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2010年3季度)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2010年3季度)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2010年3季度)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2010年3季度)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0年3季度)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 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编写说明

产销方面,我国汽车市场产销继续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8.27万辆和1313.8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6.10%和35.97%。汽车月度销量在3月份创造历史新高之后,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增长速度逐步回稳。 进出口方面,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世界经济也呈现复苏势头,使得汽车进口和出口增速都出现大幅上升,特别是进口需求呈现倍数增长,反映出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增长的势头。

经营效益方面,2010年以来,汽车消费热情的持续高涨使得行业竞争形势相对缓和,车价基本保持稳定,行业利润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商用车增速大幅提升,大排量汽车市场比重有所提高,使得汽车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投资方面,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较快,1~8月,汽车行业完成投资2725.3亿元,同比增长34.82%。从各子行业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占59.21%;其次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所占比重为29.28%。

分车型来看,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乘用车。1~9月,全行业乘用车销售量达989.75万辆,同比增长36.68%,与上年同期相比,乘用车的累计销量增速下降了

5.22个百分点。全行业商用车的销售量达到324.09万辆,同比增长33.85%,与上年同期相比,商用车的累计销量增速大幅度上升了18.26个百分点。

展望2011年,汽车市场销量增速将有所下降,汽车市场竞争形势趋于激烈,由于各厂家的产能扩张相对市场需求增长来说更快,汽车市场的竞争会使得汽车销售成本增加,同时汽车价格仍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这也将使汽车行业的利润增长面临困难。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目 录

Ⅰ 三季度汽车行业发展环境 (1)

一、国际环境 (1)

(一)日本汽车市场 (1)

(二)美国汽车市场 (1)

(三)欧洲汽车市场 (1)

二、国内环境 (2)

(一)《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 (2)

(二)《关于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的通知》出台2

(三)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 (3)

Ⅱ 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3)

一、总体产销情况 (3)

二、进出口情况 (4)

三、总体经营情况 (6)

(一)行业规模与效益 (6)

(二)盈利能力 (7)

(三)偿债能力 (8)

四、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8)

五、汽车市场价格情况 (9)

Ⅲ 前三季度分车型汽车产销状况 (10)

一、乘用车 (10)

(一)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11)

(二)多功能乘用车(MPV) (12)

(三)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SUV) (13)

(四)交叉型乘用车 (13)

二、商用车 (14)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一)客车(不含非完整车辆) (15)

(二)货车(不含非完整车辆) (15)

Ⅳ 前三季度重点汽车企业产销状况 (16)

一、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 (16)

二、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 (17)

三、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 (17)

Ⅴ 三季度行业热点事件 (18)

一、车船税法草案规定:1.6升以上排量车税额提高 (18)

二、汽车“十二五”规划初稿已定,自主品牌将获重点扶持 (19)

三、北京汽车股份组建方案正式获批 (19)

四、国务院敲定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20)

Ⅵ 未来汽车行业发展预测 (20)

一、2011年汽车销量、利润的增速将明显下降 (20)

二、汽车业节能降耗压力增大,新能源汽车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1)

三、汽车出口机遇和挑战并存 (22)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09~2010年9月汽车产销量.....................................................................4 图表 2 2010年1~8月汽车商品出口情况...............................................................4 图表 3 2010年1~8月汽车商品进口情况...............................................................5 图表 4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工业产值增长情况.....................................6 图表 5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情况.............................6 图表 6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情况.............................................7 图表 7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企业亏损面.................................................7 图表 8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度.........................................8 图表 9 2008~2010年8月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8 图表 10 2010年1~8月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情况...................................9 图表 11 2010年1~8月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构成情况...........................9 图表 12 2010年9月份汽车价格走势情况...............................................................10 图表 13 2010年1~9月乘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10 图表 14 2009~2010年9月轿车产销量....................................................................11 图表 15 2004~2010年9月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及市场占有率...............................12 图表 16 2009~2010年9月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量...................................................12 图表 17 2009~2010年9月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量.......................................13 图表 18 2009~2010年9月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13 图表 19 2010年1~9月商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14 图表 20 2009~2010年9月客车产销量...................................................................15 图表 21 2009~2010年9月货车产销量...................................................................15 图表 22 2010年1~9月汽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16 图表 23 2010年1~9月乘用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17 图表 24 2010年1~9月商用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18 图表 25 2009年以来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汇总 (21)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Ⅰ 三季度汽车行业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一)日本汽车市场

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日本的新车销售量(不含微型车)为31.0992万辆,比上年同月减少5.3%,连续2个月低于上年同月水平。其中,普通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减少9.5%、小型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减少2.3%。

日本微型车协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日本的微型车销售量为16.5827万台,也为连续2个月低于上年同月水平。其中,微型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减少1.9%,为3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而微型货车的销量则连续10个月下降,同比减少7.5%。

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认为,汽油价格上涨再加上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消费者的支出不旺是日本新车销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因素。

(二)美国汽车市场

在今年启动“以旧换新”购车奖励政策背景下,1~9月,美国新购轻型车注册总量859.85万辆,同比增长10.3%。在丰田汽车等亚洲车企美国市场份额下跌的情况下,2010年前3季度,福特汽车等底特律三大美国市场份额自1996年以来

首次出现同比上涨。2010年前3季度,福特美国汽车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2%

上涨至16.7%;丰田美国汽车市场份额由去年的16.6%降至今年的15.2%。

通用通过重组砍掉四个非核心品牌后,其美国市场份额由去年的19.6%微跌至19%。受益于全新吉普大切诺基SUV 成功上市,克莱斯勒美国市场份额由9.2%略升至9.5%。

