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第30卷第5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0,No.5(2014年9月)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Sept.2014

文章编号:1000-5277(2014)05-0101-08

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唐德才1,王琳佳2,李长顺3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2.宿州市灵璧县气象局,安徽宿州234200;

3.福建省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利用厦门近30多年基本气候资料,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分级赋值,通过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评估厦门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及持续时间.为进一步说明气候舒适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采用OLS 方法分析气候舒适度与入境旅客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厦门市入境旅游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9072,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本研究不仅分析了厦门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也为旅游景点开发以及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气候舒适度;模糊层次分析;厦门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

Evaluation on Climate Comfort for Traveling in Xiamen

Based on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ANG De-cai1,WANG Lin-jia2,LI Chang-shun3

(1.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44,China;

2.Lingbi Bureau of Meteorology,Suzhou234200,China;

3.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Weather Bureau of Fujian Province,Fuzhou350001,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basic meteorology data of Xiamen in recent30years,has assigned val-ue to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wind chill index,clothing index and human comfort index in dif-ferent grade.It also uses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building inte-grated climate comfort to evaluate Xiamen's tourism climate index and duration.In order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climate comfort degr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using OL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monthly index of inbound passengers and climate comfort degree.Results showed:the varia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n a year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limate,monthly index of climatic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was0.9072%.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variation of passenger amount of Xiamen within this year,exploration of tourism spots and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

Key words:climate comfort-index;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Xiamen

近年来,各地旅游业发展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丰腴程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气候资源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气候资源不仅是旅游资源重

收稿日期:2013-09-03

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七批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S7410008001)

通信作者:王琳佳(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气象经济学.wanglinjia4345@sina.cn

2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气候资源可以凭借其构成因子———气温、湿度、风速等等,影响人类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大部分处于室外,直接受到当地气候条件影响,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成为旅游者的首要考虑因素.对于一个地区旅游气候舒适性的评价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旅客了解该地的气候情况,从而做出选择.

国外学者对气候舒适度的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966年,特吉旺就提出了Comfort Index(气候舒适性指数),使得气候舒适度的研究逐渐具体[2].随后,J.E.Oliver在暴露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数量表,并以此逐渐形成奥利弗评价体系[3].1979年Freitas提出着衣指数,研究人们通过改变穿衣厚度来改变气候带来的不适性[4].在此之后,由加拿大气象局构建的气候舒适性指数测评标准使得气候舒适度的计算更为简便.进入20世纪80年代,气候舒适度的研究由单纯的指数计算进入了模型构建,80年代中期David D Houghton在《应用气候学手册》一书中为气候舒适度构建提供了基本模型[5].进入80年代末期,中国学者开始关注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刘继韩在对分析秦皇岛旅游气候使用生理气候进行评价[6],随后范业正等采用生理气候模型对中国海滨旅游地的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7].后来陆续有学者将炎热指数,紫外线指数等引入气候舒适度的研究中.到20世纪末,综合气候舒适指数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气候舒适度的评价研究中.关于综合气候舒适指数的研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计算各类气象因子对气候舒适度的影响,这类研究包括陆鼎煌构建的综合舒适度指标,通过综合研究气温、风速、湿度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影响来表现[8],还有廖善刚在评级福建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提出的综合舒适度指标[9].另一类是将各类气象因子带入气候舒适性指数中进行计算,再将各类指数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各类指数对气候舒适度的影响.该类研究中引用较多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是马丽君提出的,主要通过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赋予权重建立新的综合评价模型[10].

厦门地处东部沿海沿边,经济发展较快,对外开放程度高,区位优越,拥有较为优越的旅游资源,一直是旅游发达地区.但旅游业是气象敏感型行业,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要受到气象因子的制约.随着气候变化成为人类活动的大背景,旅游业发展遇到了重大考验,特别是像厦门这种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了形象体现气象因子对厦门旅游业的影响,本文统计了厦门1980-2012年的气象资料,对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并通过对厦门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和入境旅客流量年内变化的相关分析,来表现气候舒适度对旅游业影响,进而得出气候条件对厦门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期对厦门市旅游业进一步的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构建

1.1旅游舒适指数主要评价方法

从简单的气候舒适度评级上来看,对于气候舒适度指数的计算主要集中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几方面.

温湿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THI)公式为:

X

=(1.8t+32)-0.55(1-f)(1.8t-26),

THI

为温湿指数,t为摄氏温度(?),f为相对湿度(%).

其中X

THI

风寒指数(Wind Cold Index,WCI)计算公式如下:

X

=(33-t)(9+10.9槡V-V),

WCI

为风寒指数,t为摄氏温度(?),V为平均风速(m·s-1).

