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 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学案

《专题3 物质的构成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1课时物质是由

微粒构成的》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水银温度计中填充的液体受热,液柱________,降温液柱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该变化是_______变化。

2.水是无味的液体,蔗糖是带_______味的固体,把适量蔗糖放入水中的现象为________,品尝糖水为_______味,说明构成蔗糖的粒子扩散到水中去了。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52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很小,这些微粒是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构成物质的微粒间______________间隔(填“有”或“没有”)。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________;微粒间的间隔受热__________,遇冷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____态物质微粒间隔最大。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探究微粒运动

方案一:品红在水力的扩散

【探究过程】

1.向2只1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约60ml的温水和60ml的冷水。

2.向上述两只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对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品红扩散____;冷水中的品红扩散____。

【探究结果及分析】

品红在水中能扩散,是分子_____的结果,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________加快。方案二:氨在空气中的扩散

【探究过程】

1.取40ml蒸馏水于烧杯中,滴加5-6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取上述溶液少许于一试管中,滴几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3.将烧杯中所剩溶液分别装在A、B两个小烧杯中,用C烧杯

装约5ml浓氨水,与A烧杯一同罩在一个大烧杯中,B烧杯放在大烧杯外,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氨在空气中的扩散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实验现象】

1.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颜色____,酚酞试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____色。

2.一段时间后,A 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C 中溶液和B 中溶液________。 【探究结果及分析】

1.水____使酚酞试液变色;浓氨水____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有____性。 (二)探究活动二 探究微粒间的间隔 方案一:水与酒精的混合 【探究过程】

1.用2只200ml 的量筒分别量取100ml 水和100ml 酒精。

2.在盛100ml 酒精的量筒中小心倾倒100ml 水至200ml 处。

3.过一段时间,观察量筒内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量筒内液面__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探究结果及分析】

酒精和水均匀混合后,体积____,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 方案二:气体、液体压缩实验 【探究过程】

1.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2.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实验现象】

针管中空气的体积____,另一针管中水的体积________。 【探究结果及分析】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间距较____,易于压缩,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____,难以压缩。

三、课堂练习

1. 根据分子具有以下性质:A 、分子很小;B 、分子不断运动;C 、分子间有间隔;D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请用编号填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可以用天平称出质量___________;(2)进饭店能闻到酒菜的香味__________;(3)空气中的氧气用肉眼或显微镜都看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____________

2.将半口杯冷水沿杯内壁倒入热水中,一开始上层水比下层水热,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变得冷热均匀。这一现象体现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是静止的

B.分子是很小的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中

D.分子是有一定质量 【课后反思】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

气体、液体压缩实验图

第2课时原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的构成;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_________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

2.气体往往与固体和液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物质为气态时,微粒之间的间隔比较,____而物质为固态或液态时,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比较______(填“大”或“小”)。

3.“蓝墨水把水变成蓝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油菜花香味扑鼻”说明___________;“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55至5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体积很小

B.原子的质量很小

C.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D.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下列物质中:①铁②铜③铝④金刚石⑤水⑥空气⑦氧气⑧硅⑨氯化钠⑩石墨,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__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其他原子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____________)。

4.原子由带电荷的原子核和带_________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呈_______性。原子核一般由一定数目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5.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___________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_______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数=_________数。

二、合作探究

(二)探究活动二认识原子结构

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下表是几种原子结构的有

选填写完整表格中的数字,然后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上表提供的构成各种不同原子的有关数据,还能总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对原子性质和组成的叙述: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在不停的运动;

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③和⑤

D、只有④

2、1991年,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锗、铕、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

A、89

B、26

C、126

D、63

3、2007年10月24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运用“长三甲”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到太空,从此开始了我国的探月之行。月球上含有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可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碳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氦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含3个质子、无中子

B、含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3个中子、无质子

4、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⑥一般化学计算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A、③④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课后反思】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3课时分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分子示意图。

2.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3.理解相对分子质量,会计算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金秋十月,当人们漫步在桂花树旁时,能闻到浓郁的桂花香,这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发生了变化

C.分子具有质量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水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3.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58至P59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填“不会”或“会”,下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__发生变化。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_______。

2.1个水分子由1个____原子和2个____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_______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________原构成。由此可见,分子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3.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也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_不可分。

5.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化学变化中的微粒变化

(1)排列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如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请判断下列两组物质是按什么规律进行排列的?

