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上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七上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七上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七上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我国最早制造工具的人类→是元谋人。

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直立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定居的主要原因→原始农耕的出现和发展。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我国古代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中华文明的核心→农耕文明。

铁农具出现的最实质问题→生产力的进步。

华夏民族形成特点→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华夏族→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禅让制的实质→原始社会中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禅让制。

“天下为家”→世袭制。

“大道既隐”→原始社会结束。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天子、诸侯”最早出现在→西周、分封制。

春秋始霸齐桓公任用→管仲“尊王攘夷”。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齐、楚、秦。

“政由方伯”→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称霸操控政治。

春秋时期政治特点→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东汉水排→冶铁。

孔子、孟子的相似观点→统治者要善待百姓。

商鞅变法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

夏朝建立的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夏朝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战国七雄形成过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国并立。

秦朝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秦军主力被消灭,无力抵抗农民起义的战争→巨鹿之战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末。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丝绸之路:①陆上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葱岭-经西域到中亚西亚;②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台湾和大陆最早联系→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江南经济开发影响→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以少胜多的战役:①巨鹿之战(项羽VS秦);②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

③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④淝水之战(东晋VS前秦)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的→①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焚书坑儒”;②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语相关

“倒戈相向”→牧野决战(西周VS商)

“尊王攘夷”→齐桓公(春秋始霸)

“退避三舍”→晋文公(春秋)

“问鼎中原”→楚庄王(春秋)

“卧薪尝胆”→长江流域的吴、越(夫差勾践-春秋)

“老马识途、唇亡齿寒、三令五申、一鼓作气”→(春秋)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战国)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

“百发百中、朝秦慕楚、完璧归赵”→(战国)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BC209,秦末)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项羽VS秦—秦朝末年)

“四面楚歌”→垓下之围、楚汉之争(刘邦VS项羽)

水利工程

都江堰P34→战国后期(秦国)-李冰-岷江-功能:防洪灌溉-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长江和珠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大题:

☆1、商鞅变法内容→P33。

☆ 2、灭亡国家的启示(如夏商周灭亡启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制定政策要符合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

3、秦朝灭亡启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所以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4、郡县制的优越性: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防止地方割据,维护社会稳定。

5、郡县制的地位: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正反两方面分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不利于文化发展。

7、刘邦和刘秀的共同点:P61

8、黄巾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P61

9、三国鼎立形成原因:当时同意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三国实力大致相同,没有具备一国灭亡其他国家的条件。

10、三国鼎立形成的作用:实现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11、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虽然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多次,但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

☆12、西晋灭亡原因:根本原因—政治上统治阶级昏庸腐败;直接原因—民族矛盾激化;主要原因—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八王之乱。

☆13江南经济表现→P84。

14、评价人物→讲述主要成就贡献(如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官渡之战中赢得了胜利,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原始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列表

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列表→P6

两汉科技文化

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1.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是什 么意思?其中“孝公”是谁? 答:出自商鞅之口;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 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孝公”是秦孝公 (2)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作为: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3)这一作为有何影响?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答:他主张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5)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答:战国时期;秦国 (6)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答:建立县制 (7)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强国力 (8)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答:①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②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9) 材料二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场景: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10)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1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答: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 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一、知识回顾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朝建立的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数百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 (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减轻人民负担。 (2).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口大幅增长,储积大量粮食和布匹,社会经济繁荣。 5、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8、大运河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使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秦王)。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11、唐太宗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12、唐太宗治国措施: 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④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进谏200多次,最著名的谏臣) 13、贞观之治的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4、女皇武则天(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政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15、.隋唐时,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 16、开元之治 (1).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朝 (2).措施{任用贤才,如姚崇等{重视吏治{崇尚节俭 (3).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7、农业{兴修水利(共修建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18、农耕技术改进:水稻采取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19、创新工具:曲辕犁和简单的蔬菜品种从西域传入,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的地位,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0、手工业{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21、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22、商业{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市分为“市”和“坊”(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3、唐朝的衰亡 (1).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贪图玩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上历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

