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刘春雷,李铁镔

[摘

要]本文使用幸福感问卷和价值取向问卷对吉林省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将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

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有所转变,对自我关注增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幸福感指数为6.64;集体取向、人际取向、自然取向、成就目标取向、遵从取向、情感取向对大学生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集体取向预测性最强。在职青年的幸福感指数最低,综合幸福感水平也明显低于研究生和在校大学生。结论为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作用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性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幸福感[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5)03-0056-07

[收稿日期]2015-03-05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编号:2013B92);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院校就业心理教育模式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106号)

[作者简介]刘春雷(1963—),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3期2015年5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n )

No.3

May.2015

doi :10.3969/j.issn.1007-5674.2015.03.011

一、引言

价值取向是人们内化的用以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与一定的客观生活条件相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1]。价值取向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个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2]。

国外价值取向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的30年代。它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即从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向概念研究转化,从内容研究向维度研究转化,从本土研究向跨文化研究转化,从单一研究向相关综合研究转化。从整体上看,西方心理学在价值取向研究方面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3]。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做了大量研究,同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如

张可创的跨文化研究发现,家庭来源对德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没有影响,但却影响着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来自城市和乡村的大学生在审美取向和政治取向上存在差别。年龄因素对两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没有影响[4]。

国外幸福感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奠定了现代主观幸福感模型;第二阶段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实现了快乐和意义的统一,构建了积极心理机能模型;第三阶段则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融合,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形成了积极心理健康模型。

我国研究者对幸福感的关注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起步晚,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国内早期的幸福感研究大多是对国外幸福感的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的介绍,这其中包括了幸福感定义的界定、心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相关研究、跨文化研究的

-

-56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成果。段建华、何瑛等较早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吴明霞、邢占军、严标宾、郑雪、邱林等进一步对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心理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指标测量等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证实主观幸福感主要由生活满意、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三个部分构成等等。

进入2003年以后,苗元江基于国外幸福感研究的两种不同哲学思路引入了心理幸福感概念,对心理幸福感的理论渊源、结构框架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在实践研究中,整合了主观幸福感

(SWB)与心理幸福感(PWB)的理论框架与测评指标,构建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整合理论模型,编制了多方位、多测度、多功能的本土化《综合幸福问卷》(MHQ)。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截至目前,有关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但是深入、严格地以量化数据和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却比较鲜见,而且大多数研究者仅仅站在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两者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这些研究基本偏重于从政策和教育视角,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他们幸福成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还很少见。

基于文献分析,价值取向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多方面联系。首先,在概念界定上,价值取向是个体在就业过程中关于事物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意义与重要性的认知倾向,也就是当个体面临种种选择时,他们经过比较,对一些事物赋予较强重要性,而对另一些事物不太看重这样一种现象,这种认知倾向规定着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价值取向的形成既依赖于个体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也依赖于社交环境。价值取向主要包括成就目标、自然、传统、自我、集体、情感和人际关系维度。我国学者苗元江[5]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综合幸福感”,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进行整合,提出幸福感是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及人格成长九个维度构成的;其次,在社会性方面,幸福感与社会性因素,如利他行为、友好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存在相关,集体和人际关系也对价值取向产生影响;第三,价值取向和幸福感均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价值取向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其中的传统维度和自然维度就反应了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从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不尽相同;第四,在个体目标方面,成就目标和自我维度是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命活力、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和人格成长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取向与综合幸福感在上述部分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为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白城师范学院等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73份,回收率为

97.75%,其中有效问卷972份,有效率为82.9%。对比分析选取吉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与四平市妇婴医院及吉林省昊华化工有限公司的在职青年,研究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86.67%,其中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90.1%;在职青年共发放300份,回收246份,回收率82%,其中有效问卷177份,有效率71.95%。

(二)研究工具

1.幸福感问卷。选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MHQ),该问卷在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军人、基层士兵、军校大学生等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MHQ包括50个项目,综合幸福问卷是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理论框架和测评指标加以整合编制而成。它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9个维度,采用7级记分。另外使用自述幸福感衡量整体幸福感水平,按9级记分,问卷效度系数较满意。在信度方面,同质性信度9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其值在0.6742~0.9056之间,各分量表分半信度系数( Split-halfreliability)在0.6603~0.8835之间。

