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求变

创新求变

创新求变
创新求变

创新求变非凡跨越

打造一流综合水务服务商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〇八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一、创新篇:把握行业发展脉搏率先实现供排水一体化. 2

(一)供排水一体化的背景............................

(二)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意义.........................

(三)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成效.........................

二、改革篇:以改革促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4)

(一)产权主体多元化打造水务企业改革新模式 (4)

1、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背景 (5)

2、国际招标招募的主要做法 (5)

3、产权主体多元化的主要成效 (6)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臵 (9)

1、三项制度改革的背景 (9)

2、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 (9)

3、三项制度改革的成效 (13)

三、发展篇:着力做大做强供水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15)

(一)成立水务投资公司展开全国化水务扩展蓝图 (15)

1、水务投资公司成立背景 (15)

2、水务投资公司成立的意义 (17)

3、水务投资公司发展现状 (18)

(二)全面整合深圳水务市场供水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20)

1、水务资源整合背景 (21)

2、水务资源整合的意义 (21)

3、水务资源整合的目标 (23)

4、深水集团的业务整合计划 (23)

四、责任篇:全面履行三重责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4

(一)集团与环境................................

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25)

2、重点发展循环经济 (27)

3、大力倡导节约用水 (28)

(二)集团与社会................................

1、社区服务 (29)

2、社会公益 (31)

3、志愿者行动 (32)

4、技术支持 (33)

5、对外投资促进当地水务业的发展 (34)

五、未来篇:树立全球眼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水

务服务商 (34)

(一)深水集团的使命与愿景 (3)

(二)深水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 (35)

(三)深水集团的近、中、远期发展战略 (35)

创新求变不断跨越打造一流综合水务服务商

前言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水集团)是深圳市国资委控股、法国威立雅水务与北京首创参股经营的全国性综合水务服务商,主要从事自来水生产及输送、污水处理及排放、水务投资、水务设施设计与建设等相关业务。深水集团承担着深圳全市97%的供水业务及深圳特区内99%的污水处理业务,同时在全国7个省成功投资运作了17个水务项目,为全国1800多万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水务服务。深水集团总资产110亿元,净资产81亿元;供水能力728万立方米/日,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污水处理能力186万立方米/日,深圳特区内污水处理率超过88%。多年来,深水集团反映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主要指标如人均供水量、人均污水处理量、人均创利及产销差率等均排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2001年底,原深圳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与原深圳市排水管理处合并,组建成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家专门从事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大型集团化现代水务企业;2003年,深水集团成功实施产权主体多元化,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威立雅水务及其合作伙伴首创股份;2007年,深水集团顺利整合了宝安、龙岗两

区的供水资源,分别成立了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龙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一、创新篇:把握行业发展脉搏率先实现供排水一体化

敢于创新是深圳的灵魂,也是深水集团发展的灵魂。2001年,深水集团以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开全国供排水一体化改革之先河,实现发展的第一个大跨越——由单纯供水企业转变为集供水业务和污水处理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务集团。

(一)供排水一体化的背景

2000年底,深圳市政府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要求各国有企业针对本企业的情况,制定改革和发展工作规划。与此同时,针对深圳市污水处理业务面临单纯依靠政府投资、财政负担沉重、事业化运营效率偏低的难题,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开展污水业务市场化研究。

以此为契机,深水集团基于对水务产业发展的长期思考,把实现供排水一体化作为主要改革发展思路之一,提出了“以自来水集团为基础,吸收合并原排水处的污水处理业务,组建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管理的水务集团”的改革设想。从国际上看,供排水一体化经营是通行的做法,发达国家的大型水务公司都是把自来水与污水处理排放作为一个产业一起经营管理,这是被实践证明符合“水”这个特殊商品的经营特性的。就我国而言,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建设部有关领导也多次强调水务产业要“上水下水一体化”。就企业自身而言,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将使集团的业务领域得以跨越性的拓宽,进入污水处理这个朝阳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二)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意义