①HCl、Cl2、NaClO、KClO3、KClO4排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P 2O 5、H 3PO 4、H 2CO 3、CO 2、CO 排列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可用于表示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

②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写三条)?

第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活动二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请根据示例数3-1中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数计算所给物质相对原子质量

1. 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表示水分子, 表示氧分子; 表示氢分子。从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构成 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臭氧(O 3) (2)过氧化氢(H 2O 2) (3)二氧化硫(SO 2) (4)五氧化二磷(P 2O 5) 【课后反思】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4课时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2.初步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_____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5)带负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7)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8)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9)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阅读理解:

1.材料一: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许多科学家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和排 列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可近似看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 最近的一层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叫第 三、四、五、六、七层。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材料二: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1)原子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__排布的,最少有_______层,最多有________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___个(只有_______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_________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____个)的结构。

(3)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一般_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非金属元素的

(带正电) (不显电性)

原子最外层一般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

(4)表示的是_____的原子结构,○+7表示______,弧线表示____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_____.

2.阅读课本P59-P60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离子是____________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叫__________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_______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转化为________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_______离子。(2)由几个原子形成的原子团带有电荷,它们也叫__________。CO32-的名称为_________,OH-的名称为___________, NH4+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3)离子的表达式是在原子符号_______上角用数字表示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1”通常省略不写),用“+”“—”表示______。Mg2+的含义为_______,O2-的含义为__________。(4)下列物质中:①金刚石②汞③氧气④干冰⑤氯化钠⑥碳酸钙,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氧化镁形成示意图】

三、课堂练习

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

右图所示。锶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个电子层,锶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锶离子与锶原子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性质 1、微粒是运动的(闻到花香说明构成香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2、微粒间有空隙(半杯酒精和半杯水混合后小于一杯) 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性质: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分子之间有空隙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都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的。不能说一个氧气分子的状态是固态、液态或是气态。 四、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小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题〗1. 判断:分子大,原子小。 2.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简答: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描述氢气燃烧的化学过程? 五、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中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小结:①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中子数为零;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③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等量关系;④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的教学设计

分子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分子、原子,完成对化学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合作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引入)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提问)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特征呢?(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 (创设情景)(提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呢?阅读教材P63图3-6 (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小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我们今天首先学习分子 (板书)专题一分子 (创设情景)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金秋十月桂花香、“流感”、“非典”时期带上口罩、 (提问)什么是分子呢?

(板书)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强调是保持化学性质,是否保持物理性质呢?氧气是无色的,而液氧是淡蓝色的) 分子有什么特点呢?阅读教材P64第二段 (归纳) 2、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0X10-26千克)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初中化学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氢气、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提问)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吗?用化学式表示氢分子?

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专题2:物质的结构 第七章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纲导读】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3.了解原子核电荷与核外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4.理解物质结构模型化思想及其典型应用 备注: 1.不区分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2.不考同位素知识和周期律 【知识精讲】 一、分子、原子与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 粒粒子 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 形成,是带电的原子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再分化学变化中,原子 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以离 子的形式参与反应 联系都是物质的微粒形式,离子中和电性即为原子,原子可组成分子 22 单原子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如He、Fe等。 二、原子核组成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 时间模型 1803年实心球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 1904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 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3年分层模型(波尔原子模型) 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 接观察到的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以及由于表达事物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模型的典型应用:原子模型

