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厚街镇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

东莞厚街镇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

东莞厚街镇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
东莞厚街镇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

东莞厚街镇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

罗秋菊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收稿日期]2005-10-31;[修订日期]2006-01-15[作者简介]罗秋菊(1968-),女,江西人,中山大学旅游发展

与规划研究中心200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展业、饭店管理、旅游规划研究,E 2mail :bettyluoqiuju @https://www.doczj.com/doc/1d6212612.html,.

[摘 要]对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有助于指导决策者

和组织者规划、营销、管理和经营会展业。本文以展览业发达的东莞厚街镇为例,研究了厚街镇居民对会展业的影响感知,以及当地居民对会展业的态度。研究表明,社区对会展的影响感知体现在六个方面,既有正面感知,又有负面感知;社区居民对待会展的态度分为热爱者、中立者、理性者和漠视者四种类型。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与社区旅游和大型事件活动的影响感知相比,居民对待会展的态度表现为两个不同点,第一,漠视者取代了极端的憎恨者;第二,热爱者的比率非常高。

[关键词]厚街;社区;会展业;影响;感知;聚类[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3-0077-06

1 东莞厚街镇会展业发展概况

东莞市紧密依托当地支柱产业,会展业较为发达,其中厚街镇是东莞会展业发展的主力军。东莞厚街镇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段,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1小时车程可抵达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全镇下辖2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2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816万,外来人口30多万。厚街镇经济发达,经济实力居东莞市32个镇区的前三名。

厚街镇的会展业起步于1999年开始的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每年两届的名家具展览会使厚街会展业迅速崛起。2003年12月厚街镇镇委、镇政府通过了创建中国展览名镇的决定①,如今会展业已成为厚街的主导产业之一。厚街拥有较好的展览场所及配套设施。建在厚街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

心的投资主体来自民间,该展览馆2002年3月19

日正式启用,拥有5个专业展览馆,室内展览总面积达1118万平方米,85-2400平方米的大小会议室共11个。厚街镇近几年展览会的数量、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见表1),厚街镇依托本地产业培育了一批名牌展览项目,其中每年两届的名家具展不仅成为东莞的龙头展会,也是全国家具业的品牌展览会,其规模大、业界影响力强、国际化程度高。该展会起步于1999年,其展示面积从第一届的4万平方米扩增至2005年的20万方米,每一届名家具展吸引了6万-10万的专业观众。来自国内外的大量参展、参观人流涌入厚街镇,社区居民对此感受明显,其社会效应在厚街表现突出。自厚街镇会展业兴起以后,酒店业发展势头显著,展馆周围新建了一批星级酒店。截至2004年底,厚街镇共有酒店3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6家、三星级酒店5家②。

本文以展览业发达的东莞厚街镇为例,研究⑴厚街镇居民对会展业影响的感知是什么?⑵当地居民对会展业的态度有哪几种类型?⑶社区对待会展的态度与社区对待旅游和大型事件活动的态度有什么区别?对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有助于决策者和组织者了解社区居民的想法、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指导会展业的规划、管理和经营。忽略其社会效应,只把重点放在硬件的配置和完善上,对社区居民的感知认识不足,将非常不利于会展业的可持续

①②数据来自东莞市旅游局。

引自中共厚街镇委文件(厚委[2003]40号):中共厚街镇委、

厚街镇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中国展览名镇的决定。该决定明确确定把

展览业作为厚街镇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成立了厚街镇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在经济上对名牌展览会及有前途的展览会进行扶持,号召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体干部群众关心展览业,支持展览业,为展览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该文件于2003年12月31日发至各村委会、各单位部门。

发展。此外,社区的支持也是一种营销包装,能增强会展举办地的吸引力,形成良好的口碑。

表1 厚街镇近几年举办展览会情况一览表

年份

展览会

数量(个)

参展企业

(家)

参观人数

(人)

展示面积

(平方米)

2002年123971640000399857

2003年184822816360451002

2004年215856967647617329

2005年256417869296625880

资料来源:广东现代展览中心经营管理公司提供。

2 文献回顾

自从1992年艾普(Ap)借用社会学的社会交换理论(s ocial exchange theory)解释社区居民形成旅游影响的正面和负面感知的原因以来,得到了不同学科学者的响应和关注(Waitt,2003),国外学者从社区居民的视角对旅游的社会影响研究作了大量工作,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成果都比较成熟(Madrigal,1995;K im,2005)。旅游对社区影响的感知研究围绕3:⑴社区对旅游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感知研究;⑵依据居民对待旅游的态度、兴趣,很多研究者运用聚类分析法把居民区分为几种类型;⑶导致居民产生不同感知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原因探析研究(Faulkner, T ideswell,1997;Madrigal,1995)。

