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1)

3月7日编写: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空气的成分,污染和防治

考纲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体积分数。

2、知道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意义。

3、理解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2、研究空气成分的的相关科学家

瑞典____,英国____,法国_____。

3、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______。

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

例1、把1升空气按顺序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无水CuSO4,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体积约为__________升。

例2、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升的烧瓶。

(1)一个同学说瓶内没有东西;

(2)另一个同学说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第三个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正好是一升空气的质量;

(4)第四位同学说烧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你认为正确的是叙述是()

A、2和3

B、只有1

C、3和4

D、只有4

例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

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

间后,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用下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将塞子塞紧。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待红磷燃烧结束并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

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其原因是_______。此实验中,瓶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汞与空气封闭在一起,加热,生成氧化汞)的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反应,生成物都属于____(填“酸”、“碱”、“盐”、“单质”或“氧化物”)。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

(4)使用上述装置,用木炭代替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填“是”或“否”)。若可行,说明理由,若不可行,应怎样改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条件?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例6、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其中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

例7、据报道,从2005年1月1日起,贵州省各地

环保部门将对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由于

学校化学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由于学校

化学实验室要排放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也被列为环

境监管范围。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实验室中进

行了氧气分别与碳、硫、铁反应的实验后,为了解该实验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成分造成的影响,接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在没有受污染的乙实验室中进行,取出适量的甲实验室中空气样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取得的空气样品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装置A的作用是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3)若通入空气样品100mL,实验结束后,量简中液体的体积为99mL(导管内液体忽略不汁),说明装置______中吸收了1mL气体。若这些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因产生______,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请写出你在做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______。

规律总结: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这一考点,开放性试题较多。一般围绕着三点展开:(1)沿袭化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方法,设计实验,测定空气组成中氧气的含量,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原理、方法。(2)科学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空气成分含量不同。

三、巩固练习:

1、2002是飞机事故多发之年①北航客机在韩国釜山撞山燃烧爆炸②乌克兰飞机空中表演失去控制坠地燃烧爆炸③俄罗斯军用飞机在车臣被恐怖分子导弹击中爆炸④华航客机在万米高空因金属疲劳而解体。分析上述事故,只因物理变化而失事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④

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山体滑坡

B、冰川融化

C、发生沙尘暴天气

D、酸雨形成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乙醇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

D、铝用于制造电线

4、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我国南方某地区所降酸雨主要是由居民和工厂燃烧含硫的煤以及某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许多植物如广玉兰、枫树、夹竹桃等,在它们能忍受的浓度下,可以吸收这种有害气体。

(1)你认为该有害气体是(填名称)___________。

(2)请写出测定该地区雨水的pH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

(3)为减少酸雨对该地区环境的危害,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2)

3月8日编写:徐良斌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考纲要求:

1、了解燃烧的涵义及燃烧条件

2、知道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1、燃烧和缓慢氧化

2、燃烧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燃易爆物知识及标志

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

例1、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现象的相同点是()

A、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B、都会发光

C、都是剧烈反应

D、都是氧化反应

例2、下列变化中,不存在缓慢氧化过程的是()

A、运动员正在进行百米冲刺跑

B、蔬菜场上的青菜都发出腐臭味了

C、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自燃起来了

D、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了

例3、下列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2

B、H2

C、CO

D、CH4

例4、关于着火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由于水和易燃物质接触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把易燃物着火点升高了

B、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

C、在夏天,可燃物易着火是由于可燃物在夏天的着火点降低了

D、浸在沸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例5、荒野坟场上,有时出现的“鬼火”,实际上是人骨骼中的磷生成磷化氢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所发生的()

A、自燃

B、燃烧

C、爆炸

D、缓慢氧化

例6、通过化学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知识。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灭火事例,并说明其中的来火原理。(灭火原理不要重复)

例7、小明用如图(见书)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勺,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小明将燃烧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2、既包含有缓慢氧化又包含有剧烈氧化的变化是()

A、食物腐败

B、稻草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3、下图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5、如图所示,表示可燃物易着火的点是()

A、a

B、b

C、c

D、d

四、家庭作业

1、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

A、增加空气O2的体积分数

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C、增加煤和O2的接触面积

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2、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锅盖灭火

3、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4、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

