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一、和声学

《和声学基础教程》.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该套教程是“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之分册,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四位在和声学上颇有造诣的专家的力作,也是国内专家所著的和声学教程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套教程。

《和声学基础教程》分上、下两册,共44章,分别含两个附录。该套教程从和弦的构成入手,涵盖了传统和声写作的所有内容,并增加同宫系统自然调式、民族调式和声写作,融入调式复合和同主音综合调式等内容。教程上册的附录一为乐曲实例三首,按和声进行以级数标明各个和弦,附录二为习题选答。教程的下册附录一为大小调和声体系在近现代的发展,附录二为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附录一中包含同中音综合调式、重同名综合调式、中音三度循环和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拓展了基础和声学教程包含的内容。同时,该套教程新增加的内容,是专家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和声学研究之中。

《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童忠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4月。

该专著含序、前言正文、两个附录与后记,为童忠良教授80年代初期涉及和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正文包括调性扩张与功能延伸、古典和声的支柱与骨干和弦的变体、孪生的同名调与对称的宫角轴、功能意义的音级与音级概念的功能、功能族之外与重同名之间以及重中音循环与功能网辨析等七个章节。该书研究的重心在和声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涉及有广义调性的、从而具有一定功能关系的和声手法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和声语言。附录一为和声分析50例,附录二为千分八度值与卡氏律学标记。

《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述》.汪成用.上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编辑部.《音乐艺术》增刊之一,1982年11月。

该专著含引言、正文、结语和注释。它由音乐思维与音乐语言辨证发展的历史回顾、近现代和声思维的两个分支和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的根源以及对新的思维形式的初探三章构成。它试图在繁复纷纭的新的和声手法之背后探寻其发展的根由与线索,“以期在杂乱之中窥出一丝端倪,理出一点头绪,为较清楚地理解这一时期复杂的和声现象的本质作一初步的尝试”。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刘学严.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

该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调式和声,包括我国五声性调式旋律的特色、和声功能和色彩的关系、五声性的和弦外音、偏音的弱化处理、同宫调式重叠、同主音调式混合等十三章。第二部分为扩大的五声性和声手法,包括和弦结构的多样化、复合功能与复合和弦、同主音极限调式交替、多调式的重叠和转调中的五声性处理等十章。第一部分为调式和声的基本手法,后十章为扩大化的五声性风格手法,其中借鉴了近现代和声中带有探索性的手法。每章后附有配和声举例、一定数量的书面习题、分析习题,有的做了一定提示。

《和声学教程》.[苏]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伊·斯波索宾,符.索果洛夫著.朱世民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年。苏联第三版修订本。(增订重译本),陈敏译.刘学严校,1991年8月。该书根据1984年苏联第九版重新翻译。

该书分上、下两册,共60章。是国内至建国以来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和声学教材之一。该书把传统和声归纳的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为和声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从和声标记上讲,该书使用音级与功能混合标记法。而从教学安排上看,该书循序渐进,章节合理,法则严格但易于掌握,要求明确易于记忆,是和声初学者不可多得的教材。另外,该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规则过于机械、刻板,有些和声手法虽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在今日实用价值已不大。

该书附有大量的写作与分析题。目前人民音乐出版社已出版黄虎威编写的这套教材上册的习题参考答案。

《和声学实用教程》.[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著.张洪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5年7月第1版。该书根据1949年版译出。

该书共5章。尽管该书篇幅不长,但仍然包含学习传统和声的基本内容与写作习题(无分析题)。

该书的特点是,第一章首先介绍三和弦、七和弦、自然与变化音级、三和弦的关系、四部和声及其声部进行等,第二章介绍同调各级和弦的连接法与规则、终止式、和弦的协和与不协和等,第三章为转调的各种方式与方法,第四章为旋律华彩,包括各种和弦外音的处理方式,第五章为四分音法与突然转调(现通常理解为等和弦转调),包含各类增减变和弦及其在进行中的解决方式。

《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德]保罗·兴德米特著.罗忠镕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11月第1版.该书根据1944年修订英文本译出。