1、供排水一体化有利于优化配臵水务产业资源。水和污水技术上是一个专业,在经营与管理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合并后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臵,管理、技术的力量能互补,水质化验、管网巡查、收费、客户服务、维修和材料采购等业务都有整合效应,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发挥出“1+1>2”的效应。

2、供排水一体化很好地解决了污水业务的企业化问题。污水业务的企业化是城市污水处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供排水一体化可以在无需大幅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前提下实现污水处理的企业化经营。一方面,自来水业务的盈利可以补污水的亏损,可以承受最初几年较低的污水价;另一方面,自来水吸收合并污水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臵,能大幅降低成本。同时,原自来水集团是一家经营稳健,运作成熟的企业,以它为基础组建新的水务集团,有利于迅速实现原排水处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换。

3、供排水一体化有利于推动水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污水处理、排水是一个水的社会循环,供排水一体化从

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总体上把握了水的社会循环规律,可统筹规划使用有限水资源,特别是污水的回用。它必然在促进环境改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节约水资源、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原水短缺危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成效

2001年8月,市政府三届三十六次常务会议肯定了供排水一体化方案,会议决定“将市城管办下属的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整体并入市自来水集团,按照供排水一体化的原则组建新的集团公司”。2001年12月,原深圳市排水管理处的三十多亿资产并入原自来水集团,供排水一体化的新水务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深圳市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率先实现了自来水与排水业务的一体化经营。

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开创了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务产业战略重组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使排水能尽快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运作,缩短了其转变机制的过程。供排水一体化经营后,深圳市污水处理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圳市的污水处理率由供排水一体化前的56%提高到现在超过88%,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二、改革篇:以改革促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水集团的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和三项制度改革推动集团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产权主体多元化打造水务企业改革新模式

1、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背景

2002年,深圳市政府将基础设施领域确定为加快国有经济发展步伐,积极推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领域,决定进行国际招标、招募改革试点,进行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深水集团被确定为全市五家试点企业之一。深圳水务集团的此次改革,特点鲜明,打造了国有水务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的新模式。

2、国际招标招募的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商务谈判,确保股东、企业、员工“三赢”

深水集团的国际招标谈判工作历时7个月。在市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下,以产权单位为主组成的谈判工作组采取了积极措施,努力发掘深水集团的投资价值,寻找双方利益共同点。经过30余轮艰苦谈判,终于在2003年底与威立定雅水务及其合作伙伴首创股份正式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较好地兼顾了各方利益,取得了股东、企业、员工“三赢”的局面。

(2)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力量,确保国际招标招募改革顺利进行

在国际招标招募改革中,深水集团聘请了具有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的财务顾问做总体策划并全程参与商务谈判,聘请了会计机构、律师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参与各个层面的具体操作。在各中介服务机构的协助下,深水集团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化运行规则和科学、透明的程序,顺利完成了国际招

标改革。经验丰富的专业中介机构的全程参与,对规范国际招标活动,维护国有资产权益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建立完善的公用事业监管体制,确保公用事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符合公众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

在公用事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深圳市政府对公用事业企业抓紧建立和完善了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向,制订了《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同时,市政府与深水集团签订了特许经营授权书,界定了授权期限和授权经营范围,明确了特许经营的责任和权利。

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界定了政府和公用事业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转变为市场监管者和公众利益代表者,一方面有效维护了公众利益,另一方面有助于水务产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开放的水务市场中求得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3、产权主体多元化的主要成效

(1)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科学的决策和监督机制,实现了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深水集团合资后,法人治理机制的完善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是进一步实现了出资人“到位”。合资公司董事会成

员由各方股东按照所持股份比例派员组成。各方股东兼顾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行使决策权,自觉地关心企业的效益和发展,使企业有了强烈的追求效益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二是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董事会在对公司重大事项做出决定时必须得到三方股东的认同,使得公司的决策趋向各方股东利益的一致和最大化,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形成了经营者对董事会和股东负责的效益导向机制。集团合资后,改变了原有的“一切大小事项均由党政联席会决定”的体制,经营班子责任、权利明确,能够独立高效地组织生产和经营。

