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重点考题集锦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重点考题集锦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重点考题集锦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重点考题集锦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重点考题集锦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1、排除/鉴别器质性病变

2、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主客观协调统一、知情意协调统一、人格相对稳定,排除/鉴别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若违背三原则中任何一条,则属于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如出现幻想、幻觉、妄想等症状)

3、根据内心冲突性质常形还是变形,排除./鉴别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根据是否泛化,鉴别严重心理问题。

5、根据资料显示,简要概述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6、根据以上资料显示,课初步诊断为(给出初步诊断结果)

二、相关问答题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收集、整理

第一单元如何初诊接待

1、初诊接待的目标是什么?

答: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可以在心理咨询室中自由联想,可以放心地谈乱任何欲望与冲突,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地觉察自己,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和困扰。通过初诊接待,心理咨询师可以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2、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答:初诊接待的工作流程有:作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用语;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那些帮助,不能直接逼问;询问结束以后,明确表明态度;想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3、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4、心理咨询室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能显示专业的特点;具有保密的功能;能提供适当宽敞安静的空间;配置舒适的座椅;配置必要的设备。

5、保密内容有那些?

答:保密的内容有: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的接触过程。

6、保密例外包含?

答: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性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保密例外时,泄露的信息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7、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8、咨询中的危机该如何处理?

答: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通知有关部分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需虚假的陈述或报告。

9、如何为心理问题分类?

答: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轻、中、重;问题的一般原因分为:生物原因,认知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问题的具体原因分为:躯体情况,本人的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特点。10、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有那些?

答:避免紧张情绪;注意语言表达;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说明心理测量的有限性;注意咨询时的仪态。

第二单元摄入性谈话

1、摄入性谈话的流程有哪些?

答: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和范围;确定提问方式;倾听;控制谈话的方向和内容;对会谈的内容归类;结束会谈。

2、如何确定摄入性谈话内容和范围?

答: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量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上级心理咨询师为了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3、摄入性会谈中该如何倾听?

答: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便听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在听的过程中,不能插入自己对会谈内容的评价(摄入性会谈规定不能在交谈中加入咨询人员的评论)。倾听,不单是听,还要注意思考,要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乎逻辑。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把握“关键点”。

4、摄入谈话时,控制谈话方向都有哪些技巧?

答:常用的技巧有:释义(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中断(在会谈中暂时休止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喋喋不休活情绪激动时,不能硬性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请他抽支烟,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等等)。情感反射(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外一个话题)。

5、会谈法的种类有哪些?

答: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应激性或危机性会谈。

6、不恰当的问题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答: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的位置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7、不恰当的提问有哪些?

答:“为什么……”;多重选择性问题;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责备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8、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态度必须保持中立;提问中避免失误;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9、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答: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者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者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第三单元正确实用心理测量

1、心理测量的使用程序是什么?

答: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量项目;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2、心理测量的相关知识有哪里?

答: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为寻求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比如社会再适应量表(SRPS);为了探索求助者行为的倾向性,可以使用16PF;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比如SCL-90;总之,在心理诊断中使用心理测量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应围绕着已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3、什么是乱用心理测量?

答: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单纯依据心理测量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正措施;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量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量;不按心理测量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量;超出某种心理测量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使用盗版软件实施测量;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量工具用于临床。

4、什么是地毯式轰炸的使用心理测量?

答:在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量本身独有的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便将各种测量工具一齐实施,以求从中寻求可能的临床线索;只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目的性不强地使用心理测量,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第四单元了解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1、如何整理个人成长史?

答:可以分成: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2、如何按照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整理个人资料?

答: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3、临床解释中,心理咨询师可按照哪些思路进行资料解释?

答:其一,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其二,找出哪些东西偏离

了正常标准,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其三,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

4、什么是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答:所谓资料的可靠性,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朋好友或转诊的中介人,由于亲友和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做出评价,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

5、验证临床资料的可靠性的办法有哪些?

答:其一,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其二,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其三,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较高。

6、当我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都有哪些方法或思路?

答:一般采用三个办法:就事论事;寻找相关;迹象分析(所谓迹象分析就是把事实作为一种结果,作为一种症状,而进一步去寻找原因)。

7、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暗示;早期印象;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8、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答:其一,对临床资料的解释;其二,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其三,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其四,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其五,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第五单元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1、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时,咨询师应该怎么做?

答:其一,了解当时医生给下的什么诊断,进行过何种治疗,治疗效果如何;其二,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哪些是躯体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两者的关系如果;其三,求助者过去经历过心理咨询,很可能由于效果不好而来;其四,有的求助者原来却是患有精神疾病,但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原来的精神疾病,而是另外问题,这个要区分;其五,有的求助者经过以往的心理咨询后,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重。

2、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其一,对那些曾经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求助者,要说明详细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求助者主观上认为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而忽略有价值的细节;其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失误是难免的,正是由于以往别人失误的教训,才是后来者避免走弯路,建立新思路。

第二节初步诊断

第一单元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1、什么是关键点?

答: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续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2、寻找关键点的注意事项?

答:其一,必须认真对待资料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其二,资料的分析不能有后足管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第三单元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1、如何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答: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从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分

析;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2、如何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答: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3、什么是对症状的自知?

答: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意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4、如何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

答:其一、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其二,理论上,心理咨询的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的问题;其三,对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其四,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其五,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第四单元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什么是主导症状?

