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P模式综合介绍与实际操作

PPP模式综合介绍与实际操作

PPP模式综合介绍与实际操作
PPP模式综合介绍与实际操作

Ppp模式综合介绍与实际操作

今年以来PPP热度直线上升,被政府视作打破政府垄断和地方债务坚冰的子弹,这颗子弹离设定的目标还剩几步之遥?PPP模式如何运作?对债券市场又有何影响?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PPP公私合营提供公共产品。PPP指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是广义PPP,包括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等多种运作模式。PPP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但此次推广也并非“往事重提”,而是“旧瓶装新酒”。改革开放至今,PPP 在我国已经历了5个阶段和3波高潮。14年以来,中央到地方均推出大量PPP项目,PPP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政府也强力支持,预计将迎来新一波高潮。

PPP模式不增加政府债务获财政部力推。第一,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带来巨量融资需求,而土地财政却难以为继,信贷刺激的老路也被证明遗患无穷。第二,PPP模式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有利于缓解地方债务压力,降低系统性风险。

PPP的一般流程。PPP运作形式包括O&M,BOT,TOT,BOO等多种类型,由收费定价机制、项目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改

扩建需求和期满处置等因素决定。其中项目的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而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共担。财政部门对项目的评估采取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其本质是比较采用PPP与否两种情况下所需成本净现值的大小,若成本净现值更低,则适合采用。目前的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集中在以“使用者付费”为特征的经营性项目。预计初期将以轨道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等适合市场化经营的存量和新建项目为主。

2015年PPP的最大空间可达2.1万亿。基建投资仍是15年稳增长重要抓手,预计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在14年20%左右的高水平。根据基建投资与政府融资需求的关系,预计15年地方政府总融资需求约2.7万亿。15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预计目标赤字率升至2.5%,而GDP增长率降至7%,故总财政赤字约1.63万亿。扣除中央财政赤字后,预计新发地方债规模升至7327亿,考虑到期量1714亿,新增地方债规模约5613亿。据此可得PPP模式下融资规模约2.1万亿。

PPP模式将取代融资平台模式。第一,股债顺势而上,迈入直接融资大时代。PPP模式下可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较融资平台模式最大的变化在于以股权、新型债券品种为主的直接融资将取代以平台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加之政府主流的一般债券、专项债券亦属直接融资范畴,

政府融资将开启直接融资的大时代!就股权而言,公私合营项目公司形式将撬动巨量社会资本,以参股的形式为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就债权而言,债券品种将会丰富,项目收益债和资产证券化供给有望放量。第二,PPP项目公司或将化身为新一代“融资平台”。43号文一声令下,融资平台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PPP模式或将成为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PPP模式下的项目公司或将成为新型的“融资平台”。政府债券的发行受到赤字率的约束,债务的扩张还得依靠“外部融资实体”,地方政府可依靠PPP模式下的经营主体继续融资,所不同的只是企业和项目的信用取代了政府的隐性担保。第三,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PPP将促进地方政府举债规范化,提高透明度;PPP推行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契约精神,较高的信用将是采用PPP融资的必要条件,这将倒逼政府维持自身信用程度;当前财政部力推PPP的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利于缓解存量债务压力。

PPP快速发展仍需破除诸多瓶颈。第一,我国当前缺乏一套针对PPP 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法规法律效力不高,《特许经营法》短期内仍无法出台。第二,财政部与发改委本位博弈,缺乏统一监管机制。两部门均有意统筹规划PPP项目,对于PPP的理解大致相同,但在不少细节上仍有出入,一定程度上会让参与者无所适从,不利于PPP项目的开展与推进。第三,契约精神至关重要。PPP项目失败的案例中,

很多是由于政府违背承诺而致合作方利益受损。我国要实现从“大政府,小市场”到“小政府,大市场”的转变仍有漫漫长路。

正文:

1. 什么是PPP?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广义的PPP是指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具体可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类。狭义PPP 仅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以合资组建公司的形式展开合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我国推广的PPP项目运作形式包括O&M,MC,BOT,TOT,ROT,BOO等多种类型,可见我国官方的PPP应为广义PPP。

PPP通常以政府和社会资本签订合同的形式来实现,按照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大小和介入的程度高低,合同类型可分为服务合同、管理合同、租赁合同、特许经营权合同等。特许经营权合同中,社会资本在合同期内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等大部分工作,通过“使用者

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PPP 模式正是以基于特许经营权合同为主。

2. PPP在中国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PPP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但此次推广也并非“往事重提”,而是“旧瓶装新酒”。改革开放至今,PPP在我国已经历了5个阶段和3波高潮。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84-1993)。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一部分外资尝试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地方政府开始与投资者签订协议,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就是PPP。但当时尚未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无相应政策和规章,地方政府与投资者都是在探索中前进。这一阶段代表性的项目有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广州白天鹅饭店和北京国际饭店等,其中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被认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BOT项目。

第二阶段:小规模试点阶段(1994-2002)。与探索阶段无政府部门牵头状况不同的是,该阶段试点工作由国家计委(现“发改委”)有组织地推进,也掀起了第一波PPP高潮。国家计委选取了5个BOT试点项目:合肥王小郢污水TOT项目、兰州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北京地铁四号

线项目、北京亦庄燃气BOT项目、北京房山长阳新城项目,其中来宾B电厂项目也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PPP试点项目。