四是确保了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集团合资后,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由过去的党政联席会转移到董事会,集团党委适应新形势需要,建立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先党内,后党外”的参与决策机制,提出“两个遵循”与“四不原则”,即在遵循党性原则的同时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做到“结合不分离、参与不干预、渗透不包揽、监督不越位”,变直接参与为间接参与,完善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新机制。

(2)多渠道引入先进管理和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威立雅水务是世界一流的水务公司,有150多年的水务运营管理经验。深水集团合资后,通过多种途径引入威立雅

先进的管理与技术:一是直接聘用威立雅的资深管理人员在合资公司任高中级管理人员。目前,合资公司主管运营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均是威立雅的资深管理人员,客户服务、管网管理、对外投资等重要部门也聘用了威立雅的中层管理人员;二是与威立雅签订《技术支持和培训协议》,通过威立雅的系统培训,整体提升合资公司的人员素质;三是充分利用威立雅全球运营专家网络,请威立雅的国际专家为深水集团经营管理“把脉”,结合深水集团实际整体引入国际化的管理体系。

通过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合,威立雅水务的管理与技术成功“嫁接”到深水集团。合资以来,深圳水务集团在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已成效初显。

在经营管理能力培育方面,一是成本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在集团本部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加强成本控制和内部监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在营销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吸纳了威立雅拓展市场的理念,积极拓展新用户;三是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引入了威立雅的EMS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生产更加符合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在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面,深水集团加强与威立雅的横向交流,借鉴威立雅的先进模式,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技术中心。深水集团还在威立雅的协助下进一步完善技术成

果应用与转移体系,推动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使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利润源泉。

在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面,深水集团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服务标准,采纳了威立雅管理人员提出的“大用户”服务策略,提高了为公众服务的水准。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三项制度改革的背景

2006年8月,市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市属国有企业要在两到三年内实现企业“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战略目标。同时,市国资委多次召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专题工作会议,要求各企业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紧落实岗职体系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薪酬方案制订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2007年3月,市国资委国企会议再一次强调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提出通过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建立公平竞争、高效有序的用人机制,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臵,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2、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

(1)做好宣传引导,明确工作思路,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抓好组织保障。为确保三项制度改

革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按计划、有步骤顺利推进,集团成立了三项制度改革领导机构,研究和审议各项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领导机构分设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机构调整、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分支机构也均成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动员大会、部门会议、公司内部网、公司文件等形式,将各项政策和改革方案宣传到位。在公司内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三是开展内研外调,明确改革思路。为使改革工作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集团还深入地开展了内研外调工作。一方面注重对外调研,曾先后三次组织人员到地铁公司、免税集团、深业集团等多家在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中先行一步的单位调研,了解这些单位的组织机构设臵、管控模式和工作流程,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对内调查摸底。2007年4月,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组织机构诊断调查,发出2000份问卷,收回1886份问卷。通过大量、充分的外调内研工作,我们对外吸收和借鉴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内摸清和把握了集团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在制定改革工作方案时思路更清晰,定位更准确,针对性更强。

(2)整合核心业务,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

根据职能和业务特点将集团业务重新划分,对集团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全面推进了职能重组、业务重组和管理重组。按照这一思路,将集团原有24个机关职能部门精简为12个,减少了50%;原有18个二级单位精简为16个。

(3)以机构精简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为突破口,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优胜劣汰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一是善于“借力”,确保“三公”。集团全权委托深圳市委党校,派出专业、职业和敬业的权威专家组成“深水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测评组”,精心设计了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并全权组织实施整个竞争上岗工作,确保了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是精心组织,快速高效。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于5月11日正式启动,5月27日圆满完成,历时仅16天。在这16天里,从竞争上岗动员、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绩效考评、入围公示、民主测评、笔试、面试、公布综合得分、党委会议研究、任前公示到正式聘任等一系列工作,都是连续作战,一气呵成的。整个过程策划精细,组织有力,程序紧凑,快速高效。