答:所谓主导症状是指哪些使求助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有些主导症状可能具有诊断或鉴别诊断意义。

2、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答: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3、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答:(1)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2)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鉴别精神病。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鉴别神经症。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鉴别严重心理问题。

(5)强调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第五单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答:(1)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2)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鉴别精神病。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鉴别神经症。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鉴别严重心理问题。

(5)强调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2、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其一,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力求与神经症心理问题相鉴别;其二,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三,通常情况下,对于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其四,在分析情绪是否泛化时,要注意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

第六单元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1、怎样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答:(1)临床资料的核实;

(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4)综合以上三项的内容,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写出分析评估报告。

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

第一节建立咨询关系

1、咨询关系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第一,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第二,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2、咨询关系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首先,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等对咨询关系的建立于维护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咨询态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而是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其次,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及咨询效果。

第一单元尊重

1、什么是尊重?

答:尊重,是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

2、如何恰当表达尊重?

答:(1)尊重意味着无条件的接纳;

(2)尊重意味着平等;

(3)尊重意味着礼貌;

(4)尊重意味着信任;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意味着真诚。

2、尊重的意义?

答:尊重求助者,其意义在于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气氛,使其最大程度的表达自己。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哪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求助者来说,尊重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是咨询成功的基础。尊重可以唤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成为对方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3、尊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接纳求助者,尤其接纳求助者与咨询师不同的方面,也应该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等;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应遵循礼仪、以貌待人;信任求助者;心理咨询师不得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述说的秘密及隐私应该进行保护,不随意传播;心理咨询师对待来访者应真诚;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来访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就是对来访者的一种尊重。

第二单元热情

1、如何正确的表达热情?

答:在初诊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2、对求助者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

答:其一,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始终都应对求助者充满热情、耐心并且其烦的帮助求助者,而不是带求助者漠不关心;心理咨询师应该认真、热情的帮助求助者表达;心理咨询师在求助者叙述时应该做好倾听,并耐心、细致的循循善诱,不因为求助者表达的内容而批评指责求助者;其四,当遇到阻碍咨询的因素时,更应对求助者表现出热情和耐心;其五,心理咨询师在求助者出现反复时应耐心,不急躁,应不厌其烦、热情的帮助求助者。

第三单元真诚

1、什么是真诚?

答:真诚,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真诚,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咨询专家’的假面具,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2、真诚表现体现在哪里?

答:(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真诚应实事求是;

(4)真诚应适时适度。

(5)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上;

(6)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3、真诚的意义是什么?

答:真诚在咨询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能让她知道可以袒露自己的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而无需顾忌,使求助者切实感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另一方面,咨询师的真诚坦白为求助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求助者可以因此而受到鼓励,以真实的自我和咨询师交流,坦然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宣泄情感,也可能因而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并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促进其相应改变,而这种改变会减少面谈过程中的混淆和模糊,使双方的沟通更加清晰和准确。

4、对求助者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

答:其一,心理咨询师必须理解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其二,真诚不能脱离事实,应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其三,心理咨询师不能有感而发,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四,表达真诚应适可而止,过度的真诚反而适得其反;其五,表达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上,身体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都可以表达真诚;其六,表达真诚应根据咨询的进程而有所变化。

第四单元共情

1、什么是共情?

答:共情,又翻译成投情、神入、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同感心等,按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她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2、共情的意义有哪些?

答: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接纳,促进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哪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显著的咨询效果。3、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有哪些?

答: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

4、缺乏共情会有哪些不良后果?

答:

a)求助者感到失望,由于感到自己不被咨询师所理解而较少甚至停止自我表达,也因

此减少或丧失了继续咨询的信心。

b)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因为缺乏共情,咨询师可能对求助者不理解或理解的不深入、

不准确,或轻视求助者所面临的问题,进而表现出冷淡、反感、不耐烦,甚至对求

助者批评指责,从而使求助者收到伤害。

c)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求助者成长的重要过程,但由于咨询师缺乏共情,

忽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对其自我探索进行鼓励,则可能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和对自身的深刻了解。

d)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由于缺乏共情,咨询师不能真正了解求助者的内心,

因而做出的反应可能偏离了求助者的问题或缺乏针对性。

5、对求助者表达共情,需要理解和掌握那几点?

答: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由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第五单元积极关注

1、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理念?

答:心理咨询师从事的是助人工作,咨询师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即求助者尽管表现出各种问题和症状,但其自身扔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潜力、潜能存在,都存在着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求助者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可以生活得比现在更美好。

2、什么是积极关注?

答: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语言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通俗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

3、积极关注的意义是什么?

答: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尤其对哪些自卑感强或因面临挫折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咨询师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够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看到自己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消除迷茫。

4、咨询师在求助者积极关注的时候,应该注意那几点?

答:

1)辩证、客观看待来访者

2)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看待自己

3)避免盲目乐观

4)反对过分消极

5)立足实事求是

5、对求助者表达积极关注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第一,咨询师必须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既要看到求助者的消极、灰暗、负性的失败、缺点与不足,还应看到其长处、优点等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第二,积极关注不仅仅是咨询师积极关注,还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等,自己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与资源。第三,积极关注时应避免盲目乐观。第四,积极关注时尤其应该避免消极。第五,积极关注也应该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第六,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第二节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一单元商定咨询目标

1、收集个案的资料需要围绕哪些问题?

答:一般都围绕着7个问题进行:

Who(最重要); what; when; where; why; which; how

2、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需用不同的会谈方案,针对求助者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答:年龄特征;性格特征;问题特征;文化特征。

3、如何深入了解求助者?

