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导学法,培养思维

指导学法,培养思维

指导学法,培养思维
指导学法,培养思维

专题九指导学法培养思维

本专题培训目标:

1.理解和掌握指导学法,培养思维的评价标准。

2.理解和掌握指导学法,培养思维的主要内容。

3.通过技能训练,掌握指导学法的一般性方法。

4.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法指导措施和步骤。

5.结合教师个体教学实际,广泛交流和讨论学法指导,培养思维的经验。

6.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一般性教法和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改变教师单向“传输”、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的状况,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对话”不是形式上的师生间的提问与回答,它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合作,促进学生走上“智慧的道路”,从而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建造出“迷人的想象王国”,在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别理解”。这意味着,教师将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在“教学共同体”中,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出教学的新天地,体现出教学相长的新意蕴。

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不断的启发学生,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行思维,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标准解读

(一)对“指导学法培养思维”的要点说明

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态度、原则以及采用的程序、方式、手段、技能的组合。学习方法指导(学法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如何学习的方法讲解和训练的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其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书本知识,指导学生如何自动更新知识,自我测评、自我调控,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等,从而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指导的形式可以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这也是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要求。

学习方法有适用各学科知识学习的一般学习方法也有适合于某一学科学习的特殊学习方法。就一般学习方法而言,包括拟定学习计划,运用各种学习资料,阅读、做笔记、听课、预习、复习,写报告以准确表达自己思想,有效地记忆,观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复习、课外学习等。

思维是一种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现实所做的概括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在人脑中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们通过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和感觉、知觉、表象等对客观事物直接的感性反映比较,它更深刻、更完全,也可说是更高级的反映。思维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收集和运用具体的材料、借助思维的方法对具体材料进行加工、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并反映客观事物的相对定型、相对稳定的形式、方略、技巧。其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归类法、抽象法、概括法、以及归纳法和演

绎法等。典型思维形式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等。

“思维能力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加工整合,从而制作出思想产品的能力”,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能力的组合。因此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核心且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核心。

(二)本标准对不同层级教师达标的要求

1. 对合格层级教师的要求是“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能够注意从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2. 对良好层级教师的要求是“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能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3. 对优秀层级教师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科素养”。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案例或经验。课堂交流

1.课堂教学中,你怎样渗透学法指导?

2.面对学生水平的巨大差异,学法指导怎样面向全体学生?

3.指导学法,启发思维能力与其他九项能力的关联?

4.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法指导能力是否相关?

5.学案在全国很多地区应用,你认为是否有利于学法指导?

6.分层教学如何渗透学法指导?

7.信息技术学科有哪些一般性学习方法?有哪些特殊学习方法?

资料卡1教育专家的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苏联科学院院长马尔丘克在回答一位家长提问“学校应教会学生的主要东西是什么”时,明确回答:“教会学生思考、善于学习、进行创造------,”法国哲学家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实践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便受用终生。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当前,课改精神下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感受到学法指导的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资料卡2学法指导的基本概念

学法指导,顾名思义是指学习方法指导,从范围上讲属于教学论的范畴,其含义是教育

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通俗地讲,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际的应用,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受

教育者的学习方法的信息进行一种反馈控制。

学习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方法泛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获取知识经验的操作方式系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从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需要相应的学习方法。狭义的学习方法主要指学生的课业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的态度、原则、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学习指导是指在教学环境中,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为依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创设有利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方法进行指导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资料卡3学法指导的内容

1.课业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拟定自学计划的方法。

(2)指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5)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6)指导学生知识构建和复习的方法。

(7)学生考试、考试分析、考试策略的指导。

(8)指导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9)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

2.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思维方法的指导。

3.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4.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5.提升学习品质、培养综合能力、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指导

资料卡4学生起点差异的成因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程度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这表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确实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将差异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学生差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学生起点差异问题。学生起点差异的成因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找到根源。

1.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类型的不同上。有的学生对听过的事情记得特别牢,而且能说会道,这一类叫做“听觉型”;有的学生对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对图形、表格之类的提示非常敏感,而且往往喜欢从事手工、画画等操作性活动,这一类叫做“视觉型”;还有一些学生活泼好动,在动作能力的发展上表现优异,这一类学生则属于“运动型”。

2.学习智力差异。有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擅长于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他们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识,表现为技术学习得很快,而且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技术。而需要帮助的学生,并不是说他们智力上有多低下,而是他们没有基础,就导致他们的接受速度相对比较慢。当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都处在中等水平时,他们还处在起点水平。

3.学习态度差异。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对待信息技术课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第一种是属于主动型的,确实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新知识,他们主要对制作网页、FLASH动画感兴趣。第二种属于非主动型。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娱乐休闲课,上课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第三种属于被动型。他们本身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上课就带其他作业来做,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也不能及时完成。

4.学习兴趣差异。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是造成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学生对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他就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得到一种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反之,学生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不会选择动脑筋,而是喜欢坐享其成。很典型的例子是,同一个班级基础相近的两位同学,一个对做FLASH动画比较感兴趣,他在课外能把老师课上讲的一些内容拿来练习,再加上老师积极点拨,然后他做出的动画作品就比较好,甚至可以参加各级比赛获奖;另一位对此没有兴趣,然后做出的作品也就很一般。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差异成因,应用分层导学的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料卡5学法指导的类型、范围

学法指导具有多种类型:(1)从层次上看,学习方法具有三个层次:一是具体方法,如数学学习方法。这是解决某一学科、某一问题的方法,具有技巧性、操作性和直接性。二是一般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较之具体方法有更多的学科共性、更大的指导性和适用性。三是根本方法,如辩证法等。主要表现为方法论,是方法的深层形态,它虽然不是那么具体和直接,但它规定着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总方向,具有更大的迁移性和长效性,其一旦形成,就会内化为人的根本素质。以上三个层次的方法相互关连,递进发展,组成学法系统。(2)从特点上看,学习方法又可分为共性方法和个性方法。作为学法指导教师,要善于推动学生从掌握具体方法发展到掌握一般方法,最终领悟根本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根本方法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资料卡6学法指导的意义