三是以人为本,妥善安臵。集团高度重视落聘人员的思想安抚和岗位安臵工作。首先,在竞争上岗工作完成后,由市委党校竞聘专家测评组和集团监督小组成员对竞聘上岗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解除个别参聘人员的疑

虑,进一步展现了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其次,由董事长、总经理分别对落聘人员进行谈话,尤其是董事长用了整整6天的时间逐一对77位新任正职、原正职降为副职、由员工竞聘到中层副职岗位的新聘用者、原中层落聘者和自动离职等五类人员“一对一”地进行面谈,鼓励竞聘成功者戒骄戒躁,在新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帮助降职和落聘人员从自身查找原因,并指明其今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投入到新的工作。与此同时,集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企业价值观,认真了解落聘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诉求,并根据其实际能力和企业的需要,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岗位,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在27名退出和落聘的原中层管理人员中,除1人退休外,20人选择了三级管理岗位,6人选择了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且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优势和作用,表现了较好的大局意识和改革意识,实现了企业的变革与稳定、和谐与发展。

(4)推动三级机构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建立企业人才梯队

为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基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营造富有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我们按照“先机关部室,后二级单位”的顺序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三级机构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

三级机构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主要包括民主测评、领导班子测评、竞聘演讲等三个环节,通过全面考察竞聘者的工作经验和经历、任职优势和能力、对竞聘职位的创新思维和工作思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选拔优秀人才,打造优秀的三级机构管理人员队伍。

(5)通过员工双向选择,实现人岗匹配

员工双向选择工作遵循“按业务需要设臵岗位、按实际岗位配臵人员”的原则,在岗位编制确定后,采用“兵选将,将选兵”形式,充分给予员工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素质岗位的机会,同时也充分尊重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选人、用人权。在员工双向选择中,除个别员工因胜任能力等原因需要转岗培训再上岗外,99.8%的员工通过双向选择走上了自己胜任的岗位。

3、三项制度改革的成效

(1)精简了组织机构,强化了业务功能定位

通过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深水集团原有24个机关职能部门精简为12个,减少了50%;机关部室工作人员由原来的320名,减少到225名,减少30%,95名机关部室人员分流到二级单位。原有18个二级单位精简为16个。组织机构的精简,使员工队伍变得更为精干高效,人工成本半年内就降低了500万元。职能定位更加清晰,部门职责更加明确,缩短了管理链条,优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了核心业务的

一体化管理。

(2)增强了管理人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完成后,深水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由原来的98名减为81名,精简幅度达17.3%;原有中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落聘与自动离职的有27人,占原中层干部总数的27.5%,通过竞争上岗新提拔优秀年轻员工11人至中层干部岗位,占干部总数的13.6%,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较以前明显提高,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3)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优化了人力资源配臵深水集团根据公司组织机构和业务特点,设立中层管理岗位直接领导下的三级管理岗位,实现了目标到岗、责任到人,管理责任划分进一步明确,业务和管理流程更为清晰、通畅,避免了业务定位不明确、岗位职责交叉等问题。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创造了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也为公司发展人才储备。

(4)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了人岗不匹配问题

员工双向选择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员工都能通过双向选择找到自己的最佳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优势和长处,各得其位,各尽所能,使每个人都有适合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有

效解决了人岗不匹配的问题。

(5)促进了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岗位价值为导向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

人事制度改革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臵,解决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公正且与市场逐步接轨的分配制度的建立,目前“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新的薪酬体系已经建立,并与绩效考核体系紧密挂钩。

三、发展篇:着力做大做强供水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一)成立水务投资公司展开全国化水务扩展蓝图

2005年1月21日,深水集团与天健集团强强联合,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水务投资公司,为深水集团进军全国水务市场搭建了强有力的战略平台。该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深水集团和天健集团分别持有70%和30%的股权。深水集团以投资公司作为对外拓展业务的平台,充分利用其优良的品牌影响力、强大的运营支持能力、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和雄厚的资信实力,为深水投资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水务投资公司成立背景