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副标题为着重练习精简规则,共十六章,主要为各级、各类和弦的构成、连接及其运用。下卷共六章,副标题为高级和声练习,主要为指导实践中和声的调式、调性布局等运用。第一章为四首弦乐四重奏的卡农、两首女高音(或男高音)与钢琴的歌曲、两首女高音、女中音和男高音的三部合唱、两首混声四部合唱,第二章为两首女高音与钢琴的歌曲、两首混声五部合唱,第三章为四首混声四部合唱、弦乐三重奏的主题和变奏、三首单簧管(A调)、英国管和大管三重奏的小曲,第五章为钢琴的小型乐曲、三首簧风琴的小曲、第六章为弦乐队组曲、两个两部赋格段、两首两部器乐赋格、三首三部声乐赋格、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圆号与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弦乐四重奏的主题与变奏。

《和声学》.[美]柏西·该丘斯著.缪天瑞编译.该丘斯音乐理论丛书之三,修订本.万叶书店,1949年第1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7月第2版。该书根据G.Shirmer1931年版编译。

该书分上、中、下三篇,共计五十四章,另有三个附录。第一篇为协和弦,第二篇为不协和弦,第三篇为转调。附录一习题选答,附录二为和声学的应用,附录三为本书专名与人名索引。正文部分含七十个练习,附录部分含十个练习。

该书以五度相生法为理论基础,根据五度相生来构成大音阶,并用以测定各和弦比较上的重要性与各调的关系、划分不协和和弦的等级以及变化音系统化的手段。此外,五个音以上,都归入和弦外音,且把和弦外音都归入邻音的原则内,使其和弦理论趋于简单化。

该书的英文题名为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one-Relation(即,音关系的理论与运用),现在的题名由译者所加。其中附录一“习题选答”中注释几乎全部是译者所加。附录二“和声学的应用”是译者从该丘斯《作曲素材》中摘出。附录三是根据中国的习惯重新编写的。

《键盘和声学教程:古典音乐和声体系的理论》.[匈]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该书根据ZENEMüKIADó VáLLALAT BUDAPEST1954年第二版译出。

该书分为三篇,共有二十八个书写键盘练习,六个分析练习,三个附录,涵盖了调内及调外和声的全部内容。附录一为本书各节作业的低音,附录二为参考答案,附录三为增编的转调练习。

该书系统性强,概括准确、简练。并根据和声学的功能原则与声部运动原则及经典音乐作品的实际,作者对练习中的和弦序进与声部进行都指出了最佳方案。该书还要求眼读谱、手弹奏并演唱一个声部,用耳听音、用脑思考,同时并进,通过训练可使学生把和声理论的逻辑性与和声音响的形象性统一起来。

《序列音乐写作基础》.郑英烈编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下篇,共十七章,含三个附件。上篇为基本理论与技术,下篇为作品分析。上篇包括十二音体系的历史继承性、序列的类型及结构、旋律写作、多声织体中的序列用法、和声、复调、曲式、配器、声乐写作、全面序列作曲法与自由无调性与自由序列写作等内容,下篇分析了勋伯格《钢琴组曲》、韦伯恩《钢琴变奏曲》第一乐章、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罗忠镕《涉江采芙蓉》、桑桐《夜景》五部作品。附件一为《涉江采芙蓉》乐谱、附件二为《夜景》乐谱、附件三为阿伦·福特《集合表》

该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序列音乐写作的教程,对序列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序列音乐的各种类型和结构形式作了简扼介绍,同时还分别论述了序列音乐在旋律写作、和声、复调、曲式与配器等方面的写作要点、基本原则和各种技法。对广大专业音乐工作者、音乐院校师生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十二音序列》.王震亚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四部分,有前言、参考文献。第一部分:序列的构成。第二部分:序列的变化。第三部分:序列的运用,包括序列在曲调中、序列在织体中、序列在引子与主题中、序列在音乐进行中、序列在音乐结尾、序列运用的其他问题。第四部分:十二音序列作品分析举例,包括勋伯格《钢琴作品》(作品33号a)、韦伯恩《弦乐三重奏》(作品20号)、巴比特《三首钢琴曲》(之一)。

