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编写:温晓利审核:肖庆喜批准:【学习目标】

1、(选修班)高考考点

(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必修班)学业水平测试考点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一、检查预习:

1、实践及其特点

(1)定义:实践是改造的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的、以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的活动。

(2)基本特征:

①实践具有。这首先是由实践的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

、、都是客观的。其结果也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实践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分析P42三种观点的错误)

(3)基本形式有三种:、、。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中、在主体和客体的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3)实践是检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和。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

二、质疑探究:

探究材料一

寓言故事: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思考问题:(1)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什么是实践?

(2)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为何修建青藏铁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4)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成果展示:

探究二:

《孙子兵法》是是我国战国时期一部重要的军事宝典,它之所以问世是基于军事上的需要,是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

探究:《孙子兵法》的产生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成果展示:

探究三: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思考:科学家为什么对幂王星提出不同的认识?

成果展示:

探究四: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12 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

成果展示:

探究五:据英国媒体2005年1月1日报道,这个英雄小姑娘名叫蒂莉·史密斯,只有10岁。聪明伶俐的蒂莉对世界地理有着特殊的爱好,圣诞节的两个星期前还在学校专门研究了“巨浪”,堪称一个小专家。

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穿着泳装的蒂莉发现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观察力敏锐的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惊涛骇浪,很有可能在顷刻之间把整个海滩给吞没。于是,焦急万分的蒂莉就让她的爸爸妈妈动员沙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当疯狂逃命的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的地方时,海啸的白色巨浪已经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让站在高地观看的人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问题:材料说明人类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成果展示:

四、点评提升

1 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实践的特点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以及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

结果都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人创造

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还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历史上每个阶段的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不相同,都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五、检测反馈:

(一)判断题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2008)5.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009)6.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喜鹊做巢

B、农民耕地

C、个人反思

D、学习研讨“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

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6.下列符合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观点有 ( )

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②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11)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8.(2012)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基层、接“地气”,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有底气、长灵气,把最鲜活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展示出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真理都是客观的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

9.(201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就必须形成踏实干事的氛围。这启示我们要

①树立理想②坚持实践③与时俱进④求真务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大纲卷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安徽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

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三、简答题: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答案

判断题 BBBAB

选择题 1~5.BCACA 6~10.BCADB 11C

12、(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分)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2分)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参考答案

判断题 BBBAB

选择题 1~5.BCACA 6~10.BCADB 11C

12、(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分)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2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新人教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新人教版 必修4)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实践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 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 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 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 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重点】: 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 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四、【方法点津】: (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 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 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 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 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 能体现实践的本质。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 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 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 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7.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这一观点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 8.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w.w.w.k.s.5.u.c.o.m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第六课

第六课 1. 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十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新工具)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行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论的相关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②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注重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信息技术三年级第6课《认识键盘》教案