答: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4)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此外,人的某种心理活动往往是与整个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情感、行为三者相互联系,牵一发动全身,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

4、如何与求助者确定咨询目标?

答:

(1)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所谓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一种是先解决主要的,再解决次要的,这样就可能提高咨询效率,甚至解决了主要问题以后,次要问题迎刃而解。但一旦没有什么进展,就会

影响咨询师的信心;另一种方法是先解决容易的,次要的,再解决困难的。

(3)双方商定咨询目标

总之,在确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时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既要考虑到求助者的问题和需要,又要根据咨询的理论。既要有具体的小目标,又要有立足于发展和成熟的大目标。咨询目标的确立有时会是个过程,会随着咨询深入而有所变化。

5、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包括哪些要素(特征)?

答: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范畴;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6、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如何整合?

答: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从一般、普通、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这两种有典型意义的目标的统一,是心理咨询卓有成效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只确定一种目标,那么就会使咨询效果受到影响。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

7、什么是终极目标?

答:所谓大目标也成为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善。

8、制定个体心理咨询目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3)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9、在制定个案心理咨询方案时,咨询存在的常见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答:

(1)有人认为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

(2)有人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10、适应环境有哪几种类型?

答:一种是忍受、克制、屈从、顺从与迎合,另一种是改善、调整与克服。前者是被动消极的适应,后者是积极主动的适应。前这带给人的是压抑与衰退,而后者则带来蓬勃与发展。咨询目标应立足于后者。

11、不同的流派的咨询目标都是什么?

答:人本主义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目标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期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做理智的察觉。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做新的决定。完型主义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理性情绪疗法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做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第二单元商定咨询方案

1、如何划分咨询阶段?

答:咨询阶段可以划分为: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

2、如何制定咨询方案?

答:一般来说,咨询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

(2)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责任;

(5)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6)咨询的相关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3、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各是什么?

答: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协商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适合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质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第三节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单元实施咨询方案的策略与框架1、初学者可以依据哪些框架或程序的思路进行咨询?

答: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启发、引导、支持和鼓励;客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第二单元参与性技术

1、参与性技术有哪些?

答:倾听;开放询问和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技术;参与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2、倾听的定义?

答:倾听是在接纳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请倾听时适度参与,这就是倾听的含义。

3、如何正确的倾听?

答:倾听需要以接纳为基础,只有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才能有很好的倾听;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听;倾听是一种认真的听;倾听是一种关注的听;倾听还需要适当的参与;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正确的倾听要求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

4、倾听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

答:⑴急于下结论。

⑵轻视求助者的问题。认为对方是大惊小怪、无事生非,有轻视、不耐烦的态度。

⑶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不时打断求助者的叙述而转移话题,使求助者无所适从。

⑷打断求助者,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按照自己的想法或习惯,对求助者的言行举止

和价值观念发表评论,要知道,求助者不是来听咨询师的批评和指责的。

(5)不恰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5、什么是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答:所谓的开放式提问技术就是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回答,从而尽可能地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开放式提问一般在收集资料时使用。

所谓封闭式提问技术是指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咨询师可以明确某些问题。

6、过多使用封闭式询问会有哪些不良后果?

答:若过多地使用封闭性询问,就会使求助者陷入被动回答之中,会压制求助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而使之沉默甚至有一种压抑感和被讯问的感觉。

(1)化费时间而且不得要领;

(2)想当然地猜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原因,却又总是不到位,会导致求助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

(3)特别是对暗示性较高、对自己问题把握不准的求助者,封闭性询问会产生误导作用。

7、询问的注意事项?

答:⑴注意询问的方式,语气要平和、礼貌、真诚,不能给求助者以被审问或被剖析的感觉;

⑵询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窥视欲。特别是对敏感

性问题的询问要注意对方的接受程度,不宜表现出不当的兴趣。

⑶询问的问题应与求助者的问题和咨询目标有关。

⑷询问前,咨询师应该思考清楚自己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着边

际,甚至把谈话引到无关紧要的话题上。

⑸同样一句话,不同的神态、语气、语调以及在不同的咨访关系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8、什么是鼓励技术?

答:鼓励技术,就是咨询师通过语言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鼓励技术具体可以表现为咨询师直接地重估求助者的话或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

“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9、鼓励技术的功能是什么?

答:鼓励技术除了促进会谈继续外,另一个功能则是通过对求助者所述内容的某一点、某一方面做选择性关注而引导求助者的会谈朝着某一个方向做进一步深入。

10、重复技术是什么?

答:重复技术就是咨询师直接重复求助者刚刚所陈述的某句话,引起求助者对自己某句话的重视或注意,以明确要表达的内容。该技术只在求助者的表达出现了疑问、不合理、与常理不符等情况下使用,若求助者的表达是明确的、清楚的、就没有必要在使用该技术。

11、什么是内容反应?

答:内容反应,又称为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咨询师选择求助者的实质性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最好是引用求助者言谈中最有代表行、最敏感的、最重要的词语。

12、内容反应的目的是什么?

答:内容反应技术的目的是加强理解、促进沟通,另一个目的使得求助者有机会再一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哪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会谈的内容;咨询师的内容反应技术还可以达到帮助求助者更清晰地做出决定的目的。

13、什么是情感反应?

答:情感反应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对求助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14、什么是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的区别?

答:情感反应与释义很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情绪往往是思想的外露,经由对求助者情绪的了解可进而推测出求助者的思想、态度等。

情绪反应的最有效方式是反应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情绪反应最大的功用就是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

15、什么是具体化技术?