总体来看,美国汽车制造商占轻型车市场的总份额由43.9%上升至45.1%。同时,亚洲汽车制造商占美国轻型车市场的总份额由47.8%降至46.4%。欧洲汽车制造商占美国轻型车市场的总份额基本没变,从2009年的8.3%微涨至8.4%。

(三)欧洲汽车市场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10月26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9月份,欧洲(不含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的新商用车注册量实现同比增长13.7%。除巴士和客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车出现10.4%的负增长外,其它商用车注册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欧洲地区新商用车的累计注册量为130.04万辆,同比增长6.0%。

与今年以来欧洲乘用车注册量连续多月出现同比和环比的“双下滑”不同,欧洲商用车仍然保持了同比正增长的态势。而这种乘用车与商用车的不同市场表现,说明欧洲经济没有预期的严重,乘用车的销售不好与消费者不乐观的心理有关。

二、国内环境

(一)《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

2010年7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简称《召回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意味着执行了6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做出了全面修改。《召回条例》经过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有望在年底前获准实施。

此次由国家质检总局新近公布的《召回条例》征求意见稿,较以往的相关规定,有不少改进,凸显三大亮点。其一,规定了《召回条例》的适用范围,即在中国境内生产、进口、销售的汽车产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其二,原先的汽车召回法规严厉程度很低,监管非常稀松,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而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加大了处罚力度。其三,原《规定》的“缓冲期”,系照搬其他商品召回的现场条款而制定,忽视了汽车商品的特殊属性。此次新征求意见稿取消“缓冲期”,改为一经确认即刻停售,明显更加合理。 (二)《关于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的通知》出台

7月23日,商务部通报称,我国决定从今年起在河北等省地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引导试点企业进行以清洁环境、安全生产、节约资源、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精神,为提升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环保、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的通知》。

通知决定,从今年起在河北等14个省、区、市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通过财政支持,引导试点企业进行以清洁环境、安全生产、节约资源、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中国经济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三)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

9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随着央企重组进程和上海国资整合的加速,带动了全国各行业的兼并重组力度,重组逐渐被当做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见》在大的方针和规划上基本延续了之前煤炭、钢铁和汽车等产业兼并重组中所执行的相关政策,但在具体细节和行业选择上做出了新的规定与尝试。

意见表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新形势下,必须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意见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意见》提出将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重组的作用、完善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妥善解决债权债务和职工安置问题、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和政策扶持。

Ⅱ 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一、总体产销情况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继续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8.27万辆和1313.8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6.10%和35.97%。

从增速变化来看,2010年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呈现逐步回落态势,前三季度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分别比第一季度和前二季度下降35.81和11.7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由于上年汽车销量呈现逐月稳步回升的态势,使得2010年各月增长基数不断抬升;另一方面是由于汽车的月度销量在3月份创造历史新高之后,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进入较为平稳的销售形势,使得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逐步回稳。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图表 1 2009~2010年9月汽车产销量

单位:辆,%

生产量

销售量 当月

累计 当月 累计 年月 完成

同比 完成 同比 完成 同比 完成 同比 2010-01 1614754

143.19 1614754143.191664187124 1664187 124 2010-02 1206157

49.13 282099092.4 121150946.25 2875747 83.78 2010-03 1734348

57.69 455449376.99 173515155.79 4610566 71.78 2010-04 1563536

34.61 611830863.8 155517234.37 6165894 60.51 2010-05 1416629

27.86 753583555.59 143835828.35 7604130 53.25 2010-06 1390603

20.43 892728048.84 141207823.48 9016158 47.67 2010-07 1285776

15.67 1021309343.64 124403814.42 10260200 42.65 2010-08 1277546

11.99 1149063539.27 132228216.14 11582547 39.02 2010-09 159291616.94 1308270236.1 1556718

16.89 13138398 35.97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二、进出口情况

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世界经济也呈现复苏势头,使得汽车进口和出口增速都出现大幅上升,特别是进口需求呈现倍数增长,反映出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增长的势头。 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1~8月,我国累计出口汽车35.3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9.98%,其中载货车和小轿车出口量最大,分别达到13.22万辆和10.3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9.86%和90.73%,对汽车出口的贡献较大。未列名载人机动车出口量为2.91万辆,同比增速达到350.13%,是汽车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图表 2 2010年1~8月汽车商品出口情况 单位:辆,亿美元,%

2010年1~8月累计 比上年同期变化 商品名称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汽车总计

353241 43.42 59.98 33.77 客车

49929 8.59 111.29 90.17 轿车

103946 7.58 90.73 58.53

中国经济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2010年1~8月累计 比上年同期变化 商品名称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越野车

13232 1.10 100.27 73.65 其他载人机动车

1082 0.15 -16.12 27.19 未列名载人机动车

29110 0.59 350.13 261.74 载货车

132225 14.49 19.86 6.16 牵引车

11080 4.22 72.80 84.62 自卸车

2410 0.96 11.78 25.27 专用车

5242 5.13 -4.52 2.14 底盘 4985 0.60 26.68 16.33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中经网整理

进口方面,2010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汽车52.1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40.63%,其中主要进口品种是小轿车和越野车,进口量分别达到22.9万辆和22.5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84.05%和94.27%。客车的进口规模虽然仅有5.55万辆,但进口增速却高达294.5%。 图表 3 2010年1~8月汽车商品进口情况

单位:辆,亿美元,%

2010年1~8月累计 比上年同期变化 商品名称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汽车总计

521890 194.44 140.63 150.76 客车

55463 11.71 294.50 323.45 轿车

229020 92.55 184.05 194.53 越野车

225901 80.72 94.27 112.48 其他载人机动车

809 0.19 450.34 535.32 未列名载人机动车

32 0.01 39.13 -88.39 载货车

8211 6.11 98.05 106.36 牵引车

1020 0.77 46.55 59.87 自卸车

88 0.27 -10.20 14.01 专用车

195 1.60 -12.16 26.64 底盘 1151 0.51 97.43 79.29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中经网整理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三、总体经营情况