该书集中阐述十二音序列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是有关十二音序列写作的比较重要的参考书目,

同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十二音序列”课程的教材。

《二十世纪和声:音乐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美]文森特·佩尔西凯蒂著.刘烈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该书根据美国W.W.NORTON & COMPANY纽约1961年版译出。

该书包括绪论,十三章,一个附录。第一章为音程、第二章为音阶素材、第三章为三度叠置构成的和弦、第四章为四度叠置构成的和弦、第五章为附加音和弦、第六章为二度叠置构成的和弦、第七章为多和弦、第八章为混合及倒影和声、第九章为和声的进行方向、第十章为节拍调整及力度强弱、第十一章为装饰与变形、第十二章为调中心、第十三章为和声的综合,附录为部分音乐术语英汉对照表。该书每个章节还附有参考曲目和应用题。

二、曲式及音乐分析

音乐分析(曲式)

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姚恒璐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修订版) 杨儒怀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李吉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附赠光盘1张) 李吉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音乐卷钱仁康、钱亦平上海音乐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1(公共课) 中央音乐学院作品分析教研室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2(公共课) 中央音乐学院作品分析考研室中央音乐学院出版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公共课3) 中央音乐学院作品分析教研室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彭志敏湖南文艺出版社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套装上下册) 贾达群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贾达群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复调

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修订版) 陈铭志人民音乐出版社

复调音乐教程(音乐卷) 于苏贤上海音乐出版社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赵德义、刘永平人民音乐出版社

复调音乐段平泰人民音乐出版社

复调音乐教程(附光盘1张) 林华、叶思敏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位法复调音乐教程孙云鹰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调音乐分析教程张韵璇上海音乐出版社

赋格分析教程E.普荣特(Ebenezer Prout) 上海音乐出版社

复对位与卡农查尔斯·赫尔特·凯森、陈田鹤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赋格写作教程E.普劳特、段平泰上海音乐出版社

对位法(第1册):分类对位法杨勇湖南文艺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2003年6月第2版。修订版。

该书共十二章,一个说明,一个后记。第一章为绪论——音乐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内容和曲式的关系,第二章为音乐的表现手段,第三章为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分,第四章单二部曲式,第五章为单三部曲式,第六章为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第七章为回旋曲式,第八章为变奏曲式,第九章为奏鸣曲式,第十章为回旋奏鸣曲式,第十一章为套曲曲式,第十二章为单乐章的混合、自由曲式。

该书是国内出版较早的曲式教材,并经过1961年夏季在北京举行的高等音乐院校教材会议专门小组审议后修订而成。该书不包括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以及整部歌剧的分析。该教材中包括了部分中国作品分析,是国内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使用时间较长、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教材。该书是中央音乐学院曲式学科目的研究入学考试主要参考书。

《大型曲式学》.[美]柏西·该丘斯著.许勇三译.该丘斯音乐理论丛书之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该书根据G.Shirmer,Inc.1943年版译出。

该书由四篇、十六章和译者的话构成。第一篇为变奏曲式,包括基础动机、基础低音或固定低音、帕萨卡里亚、恰空、小型(或简单)变奏曲式、为大型(或较高级)变奏曲式。第二篇为回旋曲式,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回旋曲式。第三篇为奏鸣曲——快板曲式,包括小奏鸣曲式、奏鸣曲——快板曲式、作为扩展了的三部歌曲曲式的小型奏鸣曲——快板、不规则的曲式、游离于一般之外的独特结构、序曲等。第四篇包括复合曲式等内容。

该书是《主调音乐曲式》(中译本为缪天瑞翻译的《曲式学》)与《应用对位法》的续集。主要为致力于音乐分析研究与从事于音乐创作的这两方面的学生而编写。该书通过解答有连续意义的习题来熟悉古典音乐的曲式,并期待在此基础上能取得真正的进展。该书的特点之一是注释内容非常丰富且具有指导意义。