【真题讲练】 例1.牙膏里添加的单氟磷酸钠(Na2PO3F)可有效预防龋齿。下列关于单氟磷酸钠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钠、磷、氧、氟4个原子构成 B.它是由钠、磷、氧、氟4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单氟磷酸钠中钠、磷、氧、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1:3:1 D.单氟磷酸钠由钠、磷、氧、氟四种元素组成 【解析】单氟磷酸钠由钠、磷、氧、氟4种元素组成,单氟磷酸钠由单氟磷酸钠分子构成,2:1:3:1是单氟磷酸钠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而并非元素的质量比。因此,A、C 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由于单氟磷酸钠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B选项错误。 【答案】D 例2.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所做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3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 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 D.2O:表示2个氧原子 【解析】分析A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联想两种离子对应的化合物——K2Mn04、KMn04的名称(锰酸钾、高锰酸钾);二是推算两种离子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7)。从而确定两种离子的名称分别是锰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A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①元素②原子③离子④质子⑤分子(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③⑤ D.以上都可以 2.在H2O、OH一、H、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 A.OH一 B.H C.H2O D.H+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B.氢气C.氯化钠D.金刚石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总是大于原子质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分子不带电而原子带电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 5.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初中化学新课标活用练习题——微粒构成物质.doc

初中化学新课标活用练习题——微粒构成物质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未分类(共18题) 评卷人得分 1.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2.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质软----------------构成的碳原子不同 B.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度变化--------------原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3.元素X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A.m+n+a B.m—n—a C.m+n—a D.a—m—n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4.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即3O22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②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③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④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⑤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 A.① ③ ④B.② ③ ⑤C.① ② ⑤D.② ③ ④ 【答案】C 难度:偏难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5.核外电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一组微粒是【】 A.Na,Na+B.H2O,NH3C.H2,He D.O2-,Ne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6.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复习捡测题 一、选择题: 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 A )Mg2+( B )2Mg+2( C )2Mg2+( D )Mg2 2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当n=12时,该微粒是( ) (A)原子(B)分子 (C)阴离子(D)阳离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 A )2O ( B )2O2( C )O2( D )O2- 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 (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D)“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 )氢气( B )金刚石( C )食盐( D )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 (A)NaCl (B)Cl2(C)KClO3 (D)KClO 8、X原子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化合 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2(B)X2Y (C)XY (D)X2Y3 9、在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S (B)SO2(C)H2S (D)Na2SO4 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 (A)NO (B)N2O3(C)NO2(D)N2O5 12、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 ②Cl2③HCl ④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13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A)碳;(B)氢;(C)氮;(D)氧。 14、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ZnCl3(B)CaNO3 (C)KOH (D)AlO2 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5价元素的是( ) (A)KMnO4 (B)K2CO3(C)KClO3 (D)K2SO3 16、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1 (B)1:8 (C)1:9 (D)1:16 17、电解水时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 )1∶2 ( B )2∶1 ( C )1∶8 ( D )8∶1

微粒构成物质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抚顺市胜利中学md 一、知识网络建构 分子 原子核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电子 阴离子 离子 阳离子 二、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1、原子结构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注意:原子时不显电性的,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考点2: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非金属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结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注意 1、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3、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在离子中: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考点3: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表达式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 注意:(1)电子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4: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注意: 1、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因此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

粒子也有多种。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其他条件下,可以再分。3原子团与原子分子区别 三、专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电子 2.在教室里也能闻到教室外的花香,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空隙 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 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 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 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 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知道物质、分子与原子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抽象理解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熟悉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原子核的结构、离子的概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 ①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 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③ 没有单位。 (4)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5)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 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一中学吕甫金 一、理论指导 1.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自我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文化基础中强调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示例进行分析、概括得到理论性知识,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个学习过程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一过程中,对具体示例选择和分析,对概念关键特征的提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认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技、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分析课标后我们可知,这个课题隶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版块,学生需要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三态变化。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运用简单的实验启发学生感知和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本节课的内容是继教材前两章的学习,在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后,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溶解现象、明了物质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学习金属、酸、碱、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理念 1.化学课堂要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2.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初步运用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探究目标】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4、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 原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活动二〗、重点疑点讨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 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活动三〗、解题方法指导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 (CH3)2N-(NH)2+2N2O4点燃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

