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发展导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青年发展导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青年发展导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青年发展导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青年发展导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当代青少年应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一,培养青少年社会交往的能力。交往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额需要,交往也是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和条件,青少年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要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和家人朋友同事很好的相处。因此,家长和社会应该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交往理念,引导青少年以正直、热情、宽容、坦率的态度与人交往。其次,引导青少年掌握交往的方式和技能,包括青年礼仪,语言的表达,并且学会倾听。“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积极开展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又叫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对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信息量每日剧增,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都要学会与时间赛跑。“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生命”。

青年朋友应该改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有意识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高效的学习和接触新事物,不拖拉,不磨蹭。另外,要培养专注的精神,做事脚踏实地,认真夯实,注意力集中,这对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要培养青少年自主自立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现在的独身子女,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太多,造成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太差,依赖性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不能迅速适应。为此,家长要转变观念,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适应能力,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主意自己拿,能够有主见的办事。

第四,要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青少年在顺境中成长,生活一帆风顺,从未经历风霜雪雨,犹如温室中的幼苗,经不起困难和挫折,成人看来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因此,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做好迎接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其次,家长要给孩子克服困难,战神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要灰心,不要失去对生活的渴望,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同时帮助孩子战胜困难。由于社会进步,时代变化很快,各种社会要求都会被大学生所反映,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各种与现实有矛盾的需要和动机。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各种挫折是必然的和无法避免的。培养应对挫折能力也是大学生有效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青年发展的社会条件

1.开放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

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单位制度、户籍制度等影响青年发展的制度性因素的约束力逐步降低。

2.社会能够为青年提供最基本的发展条件

2008年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反映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

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2007年为23%。(发达国家平均是40-67%)

3.社会对青年的宽容度提高

从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并重。不再将青年人的任何行为都与政治联系起来。

主流社会认可青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社会对青年的各种偏差行为能够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

4.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

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2007年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为54731万户,手机覆盖率占总人口的35.3%,并以每年17.32%的速度增长。2008年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14531.4 万户。

5.社会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主流社会对青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引导成效比较明显。

近十年来没有出现集体性的、与政府冲突的重大事件。

青年群体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二、青年发展的积极态势

青年群体日益分化

以职业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拥有状况为界限的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已经初步形成。

不同青年群体之间从观念到生活方式的差异日益显著。

1.青年的主流健康向上

胡锦涛:我国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精神,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2. 思想政治取向积极务实

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青年党员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都呈上升态势。2006年大学生党员数占总在校生的10.8%;申请入党人数每年增长30%左右。

青年的思想政治取向理想化程度仍呈下降态势,越来越注重实际。

在是非问题上能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政治上的盲从和冲动行为减少。

3.青年价值观念多元化

时空压缩,传统与现代并存,既有认同权威、集体、理想的传统价值观念,也有强调独立、个体和现实的现代价值观念。

在家庭、婚姻、个人成就、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分歧日益突出,个性化色彩明显。4.青年的经济活动状况基本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数据,15-29岁人口为2.8亿,占总人口的22.67%。青年就业情况基本稳定。

在信息技术领域青年已经成为主要力量。

青年收入逐年提升,幅度超过平均水平。

5.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奥运等大型活动、抗震(冰)救灾等领域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志愿服务。

大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西部服务计划等社会服务活动。

6.青年积极利用互联网

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国网民3.84亿人,其中10-19岁占31.8%,20-29岁占28.6%;学生网民占28.8%。

青年利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为获取信息和学习、休闲娱乐、情感交流和思想表达。

三、青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漠。

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意识差。

艰苦奋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不足

和社会主流文化存在着一定冲突。

2.缺乏足够的受教育机会

社会所提供的受教育机会仍然不足。

贫困家庭无力支付高额的教育费用。

教育质量偏低,在帮助青年过渡和就业方面没有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

职业技能培训体制不健全,为青年提供接受终身教育的条件较差、机会不足。

3.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待就业人群逐年增大,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等。社会提供的职位不足,职业期望高、就业渠道不足、自身素质缺陷等是导致青年就业问题主要原因。

