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资料 公共课 政治经济学 第一篇(1-5章)历年选择简答汇总

自考资料 公共课 政治经济学 第一篇(1-5章)历年选择简答汇总

自考资料 公共课 政治经济学 第一篇(1-5章)历年选择简答汇总
自考资料 公共课 政治经济学 第一篇(1-5章)历年选择简答汇总

第一章

一、单选: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15世纪中叶产生的B.16世纪中叶产生的C.17世纪中叶产生的D.19世纪中叶产生的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

A.劳动价值学说

B.货币学说

C.资本积累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

A. 分工学说

B. 货币学说

C. 资本积累学说

D. 剩余价值学说

1.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

A.威廉·配第完成的

B.凯恩斯完成的

C.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的

D.西斯蒙第和普鲁东完成的

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

A.威廉·配第B.萨伊

C.西斯蒙第D.普鲁东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C.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方式

D.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19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

A.封建主义生产关系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A.经济体制B.生产关系

C.经济运行机制D.生产力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

A.奴隶社会经济 B.封建社会经济

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1.政治经济学是()

A.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

B.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C.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l.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唯物主义

二、多选

31.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A.西斯蒙第 B.普鲁东

C.马尔萨斯 D.萨伊

E.巴师夏

第二章

一、单选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

D.文化艺术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关系

B.商品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分工

B.商品交换

C.物质资料生产

D.生产社会化

2.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A. 自然资源

B. 生产资料

C. 劳动者的劳动

D. 生产工具

2.劳动对象是指()

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

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

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

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A.原料和材料B.道路和土地

C.生产工具D.厂房和仓库

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A.劳动技术 B.生产工具

C.容器 D.生产场所

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

A.经济规律

B.劳动力

C.生产资料

D.生产关系

2.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宗教关系

D.经济关系

4.在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力

C.劳动对象

D.生产关系

1.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

A.科学技术B.生产工具

C.劳动者D.劳动对象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

A.生产关系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

A.劳动者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

2.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

A.生产资料B.劳动者

C.劳动对象D.资本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

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

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

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

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3.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 )

A.互不相干的四个独立过程

B.相互平行的四个过程

C.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D.以消费为主导组成的总过程

5.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B.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 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1.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出现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 ) A.工人阶层 B.商人阶层

C.农民阶层

D.手工业者阶层

2.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

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3.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 )

A.不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B.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

D.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A.体现一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

B.体现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共同本质

C.决定各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区别

D.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5.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

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

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

2.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

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

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

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

2.经济规律既然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那么()

A.不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B.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C.可以存在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不存在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2.在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 )

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

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

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

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3.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3.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

A.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B.人可以改造经济规律

C.人无法把握经济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

A.改造经济规律

B.利用经济规律

C.创造经济规律

D.消灭经济规律

3.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在特定社会形态和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基本经济规律B.特有经济规律

C.共有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规律

二、多选

31.下列属于劳动资料的有()

A.生产工具

B.各种容器

C.厂房和仓库

D.道路和土地

E.原料和材料

31.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E.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1.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

A.土地B.种子

C.道路D.仓库

E.农业机械

31.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B.科学技术

C.劳动资料D.经营管理

E.劳动对象

31.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

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

E.信贷关系

31.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原材料D.燃料、辅助材料E.厂房、仓库等

3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

A.劳动分工B.劳动协作

C.劳动者的劳动D.劳动资料

3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概括地说表现在()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D.生产力决定着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E.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

31.人们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

A.改造经济规律

B.利用经济规律

C.废除经济规律

D.制定经济规律

E.认识经济规律

31.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 )

A.共有的经济规律

B.特有的经济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价值规律

E.剩余价值规律

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D.人们可废除、改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2.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

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

E.剩余价值规律

31.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A.政治关系B.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C.分配关系D.交换关系

E.消费关系

3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E.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三、简答论述

41.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41.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第三章

一单选

4.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

A.金融业B.农业

C.工业D.旅游业

4.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商业和服务业属于

A.第一和第二产业

B.第二和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4.根据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是()