《音乐作品分析》.[苏]勃·阿拉波夫著.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编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9

年6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下篇,共二十一讲。上篇为曲式部分,下篇为体裁部分。上篇包括引言、简单一部结构、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声乐变奏曲、回旋曲式、声乐回旋曲、奏鸣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下篇包括古组曲、新型组曲、标题组曲、奏鸣交响套曲、浪漫时期的

奏鸣曲、标题音乐、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大合唱与清唱剧等。该书还附有参考谱例。

该书是前苏联作曲家勃·阿拉波夫1955—1956年在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的讲课记录,后由其编译室翻译、作曲系整理,并于1959年出版。该书的特点之一是较多篇幅涉及到俄罗斯民歌、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

《器乐曲式学》.[匈]魏纳·莱奥,张瑞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该书根据ZENEMüKIADó VáLLALAT布达佩斯1955年版译出。

该书由两篇和译后记构成。第一篇为理论部分,包括主题、歌谣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套曲曲式,第二篇为实习部分,包括贝多芬第1-32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该书可视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曲式专论。它可帮助读者从曲式和作品分析上去理解、熟悉贝多芬的每一首钢琴奏鸣曲,并从中看出贝多芬青年、中年和晚年各时期的作品在曲式结构上的发展变化,从而帮助读者掌握曲式的内在规律。但书中某些概念的提法与我们常见的的曲式著作中的提法不尽一致。另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曾出版魏纳校订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

《音乐分析》.[美]约翰·怀特著.张洪岛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该书分序和正文,共计九章。包括分析的目的和性质、分析的方法、音乐的基础单位、规范的结构、旋律和节奏、和声与节奏、对位法、音响的因素、综合与结论等内容。

该书是国内较早翻译、出版的一本音乐分析的专著.从音乐构成的各个方面分别就其在音乐分析的作用、功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在国内相当时期内,是音乐分析的一本必备参考书。

《自由作曲》.[奥]申克著.陈世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该书根据维也纳Oswald Jonas1935年版译出。

该书正文部分共分三个部分,另有中译本序、译者自序、作者题献和附录。该书第一部分为背景,内容包括背景、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的形式等。第二部分内容包括中景,包括中景总述、中景的具体特征等。第三部分为前景,包括严格对位中的概念、后面的结构层次、具体的前景事件、节拍与节奏曲式等。附录内容包括主要术语对照表、谱例中的作品目录、谱例中作品的外文目录、谱例中说明性文字释义表和谱例等。

该书作者最主要的理论著述是三卷一套的系列丛书《新音乐理论及构想》.前两卷分别为《和声学》与《对位法》.本书是其第三卷。该书采用了结构层次的一般原理,通过简化还原的方式,将音乐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三个层次,并通过图示方法,采用标记时值与符号来表示音乐内容中的结构关系,是音乐分析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曲式学基础教程》.谢功成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该书为《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之分册,共计十九章。含绪论、乐段、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多段结构、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奏鸣曲、奏鸣回旋曲、套曲—组曲、奏鸣(交响)套曲、声乐套曲与大合唱等内容与实例分析。每章附有习题。某些章节有相当篇幅的实例分析,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1版。修订版。

该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与旋律,包括绪论、旋律的节奏与节拍、旋律的调式与调性、旋律的音高、旋律运动的逻辑等。第二部分为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包括材料保持与变动手法、多声陈述及其写作手法、整体的构思方面等。第三部分为音乐陈述的结构,包括绪论、基础结构、衍生结构、陈述结构的分析等。第四部分为作品的曲式结构,包括绪论、并列曲式、再现曲式、复合曲式、循环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复调音乐曲式、套曲曲式。边缘曲式等。下册为上册章节的谱例。

该书分析音乐的方法及相应的实例分析与指导创作、阐释各种技术理论两方面交替进行、相互补充,全书的二分之一篇幅还贯穿分析与创作的相互关系的思想。作者还在第四部分提出了四部再现曲式和边缘曲式这些崭新的课题。