信息技术三年级第6课《认识键盘》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键盘》是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教材,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它是输入汉字、数字及英文字母的重要工具,通过键盘还可以给电脑下达命令,指挥电脑“干活”,也是实现快速打字的前提。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击键的要领,实现快速盲打,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特点,“我的电脑”的窗口组成以及基本掌握了鼠标的运用,但是对于键盘还是不熟悉,也缺乏系统的认识,但由于平时使用电脑的需要加上好奇心求知欲的作用。借助着学生的愿望与需求,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预设教学目标 1.知道键盘分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数字区四个区域。 2.知道主键盘区由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和特殊控制键组成。 3.学会启动与退出“金山打字通2013”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键盘分区;学会启动、退出“金山打字通2013”。 教学难点 对各种字符键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我们机房的计算机为例,计算机有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那我们平时进行操作的是鼠标和键盘,关于鼠标的操作,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键盘。 关于键盘,有多少同学认为自己很了解键盘呢? 提问:我们常用的键盘上有多少个键?(104) (如果没人能回答出)看来我们对于键盘的认识还不够深,那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键盘。 (如果有人能回答出)非常好,有些同学对键盘已经比较了解了,那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想他一样,那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键盘。 二、新授 1.键盘分区 师:我们已经知道键盘上的键比较的多,学起来可能比较的麻烦,但是,他可以分成不同的区域,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或者可以把键盘抽出来,仔细的观察键盘。通过你们的观察,是不是可以将键盘进行分区。 师:有没有同学起来回答一下,键盘可以分成几个区?怎么划分的? (出示键盘分区图并进行说明)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认真听讲并观察键盘,讨论 2.主键盘区 师:主键盘区占据了大部分的键位,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键盘区(出示主键盘区图) 师:刚才我们通过键位的分布进行了键盘的分区,现在大家再来仔细的观察一下主键盘区,尝试着给主键盘区进行分区。 提问:有没有同学尝试着分区?师:我们把主键盘区也是分成四个区域 (1)字母键:由26个英文字母构成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化 B.教师授课 .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 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 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 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ADE By HINA”(中国创造)取代“ADE IN 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强调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6课认识键盘教案2(新版)苏科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6课认识键盘教案2(新版)苏科版【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键盘分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四个区域。 (2)知道主键盘区由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和特殊控制键组成。 (3)学会启动与退出“金山打字通2013”的方法。 (4)掌握在“金山打字通2013”中,创建呢称,能进入打字入门、打字教程及打字游戏 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键盘的过程中,学会利用“金山打字通2013,,软4k-,促进知识的内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验键盘输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键盘输入水平。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击键的规范意识,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键盘分区;学会启动、退出“金山打字通2013”。 难点:对各种字符键的认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计算机上安装“金山打字通2013”软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玩游戏?我们一起来玩“拯救苹果”游戏。 1.启动“金山打字通2013”软件 师:“拯救苹果”游戏在“金山打字通2013”软件中,我们先要启动“金山打字通2013”软件。如何启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自学、尝试操作,同泉可以交流,老师请操作最怏的同学到前面给大家来演示。 (1)看书自学 (2)尝试操作 (3)交流反馈 (4)演示操作 (5)总结示范 师:双击桌面上“金山打字通2013”软件,进入主界面,单击“打字游戏”,进入“打字游戏”界面,选择“拯救苹果”,单击“开始”按钮,进入“拯救苹果”程序中。 2.“拯救苹果” 师:进入游戏的世界,大展身手,比比看看,谁能过关成功。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的练习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n ^Hl 期末系列练习题三:第六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 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A ?直接现实性 B ?客观物质性 C .自觉选择性 D ?社会历史性 2 ?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 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 否认了实践的 A .客观物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内在矛盾性 3?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 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不一致的名言是 A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B ?秀才不岀门,全知天下事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5 ?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 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 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 6 ?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7. 20XX 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创新的成功经验和 有效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 中去。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A ?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8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就是真理”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 A ?条件性 B ?具体性 C .相对性 D ?客观性 9?“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 。这表明 ① 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 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 ④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② B ?①③ 10.禅悟人生 人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 体现的哲理是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 ?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 .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 .认识因其反复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11 ?人类至今还不能对地震作岀可靠的预测。这是因为认识具有 班级G1010班 姓名 成绩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④ B ?①② ②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 .②③ D ?③④