4.闲暇活动需要得不到满足

闲暇活动场所不足。包括游戏、运动、文化活动、娱乐场所尚不能满足青年消遣的需要。

新闻媒体为青年提供的、有吸引力的节目有限。

5.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比较受限

社会参与行为受到很多制约,不能有效参与和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制订。

缺乏现实的权利表达渠道和平台,青年的态度和观点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6.偏差和违法行为突出

婚恋、性问题和家庭暴力问题增多。

网络依赖问题和因使用互联网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

青少年犯罪率重新回升。特别是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报复性犯罪出现增多的情况。

四、帮助青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联合国对青年发展需要的认识

世界各地的青年生活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经济情况的国家中,他们都渴望按照《宪章》的规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包括:

(a)达到符合他们愿望的教育程度;

(b)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的就业机会;

(c)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足够粮食和营养;

(d)增进健康和避免患病致癌而且无各种形式暴力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e)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或无任何其他形式歧视的人权和基本自由;(f)参与决策过程;

(g)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改善农村和城市地区青年人的生活水平。联合国对各会员国青年工作的要求

我们联合国人民认为下列原则旨在确保青年男女的福祉,并确保他们充分而积极地参与他们生活中的社会。这些原则是执行《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所必不可少的。

(a)各国应为其青年人提供接受教育、掌握技能和充分参与社会所有方面的机会,以期他们除了别的以外,能获得生产性就业和过自给自足的生活;

(b)各国应保证所有青年人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有关人权的其他国际文书充分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

(c)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对青年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歧视,排除两性平等以及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力的所有障碍,并应确保女孩和青年妇女享有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充分和平等机会;

联合国对各会员国青年工作的要求

(d)各国应促进不同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的青年人之间相互尊重、容忍和了解;(e)各国应设法确保其关于青年人的政策是根据关于青年人的境况和需要的准确数据制订的,而且公众有机会取得这些数据,使其能有意义地参与决策过程;(f)鼓励各国促进旨在培养青年具有一种国家间和平、合作和相互尊重精神的教育和行动;

(g)各国应按照1994年9月的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1995年3月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社会发展问题哥本哈根宣言》和《行动纲领》和1995年9月的第四次妇女问题世界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在负责的计划生育实践、家庭生活、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性传染疾病、HIV感染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满足青年人的特殊需要;

(h)环境的保护、促进和改善是青年人认为对社会未来福祉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各国应鼓励青年人、包括青年组织,积极参与旨在保护、促进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方案——包括教育方案——和行动;

联合国对各会员国青年工作的要求

(i)各国应采取措施,发展残疾青年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可能性;

(j)各国应采取措施,改善生活在特别困难条件下的青年人的命运,包括保护他们的权利;

(k)各国应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作为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事项,要特别注意到青年就业。各国也应采取措施,消除对童工的经济剥削;

(l)各国应为青年人提供必要的保健服务,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包括采取消灭诸如疟疾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措施,并防止他们服用有害药物和遭受吸毒、吸烟和酗酒成瘾的影响;

(m)各国应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使我们的经济方向能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确保青年人成为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1.明确青年工作的职责

根本职责: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四项职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2.关注青年的身心健康

《中国青年权益报告》:青年身体发育水平不断提升,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青年生殖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青年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青年的生存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从1985年到2005年,18岁以下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加4.64厘米,体重平均增长4.90公斤。

2.帮助青年解决思想问题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现实问题

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式、方法

3.帮助青年提高自身素质

引导青年自觉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为青年创造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

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帮助青年提高健康素质。

4.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青少年解决受教育问题

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创业中面临的问题

帮助青年解决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

5.营造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并将青年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导成为社会文化更新的重要途径和契机

正确看待和引导青年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参与行为等方面的新探索

6.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

积极探索新形势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增强自身的活力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