(一)行业规模与效益

2010年以来,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和汽车销售持续火爆的影响,我国汽车行业延续了2009年的旺盛增长态势。2010年开局汽车工业就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1~2月汽车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速达到81%,增势迅猛。此后随着增长基数的不断升高,行业工业产值增速逐步回落,到了1~8月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完成27548.12亿元,同比增长42.38%。

图表 4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工业产值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累计工业总产值 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月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月

3209.42 3053.9 6040.91 22.05 -5.72 81.48 1~5月

11125.63 11125.63 17110.01 42.61 3.01 54.00 1~8月

17207.8 19433.66 27548.12 35.15 12.94 42.00 1~11月 21078.1 28576.49 17.69 22.2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

2010年1~8月我国汽车行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5711.8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目前是我国汽车市场传统销售旺季,汽车行业销售产值旺季保持高位增长。

图表 5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累计工业销售产值 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 月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月

3189.13 2994.56 5982.79 24.76 -7.59 83.30 1~5月

10625.74 10965.50 16006.00 26.63 3.20 57.60 1~8月

16907.17 19127.19 25711.86 22.93 13.13 45.00 1~11月 20776.74 28024.21 18.46 21.8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二)盈利能力

2010年以来,汽车消费热情的持续高涨使得行业竞争形势相对缓和,车价基本保持稳定,行业利润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商用车增速大幅提升,大排量汽车市场比重有所提高,使得汽车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另外,2010年以来,钢材、化工产品等上游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回升速度不快,汽车行业整体的成本压力没有显著回升,也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1~8月,汽车行业完成销售收入2.59万亿,同比增长48.32%;实现利润2255.36亿元,同比增长95.77%,利润增长幅度之大,居各工业部门前列。

图表 6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累计利润总额 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月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月

179.12 90.84 477.62 29.24 -51.55 445.08 1~5月

661.10 566.14 1385.53 44.95 -9.90 146.82 1~8月 1008.36 1160.04 2255.36 32.76

17.57 95.77 1~11月

1239.03 1891.28 8.74 51.5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

随着汽车制造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汽车行业企业亏损面不断缩小。2010年1~8月汽车制造业共有1733个企业发生亏损,占企业总数的13.15%,亏损面比2010年1~5月下降了0.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83个百分点。

图表 7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企业亏损面

单位:个,%

亏损企业单位个数 亏损企业单位个数占企业总数比重 月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月

2099 3384 2142 22.79 29.80 16.83 1~5月

1726 2637 1751 18.25 21.73 13.48 1~8月

1797 2308 1733 18.38 18.98 13.15 1~11月 1878 2010 18.72 16.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

中国经济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随着汽车行业企业亏损面不断缩小,亏损企业亏损度也大幅下降。2010年1~8月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2.4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0.52%,增速较2010年1~5月回落了11.46个百分点。

图表 8 2008~2010年8月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度

单位:亿元,%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 月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月

26.61 56.38 17.98 21.13 101.06 -67.87 1~5月

42.53 70.71 32.28 17.23 44.27 -51.98 1~8月

59.63 86.25 52.49 17.84 22.7 -40.52 1~11月 86.36 98.53 16.17 -2.6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

(三)偿债能力

2010年三季度,抑制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措施频出,使汽车行业投资扩产步伐减缓。1~8月,我国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为58.73%,比2010年1~5月下降了

2.4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出0.68个百分点,说明行业偿债能力有所回升。 图表 9 2008~2010年8月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

单位:% 月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月

57.04 55.17 58.64 1~5月

57.66 59.03 61.22 1~8月

57.87 59.41 58.73 1~11月 57.06 59.54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

四、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较快,1~8月,汽车行业完成投资2725.3亿元,同比增长34.82%。从各子行业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占59.21%;其次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所占比重为29.28%。

图表 10 2010年1~8月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行业 2009年1~8月 2010年1~8月 同比增速

行业总计 2021.43 2725.3 34.82 汽车整车制造业 576.85 797.92 38.32

改装车制造业 151.1 216.18 43.02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1218.43 1613.74 32.44 摩托车整车制造业 30.08 33.77 12.25 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44.91 63.69 41.8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图表 11 2010年1~8月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五、汽车市场价格情况

国家发改革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汽车价格的监测显示,9月份,

国产汽车价格总体呈小幅下降走势,进口汽车价格同比较快上涨。

9月份,国产汽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41%,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0.30%。其中,

乘用车价格比上月略降0.09%,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2.56%;商用车价格比上月下

降0.35%,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02%。进口汽车价格小幅回落,环比下降0.20%,

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9.62%,预计后期汽车价格仍会延续稳中下降的走势。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图表 12 2010年9月份汽车价格走势情况

环比 同比 国产汽车

-0.41% -0.3% 其中:乘用车

-0.09% -2.56% 基本型乘用车

0.54% - 运动型乘用车

0% - 微型客车

0.49% - 商用车

-0.35% 3.02% 进口汽车

-0.2% 9.62%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中经网整理 Ⅲ 前三季度分车型汽车产销状况

一、乘用车

1~9月,全行业乘用车销售量达989.75万辆,同比增长36.68%,与上年同期相比,乘用车的累计销量增速下降了5.22个百分点。

乘用车中,轿车销量保持稳步增长,而SUV 和MPV 的销量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SUV 的销量增长超过一倍,使得SUV 对前9个月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轿车,排在第二位。具体来看,1~9月,轿车销量达到680.44万辆,同比增长30.61%;多功能乘用车(MPV )销量为31.45万辆,同比增长88.62%;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销量达到93.91万辆,同比增长1.1倍;交叉型乘用车销售完成183.95万辆,同比增长29.24%。