其中X

WCI

着衣指数(Index of Cloth Loading,ICL),计算过程中除了涉及到基本气象数据摄氏温度t(?)和平均风速V,还涉及到人体代谢率,人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情况,太阳常数和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第5期唐德才等: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X

ICL =

33-t

0.155H

H+aRcosα

(0.62+19槡V)H

其中X

ICL

为着衣指数,t为摄氏温度(?),V为平均风速(m·s-1),H代表人体轻活动量下的代谢率的75%,取87W·m-2;a代表人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情况,取黑色衣料情况下最大值0.06;太阳常数代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即垂直阳光下单位面积土地所接收的太阳辐射,本文为方便计算,取人造卫星测得的数值1366W·m-2;α为太阳高度角,依据季节变化计算.

人体舒适度指数(Human Comfort Index,HCI)是指主要由于个体差异使人对环境产生不同的舒适感[11].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反映的更为全面和直接,计算公式如下[12]:

X

HCI =

9

5

t+32+0.55(1-f)-9

5

t-

()26,

其中X

HCI

为人体舒适度指数,t为摄氏温度(?),f为相对湿度(%).

为更准确便捷的对各类指数进行分析,参考相关文献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进行分级和赋值[10,13-15],具体分级和赋值见表1.

表1人体舒适度、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分级及赋值

Tab.1Grade standard of HCI,THI,WCI and ICL indices

x

HCI

范围人体感觉x

THI

x

WCI

范围范围人体感觉

x

ICL

范围穿衣厚度

级别赋值

<25寒冷,极不舒适<40<-1000极冷,极不舒适>2.5厚毛衣加羽绒服e1

25 40很冷,很不舒适40 45-1000 -800寒冷,不舒适 1.8 2.5厚毛衣加棉衣d3

40 50清凉,不舒适45 55-800 -600偏冷,较不舒适 1.5 1.8毛衣加外套c5

50 60偏凉,较为舒适55 60-600 -300清凉,舒适 1.3 1.5毛衣加薄外套b7

60 70最为舒适60 65-300 -200凉,非常舒适0.7 1.3衬衣和常用便服A9

70 79偏暖,较为舒适65 70-200 -50暖,舒适0.5 0.7长袖衬衣B7

79 85偏热,不舒适70 75+80 -50偏热,较不舒适0.3 0.5短袖衬衣C5

85 90炎热,很不舒适75 80+160 +80闷热,不舒适0.1 0.3短袖为主的夏装D3

≥90酷热,极不舒适>80>+160极其闷热,极不舒适<0.1短袖,短裤E1

1.2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构建

温湿指数的计算,集中反映了温度与湿度对人体感觉的影响;风寒指数则体现了风力和温度的综合作用;着衣指数的计算实际上是用来指导人们,如何通过加减衣物来应对不适天气;人体舒适度指数则在一定层面上,直观反映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觉.这些指数的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地的气候舒适度,但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了更加准确的对某地的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学者们开始使用综合舒适度模型进行评价,这类模型均以温度、风速和温度为基础因子,研究气温、风力和相对湿度对气候舒适度的综合影响(见表2).其中比较成熟的是马丽君提出的模型,这种模型较以往的综合舒适度模型来说,评价结果更科学,尽管使用的基础数据还是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等,但将评价的主要因子换成经过加工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使得评价更准确更科学.但该模型在构建时仅考虑对舒适度有直接影响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的评价,却忽视了人体舒适性对综合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已有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综合考虑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四者,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对各分指数的权重进行计算,以求更准确的反映出厦门的气候舒适度.

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中使用一种9标度法,通过对矩阵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进行赋值,用1到9表现两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但层次分析法偏于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将模糊数学引入层次分析,将互反型判断矩阵改为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克服层次分析法中由于人的主

3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观判断、偏好选择等对结果的影响,使决策更趋于合理[16].

建立模糊层次分析首先要建立优先关系矩阵F=(f

ij )

n?m

,F即为模糊互补矩阵:

(f

ij )=

0.5,s(i)=s(j),

1.0,s(s)>s(j),

0,s(i)<s(j){

其中s(i)和s(j)分别表示因素a

i

和a

j

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表2综合气候舒适指数评价指标体系Tab.2Climate comfort index system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综合气候舒适指数A 人体舒适度B

1风寒指数B

2着衣指数B

3温湿指数B

4

根据二级指标重要性构建判断矩阵A—B 0.5110 00.510 000.50 1110.5

利用转换公式e

ij =r

ij

/r

ji

将判断矩阵对应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R

ij

=(r

ij

n?m

ij

=

0.50.6250.750.375

0.3750.50.6250.25

0.250.3750.50.125

0.6250.750.8750.5

利用行和归一法求得的排序向量w=(0.290.210.150.35).