编织一张“网”,让化学微粒无处可逃 [教学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判断物质的组成、构成及有关分子的构成一类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由于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对有关概念及其关系都不够熟悉,所以分析解答起来较为困难,常常对题目混淆不清,导致解答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就会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教学思路]我们可以整理出几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见下图),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有关题型的内容归纳出以下四种基本格式,现逐一举例说明。 问题格式一:某物质由 组成;某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填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名称或种类) 说明:1、此种题型只是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几组 成 物质 元素 构 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 成 具 有 相 同 核 电 荷 数 一 类 原 子 的 总 称 构 成 构 成 得 失 电 子 相 互 转 化

种微粒没有关系,一般只要求填写元素的种类或者元素的名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2、在化合物中不存在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单质或单质的分子。因为化合物是纯净物,如果其中存在单质或单质的分子,那么这个化合物便不止一种成分,显然与概念互相矛盾。所以如果说“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组成”或者说“二氧化碳是由氧分子和碳组成”等均不正确。 问题格式二:某物质由构成。(填能够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名称)。 说明:1、通常把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如硅等)看成直接由原子构成,而离子化合物(如NaCl等)由离子构成,其余的一般都由分子构成。 2、哪种微粒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该物质就由这种微粒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氦气由氦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但不能说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因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问题格式三:某分子由构成。(填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名称。) 说明:只填写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的名称即可,不需要说出个数,因为题目中没有说出分子的具体个数。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问题格式四:一个某分子由构成。(填一个该分子中的含的原子名称及个数) 说明:问题中提到了分子的具体个数,就要回答出原子的具体名称及个数。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复习目标:梳理汇总零散的微粒知识,提炼出物质的微粒观,通过物质的微粒观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自主构建】 请同学们回顾以下知识: 1.下列物质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干冰____________ 铜___________ 氯化钠______________ 金刚石___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以下事实: (1)在报纸上的一个墨点就含有1018个碳原子,一万个氧气分子连接起来的长度还不到1微 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而水却不容易被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通电分解分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在初中化学中你学习了微粒的哪些知识 【课内探究】 一、联系整合,形成观念 探究点一:微粒间的关系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及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对照下面的网络图进行说明。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探究点二: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物质宏观变化的依据,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变化与微观结构的中间桥梁, 原 子 结合 结合 分解 分子 氢气、氧气、水、氯化氢等 金属、稀有气体等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 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离子 得到或失去电子 结合 (静电作用) 集聚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教案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认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说出微粒的三种基本特征;学会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及原子中粒子的带电情况。 4、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会画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会辨别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象的分析,得知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和微粒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和思考宏观物质,学会建立宏观和微观的思维方式。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了解微观粒子的结构,知道微观结构决定宏观物质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通过物质的微观学习,让学生体验物质的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和分析等能力。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运动的科学视角是化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形成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及微粒的基本特征,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1、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想象微观粒子的结构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辨别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瓶香水,然后喷洒香水,让学生闻到香水的味道。 [设问]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 二、合作交流 1、微粒的基本特征 [设疑]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呢?你们有看到香水的粒子吗? [填空] 现象说明物质是由构成,这些微粒的小、小,这些微粒在运动。[设疑] 为什么我们可以将空气打进车轮胎中? [填空] 微粒之间存在。 [投影]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填空] 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隙:固态液态气态(填“>、=、<)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填空]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投影] 干冰是由构成的,铜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练习第一卷