1.学法指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周期在缩短, 知识老化的周期也在缩短, 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 就会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对现代社会就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见,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我们现有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已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 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具有优良的学习品质与科学的学习方法。正如国际教科文组织文献所说的,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 教会学习, 授以方法, 已成为社会赋予当今教师的神圣使命。

2.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试教育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教学中欠缺指导学法的意识,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自然不能很好领悟学习规律。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严重妨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面对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 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 他们必须学会思考, 学会灵活地处理各种新问题, 需要掌握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关键的是他们需要主动的学习。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技能技巧的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今后一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都有重要意义。

3.学法指导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改进学习方法。只有改变原来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真正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有个性的学习, 才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从教学论观点看必须重视学法指导。以前教改着重放在教法的改革上, 而忽视了学法的同步改革。我们应该懂得, 作为教师不管你知识有多么渊博, 学识有多么丰富, 但就其数量来讲, 教给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让其理解学习过程, 使其知道怎样学习, 获得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则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以研究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 这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是一个解决当前教育改革瓶颈状态的关键突破。实践证明: 只有教法和学法处于和谐统一的时候, 其教学效果最佳。为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教法, 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5.上述意义的核心指向,也就是学法指导的根本意义是在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只有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实现教育改革,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永葆我们国家、民族繁荣昌盛。

资料卡7学法指导的途径

1.精心计划,多形式进行学法指导

各科学法指导,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从内容上讲,首先要注视指导学生掌握优化学习环节的方法;其次要从端正学习态度、坚韧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方面,对学生加强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指导;再次要加强开启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才干的指导。从具体操作上看,应当长计划,短安排,坚持循序渐进,一以贯之。

2.有机渗透,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必定应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目的,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透学法指导:(1)备课要明学情,备学法,即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

(2)预习设计要指点方法,即要教会学生全册预习法、单元预习法,又要指导相应内容的具体的预习方法。

(3 )教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指导学法,为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供借鉴和规范。

(4 )教师讲解过程要示范学法和点拨学法。

(5 )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

(6)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使之“受用终身”。

3.建章立制,确保学法指导到位

学习常规,是学法指导的合理积淀,能对学生学法实行有效调控,并处于有序运行和良性运行状态,具有较强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叶圣陶先生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中特别强调,“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自学(预习)常规、上课常规、阅读常规、作业常规、复习常规、课外学习常规等等。让学生按常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按一定规范形成的习惯,才是良好的习惯,这是人们常说的“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4.横向联系,实现学法“三个沟通”

横向联系,就是要在学法指导中把学科的学习同其它学科的知识广泛联系起来,由局部转向全面,由微观转向宏观,使本科知识同其它学科知识在相互渗透中融会贯通,协同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从而有利于学生结构向智能结构转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谓“三个沟通”,就是学科学法指导与社会生活沟通,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沟通,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沟通。学法指导不能教师“剃头挑子一头热”,还必须重视学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沟通”,沟通了学法指导的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环境和相关学习背景的指导渗透作用。

5.在备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研究之中。

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并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教,而应时时想着学生怎么学。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而老师熏陶学生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对学生来说从课堂听讲、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仍需要教师督促,一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教师在适当的“火候”结合知识教学,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而展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学习、复习等一整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控制变量、假设等重要方法,使学生从单抠书本、呆读死记变为注重学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6.课业学习的各环节都是学法指导良好的途径。

习题是指导学法行之有效的途径。好的习题往往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解答,从而可以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外活动中,在考试中、在试卷分析中、在合作探究中……指导学法。

资料卡8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多位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务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务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的能力,属于理性认识。

常用的思维方法:

1.发散思维法。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一致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2.聚合斯违法。又称求同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3.目标思维法。是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过程具有指向性、层次性。

4.逆向思维法。它是目标思维的对立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5.移植思维法。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6.联想思维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7.形象思维法。通过形象来进行思维的方法。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区别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标志。

8.演绎思维法。它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三段论、连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9.归纳思维法。它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根据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要不断地去启发学生,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推动力。因此,为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生动,运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学则思疑”,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会有思,多疑才会多思。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人的思维能力是从感知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新的事物进行感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不断地让学生对新事物发生兴趣,采取有效的设疑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真正地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以便于更深刻、更具体地认识客观现实世界。

资料卡9培养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强调了学校教育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也曾说“现代经济的前途在于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持续创新的人才”,创新将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为此,教师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就是解决创造性问题时,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思维。它是人类独特的心理特性,也是促进人类科学发展,知识增值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化的最主要的心理素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当今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要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培养其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和突破性,使其思维能够冲破常规,不受习惯思维、习惯势力的影响,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并对异新现象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世界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也就是说,创造力并不是少数天才具有的特殊能力,但也并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能随时都可以任意表现出来,潜能不可能自动变为现实能力,他必须通过特定的开发和训练。作为学校教育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其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应注重学生发展的思维规律,从多方面协同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资料卡10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比如,用户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关系,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每个新的版本或者是更新换代的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又比如同一类技术或软件的共同操作方法、技巧等。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教学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共同研讨,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帮助”和屏幕提示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帮助”等途径来解决;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等。

最后,培养学生的评价和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反思中获得进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过程性评价,或提供假单医用的评价量规等。

资料卡11学生能力的培养

1.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精

神、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自学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需要长期坚持自学,形成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2.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解决新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和其他课程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的培养,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1)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努力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可见“猜想”是培养学生刨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恰当处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使学生在猜想的过程巾既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又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能。在猜想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歪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疑”能使学牛在认知L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巾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得冉的不同意见,要让学生白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经常爱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存教学中,如果教师放下架子,创造一种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巾无论是文字处理还是表格处理以及多媒体制作、网络使JH,其实现方法都比较多。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H口使答错了,也要妥善的引导和分析,不要挫伤他们自尊心。只要能参与、能提H{不同凡响的见解,就说明学生是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且富有创新精神。而每当学牛遇到问题时,可采取鼓励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做到不求唯一,但求所有,将知识学活、学透,并尽量把问题留给他们自己去解决。

4.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加T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动创新技巧的能力与创新结果的表达能力等。计算机是一种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现代化工具,创新能力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幽此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更应对学生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开肩每一扇问题之门。教学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例如:学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解和熟悉了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通信T具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社会调查等实际训练,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日的去发现信息,从丰富多样的信息巾选择、分析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实验内容的确定。对实践,应注重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过程的多样性。、教师只作适当提示,恰当点拨,最终都由学牛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在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巾应指导学生查找资料,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制作出具有创新特点的作品。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师:这些图表是如何做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使用菜单的经验,找找看应选择哪个命令制作图表。

制作图表的操作方法有两种:利用菜单“插入/图表”;利用工具栏工具操作。

师:我们将通过四个任务来学习图表的制作方法。

任务一:根据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制作柱形图,并加标题。

学生打开“练习xls”文件(共有4个表格)中的第一个表格,即本文中的表l,完成第一个任务。要求:将各国死亡人数作成柱状图,并添加标题“死亡人数柱状图”。

学生运用制作图表命令,试着完成任务。

师:大家注意观察,留心两个问题,其一,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有几个步骤?其二,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臵?

