物中解离出来,从而使参与锐线吸收的基态原子数目减少,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由于产生化学干扰的因素多种多样,消除干扰的方法要是具体情况而不同,常用以下方法:

1)改变火焰温度

对于生成难熔、难解离化合物的干扰,可以通过改变火焰的种类、提高火焰的温度来消除。如在空气-乙炔火焰的PO43-对该的测定有干扰,当改用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后,提高

火焰温度,可消除此类干扰。

2)加入释放剂:

向试样中加入一种试剂,使干扰元素与之生成更稳定、更难解离的化合物,而将待测元素从其与干扰元素生成的化合物中释放出来。如测Mg2+时铝盐会与镁生成MgAl2O4难熔晶体,使镁难于原子化而干扰测定。若在试液中加入释放剂SrCl2,可与铝结合成稳定的SrAl2O4而将镁释放出来。磷酸根会与钙生成难解离化合物而干扰钙的测定,若加入释放剂LaCl3,则由于生成更难离解的LaPO4而将该释放出来。

3)加入保护络合剂:

保护络合剂可与待测元素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而是待测元素不再与干扰元素生成难解离的化合物而消除干扰。如PO43-干扰钙的测定,当加入络合剂EDTA后,钙与EDTA生成稳定的鳌合物,而消除PO43-的干扰。

4)加入缓冲剂

加入缓冲剂即向试样中加入过量的干扰成分,使干扰趋于稳定状态,此含干扰成分的试剂称为缓冲剂。如用氧化二氮-乙炔测定钛时,铝有干扰,难以获准结果,向试样中加入铝盐使铝的浓度达到200ug/ml时,铝对钛的干扰就不再随溶液中铝含量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可以准确测定钛。但这种方法不很理想,它会大大降低测定灵敏度。

2、电离干扰

是指待测元素在火焰中吸收能量后,除进行原子化外,还是部分原子电离,从而降低了火焰中基态原子的浓度,使待测元素的吸光度降低,造成结果偏低。火焰温度愈高,电离干扰越显著。当分析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如Be、Sr、Ba、Al),为抑制电离干扰,出采用降低火焰温度的方法外,还可以向试液中加入消电离剂,如1%CsCl(或KCl、RbCl)溶液,因CsCl在火焰中极易电离产生高的电子云密度,此高电子云密度可以只待测元素的电离而除去干扰。

3、物理干扰

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特性(如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等)的变化引起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采用可调式雾化器通过改变进样量的大小、采用标准加入法(配置与被测样品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或稀释来消除物理干扰。

4、光谱干扰

光谱干扰包括谱线重叠、光谱通带内存在吸收线、原子化池内的直流发射、分子吸收、光散射等。当采用锐性光源和交流调制技术时,前三种因素一般可以不予考虑,主要考虑分子吸收和光散射,它们是形成光谱背景干扰的主要因素:

●分子吸收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分子对辐射的吸收,分子吸收是带状光谱,会在

一定波长范围内形成干扰。

●光散射是在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微小固体颗粒使光产生散射,造成透光度减小,吸收

度增加

二、背景干扰的校正技术:

1.背景干扰的产生

背景干扰是一种光谱干扰,形成光谱背景的主要因素是分子吸收与光散射。表现为增加表观吸光度,使测定结果偏高。

2.背景校正的方法

1)连续光源背景校正法(氘灯校正)

连续光源采用氘灯在紫外区;碘钨灯在可见光区背景校正。切光器可使锐线光源与氘灯连续光源交替进入原子化器。锐线光源测定的吸光度值为原子吸收与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连续光源所测吸光度为背景吸收,因为在使用连续光源时,被测元素的共振线吸收相对于总人射光强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连续光源的吸光度值即为背景吸收。将锐线光源吸光度值减去连续光源吸光度值,即为校正背景后的被测元素的吸光度值。

氘灯校正法灵敏度高,应用广泛。非常适合火焰校正,在火焰和石墨炉共用的机型中,采用氘灯校正法是最折衷的方法,虽然在石墨炉中氘灯校正法不及塞曼效应背景校正理想,但在火焰分析中由于火焰产生的粒子造成光散塞曼效应射而使塞曼效应无法正常地进行磁场分裂,氘灯校正法在火焰分析中比塞曼效应校正法优越的多。

氘灯校正法的缺点采用两种不同的光源,需较高技术调整光路平衡。

2)塞曼效应背景校正

当仅使用石墨炉进行原子化时,最理想是利用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校正。塞曼效应是指光通过加在石墨炉上的强磁场时,引起光谱线发生分裂的现象。塞曼效应分为正常塞曼和反常塞曼效应:

a、正常塞曼效应背景校正

光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在强磁场作用下,原子吸收线分裂为π和δ+组分:π平行于磁场方向,波长不变;δ+组分垂直于磁场方向,波长分别向长波与短波移动。这两个分量之间的主要差别是π分量只能吸收与磁场平行的偏振光,而δ+分量只能吸收与磁场垂直的偏振光,而且很弱。引起的分子完全等同地吸收平行与垂直的偏振光。即δ+组分为背景吸收,π组分为原子吸收。

在原子化器上加一电磁铁,电磁铁仅原子化阶段被激磁,偏振器是固定不变的,它只让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偏振光通过原子化器,去掉平行于磁场方向的偏振光。在零磁场时,吸收线不发生分裂,测得的是被测元素的原子吸收与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值。激磁时测得的仅为背景吸收的吸光度值,两次测定吸光度之差,就是校正了背景吸收后被测元素的净吸光度值。