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⑤生活技术: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 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 工具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 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 明纺织,会制盐;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 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4、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 “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残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是不当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与先蚕同列祀典乎? ——王应安《柳南续笔》原文大意:现在榨布广泛应用,用来御寒保暖,无论老少贵贱都离不开它。棉布成为后世的主要衣被原抖,其作用甚至超过了丝绸,这都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难道不应该像拜祭神灵一样崇敬她,让她享有与蚕神螺祖同等的祭祀吗?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什么? (2)材料中所说“黄道婆一人的功劳”是指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3)黄道婆的成就对她的故乡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丝织品(丝、丝绸)、麻织品(麻布、麻)。 (2)革新棉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促进棉纺织业发展。这一说法充分肯定了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说成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夸大了其个人作用(因为她是在学习黎族人民先进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 (3)使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技术性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丝织品(丝、丝绸)、麻织品(麻布、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促进棉纺织业发展。因此“黄道婆一人的功劳”指的是这一事件。这一说法充分肯定了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说成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夸大了其个人作用,因为她是在学习黎族人民先进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促进棉纺织业发展。使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技术性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样地之一。据《台州地区志》记述:“晚唐、五代时,台州已有参军戏或杂剧演出。”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 材料二:台州乱弹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 1、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 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请回答: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请写出他的路线为及其开辟做出 突出贡献的人物? ③欧洲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中国称当时罗马称为什么? 丝国大秦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 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战到和的关系 ⑵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出现的原因材料一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 材料二昭君和亲 ⑶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处理民族关系,“和”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当受到侵略时,必以“战”为主, 反抗外族侵略 4.(P78)“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 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前期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改进 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 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5( P87 )“……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种,武士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 [1].材料中的“陵墓”指的是谁的陵墓?——秦始皇 .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其杰作是什么?该杰作被誉为什么?——秦 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6.( P72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1]. [2]. [3].材料是如何反映此次出使的艰难的?——开始出发时一百多人,十三年之后,只有二 人生还。[4].他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什么?——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5 ]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时期?——汉武帝 7.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 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 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

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建立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隋炀帝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自北向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历程:①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③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⑤宋朝改革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五、隋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灭亡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第二课 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答案】(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 (2)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 (3)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派遣到中国来学习的有留学生、学问僧、以及遣唐使。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分析可知,材料二说的是唐代僧人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 (4)依据材料三“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以判断与唐朝的僧人玄奘有关。他的主要事迹是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第一个把天竺的地理、历史、佛教、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回国后,根据西行的见闻由弟子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材料三: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二、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时间:距今约3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 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制造工具: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 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2、磨制石器、用耒耜等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会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 大汶口中晚期文化: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华夏之祖 黄帝和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部落。此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一、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即: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答:1、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建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3、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4、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制出乐谱。 二、禅让制: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来著名的首领有尧、舜、禹。) 三、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这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家天下”局面: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转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 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商朝是灿烂时期,西周时大量青铜器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文化(西南的成都平原) 青铜器代表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题及答案 以平常的心态参加期中考,发挥自己的水平,胜利就在前方。祝你七年级期中考试!这是学习啦的期中测试题,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结束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再度实现全国的统一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2.李渊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了唐朝,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历史。你知道唐朝是哪年建立的吗 A.626年 B.618年 C.581年 D.589年 3.唐朝时期,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

③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唐朝时农业非常发达, ___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出现的新农具有: 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唐朝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回族 B.藏族 C.朝鲜族 D.族 6.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开辟汉藏友好历史篇章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唐中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7.下列关于赵州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B.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 C.造型很美,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D.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8.其诗歌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被称为“诗仙”的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9.“他的诗,有的气魄雄伟,有的沉郁悲怆,语言凝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 尊称他为诗圣“,这段话是对谁的描述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0.唐代文坛名人顾况在读过某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后,曾感叹到:“有句如此,居亦不难”,某人是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七年级下册 历史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有两忌,自高和自狭。下面是X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一)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

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一、对外友好往来 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总结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隋、唐、宋、元、明、清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特点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会人工取火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 千年 长江 流域 浙江省余姚 市河姆渡村 种植水稻,饲养 猪狗牛羊 骨制耒耜,已使 用磨制石器 干栏式房屋 制造 陶器 学会 纺织 半坡原始 居民距今约五 六千年 黄河 流域 陕西西安附 近的半坡村 种植粟和蔬菜, 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 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第3课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禹桀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汤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 东周公元前770年洛邑周平王 二、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