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进水务行业的市场化。2003年,水务产业进入快速改革、改制时期。仅2003年上半年,参与水务市场投资的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就有近40家,整个中国水务市场呈现出一片群雄角逐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深水集团和天健集团联手设立了

以投资水务行业为主业的深圳市水务投资公司,其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其一,城市规模扩展、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经济总量提升将产生巨大的水务投资需求。2003年开始,中国城市GDP 将保持约10%的平均增长、城镇人口将从4.5亿增至约5.7亿,由此产生的对城市供水能力的新需求将比现有能力提高约50%,需新投入资金约1500亿元;当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30%,且多数是一级处理,若要达到2010年污水处理率平均60%的水平,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此外,改善水源水质、改造水厂工艺和旧有管网等,也需投入数百亿元。据此计算,中国水务产业新增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

其二,水务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行业整合。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进水务行业的市场化。特别是国家计委等四部委《关于加快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出台后,我国水务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资源重新组合背景下,政府和资本相互作用,通过兼并和收购,水务行业正进行新一轮的整合。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的存量总资产达2000余亿元,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单一国有产权,水务企业的产权改革、资产重组在未来几年里将创造至少1000亿元的资本交易。与此同时,水务监管体制的改革也将

为中国水务市场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包括引入多种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监督环境,提高水务企业运营和服务水平等。

其三,水价改革日益凸显投资价值。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各地城市供水价格及污水处理费标准普遍偏低,导致多数水务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不理想,但是,自来水价和污水处理费标准逐年上调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根据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的统计,1998—2002年,我国667座设市城市的平均自来水价格上调了34%以上;在污水处理费方面,199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一座城市开征污水处理费,但2000年时,已有100多座城市开征了污水处理费,个别城市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已达0.70元/立方米,至2004年,全国400余座城市收取污水处理费,南京等城市的污水处理费更是超过了1.0元/立方米。目前,各地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2、水务投资公司成立的意义

市水务集团和天健集团合资设立深圳市水务投资公司,对中国的水务市场实施整合战略,是对水务行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种挑战,对于推动中国水务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臵,提高所投资水务企业的运营水平,改善其整体经营效益。水务投资公司投资当地水务项目后,将进一步优化配臵供排水资源,培育当地水务企业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设想: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寄李儋元锡》 1、结合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3、问题研讨 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4、背诵全诗 二、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结合注释了解作泽及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理论创新有时也称知识创新。它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理论、新知识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中,他又进一步强调:“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我们党80年的奋斗史,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可以说明,理论创新不仅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大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理论创新是理论的生命之所在。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发展,不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就不会有生命力,就将成为历史的陈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与进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成果。没有创新,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既是对实践深刻、成熟的理论反映,又是随着新的实践不断发展的新的理论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就公开宣称:“我们的

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科学,才使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及各国不同的情况,成为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才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列宁是理论创新的典范。列宁在斗争实践中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他深刻地指出: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某种一成不变及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他主张应在多方面把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所以他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本国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对理论创新的发展,都有许多重要论述。早在193 2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向各党提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理论必须遵守,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必须创造新的理论。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根据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保证.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 近些年来中国的各方面水平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猛,是因为创新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例如国防实力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不断问世、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无一不以创新作为它们的中坚力量。因为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只有创新,才可以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创新,才可以随时都走在世界前列。 在科技方面,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早年从国外回国,投入科研工作,它摒弃了国内传统陈旧的思想,积极引入了外国先进的思想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了科研之中,正是他这种敢于打破陈旧思想的精神,使他为祖国创造了“两弹一星”的骄人成绩,同时也诠释了创新的重要性。 在农业方面,创新的重要性也无可比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深知中国人口众多、粮食供应不足的局面;深知要苦研杂交水稻以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而与权威抗衡的压力。但是创造新水稻的理念早已在他的脑海中形成强音,终于在他的刻苦钻研下,产量远高于传统水稻的杂交水稻问世。假如当初袁隆平迷信权威而没有主动去创新,