答:具体化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不少求助者所叙述的思想、情感、事件常常是模糊、混乱、矛盾、不合理的。这些常常是引起求助者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使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纠缠不清。咨询师借助于具体性这一咨询特质,澄清求助者所表达的哪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及问题,把握真实情况。同时,亦使求助者弄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感。没有具体性这一步,咨询师很难有针对性地工作,因为把握的信息很可能是模糊的、错误的。这就是具体性的意义。

一般在以下情况中使用具体性技术: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

16、什么是参与性概述?

答:参与性概述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语言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参与性概述可使求助者再一次回顾自己的所诉,并使面谈有一个暂停调整的机会。参与性概述可以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一个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下。

17、如何把握非语言行为?

答:

(1)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含义;

(2)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尽管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的涵义,但涵义不易唯一的;

(3)如何看待言语与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

第三单元影响性技术

1、影响性技术有哪些?

答:影响性技术有:面质;解释;指导;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使用。

2、什么是面质?我们咨询中常见的矛盾有哪些?

答: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质、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我们常见的矛盾有:言行不一;理想与现实不一;前后言语不一;咨访意见不一致。

3、使用面质的目的是什么?

答:面质的目的在于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在于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自爱与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在于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在于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做面质,而这一点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的课题。

4、面质的注意事项?

(1)要有事实依据(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

5、什么是解释?解释需要注意的事项?

答:指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解释时需要注意的:进行解释时,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否则,解释势必偏离;同时应明确自己想解释的内容是什么,若对此也模糊不清或前后矛盾,则解释效果就差;再则要把我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理论怎样解释最好。

6、什么是指导?

答: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技术是对求助者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咨询技术。

7、什么是内容表达?

答: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与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视线自诩目标。广而言之,指导、解释、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等都是一种内容表达。

提出忠告和建议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但应注意措辞要和缓、尊重,比如“我希望你……“、”如果你能……或许就会”更好,而切不可“你必须……”、“你一定要……”,“只有……才能……”

8、什么是情感表达?

答: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知求助者,影响求助者,即为情感表达。

9、什么是自我开放?

答: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

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告诉求助者。第二种形式的自我开放式咨询师暴露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10、什么是影响性概述?

答:咨询师讲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

11、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答:(1)加强言语。(2)配合言语。(3)实现反馈。(4)传达情感。

12、可以使用的非言语行为有哪些?

答: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及步态等

第四单元放松训练

1、什么是放松训练?

答:放松训练又称‘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洗礼咨询和治疗方法。

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含主观体验、生理反应、表情三部分。

2、放松训练的实施流程有哪些?

答:咨询师介绍远离;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强化求助者的训练(呼吸放松包括鼻腔呼吸放松法、腹式呼吸放松法和控制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3、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第一,第一次放松训练,咨询师应给求助者示范,减轻求助者的焦虑,并能提供模仿信息;

第二,放松训练可以使用的放松方法多种,可以单独使用,可以联合使用,但一般以一两种为宜,不宜过多;

第三,请求助者注意,放松治疗的关键是放松,即强调身体、肌肉的放松,更强调精神、心理的放松,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体验身体放松后的体验;

第四,求助者在练习放松时,应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避免各种干扰,通过训练真正达到放松的效果;

第五,放松的引导语有录音和口头两种,在训练开始时,口头语引导更便于求助者接受和掌握;

第六,放松疗法对想象力强、容易受暗示的求助者效果较好,对独立性强而想象力差的求助者额能效果不显著,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第七,促进求助者领悟,放松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以随时做到随意的放松,并运用自如。

第五单元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1、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靶目标越具体越好,如果目标过大,将难以操作。设定的目标应当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

(2)监控靶行为。

评定靶行为的基础水平。详细观察和记录该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特别要

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与求助者一起设计干预方案,以取得求助者的积极配合。

(4)实施强化。

继续记录靶行为。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阳性强化的标准应是现

实可行的,可达到的。要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朝期望方向发展。内

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5)追踪评估。

应让求助者也掌握和使用干预方法,将效果巩固。

2、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

大多数行为学家认为,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地接近目标。虽然赏与罚有时可以相辅相成,但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精神科病房或慢性病疗养院常常使用阳性强化法调节求助者的行为,例如代币法。阳性强化法近些年来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3、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目标行为单一具体,阳性强化法要改的行为应该单一、具体,非常明确,保证强化物对该行为的强化;

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对目标行为的阳性强化,应该在行为出现时进行,不可提前或者错后;

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带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4、阳性强化法的行为疗法基础理论是什么?

答:一共有三个:

(1)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沃尔夫提出的,成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

(2)操作条件反射;(3)认知行为治疗。

4、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

答:增强法;惩罚法;消退法;代币管制法。

5、建立新行为的常用技术

答:行为塑造技术(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术);行为渐隐技术(渐隐技术就是通过利用明显刺激(线索)改变非适应性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

第六单元合理情绪疗法

1、合理情绪疗法有哪些阶段?

答:共四个阶段: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在教育阶段。

2、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答:ABC理论是和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艾利斯关于非礼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估和解释造成的。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件事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只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即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3、领悟阶段,心理咨询师的任务有哪些?

答:咨询师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第一,引起其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第二,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第三,求助者可能认为情绪困扰的原因与自己无关,咨询师应该帮助求助者理解领悟,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恰恰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因此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4、修通阶段使用的技巧有哪些?