第三阶段:推广试点阶段(2003-2008)。02年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让民营资本进入公共领域,04年建设部(现“住建部”)出台《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PPP项目开展确立法律法规依据。政策东风下,各地推出大批PPP试点项目,掀起了PPP第二波高潮。该阶段外企、民企、国企等社会资本均积极参与,污水处理项目较多,也有自来水、地铁、新城、开发区、燃气、路桥项目。第一个被官方广泛推广的PPP项目——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也于这一阶段诞生。

第四阶段:短暂停滞阶段(2009-2012)。随着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城镇化程度大幅提高,但PPP模式在此阶段却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壮大,平台贷款、城投债等规模激增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PPP 发展进入短暂的停滞阶段。

第五阶段:发展新阶段(2013年至今)。十八大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13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PPP作专题报告,肯定PPP模式在改善国家治理、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城镇化等方面的重

要作用。14年以来,中央到地方均推出大量PPP项目,PPP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并掀起第三波高潮。以前的PPP更多以BT、BOT等为主,政府仍是主要的投资者和风险收益主体,此轮则强调社会资本与政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PPP立法有望很快推出,制度配套上也更为完善。

3. 当前为何要大力推广PPP?

今年以来政府力推PPP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带来巨量融资需求,而地方政府依赖的土地财政却难以为继,信贷刺激的老路也被证明遗患无穷。城镇化是本届政府在经济领域要打好的第一仗,据财政部测算,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42万亿。且从中短期来看,在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持续萎靡的情况下,基建投资是稳增长重要抓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之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卖地”,但人口红利将尽,地产大周期面临拐点,土地财政恐难以为继。调结构的目标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定调又堵住了信贷扩张的老路,而通过PPP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第二,PPP的推出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降低系统性风险,且与预算改革和地方债改革相得益彰,将隐性债务转变为显性债务,各级

政府能做到“心中有数”。融资平台模式下,平台对融资成本不敏感,形成资金黑洞推高无风险利率,PPP模式剥离了政府信用,将隐形政府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或项目信用,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拉长融资期限。地方政府承诺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将纳入预算管理,符合预算改革提倡的公开透明化要求,中央政府能对地方政府债务做到心中有数。

4. PPP项目的风险和回报机制如何?

项目回报机制指的是项目收入的来源方式,主要包括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等,由项目自身经营属性所决定。使用者付费是指最终由消费用户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一般适用于可市场化运作,收入能覆盖成本和合理回报的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是指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而由政府以财政补贴、股本投入、优惠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给予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的经济补助;而政府付费则指政府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

而对于项目的风险分担,《操作指南》规定项目的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而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共担。

5. PPP项目有哪些运作方式?

从我国官方文件中涉及到的PPP运作方式来看,发改委主要推广的有

O&M、BOT、BOOT、BOO等;而财政部主要推广的有O&M、MC、BOT、BOOT、ROT、TOT、BOO等,财政部出于缓解存量项目资金

压力的目的增加了ROT和TOT等方式。

一般来说,从项目是否是存量项目来看,存量项目可采用委托运营O&M、MC、TOT、ROT等方式,而新建项目可采用BOT或BOO等方式。

从项目盈利性角度来看,经营性项目可采用BOT、BOOT等方式,准

经营性采用BOT、BOO等方式,而非经营性项目可采用BOO、O&M

等方式推进。

若期限较长或所有权不需转移给政府部门,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则较大。在BOOT和BOO形式中,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承担的风险也较高;而O&M、MC等形式中,社会资本参与度相对较低,承担风向也较低。

6. 政府如何对PPP项目进行评价?

财政部于11月29日下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可以看做是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问题的通知》(76号文)的落实和细化。《操作指南》的最大特点是覆盖了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PPP项目的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至终止移交的各环节操作流程进行了全方位规范。

操作指南规定,财政部门对项目的评估采取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展开,只有通过这一评估才能获得批准。

VFM评价在国际上普遍运用于评估一个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其本质是比较采用PPP与否两种情况下所需成本净现值的大小,若PPP模式下成本净现值更低,则适合采用。PPP模式下所需的成本包括公共部门保留成本、社会资本支付费用等,不采用PPP而采用传统政府采购模式下的成本成为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其考虑了将风险自留产生的机会成本,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净成本、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和竞争性中立调整成本等。

7. 未来PPP有哪些项目类型?

根据财政部76号文,采用PPP的项目,应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主要为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

当前PPP立法尚未完善,可供参考的案例不多,示范项目对未来一段

时间内PPP模式的展开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财政部官网于11月30

日公布了PPP示范项目名单,共包括15个省市的30个项目。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30个项目中有22个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占比73%。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中也指出,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适合采用PPP的项目,要优先通过PPP 模式融资。近期大力推广PPP主要目的之一在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未来一段时间内PPP项目或以存量项目为主。

从项目所在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轨道交通、供水供暖等以“使用者付费”为特征的经营性项目。这类项目收益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吸引社会资本相对容易。PPP项目推广初期或将主要以轨道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等适合市场化经营的项目为主。

8. PPP未来一年可以达到多大规模?

8.1 15年基建投资预测

基建投资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14年经济下滑,投资是主要拖累,前三季度投资增速从去年的20%降至16%,其中地产投资增速从20%降至12%,制造业投资增速从20%左右降至14%,仅基建投资增速稳定在21%左右,对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15年,PPI依然负增,制造业投资仍需去产能。14年全年地产销量负增,预示着15年地产商拿地热情将受影响,影响地产投资增速。因而基建投资仍将是稳增长主要抓手,仍有望与14年持平,保持在20%左右高增速。我们预计15年基建投资增速为20%,可得15年基建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35784.12亿元。