那么我想这项惊世之成就必将与我们擦肩而过。 在军事方面,创新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自20世纪向21世纪过度完成后,军事战争方面的对抗由原来的人控模式向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也就是谁拥有了精湛的信息操控技术,谁就成为战争的主宰者。例如隐形战斗机、无人侦察机的问世······这无疑是一个跨世纪,敢于投入,敢于研发的创新时代。这就说明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军事领域,无疑将会出现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局面。 创新,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标尺;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因此我们要打破陈旧思想、学会创新,敢于创新,让我们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走向成功。

古诗文教学创新

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创新 古诗文是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不仅是语法、词汇的堆砌,而是承载着丰厚民族精神内涵的传统文化。古诗文学习重在实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让学生品味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在欣赏品味中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的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含量增加,足见其地位的上升,这要求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由于古诗文教学方法长期僵化,死记硬背等教学方法已深入人心。对古诗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不愿创新、也觉得难以创新。殊不知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长期处在一种“接受——背默”的模式下被动学习。 目前,新课标的实施体现了古诗文教学的创新,要求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强调“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创新教学,彻底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呢?根据古诗文特点和课堂教学的要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多读 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古诗文阅读教学要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古人对读书有经典的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可见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而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 首先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从开头的导读到课文,再到注释,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读。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接触课文,首先要扫清语音、句读障碍。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特别是教古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诵 读是学习的基础,诵是学习的拓展。要朗诵好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读古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如何让学生在品味那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可以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

创新的理论知识及发展意义

创新的理论知识及发展意义 姓名:田博文 学号:1441102098 班级:14热能工程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创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与创造原理,并学习发展的意义提高我们对创新的动力,使我们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造原理发展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活力之源,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其立身之本。创新知识与创造能力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现在创新知识包含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创造原理。 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发明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能力,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以后走向社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的知识体系不在于拥有的知识信息量,而在于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打破原来的专业狭窄、文理分家的不合理性,塑新型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是指:人在观察、思考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本领。具体由创造性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组成。 自己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课本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感觉到创造性观察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一些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发现事物的一些基本特点,观察出事物在构造,附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有创新精神,要大胆去创新,敢于去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发现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设计等等,要具有敢于创新精神。 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基出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 创新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能力。

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新者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好奇性、坚忍不拔的毅力、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以及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良好的创新个性品质,是形成和发挥创新学习能力的动力和底蕴。 创新离不开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全新的东西,而是在对前人的经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取得新的突破,产生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的观察、发现、联想、想象需要创新思维的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目标的确立需要经过创新思维的审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创新思维进行全程判断、分析和验证。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求新的、无序的、立体的思维方式,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

中唐诗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设计人段静审核人张利华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由外拓趋向内敛,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 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应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崇尚奇绝,从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学习目标: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体会诗歌精妙的语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人物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二.写作背景: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三.探意旨: 1、请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大意。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2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明确:(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创新的重要性

一、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的关键和前提,在于观念的创新。思想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观念的转变,会导致态度、行为乃至习惯的改变,最终使得人生发生改变。因此,管理者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免落后于他人。 保持思想先进和创新的根本在于学习,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是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员工集体努力学习、突破旧企业模式的能力;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案例】 超越自我,才能打败对手 武术比赛就要开始,双方队员在场下紧张做准备。A选手始终在琢磨如何尽快找出对手招数的破绽,从而轻而易举地打败他。 比赛正式开始后,A选手边接招边观察对手的动作,但始终没有发现对方的破绽,反而输掉了第一场比赛。 中场休息的时候,A选手向师傅请教。师傅用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一道横杠,对徒弟说:“你能不能在不改变这一横道的情况下,让它变短?”徒弟想了半天也 没有想出来。 最后师傅说:“其实很简单,只要在旁边另画一道比它更长的横杠,不就变短了吗。同样地道理,在比赛中,你不必费太多精力研究对方的破绽和短处,如果你 长了,对方不自然变短了吗?”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就会取得胜利。管理者只有通过创新和变革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 实际上,很多企业本末倒置,采用不光明、不正当的手段打压竞争对手、欺骗消费者,长久下去使企业陷入恶性的竞争循环。比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剥夺众了众多无辜孩子的健康,还使民族乳业品牌毁于一旦;双汇等一些国内一线肉制品公司瘦肉精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普通大众对国内产品的信任感。 二、创新的领域与创新三要素 1.创新的领域 作为管理者,创新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知识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