与旅游的社会影响研究相比,专门针对事件①的社会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原因有二,一是国外学者更多的研究重点放在事件旅游的经济影响(G urs oy, K im&Uysal,2004;K im,2005);二是很多学者把旅游与事件的社会影响视为等同(Fredline&Faulkner, 2000)。随着对事件活动及事件旅游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事件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Hiller,1995)。因而,近几年也逐渐把研究视角触及事件活动的社会效应。苏塔等学者(S outar& McLeod,1993)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美洲杯联赛(America’s Cup Series)为例,运用14个有关“经济影响”和“城市拥挤”的指标研究居民在美洲杯举行前、举行中和举行后对待该大型体育赛事的态度和感知。吉泳(Jeong,1998)以在韩国大宇靖市(Daejeon)举行的国际科学博览会为例,研究了居民对举办城市在城市发展、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城市休闲、社会经济、城市环境方面的影响感知;此外,他还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居住区域、不同居住时间长短居民的感知进行了判别分析。弗瑞德雷和方克纳(Fredline and Faulkner,2000)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某一海滨区域的汽车赛事为例(G old C oast Indy Car Race),以社会表象理论(s oc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法探究了事件举办地居民对待事件活动的感知。他的研究表明居民对待事件活动的态度可分为憎恨者(haters)、热爱者(lovers)、理性者(realists)、谨慎支持者(ambivalent supporter)、某些因素关心者(concerned for a reas on)5种类型。德克塞(Deccio and Baloglu,2002)运用社会交换理论,以距离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南面250英里的加菲尔德县(G arfield)为案例地,研究2002年冬季奥运会在盐湖城举行时,非举办地社区居民从经济收益、资源利用、社区依恋和生态关注等方面探究社区对冬奥会外溢效应的感知,由此判断外围社区对奥运会的支持度。怀特(Waitt,2003)以社会交换理论的交换过程为基础,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对同一组样本进行电话调查,探讨城市居民对悉尼奥运会热情程度和态度的变化。克姆(K im&Petrick,2005)以在韩国举办的2002世界杯足球赛为例,研究了汉城居民对待足球赛的影响感知,并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的感知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居民在赛事举办前和赛事举办后的态度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原因探析。希拉尔(Hiller,1995)认为会展活动实际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具有组织性和封闭性强的特点,因而会展与举办地社区高度隔离。当参会人员规模超出举办地的门槛容量时,就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从而形成会展与举办地之间的侵扰与反应(intrusion-reaction m odel)的被动关系模式。为了使参会者、社区居民和主办者利益最大化,他提出了一种会展与举办地之间的交互—机遇关系模式(interactive-opportunity m odel),并用案例验证了此模式的应用和有效性。格斯伊等(G urs oy,K im and Uysal,2004)设计了一套主办者围绕事件活动在社区凝聚力、经济效益、社会激励和社会成本4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感知指标,并进行了检验。总之,尽管学者们对大型事件活动的影响感知作了一些工作,但该领域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Fredline&Falukner,2000; K im&Pertrick,2005)。

3 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查阅国外有关大型事件社区影响和旅游社区影响的学术文献,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

①根据G etz D onald,事件活动包含会展活动、体育赛事、文化庆典、政治事件、私人事件等。因而,会展活动是事件的一部分,但又不完全等同。

(Murphy,1981;Perdue,1987;Davis,1988;Ap,1992; S outar,1993;K ing,1993;Madrigal,1995;Fredline,2000; Upchurch,2000;Waitt,2003;Burns,2003;G urs oy,2004; K im,2005);在东莞厚街镇调查会展业发展概况,对居民、展览公司员工进行了个别访谈。在文献研究和个人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居民对展览业影响的感知指标,本研究设计了28个指标,涉及会展业对举办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影响感知。第二部分是简单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

计量尺度。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计量,数字1 -5表示同意的程度,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同意, 3表示一般,2表示不太同意,1表示很不同意。

样本抽取。选择靠近广东现代展览中心的厚街镇双岗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双岗乡为样本抽取地原因有二,其一,双岗乡与广东现代展览中心地处家具大道,区位相邻,双岗乡居民目睹或体验了厚街镇展览业的发展历程,对展览业的影响比较敏感;其二,双岗乡以家具制造为主营业,厚街每年两届的名家具展览会规模大、档次高,双岗乡居民既是利益受益者,又是社会成本的最大承受者。

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通过双岗乡小学的学生带给家长及家人填写的方式发放。这种抽样方式对样本结构的代表性有两个考虑,一是职业和教育背景覆盖面宽;二是在年龄结构方面可囊括中青年龄段,从笔者实地调查得知,这一年龄段对会展了解较多,对厚街的展览会感触多。2005年5月27日抽取双岗乡小学1-5年级各一个班发放问卷,由学生在周末带给学生家长或家人填写,问卷于2005年5月30日回收。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86%。对回收问卷进行审核,核选出内容填写完整的问卷159份,有效率73195%。

数据处理。运用SPSS1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了便于对变量的描述、解释和分析,减少分析的维度,以及剔除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指标,首先对28个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均须大于1,各个原始变量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14(K aiser,1974),剔除不足014的或在两个公共因子中的交叉载荷都超过014的指标(Choong2K i Lee,2004),然后重新作因子分析,并检验各个新因子的数据可靠性(Cronbachα值)。其次,采用快速聚类分析(K2Mean Cluster Analysis)区分不同类型的居民感知。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尝试性地进行了多种聚合类别数分析,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聚类数目,并进行方差统计检验。4 研究分析与结论