8.2 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预测

地方政府融资途径包括银行贷款、信托、城投债、地方政府债等,我们按照上述四个分项对历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进行测算。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为市政建设、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基建领域,因而可根据基建投资预测地方政府债务增速。回顾历年新增地方债务(融资需求)与当年基建投资之比,近三年来该比例约为20%-30%。考虑到15年期新预算法和43号文将全面实施,地方政府融资逐渐受限,我们预计15年新增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与当年基建之比为20%。根据我们预测,15年基建投资累计值为135784.12亿元,故15年地方政府新增融资需求预计为2.7万亿。

8.3 PPP规模测算

根据新《预算法》和43号文,未来与地方政府相关的债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般市政债、收入市政债、PPP模式中的义务。对于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通过发行一般债券举借一般债务融资;对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通过发行专项债券举借专项债务融资;对于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大力推广PPP模式融资。

地方政府债务将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因而其总规模将受到全国财政赤字水平的限制,我们可以据此大致测算地方政府发债的规模。地方政府总的融资需求减去地方政府债券的新增量,即为PPP模式下的融资需求。

GDP增长率:13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7.4%、7.5%、7.3%,我们预计13年四季度GDP同增7.1%,故13年全年GDP增长率7.3%;预计15年GDP增长率7%;而13年GDP为568845亿,故预计15年GDP为653097亿。

赤字率:2012-2014年赤字率目标分别为1.6%、2.0%、2.1%,15年经济下行风险较大,基建投资仍为稳增长重要抓手,赤字率将稳中有升,预计15年目标赤字率将升至2.5%,总财政赤字约为1.63万亿;

中央财政赤字:2010-2014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分别为8500亿、7000亿、5500亿、8500亿、9500亿,中央财政赤字与GDP增速趋势上相同,15年GDP增速大概率下行,故中央财政赤字预计为9000亿;

地方政府债规模=财政赤字-中央财政赤字=15年GDP*赤字率-中央财政赤字,故预计15年地方债规模为7327亿元,而15年地方债到期量为1714亿元,故新增地方债为5613亿元。

PPP模式下的融资需求=地方政府新增融资需求-新增地方债券规模,故预计PPP的规模约为2.1万亿。

当然,由于2015年为新《预算法》实施的过渡年,大量原有的地方政府债务需要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置换,由于置换方式尚未确定,我们暂时无法估计这部分的规模。如果考虑到这部分地方政府债券,PPP的规模可能小于2.1万亿。

9. PPP对债券市场有何影响?

9.1 股债顺势而上,迈入直接融资大时代

PPP模式下可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较融资平台模式最大的变化在于以股权、新型债券品种为主的直接融资将取代以平台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加上政府主流的一般债券、专项债券亦属直接融资范畴,政府融资将开启直接融资的大时代!

就股权而言,公私合营项目公司形式将撬动巨量社会资本,以参股的形式为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资建立公私合营项目公司属最狭义的PPP范畴,也是此轮PPP热潮中政府力推的运作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的资本金一般占总投资的30%上下,其中以社会资本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如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PPP部分总投资46亿,其中注册资金15亿,由香港地铁公司、首创集团作为社

会资本各出资49%,北京市基金设施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方实施机构出资2%。

就债权而言,债券品种将会丰富,项目收益债和资产证券化供给有望放量。由于政府信用的推出,PPP项目公司通过一般公司债券、中票等传统方式融资相对于贷款而言或不具备成本上的优势,且推广初期,政府可能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补贴,政策性金融机构往往也能对项目给予贷款上的优惠。而由于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往往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十分适合以项目信用为支撑的项目收益债和资产证券化融资形式,加上政策上的鼓励(发改委今年以来致力推广项目收益债,企业资产证券化已实行备案制),此类债券供给有望上升。

9.2 PPP项目公司或将化身为新一代“融资平台”

43号文一声令下,融资平台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尽管是被赶下场,

却是带着昨日的光荣与梦想。等待其的只有三种命运:关闭、合并、转型。PPP模式或将成为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PPP模式下的项目公司

或将成为新型的“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依然有巨大的融资需求,但以后其只能通过三种方式举借债务:一般债券、专项债券、PPP模式下的“债务”。政府债券的发行受到赤字率的约束,债务的扩张还得依靠“外部融资实体”,地方政府可依靠PPP 模式下的经营主体继续融资,所不同的只是企业和项目的信用取代了政府的隐性担保。

9.3 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

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首先,PPP

将促进地方政府举债规范化。财政部操作指南明确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控股国企不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利于企业债务与政府债务

分离。财政补贴和合同义务将纳入预算,利于提高地方债务的公开和透明化程度。

其次,PPP将从一定程度上倒逼政府维持自身信用程度。PPP推行的

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契约精神,较高的信用度将是采用PPP融资的必

要条件。地方政府有充足动力确保包括存量城投债在内的地方债务不出现信用危机。

再次,当前财政部力推PPP的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利于通过PPP缓解存量债务压力。

10. PPP发展还面临哪些困境?

10.1法规效力较低,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当前缺乏一套针对PPP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现有规定法律效力不高,当前发改委颁布了指导意见,财政部发布了操作指南,但仍局限在部委的层面;另一方面,当前制度层面还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如发改委与财政部对项目操作的流程也有差异。

PPP不仅是一种投融资模式,更是一项涉及到政府、社会资本、第三方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社会资本有时需要与政府签订长达20-30年的合同,政府公益性的出发点又与资本的逐利性存在天生的冲突,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各方利益将很难得到有力保障,社会资本更会望而却步。

发改委正牵头起草PPP领域的基本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但该法自14年5月第1次发布征求意见稿以来已历经8次