学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两个问题,但制作出的图表仍可能出现如下问题:做出的图表是空的(由于步骤二没有正确选择数据区域);做出的图表没有标题(由于没有设臵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数据表等图表选项);做出的图表颜色单一,不美观(由于图表区没有设臵填充图案)。教师带领学生比较图表.找m差别并解决问题。

教师利用电子教室,将某位学生具有典型问题的网表展现给所有学生,'止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提出图表存在的不足和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完成图表的制作。

师:总结图表的制作有四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类型一选图表源一数据图表选项一图表位臵”。修改图表的方法为: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制作饼图,并显示所占比例。

利用前面学到的方法,让学生打开表2,独立将其做成饼图。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评价学生作品。

师:我们不仅需要能够做出图表,还要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的方法。淆同学们观察在泰国的死亡者中,外国人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比泰国本国人所占的比例还大?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说明泰国是个旅游国家,外国死亡者主要是游客。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而且通过图表能够有新的发现,我们尝试制作稍复杂的图表,深入分析数据,完成任务三。

任务三:将印尼历年外国旅游人数做成折线图,并添加趋势线。分析其中两个时间段游客明显下降的原困。

教师让学生打开book2.xls文件中的表3,将历年来印尼旅游的外国旅游

人数做成折线图,并加趋势线。试着分析历年来印尼的外国旅游人数增长趋势及原因。

学生根据要求制作图表。

教师提示添加趋势线的方法:鼠标放在折线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趋势线”命令。

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分析:1998年、2003年外国游客人数明显下降,请说明有什么事件影响了旅游。,

通过以下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地震,还是暴乱?

2.根据我们第二章学过的信息获取方法,在网络教摩里最容易实现的方法是什么?

3.用什么网站?Google、百度等。

4.用什么关键字?印尼外国游客下降

学生解释图表中两处明显下降的原因:第一个波谷期正是弧洲经济危机时期。第二个波谷期处于印尼出现爆炸事件后,爆炸事件危及人身安全,势必影响游客前往。

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影响游客前往呢?

生:根据政治课《生活与消费》一节的介绍,经济影响收入,收入影响消费,而旅游是消费的一种形式,所以经济危机影响游客旅游。

教师进一步设臵问题让学生讨论:

1.如果将海啸事件考虑进去,预测一下.去印尼游客人数是否会下降?

2.如果你是囝内旅游公司的经理,是否会想办法吸引这些外国游客到我国旅游?

师(总结):从图表中可以发现数据的变化,如果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同学们应该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任务四:学以致用,提供一个综合的例子.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图表,而且能够从图表中得出相关的结论。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制作及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研究中会经常用到。我们不仅要会用这三种类型的图表,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其他类型的图表来分析问题。

师:我在中国地震网中找到r一个典型地震表(表4)。请同学们根据发生地震的农历日期研究发生地震的日期与农历初一、十五的关系,并将表4的第三列数据做成xy散点图。

学生制作w散点图(图3—21),观察图表。

0 2 4 6 8 1012i41618 20 22 24 26 28 30

图3—21

(发生地震时间集中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四天)

师:根据图表散点的分布情况,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生:典型地震多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前后。

师: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太阳、月球、地球近似在一条直线上,且日月在地球的同一侧。、此时天体对地球作用力最大,使地壳内部产生强大的应力,容易在地壳薄弱处引起地壳运动,引发地震。由此得出结论,地震多麓生在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前后。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根据表格数据制作图表的方法,还能对图表进行分析.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交流】

1.如果您来教本节课,您怎样设计学法?如何指导学法?

2.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难度设臵是否合适?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怎么改?

3.请将界定层级的理由写在下面(依据结果指标)

【案例评析】

1.内容层次分明

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设计了4个任务,第一,将“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表”成生柱状图,并加标题,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第二,“海啸中在

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生成饼图,显示泰国人与外国人死亡人门比例,并问,:从图表能发现什么问题,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三,将历年来印尼旅游的外同国游客数做成折线图,问:从折线图中两处人数明显减少的位臵,是否可以试探找找原因,目的是熟练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第四,典型地震发生的农历日期与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的关系,将之做成xy散点图,问:从散点分布情况得出什么结论,目的是注重实践应用,将学到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用于实践。4个任务的没计.目的清晰,内容层次分明,按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掌握一般操作到掌握方法再到实践应用。 2.操作指导精当

教师对技术操作的指导集中在任务一。

首先提出两个问题:(1)图表向导有几个步骤;(2)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臵。

然后,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与学生共同解决,使学生全部投入学习讨论中。例如:某位同学做出的图表是空的,这个问题正好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数据源。还有同学不会在已有图表基础上修改,只会删掉图表,从头做,这个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利用鼠标右键选择命令修改图表。

3.思维方法归纳有效

教师设计的任务4,看似是一个画散点图的问题,实则是在分析地震时间与地震原因之间的关系,即揭示数据与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抽象的数据不说明问题,当它与某种规律产生联系,数据就有了生命。这正是我们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最终归宿.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处理的思维方法的提升。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在于找到了技术与素养最佳的结合点。教师广泛而灵活地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巧妙地把技术作为素养的支撑,而又把素养作为技术的引领,是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为了防止由于过多的数据编排、排序、计算等操作过程对图形化加工的干扰,采用了“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很好地回避了统一学习的进度同步问题,也解决了技术操作复杂对教学主线的障碍。本节课架构了信息需求素养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良好关系,既有利于教学内容,又利于课堂实施。

本节课还有一个优点是实现了真正的“问题解决”。我们看到过很多问题解决教学案例,但大都是探讨一些很普通、很简单的问题,并且问题与实际脱节。本节课是真正地面向实际,使用必要的加工技术来处理信息、分析问题。我们应提倡这样的问题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二搜索技巧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

师:上一节课我们在四个班级做了网上问卷调查。这个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同学们利用因特网的现状。【屏幕转播调查结果图】

师:上一节课我还问过大家是否思考过“搜索技巧”,结果绝大部分同学回答说没有。这与我们调查中93%的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过信息是不是有一

点名不符实了?