图表 13 2010年1~9月乘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

单位:万辆,% 同比增长

生产量 同比增长 销售量 同比增长 乘用车总计

988.03 38.07 989.75 36.68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679.92 32.38 680.44 30.61 多功能乘用车(MPV)

31.94 92.22 31.45 88.62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94.62 115.14 93.91 112.66 交叉型乘用车 181.55 28.42 183.95 29.24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一)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轿车作为乘用车的主力车型,产销量占到乘用车产销量的70%以上,轿车的市场表现对乘用车市场的影响最大。前三季度,受购置税优惠力度减少的影响,轿车产销增幅有所回落。1~9月,轿车产销679.92万辆和680.44万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38%和30.61%,环比增幅分别回落3.11和2.43个百分点。

图表 14 2009~2010年9月轿车产销量

单位:辆,%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1

863088134.22 863088134.22930254111.82930254 111.822010-02

61831048.17 148139888.52 62306545.88 1553319 79.31 2010-03

89750269.02 237890079.98 84972454.9 2403043 69.45 2010-04

78381734.35 316279665.98 75978927.88 3162856 57.18 2010-05

71512621.69 387792255.54 72006221.78 3882918 49.14 2010-06

71982410.4 459861446.21 70488410.04 4587802 41.42 2010-07

67723810.1 527585240.29 6550548.85 5242856 36.33 2010-08

6860807.27 596192835.49 71071412.92 5953632 33.04 2010-09 83723213.81 679916032.38 850766

15.81 6804400 30.61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1~9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06.15万辆,

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30%。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57.44

万辆、133.19万辆、96.20万辆、61.36万辆和26.1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14%、19.57%、14.14%、9.02%和3.84%。从前9个月完成情况看,乘用车和轿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8、9两个月又略有回升。

中国经济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图表 15 2004~2010年9月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及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二)多功能乘用车(MPV)

2008年国内商务活动的减少严重影响MPV 市场的表现;2009年上半年MPV 增长依然落后于乘用车总体市场增长幅度,是乘用车市场中最后走出低谷的车型。2010年以来,随着家用MPV 市场销售潜力的不断挖掘以及社会商务活动的活跃,MPV 市场表现抢眼。1~9月,MPV 共销售31.45万辆,同比增长88.62%。 图表 16 2009~2010年9月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量

单位:辆,%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1

38206 229.14 38206 229.1439153 229.0439153 229.042010-02

25515 72.94 63721 141.7225200 72.2 64353 142.542010-03

39564 93.56 103285120.6938239 89.54 102592 119.652010-04

40111 108.55 143396117.1538503 97.85 141095 113.212010-05

30819 74.52 175149109.2733708 92.62 174803 108.9 2010-06

33296 77.01 208445103.3534534 83.57 209337 104.262010-07

33707 105.74 242152103.6831046 76.37 240383 100.162010-08

35145 77.99 277297100.1233754 67.04 274143 95.43 2010-09 42086 52.54 31938392.22 40335 52.54 314478 88.6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三)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SUV)

2010年以来,SUV 市场受益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购买力增强,市场需求强劲。1~9月,SUV 累计产销量分别为94.62万辆和93.91万辆,同比累计分别增长115.14%和112.66%。国内SUV 市场出现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三分天下的局面。

图表 17 2009~2010年9月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量

单位:辆,%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1

96964 191.62 96964 191.6294359 156.1994359 156.192010-02

66293 105.5 163257177.1870327 121.89164686 165.882010-03

105726149.54 268521165.16103961155.77268670 162.032010-04

106559122.87 375080151.6 103958113.56372628 146.432010-05

103102131.63 478182147.01103084114.74475712 138.792010-06

114390113.49 592570139.74111397107.61587109 132.172010-07

11361887.79 706188129.5210965286.63 696761 123.592010-08

11381290.43 820000123.1711729493.99 814055 118.782010-09 12616174.37 946161115.1412503479.89 939089 112.66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四)交叉型乘用车

2009年,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受益于燃油税实施、汽车购置税减征及汽车下乡等多项刺激政策,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2009年汽车市场中的明星车型。2010年以来交叉型乘用车终端销量逐步走低,产量逐月下滑。1~8月,交叉型乘用车

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81.55万辆和183.95万辆,同比累计分别增长28.42%和29.24%。

图表 18 2009~2010年9月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

单位:辆,%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1

245653107.78 245653107.7825222495.04 252224 95.04 2010-02

20929464.64 45494785.43 224350

67.51 476574 81.03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3

25668959.55 71163674.24 27303464.84 749608 73.9 2010-04

21210924.47 92374559.58 20862421.55 958232 58.99 2010-05

182526 6.02 110628147.31 1863667.95 1144598 47.63 2010-06

177833 1.82 128411438.73 19200319.87 1336602 42.87 2010-07

166317 4.5 145043133.7 150420-3.02 1487022 36.35 2010-08

140382 1.42 159081330.05 157215 6.07 1644237 32.72 2010-09 22473417.94 181554728.42 195293 5.84 1839530 29.24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二、商用车

1~9月,全行业商用车的销售量达到324.09万辆,同比增长33.85%,与上年同期相比,商用车的累计销量增速大幅度上升了18.26个百分点。

商用车中,运输类货车和客车的需求均明显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前9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依旧保持较高强度,大量投资建设进入施工阶段,带动了土建类货车的热销;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增长势头良好,特别是工业增速大幅度提升,带动了钢铁、矿石、建材等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需求。1~9月,货车和客车的销量分别为211.51万辆和26.2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6.53%和35.26%,客车的销量增长尤为快速,已明显从上年销量的低迷中大幅度回升。 图表 19 2010年1~9月商用车分车型产销情况