B、相同条件下硫化羰的密度比空气大

C、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是CO2和SO2

D、硫化羰是酸性氧化物

5、有五种变化:①铁生锈②把灼热铁丝伸入氧气瓶中农家肥料腐熟③给浸渍了液氧的木屑、木炭粉密封点火;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属于爆炸的是____;属于一般燃烧的是_____;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它的共同点是___

6、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反应中起_____作用。某学生误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制氧气,发生了爆炸事故;其原因是_________。由此可以得

出结论,加热制氧气,发生了爆炸事故;其原因是_________。由此可以得以结论,应严禁在氯酸钾中混入固体______。

7、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8、如图所示,将5根火柴头朝下放在塞有橡皮塞的试

管中加热(火柴头上主要含有KClO3、MnO2、硫粉和粘合剂),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火柴__________,试管口的

橡皮塞__________。请写出火柴头上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9、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

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米。根据

图中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____,木船燃烧的

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3)

3月9日编写:徐良斌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理解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中和反应概念.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置换反应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4)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有(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5)__________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分析

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变色

B、导电

C、燃烧

D、爆炸

E、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F、风化

G、潮解

例2、下列各为什么变化:

A、木炭放入盛有红棕色NO2的集气瓶中,瓶中红棕色裉去;

B、山体滑坡;

C、计算机CPU 运行;

D、分离液态空气;

E、燃放烟花;

F、铜丝导电;

G、车胎爆炸;

H、磨制石器;

I、烧制陶器;

J、西瓜榨成汁;

K、铁杵磨成针;

L、生米煮成熟饭;

M、煤气中毒;

N、小麦磨成面粉

例3、将Fe、H2SO4、CuCl2、NaOH、Fe2O3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种,所属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例4、有X、Y、Z三种金属,将X、Y和Z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Y不溶解:将X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Y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B、Y、Z、X

C、Z、X、Y

D、Y、X、Z

例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后填空。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

(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_____________伴随___热现象。

(3)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工厂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已滴加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变

成无色为止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此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例6、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区别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两瓶无色溶液,只需写出试剂名称。

7、下表中的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你仿照表中示例各找出一个化学方程式来否定相应的错误观点。

例8、(2004广西柳州)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分

类和关系可用右图所示,从中可找出许多规律。例如,

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可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Fe2O3+3CO 2Fe

+3CO2.你从中还发现的规律之一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例9、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和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__________。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

规律总结:围绕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这一类开放性试题,往往以提供背景材料或实验事实作情境开放和策略开放,或围绕某一知识(如实验现象、性质和用途等)为检索点,作条件开放或搜索式结论开放。

反应类型涉及到判别反应物、生成物和种类和类别、反应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综合性强。围绕着一考点的开放性试题往往以发现式和搜索式题型出现。以某一知识点(如生成一种物质,错误观点等)为检索对象,搜索所学知识,要求平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基本规律比较,寻找规律性的结论。

巩固练习:

1、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____。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860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为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4、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有咸味、无毒,常用作食品调味剂。仿照上述示例请你再举出两例。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4)

3月10日编写:徐良斌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O2的性质和用途

考纲要求:见《中考说明》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及基础训练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集气瓶底炸裂,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缠绕铁丝的火柴梗太粗;②氧气过多,使得燃烧太激烈;③铁丝插入瓶内过快;④集气瓶内未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⑤铁丝缠绕的火柴梗多了;⑥氧气不纯,里面混有空气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只有③

D、只有④

3、做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是防止______________;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______________;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是______________;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是______________;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看到_____________,生成_____色固体,叫_____________。

4、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以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SO2

B、P2O5

C、CO2

D、Fe3O4

5、以下对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成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做细铁丝燃烧实验,错误的做法是()

A、点燃前用纱纸将细铁丝擦亮

B、细铁丝弯曲并拴上一根火柴,火柴点燃后立即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C、集气瓶里预先装些沙或水

D、要把铁丝悬在集气瓶的中央

7、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发白光——化合反应

B、蜡烛——发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C、硫——微弱淡蓝色火焰——氧化反应

D、镁——耀眼强光,产生白烟——分解反应

8、做验证氧气具有助燃性的实验,操作时,将点着木炭的燃烧匙伸进盛O2的集气瓶,然后从瓶口缓缓地从上往下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麦收时节,某些地方仍有就地焚烧麦秸杆的陈规陋习。焚烧麦秸杆可能导致的后果有:①引发火灾②能见度降低,引起交通事故③诱发呼吸道疾病④造成部分肥力损失等。其中主要因焚烧麦秸杆污染了空气而造成的后果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