《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彭志敏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分九章,包括主题分析、形象分析、节奏分析、曲式分析、比例分析、和声分析、调性分析、音响分析等内容。有自学辅导、还原分析简介与集合分析简介两个附录和参考答案。每章有习题。

该书根据20世纪音乐分析的目的性、选择性、实证性、程序性、参照性、相对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在当代音乐分析的范围内,将有关方法及相关内容融入到具体实例分析中,为当代音乐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可资参照的信息,是一本实用性很强音乐分析的教程。

《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彭志敏著.现代作曲技法丛书.赵德义,童忠良主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下两册,共三十章。包括勋伯格、亨德米特、梅西安、考威尔、约翰·凯奇、乔治·克拉姆、布列兹、里盖蒂、哈特克、克然涅克、瓦雷兹、贝利奥、斯托克豪森、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萧斯塔科维奇、克拉姆、罗忠镕、潘达雷斯基、韦伯恩等人作品的阐释与分析。

该书是国内首部以新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教程,教材中每位作曲家都有其与创作有关的一般情况介绍、音乐思想归纳性阐释与不同程度与方法的分析。每章有要点提示、小结与练习。该书的特点是既强调分析研究的对象在新音乐语言、新技法和新音响等方面的探索性,也力求梳理现代作曲技法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既分析探究新音乐作品本身的技术处理和有关问题,也关注与之相关的历时性发展演变和共时性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与具体相互参照、微观与宏观相互结合的个案式作品分析,势必将有利于促成具有“实证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音乐句法结构分析》.谷成志著.北京:华乐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该书分为导论、上篇、中篇、下篇四个部分,附有后记。导论涉及音乐句法结构的概念、分析的目的、分析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等。上篇为音乐句法结构单位包括乐逗、乐节、乐句、乐段及同级结构单位、复乐段及同级结构单位。中篇为音乐句法结构单位组合的类型及结构功能,包括均匀与不均匀结构、单结构与复结构、重复、对比、重复+对比、复杂化等内容。下篇为音乐句法结构分析,包括句逗标志、句法结构单位级别的判断、分析层面、分析方法、分析步骤、分析报告、分析示范等内容。

该书提出了新的句法结构单位类型(如类乐句、复复乐段等),论述音乐句法结构单位的组合规律、形成的一些结构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并举例详细阐释了句法分析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姚恒璐著.现代作曲技法丛书.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三、复调

《复调音乐》[苏]斯克列勃科夫著.吴佩华、丰陈宝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根据МУЗГИЗ1956年版译出。

该书分正文为两个部分,共五篇。附有序和音乐术语俄汉对照表。第一部分为严格写作的复调音乐,包括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与五声部,第二部分为自由写作的复调音乐,包括衬腔式复调音乐、对比式复调音乐、模仿复调音乐。

该书将复调音乐分为非模仿式复调与模仿式复调,并将严格复调写作限定在合唱音乐的范畴,以合唱音乐为研究对象。自由复调写作研究则包括合唱音乐、器乐以及乐队伴奏的合唱音乐中的复调音乐在音调上的可能性。

《对位法概要》.[法]查尔勒·柯克兰著.萧淑娴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该书根据巴黎Heugel1926年版本译出。

该书分为五章,附有中译者前言。分别为定义和一般规则、两声部对位、三声部对位、四声部对位和为对位习作的固定调原调。该书是应用传统的五种分类法为两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各种组合而写的严格对位法教材。教材例题均分别以一个大调和小调的固定调为基础,在为男女混合四声部的音域范围内,给每种类型及其组合作了大量的多种变化旋律。该书采用音级体系和弦标记法。

《对位法》.[美]瓦尔特·辟斯顿著.唐其竟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该书根据伦敦Victor Gollancz1950年修订版译出,初版于1947年W.W.Norton公司出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十一章,附有英国版前言、绪言、结语和译后记。正文部分包括旋律的曲线、旋律的节奏、和声基础与节奏、二声部对位、动机的结构、三声部对位、多于三个声部的对位、可转位的对位、二声部卡农、其他类型的卡农曲等内容。