2.价值取向问卷。自编价值取向问卷(大学生版与非大学生版),该问卷有7个维度31道题目,分别为成就目标取向、自然取向、遵从取向、集体取向、人际取向、自我取向、情感取向。采用5级记分(很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很重要,记分为1-5分)。

(三)统计工具

用SPSS16.0for Windows20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57

刘春雷等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

1.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总体状况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然取向评价最高,自我

取向和遵从取向较高。以往有研究(Hui&Triandis,

1986)表明,我国被试明显不重视个人价值取向,但

在此却得到了与之不同的结果。这与被试群体的

特性本身有关,也可能与被试所处的时代有关。

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已发生了转变,呈现出与

传统价值观念不同的趋势。在人际和遵从取向

上,被试对二者不够重视,表明不同文化特征对我

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2.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较高,每个维度的均

值超过临界值5.00。9个维度的均值排列由高到

低依次为:友好关系>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利他行

为>生命活力>人格成长>正性情感>生活满意>负

性情感。生命活力、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的均值

虽然在临界值以上,但相对于其他幸福感维度得

分偏低,表明在大学生幸福感结构中,生命活力、

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的水平不高。这与国内学者

苗元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此外,自述幸福感结果显示,得分在均值以上

者占56.8%,均值以下者占44.2%,自述痛苦和非

常痛苦的仅占1.1%。因此,调查所选的高校大学

生综合幸福感整体状况较好,自述幸福的人数远

高于自述不幸的人数。这一结果与何瑛对重庆大

学生所做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7]。

图一大学生自述幸福感分布情况(%)

(注:1=非常痛苦;2=很痛苦;3=痛苦;4=有些

痛苦;5=中等;6=有些幸福;7=幸福;8=很幸福;9=

非常幸福)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统计结果发现(见表三、表四),男女生的价值

取向存在异常显著差异(p<0.001),在自然、自我和

情感取向上差异异常显著(p<0.001),在成就目标

取向和集体取向上差异极为显著(p<0.01)。男女

生之间在利他行为和人格成长维度上差异显著(p<

0.05),在负性情绪和心理幸福感维度上差异极为

显著(p<0.01),在友好关系、健康关注和自述幸福

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异常显著(p<0.001)。

-58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综合幸福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价值取向,尤其在自然、自我和情感取向方面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水平更高,在利他行为和人格成长维度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负性情绪明显低于男大学生。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在于社会文化,个体性别意识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价值取向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所以个体的价值观必然受性别特征

影响。社会赋予男性更多的社会责任,看重男性在事业上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女性来说,更多地受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

(三)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幸福感的相关为了检测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程度,依据Pearson 积差相关进行分析(见表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与价值取向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即价值取向及其各维度得分越高,

幸福感水平也越高。

-

-59

刘春雷等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结果显示,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幸福感总体评分较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研究中的“综合幸福感”,整合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其中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维度,心理幸福感包括生命活力、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和人格成长六个维度。

(四)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回归为了进一步检测大学生价值取向是否可以有效地预测幸福感,并且考察预测力的大小,分别以心理幸福、主观幸福和综合幸福总分为因变量,价值取向的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取a=0.05,结果显示,进入综合幸福回归方程的价值取向有:集体取向、人际取向、自然取向、成就目标取向、遵从取向和情感取向,其标准化回归方程为:综合幸福水平=0.175x 集体取向+0.204x 人际取向-0.221x 自然取向+0.123x 成就目标取向+0.116x 遵从取向+0.101x 情感取向,六个变量的联合预测量达22%,其中集体取向的解释量最大,达

到16.4%;进入主观幸福回归方程的价值取向有:集体取向、人际取向、自然取向、遵从取向和情感取向,其标准化回归方程为:主观幸福水平=0.159x 集体取向+0.164x 人际取向-0.242x 自然取向+0.139x 遵从取向+0.103x 情感取向,五个变量的联合预测量达11.3%,其中集体取向的解释量最大,达到7.7%;进入心理幸福回归方程的价值取向有:集体取向、成就目标取向、人际取向、情感取向和自我取向,其标准化回归方程为:心理幸福水平=0.222x 集体取向+0.171x 成就目标取向+0.136x 人