正常塞曼的缺点是在光路中加有偏振器,去掉平行于磁场方向的偏振光,使光的能量损失了一半,大大降低了检测的灵敏度。

b、反常塞曼效应背景校正

光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水平,当光通过在原子化器上加一电磁铁,在强磁场作用下,抑制了π组分(原子吸收)的产生,只产生δ+组分(背景吸收)。在不通电无磁场存在下,空心阴极灯的共振线通过石墨炉,测得待测元素和背景吸收的总和。通电后在强磁场存在下,产生反常塞曼效应,此时只有共振线分裂后产生的δ+组分通过石墨炉,其不被基态原子吸收,仅测得背景吸收。通过两次吸光度之差,即可进行背景校正。反常塞曼由于光路中没有偏振器,光的能量较正常塞曼多50%,检测灵敏度较正常塞曼高

塞曼效应使用同一光源进行测量,是非常理想的校正方法,它要求光能集中同方向地通过电磁场中线进行分裂,但在火焰分析中,由于火焰中的固体颗粒对锐性光源产生多种散射、光偏离,燃烧时粒子互相碰撞等因素产生许多不可预见因素,造成光谱线分裂紊乱,在火焰中的应用极不理想。并且,塞曼效应的检测灵敏度低于氘灯校正法。

3)自吸收校正法(SR法)

当空心阴极灯在高电流工作时,其阴极发射的锐线光会被灯内产生的原子云基态原子吸收,是发射的锐线光谱变宽,吸收度下降,灵敏度液下降。这种自吸现象无法避免。因此,可首先在空心阴极灯低电流下工作,使锐线光通过原子化器,测得待测元素和背景吸收的总和。

然后使它在高电流下工作,通过原子化器,测得相当于背景的吸收。将两次测的吸光度相减,就可扣除背景的影响。优点是使用同一光源,不足是加速空心阴极灯的老化,其寿命只有正常的1/3,现这种方式已基本不被采用。

4) 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背景:

用分析线测量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因非共振线不产生原子吸收,用它来测量背景吸收的吸光度,两次测量值相减即得到背景之后的原子吸收的吸光度。

背景吸收随波长而改变,因此,非共振线校正背景法的准确度较差。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分析线附近背景分布比较均匀的场合。

V.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影响测量条件的可变因素多,在测量同种样品的各种测量条件不同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影响很大。选择最适的工作条件,能有效地消除干扰因素,可得到最好的测量结果和灵敏度。

测量条件的选择

1、吸收波长(分析线)的选择:

通常选用共振吸收线为分析线,测量高含量元素时,可选用灵敏度较低的非共振线为分析线。如测Zn时常选用最灵敏的213.9nm波长,但当Zn的含量高时,为保证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可改用次灵敏线307.5nm波长进行测量。As,Se等共振吸收线位于200nm以下的远紫外区,火焰组分对其明显吸收,故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这些元素时,不宜选用共振吸收线为分析线。测Hg时由于共振线184.9nm会被空气强烈吸收,只能改用此灵敏线253.7nm 测定。

2、光路准直

在分析之前,必须调整空心阴极灯光的发射与检测器的接受位置为最佳状态,保证提供最大的测量能量。

3、狭缝宽度的选择

狭缝宽度影响光谱通带宽度与检测器接受的能量。调节不同的狭缝宽度,测定吸光度随狭缝宽度而变化,当有其它谱线或非吸收光进入光谱通带时,吸光度将立即减少。不引起吸光度减少的最大狭缝宽度,即为应选取得适合狭缝宽度。对于谱线简单的元素,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可采用较宽的狭缝以减少灯电流和光电倍增管高压来提高信噪比,增加稳定性。对谱线复杂的元素如铁、钴、镍等,需选择较小的狭缝,防止非吸收线进入检测器,来提高灵敏度,改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

4、燃烧器的高度及与光轴的角度

锐线光源的光束通过火焰的不同部位时对测定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为保证测定的灵敏度高应使光源发出的锐线光通过火焰中基态原子密度最大的“中间薄层区”。这个区的火焰比较稳定,干扰也少,约位于燃烧器狭缝口上方20mm-30mm附近。通过实验来选择适当的燃烧器高度,方法是用一固定浓度的溶液喷雾,再缓缓上下移动燃烧器直到吸光度达最大值,此时的位置即为最佳燃烧器高度。此外燃烧器也可以转动,当其缝口与光轴一致时(0)由最高灵敏度。当欲测试样浓度高时,可转动燃烧器至适当角度以减少吸收的长度来降低灵敏度。

5、空心阴极灯工作条件的选择

a、预热时间:

灯点燃后,由于阴极受热蒸发产生原子蒸汽,其辐射的锐线光经过灯内原子蒸汽再由石英窗射出。使用时为使发射的共振线稳定,必须对灯进行预热,以使灯内原子蒸汽层的分布及蒸汽厚度恒定,这样会使灯内原子蒸汽产生的自吸收和发射的共振线的强度稳定。通常对于单光束仪器,灯预热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辐射的锐性光稳定。对双光束仪器,由于参比光束和测量光束的强度同时变化,其比值恒定,能使基线很快稳定。空心阴极灯使用前,若在施加1/3工作电流的情况下预热0.5-1.0h,并定期活化,可增加使用寿命。

B、工作电流:

元素灯本身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测量的灵敏度,及标准曲线的线性。有的灯背景过大而不能正常使用。灯在使用过程中会在灯管中释放出微量氢气,而氢气发射的光是连续光谱,称之为灯的背景发射。当关闭光闸调零,然后打开光闸,改变波长,使之离开发射的波长,在没有发射线的地方,如仍有读数这就是背景连续光谱。背景读数不应大于5%,较好的灯,此值应小于1%。所以选择灯电流前应检查一下灯的质量。

灯工作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灯放电的稳定性和锐性光的输出强度。灯电流小,使能辐射的锐性光谱线窄、使测量灵敏度高,但灯电流太小时使透过光太弱,需提高光电倍增管灵敏度的增益,此时会增加噪音、降低信噪比;若灯电流过大,会使辐射的光谱产生热变宽和碰撞变宽,灯内自吸收增大,使辐射锐线光的强度下降,背景增大,使灵敏度下降,还会加快灯内惰性气体的消耗,缩短灯的使用寿命。空心阴极灯上都标有最大使用电流(额定电流,约为5-10mA),对大多数元素,日常分析的工作电流应保持额定电流的40%-60%较为合适,可保证稳定、合适的锐线光强输出。通常对于高熔点的镍、钴、钛、锆等的空心阴极灯使用电流可大些,对于低熔点易溅射的铋、钾、钠、铷、锗、镓等的空心阴极灯,使用电流以小为宜。

6、测器光电倍增管工作条件的选择:

日常分析中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压一定选择在最大工作电压的1/3-2/3范围内。增加付高压能提高灵敏度,噪音增大,稳定性差;降低负高压,会使灵敏度降低,提高信噪比,改善测定的稳定性,并能延长光电倍增管的使用寿命。

7、火焰燃烧器操作条件的选择:

1)进样量:

选择可调进样量雾化器,可根据样品的黏度选择进样量,提高测量的灵敏度。进样量小,吸收信号弱,不便于测量;进样量过大,在火焰原子化法中,对火焰产生冷却效应,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会增加除残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应测定吸光度随进样量的变化,达到最满意的吸光度的进样量,即为应选择的进样量。

2)原子化条件的选择

a、火焰原子化法

在火焰原子化法中,火焰类型和性质是影响原子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火焰类型的选择原则:

?对低、中温元素(易电离、易挥发),如碱金属和部分碱土金属及易于硫化合的元素(如Cu、Ag、Pb、Cd、Zn、Sn、Se等)可使用低温火焰。如空气-乙炔火焰

?对高温元素(难挥发和易生成氧化物的元素)如Al、Si、V、Ti、W、B等,使用氧化二氮-乙炔高温火焰。

?对分析线位于短波区(200nm以下),使用空气-氢火焰

?对其余多数元素,多采用空气-乙炔火焰(背景干扰低)

火焰性质的选择

调节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可获得所需性质的火焰。

?对于确定类型的火焰,一般来说呈还原性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及量)是有利的。

?对氧化物不十分稳定的元素如Cu、Mg、Fe、Co、Ni等用化学计量火焰(燃气与助燃气比例与它们之间化学反应计量相近)或氧化性火焰(燃气量小于化学计量)

b、石墨炉原子化法:

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合理选择干燥、灰化、原子化及除残温度与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干燥应在稍低于溶剂沸点的温度下进行,以防止试剂飞溅。灰化的目的是除去基体和局外组分,在保证被测元素没有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较高的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的选择原则是,选用达到最大吸收信号的最低温度作为原子化温度。原子化时间的选择,应以保证完全原子化为准。在原子化阶段停止通保护气,以延长自由原子在石墨炉中的停留时间。除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残留物产生的记忆效应,除残温度应高于原子化温度.

惰性气体

原子化时常采用氩气和氮气作为保护气,氩气比氮气更好。氩气作为载气通入石墨管中,一方面将已气化的样品带走,另一方面可保护石墨管不致因高温灼烧被氧化。通常仪器都采用石墨管内、外单独供气,管外供气连续的且流量大,管内供气小并可在原子化期间中断。

最佳灰化温度和最佳原子化时间

干燥时间常选择100℃,时间为60S。灰化阶段为除去基体组分,以减少共存元素的干扰,通过绘制吸光度A与灰化温度t的关系来确定最佳灰化温度。在低温下吸光度A保持不变,当吸光度A下降时对应的较高温度即为最佳灰化温度,灰化时间约为30s。原子化阶段的最佳温度也可通过绘制吸光度A与原子化温度t的关系来确定,对多数元素来讲,当曲线上升至平顶形时,与最大A值对应的温度就是最佳原子化温度。在每个样品测定结束后,可在短时间内使石墨炉的温度上升至最高,空烧一次石墨管,燃尽残留样品,以实现高温净化。

最佳灰化温度最佳原子化时间

VI.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进行定量测定时主要使用工作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火焰原子吸收测定中常用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ug/mL。无火焰原子吸收测定中标准溶液浓度为ug/l。选用高纯金属(99.99%)或被测元素的盐类溶解后配成1mg/mL的贮备溶液(可购买专用储备液),当测定时再将储备液稀释配制标准溶液系列。

配制标准溶液应使用去离子水,保证玻璃器皿纯净,防止玷污。溶解高纯金属使用的硝酸、盐酸应为优级纯。贮备液要保持一定酸度防止金属离子水解,存放在玻璃或聚乙烯试剂瓶中,有些元素(如金、银)的贮备液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在配置标准溶液时,一般避免使用磷酸或硫酸。

