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施卫忠)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施卫忠)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施卫忠)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施卫忠)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全市正处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级党组织应全面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实践,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基层党建的全过程。 坚持发展为先,围绕中心抓党建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向,体现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工作内容上突出发展。创新发展理念,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党委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在目标上相统一,在部署上相统一,在效果上相统一,真正做到中心工作强调什么,党建工作就突出什么;中心工作需要什么,党建工作

就保障什么;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工作对象上侧重发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积极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创新党员发展模式,坚持把党员培养发展的视线投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投向解“四难”工作一线,投向民生工作部门和服务窗口,投向重点行业和专业技术岗位,重点把助推发展能力强、解决“四难”业绩好、服务民生质量高、人民群众认可的同志发展入党,不断壮大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发展的力量。 工作力量上兼顾发展。创新党务干部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兼职党务干部,采取“岗位练兵”、“党员示范岗”、多岗锻炼、专题培训等方式,着力引导党务干部拓宽视野,修炼“内功”,提升素质,服务发展,做既精通党务工作的“专家”,又了解经济工作、熟悉业务工作的“行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结合、两促进、两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凝聚民心促党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工作,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民生意识,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基层党建的全过程,体现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环节。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发表时间:2018-06-21T16:34:23.36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1期作者:吴永余 [导读]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阳光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吴永余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10044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阳光,在教育追求的实践中享受阳光的恩赐,达到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这一目的,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一、阳光文化引领阳光教育的教育追求 1.阳光文化:文化是个好东西,“文化引领发展”是硬道理。一所阳光的学校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是一个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还必须是有助于人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学校文化是育人之本。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阳光办学更需要阳光的学校文化,阳光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阳光文化的建设应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应以价值观为核心,以课程为抓手,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应体现个性。大家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大家的学校文化,学校阳光文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应体现在细节之中。学校阳光文化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2.阳光教育:阳光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周洪宇教授,核心理念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它是借用阳光的公平、普惠、温馨、关爱、健康、快乐等基本属性,来比喻我们心目中试图达到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具体地讲,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公平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关爱性是阳光教育的本质特征。阳光教育是充满生机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遇和对话。“阳光教育是一门艺术,她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阳光教育包含最真情的问候、最温暖的微笑,阳光教育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让孩子树立起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在阳光教育者的引导下会使每位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品德优良、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共享教育阳光、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家园,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 二、阳光教育的实践 旭东中学建校于1996年,经历从民办到公办的历程,在探索学校办学模式上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发掘校园文化底蕴,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在行进中确立“阳光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终极目标,确立“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我是旭东人,阳光每一天”育入主题,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旭东阳光文化”。 1.我们崇尚阳光。学校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阳光每一天。学校大力实践“阳光教育”,打造“旭东阳光文化”,以“三个阳光”为核心办学理念,即“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进阳光的每一个元素,使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做到“阳光每一天”。“阳光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项目,对学校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2.阳光教育的标准:阳光教师,即有阳光的心态,有阳光的形象,有慈母的爱心,有敬业的精神,有丰富的学识;阳光学生,即有健康的心理,有强健的体魄,有优秀的习惯,有显著的特长,有合作的精神;阳光学校,即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规范的办学行为,有优雅的育人环境,有和谐的管理机制,有公平的教育态度。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根据标准,制订细致的评比细则,在全校展开阳光学生、阳光教师的评选与表彰活动。 3.阳光校园文化及活动:我们打造的旭东阳光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个角落、空间都渗透阳光文化教育的元素。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旭东阳光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和充分的展示。 4.阳光课改:我校2009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确立“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后,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把课改纳入成为阳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初步确立我校阳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234模式”,即两个载体:小组合作模式为活动载体,导学案的使用为知识的载体;三大环节: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预习交流、目标解读、分工合作、当堂展示、穿插巩固、当堂测评。 我们的阳光课堂是活泼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不同程度的优质发展。我们的阳光生活丰富多彩,但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责任就越发显得沉重。因此,为人师者当思考“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真谛。 阳光文化引领下的阳光教育需要我们一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启迪智慧,传承文明;爱我民族,众志成城。用一颗负责任的心去共同实现教育的应然追求,那就是教育的幸福,那就是幸福的阳光教育。