411 研究样本概况

本研究样本概况如表2所示。男性比例稍微偏高,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5513%和44%;年龄结构以中年人为主,集中在31-50岁之间,这与样本抽取方法相关。样本的职业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以个体工商户、农民和企业职工为主。从教育程度来看,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合计占9118%,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表2 样本结构表(N=159)

样本数量(N)百分比(%)

男885514

女7044

未回答1016

18-30岁161011

31-40岁835212

41-50岁573519

51-60岁1016

61岁以上1016

未回答1016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职工6318

企业职工442717

个体工商户5132

农民2717

学生3119

退休1016

其他2717

高中以下805013

高中或中专664115

大专11619

本科1016

硕士或硕士以上1016

412 因子分析结果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提取公共因子。7个在两个公共因子中的交叉载荷都超过014的指标被剔除,对21个指标再作因子分析,提取了6个综合变量,其特征值超过1,因子载荷超过01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见表3)。其次,进行数据可靠性(Cronbachα值)检验,α值是指一组计量项目是否在衡量同一概念,是衡量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李(Lee,Lee and Wicks,2004)在进行因

子分析时认为Cronbachα值大于016,表明数据可靠性可以接受。在本项研究中,所有因子的信度系数都在0168-0185之间,表明各个计量尺度都比较可靠。第一个因子名为“增加社会Π生活成本”,可解释方差的2314%,包括6个原始指标。该因子方差解释力强的原因为展览会在有限的时空里,汇集大量人流、物流、车流,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出行、安全带来影响。第二个因子名为“塑造形象、促进效益和文化需求”,含5个原始指标,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也较大,达到1615%,这与展览会具有投入产出的高效益性、经济高关联性的特性紧密相关。此外,该因子也显示展览业的发展使厚街镇的居民认识到自己文化素养的欠缺,这个结果与笔者在案例地实际调查情况一致。第三个因子称为“增长见识、提升服务水准”,可解释方差的719%,4个原始变量囊括其中。第四个因子“促进设施建设和住宿需求”综合了3个原始指标,该因子可解释方差的518%。第五、第六个因子分别为“冲击社区生活和传统”、“丰富居民生活”,其方差解释力分别为514%和419%。

413 4种聚类特征分析

为了进一步区分居民对会展业影响的感知类型,对21个感知指标进行快速聚类分析。依据戴维斯(Davis,1988)、玛杰瑞格(Madrigal,1995)、弗瑞德雷(Fredline,2000)的研究成果,分别尝试性地进行3类、4类、5类等多种聚合类别分析,最终确定4类为比较科学的聚类数目,该数量的聚合更具有解释力和合理性。另外,对4种聚类进行统计检验(ANOVA),所有指标的方差显著性都是01000,表明4种类型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显著性要求。聚类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社区对展览业影响感知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影响感知指标

因子

载荷

特征

方差

贡献率

数据信度

(Cronbachα值)因子1:增加社会Π生活成本419192314%018429

大量人流、物流涌入厚街导致噪音增加01707

展览会导致废物、垃圾的产生01745

展览会增加了厚街的犯罪率01646

展览会导致当地居民停车的困难01808

展览会给当地带来交通拥挤01821

展览业导致物价上升01648

因子2:塑造形象、促进效益和文化需求314651615%017926

展览业提升了厚街的国际、国内知名度01881

通过展览会向世界和全国展示厚街的实力01810

展览业为厚街创造收入01516

展览业促进了厚街相关产业的发展01691

展览业的发展使厚街居民有提高文化层次的需要01416

因子3:增长见识、提升服务水准11662719%016817

展览使厚街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01739

展览会增长了厚街居民的见识01613

展览会使当地居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外国人01613

展览会增强当地居民对广东以外文化的了解01502

因子4:促进设施建设和住宿需求11219518%016827

展览业使厚街住宿需求增加01561

展览业促进厚街的餐饮、住宿设施的发展0175

展览业改善了厚街镇的风貌01762

因子5:冲击社区生活和传统11137514%01716

展览会打扰了厚街原有的生活01787

展览业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产生冲击01838

因子6:丰富居民生活11025419%-

展览会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01817

累计方差贡献率63194%

?聚类Ⅰ:中立者。该类型包括20位调查居民,他们对展览会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都持中立态度。6个因子的得分较均匀、中性,因而,把该类型的居民命名为“中立者”。

?聚类Ⅱ:热爱者。71位居民属于该类型,这一组规模最大,占受试者的44%。之所以称之为“热爱者”,因为这类居民是展览会不折不扣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展览业不仅带来各种正面效应,而且还不会增加社会成本以及引致负面效应。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6是有关展览会的正面影响的指标,得分都在4分以上;因子1和因子5是陈述展览会负面影响的变量,

得分较低,表明该类型居民不同意展览会负面效应的陈述。

?聚类Ⅲ:理性者。48位居民归属该类型,该类型的规模也较大,占30%。这类居民比较理性、现实,他们既能充分认识会展业的综合效益,又能理智地关注其负面影响。从6个因子得分判断,因子2、因子3和因子4的分值较高,集中在413-415分之间,表明他们充分肯定会展业的正面作用;2个关于会展业负面效应的因子得分有所不同,“增加社会Π生活成本”这个指标得分411,可用于解释这类居民非常赞同会展业引致的社会成本;但对“冲击社区生活和传统”这个因子持相对中立的态度,得分为3137。