A B C

(1)通氧气,只加热T2处,C中无明显现象,T2处的现象是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T1处你认为有无明显现象______(填“有”或“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通足量氧气,T1、T2处同时加热,T1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减少氧气的供给量,T1、T2处继续加热,假设T1处反应明显处于不完全阶段时,T2

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此时尾气中肯定含有毒气体______(填化学式),为防止有毒气体散发到空气中,请在上图方框中画出尾气处理的示意图。

11、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利用氧气的性质,通过对比实验实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器材:①已集满氧气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2个;②木条1根;③火柴;④酒精灯。

实验报告: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巩固练习:

1、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发出蓝紫色火焰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2、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没有气体生成的是()

A、木炭

B、硫

C、石蜡

D、磷

3、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它气体成分的是()

A、碳

B、硫

C、磷

D、蜡烛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A、磷

B、木炭

C、硫

D、铁丝

6、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

A、空气

B、CO2

C、N2

D、O2

7、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加压到__________帕并贮存在_________色的钢瓶中。

8、实验室里做细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9、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应该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引燃含镁粉的焰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事上白磷燃烧产生烟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灯泡内涂上一些红磷以除去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空气通过红热的铜网,除去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5)

3月10日编写:徐良斌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氧气的制法

考纳要求:见《中考说明》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1、工业制法:原料_____原理________,属于____变化。

2、实验制法:反应原理____________

装置(画草图):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

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1、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

A、伸进集气瓶里面

B、伸到集气瓶底部

C、只要将木条接近瓶口

D、都一样

2、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其中正确方便的是()

A、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B、用稀硝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

C、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

D、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制二氧化碳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热到氯酸钾刚熔化时仍收集不到氧气(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可进行以下试验:

称取2.5g氯酸钾与适量二氧化锰混合,然后加热直至无气体放出,过一会儿读取进入量筒里的气体体积。试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气体体积时,可以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

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则收集气体应选右图

中的____装置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2)若这时氧气密度约为1.33g/L,应选用___ A B

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A、10mL

B、200mL

C、500mL

D、1000mL

5、将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物质共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A、B、C三种化合物分别通过分解反应各自生成两种物质,如下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M+N B→M+Q C→M+P 已知:N为氯化物;Q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且常温下为液态;P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1)试推断(写化学式):M为_______;N为______;Q为_______;P为______。

(2)完成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是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试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对装置

进行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仪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3)往容器b里装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粉末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容器口或容器壁上,可将b________,用________或________蒋药品小心地送入b的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

(4)给b容器加热,先使a在b下方来回移动,让________________,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待d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d移出水槽,_______(正,倒)放在桌子上,观察到收集的氧气颜色为________。

(7)停止加热时,先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引起水倒流入b而导致b破裂。(8)使用该发生装置,还可进行哪些实验_____

8、写出在实验中除加热和正确使用酒精灯之外的两条导致实验失败或影响结果的注意事项(1)______(2)_______。

9、在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收集速度很慢,其原因可能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有少量二氧化锰(a),另一份不加(b),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m表示质量)()

A B C D

9、实验室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试管里装入KClO3和MnO2并塞上有导气管的胶塞

(2)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待气泡连续产生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6)移去酒精灯并用灯帽盖灭

(7)将插入水槽里的导管取出

10、实验室常用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

(装置A),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粉末来

制取氧气(装置B)。装置B中的仪器a是分液漏斗,通过

活塞的“开”、“关”可以随时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从而控

制得出氧气的量。

(1)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比较装置A和B的差异:

(3)用装置B制得的氧气带有少量水蒸气,可用

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请在上列方框中添上带橡皮塞的

玻璃导管,完成除去水蒸气的实验装置图。

(4)用向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

______、________性质。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不变

B、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2、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分解氯酸钾时,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制得更多的氧气

B、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只要加热氯酸钾,不加入二氧化锰,也可制得氧气

4、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共热,在固体混合物中MnO2在反应前与反应后()A、质量不变 B、质量分数不变 C、质量增大 D、质量分数减少

5、制取氧气的方法有:①加热氯酸钾;②加热高锰酸钾;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④加热氧化汞;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⑥水中通入直流电。下列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选择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⑥