打造校园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摘要: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指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风气与传 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隐性德育 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又 是一个长期的、价值观不断冲突的过程。我认为,校长首当其冲,应该成为校园 文化的引领者。 关键词:教育思想领导职责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校长要有丰富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综合的人文素养,具体体现在领导力、凝聚力、协调力、廉洁力等方面,从教育方针的落实、办学理念的确定,到教师队伍建设、学 生健康成长、内外环境优化、办学条件改善、课程实验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等各 个层面,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努力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平台。在校园文化 建设方面,我认为应突出三个字:重、抓、做。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重”字 1.注重校园美化、绿化,体现特色。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校园不仅仅是校园,而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 空间。创设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生成。 2.注重校训、办学理念等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 校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陶冶人、激励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粮,因此,我校面向 全体师生征集校训、办学理念、校徽、校歌等,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大家积极参与,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注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和审美取向。在校园景观的设置上, 如喷泉、假山等,我们力求使之具有教育性、哲理性、诗情性、艺术性和人性化 的特征,具有影响人、感召人、净化人、陶冶人、催人上进的功能。 4.注重领导团队分工合作。一个能力再强的校长,他的精力和智慧也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调动身边其他干部的积极性,分工合作,分块负责,才能确保学校 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校长统领全盘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的价值取向引导及 打造精品团队上。这样,校园文化建设就会井然有序,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的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抓”字 1.抓制度建设,保证执行力。落实是态度,落实是责任,落实是能力。工作 的落实离不开制度。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管理秩序,提升校长执行力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规 章制度,规范学校所有成员的行为,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也才能保证有效的校长执行力。 2.抓创意先行,提高创新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走向辉 煌的灵魂;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教育,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 学校如何在变革中实现超常发展?唯一之路就是创新。校长的创新力首先在于结 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并根据 学校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运用创造思维和创新行动适时地调整、修正学校的发

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一流学校资料讲解

用文化引领、推动学校迈向一流名校 文化是一种力,文化力。文化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是教育之“力”,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的载体,是学校内外形象的呈现和办学实力提升的象征,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学校要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不是靠表面轰轰烈烈的一系列活动,而是靠文化的引领。因为品牌是需要文化来支撑的,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萃英中学是即墨市目前唯一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学府。硬件设施达省标准化标准,办学条件一流。校园建筑“品”字型布局,典雅大气,环境优美怡人。师资一流,全市统一择优调配。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自启用以来,倍受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厚重的期望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对学校发展作出了这样的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青岛市乃至全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精品名校。面对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学校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发展的社会需求,如何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谋划学校内涵发展蓝图,这是事关萃英中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这是社会生活的一般真理,学校建设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支点,一个足以支撑学校快速发展、优质发展的支点,一个把萃英中学办成

一流名校的支点。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人才的竞争、制度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而从深层次去看,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打造一流的学校靠什么?靠文化。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已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那么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们从文化的视角高起点审视和谋划学校发展,以文化建设为支点,确立了文化奠基,内涵发展,高位求进,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以理念文化领跑学校高品位可持续发展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背景的浓缩,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它指引着办学方向,体现着办学特色,引领着育人方向。理念文化关系到学校是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强调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社会对萃英中学的发展期望,我们确立了“先进理念成就特色品牌学校,精准管理塑造高雅品位教师 ,优质教育培养优秀品格学生”的办学宗旨。它阐明了本校办学的目的、使命、理想及总的行动原则。对其深层次的内涵,可以简要地这样理解:1.理念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先导。“先进”,代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标签: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高校学生党建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认清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措施,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才能不断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高校学生党建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立足于现时代,立足贯彻科学发展观,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各高校学生党建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党建工作的规律。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地位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一系列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改革、发展、建设的快车道,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政治局面最稳定的时期之一。同时也对高校的学生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党建的发展才会不断的取得进步,高等教育的改革才会逐步适应当前的时代需要和发展。 2.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何充分发挥其效能,直接影响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去认识、探索和完善。要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指导,切实联系高校学生党建改革发展实际,结合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和学生党员思想,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高度来加以认识。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不能放松、弱化相反要进一步强化,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3.高校学生党建是党的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根据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高校应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立足于现时代,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二、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意义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思想建设 国调1002班刘亚辉学号:71210214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促进我们大学生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的思想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大学校园的 舞台,着力推进我们思想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建设、可持续发展、人生价值 a.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加强思想建设,时刻保持思想的进步性,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落实到我们身上,就是要我们以思想建设为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不断构想以人为本的思想模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价值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重点要做好以下内容:一是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深入进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三是深入开展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四是深入进行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实现人生价值 b.科学发展观运用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明确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辨证关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一所好学校的精神与价值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2018年最新宣传片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2个月的暑假好像只有2天,昨天还在暑假,今天就上班了。感谢大家,我们继续一起走进新的学年。 今天培训的主题为“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近两年,我们学校的发展主题: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质量 今年10月份,河北省政府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评估中就明确提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什么是内涵发展? 一所学校只有文化才能体现出比升学率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只有体现出文化品格,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发展。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有人说,文化是水,因为有组织就有文化,文化是自生的而不是刻意为之"建设"的;文化是风,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却又说不清,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沉淀而形成的,大家能感觉到却无法清晰地触摸到。 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引领学校发展的应该是文化。 子弟学校的发展,几年来,许校长坚持对学校的领导,首先