该书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十八、十九世纪作曲家在对位方面的共同写作方法,并提供了相关谱例。就旋律的曲线和节奏方面,作了有独到见解的分析。

《复调音乐》.段平泰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

该书分为上、下两册,八篇十六章。含绪论和全书结束语。上册包括第一——第五篇,包含支声手法、旋律、对比二声部、模仿二声部、对比三声部、模仿三声部、对比四声部及更多声部、模仿四声部及更多声部等内容。下册为第六——第八篇,包含赋格概述、赋格的应用和其他复调乐曲等内容。该书主要阐释了复调写作中旋律的各种结合方法以及复调音乐的各种体裁、曲式。未附习题。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赵德义,刘永平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位对位法,共十章。下篇位复调音乐体裁,共九章。附有习题选答。上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对位旋律的写作原则,以及各种对比式、模仿式写作手法。下篇重点分析阁会总对比式复调小曲、卡农曲、创意曲及赋格曲的结构形式与写作要领。另外还介绍了支声复调和复调写法在主调音乐中的运用。

《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朱世瑞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该书分上、下两篇,共八章。含序、绪论、四个附录和后记。上篇位基础、形成、发展,含中国传统音乐中复调因素的主要表现形态、中国现代专业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中国当代复调音乐理论的发展现状等内容。下篇位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表现形态,包含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赋格套曲集、赋格曲与赋格段的写作特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模仿复调的表现形态、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对比复调、支声复调及其他综合类型的表现形态等内容。该书附录一为马思聪作品中复调写作的艺术特色,附录二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中的赋格写作,附录三为该书谱例中所用的标记符号说明,附录三为参考书目与文献。

《20世纪复调音乐》.于苏贤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该书共十三章,包含绪论、多调式伴音体系复调结构、双调性于多调性复调结构、全音音阶复调结构、非序列无调性音乐的复调结构、20世纪复调节奏创新概述、节奏主题于节奏复调形式、复节拍复调结构、节奏序列复调结构、微复调结构、复风格复调结构、20世纪赋格的演进于变异等内容。

《赋格曲写作》.陈铭志著.“作曲技术理论”丛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该书正文部分共十二章,包含主题、答题、对题、呈示部、间插段、中间部、紧接模仿、再现部与尾声、赋格曲的整体布局、二重、三重赋格曲、声乐赋格曲、赋格段的写作等内容。附有绪论与结语。

该书除讲述赋格曲写作答一般原理外,还结合中国民族调式、音调的特点,对如何处理中国民族风格的赋格曲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处理原则。

四、配器与乐器法

《交响配器法》(第一卷). [苏]C.瓦西连科著.金文达译.张洪模校.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交响配器法》(第二卷).[苏]C.瓦西连科著.Ю.福尔图那托夫编订.张洪模译.北京:1963年6月第1版。

该书分两卷,三册,共十章。包括拉弦乐器组、木管乐器与法国号、变型乐器、小型乐队中的乐器的组合、管乐器与弦乐器的同度结合、旋律的配器、和声结构中的弦乐器与管乐器的结合、复调音乐、管弦乐的音型化、管弦乐的持续音、管弦乐织体中的转接、呼应和对话以及配器中的支持与强调等内容。该书有作者序、原作者序和各种乐器的简称。

该书只采用俄罗斯和苏联作曲家的作品来作为配器的范例,并在弦乐组的技术运用手法、管弦乐持续音配置法以及管弦乐的对位法等方面有独到的阐述。

《配器法》[法]H.柏辽兹原著.[德]R.斯特劳斯补充、修订.姚关荣、童忠良等译.李季芳校.上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8月第1版。下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根据德意志民族共和国莱比锡PETERS1955年版译出。

该书上卷正文包括引言、弦乐器、管乐器等内容,有原序、关于配器法、译名对照表。下卷包括无簧管乐器、键盘管乐器、铜管乐器、用号嘴的木管乐器、人声、打击乐器、新式乐器、管弦乐队、乐队指挥等内容。