修改,但仍存较多争议,据媒体报道,由于立法进程缓慢,可能由国务院制定暂行条例,条件成熟再上升为法。

10.2 财政部、发改委博弈,无统一监管部门

财政部是本轮PPP热潮的倡导者,其一直积极推动PPP理论的推广和实践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多次PPP培训,成立了PPP中心,并于12月4日公布《PPP操作指南》和30个PPP示范项目;而发改委是起草《特许经营法》的牵头部门,于5月公布了首批80个PPP示范项目,并在财政部公布《PPP操作指南》的当日公布“PPP指导意见”和“PPP通用合同指南”。

财政部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改革举措的第一责任部门,但却由发改委负责立法这一顶层设计工作,且在国务院14年11月底发布的60号文中,发改委被确立为“政府投资支持社会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等多个政策措施的牵头部门。

财政部与发改委均有意统筹规划PPP项目,两部门对于PPP的理解大致相同,但在不少细节上仍有出入,一定程度上会让参与者无所适从,

不利于PPP项目的开展与推进。财政部操作指南中将本地政府所属的

融资平台和控股国企排除在社会资本之外,而发改委则无此要求。另外,两部委的规定在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实施机构、采购依据、采购方式、储备方式等方面也有差别。

10.3 契约精神至关重要

PPP模式是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所签订的合同开展的,这也是发改委急速发布通用合同文本的原因。参与各方都必须有契约精神,严格按照合同行事,才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然而,我国政府在公用和基建等领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此前几轮PPP也多以BT项目为主,政府是投资

主体,在项目中属强势的一方,政府信用较社会资本而言更容易出现问题。

PPP项目失败的案例中,很多是由于政府违背承诺而致合作方利益受损。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中,当地政府在签约后又单方面要求重新谈判以降低承诺价格;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政府废止了当初指定的管理办法,致实施机构拖欠合作公司污水处理费最终致项目失败;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供水量和水价都未达到当初合同规定的标准;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和鑫远闽江四桥则是由于出现了竞争性项目而政府又无

法按约定给予补偿。

PPP模式风险分析

第4章PPP模式风险分析 4.1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识别的原则与依据 4.1.1 风险识别的原则 风险识别工作是企业做风险评估策划的基础,如何能够正确的对风险进行评估,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之后规划了一些需要固定遵守的规则。 其一,全面完整性原则。公司在建立一个项目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也随之而来。在这个时候,如果对于风险监测的手法单一化,就会导致信息考虑不全面的情况出现。所以对于风险监测的手法需要全面化,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识别工作。在本次论文的书写过程中,对杭州的城投公司以及望江指挥部进行实地考察,和公司该负责人一起探讨关于公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相关负责人真实的工作经验,对风险有更深刻以及更加完整正式的了解其二,持续性原则。项目中每个阶段都有该阶段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些风险时时刻刻都随着时间以及项目策划而变动。在项目建立初期、推行期间以及最后的运营阶段,每时每刻风险都在不停的产生以及更替。由于这种特殊的情况,对于风险识别工作需要从项目建立起一直到结束,这一整个循环都需要时刻警惕,根据项目进程来进行实时风险识别工作。 其三,重点性原则。该原则和第一条原则并不冲突,该原则适用于风险筛别环节。风险时刻存在,如果对于每一个风险都进行相关规避计划将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由于公司经营成本等种种问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可能性预估以及破坏强度的权衡,有所取舍。 4.1.2 风险识别的依据 本项目合同风险识别的依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献资料、公司实例。中国学者在进行国内公共设施建设和国家公共住房PPP项目的风险研究工作时,准备工作包括了风险的基础识别以及风险的种类分类。并收集PPP模式在中国已经推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所起到的实际效用。 (2)PPP项目合同。PPP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结束,时间跨度较大项目时间耗时较久。这种特殊的情况导致了该合同签订时对已知的风险进行分担商定。同时签订的合同中对项目建设,以及推进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事宜都进行规则限定。

PPP模式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PPP模式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文◎詹望律师| 本文首载于《重庆律师》杂志(2015年第5期)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又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目前我国为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提高项目实施效率而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项目融资模式。 2014年9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两部委接连发布多项鼓励PPP模式的政策文件,如发改委印发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文件,(这些发文与第一篇文章有无重复?)明确要求在公共租赁住房、水污染防治领域以及收费公路领域等方面推进PPP模式,同时还成立了PPP工作领导小组。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体现出了政府层面对PPP模式的重视。PPP模式的含义及特征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对PPP模式的定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该定义体现出了PPP 模式的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PPP模式的合作主体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其中社会资本应当是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融资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其次,合作目的是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再次,合作方式并非单一,包括了特许经营、购买服务和股权合作等。具体说来,根据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的文件的规定,PPP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运作方式:1.委托运营(Operations & Maintenance,O&M);2.管理合同(Management Contract,MC);3.建设-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4.建设-拥有-运营 (Build-Own-Operate,BOO);5.转让-运营-移交