生:七嘴八舌谈论“名实是否相符”的问题。

师:好!这节课我们通过完成一些任务,使同学们真正认清“搜索技巧”的真面目,认识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师:(呈现任务)搜索下列内容:

任务1.几何画板程序下载。(必做)

任务 2.中国的人口普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中国人口普查数字大约是多少?(可选)

任务3.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功过(可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网络资源改换其他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可选)

任务4. 余光中《乡愁》的英语译稿(可根据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网络资源改换其他学生熟悉的诗歌)。(可选)

要求如下:

(1)分四组,指定每组同学完成一个必选任务和一个自选任务,其余二条由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情况决定。

(2)每组选择一位组长,本节课指定数学、政治、历史、英语课代表为组长。

(3)同座位用不同方法完成同一任务,填写表格一(见附录)。组长将本组完

成的情况统计并填写表格二(见附录)。【屏幕转播附录中的表格】

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师:大家知道,上面的任务其实并不难,但要既快又准确的找到有关信息应该怎么办?

生:掌握恰当的搜索技巧。

师:你搜索信息时使用过哪些搜索技巧?

生:用两个以上的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

生:选择适当的关键词。

师:搜索技巧只有这些吗?这两个技巧能保证快速的、准确的找到上面的信息吗?如何才能更快更准确?

生:联系任务,相互讨论有关的搜索技巧

环节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

师:大家已经知道更快更准确的搜索信息的关键就是采用恰当的搜索技巧,那么如何知道和应用恰当的搜索技巧呢?

师:为方便大家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搜索速度,请学生们用不同的搜索引擎下载“计时程序”。首先展示计时程序,然后教师运行计时程序为学生们的搜索计时。【屏幕转播附件中的计时程序和计时画面】

师: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下载“计时程序”,下载后迅速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中,为之后自己的搜索计时。

生:分别用:sohu、sina、yahoo、google搜索计时程序,关键词使用较多的是:计时程序、倒计时程序、计时程序下载等等。最快的学生仅用40秒就完成任务,80%的同学2分钟内完成任务。

师:为了使大家对“搜索技巧”有个感性认识,根据刚才的的分组,要求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查找关键词“搜索技巧”。结果如下:

师:仅从查找到符合条件网站的个数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再浏览搜索到的有关搜索技巧的网页,发现了

什么?

生:有很多的搜索小窍门。

师:它们适用于所有的搜索引擎吗?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有什么不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联系上面的搜索经验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利用搜索技巧完成上面的任务。【屏幕转播上面的任务内容及要求】

环节四: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

生:按任务要求进行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生:小组长负责本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填入表二。

师: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环节五: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师:任务完成后结合表格二归纳、总结出“搜索窍门”。如:

(1)窍门1 每个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帮助系统。遇到困难,首先求助于帮助

系统。

(2)窍门2 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缩小搜索范围的简单方法就是添加多个关

键词,只要在关键词中间留空格就行了。如任务2、任务3。

(3)窍门3 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当搜索不到理想的结果时,试着用另

外一个搜索引擎。如任务1、任务4。

(4)窍门4 在结果中查询。在当前搜索结果中作进一步搜索使搜索精确化。

如任务2、任务3、任务4。

师:教与学的体会,如:

(1)体会1 网络是学习的工具。通过搜索我们知道了余光中的生平;《乡愁》

的创作背景、英语译稿;等等。

(2)体会2 因特网是浩瀚的大海。通过任务的完成及经验的总结,我们掌握

了很多搜索技巧。

师:本节课就到这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附件:

1.计时程序画面:

表格二:

【讨论交流】

1.如果您来教本节课,您怎样设计学法?如何指导学法?

2.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难度设臵是否合适?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怎么改?

3.请将界定层级的理由写在下面(依据结果指标)

【案例评析】

本案例很具针对性,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一,结合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根据学生以往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习惯出发,使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创设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然后,围绕“搜索技巧”这一根本问题,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完成新的搜索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其二,任务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紧密联系,富有趣味。由此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为更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三,任务设计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任务主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把握得比较好,避免了以往一味讲透讲精的作法,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也避免了毫无目的的网络漫游,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获得切实的提高。

本节课不是简单地将搜索引擎如何使用告诉学生,让学生输入几个关键词就

完事大吉,而是从设计者对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出发,从不同的搜索引擎,不同的关键词选择策略,布尔方式的恰当运用等等许多个角度去全面地构筑“搜索技巧”,通过对搜索方法与技巧的全面归纳,为学生提升出一个清晰的方法系统。案例中使用的例子,如人口普查历史、再别康桥等,让学生既学得关键词得组合技巧,有借助网络得窥中华文化的隽永、源远流长。真可谓设计独具匠心。

案例三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案例(高中)

1.创设情景

教师:“同学们从过出租车吗?”

学生: “从过”,大家异口同声。

教师:“注意过出租车的计价器吗?”

学生:“注意过!”

教师:“好,现在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我们当地的出租车是如何计费的。”

学生甲: 起步价(2公里以内)5元;超出2公里外,每公里1块4。

2.引入课题

教师:“好,说明大家对计价器是比较熟悉的。那我们能否编一个计价器程序呢?也就是当我们给它一个路程值,让它自动算出车费。”

学生: 表情迟疑的、甚或惴惴的……

教师:“回答是肯定的!今天的课题就是:编制出租车的计价器程序。”

3.建立数学模型

首先还是请大家将刚才甲同学的描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函数,这一步我们称为建立数学模型。

同学们很快写出了以下的分段函数解析式:

5 x

≤2

y=

1.4×(x-2)+5 x>2

师生一起分析:要解决以上这个问题,我们的程序应有以下的功能:

输入一个数;

若该数小于等于2,则输出车费5元;

若该数大于2,则车费按1.4×(x-2)+5计算再输出.