则构建的新的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模型(Comprehensive Comfort Index,CCI)为:

C

CCI =0.29X

HCI

+0.21X

WCI

+0.15X

ICL

+0.35X

THI

其中X

HCI ,X

WCI

,X

ICL

,X

THI

分别代表人体舒适度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温湿指数,0.29,0.21,0.15和

0.35为各个指数的权重系数.根据模型计算,标准如下:当6﹤C

CCI

≤9为舒适;当5﹤C CCI≤6为较舒

适;当3﹤C

CCI

≤5为较不舒适;当1≤C CCI≤3为不舒适.

2厦门旅游舒适度评价

2.1厦门综合气候舒适指数计算

厦门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并带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特点,终年湿润,年平均温度在21?左右,年平均湿度在77%左右.四季分明,夏季无酷暑冬季少严寒,光热条件优越.由图1可以看出,厦门市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现倒V字形,冬冷夏热,符合四季分明的特点,平均湿度的分配符合海洋性季风的特点,由于夏季降雨多,湿度达到峰值,冬季降雨较少,平均湿度也随之降低.

由表3可以得出,从温湿指数来看,厦门全年无非常舒适季节,6-9月由于天气闷热,评价结果最差为闷热,不舒适;3-4月和11-12月评价结果最优,为舒适;1-2月由于天气较冷,评价结果为偏冷,较不舒适,5月和10月均为偏暖,较不舒适.从风寒指数来看,5月和10月是全年最舒适的时候,11月-4月为凉风,6-9月为暖风,全年舒适度差异不大.从着衣指数来看,4月和11月是最舒适的,穿衬衫和常用变装即可;6-9月的评价为C,由于天气较热,较不舒适,适宜穿短袖衬衣,1-2月较凉,适宜穿401

第5期唐德才等:基于FAHP 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

冬季便装;5月和10以穿轻便夏装为主,3月和12月则穿春秋常用便服.从人体舒适度来看,最舒适的月份为4,10,11月,此时绝大多数人均感觉舒适;12-3月人体感觉略偏凉,较为舒适,5-6月和9月人体感觉偏暖,较为舒适;7-8月人体感觉偏热,不舒适,可适当降温

图1

厦门市平均温度和平均湿度

Fig.1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ver the year in Xiamen

厦门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中,3-5月和10-12月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数均在6以上,评价结果为舒适,是适宜旅游外出的季节;1,2,9月的舒适度指数处于5和6之间,为较舒适,较适宜旅游;而7月份和8月份由于季节原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都较高,评价指数低于5,评价结果为较不舒适,不建议旅行外出.

表3

厦门气候舒适度Tab.3

Climate comfort-index of Xiamen

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

12.0812.5514.9719.1122.9726.0028.0527.8226.6323.2419.4014.85相对湿度/%74.1378.3979.4879.7782.1984.6180.7180.4876.3268.5569.4570.00平均风速/(m ·s -1) 3.00 2.96 2.85 2.65 2.54 2.92 2.83 2.76 3.00 3.44 3.30 3.15X THI 54.3554.9958.8465.4671.8477.0479.8979.4977.0871.0965.4258.61THI 等级c c b B C D D D D C B b X WCI 520.48507.02442.66334.66239.03172.94121.31126.12158.48251.58346.81457.30

WCI 等级b b b b A B B B B A b b X ICL 1.50 1.47 1.290.990.700.490.340.350.430.680.97 1.30ICL 等级c c b A B C C C C B A b X HCI 54.3554.9958.8465.4671.8477.0479.8979.4977.0871.0965.4258.61HCI 等级b b b A B B C C B A A b 气候舒适度cbcb cbcb bbbb BbAA CABB DBCB DBCC DBCC DBCB CABA BbAA bbbb C CCI