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与思考

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2-06-27T17:30:04.99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郭倩倩[导读] 文章主要探讨了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设想。郭倩倩(新疆青少年科技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尖端科技研究机构在整个科学技术建制中所占比例很小,科学管理水平比较低下,消化吸收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进行综合创新的能力还不很强,农村的科技与教育面临更加严峻更具全局性的挑战。文章主要探讨了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设想。关键词:青少年发展科技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还影响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心理、生活、思想方法、道德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由于科技教育的发展而形成的科学劳动大军,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时代也无可比拟的。以下主要提出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农村科技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农村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巨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创造价值,据估计以每千克产品的出厂价格为例,如果钢盘为1,小轿车为5,彩色电视机为30,计算机则为1000,集成电路高达2000,再从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来看,它所用的原料比相同重量的铁锅还便宜,但通过科学的加工之后,其售价相当于相同重量的白金。科学技术和教育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二)科技教育改变劳动者劳动方式现代社会里,脑力劳动者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计算工具,而且是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媒介,帮助人们预订车票、检索文献资料、办理银行业务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如此活跃,最容易使人直接地感受到社会正在科学化(三)科技教育是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相较低,这一庞大的群体要真正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不仅仅是居住场所的变更,最重要的是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码在受教育程度上,使他们和城市人口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以适应非农产业和高新技术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比较薄弱,特别是西部农村。而农村青少年在数量上远大于城市青少年。因此,要进行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就一定不能忽视农村。 二、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视不够目前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账户,未在学杂费中单列“科技活动费”项目,导致科技教育经费的来源少。另外由于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其为科技教育拨的经费少得可怜。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有的只配了1名兼职科技辅导员,况且科技辅导员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水平不高,加之有的科技辅导员缺乏创新意识,开拓能力不强,科技教学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二)应试教育排挤农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有的农村学校虽然强调要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但缺乏相应的具体目标规定,使科技教育目标仍然定位在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科技研究方法、态度、意识、观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目前教育内容、考试内容不尽合理,均偏重于理论知识。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教育围绕考试转,考什么教什么,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摆设,处于尴尬境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 (三)社会教育没有起应有的作用科技素质的提高重在参与和实践,而农村可供青少年参与的科技活动场所凤毛麟角。这在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减负”文件后显得尤为突出。“减负”后学生们去哪?为此,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电视台均做过报道,结果令人遗憾:可供孩子们参加有益活动的场所太少,许多学生挤到游戏厅,成了家长们忧虑的事。据了解,许多学生对科技活动很感兴趣,但由于农村的实际条件,能如愿以尝参加科技活动的寥寥无几。 三、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视及投入要发动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课外科技活动、社会与校园文化环境等渠道的力量齐抓共育“科技之花”,将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科学化。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那么高素质的科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应有深厚广阔的科技知识体系;其次,教师要有灵活的创新头脑;第三,科技教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科技教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考察、进修、交流的机会,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科技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考察及各种科技竞赛;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以短期培训、电视讲座等形式,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供科技史、科技发展、科学传播、科技活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专业,招收科技特长生为中小学培训师资。科技辅导员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硬性规定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考察、考核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容和指标,规定中小学校要开设科技活动课,规定学校教师中科技辅导员的数量应达到一定比例。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方式要彻底打破传统文理截然分开的教育模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科技活动中,应始终把树立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首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工厂、科研机构,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并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命题征答、专题论辩、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观念的比较中除旧布新。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章提示 本章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关理论的内容介绍,是发展心理学内容板块又一出题重点,考生首先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如青少年心理发展分那几个阶段,分哪几方面,各个阶段主要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及理论,同时还要与儿童心理发展对比起来复习,形成知识脉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概述 青少年期一般指11、12岁至17、18岁,相当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初中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二)一般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过渡性,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过程中,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也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特点。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谨慎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社会性,比起儿童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的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叛逆,容易走极端,打架、斗殴等不良品行容易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些一般特点具体说来可以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绪发展上体现出来。 首先,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及形式逻辑思维的出现,能用假设、逻辑推理及逻辑法则解决问题;高中生阶段形式逻辑迅速发展,个体各种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占优势地位。 其次,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飞跃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到了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呈现独立、成分分化等特点,关注自己个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道德意识。 再次,社会性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再度进入“自我中心”,同时产生了学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交友范围缩小,同时,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与老师、父母等成人关系矛盾加大。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主讲:邓皓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是其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整理)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 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 信仰危机凸显 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日常用品的评价和改进 活动背景: 科技教育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创造工程、农业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技术、家用电器维护与维修等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且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开展一项比较系统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且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对日常用品做出评价和改进,贴近生活,难度适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涉及对象及人数: 此方案可以与通用技术课同步进行,高一年级学生均可参与。 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2.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