(二)工作曲线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工作曲线法和分光光度法相似。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配制一组浓度适宜的标准溶液,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将标准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喷入火掐中,分别测出个溶液的吸光度,以待测元素的浓度c作横坐标,以吸光度A作纵坐标,绘制A-C标准工作曲线。然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喷入待测试液,测其吸光度,再从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该吸光度所对应的浓度,即为试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通过计算可求出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若标准溶液与试样溶液基本成分(基体)差别较Array大,则在测定中引入误差。因而标准溶液于试样溶液

所加的试剂应一致。在测定过程中要吸喷去离子水或

空白溶液,以校正基线(零点)的漂移。由于燃气流

量的变化或空气流量变化所引起的吸喷速率变化,会

引起测定过程中标准曲线斜率发生变化。因而在测定

过程中,要用标准溶液检查测试条件有没有发生变

化,以保证在测定过程中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测试条

件完全一致。

在实际分析中,当待测元素浓度较高时,常看到

工作曲线向浓度坐标弯曲,这是由于待测元素含量较

高时,吸收线产生热变宽和压力变宽,使锐线光源辐

射的共振线的中心波长与共振吸收线的中心波长错

位,使吸光度减小而造成的。此外化学干扰和物理干扰的存在也会导致工作曲线弯曲。

工作曲线法适用于样品组成简单或共存元素无于扰的情况,可用于同类大批量样品的分析。为保证测定的准确度,应尽量使标准溶液的组成与待测试液的基体组成相一致,以减少因基体组成的差异而产生的测定误差。

(三)标准加人法

此法是一种用于消除基体干扰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少量样品的分析。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取4—5份相同体积的被测元素试液,从第二份起再分别加入同一浓度不同体积的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用溶剂稀释至相同体积,于相同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个试液的吸光度,绘制出

标准加入法曲线。将此曲线向左外延至与横坐标交点Cx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将试液的标

准加入法曲线斜率和待测元素标准工作曲线斜率比较,可说明基体效应是否存在。见下图,

其中图(a)中两条曲线斜率相同,表示试液不存在基体干扰;图(b)中“2”的斜率小于“1”,表明存在基体抑制效应,使灵敏度下降;图(c)中“2”斜率大于“1”表明存在基体增敏效率,使灵敏度增加。本法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消除背景干扰,因此只有扣除背景之后,才能得到待测元素的真实含量,否则将使测定结果偏高。

标准加入法工作曲线

(a)无基体干扰(b)基体抑制效应(c)基体增敏效应

1—待测元素工作标准曲线;2—标准加入法工作标准曲线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作者:————————————————————————————————日期: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共振线与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 I t =I e-Kvb 透射光强度I t 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以K v 与v作图得图10一1所示 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峰。

3.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频率v 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λ(单位为nm); 半宽度:△v 0B 4.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v 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v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 L 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4)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造成谱线变宽。 (5)场致变宽场致变宽是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但一般影响较小。 为主。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 5.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10—2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规格

原装进口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规格 1. 工作条件 1.1 电源要求:230V (+5%~-10%),50/60 Hz;5000VA。 1.2 环境温度:+15℃~+35℃。 1.3 相对湿度:20~80%。 *2. 系统描述 台式设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石墨炉一体机,全自动软件切换,切换后燃烧头和石墨管位置保持不变。 3. 光学系统和检测器技术指标 3.1 光学系统:实时双光束,1800线/mm,大面积平面光栅分光系统 *3.2波长范围:184-900nm 3.3狭缝:狭缝的宽度自动选择,狭缝的高度自动选择 *3.4检测器:全谱高灵敏度阵列式多象素点CCD固态检测器,含有内置式低噪声CMOS电荷放大器阵列。样品光束和参比光束同时检测,最大限度消除光学和电子噪声影响。 *3.5灯选择:8灯座,内置两种灯电源,可连接空心阴极灯和无极放电灯;通过软件由计算机控制灯的选择和自动准直,可自动识别灯名称和设定灯电流推荐值。 4. 火焰系统技术指标 *4.1火焰系统安全保护:安全联锁装置与燃烧头,雾化器/端盖,排液系统,废液桶液面高度,气体流量等联锁,防止在任何不当条件下点火,当监测不到火焰或任何锁定功能能激活时,联锁系统会自动关闭燃烧气体,以防万一。突然断电时,仪器会从任何操作方式按预设程序自动关机,确保安全。火焰有八个独立灯座。 4.2燃烧器系统:预混燃烧器可通过软件控制驱动装置自动换入样品室。火焰在光路中的准直,燃烧器的垂直,水平位置的调节完全自动化,并由软件控制自动进行位置最佳化。 4.3点火和熄火: 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点火和熄火. 4.4燃烧系统:可调式通用型雾化器,高强度惰性材料预混室,全钛燃烧头 *4.5排液系统:排液系统前置以利于随时检测。 *4.6火焰AAS的灵敏度,5ppm Cu 吸光度大于0.9。测量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187-2007的4.5.2.1试验程序进行。 5. 石墨炉系统技术指标 5.1石墨炉:内、外气流由计算机分别单独控制。管外的保护气流防止石墨管被外部空气氧化。从而延长管子寿命,内部气流则将干燥和灰化步骤气化的基体成份清出管外。石墨炉的开、闭为计算机气动控制以便于石墨管的更换。石墨炉有八个独立灯座。 *5.2电源:石墨炉电源内置,整个仪器为一个整体。 *5.3温度控制:红外探头石墨管温度实时监控,具有电压补偿和石墨管电阻变化补偿功能。 *5.4石墨管:标准配置为一体化平台(STPF)热解涂层石墨管。 *5.5标配石墨炉加氧除碳炉内消解装置:在石墨炉灰化阶段软件可自动控制加氧时间和流量,对环境样品可直接进样。 5.6编程:可设置多达12步分析程序,每步均可按下列参数编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GGX-5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1 GGX-5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1 仪器特点 原子吸收是指基态自由原子对光辐射能的共振吸收。通过测量自由原子对光辐射能的吸收程度而推断出样品中的某一元素的量大小,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分析测试仪器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主要由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信号检测放大输出系统及附属设备组成。下面先将仪器部分结构的性能和特点概述一下: (1) 元素灯, 光源稳定, 寿命较长,我站较常使用的铜、铅、镉、锰、铁、镍等元素灯, 使用五至六年后才更换(具体点灯时间没有统计) 。在使用期内光源是十分稳定的,当一旦出现光能量下降得利害且光源不稳时,需反接处理或更换元素灯。 (2) 原子化系统, 现在很多生产厂家采用石英玻璃喷雾器, 玻璃喷雾器具有耐腐蚀、干扰小的优点, 出厂前已将玻璃喷雾器出口的碰撞球的位置调节固定好, 无须使用者再调节球的位置。同时配有各种口径的毛细吸液管, 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提升量大小, 以调节最灵敏、最稳定的雾化率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3) GGX-5型, 由于生产厂吸取了国外同行的先进电子线路和技术, 仪器的数据输出相当稳定, 工作曲线线性、数据重复性和准确性等技术指标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部分使用同型号仪器的用户亦有同感。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开关机原则“先开后关, 后开先关”原则。如开机程序“电源→A 键→B 键→C 键”, 关机时必须是“C 键→B 键→A 键→电源”。气路必须先开空气压缩机, 待一定空气压力和流量后, 才能开乙炔气点火, 关机时必须关闭(切断) 乙炔气源后, 才关空气压缩机。如果开关机程序操作混乱, 极容易损伤或烧毁电气设备, 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GGX-5型采用了燃气安全阀系统, 该系统只有当仪器主机电源开通后, 空气压力和流量达到一定的条件下, 燃气阀门才能撞开, 这种装备为安全使用仪器加了一道非常实用有效的防线。开关机除了要严格按程序外, 还必须严格地、准确地将各功能键调到应处的位置。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 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xx不同)无 (5)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 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TAS990型原子吸收分析手册