该书对管弦乐配器的理论以及管弦乐技法的若干问题,均做了系统阐述,对欧洲配器理论方面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配器法基础教程》.高鸿祥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八章,包括管弦乐队概述、弓弦乐器与弦乐器组、木管乐器与木管乐器组、圆号、木管乐器、圆号与弓弦乐器的组合、铜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及其在乐队中的运用、管弦乐全奏中的音质组合等内容。每章有习题。该书有后记。

《管弦乐队配器法》.牟洪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该书共十七章。包括弦乐器概述、弦乐器配器法、木管乐器概述、木管乐器配器法、圆号乐器概述、打击乐器及彩饰性乐器概述、小型乐队配器法、铜管乐器概述、铜管乐的和声分配及音响平衡、管弦乐队的全奏、管弦乐队音响的增长与收缩、管弦乐配器的色彩手段、协奏曲、混合乐队配器、京剧唱腔伴奏的写法等内容。该书创作实践与理论结合,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校,选用了更多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国籍的作曲家的作品作为范例分析。

《管弦乐队乐器法》.施詠康.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该书正文共四章,有序言和三个附录。第一章:弓弦乐器与弓弦乐器组,包括总述、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第二章:木管乐器与木管乐器组,包括总述、长笛类乐器、双簧管类乐器、单簧管类乐器、大管类乐器等。第三章:铜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组,包括总述、圆号、小

号、长号、大号等。第四章:装饰性色彩乐器与打击乐器,包括装饰性色彩乐器、打击乐器等。附录一:移调木管乐器表。附录二:移调铜管乐器表。附录三:管弦乐乐器音域总表。

该书着重阐述了各类乐器发展的简史、乐器的构造、性能及演奏技术,并对每种乐器在乐队中的运用作了简略介绍,以便从初步了解和熟悉其在乐队中的作用。本书适用于管弦乐法初学者。

《民族乐队乐器法》.中央音乐学院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第1版。

该书正文共四章,有说明。第一章:拉弦乐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低音与倍低音拉弦乐器、板胡等。第二章:弹弦器乐,包括琵琶、三弦、阮、柳琴、扬琴、筝、古琴等。第三章:吹管乐器,笛、箫、唢呐、笙、管、喉管等。第四章:打击乐器,包括鼓、锣、叉、板类乐器、星等。该书是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阐述了民族管弦乐器基本知识,是学习民族管弦乐乐器法学习的重要参考文献。

五、音乐基本理论与作曲法

《基本乐理教程》.晏成佺,童忠良,钟峻程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十四章,有前言与附录。第一章:音的长短。第二章:节奏与节拍。第三章:音的高低。第四章:音程。第五章:大调调体系(一)——调式、大调式。第六章:大小调体系(二)——小调式、平行调。第七章:民族调式、中古调式。第八章:和弦。第九章:调的关系。第十章:调的交替与转换。第十一章:装饰音、演奏记号及常用音乐术语。第十二章:近现代乐理知识。第十三章:中国古代乐理知识。第十四章:律学常识。每周有练习题。附录一:部分音乐院校入学考试的乐理试题。附录二:习题与试题选答。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基本乐理的各个方面,是一本重要的基本乐理教材。同时,它还是武汉音乐学院基本乐理课程的指定教程和武汉音乐学院本科入学考试乐理科目的指定书目。