?聚类Ⅳ:漠视者。该类型拥有20位居民,占调查总体的13%。除了因子3和因子6得分较中立之外,对其余因子都持不同意态度,其显著特征是既不赞成会展业能够带来综合正面效应,也不同意展览业会导致负面效应。因而,本研究称其为漠视者。

414 研究结论

戴维斯(Davis)、玛杰瑞格(Madrigal)和弗瑞德雷(Fredline)的研究结论表明社区居民对待旅游和事件活动的态度呈现出“两个极端分别向中间类型过渡”的模式(见表5)。两个极端类型体现在憎恨者和热爱者并存,中间类型包括理性者、有条件支持者、中立者、谨慎乐观者等。与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本研究有关社区居民对待会展的态度表现为两个不同点,第一,漠视者取代了极端的憎恨者,这可能与民族文化、性格有关。第二,热爱者的比率非常高,这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会展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其认知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态度和感知是否会发生变化?就如人们对待旅游一样;其二,参展者Π参会者主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活动,而且商务客人逗留时间不长,他们与社区接触不如观光游客频繁,居民受到的干扰也较观光游客少。

表4 社区对展览业影响感知的聚类分析结果

第一类

(n=20)

第二类

(n=71)

第三类

(n=48)

第四类

(n=20)

因子1:增加社会Π生活成本31322104411116

因子2:塑造形象、促进效益和文化需求3116414741472183

因子3:增长见识、提升服务水准310641314156314

因子4:促进设施建设和住宿需求3123413941342173

因子5:冲击社区生活和传统3115210231372123

因子6:丰富居民生活312543183314

聚类命名中立者热爱者理性者漠视者

注:①按照李克特5分量表计算各因子的均值,1-5表示同意的程度:5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

 ②分值越低,表示对展览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愈加持不赞成态度,反之亦然。

表5 旅游影响感知、大型事件影响感知与本研究感知聚类的比较旅游影响感知(1)

Davis(1988)3

旅游影响感知(2)

M adrigal(1995)3

大型事件影响感知

Fredline(2000)3

会展影响感知

本研究(2005)类别比率类别比率类别比率类别比率

憎恨者

热爱者

谨慎乐观者

中立者

有条件支持者

16%

20%

21%

18%

26%

憎恨者

热爱者

理性者

31%

13%

56%

憎恨者

热爱者

理性者

谨慎支持者

某些因素关心者

15%

23%

24%

29%

9%

漠视者

热爱者

理性者

中立者

13%

44%

30%

13%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5]:778。

5 结语

会展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人们的关注视角更多地投向会展业给举办地带来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然而,会展活动是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车流的集聚,其短期社会成本和长期社会效应也非常显著。社区对待会展的感知研究对管理者和组织者在规划、管理、宣传、营销等方面有一定现实意义。本研究只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在样本结构、样本量方面还存在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社区对待会展的态度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会展业的发展阶段、居民距离会展中心远近、曾经参与与否、教育背景、年龄、职业是否影响人们对待会展的感知,还有城市规模是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这些问题还留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致谢:广东现代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贺文先生为本研究多方联系相关单位和人员,广东现代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姜淮先生也为本研究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在此特别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厚街镇双岗乡小学的教师、学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Ap John.Residents’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 pacts[J].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1992,19:665-690.

[2] Burns Peter M,Sancho M onica M ontalvillo.Local perceptions of

tourism planning:the case of Cuellar,S pain[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331-339.

[3] Davis J Allen,R M C osenza.Segmenting local residents by their

attitudes,interests and opinions toward tourism[J].Journal o f

Travel Research,1988,27:2-8.

[4] Deccio Cary,Baloglu Seyhmus.N on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2002W inter Olym pics:the spillover im pacts[J].

Journal o f Travel Research,2002,41:46-56.

[5] Fredline E lizabeth,Faulkner Bill.H ost community reactions a cluster

analysis[J].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2000,27(3):763-784.

[6] G etz D onald.Event Management&Event Tourism[M].New Y ork:

C ognizant C ommunication C orporation,1997.7.

[7] G urs oy D ogan.K im K yungm i,Uysal Muzaffer.Perceived im pacts of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by organizers:an extension and validation

[J].Tourism Management,2004,15:171-181.

[8] Hiller Harry H.C onventions as mega2events a new m odel for

convention2host city relationships[J].Tourism Management,1995,

16(5):375-379.

[9] Jeong G.H.Residents’perceptions toward the tourism im pacts of

the’93EXPO development on the city of T aejon[J].Journal o f

Tourism Studies,1998,18(1):153-173.In:K im&Petrick.

Residents’perceptions on im pacts of the FIFA2002W orld Cup:the

case of Seoul as a host cit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

27.

[10] K im Samuel Seongseop,Petrick James F.Residents’perception on

im pacts of the FIFA2002W orld Cup:the case of Seoul as a host city

[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25-38.