论产业园建设中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制度完整版

论产业园建设中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制度 某大学研究生院 二○一七年十月

论产业园建设中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制度 摘要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和倡导,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方向的引导下,为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鼓励民间投资,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为“PPP 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产业园区项目的高效集约发展急需引入创新机制,而PPP模式的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特点恰好满足了其发展要求。在产业园区中应用PPP模式,通过政府规划引导,产业以市场化方式发展,有效地形成了产业聚焦,用较少的政府财政资金来撬动较大的社会资本,这是一种多赢的创新模式。基于笔者对PPP项目法律实务的实践经验及对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探索中的思考,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产业园区建设中的PPP模式进行阐述。 第一章叙述了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和产业园区建设中PPP项目的践行模式。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科学合理发展,通过探索PPP模式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的践行路径,分析PPP模式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并以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项目、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典型案例来阐述分析、借鉴学习,以期在中国更好地实现PPP模式的价值,并发挥其在产业园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第二章介绍的是产业园建设中践行PPP模式的法律风险及成因分析。笔者通过与产业园相关的PPP模式实际的案例分析,重点阐述了PPP模式在践行中存在的法律变更风险、项目合法性风险、项目运作风险、项目公益性和商业盈利冲突风险四大法律风险,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下一步在我国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运用PPP模式,对PPP模式进行风险定性、风险识别,并能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防范法律风险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中笔者针对产业园PPP项目中的主要法律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为产业园PPP项目的实践操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使我国产业园PPP项目可以良性、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通 1