单位:万辆,% 车型 生产量 同比增长 销售量 同比增长

商用车

320.25 30.35 324.09 33.85 其中:客车

25.62 32.87 26.22 35.26 货车

209.07 22.85 211.51 26.53 半挂牵引车

27.48 106.84 27.62 102.54 客车非完整车辆

6.28

7.06 6.22 6.29 货车非完整车辆 51.79 39.75 52.52 45.56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一)客车(不含非完整车辆)

2010年三季度,客车市场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环比和同比增长依旧保持

较快增长。1~9月,客车累计销售30.32万辆,同比增长31.29%,产销率为101.90%。

大、中和轻型客车分别销售 5.21万辆、5.52万辆和19.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04%、14.54%和31.73%,产销率分别为99.97%、99.53%和103.12%。

图表 20 2009~2010年9月客车产销量

单位:辆,%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1

28556 106.06 28556 106.0631524 95.57 31524 95.57 2010-02

16743 21.83 45320 64.2 18674 26.77 50193 62.68 2010-03

28575 33.73 73844 50.8 27683 26.8 77892 47.82 2010-04

32348 40.56 10621347.55 31357 36.92 109249 44.53 2010-05

30351 44.59 13661246.94 29296 43.53 138572 44.34 2010-06

28818 15.99 16543040.41 31370 33.17 169932 42.13 2010-07

26218 22.41 19164837.64 27432 31.76 197364 40.59 2010-08

30203 24.17 22185335.64 30118 23 227482 37.98 2010-09 34359 17.63 25621232.87 34751 20.09 262233 35.26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二)货车(不含非完整车辆) 得益于国家出台的汽车下乡政策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2010年我国货车市场继续呈现迅猛增长,2010年1~9月,货车累计产销209.07万辆和211.51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2.85%和26.53%。

图表 21 2009~2010年9月货车产销量 单位:辆,%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1

245709148.64 245709148.64226968150.47226968 150.472010-02

18229311.18 42805862.89 170316 1.33 397304 53.58 2010-03

28827717.23 71588040.7 31748530.67 714297 42.40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46182932.html,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月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当月 同比 累计

同比 2010-04

27567215.76 99173232.77 28992430.67 1004352 38.82 2010-05

24828523.88 124005730.88 25472524.86 1259085 35.75 2010-06

22163130.79 146168030.86 23823532.19 1497300 35.05 2010-07

19261411.20 165402228.23 19421315.70 1691219 32.51 2010-08

197074 5.00 185109625.25 199140 6.06 1890356 29.09 2010-09 2402737.30 209066122.85 2255658.80 2115112 26.53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Ⅳ 前三季度重点汽车企业产销状况

一、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1~9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江淮,

分别销售264.75万辆、

190.13万辆、184.58万辆、171.62万辆、110.18万辆、53.25万辆、47.53万辆、38.62万辆、37.58万辆和35.09万辆。1~9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133.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 图表 22 2010年1~9月汽车生产企业前十家销量排名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经网整理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中国汽车行业地PES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 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 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 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架构和隶属关系 1 .隶属关系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行主管机构是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咨询公司及中国汽车报社均隶属于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机械工业局挂靠单位;原有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名称保持不变,仍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2 .组织结构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主要包括: ( 1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京、津、沪等地方企业集团;( 2 )集团控股企业及联营企业;( 3 )其他各类独立的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均有汽车工业,其中, 122 个整车厂分布在除西藏、甘肃和宁夏以外的 27 个省市。在这种过度分散的布局形态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吉林、湖北和江苏等省市汽车工业的地域集中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力量所在,其汽车总产量占全国的 3/4 。 按车型和类别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 ( 1 )载货汽车 重型车制造主要分布在长春、十堰、济南、重庆和上海;中型车集中在长春和十堰,占全国的 88 %;轻型车则分散于北京、南京、南昌、重庆、长春、沈阳和天津;微型货车集中在柳州、重庆、天津、西安、哈尔滨和安徽,年生产量占全国的 97 %。 ( 2 )客车 除微型客车外,其他生产厂家相当分散且所占比例