是教育思想文化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业务的领导。"因为有了明确的文化思想引导,管理才会走上正轨。这也印证了这句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我校正是通过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锻造"团结"的教师队伍,塑造"健全"的学生群体,打造"活力"的课堂模式,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普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一所学校在任何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教师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我们学校的精神在哪里?(几个方面) 核心理念: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心"和"智慧"提出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层次问题,也就是肯干和能干的问题。肯干是态度,能干是水平。我们解决肯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激情教育培训。解决能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业务培训,在工作中强调团队力量,达成一个人能走快,一群人方能走远的共识。 "健康成长"是对全校4000多名孩子们的期望,"健康"更多是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与非、辨清真善美、充满正能量;"快乐"更多是指让孩子们保持有目标、有追求的阳光心态,追求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不甘言败、苦中作乐的快乐。用我们许校长的话说,快乐不是瞎乐呵,这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这是成人成才之后的快乐。 我们的着眼点还在"让每个孩子",无论每个学生基础条件多么不同,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灿烂绽放的过程。我们更面向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我校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我校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 ——科研党支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科研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部署要求,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坚持在认真学习中凝聚动力,在深入调研中查找问题,在广泛讨论中解放思想,在剖析根源中优化思路,在整改实践中体现效果。科研党支部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解放、大建议活动,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用以求效。先后通过对各教研单位的优势学科调查,对广大教职工的科研方向调查,对科研机构工作情况的调研,对服务地方情况的经验交流,对部分教职工的访谈,对广大科研党支部成员的座谈,全面掌握了我校科研管理、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梯队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群策群力,实现从特色科研到科研特色的转变,打造科研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科研实力”为主题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分析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积极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 一、支部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1、科研工作地位明显提升。校党委、行政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高了对科研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本科院校意识”和“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教学是立校之基,科研是强校之路”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落实“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及时研究有关科研工作的重大问题,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制定了《滨州学院“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在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科研平台、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推进了工作的发展。 2、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着力提升科研队伍素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壮大了人才队伍;参加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明显增加、素质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校从事科学研究且有科研成果的教职工已达900多名,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已占一半以上;部分学科科研团队开始形成,先后组成了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黄河三角洲文化、孙子学、生态学、化学化工等研究领域的科研梯队,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一批青年科研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3、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施“品牌兴校”工程,实现了学科建设的新突破。制定学科规划,构建学科体系;培育重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长铺镇中心小学 陈文丰 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 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创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创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金昌公司自1994年成立、1996年正式投产、1999年赢利以来,利润持续稳定地增长,十五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3吨项目”的扎实推进更是标志着金昌公司不断做强做大、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2009年以来,金昌公司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点,紧紧依靠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保持奋发向上、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党政班子团结协力,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党支部作为企业的政治核心,十分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了“三个一”的学习制度,保证了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在党支部的积极努力下,党政班子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按照新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与定位,公司党支部积极融入经济,服务于生产,围绕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和任务,主动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集体讨论,为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当好参谋和帮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党政班子积极分析研究企业如何“创造竞争优势”,针对特定的市场环境,公司确立了“差异化竞争战略”,已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今年9月,金昌公司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创下了三项金昌公司的历史记录,即:创单月生产量的历史新高(9月份新增产量达2114吨,其中外加工393吨);创单月销