A.农业和工业

B.轻工业和重工业

C.工业和建筑业

D.广义的服务业

4.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

A.农业和工业B.轻工业和重工业

C.工业和建筑业 D.工业和服务业

4.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

A.扩大生产场所 B.增加生产资料数量

C.生产资料效率提高 D.增加劳动力数量

4.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 )

A.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

B.没有积累的扩大再生产

C.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D.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3.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

A.商品生产过程B.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C.再生产过程D.生产关系生产过程

5.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

A.集约型增长方式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C.粗放型增长方式D.内含型增长方式

4.任何社会的再生产从其内容看()

A.既是粗放型的再生产,又是集约型的再生产

B.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3.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A.外延扩大再生产B.内涵扩大再生产

C.质量型扩大再生产D.效益型扩大再生产

5.按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扩大再生产可划分为( )

A.生产关系再生产和生产力再生产

B.劳动力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6.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属于( )

A.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B.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C.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D.渐进型经济增长方式

5.经济发展()

A.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

B.着重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

C.反映国民经济的质量变化,但不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

D.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的质量变化

3.反映一国经济活动总量的综合性指标是()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净值

C.国内生产总值D.社会总产值

3.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基本经济指标是()

A. 国有收入

B. 社会总产值

C. 国民生产总值

D. 人均国民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 )

A.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B.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

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

D.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4.从社会总产值中减去同期内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价值是()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D.工农业生产总值

4.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

A.货币资本的价值B.流通资本的价值

C.商品资本的价值D.社会总产值

4.从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余的部分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

5.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

A.社会总产值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D.国内生产总值

3.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净要素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就构成()

A.国民收入

B.社会总产品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内生产总值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外净要素收入的差额为()

A.社会总产值B.社会生产净值

C.国民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

5.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变动的趋势是( )

A.第二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第一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B.第二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一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C.两大部类所占比重没有变化

D.两大部类所占比重很难预测

3.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划分是依据()

A.两大部类产业结构B.农轻重产业结构

C.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D.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二多选

32.根据我国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主要包括()

A.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

B.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C.为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E.流通部门

32.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包括( )

A.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B.农轻重产业结构

C.传统与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

D.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E.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

31.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包括()

A.综合性比例B.部门之间的比例

C.部门内部的比例D.地区之间的比例

E.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

3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途径主要有()

A.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B.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

C.扩大生产场地D.增加劳动力投入

E.提高劳动者素质

32.任何社会再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是()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D.价值再生产

E.生产关系再生产

33.从狭义看,产业结构可分为( )

A.两大部类产业结构B.农轻重产业结构

C.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D.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E.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

3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

A.基础B.出发点

C.主要组成部分D.结果

E.延续

31.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概括地说有()

A.综合性比例B.部门之间的比例

C.部门内部的比例D.地区之间的比例

E.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

三简答论述

41.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1.简述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及其表现。

41.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41.从狭义角度看,产业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41.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41.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

41.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其涵义。

41.简述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一单选

5.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通过()A.商品的生产B.商品的交换

C.商品的分配D.商品的消费

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减少B.增加

C.不变D.无法测定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存在()

A.产品剩余

B.社会分工

C.市场交换

D.不同经济利益主体

6.货币执行下列哪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D.全部劳动时间决定的5.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A.必须是金属货币B.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7.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3.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

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D.贮藏手段的职能

5.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剩余价值

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6.要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

A.商品生产

B.商品交换

C.商品分配

D.商品消费

4.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

A. 货币

B. 使用价值

C. 价值

D. 商品

6.在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 )

A.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B.抽象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C.具体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D.抽象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7.1只绵羊=2把斧子所表现的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是(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5.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 )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D.是体力劳动的结果

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5.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6.自然经济是一种()

A.交换经济B.自给自足经济

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

6.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供给量B.需求量

C.供求比例D.价值

4.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创造的

B.私人劳动创造的

C.具体劳动创造的

D.抽象劳动创造的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

A.个别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社会价值

5.商品生产者的活劳动是()