答:三个技巧: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常用的方法是所谓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产婆术”的辩论技术,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

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有三个步骤: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

应。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

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

(3)家庭作业:RET自助表是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选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

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分析,并找出可以替代哪些B的合理信念,贴在相应

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合理自我分析(RSA)和RET自助表基本上类似,也是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

写出ABCDE各项,只不过不像RET自助表那样有严格规范的步骤,但报告的重

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4)其他方法:自我管理程序,这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另一种方法是“停留于

此”即鼓励求助者呆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之极的想

法。

5、不合理信念都有哪些特征?

答:三个特征:绝对化;概括化;糟糕至极。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过分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书的好坏一样。

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6、什么是黄金法则和反黄金法则?

答:所谓黄金法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反黄金法则是指“希望别人像你希望那样对待你”。

7、合理情绪疗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注意事项:

(1)合理情绪疗法有一定局限性;

(2)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

(3)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8、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答:①自我关怀②自我指导③宽容④接受不确定性⑤变通性⑥参与⑦敢于尝试⑧自我接受。简单来说,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以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帮助她拥有一个叫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第七单元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1、什么是阻抗?

答: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更痛苦经历的否认。

2、阻抗的形式有哪些?

答:(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语和赘言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3、应对阻抗的注意事项?

答:(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4、产生阻抗的原因有哪些?

答:(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a.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 b.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问题(2)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a.阻力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 b. 阻力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饰更

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活动:a. 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和动机 b. 阻力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

无能为力的动机 c. 阻力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助动机

5、沉默有哪些类型?

答:(1)怀疑型(2)茫然型(3)情绪型(4)思考型(5)内向型(6)反抗型

6、话多有哪些类型?

答:(1)宣泄型(2)倾吐型(3)癔症型(4)表现型(5)表白型(6)掩饰型(7)外向型

7、多话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与咨询师相关(咨询师有感而发的宣泄;咨询师的评价;咨询师的逻辑能力欠缺或解释过多等);与来访者相关(宣泄性;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8、什么是移情?分类?

答: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移情分为负移情和正移情。负移情就是指转移了负面的不好的情感,正移情就是正面的好的情感。

9、移情和依赖的区别是什么?

答:移情与依赖相似,移情中多有依赖,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情感;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

10、如何处理移情?

答:如果咨询师觉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移情是治疗过程中的过度症状,咨询师应鼓励求着继续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活动。求助者在充分宣泄情绪后,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师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解。

第八单元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

1、阶段小结的流程有哪些?

答:(1)小结每次咨询效果

(2)商讨下次咨询任务;

(3)布置家庭作业;

(4)正视和处理咨询中的反复现象;

(5)处理咨询失误

11、一般会有哪些咨询结果?

答:

(1)效果显著,求助者存在的问题已经顺利解决,求助者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2)咨询效果较好,心理问题基本解决;

(3)咨询有一定效果,但问题依然存在;

(4)效果不明显,问题基本上没有解决。

12、关系结束的流程有些?

答:

(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

(2)全面回顾和总结

(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12、心理咨询评估的维度有哪些?

答: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前后心理测量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13、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哪些机制起作用?

答: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即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

14、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答:

(1)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15、适宜咨询的人具备哪些条件?

答: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对象是咨询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求助者都适合咨询;也不是适合咨询的求助者都适合于每一个咨询师,匹配很重要。这些都属于如何选择适宜的求助者的问题。

咨询师要知道什么样的求助者适合咨询,什么样的求助者、什么样的心理问题适合自己,

否则事倍功半甚至无效,或起反作用。

16、寻找合适对象的重要性?

答:适宜对象的条件

(1)动机正确。

(2)人格正常。

(3)信任度高。

(4)行动自觉。

(5)匹配性好。

(6)智力正常。

(7)年龄适宜。

(8)内容合适。

17、转介的流程是什么?

答: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咨询;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

18、不适宜的情况可以归纳成哪几种情况?

答:一共有三种: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

19、转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

3、在转介时可向新的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求助者的情况。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包括咨询情况,这属于职业的交流,但一般不得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注:1、红色部分是重点

2、诊断必考,合理情绪疗法是咨询技能的重中之重。

3、测验技能部分必考量表有:韦氏成人智力量表、MMPI、EPQ、SCL-90、SDS、SAS,复习时把真题吃透就够用的了。

4、技能教材,理论的考题也会有考点。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事业、家庭以及社会,谁又能游刃有余?因而许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大学生也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员。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有许许多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逃避。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高校的学生自杀,而且听过不止一次。当时我就在想生命是最可贵的,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呢?后来我又听说了马加爵事件。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云南昆明市云南大学六幢三一七宿舍发现四具男尸,他们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天。他还不到二十三岁,杀人手段却很残忍。尸体死亡原因都是脑部钝器击打所致。他为什么杀死他们呢?因为那四个同学为了打发时间约马加爵打牌,他很乐意的接受了。他的智商很高所以打牌经常赢。那几个同学便怀疑他作弊,他坚持说没有,他们就把他以前的许多伤疤都揭开了。马加爵感到自己的人格被侮辱并且受到了巨大的歧视,因而杀了他们。 这件事令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为了国家失去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而惋惜。他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他曾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日子里光脚和逃课;他曾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百元丢在过道里让丢钱的母亲捡到;他上大学的钱也都是他自己挣来的。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淳朴孝顺的他成为杀人犯呢? 首先得从他的同学说起,这四名同学是他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他的,一直平等对他的人竟然恶语中伤他,蹂躏他的人格,还揭开了他的伤疤。使他认为每个人长期以来都一直凶悍的歧视他,残忍的嘲笑他,他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他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决定了玉石俱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无情践踏和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因而他杀了他们。这四个同学实在太让他失望了,他们没有对穷苦人的同情,有的却是嘲笑。他们的心里十分好强,不服输,因而他们选择了污蔑他作弊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试想如果他们的心里有的不是优越感也不是虚荣感,而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还会被杀吗? 从马加爵方面讲,他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也曾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给他一两块钱让他帮自己洗衣服。在那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十分不平衡。他感到了别人的侮辱与歧视,也感到了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糟蹋,但在那时他并没有释放出来,于是打牌成了导火线。再者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得不好或者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一开始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以前他经过别人宿舍,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音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不希望自己处于弱势,不想被别人欺负。他的心里极度不平衡,也开始有点扭曲。但他不懂得理智的调控情绪,也不懂得用音乐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他只知道在事情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发泄到别人身上,因而他渐渐开始孤独了,就连老乡也不想理他。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那位同学。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计较的人,他不懂得容忍与包容,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案例问答题回答模板