前言 本手册所有测试结果仅为对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所生产的TAS-986、TAS-990型原子吸收仪器,在选定的仪器条件下,使用各元素标准溶液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特征浓度、检出限和线性范围与仪器性能、分析条件的选择、仪器调整,尤其是喷雾器的调节等密切相关。 实验所用所有试剂,凡未标明级别的都属优级纯,最好采用工艺超纯。实验所用的水,均为去离子水或全玻璃双蒸水或石英亚沸水。 标准溶液一般采用市售原子吸收标准溶液。有条件的实验室也可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按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定值,自行配制。制备标准储备溶液的标准物质一般用高纯金属(最好粉末)或其相应的盐类,要求为纯度高、组成与化学式精确符合、性质稳定的基准物质。称量均为1/万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用校正过的容量瓶定容。标准储备溶液的浓度一般配制为1000μg/mL,有些元素的标准溶液需加入少量无机酸以利储存。标准储备溶液应储于聚乙烯塑料瓶中(有些溶液如Au 、Ag、Se等应储于棕色瓶中)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内保存。1000μg/mL标准储备液一般可保存2年左右不变,浓度< 1μg/mL的标准溶液,要现用现配。 标准系列溶由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配制,同时其基体应尽可能与试样溶液的基体一致,其浓度范围应根据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来确定,整套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应把试样溶液的浓度包括在其范围内。不同元素的灵敏度不同,线性范围也不同。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范围也不同,标准系列溶液的个数一般设置3 ~ 5个即可。 特征浓度是指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产生1%吸收(或吸光度0.0044)的浓度时每毫升标准溶液中待测元素的含量(μg/mL/1%),按式:0.0044 ×C ÷A 计算。 检出限是指能以95%的置信度检测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最低含量。按式D.L = C×Kσ/A, (K = 3)计算。