甚小。微型客车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哈尔滨、重庆、景德镇和柳州,产量占全国的 97 %。 ( 3 )轿车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长春、天津和北京 4 个城市,产量占全国的 90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上海、长春一汽、天津以及二汽(武汉)将成为中国主要的轿车生产基地 [2] 。 (二)企业和职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整车、整机生产企业的数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汽车企业在总数上有所下降。据 1999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工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 1998 年底, 汽车行业汽车生产企业总计为 2426 个,比上年减少48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 1128 个,占企业总数的 46.5% [1] 。 1998 年汽车工业企业按汽车生产量划分:产量在1000 ~ 2000 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4 个; 2000 ~ 5000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6 个, 5 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有10 个。按汽车产品类型划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15个,占总数的 5% ;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占据比例最大,企业数量为 1628 个,占总数的 67%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总体来讲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 “ 八五 ” 时期,年平均增长率为 3.74% 。据有关统计,到 1998 年 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达到 196.3 万人,比 1997 年略有减少。 在职工就业方面,汽车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包括汽车产品生产企业人员以及科研、管理、销售、使用、维修与汽车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燃料、能源等相关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 [3] 。 (三)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 近 20 年来,汽车产品在中国从紧俏商品、卖方市场、高额利润逐步转向买方市场、以销定产、微利经营。汽车工业在经营及管理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目录 一、产销增速远超GDP,自主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结构变化 (4) 1.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 2.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5) 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6) 4.自主品牌继续主导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 (7) 二、一系列管理政策出台或正式实施,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10)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 2.乘用车油耗四阶段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 (11) 3.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及碳配额和双积分 (13) 4.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15) 5.汽车准入和退出政策 (16) 三、自主品牌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市场份额、性能品质、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17) 1.多家车企自主品牌销量达百万级,明星车型跻身乘用车各细分市场 (18) 2.强力布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19) 3.从量变到质变,自主品牌开始全面向上 (21) 四、政策明确、目标清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大提速 (24) 1.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24) 2.标准体系规划和单项标准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26) 3.跨行业企业间合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27) 4.长安无人驾驶汽车2000公里测试和上汽RX5热销具有里程碑意义 (29)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成长期转型,面临补贴退坡及国际巨头发力双重挑战 (30) 1.产销增速比上年减缓,产销规模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31) 2.市场仍有赖多种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政策性市场特征依旧 (32) 3.产业发展面临补贴政策退坡、竞争加剧、地方保护及电池安全等诸多挑战 (34)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通常,汽车带给我们喜悦和方便,因为现代汽车既具美感,又经济实用,但汽车的实用性只有在公路交通顺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遗憾的是,许多居住大城市的中国人在拥车之后,并不能真正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原因就是堵车现象令人心烦。 如今,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巳经圆了拥车梦,或正在编织拥车梦。再加上中国开放门户,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允许更多优质而又低廉的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这会让更多中国人的拥车欲望得实现。于是,在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前,人们或许应当关注,因汽车消费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会成为今后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巨大障碍。 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道路上每天有680 人丧命,远远高出作为全球汽车大国的美国,每天死在道路上的115 人。另外,中国因汽车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 除了环境污染之外,汽车增加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环境问题还包括能源消耗上升、交通拥挤、有车者炫耀财富和权力,大规模修造道路造成农地减少,引起农民不满等等。 如果中国不能在汽车需求大量暴增前做好准备,则汽车带给中国人的将不是喜悦和便利,而是更多的烦恼和寸步难行。另外,中国也不得不因汽车消费上升而加快在世界上寻找更多的能源。 中国则在近几十年来,因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加上文明的进步,社会和环境都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改善的速度赶不上经济步伐。具体而论,以前因愚昧而破坏生态环境(比如滥砍树木)的现象,如今已受到遏制,但追求物质文明却又悄然带来另一种环境破坏(如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所以,当中国向第一世界挺进时,也应当在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之中,纳入更多第一世界的要素。使用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工业生产所制造的环境污染不同,前者的社会成本是很难量化的。因应汽车消费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不像对付工厂将污水排入江河那样简单。 因此,中国需要一个超然的权力部门来设计中国汽车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比如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减少公家车措施,就可以演变成为一项很好的制度。 为了减轻道路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兴建道路,而修路的投资一般通过收取过路费来回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个人而言,当用车的效用远远大过边际成本时,只要堵车所造成的成本在可承担范围内,拥车还是划算的,而那些公家车使用者,根本就不需多考虑用车的成本。 一旦消除公家车消费的弊病后,用车者和汽车厂商都理应承担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就好比日本的做法,向用车者索取高额的过路费,迫使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代步。索取的费用再进一步用于建造更多的道路,或治理环境污染,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汽车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目录 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行业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二、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三、行业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及统计标准 1.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4.1 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2 行业融资租赁渗透情况 1.5 天车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1.5.3 行业热门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2.1 钢材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1.1 钢材行业供需分析 (1)钢材产量分析 (2)减速机产销规模分析 (3)减速机产销衔接分析 2.2.2 减速机行业竞争分析 2.2.3 减速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2.4 减速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3 电动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 3.1 电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1)电动机产量分析 (2)电动机销售规模分析 (3)电动机产销衔接分析 3.2.1 天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2 天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3 天车制造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3.2.4 天车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2.5 天车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3.1 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3.3.2 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4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 4.1 天车制造行业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3.5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 3.5.1 天车制造行业出口分析 (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5.2 天车制造行业进口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Q3(1)

要点提示: ◆1-9月,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其中第三季度生 产112.21辆车,比二季度增长7.5%;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 30.16%,其中第三季度销售109.15辆车,比二季度增长3.7%。 ◆2003年2月份景气指数创出新高点137.7点,3月份继续攀升至145点, 4月份到达峰值154点,5月份受非典影响回落明显,6月、7月景气指数平稳,8月景气指数再次小幅升至145.8点。由于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运行在新的增长通道当中,行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轿车、轻型车拉动前三季度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进一步增长, 民间资本和业外资本大举进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主要是市场供求有失衡迹象、产能增长过快、车型分化严重、产品库存增加、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消费环境风险加大等,特别是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对汽车行业发展是否过热的担忧。 ◆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将会继续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低 于三季度。预计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430万辆左右,轿车销量第四季度可能达到6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70-190万辆,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在35%至45%以上。但车型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继续增加。