A.新价值的惟一源泉B.旧价值的惟一源泉

C.全部价值的惟一源泉D.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5.商品二因素中作为商品社会属性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相对价值

6.当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时,价值形式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货币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7.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减少

B.增大

C.不变

D.无法测定

二多选

32.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B.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

C.社会平均劳动强度

D.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E.生产过程的经营管理水平

3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B.复杂的价值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31.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A.商品价格水平

B.货币流通速度

C.市场竞争机制

D.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E.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32.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括()

A.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B.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

C. 社会平均劳动强度

D.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E. 生产过程的经营管理水平

32.商品价值包含( )

A.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

B.生产商品时的抽象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

C.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D.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E.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3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3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

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E.社会劳动

3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有()

A.商品的使用价值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C.商品的供求状况D.劳动生产率

E.劳动熟练程度

32.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绵羊”()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处在等价形式上D.是个别等价物

E.通过交换,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33.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

A.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C.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可以分割的

D.在时间或空间上是不可分割的

E.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2.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包括()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E.产品交换经济

三简答论述

41.为什么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6.试述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41.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41.简述商品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1.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4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47.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第五章

一单选

7.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价格()

A.长久保持不变B.与价值完全一致

C.长时间大幅背离价值D.随供求变化而变动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是()

A.国家

B.上级主管部门

C.基层经济单位

D.政府

6.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发挥作用是通过()

A.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实现的

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

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

D.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的过程实现的

7.市场体系的内容包括()

A.商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B.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与劳动力市场D.房地产市场与信息市场

8.下列市场中不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

C.技术信息市场 D.资本市场

7.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A.供求均衡 B.公平竞争

C.价格稳定 D.自由买卖

6.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价格机制

B. 供求机制

C. 竞争机制

D. 风险机制

7.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

A. 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

B. 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

C. 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

D. 是调节经济活动惟一的形式

8.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

A.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没有任何区别

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7.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市场与企业之间为市场供求双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是( ) A.市场流通组织B.市场营销组织

C.市场管理组织D.市场中介组织

7.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

A.计划方式B.市场方式

C.行政方式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D.利率机制

8.根据不同的交易对象和特定的交易方式,市场体系可以分为()A.全国市场和地方市场B.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C.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5.下列属于市场中介组织的是()

A.地方税务局B.律师事务所

C.工商行政管理局D.财政局

6.市场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计划机制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D.竞争机制

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A.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区别

B.有商品经济也就有市场经济

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6.金融市场包括()

A.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C.货币市场和信息市场

D.银行的借贷款渠道和场所6.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实现了资源配置目标中的()A.消费者个人效益B.企业效益

C.国民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

7.在市场组织中会计师事务所属于()

A.市场流通组织B.市场管理组织

C.市场中介组织D.市场调节组织

8.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市场经济( )

A.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

B.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

C.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只存在于某一种经济制度中

9.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计划和市场( )

A.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两种方式

B.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C.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

D.体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二多选

32.市场机制包括()

A.价格机制B.管理机制

C.供求机制D.竞争机制

E.协调机制

33.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

A.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B.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C.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E.二者根本对立

32.迄今为止,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有()

A.自然方式B.行政方式

C.产品方式D.计划方式

E.市场方式

3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

A.企业由国家统负盈亏

B.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

C.企业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E.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33.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主要有()

A.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B.市场竞争秩序

C.市场供求秩序D.市场管理秩序

E.交易行为秩序

33.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包括()

A.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B.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竞争C.供给方内部的竞争D.需求方内部的竞争

E.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

三简答论述

46.试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41.简述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

46.有效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7.试述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47.试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00009自考本科政治经济学201804真题答案