[11] K ing Brian.Pizam Abraham,M ilman Ady.S ocial im pacts of tourism

host perceptions[J].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1993,20:650-

665.

[12] K aiser H F.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 plicity[J].Psychometrica,

1974,39:31-36.In:K im,Samuel Seongseop,James Petrick.

Resedents’perceptions on im pacts of the FIFA2002W orld Cup:the

case of Seoul as a host cit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

29.

[13] Lee Choong2K i,Y ong2K i Lee,Bruce W icks.Segmentation of festival

m otivation by nationality and satis faction[J].Tourism Management,

2004,25:61-70.

[14] M adrigal R obert.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the role of g overnment

[J].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1995,22:86-102.

[15] Murphy Peter E.C ommunity attitudes to tour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Tourism Management,1981,9:189-195.

[16] Perdue Richard Long,Patrick and Allen Lawrence.Rural resident

tourism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J].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

1987,14:420-429.

[17] S outar G eoffrey N.and M cleod,Paul B.Residents’perceptions on

im pact of the America’s Cup[J].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

1993,20:571-582.

[18] Upchurch Randall,T eivane Una.Resident perceptio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iga,Latvia[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

499-507.

[19] W aitt G ordon.S ocial im pacts of the Sydney Olym pics[J].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2003,30(1):194-215.

A Study on Community Perceptions That A ffect

MICE I ndustry in H oujie Tow n,Dongguan City

LUO Qiu2ju

(Center for Tourism Planning&Research,Sun Yat2Sen Univer sity, Guangzhou510275,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n community perceptions that in fluence MICE industry is conducive to the planning,marketing,managing and operating of this industry on the part of decision2makers and organizers.This paper,taking H oujie T own,D ongguan City as an exam ple,studies the local residents’attitude towards MICE industry.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residents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ceptions on the im pact of MICE.C ommunity residents’attitude towards MI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 ories:lovers,in2 betweeners,those with rational idea and those showing indifference. The finding als o shows that com pared with the im pact of perceptions from community tourism and large2scale events or activities, residents’attitude towards MICE is manifested in1.Those who show indifference replace those who extremely hate it.2.The lovers occupy quite high ratio.

K ey w ords:H oujie T own;community;MICE industry;perception; cluster

[责任编辑:宋志伟;责任校对:宋子千]

2006年《旅游学刊》改刊信息

近日有读者来电来信问到2006年《旅游学刊》出刊情况,现在简答如下:

1、

《旅游学刊》改刊计划已经获上级批准,2006年将如期改为月刊。

2、2006年《旅游学刊》将在每月6日出版。

3、2006年《旅游学刊》将继续保持大16开本。

4、每期正文仍为96页(而不是此前通知所说的80页)。

5、自2006年起,《旅游学刊》将有计划地陆续开辟一些新栏目。

6、自2006年起,《旅游学刊》期价仍为10元Π期,年价120元Π年。

更加广阔的园地,更多人来耕种;更加丰硕的果实,更多人来采撷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很强的综合经济,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可达1:9甚至1:12。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开发,使其迅速成长为服务业中一个比重很大的产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展业也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朝阳产业。其中,我国西南片区的会展业的发展依托城市——成都市,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成都市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在自己慢慢探索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品牌会展,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会,糖酒会等著名会展。其中,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由此可见,会展业对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5年,成都市会展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展会、论坛、节庆赛事活动的数量增长基本保持在5%的同时,会展业直接收入及综合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5%和11.3%。在成都市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会展经济表现令人惊喜: 3月26日-28日,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26次在成都举行,国际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有来自法国、德国等3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本届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次超过30万,成交总额为226.67亿元,比去年春交会增长8.8%,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19.5亿元。 6月3日-6日,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议和展览——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在蓉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围绕“迎接3D打印3.0时代”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月中旬,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首次移师西部选址成都,吸引了来自40余家国内外机场高管、3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在内的全球逾600位参会嘉宾。 7月15日,成都市本土规模最大的自办展——成都国际家具展圆满收官,两期展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100余家,共接待观众26.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1.1万人次,大众消费者5.5万人次。展会两期现场成交总额136亿元,现场零售9000万元,拉动服务业增收达10.2亿元,创历届新高.....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业依托城市,确实是发挥着属于她的“西部龙头”作用,在成都市欣欣向荣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带动下,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2018-2023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8-2023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模式 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信息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会展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会展业简述 一、现代会展业的特征 二、会展业的作用 三、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会展的经济功能 一、联系和交易功能 二、整合营销功能 三、调节供需功能 四、技术扩散功能 五、产业联动功能 六、经济一体化功能 第三节会展业的产业链结构分析 第二章2016年全球会展业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第一节欧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欧洲会展业竞争激烈 二、德国会展业世界领先 三、法国会展业别具一格 四、英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高 五、俄罗斯会展业租金经济发展 第二节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新加坡会展业发展概况 二、马来西亚会展业发展前途广阔 三、台湾会展业走国际化道路 四、香港会展业发展面面观 五、澳门会展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美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美洲各国会展业发展状况 二、美国会展业发展特征 三、加拿大会展业发展值得关注 第三章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三、居民家庭人居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四、城镇人员就业状况 五、存贷款利率变化 六、财政收支状况