6、A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消耗了B升空气,则A克镁条和____升O2发生反应。

7、下图是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1)指出装置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____,b____,c___,d_____。

(2)实验时应注意: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___

性,其方法是____。②试管口要_____,其目

的是____。③给试管加热时____④停止加热时,

先要____,然后______。

(3)怎样使收集的气体基本上含氮气?____。

(4)按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6)

3月22日编写:郑乃香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分子、原子

考纲要求:

1、理解原子、分子的涵义,知道分子跟原子、原子跟离子的区别。

2、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以及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内容: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练习

1、分子、原子的比较

2、原子的结构:

(2)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_______

(3)原子中:核内质子数=____=____

(4)相对原子质量=______

3、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4、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共同点: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1、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

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2、如图装置,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隔开两瓶口的玻璃片后,看到红棕色的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两瓶气体颜色一样.此实验说明()

A、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D、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为预防“非典”等病症,在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时,会闻到特殊气味,这说明()

A、分子间有距离

B、分子质量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用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烂--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5、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8

B、40

C、58

D、62

6、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7、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A B C D

8、下列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原子核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空气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碳

10、下列1克各种原子中,所含粒子个数最少的是()

A、氢原子

B、氯原子

C、镁原子

D、铜原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2、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糖为何溶解?

(2)糖溶解后,液面为何低于水平线?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元素

B、氢分子

C、氢原子

D、氢离子

4、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5、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数目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的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7、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铱原子质子数为70

D、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8、下列分子的示意图,“●”表示氢原子,“○”原子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③

(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_____(填编号),图___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填编号),图③中的分子化学式是_____,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填“能”或“不能)

(2)写出图②中的分子转变成图①中的分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作业:《中考说明》P13-17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7)

3月23日编写:郑乃香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元素、物质的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的含义--从原子核组成上加以认识、了解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3、知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知道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

4、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内容: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练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 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 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 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作用。 物理变化特例:石油蒸馏,工业制O 2 ,浓硫酸吸水,活性炭吸附色素。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 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 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 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一、蜡烛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 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所得物质量偏小)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 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 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 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 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 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 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 止药品潮解、变质】。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 或污染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 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 不能交叉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和练习题试卷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正确书写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意左反应右生成);(2)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一般为整数);(3)注明反应发生的外加条件(如加热、点燃、催化剂、高温、通电等);(4)用等号把反应物与生成物连接起来;(5)生成物中的气体和沉淀要用“↑”和“↓”标明。 二、化学方程式配平和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思路:第一步:入手点——找左右两边各出现1次且原子数变化较大的元素; 第二步:求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步:推求化学式系数。 练一练:P + O 2——P 2O 5 Fe + O 2—— Fe 3O 4 Mg + O 2——MgO 2、奇偶配平法 配平思路:第一步:入手点——找次数出现多且原子总数总是一奇一偶的元素,从该元素原子数为奇数个的化学式入手,配最小偶数“2”; 第二步:逐一推求其它化学式系数。 练一练: C 2H 2 + O 2——CO 2 + H 2O FeS 2+ O 2——Fe 2O 3+ SO 2 3、观察法 配平思路:第一步:入手点——从组成或原子数较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令其系数为“1”; 第二步:推求其它化学式系数。 练一练:Fe + H 3PO 4 —— Fe 3( PO 4)2 + H 2 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C 3H 8 + O 2 —— CO 2 + H 2O Cu 2(OH)2CO 3—— CuO+ CO 2+ H 2O CH 3OH + O 2——CO 2 + H 2O CH 3COOH+ O 2—— CO 2 + H 2O 4、分析法:主要运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①用H 2还原金属氧化物(R m O n ):在左边的H 2前配上n 右边的H 2O 前配上n ,R 前配上m. 练一练: Fe 2O 3 + H 2——Fe + H 2O H 2 + Fe 3O 4 —— Fe + H 2O ②用CO 还原金属氧化物(R m O n ):在左边的CO 前配上n 右边的CO 2前配上n ,R 前配上m. 练一练: Fe 2O 3 + CO ——Fe + CO 2 CO + Fe 3O 4 —— Fe + CO 2 化学方程式配平综合练习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2H 4 + O 2 ——CO 2 + H 2O (2) Al + H 2SO 4 —— Al 2(SO 4)3 + H 2 (3) NH 3+ O 2 ———— NO+ H 2 O (4) KClO 3—— KCl+ O 2 (5) H 2O+ C —— CO+ H 2 一定条件 高温