第6课 认识键盘

第6课认识键盘 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2、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字符; 3、通过认识键盘,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lock。 教学难点:双字符键,Shift和Backspace。 教学准备:课件,文档。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电脑了,实际上,除了鼠标之外,键盘也是我们使用电脑的一个重要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熟练地操作键盘,是使用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七课:认识键盘(板书) 二、演示观察,认识四区 (出示键盘分区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键盘是我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这幅键盘图,你能看出它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四个部分。 师:同学们很聪明,现在老师给出了它们的名称,你能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师指出相应键盘分区区域,让生分别在出示的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名称中对应的作选择。(指名说) 生1:主键盘区; 生2:小键盘区; 生3:功能键区; 生4:光标控制区。 师让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和同位合作认识四区的位置和名称。 三、讲练结合,尝试自学,掌握重点键 1、主键盘区 (出示主键盘区图) 师让生看主键盘区的第一段文字,读读、划划、议议。 师:通过读这一段,你学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主键盘区主要由字母键、数字键和符号键组成;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一、本课考点: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二、考查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三、考点填空:(填、读背)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活动。 2、实践的特征:性;性;性。 3、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的。①实践是认识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④实践是认识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事物的发展。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3)真理的:任何真理都是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认识具有: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制约,认识的客体是的。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认识具有: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②人是世代延续的;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或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归纳: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框题: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易错易混知识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改: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改: 3、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存在盲目的实践。 改: 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改: 5、.实践等同于实际 改: 6、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联系生活实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活实例、生活现象进行简单分析,能初步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培养自己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习重点: 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 三、学习难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读书学习等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但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来自实践。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区别: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表现在: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六、知识梳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改造的活动。它有两层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他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认识键盘》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认识键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2、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字符;3、通过认识键盘,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lock。教学难点:双字符键,Shift和Backspace。教学准备:课件,文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计算机了,实际上,除了鼠标之外,键盘也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熟练地操作键盘,是使用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6课:认识键盘(板书)二、演示观察,认识四区(出示键盘分区图)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键盘是我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这幅键盘图,你能看出它由几部分组成的吗?生:四个部分。师:同学们很聪明,现在老师给出了它们的名称,你能把它们对号入座吗?师指出相应键盘分区区域,让生分别在出示的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名称中对应的作选择。(指名说)生1:主键盘区;生2:小键盘区;生3:功能键区;生4:光标控制区。师让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和同桌学生合作认识四区的位置和名称。三、讲练结合,尝试自学,掌握重点键1、主键盘区(出示主键盘区图)师让生看主键盘区的第一段文字,读

读、划划、议议。师:通过读这一段,你学懂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主键盘区主要由字母键、数字键和符号键组成;生2:我了解了英文字母键有26个,数字键有10个,还有许多双字符键。生3:(补充说)我知道双字符键共有21个;生4:我学会了怎样输入双字符键上的“上一个字符”的方法。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师作适当的表扬。师:同学们在学习字符键时,有没有发现主键盘区的其他键?生:发现了很多。师:你们也想一起认识它们吗?让生根据师指导步骤操作,(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写字板”命令,打开“写字板”窗口。)师让生分别输入自己姓名的汉语拼音,然后敲“回车键”、“退格键”、“大小写字母锁定键”、“Shift 键”,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然后让各小组分别选一名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组1:我们组发现敲“回车键”后光标就到了下一行。组2:我们组在敲一下CapsLock键时发现键盘右上方的一个指示灯亮了,再敲又灭了。生:(补充说)我发现灯亮后,我再输入我名字的拼音字母都是大写字母,而我再把灯灭了后,输入的字母又回到了小写的状态。组3:我们组发现敲退格键删掉了刚输入的名字拼音的最后一个字母。组4:我们组发现Shift除了配合双字符键输入上面字符外,还可以输入大写字母。生:(补充)我发现Shift 有两个,作用是一样的。师让生根据汇报结果,让生练习操作:练习输入26个字母,先输入小写字母,再输入大写字母,看谁最先输入完。2、光标控制区(出示课件演示各个键的名称及功能)让生根据师指导步骤操作打开一个课前准备好的文档,生操作各键,观察