谈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谈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摘要】科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根本的途径。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发现 如今,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藤,人类离不开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的职责,让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自然现象的探究员,做科技创新的小主人,使科学教学一举多得,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根本的途径。 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之中,我是这样做的: 1.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目标 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都处于萌芽的状态,怎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内容等一系列探究性的思维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1 有趣去做。在教学之中,我努力去创设大自然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亲切与爱好之情,引导学生充分去发掘生活的资源,趁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兴

趣研究身边显而易见的自然现象,从中受到启发。使学生做到能从身边的平常事物之中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地去研究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有了,其他的就都好做了。 1.2 敢于去做。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使学生被自然的魅力所吸引,孜孜不倦,探索不已。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不怕失败,多次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1.3 尝试去做。创设试验情景,启发学生试着用自然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反复试验,相互交流,学会反思学习的过程,自觉去调控学习的思路及创造的激情。鼓励学生积极去尝试,积极去实践。 1.4 做中去悟。创设参与情境,尽量使一些陌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操作、分析,而豁然去领悟。能说明,评价试验的结果,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积极进行思考,力争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 1.5 悟中去疑。创设生疑情境,自然的秘密不是一眼就可以识破的,引导学生由直观感知事物的现象,发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敢于进行质疑,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鼓励学生时时保持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2.1 抚育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萌发创新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导学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学习侧重点】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 课前预习案 1、专题内容概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有外拓趋向内敛,有昂扬趋向低沉,有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 派。 2、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一、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课中学习案 一、《寄李儋元锡》 1、诗人见到了哪些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愧俸钱”可看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创新

古诗词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究 志丹县城关小学常文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想象诵读创设情境悟诗情迁移运用【内容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采用的是“填鸭式”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古诗词意蕴深刻,情感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也消失殆尽。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词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在探索有效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中,分六步进行: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

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

关于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 11页)

关于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 11页)

称:“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科学,才使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及各国不同的情况,成为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才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列宁是理论创新的典范。列宁在斗争实践中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他深刻地指出: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某种一成不变及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他主张应在多方面把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所以他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本国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对理论创新的发展,都有许多重要论述。早在1932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向各党提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理论必须遵守,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必须创造新的理论。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真正的马克思

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摘要: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大师熊彼特说: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等等。 关键字:企业生存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 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生命。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管理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企业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就是要引入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组织方式而实现的创新。美国管理学家哈梅尔(Hamel)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对传统管理原则、流程和实践的明显背离或对常规组织形式的背离。管理创新就是指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活动或过程。管理上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开拓市场,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

创新的定义

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

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而恰恰就是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一般说来,“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所以,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

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西塞山怀古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西塞山怀古 一、诗人名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回京后,又贬为连州刺史。历任夔州、和州刺史。后回京任主客郎中等。此后又曾出外任苏州、汝州刺史。刘性格倔强,信奉佛教。年老多病,而时思振奋。故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刘白”。 诗风清峻明朗,其怀古诗十分为人称道。还有一些诗向民歌学习,散发着民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刘梦得文集》。 二、诗词故事 前度刘郎今又来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十年后,才被召回长安。他和友人们到玄都观来观赏桃树。观中道士所种的数百棵桃树开花时,如同朝霞一般灿烂,极为美艳壮观。刘禹锡看后当即吟诗一首,名《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不料这首诗被人告发,说是“语涉讥刺”,是用“桃千树”影射当时涌进朝廷的大批保守势力,引起执政大臣的不悦。因此,刘禹锡非但不能留京任用,反被赶往更加边远的连州等地。这一去,又是整整十三年。现在,再回玄都观,他又吟《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心中有几分悲凉,却又不失其信心。前度刘郎也演化为一成语。 三、文题背景 据五代时何光远的《鉴诫录》记载,穆宗长庆年间,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在白居易居所相会,谈起南朝兴废。白居易说:“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咏歌之。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韵则任意择用。”当时刘禹锡官职低微,但他却“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写下了这篇《西塞山怀古》。白居易看了此诗,感叹说,刘诗已探骊而得珠,其他人再写已是白费心力。于是