5.99

6

7

7.88

6.72

5.3

4.72

4.72

5.3

7.3

7.88

7

2.2

全球变暖对厦门综合气候舒适度的影响

从计算结果来看,厦门的气候舒适度属于典型的春秋舒适型,即春季和秋季的气候是适度评价指

数最高,适宜出行.但是,文中综合舒适度的计算采用的近30a 来的均值进行计算,没有考虑这些年来气候变化对厦门岛内气候带来的变化,从实际状况来看,厦门近些年来气温、降水、风速等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近30多年来,厦门市的10a 气温气象倾向率为0.39?,呈波动上升趋势.厦门岛内年极端最高气温也屡创新高,2005年最高气温达到39?,2007年7月出现夏季大旱,年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9.2?.随着气温的攀升,年降水量却呈现下降的趋势,10a 气候倾向率为-10.63mm ,这与厦门岛内降水时间极不均匀有着极大关系.近年来,厦门每年暴雨发生日数明显增加,特别是夏季,而季节内长时间降水偏少,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导致旱灾频发.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厦门岛内年均气温波动上升,年降雨逐渐减少,导致岛内年均相对湿度发生

5

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

对应下降,同时由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年均风速也在降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厦门气候舒适度.结合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对厦门旅游适宜期和旅游较不适宜期均有影响.在初秋两季旅游适宜期,气温略升,以及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改变对气候舒适度影响不大,但在旅游较不适宜期,即厦门的夏季,温度变得更高,极端最高气温的记录也不断刷新,降水的集中带来高温大旱和涝灾,这些都会进一步降低不适宜期的综合气候舒适度

图21980-2012年厦门地区年均气温(?)变化Fig.2

Change tendency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1980-2012in

Xiamen

图31980-2012年厦门地区年降雨量(mm )变化Fig.3

Change tendency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during

during 1980-2012in Xiamen

3气候舒适度对入境旅客流量的影响

气象因子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对旅游气候资源布局的影响,更直接体现在对旅客目的地的选择上.日照、降水、风力、湿度等气象因子可以通过对人体舒适程度的影响来影响人的心情.同时,还会对旅途中游玩线路和交通工具的选择等产生影响.为了较为直接的体现出气候舒适度对旅游活动的影响,选取入境旅客流量与每月的气候舒适度进行进一步分析.

通过整理,选取近5a 厦门市每月接待的境外过夜旅客量进行计算,得出厦门入境旅客逐月变化及月指数(见表4).

表4

厦门入境旅客逐月变化及月指数Tab.4

Monthly average visitors and monthly indexes in Xiamen

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入境旅客/万人 6.6 6.99.59.68.98.07.77.28.910.010.711月指数/%

6.3

6.6

9.0

9.1

8.5

7.6

7.3

6.9

8.5

9.5

10.2

10.

5

图4厦门入境旅客月指数及气候舒适度Fig.4

Monthly index of overseas tourists and climate comfort -index of Xiamen

厦门入境旅客月指数及气候舒适度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入境旅客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M 形状,符合春秋舒适型城市的特点,同时可以体现旅客流量与气候舒适度之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为了更清楚的体现入境旅客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二者的关系,下面以气候舒适度为解释变量,与入境旅游月指数建立回归方程,揭示客流量月指数中气候舒适度指

数的弹性系数和边际效应[17]

.以上述数据位基准,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模拟方程如下:

Q i =2.6021+0.9072C i ,

相关系数r =0.7418,p =0.0058,方程显著

6

01

第5期唐德才等: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相关.

方程显著相关表明气候舒适度变化会带来旅客流量的变化,式中Q

i 代表客流量月指数,C

i

代表气

候舒适度,即气候舒适度每变化一个单位,客流量月指数将增加或者减少0.9072%.

4结束语

旅游业受气候影响巨大,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候舒适度,气候舒适度的改变影响着客流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本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计算权重,将人体舒适度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温湿指数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评价模型.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既保留了层次分析法简洁实用的特点,并通过模糊方程的引入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人的主观感受对权重确定的影响.从评价模型的构建上来看,新的模型是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评价涉及方面更广,并且新模型中引入了人体舒适度指数,更加重视气象条件对人体本身舒适程度的影响.同时新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新因子的引入将减小由于地域差异性而带来的误差.本文使用1980-2012年间厦门市月平均温度、湿度及风力等基础气象资料进行计算,算出厦门市各月的气候舒适度.可以看出,厦门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先天的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气象资源.厦门属于典型的春秋舒适型城市,每年3-5月以及10-12月气候舒适程度都为舒适,其他月份除了7、8月份由于季节原因,气候舒适程度为较不舒适,剩余月份都为较舒适.通过综合气候舒适指数的计算,可以更加直观的划分厦门市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季节,以及适宜旅游活动季节的长短.综上分析,可以得出:厦门市舒适期持续时间长,不舒适期持续时间短,这给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是,也要认识到全球变暖对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威胁,由于厦门岛内年均气温逐渐升高,必然使得夏季更加炎热,同时相对湿度的下降,会使得体表舒适感下降,而降水的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候舒适性,这些都是在具体规划时需要考虑的.