与案例有关的问题 一、分析案例,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和求 治愿望,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典型症状,排除精神病。 2、症状由****(找案例中描述的具体刺激)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3、症状持续时间**左右(摘抄案例中的具体时间)。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其症状是由现实性冲突所引起的,并有求助愿望。 4、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均受到影响了,有泛化、回避出现。 心理症状: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等(前面症状仅为举例,要 根据案例中的内容摘抄) 躯体症状: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等(前面症状仅为举例,要根据案例 中的内容摘抄) 社会功能:不能上学/上班等(前面症状仅为举例,要根据案例中的内容摘抄) 5、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和求 治愿望,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典型症状,排除精神病。 2、症状由****(找案例中描述的具体刺激)引起,属于现实刺激引起的冲突造成的。 3、症状持续时间**左右(摘抄案例中的具体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存在内心痛 苦,有自知力,有求助愿望。 4、求助者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只是效率下降,根据案例摘抄相关内容) 5、情绪反应不太强烈,理智可以控制 6、情绪反应内容尚未泛化。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二、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生物学原因:如果有就写,没有就写“未见明显生物学原因”。 2、社会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概括填写,一般社会性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和负性生活事件等 3、心理原因:根据时间情况概括填写,一般心理原因包括:错误认知、个性原因、情绪方面原因和行为模式原因等。 三、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的资料整理: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紧张不安,焦虑。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况:工作效率下降。

案例分析问答题

案例分析问答题: 1、一般心理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 3、神经症(分类) 4、精神病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二、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4、最终作出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四、对该求助者需做那些鉴别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便显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患者,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与某类性神经症相鉴别:……. 五、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生物原因:是否有躯体疾病、生理年龄、性别因素2、心理原因:认知方面,性格, 3、社会原因: (1)家庭教养模式, (2)生存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 (3)人际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 (5)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诊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为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建筑材料习题集整合答案版

第一篇试题 第一单元绪论 二、填空题 1.根据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建筑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三大类。 2.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功能,大体可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墙体材料三大类。 3.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材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两方面的内容。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常用的三大建筑材料()。 A、水泥 B、玻璃 C、钢材 D、木材2.以下不是复合材料的是()。 A、混凝土 B、灰砂砖 C、铝合金 D、三合板 3.目前,()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 A、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B、建筑塑料 C、铝合金材料 D、建筑陶瓷 第二单元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颗粒固

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1 / 27 3.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 值,只与材料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有关。 2.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块体)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3.材料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对选定的材料而言,吸水率是一定值。 4.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对选定的材料而言,含水率是一不定值,与大气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5.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 6.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亲水性; 水滴在材料表面不会展开而呈近视球形,这种性质称为憎水性。憎水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

调整心理,追求幸福【摘要】本案例是一名青年女性因夫妻关系引发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长期夫妻关系的冷漠,再加上两次负性生活事件,使求助者有了离婚的想法,但考虑到自己的将来和女儿,在离与不离的矛盾心理冲突中,出现了了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症状,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求助者与其不合理信念辩论,最终使求助者走出负性生活事件的阴影,以积极的思维模式重新构建了家庭的幸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般资料】 张某,女,34岁,大专学历,县法院工作人员,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一个多月。 【求助者主诉】 我和丈夫经人介绍结婚,婚后几年生活很幸福。但自从丈夫工作调动后,他经常回家很晚,有时甚至半夜才回来,回家后也很少说话,我们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夫妻关系也因此变得很冷漠。1年前,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说丈夫和同事有暧昧关系,和他闹了一场,但没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不了了之。1个月前我在班上感觉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家,发现丈夫和那个同事在家坐着,于是又想起了短信的事,那个女人走了以后,我和丈夫大闹了一场,感觉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想和他离婚。但离婚后女儿的生活怎么办自已再找一个不如他怎么办不离婚,又感觉自己对他那么好,给他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还得上班,而他对我却是漠不关心,还在外面和同事不清不白,日子没法过了,一个多月了,离还是不离的问题翻来覆去的考虑,搞得自己心情烦躁、焦虑,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有时做工作注意力也不集中,因为自己心情不好,也不愿与同事聊天,担心同事看出自己的情绪,知道丈夫的事情。再这样下去,害怕抑郁成疾,前来咨询。 【个人成长背景】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有一个哥哥,父亲脾气暴躁,经常与母亲争吵,因此养成了她忧郁、内向的性格。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三时有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意,求助者嫌其相貌丑陋而拒绝,并以此作为笑料在父母面前述说,遭到父母的责怪, 认为不应嘲笑别人短处。自此很少主动再与母亲交流,但有些话愿意跟父亲说。觉得父亲虽为农民,但身材高大,脸相俊朗,而且善解人意,不轻易发火,还比较幽默。求助者数次在姐姐跟前表示,将来嫁人就要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为此曾遭到姐姐的讥讽,说求助者有恋父情结。24岁那年,偶遇初中毕业、做司机的小学同学林某。林某生性活泼,爱开玩笑。求助者无意间发现,林某1.8米个头,有几分父亲的“遗传因子”。两人相爱了,半年后结了婚。好景不长,求助者生完孩子不久,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规劝不成,继而发生争吵。争吵中林某常将其打倒在地。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仍愈演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在孩子3岁时,两人离了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有一与其有类似离异经历的女友。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 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离婚后,求助者摆脱了暴力阴影,但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其一同样经历的要好女友,也持相同看法。也因此求助者对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事情,并告诉了其他同事。求助者知道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