HJ 597-2011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97—2011 代替GB 7468—8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mercury —Col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1-02-10发布 2011-06-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方法原理 (1) 4 干扰和消除 (1) 5 试剂和材料 (1) 6 仪器和设备 (3) 7 样品 (3) 8 分析步骤 (5)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6)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6)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12 废物处理 (7) 13 注意事项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密闭式反应装置 (9)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总汞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汞的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68—87)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7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湖南省环境保护监测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增加了方法检出限; ——增加了干扰和消除条款; ——增加了微波消解的前处理方法;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 ——增加了废物处理和注意事项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年3月14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68—87)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丹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年2月1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光源、_____、_____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答案:原子化器分光系统 2.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火焰原子化装置包括_____和_____。答案:雾化器燃烧器 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子化器的作用是___,用以吸收来自锐线源的___。 答案:产生基态原子共振辐射 4.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常用的锐线光源有___、__和蒸气放电灯3种。答案: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 5.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过程中主要干扰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_____和_____等。 答案: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6.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灯电流太高会导致_____和_____,使灵敏度下降。 答案:谱线变宽谱线自吸收 7.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扣除背景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双波长法、_____、 _____和自吸收法。 答案:氘灯法塞曼效应法 8.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确定空心阴极灯达到预热效果的标志是观察_____是否稳定、_____是否稳定和灵敏度是否稳定。答案:发射能量仪器的基线 9. 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_____和 _____过程中,由于试样的任何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答案:蒸发原子化 10.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光谱干扰是指待测元素_____的光谱与干扰物的_____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干扰。答案:发射或吸收辐射光谱 1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程序通常有__、__、_和__4个阶段。答案:干燥灰化原子化除残1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阶段,灰化的含义在于___和__的灰化清除,保留分析元素。答案:基体干扰物 1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样品时,载气流量的大小对_和__有影响。答案:分析灵敏度石墨管寿命 二、判断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低。(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高。 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分光系统单色器所起的作用是将待分析元素的共振线与光源中的其他发射线分开。( 答案:正确 3.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中,用10HNO3-HF-HClO4消解试样,在驱赶HClO4时,如将试样蒸干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在驱赶HClO4时,如将试样蒸干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4.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空气-乙炔火焰适于低温金属的测定。( )答案:正确 5.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为避免稀释误差,在测定含量较高的水样时,可选用次灵敏线测量。( )答案:正确 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样品时,干燥阶段石墨炉升温过快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正确 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适用于元素的痕量分析。( )答案:正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CU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 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从光源中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使通过的光波强度减弱,根据光波强度减弱的程度,可以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利用锐线光源在低浓度的条件下,基态原子蒸气对共振线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即: A=lg(I0/I)=KLN0 (1) 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经原子蒸气吸收后的透射光强度,K为吸光系数,L为辐射光穿过原子蒸气的光程长度,N0为基态原子密度。 当试样原子化,火焰的绝对温度低于3000K时,可以认为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的数目实际上接近原子总数。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原子总数与试样浓度c的比例是恒定的,则等式(1)可记为 A==K’c (2) 式(2)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常用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 三、仪器与试剂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标准溶液1~4号 3.样品溶液1~2号 四、操作步骤 1.开机前先检查水封是否有水,乙炔管道有无泄漏(空气中有无乙炔气味) 2.打开抽风机 3.打开电脑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关 4.分析方法设计

进入软件→点文件→选择新建→选择分析方法(火焰法、石墨法、氢化物法等)→分析任务选择(Cu、Pb、Ca等)→填写数据表(批数、个数、测量次数、稀释倍数)→展开→完成→仪器控制→点击自动波长→精调→完成→检测(准备两杯水,一杯调零,另一杯洗样管) 5.将元素灯预热30min 6.打开空压机,将压力调到0.3Mpa 7.打开乙炔钢瓶阀,将出气阀压力调到0.05~0.06Mpa之间 8.调整燃烧器高度,对好光路 9.旋开仪器上的乙炔伐,按点火开关,点火,调节火焰大小,开始检测 10.标准空白(纯水)读数5次,平均 11.标液1~标液4各读数5次,平均 12.建立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应在0.995以上。 13.未知样品读数5次,平均。从标准曲线中求得结果。 14.检测完毕后,保存数据 15.点火吸去离子水10min,在关乙炔伐,使管道中气体烧完再关仪器、电脑、空压机。 五、结果处理 1.记录操作条件 灯电流 燃烧器高度 狭缝宽度 乙炔流量 空气流量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Cu含量。

(完整word版)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P145) (1)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定标准系列溶液和待测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绘制A-c标准曲线,由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得到其含量。 (2) 标准加入法 当试样组成复杂,待测元素含量很低时,应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cX),依次按比例加入 不同量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cO): 浓度依次为:cX ,cX+cO ,cX+2cO ,cX+3cO ,cX+4cO … 分别测得吸光度为:AX ,A1 ,A2 ,A3 ,A4 … 直线外推法:以A对浓度c做图得一直线,图中c X点即待测溶液浓度。 (3)稀释法: (4)内标法: 在标准试样和被测试样中,分别加入内标元素,测定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吸光度比,并以吸光度比与被测元素含量或浓度绘制工作曲线。 内标元素的选择: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在试样基体内及在原子化过程中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样品中不存在,用色谱纯或者已知含量 二、灵敏度和检出限 (1)灵敏度 1、定义: 在一定浓度时,测定值(吸光度)的增量(ΔA)与相应的待测元素浓度(或质量)的增量(Δc 或Δm)的比值(即分析校正曲线的斜率) PS:习惯上用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表征灵敏度 2、特征浓度 定义: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浓度定义为元素的特征浓度 3、特征质量 定义: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定义为元素的特征质量。 (2)检出限 定义: 适当置信度下,能检测出的待测元素的最低浓度或最低质量。用接近于空白的溶液,经若干次重复测定所得吸光度的标准偏差的3倍求得。