从旅游活动上看,良好的气候舒适度会给旅客带来一定的吸引力,气候舒适度与旅客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联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入境旅游的年内游客量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厦门市入境旅游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9072.

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的构建,实现了基础气象资料的量化,而气候舒适程度的划分,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人们做出旅游时间及目的地的选择,同时可以帮助旅游相关部门更好地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适宜期,即综合气候舒适度较高的时候,旅客可以选择出游,而旅游相关部门应该在这段旅游高峰期做好相关的工作,既要做好基础的相关设施建设,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出新的旅游项目,满足旅客多样性选择;在旅游不适宜期,即综合气候舒适程度为较不舒适的时候,旅客要选择适宜旅游项目,尽量减少不适宜气候带来的不便,而旅游相关部门也要主动开发不易受气象因子影响的旅游项目,积极吸引旅客;同时旅游适宜期的划分,可以更直观的观察气候变化对气候舒适度的影响,进而了解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莹莹,骆培聪,佘赛芬,等.福建省旅游气候适宜性空间差异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79-86.

[2]Terjung W H.Physiologic climates of the contenti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Annal

A A G,1966,5(1):141-179.

[3]Oliver J W.Climate and man's environment: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climatology[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73:195-206.

[4]De Freitas C.Human climates of northern China[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79,13:71-77.

[5]David D Houghton.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rology[M].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1985:778-811.

701

8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6]刘继韩.秦皇岛市旅游生理气候评价[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5(1):35-39.

[7]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4):304-311.

[8]陆鼎煌,崔森,李重和.北京城市绿化夏季小气候条件对人体的适宜度(林业气象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144-152.

[9]廖善刚.福建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1):93-97.

[10]马丽君,孙根年,李玲芬,等.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11):1754-1759.

[11]靳宁,景元书,武永利.南京市区不同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4):445-450.

[12]柏秦凤,霍治国,贺楠,等.中国20座旅游城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9,28(8):1607-1612.

[13]刘海洋,吴月,王乃昂,等.中国沙漠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资源科学,2013,35(4):831-838.

[14]王洪桥,孟祥君,吴正方.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差异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4):141-148.

[15]于庚康,徐敏,于堃,等.近30年江苏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2011,37(9):99-104.[16]张大鹏.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黄石旅游资源的定量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63-68.

[17]曹伟宏,何元庆,李宗庆,等.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12):1459-1464.

(责任编辑:黄家瑜)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思路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思路 1.风险度量的确定:风险度量v=用水量-供水量 若v>0,则存在风险,若v<0,则无风险。 计算自1979年至今2010年(2000年后的数据自己收集)的风险度量v,将风险度量大于0的求出平均值与标准差。 2.风险因子的确定: 通过计算各个影响因素与风险度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确定哪些影响因素为风险因子。其中风险因子的确定可以考虑题目提供的因子,关键是能够找到历年数据的因子,这些数据可以在北京2009统计年鉴上找,可以进入中国统计局网站和北京市统计局网站上收集。 3.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 利用上述讨论的风险因子及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风险度量为因变量,风险因子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中最后剩下的自变量即为主要风险因子,这些自变量前的回归系数即为该变量每变化一单位对风险度量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从而确定该如何调控风险因子,使得风险降低。该模型可以指出如果这些主要风险因子不加控制,将会对风险度量产生多大的影响,实质即为一综合评价模型。 4.风险等级的划分 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1计算所得的风险度量的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如果1中计算所得的均值>0,则说明近几十年均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等级的划分可以考虑为:均值+标准差—风险较大,均值+2标准差—风险很大,均值+3标准差—风险非常大。这样可以根据各年的风险度量来确定落在哪个范围,以判断其实什么级别的风险。 5.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预测 可以考虑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风险度量为因变量的一元回归模型,该模型有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曲线的,看具体的数据做出来的图像来判断。根据该模型可以对未来两年的风险度量进行预测,说明未来两年将处于什么等级的风险。也可以建立风险度量的时间序列模型来说明。注意:所建的预测模型是考虑主要风险因子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情形,可见需要进行调控。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0.058H+0.0065B)(gHI)1/2 式中: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Q p—废水排放量,m3/s; C 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x—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y—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B—河流宽度,m; u—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M y—横向混合系数,m2/s;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2、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 4、筛选 5、水体污染 6、水体自净的含义 7、大气污染 8、大气湍流 9、土壤 10、土壤环境背景值 11、土壤临界含量 12、土壤的轻度污染标准13、土壤环境容量 14、固体废物 15、环境噪声 二、简答题 1.大气稳定度分级 2.在选择大气预测方法程序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3.影响大气预测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4.写出高斯公式的标准形式,及其公式成立的几条假设。 5.简述熏烟型扩散模式形成的原因。 6.简述长期评价浓度计算的方法。 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因子、监测布点原则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网格点的设置方法 10.土壤的主要特征 1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 12.保护土壤环境采取哪些主要对策措施 13.请列出固体废物污染物的主要释放方式。