单片机习题集(含答案)经典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单项选择 1、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信息编码是()。 (A)ASCII (B)BCD码(C)余3码(D)循环码 2、-31D的二进制补码为.( )。 (A)1110000B (B)11100001B (C)01100000B (D)01100001B 3、十进制29的二进制表示为原码()。 (A)11100010B (B) 10101111B (C)00011101B (D)00001111B 4、十进制0.625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0.101 (B) 0.111 (C)0.110 (D)0.100 5、十六进制数7的ASCII码是()。 (A) 37 (B) 7 (C) 07 (D) 47 6、十六进制数B的ASCII码是()。 (A) 38 (B) 42 (C) 11 (D) 1011 7、通常所说的主机是指() (A)运算器和控制器(B)CPU和磁盘存储器(C)CPU和主存储器(D)硬件和软件 8、使用单片机实现在线控制的好处不包括( ) (A)精确度高(B)速度快(C)成本低(D)能与数据处理结合 1-2填空 1、计算机中常作的码制有、和。 2、十进制29的二进制表示为。 3、十进制数-29的8位补码表示为。 4、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交换信息的载体。 5、十进制数-47用8位二进制补码表示为。 6、-49D的二进制补码为。 7、计算机中的数称为,它的实际值叫。 8、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形式有普林斯顿结构(又称冯.依诺曼结构)与哈佛结构,MCS-51存储器采用的是结构。

1-3 问答题 1、何谓单片机?单片机与一般微型计算机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单片机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3、为什么80C51系列单片机能成为8位单片机应用主流? 4、举例说明单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5、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各用什么字母尾缀作为标识符?无标识符时表示什么进制数? 6、试比较MCS-51,MSP430,EM78,PIC,M6800及AVP等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单项选择 1、要MCS-51系统中,若晶振频率屡6MHz,一个机器周期等于( ) μs A 1 B 2 C 3 D 0.5 2、以下不是构成的控制器部件(): A 程序计数器、 B指令寄存器、 C指令译码器、 D存储器 3、以下不是构成单片机的部件() A 微处理器(CPU)、B存储器 C接口适配器(I\O接口电路) D 打印机 4、下列不是单片机总线是() A 地址总线 B 控制总线 C 数据总线 D 输出总线 5、PSW=18H时,则当前工作寄存器是() (A)0组(B)1组(C)2组(D)3组 6、P1口的每一位能驱动() (A)2个TTL低电平负载有(B)4个TTL低电平负载 (C)8个TTL低电平负载有(D)10个TTL低电平负载 7、MCS-51的中断允许触发器内容为82H,CPU将响应的中断请求是( ) (A) T0, (B)T1 (C)串行接口 (D) INT0 8、外部中断0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A)0003H (B)000BH (C)0013H (D)001BH 9、内部定时/计数器T0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A)0003H (B)000BH (C)0013H (D)001BH 10、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至少应有一条( )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来访者:李某,女,15岁,初二学生。初一因害怕去学校休学了半年,复学后又常跑回家,后来父母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去学校,因此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患者在初一时,给一男生写过一张表示自己喜欢对方的字条,因为不敢当面交给那位男同学,便让另一位女同学帮自己传给对方,那位男生没有任何表示,自己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那位女同学已经将自己写字条的事告诉了别的同学,认为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遂不肯再上学。父母见其无法坚持学习,便为她办了休学半年的手续。休学在家时,因怕别人说自己有病,就极少外出,在家多以睡觉、看电视打发时间。半年后转学到另一学校,但依然不敢与同学交往,害怕同学知道自己过去的事,又因为离家远了更想家,于是经常不去学校,后来就坚决不上学了。因为不去上学,父母对她特别失望,经常不回家,这使她很担忧。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13岁时因不敢上学,到医院检查没有明确诊断,曾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效果不明显。未发现家族史,但其母亲性格也较为敏感,面子观念较强。体格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精神健康检查:年貌相符,衣着整洁,说话虽有些胆怯,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余感知觉障碍,表情不太自然,伴有紧张、焦虑,自知力完整。辅助检查: SAS为32分,SDS为40分,没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二、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1.心理咨询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依据:来访者为少女,她的问题是不愿上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造成该心理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其早期经历、青春期性的萌动与成熟及其家庭教养、父母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均有关系。时间经历一年,从无法面对同学,不愿意上学,发展到为了不让他人说自己,尽量不外出。在这段时间里,平时对李某事事迁就的父母,既不能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和帮助,反而是因为望女成凤心切,多次逼其去学校学习,这使她在精神上又产生了新的痛苦,致使该问题持续时间较长。 2.心理分析 李某心理问题的产生,除特定事件的刺激外,更有其人格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原因。从来访者的陈述中得知她从小受父母宠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只要有困难都由父母出面解决,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如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少女的怀春心理使其渴望与异性交往,但被老师、家长反对后不敢违抗,家长、老师认为不正经、学习不好的女孩子才会与男生交往,这一观念影响着她,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使她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了解异性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于是只好从影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又由于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无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受情爱镜头的刺激不能自持,养成了自慰的不良行为,而从父母对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态度中她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因此而自责。这种不良的性经历,还使其产生了怕羞心理。 三、心理护理方法与技术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的 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报告的案例中,求助者为一女性国企中层管理人员。三个月前,求助者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撞伤一老年人,令其致残,遭到其家属的人身攻击,求助者出现紧张害怕,自卑自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且出现泛化、回避,影响了社会功能,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经过5次门诊咨询,通过多方面评估及咨询前后的SCL-90、SAS、SDS二次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显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模式,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调节,效果较好。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求助者解除了情绪困扰,改变了不合理信念,达到了自我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刘某,女,40岁,已婚,大学文化,某国企中层管理人员,大学学历,就诊前工作积极负责,深得领导和同事认可,家庭经济状况良。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伴睡眠障碍三个月。 个人陈述:三个月前,在一个雨后的傍晚,我驾车路过云龙山下面的十字路口,绿灯开启后正常行驶,突然发现车前冒出一位60岁左右的老年人横穿马路,我紧急刹车,但由于路滑,车子没有停稳就撞到了老人身上,当即昏倒。我在送老人夫医院救治的当晚,病人家属纠集了十几个人对我进行围攻、追打,我的头发被扯下了一大把,外衣也给撕破。(说这话时,求助者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他们