PPP模式的风险分担0001

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PPP模式的风险分担 当前,地方政府推广PPP模式的热情高涨,被寄予很多期望。但如果缺乏透明、严格的监管体制机制,盲目推广PPP项目有可能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PPP模式强调公私部门的全过程合作,项目投资额大、经营期长、合作方众多,各方关系复杂,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换言之,PPP不是一场婚礼,而是一段婚姻。 谈恋爱容易,但要结婚并长期运营PPP模式,需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好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心理准备。 寻找风险分担的合理边界 PPP项目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极其复杂,合理分担风险是保障PPP模式顺利运营的前提。 由于风险复杂,识别和度量PPP项目风险比较困难,用好PPP这把利器,需遵循大型项目建设的一般规律,将项目风险在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公平地分担。公私合营要写好合同,对风险分担要有详细的准备,签订PPP合同时需尽量处理好每个细节。在风险分担方面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发挥禀赋优势。由于PPP项目的参与者掌握的资源不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不同。风险应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参与方对哪种风险控制力最强,就应发挥其优势控制哪种风险。 二是风险和收益要匹配。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要体现公平。唯有公平,才能将各个项目参与者持续地拴在一起,构成紧密利益共同体。 三是量力而行。承担的风险要和参与方的能力相适应,要有上限。如果承担了无法承担的风险,就会缺乏控制能力。 以上是原则性要求,在PPP项目具体运营中,还要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国家级风险和最低需求风险应尽量由公共部门来承担;市场级风险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但要分配好比例;项目设计、建设、财务、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原则上由私营部门来承担。 在PPP项目准备阶段,公共部门需尽力降低前期风险,做好尽职调查,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并进行评估,将风险分解为哪些是自留的,哪些是需要移交给私营部门的,制定招标文件并公布。建议这项工作尽量由独立的专业机构来承担。 在招投标和合同组织阶段,公共部门和项目公司通过谈判,确定各自的风险分担比例。 融资方面,国内项目除自有资金外,建议选择大银行组建的银团贷款等渠道,简化资金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国外项目建议内外结合,通过设立SPV鼓励利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项目东道国金融机构参与,降低融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编者按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统称为与债务融资中所占的合理比例。首先必须了解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各自具有的特点。债务融资中各种债务工具有固定的合同条款即债务人(私营合作方)必须获得息或本金,债权人有权诉讼法律让私营合作方宣布破产,一旦私营合作方宣布破为了能够选择最佳的融资资本结构,即确定整个项目总资本中权益融资足够的现金收入以支付利息和本金。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即不能如期支付利资本结构无关。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实际的市场并非为完美竞争市场,项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模型 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告诉我们:在完美竞争资本市场下,公司价值与公司产,资产将会被出售,在清算费用支付后,债权人获得剩余财产,因此对项目公目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是息息相关的。 投资回报通过股利分红实现。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可供分配的利润必须在来现金流的净现值可以发现项目的价值,折现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越低,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越大,项目的价值越高,对私营部门的吸引力越强。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公式如下: 移交给政府。项目资本成本的最小化或价值最大化具有同一性。通过计算项目未是最后被考虑的,因此权益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尤其在项目运营后无偿因素建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模型阐述这个问题。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有结余才可向股东分配,因此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较高,且股东无权要求项目公司破产,而且在项目公司破产后股东的权益保障司来说债务融资风险较大,灵活性较小。而权益融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股东的全部资本一定的比例,是否要求的权益融资所占比例越大,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政府可以承诺最低的交通流量,从而降低私营合作方的营运风险,提高项目对私营部门的吸引力。另外,在项目的运营收人大大低于预期水平时,政府可以给予私营合作方一定的补贴,政府也应委任独立机构对私营合作方实施监督,以确保私营合作方的运营效果,避免私营合作方的道德风险。当然,在项目的运营营道路为例,因为正确估计交通流量以及机动车类型是非常主观也是非常困难政府能够帮助私营合作方化解某些营运风险。以公私合营融资建设、运率增加营运收入或减少营运成本降低营运风险,所以理应是营运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私营合作方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将PPP运用过程中的营运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转嫁。 过程中,由不可抗力因素(洪水、战争)引起的财务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即不可抗力风险应由私营合作方和政府部门共同承担。不可抗力风险可由私营合作方或政险附加率,私营合作方必须全力化解风险或是将风险转移给其它团体。 在PPP运用过程中政府为降低其风险,往往要求私营合作方权益融资占 WACC=KbA+Ks(1—A) (1) 式中A表示权益融资占全部资本的比重+风险附加率。为了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预期,从而减少金融机构要求赔付的风险最大,事先要求赔付的风险附加率也就最高(利率二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府部门投保以规避。 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这可归因于它对项目的控制权最弱,因此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时事先收取风险附加率作为化解风险的一种手段,预测的风与运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就越能成功运用PPP模式。下面将结合上述风险Ks表示债务融资资本成本 低时取得。四、结论和对策 PPP模式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确的风险辨识以及合理的 分配,即把风险分配给最有利承担的合作方。同时经过模型分析发现:项目的最佳资本结构并非一定在权益资本占总资本较大比例时获得,它受各种因素的影策风险和担保费率都很低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较小值在权益资本所占比例较资本成本越小,这时项目公司支付给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是微不足道的。当政资金提供担保时要求交纳的担保费是相对昂贵的并且权益资本需占的最小比例有规定时,那么当支付的担保费越小,项目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越小。当项目破产风险很大(K3较大)时,项目的权益资本所占的比例越大,项目的加权平均响,项目破产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当破产风险较小,最佳融资资本结构可在权益资本占较小比例时获得,反之在较大比例时得到。如果政府为障,进而降低项目的财务风险,提高项目的价值,增强项目对民营部门的吸引力。 作者:彭桃花赖国锦 单位:彭桃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赖国锦,江西金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于项目的财务风险,政府可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供给项目公司最低收入保的法律法规环境与合同环境以及政府对外汇的可兑换性进行承诺等方面实现。对防范PPP运用的风险而要求的权益资本占总资本比例过高,将减小项目的价值,不利于基础设施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同时正如预期的那样项目的政策风险(含汇率风险)越低,项目的价值越高。项目政策风险的降低可以通过公开、透明本占一定比例而且通常拒绝对债务提供全额担保。如果项目融资担保机构对债务操作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对项目公司提供债务担保时,要求项目公司的权益资表示无风险报酬率 K1表示政策风险(含汇率风险)系数 K2表示融资担保机构要求支付的担保费率 B表示有担保债务资金占总债务资金的比例 结合上述分析,在WACC基本公式中,Kb=Ko+K1A+K2(1—A)B (2) 金流,从而权益融资风险加大,权益融资资本成本提高。 运风险。私营合作方可以通过基础设施运营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创新等手段提高效项目公司在进行债务融资时,债权人往往要求对债务资金提供一定的担保,因此项目公司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给融资担保公司,这将减少项目公司的现同样的K。=Ko十K3(1—A)+K4(1-B) (3) Ko表示纯粹利率 对模型(4)进行分析发现:如果破产风险较小时(K3较小),当A=0即意味着项目全部资本由债务资本构成,且债务资金都由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时,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项目的价值最大,对私营机构的吸引力最强。当然实际B) (4) WACC=KoA+KiA2+K2A(1—A)B+Ko(1一A)+K,(1一A)2+l(1一A)(1一 K3表示破产风险系数 K4表示债务风险系数 将(2)(3)代入(1)得: Kb表示权益融资资本成本 用。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状况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受各型适用的模型 新建设施建设—运营—转移(BOT),建设—运营—拥有—转移(BOOT) 建设—转移—运营(BTO)建设—拥有—运营设施类 典型模型:PPP模式下的典型模型 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统称为公私(民)合(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为PPP)。在PPP模式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采用多种模型。下面列表介绍PPP模式下的几种(B00) 对已有设施的扩建租赁—建设—运营(LBO) (Operate&Maintenante Contract) 公共服务合同承包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随后的高额运营成本,公共服务(Service Contract) 运营和维护协议 已有设施服务协议 购买—建设—运营(BBO) 扩建后经营整体工程并转移(Warp—around Addition) 广泛运用,以英国英吉利海峡隧道项目最为典型。 设大型基础设施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在收费公路、供排水系统、电厂等领域开始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 shi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风险分析与对策构成工程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许多工程实践证明PPP模式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 模式应用的风险分析与对策也就成了工程咨询人员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的对策。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处于不断创新发展中,目前在实际工程咨询案例中,理分配,并结合风险分析建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模式,提出成功运用PPP 公私(民)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 ership—简称PPP)。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风险的辨识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模式的关键。本文着重阐述模式运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及合要从识别PPP运用过程中的风险和将其在合作各方进行合理的分配;并结合风险分析建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模型,阐述政府应具备的正确风险意识,最建设与运营,直至20世纪中叶,公私合营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还不太盛行,公私合营提供公共服务的例子相对较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是在发展中国家,BOT(公私伙伴关系的一种典型模式)广为流行,成为融资建事件。从此陆续出现私人参与供排水项目以及公路项目等政府垄断性行业项目的溯到1782年,以法国Perrier兄弟建设、运营自来水公司作为其开端的标志性后对模式的成功运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模式简介 私营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政府大量资金的注入。这样,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政府都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造成政府负担过重,难以为继,将大大阻货币(如美元的可兑换性与易得性承担部分汇率风险,这样私营合作方的汇率风险将大为降低,在其它条件(盈利预期等)相同的情形下,项目对民营部门的吸引力增强。技术风险直接与项目实际建设与运营相联系,技术风险应由私营合作方承担。以BOT为例,私营合作方在基础设施建成后需运营与维护一定时期,因此回报率。政府可以通过承诺固定的外汇汇率或确保一定的外汇储备以及保证坚挺种外汇或是本币,因此为了能够抵御外汇风险,私营合作方必然要求更高的投资原因可能是因为货币贬值,也可能是因为政府将汇率人为地定在一个很不合理的官方水平上。这毫无疑问会减少收入的价值,降低项目的投资回报。私营合作方在融资,建设经营基础设施时总是选择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不考虑其是何私营合作方最为关注运营成本的降低,运营成本的提高将减少私营合作方的投资回报,这将促使私营合作方高质量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减少日后的运营成本。分担部分财务风险。 营运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财务效益的不确定性。在PPP运用过程中应该确保私营合作方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因此要求服务的使用者支付合理的费果债务由公共部门或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了担保,则公共部门和融资担保机构也可等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私营合作方可能独自承担此类风险,如财务风险大小与债务偿付能力直接相关。财务风险是指基础设施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债务和利息,从而可能造成债权人求诸法律的手段逼迫项目公司破产,造成模式应用的失败。现代公司理财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汇率风险是指在当地获取的现金收入不能按预期的汇率兑换成外汇。其营合作方的政策风险。 泛采用。正如任何事物均存在正反两方面一样,PPP模式运用中也潜藏着各种风险。二、PPP模式风险分析 风险的识别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模式的关键,在特许权协议及合同设计中应当权责对应,把风险分配给相对最有利承担的合作方。PPP项目的主责权利明确,比传统的由政府单独建设、运营的模式更为高效,因此,逐渐被广顺理成章,也切实可行。更重要的是,采用模式,由于其机制新、管理活、碍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日渐富足的个体、私营部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存在投资欲望。在公私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即应用PPP 模式)融资建没基础没施与提供公共服务,有效地减缓政府财政的压力,就显得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 政策风险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影响项目的盈利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承担更高政策风险的一种补偿。有鉴于此,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关法规,为基础设施特许权经营的规范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保障。为PPP的进一步广泛与成功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私营合作方难以预料与防范。因此当政策缺乏一定稳定性时,私人投资方必然要求合同环境的不够公开透明,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变化过于频繁,政策风险使私能力。为使政策风险最小化,就要求法律法规环境以及特许权合同的鉴定与执行过程应该是透明、公开、公正的,不应该出现官僚主义现象,人为的干扰应是最少的,否则,合作各方均会受到损失。PPP项目失败原因主要归结于法律法规与种因素的影响,项目盈利能力往往达不到私营合作方的预期水平而造成较大的营