七、人民币汇率变化 八、经济现状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会展业亟需政策扶持 二、会展业:政策要解决四个关系 三、会展业发展规划 四、会展业地方促进政策解析 1、宁波 2、北京 五、政策法规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规模分析 二、年龄结构分析 三、学历结构分析 第四章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新形势透析第一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特色 二、中国会展业市场规模 三、中国会展业服务配套情况 四、会展业展馆建设发展情况 五、会展人才供需与培训状况 第二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产业结构分析 一、会展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二、会展业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近年来,会展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上海市的会展业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阶段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阶段,为上海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上海会展业发展为例,拟就其会展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会展经济经济增长作为全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会展业历经20 多年强劲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使其成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尤其2001 年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使上海赢得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雅号,会议的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会带给上海乃至全国更多的发展,巨大的产出带动系数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其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更新换代也会给上海会展业的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一、会展经济概述在新世纪,会展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并称为三大无烟产业。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 Industry ” ,由会议(Meetings) 、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s) 、大型会议(Conventions) 和展览会(Exhibitions)这4 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所谓会展经济,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

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会议 和展览的繁荣,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会展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9:1(上海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为1:8.8),即在创造每一元直接收入(如展费、门票)的同时,能够在其他行业上引发9 倍的关联需求,并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社会效益是指会展双方以及会展所在地获得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如我们熟悉的博鳌,从一个海南省的小渔村发展成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吸引着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其品牌效应可见一斑。可以说,会展多方面诱发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上海市会展行业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尤其是近十多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90 年代以来,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现 在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 成为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回顾上海会展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3 个阶段。 1 20 世纪80 年代是起步阶段,1984 年上海贸促会以及上海首家展览公司――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上海会展界只有数十家国营企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无论是软件水平还是硬件水平都

成都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一、成都发展会展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越,交通通信便利。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地,是国务院提出的“三中心、两枢纽”,有宝成、成渝、成昆等铁路干线交汇,铁路客货 运输量居西南首位。高速公路方面,绕城高速公路与成渝、成绵、成南、成乐、成雅、成灌、成温邛、成彭、机场等九条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了“环形+放射”高速公路网;川陕路、川滇路、川藏路、川鄂路等10余条国道在境内纵贯经过,使成都地区的公路密度成为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航空方面,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设施设备最完善的机场,拥有245条国内航线和10条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在通讯方面,成都是全国6大通信交换中心、西南地区计算机互联网心全国9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讯为成都发展会展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经济发展快速,对外合作交流频繁。 成都市是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市场。人均GDP位居西部主要城市第一。成都市是西南地区最大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目前形成了我国西部最大的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和电子市场。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已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众多国有及外资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资金结算和转移快捷方便。此外,成都还先后与美国菲尼克斯市、日本甲府市、法国蒙彼利埃市等国外1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国内1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已有美国、德国、法国、泰国、韩国等在成都设立了领事馆。

3、会展场馆、配套接待设施建设完备,产业基础雄厚。 会展场馆设施环境是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基础硬件,目前成都以世纪城新会展中心、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市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5家专业会展场馆拥有可供会展使用的实际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位列全国前五位。而且场馆结构趋于合理,能承接各类不同规模、类型的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产业基础方面,成都会展业发展亮点频现,不但承接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二十二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这样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全面提升了成都创交会、美博会、西部口腔展等当地自办展的国际化水平,并在国际合作、目的地营销方向不断取得突破,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地位,在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再创佳绩。2016,成都市举办重大展会活动超过530个,其中国际性展会活动115个,同比增长8.2%;展览面积超过3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会展业总收入约79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直接收入约83亿元,同比增长11.2%,综合收入约709亿元,同比增长11.9%;参展(会、节)人数逾9800万人次;带动临时就业岗位4600个。 (二)劣势: 1、社会分工细化有待加强 由于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目前成都会展产业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细致的社会专业分工,定位不明确。会展与旅游、通讯、航空、交通、保险、银行等相关行业缺乏有机的协调。没有完全形成整体的合力和综合优势。 2、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成都会展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配套设施、展馆服务、专业服务、会展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成为发展中的瓶颈。在会展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早已有开设会展经济的相关本科专业或培养方向,有的大学已经向