1 课时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自学导航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铜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分子在不断地 分子之间有 。 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 不同造成的。如氧气 能 ,氢气能 ,而水却能 ,氧气由大量的 构成,氢气由大量的 构成,水由大量的 构成。 4.分子是由 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 原子和一个 原子构成的。 5.水分子分解时,生成 和 ,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 6.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改变。 (以上填改变或不改变)。 7.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①气体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压缩。 ②潮湿的衣服放在外面逐渐凉干。 ③糖逐渐溶于水中 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长话短说]: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指点迷津 试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 分析:如下图所示 结合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液态水气态水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但是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因而是一个物理变化。而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该变化中,水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因而是化学变化。但是在水电解的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了原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基础评价 1.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 B.氢气 C.氯化钠 D.铜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氧气 3.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 A.冰融化成水 B.二氧化碳变成了干冰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 D.碘加热变成了碘的蒸气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大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6.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操作中没发生任何变化 B.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 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就是以观念统领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原有的零散的微粒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 一、从教学设计看 课前延伸部分: 在第一次备课中,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所学的微粒观的知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第二次备课中,通过几个题目,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主回忆所学的微粒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归纳所学的微粒的知识,费时较多。因此,在第三次备课中,在这两个题的后面又加上了让学生归纳所学的微粒知识。 课内探究探究 第一次备课中,我把与微粒相关的内容都放在课内探究部分,课堂内容太多,学生遗忘比较严重,并且很多简答题学生知道是那么回事,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整个课堂是老师硬拖着学生往前赶。因此在第二次备课中,把部分微粒的性质和构成的知识点放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学生在课前回顾、整理有关微粒的知识,为课堂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做好基础。学生画出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但不知如何解释,因此在第三次备课时将问题分解,让学生在画微观示意图的同时思考一些问题。在自主应用,内化观念部分的题目,第一题与课前延伸有些重复,于是在第三次备课中改为信息题。 二、从效果达成看 本节课主要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主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理想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反过来会用微粒观的知识去解释宏观现象中的许多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以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帮助完善物质的微粒观。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有课前延伸部分通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微粒性质的运用,引导学生物质的三种表述形式是统一的,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初中化学所包含的微粒观的内容。在课内探究部分,通过学生的展示,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

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 一、认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注意: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一般情况下所有和某些(碳C,硫S,磷P,硅Si)、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多数的和都是由构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金属与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NaCl、CuO、CaCO3等)由离子构成。【典型例题】 1.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 C.H2CO3D.H2O 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 4.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种类变多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三、元素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不论)。 2、分类: (1)金属元素:“ ”(金和汞除外);最外层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气”“氵”“石””;最外层电子数; (3)稀有气体元素:He、Ne、Ar;最外层电子数(He、2个); 3、元素符号:(1)书写:拉丁字母; (2)书写原则:“ ”一个字母的,二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 ①宏观:一种。 (3)意义:②微观:一个。 ③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 ④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只表示意义。 4、元素分布: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是O;、Al、。 5、元素周期表: (1)结构:每个横行叫,共7个横行,即个周期;每个纵行叫,共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合成为1个族);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对质量的计算 原子的构成 探究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那么我这个物质世界构成的微粒主要有原子(atom)、离子(ion)和分子(molecule)等。 介绍: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红磷、氯化氢、味精、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铁、镁、金刚石等都是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是由离子构成的。我们人类也是有很多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则是由许多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共同点: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1)质量小,体积小 18g 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质量大约为3×10-23g 。一滴水与一个水分子比较就相当于是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比。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隙 3.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析: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解离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所以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总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分解形成原子?? ?→?重新组合新分子 区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认为是不改变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改变 注意:我们并不能说分子大而原子小。 联系:原子不但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且还能构成分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0课时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课前预习】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课后测试】 一、填空题 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 由此可说明; 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 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 这是由于;

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 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 放在试管里。 (1)用 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 现象 是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 能原因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1:2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时,分工为:甲同学量取50mL 酒精,乙同学量 取100mL 水,丙同学将两份液体充分混合并量出所得液体的体积为146mL 。对此,甲同学认为可能有 人少量了液体,乙同学认为可能在读数时有误差,丙同学则认为三人用的量筒可能有质量问题。对此, 你的评价是: 四、探究题 13.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 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 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请你再举出可 以用这种原因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滤纸条 酚酞试剂 棉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