原子吸收分析法教程

原子吸收分析法的发展概况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并在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它是基于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在蒸汽状态下对其原子共振线的吸收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 Wollaston)在研究太阳光的连续光谱时,发现有暗线存在。1817年,福劳霍费(J.Fraunhofer)再次发现这样的暗线,但不明其原因和来源,于是把这些暗线称为福氏线。直到1860年本生(R.Bunson)和基尔霍夫(G.Kirchhoff)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光谱时,发现钠蒸汽发射的谱线会被处于较低温度的钠蒸汽所吸收,而这些吸收线与太阳光连续光谱中的暗线的位置相一致,这一事实说明了福氏线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存在的Na原子对太阳光中所对应的钠辐射线吸收的结果,解开了原子吸收的面纱。到了20世纪30年代,工业上汞的使用逐渐增多,汞蒸汽毒性强,而测定大气中的汞蒸汽较为困难,则有人利用原子吸收的原理设计了测汞仪,这是AAS法的最好应用。 AAS法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才开始的。澳大利亚的瓦尔西(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基础。随着原子吸收光谱商品化仪器的出现,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法步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非火焰原子器的发明和使用,使方法的灵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应用更为广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十几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谱,结合用光导摄像管,二极管阵列的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的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微机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使这个仪器分析方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与现代分离技术的结合,联机技术的应用,更开辟这个方法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过程 首先把分析试样经适当的化学处理后变为试液,然后把试液引入原子化器中(对于火焰原子化器,需先经雾化器把试液雾化变成细雾,再与燃气混合由助燃器载入燃烧器)进行蒸发离解及原子化,使被测组成变成气态基态原子。用被测元素对应的特征波长辐射(元素的共振线)照射原子化器中的原子蒸汽,则该辐射部分被吸收,通过检测,记录被吸收的程度,进行该元素的定量分析,图11.1为原子蒸汽对光的吸收示意图。 1、优点 ★检测限低,火焰原子化法的检测限可达ng/cm级,石墨炉原子化法更低,可达10-10~10-13g;准确度也比较高,火焰原子化法的相对误差通常在1%以内,石墨炉原子化法为3%~5%。 ★选择性比较好,谱线较简单,谱线数目比AES法少得多,谱线干扰少,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对被测定元素不产生干扰,有的干扰可以通过加入抢散剂或改变原子化条件加以消除。 ★火焰原子化法的精密度,重现性也比较好,由于温度较低,绝大多数处于基态,温度变化时,基态原子数目的变化相对少,而激发态变化大,所以吸收强度随原子化器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分析速度快,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应用比较广。一般试验室均可配备原子吸收光谱仪器,能够测定的元素多达70多种,不仅可以测定金属元素,也可以用间接法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如图11.2 所示(该图为较早期的统计资料,现在的应用范围应有所扩大)

固体废物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总汞的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 本标准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浸出液中总汞的测定。 1.2.1 在最佳条件下(测汞仪灵敏度高,基线漂移及试剂空白值极小),当试样体积为200m L时,最低检出浓度可达0.05μg/L。在一般情况下,测定范围为0.2~50μg/L。 1.2.2 干扰 碘离子浓度等于或大于3.8μg/L时明显影响精密度和回收率。若有机物含量较高,规定的消解试剂最大量不足以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物,则方法不适用。 2 原理 汞原子蒸气对波长253.7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汞蒸气浓度与吸收 值成正比。在硫酸-硝酸介质及加热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将试样消解:或 用溴酸钾和溴化钾混合试剂,在20℃以上室温和0.6~2mol/L的酸性介质中产生溴,将试样消解,使所含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汞。用盐酸羟胺将过剩的氧化剂还原,再用氯化亚锡鼗二价汞还原成金属汞。在室温通入空气或氮气流,将金属汞汽化,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吸收值,可求得试样中汞的含量。 3 试剂 除另有说明,分析中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其中汞含量要尽可能少。如采用的试剂导致空白值偏高,应改用级别更高或选择某些工厂生产的汞含量更低的试剂,或自行提纯精制。配制试剂或试样稀释定容,均使用无汞蒸馏水(3.1)。试样一律盛于磨口玻璃试剂瓶。 3.1 无汞蒸馏水。二次重蒸馏水或电渗析去离子水通常可达到此纯度。也可将蒸馏水加盐酸酸化至PH3,然后通过巯基棉纤维管(3.2)除汞。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新疆医科大学卫生化学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 编写者:哈及尼沙 药学院分析/ 药分教研室 2012年12月