会展业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旅游管理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地世纪,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关键时期.会展行业是我国地新兴行业,具有强大地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其对城市地发展及建设有着重要地影响,在第三产业地价值和地位也日益提高.随着我国会展市场地蓬勃发展,会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在各省市地经济增长所占地比重也日益突出.因此,会展业成为众多城市竭力发展地重要产业类型之一.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通过2013年举行地《财富》全球论坛对成都市发展地影响来阐释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 引言: 会展业作为我国地朝阳产业,被誉为“城市发展地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地发展,近十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30%地速度超常成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地会展业就在全球会展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地会展业市场.从展览地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来看,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地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地现代化会展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地会展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地名牌展览会.会展业所具有地强大地经济聚集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地作用.因此,研究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具有重要地意义. 一、会展定义研究综述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地发展,国内对于会展定义地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狭义地角度定义会展,将会展称为C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或ME(meeting and exhibition)即会议和展览.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会展地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会展被定义为MICE.M代表公司会议(meeting),I代表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C代表协会和社团组织地会议(convention),E代表展览(exhibition).谢雨萍等(2002)认为,会展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地综合性旅游形式即MICE,其基本含义就是借举办各种类型地会议,以招徕各方客人洽谈业务、交流沟通和旅游参观访问,刺激他们消费,从而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随着节事活动在会展活动中地重要性日益凸显,学者们在MICE基础上加上了节事活动(Event),MICE逐步演变为MICEE.马勇、肖轶楠(2004)在《会展概论》中从广义角度将会展定义为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会(如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专业与专题会、颁奖会、研讨会等)、奖励旅游和各种事件活动,如庆典活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等.刘大可(2004)在《会展经济学》中从活动地全新角度理解会展,认为会展包括五个层面活动,一是展览;二是大型活动;三是会议;四是节庆活动;五是其他特殊活动.这五类活动统称为会展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存在四个共性,一是这些活动都是长期筹备,短期举办地点状活动,不同于行政组织日常管理地现状活动;二是活动都涉及到人员地迁徙和移动;三是这些活动都能调动人地情绪,引起媒体地关注;四是组织和管理都以项目方式进行. 二、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都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地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地域分布、内容等方面来看,其会展业具有专业展览集聚、

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会展行业是中国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在中国现在也面临这许多的问题,刚刚起步一定要看准他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观念,也逐步影响到各行各业,会展行业也不例外,对于一个刚在中国兴起的朝阳产业,我们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关系到我们如何去认识会展行业的可持续的问题,以及采用如何的方式,使中国的会展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字:会展业环保品牌发展 一、会展的定义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展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二、我国会展业的现状 (一)会展业发展速度快:会展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 (二)场馆:场馆数量增长较快,场馆面积也逐步增大,2008年度情况中国国内具有一定规模(2000平米以上)的会展项目数为4300个,其中3 万(含3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以上展会256个(3-5万平米105个, 5-10万平米115个,10万平米及以上36个),以博览会为名称的展会 数量超过800个,出国会展项目申请数超过1800个(实际出展数约 1000个);全国展馆内面积突破440万平米;2008年度全国展览业直 接收入总额为145.03亿元,同比2007年的131.99亿元增长了9.88%。 会展企业数达到6500家,多个大型合资会展公司成立。 (三)全国的分布:从区域方面来看,北京、山东、辽宁、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会展业十分活跃,并依次行程了华南-珠 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中部、西部六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其中 会展经济优势较为突出的为三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珠三角会展经 济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 会展经济产业带。 (四)存在的问题:“小、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展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即当一个展览会达到 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因此, 会展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广交会、科博会

会展对酒店业的影响

会展对酒店业的影响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展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2004年全世界大型会展总数超过15万个,其中国际会议约7万多个,国际展览超过8万个,全球会展业直接经济收益高达2800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25000亿美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以郑州、重庆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郑州的全国商品交易会等品牌展会。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到2006年

会展业的法律法规

一. 会展业法律制度概述 1.会展管理体制我国的会展管理体制实行的还是审批制,具有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与德国、法国不同的是,我国的审批制表现为政府对会展企业是否具备主办会展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批,对会展公司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甚至表现为政府直接作为市场主体进行市场活动。 世界会展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都制定了与本国会展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期保障本国会展业的运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且其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展法律体系。而反观我国对于会展业法律问题的研究仍处以初级阶段,未给予其应有的重视。 从宏观方面来说,我国会展业存在着法律层级低、立法散乱;未形成完善法律体系;关键法律衔接困难。从微观方面上讲,我国会展业主管机构不明确;国外展审批严格;产权不清;行业协会未形成体系;会展保险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国外会展业法律规制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关于会展业发展的完善意见: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应当制定一部较为完善的会展法来规制我国会展业的运行,其指导原则应为遵循市场运作为前提,政府宏观管理为指导,行业协会管理为主导。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对于会展法的具体规定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应当统一立法,建立统一会展机构管理下的行业协会体系,明晰展馆的产权,完善会展保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会展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但与国外会展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会展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会展场馆规模不大且布局不合理、缺乏品牌展会等问题。因此,要努力开创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尽快制定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中国会展业健康发展,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会展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国会展业的竞争能力。 3. 我国会展业的法律体系 两大类: 一是通用型的法律法规,即各领域通用的调整一些基础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会展业涉及的主要有合同法、公司法、保险法、知识产权法、文物保护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海关法等; 二是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即专门针对会展业制定的法律法规。