14.噪声的衰减有哪些 15. 环境噪声评价量主要包括哪些,并写出其基本定义。 三、计算题 1.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50m ,SO 2排放量120kg/h ,排口风速s ,求SO 2最大落地浓度(P 1=40)若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m 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2. 某厂使用硫含量的煤,其年用量为2000 t ,烟囱的有效高度为25米,烟囱的出口处风速为s ,烟气排放量为760万 a ,试问计算在D 稳定度下,距离该厂烟囱1000米的某一环境敏感点SO 2的地面轴线浓度(已知在D 稳定度下1000米处的水平方向扩散参数为156,垂直方向扩散参数为109) 3、城市某工厂锅炉耗煤量6000kg/h ,煤的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15%,烟囱几何高度100m ,求在大气稳定度为强不稳定类,10m 高度处风速s 。烟囱抬升高度为50m 情况下,SO 2最大落地浓度(P 1=) 【转化率按80%计算。风随高度换算的指数率公式可表示为: )17.0()( 1 1==αα Z Z V V 】 4. 某工厂烟囱高45m ,内径,烟温100℃,烟速s ,耗煤量180kg/h ,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s ,中性条件下,距源450m 轴线上SO 2小时浓度。(平坦地形、工业区、Pa=1010hPa )【转化率按80%计算。风随高度换算的指数率公式可表示为: )2.0()( 1 1==αα Z Z V V 】 5.计算如下几个噪声之和:52dB ,61 dB ,58 dB ,55 dB ,52 dB ,64 dB ,57 dB 。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36116332.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环境质量评价期末考结业考试

1.环境质量评价目的:7目的(实现经济生产的合理布局)、(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优化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为建设项目和规划活动实施环境管理提供系统资料) 2.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8程序(划定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的内容)、(提出评价精度的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和途径)、(资料收集)、(系统监测或模拟研究)、(数据处理和建立模型)、(成果分析和报告书的编制) 3.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1)按照环境要素分类:(单要素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综合要素评价) (2)按照评价参数分类:(卫生学评价)、(生态学评价)、(污染物评价)、(物理学评价)、(地质学评价)、(美学评价)等 (3)按照评价区域分类:(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风景游览区环境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4)按照评价时间分类:(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宪法 (2)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各种专门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4)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 (6)国际条约与协定 5.环境法律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总则第二条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征收排污费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6)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6.环境标准: 保护环境、控制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以(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针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 7.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与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

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 (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编制综合性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本条第二款所称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

AERMOD模型在中国环评中的实例

AERMOD 模型在中国环评中的应用实例 北京永新环保有限公司 1.概况 1.1.项目背景 北仑位于宁波市东部,濒临东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84 年由镇海县撤县分设,区内现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 加工区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经过全区人民20 年艰苦创业,昔日滩涂之地,现 已经初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良好的临港新城区,成为宁波 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2002 年北仑区域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6 亿元,工业总产值391.8 亿元,出口19.4 亿美元,财政收入44.8 亿元。 面对新一轮的开发,北仑区政府及时提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在于 对北仑20 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回顾和评价,了解现有的 环境状况和主要环境问题,对区域环境及各项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找出环境资 源制约因素,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预测,计算区域内环境容量,论证工业布局和规模的合理性,提出区域总体污染防治措施、提出生态保护和建 设方案以及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以实现北仑的可持续发展。 1.2.项目由来 2003 年7 月,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接受北仑区环保局委托,开展北仑新区区域开发的环评工作。 2003年11 月5 日国家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宁波组织召开了“环评大纲”技术评估会。 2004年10 月19-20 日国家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宁波组织召开了“环保报告书”技术评估会。