2018年4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基本的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矛盾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 3.商品的价值 A.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D.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简单商品经济中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5.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A.简单价值形式1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劳动力商品的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 7.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的比率 8.名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 A.增加 B.减少 C.时减时增 D.无法判断 9.资本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c:m B.m:c C.c:v D.v:c 10.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贬值是 A.设备折旧 B.物质磨损 C.有形磨损 D.无形磨损 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I(c+v+m)=I(c+△c)+Ⅱ(c+△c) B.II(c+v+m)=I(v+△v+m/x)+ Ⅱ(v+△v+m/x) C.I(v+△v+m/x)= Ⅱ(c+△c) D.I(v+m)= Ⅱc 12.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是 A.商品价值 B.生产价格 C.交换价值 D.垄断价格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跨国公司 D.经济共同体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社会总供给不足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A.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C.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 C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出卖劳动的收入 D.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小抄版)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决定,它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②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①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②科学技术及其应用③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⑤自然条件⑥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⑦经济制度 5.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涵义:①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③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①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②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③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而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存在矛盾④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商品存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7.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是金银所具有的天然属性,也不是人们进行协商的产物,更不是聪明人的发明创造。。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2)在商品经济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11.资源配置的目标: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包括:(1)消费者个人效益(2)企业效益(3)国民经济效益(4)社会效益 1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又是相互联系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表现 在: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的基础②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 在根据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 的成熟程度。 1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市场是商品生产 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领域, 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2)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3)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整个 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 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14.竞争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的重要作用: (1)它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 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功能的保证(2)它促进企 业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 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3)它有利于打破 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 要素交流(4)它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 经济效益提高。 15.试述市场体系的构成:市场体系是商品市 场和生产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 体。它们有着不同的交易对象和特定的交易 方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 要素市场。(1)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商品交 换的场所和领域,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 料市场。从市场形成的时候起就存在着商品 市场,它在市场体系中是最早发育成熟的市 场,是基础市场。在商品市场中生产者和消 费者直接见面,因此,这个市场直接反映着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状况,调节着社会经 济最基本的供求关系。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 进入商品市场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从消费者市场来说,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发 生变化,在物质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 精神消费领域迅速扩大。从生产资料市场来 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劳动资料不断创新, 劳动对象不断地扩展,这样,商品市场就具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生产要素市场。生产 要素市场是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进行交易 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 产市场和信息技术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 ①金融市场,是经济主体间融通资金的市场, 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前者是指债券和 股票的发行和流通,以及中长期融资活动的 市场,后者是指进行短期融资活动的市场。 ②劳动力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通 过市场交易方式与生产资料结合投入生产过 程的。因此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中主观因 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媒介③房地产市场, 其交换或经营的对象包括两类。一类是房屋 产业,其中有居民居住用房和非住宅用房。 另一类是地产,包括建筑物附着的土地和已 开发未开发的可作为建筑地段使用的土地, 房地产的交易方式可分为买卖和租赁两种形 式。④技术信息市场,是进行技术和信息的 交流、咨询、服务和转让的交易市场。技术 商品是一种复杂劳动的知识形态商品。信息 商品表现为信号、消息、情报、资料等。技 术市场有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交易方式,信息市场 有信息咨询、信息服务和信息转让等多种交 易方式。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 剥削的实质(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 了科学依据。 18.简述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规 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是资本主 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 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 值,达到这一目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 雇佣劳动的剥削。(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 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 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19.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 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 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有客观必然性的, 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是无止境的。另 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也迫使资本家必 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20.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1)对劳动力的 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 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量的大 小 21.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1)必 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 存在,即具有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 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 具有继起性。 2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的划分有哪些区别(1)划分的根据 不同。前者的划分是依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 的不同,后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划 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 动资本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的 资本,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 力的资本。(3)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划分 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 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量的不同影响;后者的 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 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即第一 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 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 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等于第二部类原 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Ⅰ(v+△v+m/x)=Ⅱ(c+△c) 引申另外两个:Ⅰ(c+v+m)=Ⅰ(c+△c)+ Ⅱ(c+△c)Ⅱ(c+v+m)=Ⅰ(v+△v+m /x)+Ⅱ(v+△V+m/x) 25.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表现在:(1) 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 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 值的变动(2)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 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3)从全社会来看, 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26.利息率及其影响因素:利息率是一定时期 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影响因素: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27.资本主义商业信用及其特点:(1)商业信用 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 提供的信用(2)特点:①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 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 品资本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 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③商业信用的发 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 况。 28.资本主义银行信用及其特点:(1)银行信用 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 而形成的借贷关系。(2)特点:①银行能把社 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 贷资本②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 货币资本③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 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 29.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垄断利润是垄断统 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途径:(1)加强对本 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垄断组 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 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 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3)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 削(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 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30.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1)垄断在 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垄断资本主 义阶段的标志(2)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 经济特征概括为五个: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 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金和金融寡头统治; 资本输出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 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 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垄断是垄断资本主 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 基础。(3)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和国 际生产关系的实质(4)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资本主义所固 有的矛盾(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 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从而必然把垄断 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 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垄断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国家与 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2)国家与私人垄断 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 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其实质是私人 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 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 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 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 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 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自考答案英美文学选读试题