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发展现状 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 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 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班级:A14旅游2 学号:140807113 姓名:郑小丽 [摘要]现阶段我国会展产业呈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推动会展行业走向成熟。 关键字: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会展业的概念: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特定主题的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集合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各类产业/行业相关展览的统称。 二、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因素: (一)会展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1、行业协会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行业协会是市场机制的主要载体,好的行业协会能够规范市场机制,对本行业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作者:————————————————————————————————日期: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旅游管理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展行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其对城市的发展及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第三产业的价值和地位也日益提高。随着我国会展市场的蓬勃发展,会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在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也日益突出。因此,会展业成为众多城市竭力发展的重要产业类型之一。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通过2013年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对成都市发展的影响来阐释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引言: 会展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被誉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十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30%的速度超常成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会展业就在全球会展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会展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来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会展业所具有的强大的经济聚集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展定义研究综述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国内对于会展定义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狭义的角度定义会展,将会展称为C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的八大趋势 尽管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与自身的大国地位和资源条件极不相称,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会展业将赢得更多发展的契机。概括而言,中国会展业在未来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八大趋势: 一、产业化趋势 全面对接,产业互动 会展经济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形式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会展经济所具备的产业化特征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会展经济的产业内涵不断延伸、会展经济产业效益快速增长和会展经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外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会展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致为0.2%,而目前我国该比重仅为0.004%。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0.1%,届时我国会展经济将发展到相当规模。 二、国际化趋势 宏观调控,扩展竞争 对于众多国外展览公司来说,我国会展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服务贸易准入壁垒的取消,使他们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渠道更加畅通,并使国内会展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发展。另外,入世能给国内会展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展技术。面临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会展界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对内抓紧制定行业法规,对外尽快熟悉国际规则。 三、法制化趋势 健全法规,规范市场 与国际会展业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会展业的法制进程却十分缓慢,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会展的现行立法,包括关于会展审批管理的规定、关于举办者主体资格的规定、关于展品进出关、运输等的规定及地方政府规定。随着会展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会展业的法制化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会展法制体系会逐渐健全;中国会展界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对内抓紧制定行业法规,对外尽快熟悉国际规则;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创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集团化趋势 渠道多样,优势互补 中国推进会展业集团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会展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全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会展行业的集团化可以分三步走: 一是采取横向联合、纵向联合、跨行业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组建会展集团; 二是开展品牌竞争; 三是实行海外扩张。 五、品牌化趋势 规模导向,品牌支撑 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国会展业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增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品牌化是必由之路。 国内已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如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然而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国际性会展公司或展览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晓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会展业的品牌化应主

旅游对会展业的发展与影响

旅游对会展业的发展与影响-旅游管理 旅游对会展业的发展与影响 李若楠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以及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方式的转变,开始商务、旅游、度假,近几年的商务洽谈、交往人数、旅游人数增加的很快。基于此,有些产业应运而生。会展业是近几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在会展业中,旅游便是对这类产业有着直接影响的促进因素,旨在对满足会展业是优质的硬件场地条件以及数量多的游客资源和优质的软性服务对会展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内涵分析 (一)会展业 会展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兴起的旅游会展业务,主要是指人们将各项业务以会议或展览方式举办大型活动以及赛事活动的总称,按照类型、展览模式理念的不同分为宣传和展览等,按照制度性分为制度或者非制度的。不仅被应用到当前各项工作业务当中,也被旅行社业运用到了旅游业务当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用展览会,例如:体育竞技比赛、节庆日的活动、上海世博展览会等。(二)旅游业 旅游业也就是旅游产业,传统的旅行社业大都是在旅行社到景点以及景点到饭店的旅游目的地服务,游客一直是属于被安排好的,既定的线路,大多数都是有旅行社全程办理。现在的综合性的旅游业开始了纵深发展,扩大服务项目,订饭店、交通、娱乐、购物……开始了扩张,使旅行社业得到了发展,推动了进一步赢得利益这个关键的营销因素。如今的更与综合性旅游线路不同,现代化的信息

技术在综合性旅游线路基础上,处理信息更加高效、快捷,旅行社业务就是一个无形产品。 二、旅游促进并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 (一)旅游为会展的举办带来最多的游客资源 根据笔者在沈阳市的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在沈阳的旅行社就比前几年游客数量增长了几倍的数量,而且是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抽取9家大型的旅行社,在这9家旅行社有国内的游客,有国外的大量游客,9家旅行社游客人数每年招来的游客在一般均在上万人以上,在其它的旅行社中,大约67%的游客是经济基础相对高消费的人群,而在这超过70%的游客是稳定的客源。另外,在市内会会展举办走访中发现,大部分会展举办就是要求人员数量一定要过,人员消费水平一般要较好、并且专业针对性较强的高要求,一般是针对高消费人群的,而会展业自身因为限制,没有这样的人员资源来源的招徕渠道,在人员资源条件上上较差。根据以上的结果表明:当前沈阳市旅游对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员资源,而且是优质的高消费人群。 (二)旅游为会展的举办提供优质的软性服务条件 在新形势下,也因为便捷、方便、便利、高效网络媒体的出现,冲击着原来的传统旅游,同时对旅行社业有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人们享受折贴心优质的服务。例如:现在的旅客只要轻轻一点击就知晓所有的旅游业务,变成了主人的地位。这样旅客有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去猎取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符合现在个性化时代的每个人的心理。同样,当地的旅游相关部门的接待工作很到位,让游客一场旅行都是轻松并且是真正的放松的。这在对新时期的旅行社业的发展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的同时,也更好的利用旅游发展的优势为会展业服务。

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 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 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 )。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