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培养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促使学生熟悉专利申请过程 活动内容及步骤: 一.教师示范活动过程 教师选取生活中使用的任意物品,就 其展开活动。 1.组织学生就其实用性、外观、可 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发表自 己的看法,并分类记录下来。以学 生正在使用的课桌为例,学生可根 据自己的体验自由发表见解,教师 安排专人记录,并整理、分类。 2.搜集具有相同功用的不同物品, 对其进行直观比较,激发学生的思 路和兴趣。搜集过程由老师和学生 共同完成。以课桌为例,老师可以 从网上搜索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 的课桌,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见过 的不同课桌。对它们进行比较,开

阔学生的思路。 3.组织头脑风暴活动,学生对物品的可改进部分及功能扩展自由提出设想,鼓励创新。 4.组织学生对物品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或查阅使用手册得到该物品与第1、3步讨论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对课桌,如在第1、3步的讨论中,学生提出课桌桌面太小或存储空间太小,则需组织学生测量桌面的尺寸及桌斗的高度,计算其有效使用面积及存储容量等。 5.利用测量所得数据,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科学知识对物品在第1、3步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必要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及进行社会调查。对于课桌,学生可以需要分析课桌什么高度最适宜,这需要调查本校学生的平均身高,然后才能确定一个合适值。要分析课桌的稳定性,需要用力学的知识计算分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以及归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 (传媒学院) 姓名:袁瑞 专业:教育技术 年级:2012级 学号:930 指导教师:王卫东 传媒学院 2013年9月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归类以及原因探究 【摘要】:当代青少年是跨越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给予很好得重视,并且根据其原因找出调理的方法。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恐学学习障碍性别角色模糊形象烦恼恋爱受挫精神分裂叛逆虚荣冲动 引言: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而杂发展阶段,难免受到自身各种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青少年自己积极努力配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当代青少年可以健康的成长 一、焦虑 1、焦虑的定义以及表现的症状 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 2、焦虑症的起因 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社会心理因素;焦虑症的发生多与社会背景相关,与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如生活窘迫、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此外,与移民、生意失败、遭遇意外等也有密切