整个项目共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相关协作单位包括北京永新环保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宁波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全套报告书共包括总报告及4 个专题子报告、图册一本。高空探空资料参考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于1993 年8 月 21 日至9 月10 日和1993 年12 月6 日至25 日进行的两季探测资料,根据 探测资料统计得到冬夏两季一日四次高空风速风向变化趋势,生成0~1000 米 共22 层高空气象资料,其中包括各层温度、风向及平均风速等数据。最后结 合逐日气象参数,按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子报告》是其中的一项专题子报告。 1.3.项目概况 《北仑新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区域见图 1,评价区内地形高程图 见图 2。 其中大气影响预测范围包括北仑区所辖593km2陆域面积和260km2海域面积,及区域外可能产生影响或者交叉影响的镇海区等部分相邻区域。 图1评价区域图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中国矿业大学10-1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 《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二〇一一年四月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渐渐从充分注重自己的住房及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延伸扩展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 关键字:人居环境品质;人居环境意境;自然观;绿色人居环境 1.引言 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2.人居环境发展概况 2.1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 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而后,随着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出现同时也表示人类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因此产生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黄淮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这四种文明表现在人居环境上就是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在埃及,人们迷信人死后会复活并从此永生,创造了至今震撼世界的理想化“阴宅”——金字塔。在地中海,古希腊的手工

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IPAC)

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 背景 能源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能源活动相关的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对能源自身的发展,其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进行分析,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决策信息。这些相关联的信息已经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80年以来,在气候变化领域,已经出现了综合评价模型,将气候变化的相关因素包括人为排放、大气环流、自然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关联起来,采用模型作为工具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的概念已经开始扩展,不仅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应用,同时在能源环境领域得到应用。 我国正在处于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行业。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而能源资源有限,我国的能源发展涉及到国内国际市场。同时,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能源在环境问题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环境需求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制约。因此,能源活动的政策制定会涉及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我们针对能源政策制定进行综合评价就非常重要。 1992以来,能源研究所开始在能源模型开发与应用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1994年之后,开始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研究机构就能源与气候变化模型进行长期合作,已经开发完成了一组模型,这些模型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政策分析功能。2000年以来开始有针对性的构建我国的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形成一个综合评价模型框架,我们称之为中国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 。 -模型框架 IPAC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能源与排放模型、环境模型和影响模型。能源与排放模型是IPAC模型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模型。环境模型包括大气扩散模型和一个简单气候模型。影响模型包括健康影响模型。它们之间存在关联,能源与排放模型的结果输入到环境模型中,计算能源活动所引发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可能的升温,之后由影响模型计算对健康的影响,这种影响转换为对经济的影响后,再反馈回能源排放模型。各国模型在IPAC模型中的主要作用描述如下。 能源排放模型: - IPAC-SGM模型:为CGE模型,考虑各经济活动之间的影响与关联,在IPAC模型中主要进行各种能源环境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同时可以进行中长期能源与 环境情景分析。 - IPAC-Material模型:这也是一个CGE类型模型,但与IPAC-SGM相比,更多分析各种环境效果和政策。其中包括多个环境部门,分析能源活动对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地表破坏,以及环境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 IPAC-e排放模型。是一个部分均衡的全球模型,包括全球9个地区,中国是其中一个地区。主要进行中长期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 - IPAC-TIMER模型。为一个动态能源经济模型,也是一个全球模型,包括17个地区。可以详细分析能源进出口和投资。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数学建模竞赛参赛

答卷编号(参赛学校填写):THSY06 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 论文题目:B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组别:本科生 参赛队员信息(必填): 参赛学校: 报名序号:(可以不填)

答卷编号(参赛学校填写):THSY06 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 评阅情况(学校评阅专家填写): 学校评阅1. 学校评阅2. 学校评阅3. 评阅情况(省赛评阅专家填写): 省赛评阅1. 省赛评阅2. 省赛评阅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系统影响因素的分析,确立了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风险率、脆弱性、重现期、可恢复性、风险度,并以这些因子为衡量指标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在问题1中,建立了衡量指标模型、概率模型,运用方差、标准差对风险因子进行了检验。在问题2中,综合问题1的风险因子建立了一个描述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运用了分类、划分方法将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分为5个等级,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风险因子的权系数,构造隶属函数确立了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最终划分了水资源短缺风险的5个等级。在问题3中,运用图形分析法,根据北京市水资源情况图像及问题2中建立的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尽管加大再生水利用量、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但未来两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仍将处于高风险水平。问题4则对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可行性方案。在整个模型建立过程中还用到了EXCEL、MATLAB等工具。 关键词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数学、概率、风险因子 问题重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持续增长,由于气候条件、水利工程设施、工业污染、人口规模等因素,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已成为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 现根据《北京2009统计年鉴》及市政统计资料提供的有关1979年至2000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表(见附录)讨论如下问题: 1、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 (影响水资源的因素,如:气候条件、水利工程设施、工业污染、农业用水、管理制度,人口规模等。) 2、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标准作出风险等级划分, 并考虑如何对主要风险因子进行调控才能使得风险降低? 3、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4、以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写一份建议报告。 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目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可以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形式,定性评价要求评价人员能够深刻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努力做到熟练、充分地应用生态学原理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对生态的影响(虽然目前生态的定量评价确有一定难度,一些内容定量后反而说不清,生态“关系”的复杂性造成定量化后标准的确定是一个难题)。因而定量化评价是努力的目标,而许多定量方法由于不同程度的人为主观因素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因而大部分评价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对评价对象(生态系统)有透彻地了解,大量而充实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以及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分析工作,在于对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 定量评价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必然趋势,依靠充分的数据及定量计算去评价工程项目搜造成的生态影响,如工程建设前后的生物量损失、生物量变化、景观变化、脆弱性评价水土流失量计算等。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很多如列表清单法、综合评分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生态图法、景观生态学分析法、生产力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大致可分为数学模型的方法与生态学的方法;其中,景观生态分析法是发展最快,应用越来越广