PPP项目运作廉政风险与防范对策

2018年第23期总第500期 国内PPP 模式广泛应用始于2014年,因PPP 项目实施范围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大部分涉及特许经营,同时,项目实施需政府承担一定支出责任,故对PPP 项目合作伙伴选择要求经过竞争性程序产生。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是选择社会资本的基本原则。[1]PPP 模式在国内属新生事物,相关法规政策配套滞后,在PPP 项目运作过程中,关键环节存在人为操纵空间,直接影响项目合作伙伴招选。根据近3年调查分析,国内部分PPP 项目选择社会资本过程中存在政府方相关人员违规干预问题,且主要源于特定社会关系干预。因此,政府方相关运作人员可能成为社会资本“围猎”的对象,存在高度廉政风险,亟需从制度层面予以防范。 一、PPP 项目运作廉政风险 1.PPP 项目运作基本特征 (1)投资额度大,工程利润高。PPP 项目投资额大多在1.5亿元以上,以投资10亿元—30亿元居多。据统计分析,在工程利润方面,PPP 项目工程建设利润是传统工程的1—2倍。以市政、建筑工程为例,PPP 建筑安装工程费中标下浮率一般为5%~10%,而传统工程中标下浮率在15%~20%左右。大量传统建筑企业投资PPP 项目主要是因为PPP 工程施工利润高。工程利润高使得项目竞争性强,社会资本为了获取项目,主要依赖特定社会关系来干预PPP 项目运作。同时,高额利润也为 PPP 项目利益输送提供了物质基础。 (2)合作期限长,实施难度大。PPP 模式合作期一 般在10—30年,长期合作使得企业十分注重与政府方建立融洽关系。PPP 从项目识别开始,到项目准备、采购、执行、移交,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周期长,难度大,社会资本对政府方的支持依赖性强,需要通过特定社会关系密切沟通协调。 (3)政策不配套,采购不规范。这主要源于PPP 立法滞后,相关政策不衔接、不完善。现行的政府采购与招投标法律法规不能完全满足PPP 项目采购需求。当前PPP 项目合作伙伴招选按政府采购政策执行,部分政府采购电子化程度低、保密性差,采购评审因素设置缺乏规范,评审专家选择随意性大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项目采购操纵空间大,存在廉政风险。 (4)参与周期长,投标成本高。PPP 从项目识别到项目采购,时间约在半年到1年半左右,期间项目规划方案、实施方案、合同条款等在项目采购前均需深入沟通。此外,大部分PPP 需要组建联合体参与项目实施,在联合体组建中,须遴选与项目采购需求匹配的联合体成员,在成员之间平衡项目利益分配,洽谈股权结构,明确联合体成员责权利等,联合体组建难度极高,牵扯企业大量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为了保障项目中标,社会资本需要通过社会关系干预项目采购。 (5)社会干预强,指向性严重。特定社会关系干预 PPP 项目运作在行业内已是潜规则。其通过对PPP 项 PPP 项目运作廉政风险与防范对策 杨学平 摘要:因PPP 项目投资额度大、合作期限长、风险不确定、运作程序复杂、实施难度高、参与项目采购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影响, 使得社会资本参与PPP 项目过程中严重依赖政府方关系。在政府方选定社会资本过程中,各地常受特定社会关系影响而在社会资本采购中指定合作伙伴。这两种需求的碰撞导致政府方在PPP 项目运作中各个关键环节因违规操作而产生潜在廉政风险,亟需予以防范。 关键词:PPP 项目;特定社会关系;政府方;廉政风险 DOI:10.16653/https://www.doczj.com/doc/1e6335159.html,ki.32-1034/f.2018.023.020 - -75