最新鲁教版初三化学教学案

目录 1 2 3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4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5)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6)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课) (7) 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 8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9)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 10 11 第四节元素………………………………………………… 12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课…………………………… 第三单元溶液 13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4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定量表示…………………………… 15 16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7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18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19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20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21 2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理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23 24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25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26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27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28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 29 30

3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32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案 33 20 年月日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学案 34 35 20 年月日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及习题

课题2氧气 班级九()班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硫、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 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课前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由生活经验引入,创设问题情境) 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 色_____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 ,氧气_______ 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_____ 色,固态氧为 ________ 色。 4、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如: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二氧化碳(CO2)、四氧化三铁(Fe3O4)等。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 5、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_______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一、自主学习、(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 在第一单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氧气”就是我们步入化学殿堂所要研究探讨的第一种常见物质。现在,就让我们从科学家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吧!阅读教材P34,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氧气是 ______ 色、_____ 味的________ 。 ②密度比空气________ 。 ③_______ 溶于水中。 ④三态变化:常温下为无色气体,降温加压时变为________ 色的液体,继续降温,会变为______________ 状________ 色的固体。气体 二、观察思考(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记忆、思考、表达、探究、求索中学会学习。)1、观察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分析及结论:说明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讨论交流: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操作 现象 结论 2、观察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硫在常温下是________ 色 _______ 态。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 色的火焰。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发出___________ 色的火焰,放 出______________ 气味的气体,并_________ 热量。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3、探究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 ①木炭在常温下是_________ 色 _________ 态? ②用镊子将木炭伸入到集气瓶内观察是否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镊子将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又会观察到发出__________ ,放出___________ 。 ④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会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 ⑤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点燃木炭后要将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到瓶的中部,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避免直接伸至瓶底,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瓶内没有消耗的氧气排出。 4、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铁丝是_______ 色 _______ 态。 ②观察集气瓶底有什么物质?为什么预先要放这种物质?「三 L [ ③把一根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可观察到细铁丝| i t jj 只能发生 ________ 现象。* . .. ④将另一根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将细铁丝绕成 螺旋状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单质 60 4、以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差异。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和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元素和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体,称作“”。 2、化学性质: 既燃烧,也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1)一般情况下CO 2 与水反应: (2)CO 2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3)CO 2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 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更湿的原因: 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温室效应: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三.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 的鉴别: CO 2 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 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 2 观察现象。 