认定我对老年人的伤残负有全部责任,但交通事故稽查人员事故报告认定我不是事故的主要责任方。然而,车子是我开的,我总想着老年人的伤残,我是有很大责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车子开的慢一些,他就不会伤残的。我很失败,我有罪,我对不起老人和他的家属。现在,我既害怕老人的家人再次对我采取伤害行为,又担心这件事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发展前途。现在,我已经不能正常上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只要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或听到有人高声说话,就会出汗,心慌,我十分痛苦。近三个月,我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头痛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朋友、家人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过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知道肯定是出了心理问题了,所以前来咨询。(在其丈夫陪同下前来咨询) 求助者丈夫补充资料: 求助者刘某,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对她的期望值高,街坊邻居也赞誉有加。参加工作后,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下班之后不放弃学习,很快升职为大型国企中层领导。三个月前出了交通事故后,求助者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晚上睡不着,半夜时,还经常在家里走来走去,饭也不想吃,连班也不能上了,人也明显清瘦了许多。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此得体,面色憔悴,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求助者从小个性要强,追求完美,工作十多年了,同事、家属、街坊评价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平常除看书学习之外,业余爱好较少,社会交往不多,其丈夫为公务员,有一10岁男孩。自从三个月前发生了老人伤残事件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自责、焦虑不安之中,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2.7 焦虑3.2 抑郁2.4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4 标准分67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及答案全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第一篇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上)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 一、填空 1.成均是出现于五帝时期的萌芽状态的学校教育。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我国真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商朝。 4.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由大司徒掌管。 6.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为主,西周的经济实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实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7.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的学校,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儒家的荀子。 8.“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1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二、选择 (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B)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B)7、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C)8、“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心理咨询师三年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年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案例一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等1个多月。 一、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犹犹豫豫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不敢下面看咨询师,来回搓手,内心体验与表情一致。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对他在学习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的成绩,偶有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的考试非争取第1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太紧张,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在学习上, 二、心理测试结果SOS:40,SAS60,EPQ:N:65,P:40,L:3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注意力为集中、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殶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的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程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天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1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农业国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病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的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案例

个案分析:解开咬指甲之谜 一、背景: 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 二、实录: 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毅毅蒙着头,棉被一动一动,就轻轻地走到毅毅的床头,掀开棉被,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咬指甲,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一连反复了好几次都无济与事。 妈妈来接毅毅,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惊讶,怎么会咬指甲呢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毅毅确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心里很着急,她曾耐心地给毅毅讲解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等。但收效甚微。她曾多次尝试着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但过后又忘。有一次,毅毅没事干的时候又将手伸入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事后,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我行我素”了。毅毅什么时候,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在家访中知道了毅毅的成长过程:毅毅父母工作很忙,毅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俩口样样事儿都由着他,后来,老俩口因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换成保姆照看,可是由于毅毅不适应接连换保姆。 三、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毅毅以“一切由着他”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和不熟悉保姆。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毅毅就是希望通过咬指甲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毅毅在咬指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注意他,盯着他看,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咬得更加厉害,从而产生安全感,这就是父母采取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反而“变本加厉“的缘故吧! 为了纠正毅毅咬指甲习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 2、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时,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各种事物,引导他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做游戏、折纸工、看图书等学习知识上,并指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不觉得寂寞无事做而咬指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六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嘱咐他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在幼儿园的老师要关爱他、友好地提醒他,教育小朋友不要叽笑他,或是老是盯着他看,而要帮助他,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成人要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一段时间后,他自然就不去咬指甲了。 四、对策 1.照照镜子 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 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 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 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 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 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 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