自考答案英美文学选读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美文学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60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全部题目用英文作答。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I. Multiple Choice(40 points in all, 1 for each) Select from the four choices of each item the one that best answers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Mark your choice by blacken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 Shakespeare has established his giant position in world literature with his ______ plays, 154 sonnets and 2 long poems.B A. 27 B. 38 C.47 D. 52 2. john Milton’s literary achiev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early poetic works, the middle prose pamphlets and the last ______.C A. romances B. dramas C. great poems D. ballads 3. The novels of ______ are the first literary work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problems of the lower— class people.C A. John Milton B. Daniel Defoe C. Henry Fielding D. Jonathan Swift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_第一章_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在中世纪的社会中,个人完全隶属于封建统治,没有独立和自由可言;在中世纪的神学理论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是人消极适应或消极遁世,不允许追求快乐,以备死后灵魂得以超脱。然而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了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光荣的生命,人自己可以不断发展,至善至美,而且人们生存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由此,人文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的尊严、强调今生今世的重要性,喊出了他们的信仰,即人类不仅有权利在今生今世美好生活,而且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创造奇迹。人文主义遍布英国思想领域的。标志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先后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讲授古典文化研究。托马斯·漠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2020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试题及答案(卷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的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2、资本的流通公式与货币的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 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3、资本的基本特点有:( ) A、增殖性 B、运动性 C、盲目性 D、返还性 E、风险性 4、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 BE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输入 D、资本输出 E、资本集中 5、固定资本是( ) A、以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将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6、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C、生产资本的构成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E、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7、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 ) A、固定资本的循环 B、流动资本的循环 C、货币资本的循环 D、生产资本的循环 E、商品资本的循环 8、产业资本循环所经过的运动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循环阶段 D、周转阶段 E、销售阶段 9、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c+v+M)=I(c+△c)+Ⅱ(c+△c) B.Ⅰ(c+v+M)=Ic+Ⅱc C.Ⅱ(c+v+M)=I(V+△v+M/x)+Ⅱ(v+△v+M/x) D. I(v+△v+M/x)=Ⅱ(c+△c) E.Ⅰ(v+m)=Ⅱc 10、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 Ⅰ(v+m)=Ⅱc B. Ⅰ(c+v+m)= Ⅰc+Ⅱc

2017年10月自考政治经济学00009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A.数学方法 B.系统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 2.自然经济 A.是开放性的经济 B.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 C.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D.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积累理论 C.商品二因素理论 D.劳动二重性学说

5.1只绵羊=2把斧头,是 A.简单价值形式的公式 B.扩大价值形式的公式 C.一般价值形式的公式 D.货币形式的公式 6.资本总公式是 A.W—G—W B.W—G—W C.G—W—G D.G—W—G 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剩余价值 C.资本积聚 D.扩大再生产 8.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消费阶段 9.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被称作 A.利润 B.利息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自考一次通过q39052026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于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 C.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D.生产资料资本家所有制 1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必须 A.完全限制政府干预经济 B.把市场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 C.使市场成为调节经济的唯一手段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3.经济增长的内涵反映的只是 A.经济总量的增长 B.经济结构的优化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资料