售量历史新高(9月份销售量达2104吨);创单月万元产值能耗的历 史最低(9月份万元产值能耗为76.01千克标油/万元)。 公司实现了良好的投资效益,也为投资控股方上海石化投资发展公司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为上海石化股份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党支部在公司重大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增强了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开展“二化二提高”活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党支部找准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切入点,在开展“两带一挑战”主题实践活动中,发动党员和积极分子,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技质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根据市场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聚丙烯产品,使公司获得了客户大量订单,开辟了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党支部在年初围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并紧密结合投发公司组织部提出的“一创三服务”的主题,制订了金昌公司的党建主题活动计划,在党员和积极分子中积极开展好“两化两提高”的活动,即:“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操作规程,提高技能水平”。要求党员及积极分子带领员工从“两化”中降本增效,从“两提高”中实现增值和充值,使称职岗位成为展示“好党员”形象的扎实基础。另外,党组织在纳新、培养上,在重要的、关键岗位充实了先进、忠诚的成份,使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发挥的更扎实、更明显。这些,都给群众看到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公司拥有一支过得硬的党员队伍,在公司生产急难险重时,党员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校长要不断学习,锻造自我,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全校师生,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学校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带领教职工重建学校现代文化,以课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引领必须先锻造自己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带路人,是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校长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师心目中的主心骨。因此,校长应当有校长的风范,应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理论,又要有实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修炼”,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让教师口服心服。所以,校长要沉下心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拓宽视",锻造自我,丰厚自己的积淀,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思想和科研意识的人,成为教师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校长。在学习内容上,时时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了解前沿教改动向和国家最新教育政策,不断研究困扰学校多年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高度的使命感的好校长。 二、引领必须从思想开始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6 年的校长生涯中,通过大量的教育实验和实践,总结出的学校管理理念。校长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等,都会通过其管理行为反映到教师身上。假如校长的教育理念本身与社会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教育行为就会相对滞后,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如果校长能够高屋建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师就会在校长引领下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学校领导重要的不是对教师的行政领导,而是对教师进行心灵上的领导。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决定的。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是校长要有充满智慧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并能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校长要用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去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态度,以此引领学校发展。所以,作为为肩负办学育人重任的一校之长,首先应当抓的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或管理行动,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统一到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上来,在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上达成共识,并使它们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条,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和行动指南。其次,校长以自己的人文情怀去感动每位教师,这才管理学中的大智慧。关心教师的生活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对教师问寒问暖,对

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陈丽霞 实地考察江苏四所名校,感受颇深,有理念上的,有方法上的,有管理上的,都比较先进。但追根溯源,选进的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文化熏陶下的洋思中学 207亩土地的校园规划独特而大方,走进洋思,就被现代化楼群所吸引,同时被它的校园文化所陶醉,更能体会到洋思教育的广阔空间。洋思事事处处皆文化,时时处处寓教育,校园无小事,校园不闲人,事事皆育人,人人皆育人。 北大门内,龙溪桥下流水潺潺,绿树鲜花相映成趣。 校门正中,是启动先生书写的校训——?真、善、美,?刻于巨石之上。右侧,镶嵌于草坪之上是洋思人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左侧,是校歌——《洋思之歌》,?……我们是开拓者,探索创新不可阻挡。……?在连接前后两个校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一条宽敞明亮的长廊,笔直的贯穿几乎所有的教学楼宇,长廊顶上凸出的每一个横梁上的反面印着的是初中三年英语课本中所有的巧妙地利用着教育空间的同时,又能敏感于富于时代气息新的教育资源。 镜子多是洋思的特色之一,支撑着长廊的几十根柱子都镶嵌着镜子,每一面镜子上都镌刻着一条醒目的标语,?严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吃

亏是福。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复杂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对待别人的方式就像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等等,内容给人以感悟。 在楼道内、于教室内、于实验室、在公寓、在学生餐厅、在操场边、于学生活动场所,处处都有令人心动的格言和充满温馨的话语,无不凝聚着洋思人的睿智,一草一木皆教育。在洋思中学,学生总被各种各样的标语和规则所?包围?,这些?规矩?使学生在生活中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再调皮的孩子在这个氛围里,耳濡目染,日有所思,月有所得,渐渐地变得文明了。 洋思校园文化的这些标语体同了洋思人智者的悟性,体现着洋思办学者的理念追求,同时也显露了洋思人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办学艺术。没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理性的思考、灵性的启迪、梦想的召唤、踏实的付出,是办不好一所学校的。洋思人将一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三流农村中学办成了全国知名的一流学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洋思人的坚韧与顽强,是洋思人的扎实与梦想、追求与实干、机遇加悟性。 二、?三人?办学思想和?文化管人? 王力耕在2000年4月的《学校管理》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我校以?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总体目标,构建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活动课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尊重人?——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提倡?师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韩立夏王会方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外在精神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所不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的学校,注定是一所没有高度的学校。马鹿沟镇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的中学,无论在地理位置,办学资源还是在学生生源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学校离县城仅两公里,师资力量不如县城学校,学区学生围绕县城分布。那么学校怎么发展和生存下去,靠什么生存下去,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调研,发动全校员工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打造良好学校教育文化。通过教育文化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才能使我校在长白县教育界中占领一 席之地。 一、从育人入手,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文化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平台,起着引领作用。马中的育人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特长。我校以实验中学输送更合格的人才为己任,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为教风,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观来管理自己的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马中以“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为宗旨,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学校文化在人才培养上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一切问题。基础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现实是由于偏面追求升学率的影