古诗词中词句的引用化用与创新

古诗词中词句的引用、化用与创新 百花争艳有雷同,诗词一家总相似,古为今用本无心,岂可妙语不相逢! 这几天跟于丹重温中国文学史上最美古诗词,有很大的感触,原来我们一直激赏、赞叹不止的美丽诗文,很多都是引用、化用前人的一些文字和意象重新组合创作而成。 我先要指出的是,今天这里所说的意象化用,不包括一些古诗词中已经约定俗成的表达模式,如梧桐、芭蕉、雨点、杜鹃、凭栏、夕阳表达忧伤、怅惘、悲凉等情绪,也不包括一些用典如接舆、五柳、相如赋、东床等。 因为是随笔,所以化用和创新的例子并不严格分类,只一一列举。 在感叹好花不常,无人同赏时,唐代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一诗中写道: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最后一句更是了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为保此句版权,不幸为其舅宋之问害死。)到了北宋,欧阳修在《浪淘沙》里将其化用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都熟悉史上最有才情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武陵春》里的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句话从何而来?在我看来,应该是北宋欧阳修《玉楼春》里的“尊前拟

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淡。”但是李清照的词写得比欧阳修更真切感人,此句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某些状物描写的细节处,一些博览群书的诗人也创造性地应用了前人作品的表达法,比如写绿荷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秦观在《虞美人》中有诗云“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显然,秦观化用了杜牧《奇案郡中偶题二首》的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朝温庭筠《更漏子》有一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写思妇听到三更梧桐雨,孤枕难眠,听雨到天明。这一声声梧桐雨滴到南宋,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化成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将思妇闺情大化为人世沧桑。人生多少悲欢都变成流不断的阶前雨滴。 还是这个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毛泽东深解其味。“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中第一句就化用了这句诗词,将其改为“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一改原句沉郁伤怀之情,用西风晨月、寒霜断雁为英雄主义的豪情壮志做铺垫,以引出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为欲扬先抑。 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一诗中有云“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黄庭坚在《南乡子》一词中自我调侃,将其改为“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古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在企业员工培训学习方面,企业可以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目标对科技人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与培训,加强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企业必须加强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实现科研项目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其次,积极鼓励和组织同行企业间多种形式的科研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重心也逐渐转移到科技创新的竞争,因此,科技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怎么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众多企业研究的一大课题。文章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内涵做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有利于企业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为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再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技术更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如此之大的推动作用。归根到底,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表面上它体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上,实质上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生产、市场、生存、发展,间接关联着企业所在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以及所在行业的市场平衡。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出成果、出效益丰富经济,科技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及相互支持,是社会快速进步的必须也是必然。因此,企业必须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才能立足行业,

走向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概念目前在国内引用频率极高,但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大多没给出充分阐述,这就有必要从指导实践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否则,容易导致“科技创新”的“泛化”,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创新资源趋于分散,导致真正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的集中支持。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说法不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最核心的特性是科技创新者拥有科技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同之处:(1)对科技创新的定位认知有差异。(2)对科技创新的主体认知有差异。(3)对科技创新的外延认知有差异。 (4)对科技创新中“科技”的认识有差异。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与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科技创新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和战略目标。再次要把握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及企业现有创新能力的不同。理解科技创新内涵,还要将科技创新与政府、企业各自的职能相联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取得市场的认可,为企业带来利润。从政府层面或从国家层面看,科技创新最根本任务是国家竞争力的加强,其实质是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能力。无论是本国哪个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成功,只要这种创新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就应当予以鼓励支持。 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