1. …I glaneed back once. A wafer of a moon was shining over Gatsby's house, making the ni ght fine as before, and survi ving the laughter and the sound of his still glowing garden. A sudden emptiness seemed to flow now from the windows and the great doors, endowing with complete isolation the figure of the host, who stood on the porch, his hand up in a formal gesture of farewell. A. lden tify the author and the title of the no vel from which this passage is take n. F. 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B. The passage describes the end of an eve nt. What is it? It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end of a big party C. What implied meaning can you get from read ing this passage? The passage hints at the meaninglessness, spiritual emptiness and vanity of such a life of pleasure-seeking. There is a tragic sense that the party ”will be over. 2. My ton 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 Born here of pare nts born here from pare 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 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seve 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 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 A. Iden tify the poet and the title of the poem. Whitman, Song of Myself B. What do "soil" and "air" represe nt in the first line? America, his coun try, his n ative land C. What does the poet try to say in the above four lin es? I was born and nurtured by this land and shall from now on devote my whole life to the coun try. 3.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 onging to me as good bel ongs to you. I loafe and inv ite my soul, I lea 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 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 (From Walt Whitman ' So ng of Myself ”) A. Who does myself ” refer to ? The poet himself and the America n people. B. How do you un dersta nd the line I loafe and in vite my soul? ” The line in dicates a separati on of the body and the soul. C. What does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symbolize? The phrase in dicates Whitma n ' optimism and experie nee. 4. "A nd the n ative hue of resoluti on/Is sicklied o '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Shakespeare, Humlet) A. What does the "n ative hue of resoluti on" mea n? determ in ati on (determ inedn ess, actio n, activity, ...) B. What does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sta nd for? con siderati on (in decisi on, in activity, hesitati on,...) C. What idea do the two lines express? Too much thi nking (con siderati on,...) made (makes) activity (acti on) impossible. 5. "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Destroyer and Preserver; hear, O hear!" A. Ide ntify the poem and the poet. Shelley ' Ode to the West Wind B. What is the "Wild Spirit"? The West Wind; "breath of Autumn ' being" C. What does the "Wild Spirit" destroy and preserve? It destroys things that are dead, it preserves new life. 6. "Whe n the mini ster spoke from the pulpit, with power and fervid eloque nee, and, with his hands on the ope n bible, of the sacred truths of our religi on, and of sain t-like lives and triumpha nt deaths, and of future bliss or misery unu tterable, the n did Goodma nBrow n turn pale, dreadi ng, lest the roof should thun der dow n upon the gray blasphemer and his hearers. A. Ide ntify the title of the short story from which this part is take n. Hawthorne ' Young Goodman Brown B. What had happe ned in the story before this church sce ne? Brow n had atte nded a witches ' party where he saw many prom inent people of the village, the mini ster in cluded. C. Why was Goodma n Brow n afraid the roof might thun der dow n? Brow n was shocked by the mini ster, secretly a member of the evil club, who could talk about sacred truths of the religi on ope nly and un ashamedly. He thought God would punish such hypocrites dow n on them. 7. (A lot of comm on objects have bee n enu merated before, and here are the last two lines of There Was a Child Went Forth :) The horizon ' edge, the flying sea-crow, the fragranee of salt marsh and shore mud. These became part of that child who went forth every day, and who now goes, and will always go forth every day. A. Who is the author of this poem? 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poem? Whitma n. There was a Child Went Forth B. What does the "Child" sta nd for in the poem? The young grow ing America. C. In one or two senten ces, i nterpret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two lin es. The poet uses his childhood experie nee of grow ing up and lear ning about the world around him to imply that young America will grow and develop like that. D. How do you un dersta nd These became part of the child ”? It is interesting to reexamine the sequenee of the items list in this poem which became part of the child ". They reflect the natural process of a boy ' growth. At first, his world was limited within the barnyard. Later, he sought into fields and streets. Then,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more mysterious —his fellow huma n bein gs. Fin ally, he was on the symbolic threshold of the outside world, the sea. He had grow n in to a young man from a boy. 8. And when I am formulated, sprawling on a pin, Whe n I am pinned and wriggli ng on the wall. Then how should begi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