响,整个基础教育坠入一种选拔和淘汰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指导下,学校一切围绕中考的轮子转。在这种选拔、淘汰式教育中,不断地产生着新的选拔和淘汰,看一看各学校真实的辍学率,可能会让人触目惊心,再看一看那一些无人问津所谓的“差生”。这一切皆源于学校教育观的失误。既然是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更应该重视合格的教育,并把合格教育做为衡量学校教育的基本尺度。以合格教育为核心价值取向,淡化选拔和淘汰,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做教育。开齐课程,培育特长,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在合格教育中,优秀的产生是自然的事情,甚至由于科学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这样,优秀的成长不是建立在淘汰学生的基础上,而是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中的特长而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重视合格,鼓励特长,追求卓越,把合格放在第一位,追求优秀在其次。有明确的学校文化做主导,我们才始终保持正确的育人观,避免偏面追求升学率。 学校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精神。当学校文化充溢于整个校园时,就形成一种氛围。尽管它不可触摸,却是客观存在,时刻影响学校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大家都在学习,个别不想学习的学生倍感无聊,也跟着学习;大家都在玩,个别想学习的学生也就懈怠下来。例如,马中在中午时间推出午休模式,中午到校可以在班级睡觉,如果不睡觉,就可以看书学习,不能影响其他人休息。时间久了学生都养成了习惯,没有一人在班级说话和随意走动。作为农村中学,在地理位置位上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县城学校排挤。

科学发展观 主持词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弹奏着科学发展的旋律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吹遍了泽州大地,科学发展之火燃起了泽州人民创新进取的热情,如今的泽州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1 走进泽州的山山水水你会发现泽州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漂亮别致的住宅小区整齐划一,村容村貌告别了往日的脏乱差…这里绿树成荫,花香满园;百姓安居乐业,老少怡然自得。这是新农村建设给山区百姓带来的可喜变化,这是农民的幸福生活。请听报告《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昂首领跑全省新农村建设》,报告人:宋建慧。 2 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是我们共有的财富。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都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的索取已经遭致了无情的报复:台风、暴风雪、洪涝、干旱、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面对惨痛的生态教训,我们应

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请听陈豫军的报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共有的财富》。 3 科学发展观似一声春雷响彻了神州大地 科学发展观像一场春雨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万人大问卷、理论大培训、发展大讨论、课题大调研、典型大展示。。。一个接一个的活动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轮又一轮高潮,请听秦亚利为您讲述《科学发展在泽州》。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以人为本,就是要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点亮人性的光辉;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在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融为一体,共创繁荣与幸福。请听报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广电事业大

发展大繁荣。》报告人:县广电局局长马才富。 5 泽州人民勤劳勇敢,泽州人民开化大气。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吹响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号角。五年来,泽州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外出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创办各类企业、推进企业改制,是我县经济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请听杜娟的报告《争先发展的新起点,煤铁之乡的新跨越》。 6 生命是棵树,安全是土壤。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次事故就是一个违章的过程,一次事故就是一个放纵隐患的必然结果。发展为重,安全为天。让我们牢记安全为生命,平安保幸福的价值理念,感悟生命的可贵,感悟安全的重要。请范彦庆为您作报告《坚持安全发展,奏响幸福乐章》。

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徐峰 摘要: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其价值在于实现学校高层次的建设。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结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设计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我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理念文化建设与具体文化建设,其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办学精神、学校成员的发展现和高素质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要用先进的理念作引领、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用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作背景、用多元的文化活动作载体。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具体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形式,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栩传。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内在需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而满足人的内在需求、人的发展则需要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因此,要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如何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升学校内涵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以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可隐可显,内容多样,主体多元。在文化形态上,学校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还可细分为智能文化(课程等)和观念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审美、自我期望等等)。从文化主体上看,有教师文化、干部文化(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从文化的内涵和结构特征入手,在文化要素的多元发展中寻求学校文化特色。在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用先进的理念制定学校发展基点与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现代社会整个大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 部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优化课程文化,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还应该建立在学校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建立在学校文化现有发展水平上。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新课程、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观扑面而来,每一所学校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能否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胜,能否在新的竞争中推动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使每个教师都树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