目录 I基本数据 (1) 一、2003年1-9月汽车产销量 (1) 二、2003年1-8月汽车行业经济指标情况 (4) 三、2003年1-8月15家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 (6) II 汽车行业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 (8) 一、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8)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 (13) 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19) 四、高档进口车利润大趋向大排量车型 (23) 五、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景气继续攀升 (25) III汽车行业重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26) 一、家电企业转型造车现象增多 (26) 二、库存显著增加,产能快速扩张 (31) 三、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消费链出现断裂 (34) 四、黄标车、私车受限,消费风险增加 (35) 五、产业政策拟出台,引导汽车投资 (37) IV 汽车行业四季度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43)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导语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变。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提高,以及更加青睐可持续的环保生活方式,原本主要以供应和政策为驱动的市场,已经进一步向以需求为导向发展。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Norbert Meyring)表示:“当前,我们正身处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共享化、服务创新化和网联化演进的趋势之中。当前投身新能源大潮的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这些后起之秀们,传统汽车制造商也越来越多地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多方并举之下,中国和其他汽车大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均开始迸发出巨大活力。” 近几年,国内厂商整体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相对而言,外国传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化方面步伐较为保守。然而,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生产成本差距的不断缩小,如今外国汽车制造商角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意愿已经变得较为强烈。预计他们未来将通过其在华合资企业增加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 由于整体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可能无法达到所有汽车制造商的销售目标总和,市场整合将不可避免。毕马威中国财务咨询合伙人徐驾表示:“电动汽车的市场引领者将持续发生变化。由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如今更加关注电动化,国内和国际竞争将越发激烈。” 价格仍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而由于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总体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能够开发出或采购到更优质电池的汽车制造商将获得竞争优势。中国不断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供应提供保障,并且在材料处理方面扮演领跑者角

色。尽管部分国际供应商加入竞争,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与本土电池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外国供应商未来很难进一步赢得市场份额。毕马威中国交易咨询合伙人孟托亚(Miguel Montoya)表示:“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亚洲主要供应商,占据着强大的市场地位,并将继续引领全球供应链。”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前言 各国经济发展在各个时期的模式不尽相同,但是当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时,一些国家倾向性地选择了汽车工业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其它支柱产业一起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于1994年提出了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把汽车工业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希望带动整个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几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当今汽车消费市场,还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未进入一个较理想的状态。导致前期进展出现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牵扯面太大,就时间和精力而言本文不可能对各相关的因素全部进行探讨。本文仅试图从汽车行业(不含农用车、拖拉机)两个最直接方面----市场和制造行业着手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市场仅仅是从理论上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规模。参照国外的情况从各个角度初步分析形成国内汽车市场的若干必要外部条件,接下来着重分析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 鉴于我国整个汽车行业数据统计缺陷、统计时间短暂出现若干次统计口径变化使得本文采用的数据难免会有一些偏差。但是无论如何,通过认真地分析现有材料,我们可以很负责地说,我国的汽车工业现在仍处于一个低级的发展阶段,整个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很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很低,还起不到支柱产业的作用。 从汽车消费市场角度看,我国现有消费市场规模也达不到支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1998年国民经济增速趋缓,影响到人均收入水平和至今不够完善的汽车消费政策,导致汽车消费增长迟缓。因此,除行业内个别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业绩不能达到大众预期的水平,且投资风险大。据此,本报告所下理论的结论是:在汽车工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前,汽车行业基本上没有投资价值且行业风险很大。 国研网 第一章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那些对国民经济总量贡献大,带动行业面广和从业人数多的产业我们不妨称其为支柱产业。在工业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就是这样的产业。同时,汽车工业带动促进一国经济中其它行业的发展特点也使汽车工业深得各工业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 首先,看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及另部件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各占本国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出版的《国际统计年鉴96》和《国际统计年鉴98》给出的1995年、1997年世界前500家大公司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得到这些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占到本国当年GDP从4.18%--16.36%分别不等。如图(1-1)所示: 一般来讲,汽车工业与一国的国民经济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对一国向工业化过渡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中国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供应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宣布,将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建设一家造价7.6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厂。那些在建设中国本地生产厂方面姗姗来迟的公司(包括雷诺、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拟定了不久建厂的计划。借以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国内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具体文献) A.《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B.《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D.《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 E.《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喝国产车同网销售 F.《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发展自主品牌 G.《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瓶颈”问题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3、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值。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 二、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1、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20%和46.15%,创历史新高。同时,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2、我国汽车养护消费 根据对国内汽车消费者调查的结果,在2008年,消费者每年用于车辆养护的费用支出平均为21721元,且费用支出随车辆档次的提升依次上升。其中,以中大型轿车平均养护费用最高,为32567元,是微型轿车年平均养护费用的2.1倍。 三、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ctors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3年持续稳定上升,年均同比增长9.6% 2、乘用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型轿车以其良好盈利性和高销量高增幅继续成为各汽车企业关注的核心;由于对购买价格和相关费用支出的不敏感,中高级轿车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同比增幅有所下降;小型轿车市场将保持和市场同步增长态势;微型轿车随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增幅和份额进一步下滑。 3、决定乘用车产品购买的关键因素开始发生变化。价格虽然是决定产品购买的第一因素,但品牌的重要程度在紧凑型以上级别的轿车中都居于首位,而价格和油耗的重要程度随车型级别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 宋海巍郭东邵吴松泉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汽车界担心的许多问题并未发生。相反,对于一直受到高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市场逐步开放令竞争更为充分和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车型更加丰富,价格趋于合理,外资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整体性重组逐步推进。 2002年以来汽车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已初步显现。客观地说,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良好的开局可能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据OICA(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5万辆,世界排名为第5名。2003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41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我国汽车年产销达到100万辆历时近40年,从100万辆增至200万辆历时8年,增至300万辆仅用了2年,而突破400万辆则只用1年时间。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增速之快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所罕见。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亮点。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是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配额的增加,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入的国际化,即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与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越来越趋于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1.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2.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目前,世界主要跨国汽车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决定未来5年对中国的投资将增加60亿欧元,占其亚太投资总额的87%。 3.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服务、维修服务、汽车租赁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经入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内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中国轿车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档次和很广的范围,并且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 可以说,加入WTO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从汽车工业的本身发展来说,在经济全球化

