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人教版)期末检测题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人教版)期末检测题

期末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下列对金字塔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C.金字塔的出现时间要晚于中国长城的修筑时间

D.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2.右图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社会成员分工

B.四个等级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分工

C.严格的等级制度

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3.电视剧《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武王

4.人类早期文明中,明显具有海洋文明特征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中华文明

5.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的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

A.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B.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

C.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D.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给邻居照顾

6.“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你知道罗马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吗()

A.公元前8世纪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前509年

D.公元前27年

7.下列对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庄园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

B.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并为其服劳役

C.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法发泄不满

D.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事情

8.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埃及

9.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10.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日本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商鞅变法

D.戊戌变法

11.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12.“焚书坑儒”时,被焚书籍不包括()

①医药类②占卜类③种植类④六国史书⑤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13.《汉书》记载:“(秦朝)丁男(成年男子)被甲(铠甲),丁女传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A.兵役、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人民勤劳

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文景之治”

15.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儒家思想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文帝

D.周武王

16.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④治理黄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电视剧《昭君出塞》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王昭君远离家乡去和亲的情景。昭君出塞为汉族与某一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的“某一民族”指的是()

A.鲜卑族

B.氐族

C.匈奴族

D.羌族

18.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雪同学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感兴趣,她上网查阅资料时搜集到如下信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19.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西晋能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A.司马炎英明果断

B.吴、蜀两国弱小

C.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吴、蜀统治腐败

21.迁都是一个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便于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汉武帝迁都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晋时期的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②两晋时期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③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农学家,代表作有《齐民要术》④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⑤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⑥张仲景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23.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同以下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时

期的年号()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25.“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苦……”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人物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文成公主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11分,29题9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

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站在太阳

神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下端是用阿卡德楔

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 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见右图)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说他制定的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

义和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

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头上的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

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材料三 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法典”出自古代世界哪一王国?历史上称这部法典为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该法典有什么历史价值?(6分)

(3)材料三记叙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哪一方面的事实?(2分)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结合教材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4分)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怎样?(4分)

(4)如果没有遇雨误期,这一事件还会爆发吗?为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材料二(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

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三(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四(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 说明理由。(3分)(3)材料三唐太宗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分)

(4)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这种情况?(2分)

29.(2013·扬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材料三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这些改革措施的主要历史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举出两例即可)(2分)

(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1.C 点拨:A、B、D三项真实地反映了金字塔的状况。金字塔修筑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的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答案是C项。

2.C 点拨: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几乎没有什么权利,受上层等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职业。从四个等级的职责和义务可以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A、B两项是现象,没能反映实质问题,D项种族差别在种姓制度中并没有体现。

3.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商王纣的暴行。夏王桀、商王纣、周厉王都是有名的暴君,施用“炮烙之刑”的是商王纣。

4.C 点拨:

综上可知,明显具有海洋文明特征的是古希腊文明。所以答案是C项。

5.C 点拨:提取题干关键词“伯利克里”“雅典”,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故本题应选C项。

6.A 点拨:公元前8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7.D 点拨:本题考查对西欧封建农奴的了解。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故 D 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8.C 点拨: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

9.C 点拨: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10.A 点拨:提取关键信息“日本”“7世纪”,分析各选项可知,B、C、D三项发生在中国,排除。

11.D 点拨:本题考查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分析能力。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从此,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故A项情况存在;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故B项情况存在;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故C项情况存在;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故D项情况不存在。

12.C 点拨:本题考查对秦朝“焚书坑儒”的识记和辨析能力。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等方面

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

13.A 点拨:本题考查对秦朝暴政及相关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丁男被甲,丁女传输”,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兵役、徭役。

14.C 点拨:本题由毛泽东诗词引入,考查汉武帝的主要功绩。汉武帝的主要功绩是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稳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故选C项。

15.B 点拨:本题考查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掌握。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均受到排斥。故答案为B项。

16.B 点拨:本题考查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④不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①②③分别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在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17.C 点拨:本题考查对昭君出塞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汉元帝时,匈奴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由此可知题干中提到的民族为匈奴族。

18.C 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贡献和称誉的识记与辨析能力。在我国古代被称作“医圣”的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19.A 点拨: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可以做出选择。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

20.C 点拨:本题考查对西晋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的理解、分析能力。西晋是在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曹魏政权在北方发展经济,使得北方经济迅速恢复,这为西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C 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上迁都事件的辨析能力。历史上迁都的例子很多,但原因不尽相同,周平王迁都是因为以前的都城被少数民族占领,不得不迁都;盘庚迁都是为了避免水患和政治动乱;汉武帝并未迁都;孝文帝迁都是为了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22.A 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辨析能力。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其中祖冲之是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故含有②的选项是错误的;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故含有⑥的选项是错误的。

23.D点拨:本题考查对科举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诗句的含义——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学有所成就,即“登天子堂”。而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只有参加科举考试。

24.B 点拨: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诗中的“开元全盛日”,此句描述的应该是开元年间的状况。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25.B 点拨:题干中的“东瀛”即日本,由“袈裟”可以确定是僧人。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项。

26.(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2)目的:在全国发扬正义和公道。真实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历史价值: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我国不断加强和健全民主法制建设。(4)法律为不同阶级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也在进步;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27.(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2)陈胜。陈胜吴广起义。(3)戍边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4)会爆发。理由: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者实施的暴政,主要表现为:刑法残酷,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多。陈胜、吴广等人戍边途中遇到大雨误期,是起义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是遇到大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迟早也会爆发。

点拨:本题考查对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掌握。(1)问考查对秦朝暴政表现的掌握,可从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和刑法残酷等方面归纳。(2)(3)两问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原因、结果。(4)问考查对问题的深入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28.(1)隋末战争的浩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2)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3)意在调整统治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自己的统治。(4)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从而出现了这种治世局面。

29.(1)商鞅。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2)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3)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即位之初就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他还多次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种植。(4)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