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 2 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 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 2 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九年级)化学方程式配平练习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知识: 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 (1) P + O2 P2O5 (2) C + O2CO (3) Al + O2Al2O3 (4)Fe + O2Fe3O4 (5) Mg + O2MgO (6) H2O2MnO2 H2O + O2↑ (7) H2O H2↑+ O2↑(8) H2+ O2H2O 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 (2)CuSO4 +NaOH —Na2SO4 + Cu(OH)2 (3)Mg + HCl —MgCl2+ H2↑ (4)Fe2O3 + H2SO4Fe2(SO4)3+ H2O (5)Al + H2SO4 —Al2(SO4)3+ H2↑ (6)Fe(OH)3 + H2SO4Fe2(SO4)3+ H2O (7)Al2(SO4)3 +NaOH —Na2SO4 + Al(OH)3 3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KMnO4—K2MnO4+ MnO2+ O2↑ (2)! (3)Al + CuSO4 —Al2(SO4)3 + Cu (4)Zn + HCl —ZnCl2 + H2↑ (5)Al2O3 + H2SO4Al2(SO4)3 + H2O (6)Fe2(SO4)3+NaOH —Na2SO4+ Fe(OH)3 (7)Fe(OH)3+ H2SO4Fe2(SO4)3+ H2O (8)CH4+ O2点燃CO2 + H2O (9) C + CO2高温CO (10)NH3+ O2催化剂NO + H2O ~ (10) CO + Fe2O3高温Fe + CO2 二练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知识: 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 (1) P + O2 P2O5 (2) C + O2CO (3) Al + O2Al2O3 (4)Fe + O2Fe3O4 (5) Mg + O2MgO (6) H2O2MnO2 H2O + O2↑ (7) H2O H2↑+ O2↑(8) H2+ O2H2O 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CuSO4 +NaOH —Na2SO4 + Cu(OH)2 (2)Mg + HCl —MgCl2+ H2↑ (3)Fe2O3 + H2SO4Fe2(SO4)3+ H2O (4)Al + H2SO4 —Al2(SO4)3+ H2↑ (5)Fe(OH)3 + H2SO4Fe2(SO4)3+ H2O (6)Al2(SO4)3 +NaOH —Na2SO4 + Al(OH)3 3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KMnO4—K2MnO4+ MnO2+ O2↑ (2)Al + CuSO4 —Al2(SO4)3 + Cu (3)Zn + HCl —ZnCl2 + H2↑ (4)Al2O3 + H2SO4Al2(SO4)3 + H2O (5)Fe2(SO4)3+NaOH —Na2SO4+ Fe(OH)3 (6)Fe(OH)3+ H2SO4Fe2(SO4)3+ H2O (7)CH4+ O2点燃CO2 + H2O (8) C + CO2高温CO (9)NH3+ O2催化剂NO + H2O (10) CO + Fe2O3高温Fe + CO2 二练习 1 在X + 2O2===CO 2 +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O B CH4 C CH3OH D C2H4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 + 3 O2=== 2CO2 + 3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2H4 B C2H4O C C2H6 D C2H6O 3在4Cu + 10HNO3 = 4Cu(NO3)3 + X + 5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2 C N2O D N2O3 4物质X和B2能发生下列反应:2X + B2 = 2 AB3,则X的化学式是: A AB2 B A2B2 C AB3 D A2B3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人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 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 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后练习: 1、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套导学案精典汇编(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什么; 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 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 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 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 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导入新课: 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 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 【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小结:化学的作用: 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 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 【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 【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是中考总复习的基础,也是中考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初三学生学习时 间紧、任务重,要做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要转变观点、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复习目的要提高初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效率,首先要 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化学知识点多而且碎,中考考查得也比较细致,突出基础性和全 面性,放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按章节理清知识点,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向、横向引申和拓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掌 握较强的解题力法和技巧及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一轮复习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许多知识点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有的是当初理解的问题,同学们都已经渐渐淡忘了,所以,一轮复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唤醒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建立相关知识间必要 的联系。具体可体现为“细、度、熟、联”。 细:即细致。复习不留盲点,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逐点梳理知识点。 度:即适度。一轮复习主要是抓住基础,切记一轮复习开始就钻研难题忽略基础知识。 熟:即熟练。提高应用知识的熟练度是一轮复习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熟练度高解决 问题的速度才快,准确率才高。提高应用知识熟练度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因此,一 轮复习时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练习作为保证。 联:即联系。一轮复习,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的,知识相对 比较独立,同学们一定注意建立知识网络,用知识网络或者知识树把较为散的知识联系到 一起. 二、化学复习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成功靠99%的努力,但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具体 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性记忆。化学是一门文理融合的学科,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记忆,但 是我们应该先去理解再去记忆,比如化学方程式,我们应该先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再去 记忆。 2、错题整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各科学习,我们都应该养成错题笔记的习惯,错题笔记的记录,应该在老师讲解完错题以后立即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每周复习一次。 3、睡前回忆。很多同学晚上睡不着,为大家推荐一个快速入睡方法,关灯躺在床上,放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练习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一、最小公倍数法: (找出两边同种原子的个数最多的原子,然后求最小公倍数,得原子个数。)1、 Al + O2—— Al2O3 2、Al + Fe3O4—— Fe + Al2O3 3、 Fe + O2—— Fe3O4 4、Al + MnO2—— Mn + Al2O3 5、 N2 + H2—— NH3 6、Al + H2SO4—— Al2(SO4)3 + H2 二、观察法: (观察顺序:从复杂入手,推导其它)(具体观察顺序——O、C、Fe) 1、 CO + Fe2O3 —— Fe + CO2 2、 C + Fe2O3—— Fe + CO2 3、 CO + Fe3O4 —— Fe + CO2 4、 C + Fe3O4—— Fe + CO2 5、 CO + FexOy —— Fe + CO2 6、 C + FexOy—— Fe + CO2 7、 H2 + Fe2O3—— Fe + H2O 8、H2 + Fe3O4—— Fe + H2O 9、 H2 + Fe X O Y—— Fe + H2O 10、H2 + WO3—— W + H2O 11、 CO + O2 —— CO2 12、Fe + H2O—— H2+ Fe3O4 13、 Al(OH)3+ HCl ——AlCl3 + H2O 三、奇数配偶法: (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两边为一基数一偶数) 1、 FeS2 + O2 —— Fe2O3 + SO2 2、 C2H2 + O2——CO2+ H2O 3、 C + Fe2O3—— Fe + CO2 4、 MnO2 + HCl—— MnCl2 + Cl2 + H2O 5、 Cl2 + Ca(OH)2—— CaCl2 + Ca(ClO)2 + H2O 四、归一法: (找出化学式中原子数目最多的化学式,使其化学计量数为“1”,观察配平,若是分数再进行通分去掉分母,保证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 1、 C2H2 + O2——CO2 + H2O 2、C6H6 + O2—— CO2 + H2O 3、 C22H46 + O2——CO2 + H2O 4、 NH3 + Cl2 —— NH4Cl + N2 5、 As2O3+ Zn + HCl——AsH3+ ZnCl2+ H2O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计划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4、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5、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单元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单元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2课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3课时。 复习:1课时。 测试评讲:2课时。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见PPT。 教学新课:

2017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3.27——4.10) 实验类 一、实验器材的认识 1、试管(加热固体、加热液体、做反应容器) 2、酒精灯(两检查三禁止) 3、玻璃棒(引流、搅拌、转移固体) 4、托盘天平(正确适使用、精确到0.1g、读书不当造成的后果、 使用步骤) 5、量筒(正确读数、产生读数偏大、偏小的原因、使用步骤) 6、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滴瓶、烧瓶(瓶底、圆底)、锥形瓶 一、简单实验操作 1、取用药品(固体、液体、大量液体、定量取用)P19——20 2、给物质加热(固体、液体)P20——21 3、溶解物质、结晶 4、蜡烛燃烧实验、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差别P12——15 二、重要实验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P27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6)实验误差分析(结果小于1/5、大于1/5) 2、微型小实验

(1)、硫、铁、磷、碳、镁、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2)、硫、铁、磷、碳、镁、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实验P76 (4)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P77 (5)磷和氧气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P92 (6)铁和硫酸铜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P93 (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P118 3、制取气体 (1)制取氧气P37 ——39 ①实验室制法 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化学方程式)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化学方程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化学方程式) 各个小实验对应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步骤、气体检验和验满、注意事项 ②、工业制法P40 (2)制取氢气P145 ①实验室制法 锌和稀硫酸(化学方程式) ②、工业制法 通电分解水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含答案)_2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知识: 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配平并补充方程式) (1) P + O2 点燃P2O5 (2) C + O2点燃CO (3) Al + O2点燃Al2O3 (4)Fe + O2点燃Fe3O4 (5) Mg + O2点燃MgO (6) H2O2MnO2 H2O + O2↑ (7) H2O 通电H2 + O2(8) H2+ O2点燃H2O 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CuSO4 +NaOH —Na2SO4 + Cu(OH)2 Mg + HCl —MgCl2+ H2 Fe2O3+ H2SO4Fe2(SO4)3+ H2O Al + H2SO4 —Al2(SO4)3+ H2 Fe(OH)3+ H2SO4Fe2(SO4)3+ H2O Al2(SO4)3 +NaOH —Na2SO4+ Al(OH)3 3、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KMnO4—K2MnO4+ MnO2+ O2↑ Al + CuSO4 —Al2(SO4)3 + Cu Zn + HCl —ZnCl2 + H2↑ Al2O3 + H2SO4Al2(SO4)3 + H2O Fe2(SO4)3+NaOH —Na2SO4+ Fe(OH)3 Fe(OH)3+ H2SO4Fe2(SO4)3+ H2O CH4+ O2点燃CO2 + H2O C + CO2高温CO NH3+ O2催化剂NO + H2O CO + Fe2O3高温Fe + CO2 二、练习 1、在X + 2O2===CO2 +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O B CH4 C CH3OH D C2H4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 + 3 O2=== 2CO2 + 3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 X的化学式为: A C2H4 B C2H4O C C2H6 D C2H6O 3、在4Cu + 10HNO3 = 4Cu(NO3)3 + X + 5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2 C N2O D N2O3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