PPP模式风险与案例整理

PPP模式风险与案例整理 投资管理部编制 审核人:林玮 2014年11月8日

目录 1.PPP模式简介 (3) 1.1.PPP的定义 (3) 1.2.PPP操作流程 (4) 1.3.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模式 (4) 2.PPP模式风险 (5) 2.1.主要风险及案例 (5) 2.2.PPP风险清单 (10) 3.PPP案例集萃 (13) 3.1.南京长江三桥 (13) 3.2.北京地铁四号线 (16) 3.3.北京地铁十六号线 (17) 3.4.国家体育场 (18) 3.5.青岛污水处理厂 (20) 3.6.广州西朗污水处理厂 (21) 3.7.杭州湾大桥 (23) 3.8.杭州地铁一号线 (25)

1.PPP模式简介 1.1.PPP的定义 PPP 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制,也叫“政企合作制”。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部门,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 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具体项目的合作融资模式,适用于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PPP 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伙伴关系,二是利益共享,三是风险共担。 从字面出发,广义的PPP概念涵盖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项目的各种模式(包括BT、BOT、BOO、BTO等)。而狭义的PPP概念,则是由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适当比例的股权投资,由私人部门设计建造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如二三十年里运营此项目。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有其优缺点,能够通过合作在PPP 项目中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公共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对项目施加影响,但其资金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私营部门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创新力与主动性强,但其承担风险(特别是国家层面风险)能力有限。 但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双方参与PPP 项目的目的与期望存在很大差异,公共部门希望利用私营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而私营部门则希望通过获得在当地的竞争垄断来获取合理利润。由于双方期望的差异以及优劣势的存在,双方在收益的分配和风险的分担等方面要求不同,造成了谈判过程的旷日持久,间接导致了过高的前期费用和融资成本。 因此,PPP并非完美,相较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一般认为PPP模式具有以下这些优劣势: 正因为PPP 模式相对于传统政府购买模式的优劣势,PPP 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

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 1、PPP项目一般融资组织结构 为PPP项目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包括国际银团、商业银行、出口信贷机构、投资信托机构和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其中商业银行目前仍是最基本的债务资金提供方。另外,由于PPP项目资金规模庞大,一般需要几家甚至几十家银行组成的国际银团对项目提供贷款,称为辛迪加银团贷款(Syndicate)。 PPP项目银行贷款主要涉及如下内容: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该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而是政府向借贷机构作出承诺,将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这个协议使项目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相应的,私营企业也承担一定的贷款担保责任。在经营期限内,项目管理公司以向享受公共产品服务的使用者收费的方式回收资金,偿付贷款本息。 .下载可编辑.

图1 模式的一般融资组织结构 2、PPP项目银行贷款特点 ①PPP项目建设期长,且投资回收期长,对银行资金占用时间长,资产流动性差。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0年以上,有的达30年甚至更长。 ②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且回报率较低。有些项目自身收益并不十分理想,甚至无回报或项目本身没有还款能力,还本.下载可编辑.

付息资金需协调解决。如污水处理项目等。 ③风险因素多,预测难度大。在项目建设经营期较长的情况下,来自项目投资者信用、项目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增加,而同时准确预测市场前景难度加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一定的考验。 ④通常受政府担保,但政策性影响大。PPP项目大多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并享有优惠政策。在项目还款和担保等问题上政府与银行间往往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一般较为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贷款质量。但同时该类贷款受政府政策影响大,该类风险较为突出。 二、商业银行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 1、PPP项目寿命周期的界定 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以时间为自变量,可以是离散的,即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也可以是连续的,即从理论上讲,其风险管理的各要素均是时间的函数。这种思想体现了商业银行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动态性和持续性。PPP融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下载可编辑.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摘要:由民间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参与管理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通常被称为公私化伙伴关系,也就是ppp模式。无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对于ppp模式都在不断的推行,甚至逐渐的普及。通过ppp模式的运行,能够更加具备风险辨识能力与合理分配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成功的运用ppp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于ppp模式的详细介绍以及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合理分配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且针对性的提出风险分担机制分析,从而成功提出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分析;分担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投投资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通过针对目前我国的工程咨询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发现,公私伙伴关系的风险管理模式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原因在于通过风险分析能够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风险分析。与此同时,针对ppp模式的发展与运用能够在其各个合作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并且进一步增强风险建立的针对性模型。进一步为政府的发展提出具有风险管理与判断分析,从而保证资金的有利循环与发展。

一、PPP模式简介 ppp模式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782 年法国的Perrier兄弟创办的自来水公司就已经出现私营企 业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并且提供相关的公共服 务的管理模式。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开始积极寻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合作,并且合作的项目从排供水项目扩展到其他的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公路等政府垄断型行业的项目建设与运营。这种情况发展到20世纪中叶 依然不是主流的合作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开始流行一种BOT的公私伙伴经典合作模式,并且逐渐成为建设大型项目进行融资的重要模式,所涉及的合作模式包括公路收费项目、排供水项目以及电厂领域的合作项目等。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大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资以及后期高昂的维护 运行的成本,并且针对公共基础服务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持续不断的提高。所以这些问题就造成了政府机构因为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而负债累累。这些债务的存在不仅不能够利于政府机构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服务,而且还会造成政府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所以如果政府独立运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会严重阻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并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