I 前言 课程名称:卫生化学英文名称:Sanitary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面向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本科)选用教材:《卫生化学》(第六版),郭爱民主编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时:54 学时(理论课36 学时,实验课18 学时) 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是高等医学教育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和研究预防医学中所需要的检验方法、理论和新分析技术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所必需的分析课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在医学教育中,卫生化学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统计学等前期基础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并为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及流行病学等后期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类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重点掌握内容下画实线,熟悉内容下画虚线,一般内容不作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专业的要求与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 学时,分12 周,理论与实验比值2:1,即讲课36 学时,实验18 学时。 II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卫生化学的性质及发展,掌握卫生化学中分析方法的分类与作用,熟悉卫生化学的基本内容、相关参考书和文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卫生化学的学科性质。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天津 300457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缺点和基本原理,综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中的最新进展并做了展望。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析;现状 自美国Perkin-E1mer公司1961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到第一台商品石墨炉的推出,从横向交变磁场到纵向交变磁场塞曼背景校正,从纵向加热石墨炉到横向加热无温度梯度石墨炉,从光电倍增管到半导体固态检测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发展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1]。 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仪器分析的高效性、精密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分析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凭借其诸多优势,已成为普及程度最高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其高效精密的分析方法,成为普及度最高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它具有以下诸多优点[2-3]: 1)高精密度。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精密度可达1%-2%,石墨炉原子化法的灵敏度高达 10-12g。 2)高灵敏度。火焰原子吸收可测质量浓度mg/L~μg/L级的金属,是目前最灵敏的 分析方法之一。 3)测定元素广泛。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可测定近70种元素。 4)谱线简单。干扰少,选择性好,多数情况下可不经分离除去共存成分而直接测定。 5)操作简便快捷。自动进样每小时可测数百个样品,即使手工操作每小时也可测数十 个样品。 原子吸收光谱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它不能对多种元素同时分析,对难溶元素的测定灵敏度也不十分令人满意,对共振谱线处于真空紫外区的元素,如P、S等还无法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第3册测各元素的测定条件(一)(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第3册测各元素的测定条件(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第 3 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各元素的测定条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第 3 册 6.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元素的条件 (4) 6.1测定浓度 (4) 6.2测定条件 (4) 6.3背景校正方法和干扰 (4) 6.4各元素的测定条件 (4) 1) 银(Ag) (5) 2) 铝(Al) (6) 3) 砷(A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金(Au)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硼(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钡(B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铍(B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铋(Bi)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钙(Ca) I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钙(Ca) II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镉(C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钴(Co)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铬(Cr)...............................................................................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铯(C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铜(Cu)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铁(Fe)...............................................................................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镓(G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锗(G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钾(K)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 锂(Li)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镁(Mg)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锰(M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钼(Mo)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钠(N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镍(Ni)...............................................................................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铅(Pb) I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铅(Pb) II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 (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 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 射线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四大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四大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光计产品,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中。今天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四大应用,希望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应用产品。 1. 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可作为物理和物理化学的一种实验手段,对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能进行测定和研究。电热原子化器容易做到控制蒸发过程和原子化过程,所以用它测定一些基本参数有很多优点。用电热原子化器所测定的一些有元素离开机体的活化能、气态原子扩散系数、解离能、振子强度、光谱线轮廓的变宽、溶解度、蒸气压等。 2. 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由于其灵敏度高、干扰少、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现巳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生化、地质、冶金、食品、环保等各个领域,目前原子吸收巳成为金属元素分析的强有力工具之一,而且在许多领域巳作为标准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地质和冶金分析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取代了许多一般的湿法化学分析,而且还与X- 射线荧光分析,甚至与中子活化分析有着同等的地位。目前原子吸收法巳用来测定地质样品中70多种元素,并且大部分能够达到足够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精密度。钢铁、合金和高纯金属中多种痕量元素的分析现在也多用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在食品分析中越来越广泛。食品和饮料中的20多种元素巳有满意的原子吸收分析方法。生化和临床样品中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的分析现巳采用原子吸收法。有关石油产品、陶瓷、农业样品、药物和涂料中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分析的文献报道近些年来越来越多。水体和大气等环境样品的微量金属元素分析巳成为原子吸收分析的重要领域之一。利用间接原子吸收法尚可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 3. 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间接法可以测定多种有机物。8- 羟基喹啉(Cu)、醇类(Cr)、醛类(Ag)、酯类(Fe)、酚类(Fe)、联乙酰(Ni)、酞酸(Cu)、脂肪胺(co)、氨基酸(Cu)、维生素C(Ni)、氨茴酸(Co)、雷米封(Cu)、甲酸奎宁(Zn)、有机酸酐(Fe)、苯甲基青霉素(Cu)、葡萄糖(Ca)、环氧化物水解酶(PbO、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Ag)等多种有机物,均通过与相应的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计量反应而间接测定。 4. 金属化学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气相色谱和液体色谱分离然后以原子吸收光谱加以测定,可以分析同种金属元素的不同有机化合物。例如汽油中5种烷基铅,大气中的5种烷基铅、烷基硒、烷基胂、烷基锡,水体中的烷基胂、烷基铅、烷基揭、烷基汞、有机铬,生物中的烷基铅、烷基汞、有机锌、有机铜等多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均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光谱原子吸收联用方式加以鉴别和测定。 (责任编辑:耀华仪器总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05水分析和空气分析

原子吸收分析手册 第 5 册 水分析和空气分析

原子吸收分析手册 第 5 册 目录 8.水分析 (4) 8.1城市水分析 (4) 8.1.1样品的保存 (4) 8.1.2石墨炉分析方法 (4) a)目标元素 (4) b)样品前处理 (4) c)测定操作 (4) 8.1.3氢化物发生分析法 (11) a)目标元素 (11) b)样品前处理 (11) c)测定操作 (11) 8.1.4汞还原蒸发原子化法 (13) a)目标元素 (13) b)样品前处理 (13) c)测定操作 (13) 8.2环境样品的分析 (14) 8.2.1样品的保存 (14) 8.2.2样品前处理 (14) a)加盐酸或硝酸煮沸 (14) b)加硝酸或盐酸分解 (14) c)硝酸和高氯酸分解 (14) d)硝酸和硫酸分解 (14) e)灰化分解 (14) 8.2.3石墨炉分析方法 (15) a)目标元素 (15) b)测定操作 (15) 8.2.4火焰分析法 (17) a)目标元素 (17) b)测定操作 (17) 8.2.5氢化物发生分析法 (22) a)目标元素 (22)

b)样品前处理 (22) c)测定操作 (22) 8.2.6汞还原蒸发原子化法 (22) a)目标元素 (22) b)样品前处理 (22) c)测定操作 (22) 8.3废水的分析 (23) 8.3.1样品的保存 (23) 8.3.2样品前处理 (23) 8.3.3石墨炉分析方法 (23) a)目标元素 (23) b)测定操作 (23) 8.3.4火焰分析法 (25) a)目标元素 (25) b)测定操作 (25) 8.3.5氢化物发生分析法 (32) a)目标元素 (32) b)样品前处理 (32) c)测定操作 (32) 8.3.6汞还原蒸发原子化法 (32) a)目标元素 (32) b)样品前处理 (32) c)测定操作 (32) 9.空气分析 (33) 9.1排气分析 (33) 9.1.1采样 (33) 9.1.2目标元素 (34) 9.1.3样品前处理 (34) 9.1.4测定操作 (35) 9.2大气飘尘的分析 (37) 9.2.1采样 (37) 9.2.2目标元素 (37) 9.2.3样品前处理 (38) 9.2.4测定操作 (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