中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报告(一) 2010年04月29日星期四16:19 【摘要】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劣势,针对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题词】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 【引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由依靠国内资源的内循环型产业向国际性产业的转变,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带来自身结构的调整,结合自身优势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已开始迈入小康水平,汽车进入家庭时代也随之到来,中国汽车制造业生机盎然。 ◆ 汽车行业概况 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其中: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产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增幅0.1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94%和21.68%,产销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 2007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保持了强劲增势,整体赢利水平显著。从利税总额看,截止11月重点企业集团共完成1156亿元,同比增长48%。2007年,行业内重点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733.6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老问题依然未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因此,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进口汽车发力抢占国内市场,油价高企、环境污染,汽车行业“大而全、小而全”、“散、乱、差”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市场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更多的思考,我们如何以更好的环境进入汽车生活时代。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明显的上行周期,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局面。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20%的水平;而商用车产销的增速大约在18%左右。2008年,汽车市场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同时带动二手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央惠农政策,将使广大农民迅速富裕,本来对二手车就有很大需求的广大农村,会逐步将需求势能转化成实际行动。 ◆ 行业优势(strength) 1、良好政策和投资环境: (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企业引进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并提出了不低于40%的国产化率要求; (2)、一些政策和规定引导零部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种类多元化生产等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优化组合; (3)、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外资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投资的增加,国际许多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很多跨国公司还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并在国内设立采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国内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 2、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

2020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报告

2020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报告 前言 “理解新常态,布局新趋势”正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基调。回顾2019,销量下行、寒意未退,但低迷的市场表现下孕育着新机会;展望2020,转型突破和创新尝试将在汽车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上落地萌发,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整合调整、迭代加速的转型升级新阶段。 趋势 一、乘用车市场 趋势1:新能源汽车格局的大浪淘沙,新造车势力的最后窗口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消费者补贴驱动转向由双积分引导和消费需求升级的多重驱动,供给侧结构与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在2020年,传统的合资品牌将加速投放量产新能源车型,行业洗牌势必加速,新造车势力量产投放并赢取市场的窗口正逐步关上。相对于传统主机厂,新造车势力在品牌积淀、渠道网络和成本控制上不具天然优势,在现有车企加速入场、补贴退坡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是其在方兴未艾的新能源赛道上突破重围的关键。 趋势2:新零售转型升级的概念落地和加速 以用户为核心,从销售产品转向服务消费者的“新零售”概念自诞生以来,对汽:车零售业态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冲击。4S店零售模式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主流,但围绕用户体验的全渠道和数字化新零售升级必将加速。在2020年,我们将看到更多以豪华品牌为代表的车企进行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创新升级和概念店态落地,同时围绕客户生命周期体验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数字化触点,以全面革新消费者体验。

趋势3:本土化智能座舱概念和数字化产品的量产落地 伴随智能网联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逐步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对车内定制化智能化体验需求逐步提升。考虑到快速变化和日益多元的中国消费者需求,智能座舱与数字化产品的本土化开发势在必行。从行业参与方角度,智能座舱成为车企智能化重点,同时车企也与供应商开始推动硬件整机集成与软件生态两个方面的本土化解决方案。在2020年,我们预期将会有更多座舱数字化元素在中国量产车型上的搭载应用,如多屏互动、语音交互、生物识别等。 趋势4:乘用车新常态驱使本土车企提速品牌向上 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新常态阶段,入门级产品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细分市场的销量和盈利性呈现下滑。与此同时,外资股比放开、合资品牌下探等动作进一步冲击本土品牌的竞争领域。为了改善短期经营表现、构建长效竞争力,本土车企务必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进一步突破,品牌向上迫在眉睫。领先的本土车企均已推出全新的高端子品牌进行上探索,预期2020年本土车企的品牌向上动作将进一步提速,以高性价比及突出的产品力带动整体品牌价值提升。 二、商用车市场 趋势5:商用车产品的智能化与高端化升级 商用车自动驾驶逐渐从封闭低速应用环境向高速公路与复杂城市道路逐渐落地,L2级别智能驾驶商用车已进入量产阶段,L4自动驾驶运营测试也已经启动。2020年有望见证更多以港口、厂矿为代表的封闭低速应用场景下的智能网联商用车应用。同时,车型高端化趋势将持续深化,头部商用车车企将在2020年投放新一代高端化产品,冲击主流市场。从零部件层面来看,盘式制动器在危化及高速牵引车加速渗透、配备AMT的车型逐渐增多、而液力缓速器、空气悬架等皆有较大增长潜力,零部件的升级将推动中国商用车产品与国际技术标准接轨。 趋势6:商用车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速 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商用车对外出口规模超27.1万辆,同比增长4.6%;商用车企业不仅正加快全球化布局,同时还逐步实现了从中低端市场出口向高端市场出口突破、从纯整车出口向当地投资建厂和技术合作的方式转变。在早期布局的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国商用车品牌较为高端的形象已经逐步树立起来,与此同时,中国商用车出海正在向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突破。随着外资股比在商用车领域的进一步放开,国际重卡企业将有望在中国设立独资子公司,中国市场将迎来本地化生产的全球品牌重卡。2020年,双向国际化的投资投入将成为商用车行业的新主题。 三、供应商 趋势7:面向前瞻趋势的战略业务调整和组织重组加速 随着乘用车存量竞争时代的到来,零部件供应商的营收与成本压力陡增,整车产品快速增长的市场红利逐步消失。同时,以新能源、智能网联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革也考验着供应商的战略应变能力。当短期市场走弱遇上长期行业变革,零部件供应商将面临更大挑战。2020年,领先供应商将进一步清晰化战略发展规划,着力于长短期的资源和利益平衡;同时,业务与产品重心调整加速,业务转型重组和剥离逐步成型,新业务投资和布局日趋完善。与此同时,组织形态与管控模式也将承接战略需求进行应变调整,供应商将通过组织重组和内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