小学信息技术:第6课 认识键盘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6课认识键盘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认识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能够输入字母和数字 ·学会几个常用的控制键 【教学内容】 ·键盘的分区 ·主键盘区的字母键、双字符键和控制键 ·编辑区内的光标方向控制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主键盘区的四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 lock。 难点:双字符键、shift 和backspace键。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教材按“认识键盘→了解键盘的正确操作姿势→掌握基本指法→练习数字、字母和符号的输入”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键盘的介绍应简单明了,没有必要让小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对键盘的感性认识。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键盘操作姿势的好坏和是否运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眼睛健康和输入的速度。由于相关内容比较枯燥,建议教师们在教学时多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或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练结合,强调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计算机了,除了鼠标以外键盘也是我们控制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我们说熟练的操作键盘和熟练的操作鼠标一样,是操作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要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完美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徐州市中小学教研室郭林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 2.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3.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能力 1.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学习,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 3.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认清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2.树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 3.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指导实践,努力取得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 [教学重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讲好这个问题,要从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四个方面讲述。但是,在这四点中,更为重要的、根本的、起基础作用的,则是前两点,即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因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在于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检验认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是在前两点基础上的引申和发展,没有前两点,就没有后两点。所以,本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来源和动力上。 [教学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第二个难点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该难点难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认识暂时不能被实践所证明,甚至长时间不能被实践所检验,能否说这个认识不科学。另外,学习实践标准也不仅限于懂得认识如何被检验证明的问题,而是要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的观念,破除思想束缚,不断打破陈腐的、过时的框框、条条,更新认识,树立新的思想,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 [教学提纲]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基本含义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及答案(1)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是 A.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B.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 C.客观的活动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动 A.蜘蛛结网 B .医生治病 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3、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D、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说明 A.人和动物的差别越来越大B.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6、李时珍读了《本草经集注》后,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父亲让他亲自试试。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以导致严重腹泻。但是,如果服用巴豆适量,反而能治好慢性腹泻。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加上自我牺牲精神,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实践出真知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 7、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 .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8、唐代画家戴嵩曹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10、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门以0.1纳米一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应用到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正在到来。这说明A、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B、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手段D.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 12.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体现的哲理是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④ 1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1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社会需要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面对能源短缺的情况,国家加大了能源利用方面的立法,如颁布《可再生能源法》、起草循环经济法等。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7、传说大禹治水时,在左手执“准绳”,右手拿“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这个传说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8、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合理想像D.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19.随着中国航天业的向前推进,一些新的课题又等待着我们去突破。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0、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不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情要有耳闻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要亲身实践 2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A .实践决定认识 B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 .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第一框

第六课第一、二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明确目标】 1、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点) 2、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重难点) 3、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重点) 5、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重难点) 【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 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地位:是我国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才能,。 ②才能,。 ③才能,。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也具 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主要方式: (2)基本方式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①主题: ②核心 ③精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主题: ②内容: ③本质: (3)科学发展观:①内涵: ②主题: 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1)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 (2)党始终把好、好、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和 坚持,发挥,保障,走道路,促进 ,做到。 【学生质疑】一、判断改错: 1、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2、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变为国家意志的。 3、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中国共产党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观。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W市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等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注重通过专家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党委是如何执政的。 【当堂小结】 【训练达标】 1

《认识键盘》教学教案

《认识键盘》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 2、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字符; 3、通过认识键盘,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Space、Shift和Capslc。 教学难点双字符键,Shift和Bacspace。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电脑了,实际上,除了鼠标之外,键盘也是我们使用电脑的一个重要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熟练地操作键盘,是使用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键盘(板书) 二、演示观察,认识四区(出示键盘分区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键盘是我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这幅键盘图,你能看出它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四个部分。 师:同学们很聪明,现在老师给出了它们的名称,你能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师指出相应键盘分区区域,让生分别在出示的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名称中对应的作选择。(指名说)师让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和同位合作认识四区的位置和名称。 三、讲练结合,尝试自学,掌握重点键 1、主键盘区(出示主键盘区图) 师让生看主键盘区的第一段文字,读读、划划、议议。 师:通过读这一段,你学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主键盘区主要由字母键、数字键和符号键组成; 生2:我了解了英文字母键有26个,数字键有10个,还有许多双字符键。 生3:(补充说)我知道双字符键共有21个; 生4:我学会了怎样输入双字符键上的“上一个字符”的方法。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师作适当的表扬。 师:同学们在学习字符键时,有没有发现主键盘区的其他键? 生:发现了很多。 师:你们也想一起认识它们吗?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1.2009年6月11日,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介绍了未来几十年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发展战略目标。确定未来目标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经济增长”。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明白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避免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了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正确认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这是强调()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5 如果有了正确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没有意义的。这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 7.对实践具有能动性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实践主体、对象、手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D、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8.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9.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10.李时珍读了《本草经集注》后,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父亲让他亲自试试。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以导致严重腹泻。但是,如果服用巴豆适量,反而能治好慢性腹泻。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有良好的愿望加上自我牺牲精神,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实践出真知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 11、唐代画家戴嵩曹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1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 14.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不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情要有耳闻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要亲身实践15、“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苏东坡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满地金”。并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对同一现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7、“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18.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