的方法。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选用,应根据评价问题的层次特点、结构复杂性、评价目的和要求等因素决定。 一、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有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其类比对象间所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分为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两种。并由于生态影响结果的滞后性,类比分析有时是主要的可信的预测方法。 1.类比分析: 是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拟建工程同所选择的已建工程项目相比较),根据它们某些方面(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推出在其他方面可能的相似或相同的推理方法。根据意见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作为评价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主要依据。 2.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 选择的类比对象在工程特性、规模、地理地质环境、气候因素、动物和植物背景等方面都要与拟建项目相似,并且项目建成已达到一定年限,其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并趋于稳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修复的)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来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因子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调控办法。 对于问题一,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因子很多,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农业用水;第二,工业用水;第三,人口规模;第四,气候条件与水利工程设施。以上四方面分别对应附表中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对于主要因子,本文采用关联分析对关联度进行计算量化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以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作为参考数列,把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作为参考数列,然后对个数列进行初始化处理,利用matlab分别计算出以上四方面对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的相关性。得出总体相关性大小排序如下: 0.6477 > 0.6327 > 0.5971 > 0.5844 即:水资源总量>第三产业与生活等其他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 为检验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采用matlab作出以上四个量以及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对时间的关系图,从图中

可以直观显示农业与缺水量的相关性较大,与该模型结果吻合,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对于问题二,本文建立了合适的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五个点。采用熵值确定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三方面对水资源短缺影响的权重,得出水资源短缺的综合测评指数Q,再利用六个阶段的Q值与实际数据对比的结果,定义出反映水资源短缺程度的程度系数e。由于水资源总量相对于其他三方面因子的特殊性,本文决定分两个阶段(分别是1979~2000和2001~2008)拟合出(水资源总量/总用水量)的比值相对于时间的一次函数,根据函数走势对e进行修正,再对程度系数进行区间划分,作为风险等级的指标。最后计算出: 1979~2000:e=0.9675 风险等级为‘高‘ 2001~2008:e=0.8013 风险等级为‘较高‘ 本文采用模糊集对模型,以集对分析为基础,重视信息的相对性和模糊性,综合的评价了三十年来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风险情况。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优点是注重信息的关联性,模糊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改善初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外语(作业) 【摘要】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本文通过实地的生活经验与调查,目的在于从客观建设水平和主观感知度进行双方面的评价,得出近几年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建设水平,并在此过程中找出影响环境质量不佳的因素,以及其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的差距。以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改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促进农村物质基础和精神面貌提升,为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农村质量评价改善措施 1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 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吴良镛认为其可以分为居住系统、支持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5个子系统。 农村村镇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乡村这样一个大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耕作、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村镇人居环境的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人居环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2研究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本文所选的区域位于河北省保定是雄县,雄县南倚国家5A级景区“华北明珠”白洋淀,北靠“中国北方购物天堂”白沟。 2.2自然条件 雄县自然资源丰富,为华北油田主产区,全县境内有油井800多眼。地下热水资源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温度高、水质好等特点,号称“华北之冠”。本区作为雄县管辖下的农村地区,区位条件相对不错。 2.3社会经济条件 许庄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冬小麦小麦、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红薯,梨,西瓜等。村中除农业以外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60%,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这类人主要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另一类是农闲时在附近兼职务工的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农民在农闲时可随时找到临时的活,打工的经济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70%。村上现有村办小学一所,位于村子的东北角口,仅接收一至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贯彻计划生育的政策在校学生较少,约有八十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委会设立在村子的中央,位于村子主干道旁边。 3许庄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公布(全文) https://www.doczj.com/doc/136116332.html, 2009年08月21日22:14 中国政府网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 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 (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