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对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学生获取

知识方式的影响

姓名:芦军

单位:西海民族寄校

邮编:810200

电话:138********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影响【摘要】21世纪是知识、信息型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优胜劣汰也将急剧缩短周期。如何适应数字环境,正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新时代的通行证。因此,新课程背景信息技术教育要适应这种高速运转的社会,就必须抛弃陈旧的获取知识模式及获取知识观念,寻求能高效、可持续性的获取知识之路。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互联网多媒体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适应数字环境,正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已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成为继“读写算”能力的又一知识获取能力。通过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如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已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目的。这已经是摆在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地任务。

一、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定向性改变。

新课程要求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次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实践性学习为主的观点,并吸收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复杂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最终认为获取知识是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等到检验的。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要求要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注重质疑、调查、探究等学习方法的渗透,并在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知识和储存知识,而是学会探究性学习,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三种新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室走,而

是发挥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二)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三)学生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又被称作研究性学习,广义的探究学习泛指一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作为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对所有学习活动的学习;狭义的探究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综合运用已知去获取新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活动。

二、信息技术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深层次影响

营造(或创设)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三个基本属性。

(一)通过信息技术营造(或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学习环境就是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有效、自主学习的发生。构建性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求让学生从政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融入到真实的运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景之中,在教室和同伴的指导、协作下自己解决问题,建构出自己的意义,生成有效地学习策略。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能充分地创设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使新课程在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要素在互动中,变化为一种动态、生成过程。

(二)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随着学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的逐步实现,有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技术的支持,为知识的获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来源,教与学的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使用价值,给予学生更多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利用学生求知的天性,让他们主动去探索知识,寻求信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在信息网络里遨游,各显神通,

各取所需,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获取信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信息素养。

(三) 通过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并非一门单一的学科,由于它的实用性强,覆盖范围广,在网络信息时代几乎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因此,它是无界限的综合性技能。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就不能够单单依靠几本教材,或者几节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放宽眼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条件,让学生们随时随地地接触、熟悉信息技术技能,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

世界各国进行的信息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问题解决。学生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社会调查、实地研究、模拟戏剧活动、阅读、网上搜索和发表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规律,从学生身边的信息谈起,逐步远及全球和未来,并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相融合。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和能力。

三、完整信息教学环境中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全面性转变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

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获取知识的过程,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因此现代信息化教育中如何获取知识和怎样获取知识才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前期预取知识方式的改变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新课程理念推广速度日益迅速,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前期阶段(预习)阶段也呈现出日渐丰富的趋势。知识的前期预习阶段,有很大部分内容都处于潜意识学习状态或局限性学习状态中,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直接体现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前期获取知识的方式直接有影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在这一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去搜集获得将要获取知识的不同信息——包括相关影视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

源等。在研究性学习中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出问题。这就摒弃了以往预习知识的单一性——只能预习学习材料,和预习知识的无目的性——重复进行阅读。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中获取知识方式的改变

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领域,知识传播已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从声音到耳朵的单一形式的传递,而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复合式传播。因此传统学习模式弊端日益明显。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推动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这一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这种接受学习应该对于学生是有意义的。基于此信息化学生课堂应该营造出一种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获取知识的方式,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后期巩固知识方式的改变

后期巩固改变以往只注重课后作业、课后复习的观念,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环境”为该阶段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的学习化环境中,后期巩固知识的过程便显得十分重要。这种后期巩固知识的方式,既包括了完成课后作业这种常规性任务,也包括了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和延伸获取知识的长期性任务,——包括对于相关问题及相关内容进行扩充性和延展性再学习过程。后期巩固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前期学习方式一样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是需要一个长期性过程才能显现的。但对于获取知识的学生来说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构了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信息技术预设课堂真实场景使学生探索研究并得出结论——最终通过信息技术延伸性练习反馈反哺了学生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也达到了快乐性获取知识和启发性获取知识现代教育思想。

总之,新课标和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学习者学会使用网络和各种信息资源,更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

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在信息化时代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参考文献:

[1]刑永富.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

[2]新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3]吴坚次仁.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百花远地.2011.9

[4]王旺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情景互动的课堂.教学实践。201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