际取向+0.098x 情感取向+0.078x 自我取向,五个变量的联合预测量达36.8%,其中集体取向的解释量最大,达到30.2%。(见表六)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价值取向的各个维度对大学生综合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集体、人际、自然、成就目标、遵从和情感取向进入了回归方程,且集体取向的预测性最强。

(五)在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及在职青年价值取向和幸福感的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见表七、表八),在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及在职青年在人际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成就目标取向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在集体取向上存在异常显著差异(p<0.001)。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成就目标取向上,在校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显著高于在职青年;在

集体取向和人际取向上,在校大学生和在职青年显著高于硕士研究生。在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及在职青年在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和人格成长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在生活满意、利他行为、自述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四个维度上和综合幸福感总体得分差异异常显著(p<0.001)。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生活满意和友好关系两个维度的得分上,在校大学生低于硕士研究生并且高于在职青年;在负性情感上在校大学生高于硕士研究生且低于在职青年;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述幸福

-

-60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感、心理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的得分上,在校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高于在职青年;在自我价值维度

上,在校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均低于在职青年;在人格成长维度上,

在校大学生高于在职青年。

大学生、研究生及在职青年在成就目标、集体和人际取向上差异显著,在成就目标上在职青年得分最低,而在集体和人际取向上研究生得分明显低于大学生和在职青年。社会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在职青年和学校里学生之间在成就目标上的差异,同时,年龄、社会地位和经验的差异,促成了研究生集体取向过低的得分。随着年龄增长,研究生责任与负担加重,压力增大,社交活动的目的性增强,群体活动减少。

在职青年的幸福感指数只有5.88,综合幸福感水平最低,其中生活满意、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友好关系和人格成长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大学生和研究生。负性情感得分从高到低依

次为:在职青年>大学生>研究生。这可能是因为在职青年的生活压力大,情绪压抑,而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不高,面对挫折难以快速地调节心态。可见幸福感水平与社会因素和个性特征是密不可分的。

在自我价值维度上研究生得分明显高于大学生和在职青年。原因在于研究生处于学术研究的重要阶段,对于自我实现的要求更高,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强。

通过在校大学生与研究生、在职青年的横向比较,价值取向对综合幸福感的作用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性特征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价值取向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的形成既依赖于个

-

-61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Value Orientation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LIU Chun-lei,LI Tie-bi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No 6Middle School of Xilinhaote,Xilinhaote,

Inner Mongolia 026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 survey was made on college students of Jilin province with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ir sense of happiness.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showing that th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

dents are undergoing great change with more and more self-concern;the level of happiness,as a whole,is high with an index of 6.64.The value orientation about group,social relation,nature,goals,obedience and emo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and the value of group has the strongest prediction.On-the-job young people ’s index of happiness is the lowest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level of happiness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graduates and undergraduates on campus.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effect

of value orientation 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condition,social condition,personal fac?tors and financial factor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value orientation;sense of happiness

体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也依赖于社交环境。积极的集体取向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完善和自我意识的整合,从而提高了幸福感水平。

四、结论

首先,大学生价值观点发生转变,自然价值取向评价最高,自我取向日益得到关注,与传统价值观念呈现出不同趋势。文化特征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

其次,大学生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友好关系评分最高,负性情感得分最低。但是生命活力、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的水平不高,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和健康状况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三,大学生价值取向各维度对幸福感有一定预测作用,其中集体取向的预测性最强。因此可以从社会文化、工作实践、校园管理和个体内省方面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提高其幸福感水平。

第四,通过对大学生、研究生和在职青年的价值取向和幸福感的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在职青年的幸福感指数最低,综合幸福感水平也明显低

于研究生和在校大学生。显然,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作用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性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孙红日.价值取向与青少年的合作行为及培养[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4):77—80.

[2]苗元江,陈浩彬.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

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3):129—132.[3]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3):56-64.[4]张可创.中国和德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比较[J].德国研究,2003(4):46—53.[5]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5-8.

[6]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35-78.

[7]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

师专学报,2000(2):35—38.

[责任编辑薛柏成]

刘春雷等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

-6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