大家已经会用输入语句与输出语句,那以上的分析中还有一处是大家不知道的,那就是判断,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IF语句。

4.IF语句格式功能介绍、示范(一)

简单IF语句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

对应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并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它的格式与功能及注意事项。

例1:判断一个考试成绩,若大于等于60,

则输出“Pass!”

主要代码为:

inputbox(“请输入一个成绩:”,score)

if score>=60 then msgbox(“Pass!”)

演示并讲解格式方面要注意的地方。

在示范讲解过程中有同学问:若输入一个小于60的数,结果会怎样?

有这样的提问,说明同学对这条语句还没有弄明白,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信息,并好好的利用它深入剖析该语句的用法,使大家对它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所以又多演示几遍,并输入不同情况的数据,让大家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并比较、分析原因。大家得出结论:当输入一个小于60的数之所以没有输出结果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这种情况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对这种情况没做相应的处理。这一点说明很重要,因为有部分同学认为电脑会对各种情况自动做出处理,他(她)不知道电脑的各种功能是人赋予的,其实这就是我们学程序设计的目标之一,让大家对电脑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经过演示说明,同学们对IF语句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其时这步操作也是我们编程者对自己所编程序进行检查的必要环节。

5.“小刀”初试

再让同学们自主实践(利用该语句解决上面的问题)。

分析交流:两种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种感觉思路清晰,程序结构明了,易读,请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代码似乎还有点“问题”?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没有;有的说好像有点,但说不出来。

提示:存在重复判断。因为给定一个数值,它只会符合一种情况,但是我们的程序现在都对它进行了两次判断,

做法,If

(1)IF语句格式功能介绍、示范(二)

复合IF语句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图2

Endif

对应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并再次通过例1的简单变式来说明它的格式与功能及注意事项。

例2:判断一个考试成绩,若大于等于60,则输出“Pass!”,否则输出“Work hard!”。

主要代码为:

inputbox(“请输入一个成绩:”,score)

if score>=60 then

msgbox(“Pass!”)

else

图3 msgbox(“Work hard!”)

endif

由于已有了一点的经验,这次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2) “小刀”再试

再让同学们自主实践(利用该语句解决上面的问题)。

不到5 分钟,同学们基本上能写出以下代码:

inputbox(“请输入路程值:”,s)

if s<=2 then

pay=5

else

pay=1.4*(x-2)+5

endif

msgbox(pay)

说明大家对该语句的格式与功能已基本掌握。

这时,有同学在底下窃窃私语,“我输入一个负数也能得到结果5”;“我输入

一个非整数,得到的结果跟实际情况也不符合”……

刚才同学们的议论,非常有道理,我们现在的这个程序跟实际还有一些不符

合,针对以上同学提的这两个问题,我们能否利用现有的知识对它进一步的完善

呢?回答是肯定的!请大家思考、讨论、尝试解决。

(3) 完善程序

针对问题一,我们经过讨论,得到这样的结论:s 应有三种情况(s ≤0;0

≤2;s>2),而我们在程序中只考虑了两种情况,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在程序

设计时应把第一种情况“过滤”,怎么“过滤”?引入IF 语句的嵌套格式并简要

分析它的执行过程(图3)即可,因为同学已有基础。

IF 语句的嵌套格式:

IF <条件1> then

<语句组1>

Else IF <条件2> then

<语句组2> Else

<语句组3> Endif

Endif

inputbox(if s<=0 then

msgbox(“路程值不能为0或负,请重输!”)

else

if s<=2 then

pay=5

else

pay=1.4*(x-2)+5

endif

浅谈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人们发现问题时,常常说:“让我想一想。”这里的想一想就是思维。通过想一想,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都依赖思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发现了问题能够及时、恰当的解决,而有的人即使对于极其简单的问题也找不到恰当的解决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后者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观察与比较 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孩子理解远近、高低、大小、前后、左右、上下、现在、过去、将来等词语的用法,这样的话,孩子的逻辑思维更完整。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观察,观察一间教室,从外面看屋顶、墙壁、窗户、玻璃,进入教室后,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其次看到的是什么等等,比较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例如:拿过不同的两块橡皮,比较大小、颜色、形状、宽窄、长短等。 二、组合与拆分 可进行实物的组合拆分游戏,也可以进行汉字,图形的组合拆分,这个过程是锻炼逻辑思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七巧板怎样组合成一个正方形?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环节: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板摆出一个正方形来,学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也跟着摆出一个正方形来。游戏开始!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本环节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所在。我精心设计了这个环节,为的是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体会七巧板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地七巧板的喜爱程度,从而为以下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延伸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想象来打开思路,孩子们都爱听故事,当讲完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故事的延伸,例如:《乌鸦喝水》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如果是你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 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 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 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 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 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 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 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 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 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昆山市绣衣幼儿园陆华英邮编:215300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宝贵的素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卡卢夫德斯基所说:“幼儿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造性的实验室,他们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的确,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学前期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但还只是一种潜能,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下,这种潜能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上来说,引导幼儿采取“照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孩子完全依照老师的示范进行各种活动;其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说,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把幼儿的头脑当成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工厂”;其三、从教学活动的评价模式上来说,老师只喜欢“记忆型”、“反映型”的幼儿,喜欢上课循规蹈矩的孩子。这样的教学只是一种“跟我学”、“复制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空间,遏制了幼儿的创造性的萌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展的乐趣”。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关爱尊重具有创造性的幼儿。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这些要求旗帜鲜明地阐明了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先进儿童观,表现出对传统儿童观的突破。对于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要热爱、尊重、信任他们,对于每一个探索创新活动,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花费精力,精选习题,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四、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证明,还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全部基本的逻辑方法,我们试以概念的形式和发展作一简要说明。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要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环节。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并使真正消化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措施,也为今后教学进一步提高严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语言精确 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要求学生改变不准确的语言习惯,逐步懂得语言精确化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精确叙述;另一方面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教材中的结论,叙述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地丰富起来。 2.要求学生思考缜密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思考习惯。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还要注意防止学生“以偏代全”。即轻易相信从某一特殊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一般的结论。