申报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事迹简介

XXXX学校关于市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事迹简介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浪潮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立足于自身实际组建了一只优秀科技教师团队,负责对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从2013 年第一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来,学校共荣获省级“一等奖” 2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6项;市级“一等奖” 13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7项,科技辅导员论文获奖20 余篇,因此学校被评为首届“宜宾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XX同 学荣获首届“市长奖” ,今年学校在第二届宜宾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评比中继续被评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 ,李绍兵同学将荣获第二届“市长奖”。学校科技教师团队通过指导学生参赛及参加各级各类科技辅导员培训,在经历4 年不断探索和努力,现也取得部分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科技教育的经验。目前,学校正逐步成为宜宾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特色青少年科技教育学校,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展开情况: 一、狠抓科技教育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导组,由 XX 校长担任组长,教务科研处、德体卫艺处、团委共同牵头组建了一只优秀科技教师团队,至2013年成立以来,学校科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也有20 多名教师承担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任务。学校不断完善科技教师培养管理奖励制度,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交流学习,在不断健全学校科技教师科学素养的同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定期进行科技教育的检查和评估。为搞学校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学校安排总务主任程远鸿,校团委书记伍强负责具体落实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协调好班级科技活动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班主任与科技教师分工合作,形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 本世纪科技更加社会化, 社会更加科技化。社会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智力劳动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 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将成为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 关键。为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的需求, 中小学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教育, 激发学生的 科技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我 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 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是科技教育至今没有在青少年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许多人的意识中, 科技教育是一个抽象、理性的概念, 缺乏明确、具体的认识。科技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包括一系列认识与行为操作教育, 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前者的重要性对多数人来说容易理解。对后者, 多数人却难以理解, 更谈不上实施了。人的认识偏差造成了目前科技教育乏力! 青少年科技素质低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 重视不够, 科技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 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 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及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 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科技教育非常重要, 但由于科技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 在课程安排上也感到无奈。 (二) 形式简单, 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 教育围绕考试转, 考什么教什么, 实践性教学已成了摆设, 处于尴尬境地, 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 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 莫展。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 (三) 质量不高, 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目前, 绝大多数科技教育由教师兼任, 一方面缺少必要的科技理论和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 大 部分仅依靠自觉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 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无程序,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四) 职责不清, 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科技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形成科技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 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8-06T11:45:48.41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作者:李慈霞 [导读] 本文就当今社会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广州市白云区育贤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舒适,青少年在平时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必须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所有困难,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稳步前进。如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就当今社会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大多数人感到心理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处于身心正在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更加难以适应。他们不仅面临着学习任务逐渐增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而且还面临着生理和心理失衡等一些问题的困扰。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往往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出现异常、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现我就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浅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最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时期,近年来,据有关数据表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都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的高发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中首要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我认为现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能力差,不能完全从依赖过渡到独立。 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从家里走进学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有些人离开他们的长期依赖的父母去学校生活,不得不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如果适应不了,就容易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压抑,焦虑等感觉,严重的甚至能导致神经衰弱。 2,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心理问题。青少年在与人交往时,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许多青少年都不愿意对家长或老师、同学等敞开心扉,有问题不会积极主动的跟家长或老师沟通商量;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能够与人交流,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但又不积极主动与人交流,甚至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从而出现与同学敌对和报复学生等现象,酿成不必要的悲剧。 3 面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很多青少年经常会因为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影响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稳定,如家庭变化、与朋友吵架、考试失败等等。因为多数青少年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等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有什么问题都有父母帮忙解决,很少遇到严重的挫折,所以他们的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就不够,更缺乏独立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无从下手,从而造成他们产生焦虑、自卑、失望和逆反等不良心理。 4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在一些青年学生中,他们具有高智商、能力强、脾气坏、自控能力差等特点。突出表现为急躁、冲动,缺少耐性,在生活中遇到一点不舒心、一点委屈,就容易发火。同时,在和人相处过程中,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顺从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不适应别人,导致与周围的人相处困难,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难以和谐,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会因为一次突然的打击而承受不住,导致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最后酿成悲剧。 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 从家庭思想教育抓起,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条件以外,更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都不够关心,比如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烦恼等等。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孩子们的一切行为榜样。父母的行为、道德观念等都对孩子们有指导和示范作用,父母的行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们的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同时,父母在生活中应该经常和孩子们沟通交流,让孩子充分信任家长,与家长做朋友,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愿意把心里话和父母倾诉。家长应该不断帮助和教育孩子们,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帮助孩子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2充分发挥好学校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通道,应该把德育工作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育人为本,从青少年心理出发,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有兴趣、主动积极的参加。同时要真正发挥好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榜样。每一位老师都应该以身为准则,时刻留意自己的形象,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此外,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做到家校合一,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联系,经常跟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多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 3 积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与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及时帮助我们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素质。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观念,认为成立心理咨询或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我们应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心理咨询,特别是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

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培智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731 更新时间:2004-4-17 文章录入:goalkeeper ]【作者简介】省委党校2000级科社专业在职研究生 【原文出处】江苏党校报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10日 【总期数】242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的想象力、理想、充沛的精力和憧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同时也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和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21世纪头2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为发挥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生力军的作用,必须了解青年、研究青年、培养青年。 一 青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也由过去的青年学生、青年农民、青年工人、青年知识分子演变成多种职业、多种身份的群体,进入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群体中的阶层呈现出复杂化、上升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对于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从农村看,青年农民首先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由过去的传统青年农民,分化成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有的成为管理者阶层,有的成为私营企业主,有的成为个体工商户,更多的青年农民成为城市的打工仔,从事与农业劳动不同性质的各种非农业劳动。青年农民的这种分化,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于社会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阶层,他们还是社会的底层,从事的是苦、脏、累、险等工作。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农民获取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平机会,作为青年农民也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职业群体在逐步减少,一些新的职业群体正在出现,信息网络、电子商务、金融、证券、保险、市场营销、文化传媒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在这些白领阶层中,大部分人都是青年,这些人一般通过人才市场和职业流动进入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和职业,一些创业成功者快速步入到社会分层结构的中、上层,他们在青年群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