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杨 学 举

(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 保定 071001)

本文介绍了小麦辐射育种的成就,辐射诱变可获得的有益变异以及当前辐射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麦 辐射育种 进展

自1927年Muller发现X射线能大大提高植物突变率以来,植物辐射育种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辐射手段被引入育种领域。最早用于小麦育种的是γ射线、β射线和X 射线,尔后又引入快中子、激光、微波和离子束等[1]。由于辐射诱变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育种周期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世界各国通过诱发突变已育成了大批符合人类要求的新品种和新种质。

小麦辐射育种的成就

全世界利用辐射诱变育成的小麦品种和创造的有价值的种质资源已达数百个。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如意大利选育的硬粒小麦品种Creso,由于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曾连续12年成为该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平均每年增产小麦4.5亿kg[2]。意大利育成的面包小麦品种Sharba ti Sonora,巴基斯坦育成的拉盖尼15和伊拉克育成的品种也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前苏联、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等也广泛开展了小麦辐射诱变研究,获得了一些品种和种质材料。

我国的小麦辐射育种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育成了一批新品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我国利用辐射手段育成的小麦品种数目已超过个。这些品种推广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所育成的小偃6号,累计推广面积在360万hm2以上。陕西农科院育成的秦麦6号,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6万hm2。山东农业大学育成的山农辐63,1980~1985年在山东省累计推广273.8万hm2。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育成的原冬号系列品种,在北部冬麦区一直占据相当面积。四川农科院育成的川辐1号,在1984~1988年累计种植47.6万hm2。浙江农科院育成的浙麦3号和浙麦4号,审定后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山东农科院育成的原丰6号,1990年在7.3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达7500kg/hm2以上。山东德州农科所育成的鲁德5号,一般产量在6000~7000kg/hm2[3~4]。青海农科院用辐射处理阿勃种子,选出的变异类型已在青海种植1.0万hm2以上[5]。同时,一些单位利用辐射诱变育成许多小麦突变种质资源[6]。目前,我国小麦辐射育种在育成品种的数量和诱变研究的广度上均为世人所瞩目。

辐射诱变产生的有益变异

辐射诱变拓宽了突变谱,会产生多样化的突变类型。通过选择,可获得对人类有益的突变系。业已证明,诱变在下列方面是有效的。

产量及产量性状

()产量 青海省农科院用快中子辐照

3

801.

1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