3.要求学生言必有据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推证过程中立论要有根据,即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它还要求在一般解题过程中,无论是计算或是画图,或是其他推理过程,都要讲究根据。 4.要求学生思路清晰 一个问题,往往要分几种情况进行考虑,又要从几个侧面进行分析,还得通过几个步骤才能解决。为了达到思路清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力争结构、层次都有条不紊,清楚明确。教师要保证一节课的思路清晰明确,同时也要求学生听课首先听清一节课的思路,然后才追求细节上的明白。其次,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也应有个清楚的程序。要先掌握解题的基本程序,而不是先考虑解题的全过程。为此,应当教会学生,把一些法则公式等的运用归结为一定的程序。有了一个基本的程序,才能保证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才能避免混淆,减少错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灵活变化。 (二)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必须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应仅仅是教师传授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关于思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它曾经常帮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们急于把这一切告诉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像我们那样去行事。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往往使人产生思维定势,使思维固化,没有灵活性。就是科学上已经证明的事实,学生也还是要试图去改变它。

培养观察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培养创造思维

培养观察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培养创造思维 近几年,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幼丿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的重点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他们在进行语言集体活动时忽视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而只是一味地让小朋友被动接受所传授的知识,造成了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很多问题,如不敢说,不愿说,更不会喜欢自信地说。语言的表达句式机械单一,词汇积累贫乏,表达不流畅,表述思维混乱。冷静细想,我们一线教育者在语言集体教学中过多关注教学形式上的求新求异,忽视语言学科本 身的特点,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力不够,对幼儿教育的最近发展趋势了解不够,可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我提出如下改进办法。 一、营造宽松的互动氛围,让幼儿体验说的快乐在语言 活动中,有了宽松的心理互动交流,幼儿 才想说,愿说, 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在活动中,宽松就是让幼儿感到没有压力,没有恐惧,老师不过分判断幼儿的对错与 好坏,师生关系是 平等、和谐的交流。 二、培养细致的观察能 力,让幼儿学会有序地说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幼儿认识能力的基础,更是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首要因素。因此,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过看图讲 ,教师可尝试通 述、故事教学等形式来发展幼儿的观察 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调动原有经验,支持式互动幼儿学习掌握新内容时,获得成功感的关键是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因此,当我们确定内容时,要分析幼儿的原有经验是什么,需要借助哪些经验,不能偏离或超出幼儿的已有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对文学作品潜在的教育价值有更多的连接,进而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与社会发展体系。 2.提供学习阶梯,点拨式互动幼儿的观察有一定困难时,老师要适时介入,用启发、诱导的方法点拨幼儿,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如语言活动《熊熊》中,通过实践发现,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年龄特点的局限,观察的秩序感没有建立起来,形成了无目的性和随意性的阅读。这时教师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就要注重层次性,创设解救小动物的游戏情境。首先从局部观察人手,让幼儿说出自己为小动物选取衣物的魔法咒语;接下来,巧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小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一上课我就放生日快乐的歌,让学生跟着唱,然后问学生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人为你

庆贺生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出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告诉学生:“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看了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册《认钟表》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小朋友,你们喜欢逛商店吗(生:喜欢)那我们就去逛逛。(演示钟表店录像)问:刚才我们去了哪里在店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看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认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很明显,这样的导入马上就把学生的心给“抓住了”。由此证明有趣的教学情境,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2 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 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

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科: 论文编号:((县区号)学科号顺序号)形式(论文或案例):论文 题目: 思维能力的培养 姓名:孟祥超 单位:赤坑中学

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伴着新课改的脚步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能力能够更上一层楼,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因为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揭示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人的思维能力越强,预见力越强,适应力也越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思维是贯穿学生学习的主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而理解的实现更要通过思维。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只有通过积极的成熟的思维活动去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 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已经可以完全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因而在教学中忽略形象直观性,过于注重理论分析,每一节课对字、词、句、段、篇的条分缕析,造成讲解的空洞和课堂气氛的枯燥。然而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牵涉到人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只是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走向,抽象思维可以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但它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前者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经验,为后者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奠定基础。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题目: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095班 姓名:耿大珊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式。 再次,要善于转化视角,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关键词:发散思维主要包括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征。 1、敏锐性:敏锐性是指观察事物的敏感度,具有发现事物的缺洞、需求、不寻常及 未完成部分等特征,且能根据这些特征敏锐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反应灵敏、迅速、畅通无阻,能 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而是思路畅通,思维敏捷。 3、变通性: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式 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能从一种思想转换到另一种思想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解决同一个化学问题。 4、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方向要新颖独特,能够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 观念去认识事物,思维的结果具有新异、独到的。 参考文献:《创造教育与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作者:芮仁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作者:周耀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作者:黄华梁,彭文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各个方面的创新,例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等,创新就是发展。要做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关键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没有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提高,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只能是空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加强我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一个人如果他经常能发现很多问题,那他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就很活跃,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就一定能取得大的成就。牛顿正是在极普通的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正是在极平常的开水蒸汽冲动壶盖这一现象发明了蒸汽机;有的人正是在住院治疗中观察了医院墙壁上的一张世界地图才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还有的人正是观察了杯子落地摔碎的大小块多少,硬币反复抛出落地后正反面各出现的次数这些现象提出了概率论,等等吧。 这些现象都是极普遍极普通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人都熟视无睹,而那些问题意识强的人,却对这些现象产生了疑问,在这些疑问的驱使下,他们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规律,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创造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为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式。 所谓的思维定式就是思维习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思维定式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书本定式。 读书对人有好处也有坏处,书本读得多了,有些人就成了书呆子,平时遇到一些事情,他们就会想到某某书本里是怎么做的,于是就照本宣科,绝对地去按书本讲的去做。我们讲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就是这类人。 二是经验定式。 有些人在办事情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把以往得到的经验绝对化,完完全全按过去的老经验办事,这就是所谓的经验主义者。 三是权威定式。 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迷信和崇拜一些权威人士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完全遵照权威人士的方式方法去做。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突破这三种思维定式框框的束缚,在办事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方式要,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确保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

最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中心小学陈阳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操作,探索新知,启迪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是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正因为手和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借助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感生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通过积极思维来获得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操作适时、程序合理才能收到好处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采取激疑的方法:让学生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并分别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把度数写在相应的角上,请学生任意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便很快说出第三角的度数。这样激疑,使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愿望。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为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入理解,让学生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问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又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在讲之后,让学生用纸折出,并用阴影表示,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了认识上的飞跃。 二、指导操作,化新为旧,学会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但从农村学生的思维仍很不充分。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粗浅体会。 一、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 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农村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 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 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心算、抢答、游戏、限时计算、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并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如,在求空心圆柱体的体积时,方法多样,我引导学生讲出算理,让学生通过公式变形,最后使学生归纳出空心圆柱体体积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即也是用面积高求出。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地计算出来。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训练,如以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形式赛快,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通过长期的速度训练,能提高大脑转数,促进思维发展。 四、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途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 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思维发展。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勇的重要环节。农村的小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摘要: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深刻理解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需要在环境营造、观念转变和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法制教育;意义;方法 何为法治思维?有学者认为,法治思维是指治国理政者在尊崇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法律规范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形成结论或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指政治行为主体以法律规范作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行动指南之思维方式。法治思维说到底是指政治行为主体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准绳的思维、是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维。法治思维不仅是不同于人治思维和德治思维等的概念,也是不同于法律思维的概念。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两个概念仅有一字之差,看似是一回事,实则却不同。虽然二者都是根据法律来思考,以法律规范为基准来观察、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所谓法律思维就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按照法律本身的内容规定和精神原则来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职业性思维。这种思维突出的是规则性、程序性和平衡性。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是否必然蕴含着价值判断上有所不同。法治思维一定蕴含着对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秩序、权利优先、人权保障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而法律思维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蕴含着这样的价值判断及其标准。其二,在适用主体和范围上有所不同。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 今天按照计划为大家带来思维能力培养着一块的内容为大家带来幼儿思维这一块的能力培养相关内容。先分享一个蔡老师的例子吧,这是一道数学题,大家看一下,解一下: 小明和小青去买一样的作业本,小明给了15块,小青给了21块,小青比小明多买2本,他们每人买了几本? 有人算出答案了吗 家长答案:5和7;7 老师:怎么算的呢? 家长答案:21-15/2;都是3的倍数;先算他们买的价钱,再算他们的数量;公倍数。老师:你用算式计算的回答用的是形象思维,21-15=6,6/2=3,15/3=5,21/3=7是形象思维。 老师:我比较擅长设xy。使用X和Y的人是抽象思维。 这是蔡老师的一个例子和分析,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道题是小学3年级的数学题,蔡老师曾经考过示范班的老师。这只是我们大人的一个解答问题的思维习惯而已,这个问题是小学的。 说到思维主要就是直观、形象、抽象思维。很多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多数不自觉的会说“快点快点,快点吃饭,快点走” 等等。快点,对3岁以内的孩子来说就是很抽象的。什么是快点?孩子不理解不懂胡说。就算做也是机械的做,就是这个道理。3岁的时候更多的是直观形象思维。建议,换个词,把快点换成加油,试试把催促换成鼓励。3岁左右孩子更多是直观形象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训练,如橡皮泥或者面团。动手动脑,整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造,示范班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玩多芬积木了。我们知道数字是抽象思维符号,很多难以解释的东西都可以用

多分积木来完成,如1加1为什么非得等于2 ?大人无法解释的,就可以用游戏去解决。如果从小就用多分积木,引导孩子拿一个积木,再拿一个积木,两个一起数一下,2。时间久了孩子一看到就说出2,不用过多解释的,孩子就会明白啦。 蔡老师给大一些的孩子讲数的分解时,一节课$2老师就给孩子讲18 的分解,18 可以分解成几和几?本以为蔡老师会有什么花样,但蔡老师只是一粒一粒的跟孩子分解,就是最简单的分解但是非常有耐心,开始18 分成1和17 2和16,每分解一次都要孩子说最后的总数,无论怎么分,结果都是18 。每次说完都一起点数应对验证,分解到后来孩子们有的干脆就不数,直接说18,这就是蔡老师要的效果。与刚才讲的1加1是同理,大家如果有孩子正在学习这一部分可以回去试试。示范班是用多分积木来锻炼孩子思维创造能力,但另一面也在用多分积木来引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如,用多分积木测量长宽,比较。示范班的班级地垫,桌子都可以让孩子去用多分积木随意的去测量,最$2老师引导孩子进行物体测量对照比对,亲子游戏:爸爸躺在地上,孩子拿多分积木测量爸爸身高,反过来爸爸测量宝宝的身高,最后一起比较高矮。袜子也可以测量,绳子测量,这都是数学的一个思维能力的训练。示范班户外活动时做过用手臂测量大树的树身,几个孩子手拉手测量,很有趣。多分积木还可以进行颜色对比,颜色排序,一块红色一块绿色启发孩子的领悟思维能力,就是这么简单,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直观思维经验就是一手经验。而想象思维源自直观经验,所以必须遵循一个逻辑性,先直观,再形象,最后抽象思维的训练。所以丰富孩子的直观经验就很重要。让孩子在做中学,动手其实是所有感官体验,这蔡老师的原话。为孩子创造直接经验机会,例如:介绍红色,很多人都是拿出红色的卡纸,告诉孩子这是红色。那么请问有没有丰富孩子的对红色的直观认识也就是一手经验呢?之前有个妈妈问我说孩子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张建忠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平几教学中有不少的经验和做法,但在初中代数教学中如 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论述尚少,本文就初中代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作如下探讨。 一、 创造思维及其重要性 创造思维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它是长期培养与锻炼的结果。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 是为了达到某一明确目的而设想出全部的或相当多的可能性,以供选择的思维过程。集中思维,是由发散思维提出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比较选择,并集中到某一可能性的思维过程。每个 人的思维过程往往是按“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这样的方式进行的。 二、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采用灵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在创造思维活动之前进行“引趣”谈话,在思维活动之时,采用“探知比赛”;根据不 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概念教学可以采用“谈、议、讲、研”的方法。 公式,法则和定理可以采用发现法教学。 习题课和复习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 二>善于质疑问难,启导学生创造思维 为了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课堂提问特别要注意:赋于启发性、问题难易适中,铺设探索 的“阶梯”。 <三>挖掘教材潜力,激励学生创造思维 教学中,在注意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潜力,运用创造性教学活动重新调整 组合。 例1解关于x 的议程:x x 1+=c+c 1(初中《代数》第三册51页) 解:将原方程整理得:0)1(22=++-c x c cx 用十字相乘法:0))(1(=--c x cx ,所以得c x =1或c x 12=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它有特殊的结构,发现方程左右结构一样,左右两边的两项乘积相 等,是否凡是符合这两个特征的方程(如分式方程、无理方程、方程组)都可以用上述结论呢?请看下面例子: 例2 解方程71 )1(61)1(222=+++++x x x x (初中代数第三册45页例2) 思路:两式1)1(22++x x 、1 )1(62++x x 之和是7,之积是12,引导学生发现:3+4=7,3×4=12,从而得出其简洁、具有创造性的结论:31)1(22=++x x 或41 )1(22=++x x

论文《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小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一上课我就放生日快乐的歌,让学生跟着唱,然后问学生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人为你庆贺生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出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告诉学生:“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看了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一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 2012年在Glasgow的IATEFL大会上,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学者、老师们云集在英国格拉斯哥共同探讨外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上多个分主题论坛探讨了在外语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外语教学关注的重心。 ????? 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英语课程标准(2001)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思维能力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低阶思维(low order thinking)是指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而高阶思维(high order thinking)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及协作能力。 ????? 文秋芳教授强调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出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与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她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包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换位思维能力,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批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文秋芳,1999)

自觉培育法治思维

自觉培育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刚才用相对比较多的时间汇报了全会的主要内容,当然讲的主要是一些梗概,因为决定还没有正式的公布。我下面再稍微讲一下第三部分,就是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大家为什么强调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实际上这是有考虑的,这个主要是面对行政部门,也就是执法部门的。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案例,古今中外都有,但是他们都体现共同特点,就是行政和执法。因为各国都注重效果,你可以出台一个行政政策,可以做出一个行政行为,但最后都要看效果。法治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遵守法治思维,依法办事,可以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对最后的政绩考核是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的。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可能在座的各位都有听过,英国政府的一个案例,他表现的也是,怎么样用法律手段、法治思维来达成好的行政效果。这是一个历史事件,18世纪的晚期,那个时候澳洲还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英国政府有移民政策,要把本土的人送到澳洲,让他们在那边休养生息、繁殖。但是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因为是长途运送,路上拥挤不堪,海风、海浪等条件恶劣,所以移民途中死了很多人,死亡率很高。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就做了一些调查,做了一个改变,改变这个行政行为。以前是某艘商业运输船,我上了100个移民,每个人假设付1个英镑,就付给你100个英镑,作为运费。现在呢,做了改变,不是说我上船多少人给你多少钱,而是到了之后,下船多少人给你多少钱。这是一个简单的法治思维,用一个行政手段提高了他的存活率、降低了他的死亡率。一个行政人员处理这样的事,法律手段是很好用的。 我们是非常关注法律的,我走了很多弯路,比如我在学法律之前学了6年的人类学,人类行为、社会组织等,学完人类学就学法律了,法律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手段,它可以改变大家的思想、改变大家的行为。 大家就说,正面、反面例子都有。大家可能看报纸、看电视都看到了,比如说拆迁,按照面积来进行补偿,那他就把小院盖成房子,一层变成多层,你是根据这个来的,用别的没有办法解释,只能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还有“假离婚”现象等等。作为行政部门就要看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对他理解了,就会更好地达到你所要的行政效果,来解决一些问题,改善有关情况等等,法律是一个很好用的手段。 第二个例子,就是醉驾,通过立法醉驾就入刑了,符合各国的案例,入刑之后大家看看,醉驾率真的少了,我觉得全国各地都不会提出异议,醉驾就是少了,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举一个反例,也可能会有错误立法或者不慎立法,比如说黄灯停,你把黄灯当成红灯了,最后不了了之。 还有一个,北京市大家都有感触的,就是现在摇号买车,法学界有一个争议,就是你有没有权利来限购,因为你限制了我购买的权利,这个有没有合法性,这个可以讨论。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认为是合理合法的,因为这确实解决或者缓和了现实的拥堵问题。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行政的个案。 我们再举两个例子,像天津滨海新区,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行政执法案例。行政审批局建立了在滨海新区,用1枚公章代替了以前100多个公章,所以在行政领域有很多办法是可以更好的达到行政效果的,1枚公章代替过去那么多枚公章中间有一个规定,比如权限立法等等。把一些问题规定起来,这也是一个法律手段,也是法律方式,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这也是法律达到的一个典型案例,现在大家也接受的。 另外一个案例,上海自贸区的行政法规、行政决策,包括行政行为,都有一些新的风气。比如说,因为他要处理一些新的事项,有很多要依法有据,于是就出台了一些新的规章和规定,行政行为也有些改变。你看,他是用法治这个方式来考虑的,我觉得这是比较正面的案例。 就是很多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如果用符合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的方式来处理,就是依法处理,会有各方面的红利。 反面案例不好举,就举两个,而且也都是切实发生,新华社有过公开或者半公开报道的。有一个是这样,新华社的一个记者对一个市委书记进行调研,这个都有镜头记录的,这个书记在车上跟这个记者大谈加强法治的重要性,讲的非常好,完全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而且讲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跟踪调查的下半段,下车之后他去拆迁现场指挥拆迁,这个拆、那个拆,而且很多是依法无据的,这是一个例子。就是说表面上体现法律思维、法治精神,但在具体办事的时候还是老一套。老一套在以前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可能反而会被认为能干,但是现在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包括追究制度、政绩考核都不一样了。这个引用的是记者的调查,实际上我们身边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 另外一个也是新华社的调查,是讲市委书记干预司法的,采用的是老一套的思维,我是市委书记,我管干部,你是法院的院长,你比我低一级,你是检察院的检察长,比低我一级,所以就应该怎样怎样。后来这个书记也出事了,这个反面案例实际上也非常普遍。我们以前的一些行为方式正在转型,从思维到办事、从想到做都要有一个转变。十八届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