《现代乐理教程》.童忠良著.现代作曲技法丛书.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该书正文共五章,有前言与附录。第一章:新的调式音阶,包括民间特殊调式音阶、中古合成音阶、增减调式音阶、非增减调式的音程型音级、特征式音阶、美西昂有限移位调式、自由结构音阶、八度以上的合成调式等。第二章:现代节拍与小节解放,包括非传统概念的常规节拍、非周期时值的混合拍子与变拍子、现代音乐的节奏单元、附加时值节拍、节奏单元按比例的增减、复合节奏与节拍对位、节奏卡农、现代逆行节奏与不可逆行节奏等。第三章:现代和弦与和音,包括三度高叠和弦、变五音和弦与半音化和声、附加音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平行和弦、复合和弦、不同和声理论的和弦标记等。第四章:现代调性与调关系,包括勋伯格结构功能的调领域、盛克体系的两级对称、同中音调与重同名调、欣德米特的调关系与和弦分类、巴托克的调式对称与轴心功能、双调性与多调性等。第五章:有关现代作曲技法的乐理,包括十二音技法中的乐理、音高集合中的乐理、集合原型的乐理求解、早期电子音乐中的乐理、MIDI与通俗音乐中的乐理五声调性扩展的乐理。附录一:MIDI音色与打击乐键位表。附录二:爵士音乐和弦标记表。附录三:现代记谱简介。附录四:合成器及电脑音乐词汇。附录五:部分现代作曲家译名对照。附录六:习题选答。

该书是基本乐理教程的深化与拓展,主要将学习范围与对象延伸到20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新的作曲技法与新的音乐分析方法。是研究近现代音乐的重要参考文献。同时,该书还是武汉音乐学院“现代乐理”课程的指定教程。

《中国传统乐理基本教程》.童忠良,崔宪、胡志平、彭志敏、王忠人编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九章,有自学辅导、附录、编后记、主要参考书目。第一章:律名与律吕,包括十二律名与现代音名对应关系、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律”、“吕”及其在乐理学习中的意义、均、宫、调等基本概念等。第二章: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包括音阶名称与正声、变声、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先秦特殊的标音体系等。第三章:同均三宫的基本概念、三宫同曲、三宫同均、应声与八音之乐等。第四章:旋宫与八十四调,包括旋宫与旋宫图、右旋与同宫系统、左旋与同主音系统、八十四调与调头、犯调在音乐实践中的运用、借字的运用等。第五章:节奏与节拍,包括节拍与板眼、节拍中的节奏组合、板式及其变化、宝塔尖与数列节奏、锣鼓经和多层节奏等。第六章:公尺谱,包括公尺谱的谱字及其记写符号、公尺谱的记写格式、公尺谱的调名与调高、古公尺谱简介等。第七章:减字谱与其他字谱,包括减字谱的谱字符号、减字谱谱字的组合、古琴的常用调及其音位、琴曲、琴歌中的减字谱、其他字谱等。第八章:三分损益法及其律制,包括律数与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与十二律、五度相生律音阶、十二正律及其音阶、含变律的五度相生律制。第九章:钟律、琴律与新法密率,包括七弦琴及其徵位、泛音列与纯律音程、曾候乙编钟与钟律。新法密率的探索与确立。每章附有练习题。附录一:练习选答或提示。附录二:曾候乙钟铭与乐理有关图文举例。附录三:名词与术语解释。

该书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论及中国传统乐理的教程,是中国传统乐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同时,也是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乐理”课程的指定教材。

《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中国音乐教育大系·音乐卷.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十五章,右《中国音乐教育大系》序、附录、参考文献。第一章:音、音高与十二律。第二章:音符及其时值的划分。第三章:谱号、律吕与辅曾。第四章:节奏与节拍。第五章:音程。第六章:自然大小调式。第七章:自然大小调式的变体。第八章:中国民族调式。第九章:和弦。第十章:调的关系。第十一章:调式变音及调的交替与转换。第十二章:装饰音、演奏记号及音乐术语。第十三章:律制。第十四章:近现代乐理知识。第十五章:中国传统乐理补充。附录:部分音乐院校入学考试的乐理试题选编。

该书将中国传统乐理与西方乐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本有独特视角的基本乐理教程。是国内一本非常重要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基本乐理教程。

《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1版。

该书正文共十五章,有说明、附录与后记。包括音及音高、音律、记谱法、调式总论、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各种调式、大小调式、音程、和弦、节奏与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调式变音与半音阶、移调、装饰音、关于旋律的知识等内容。附录一:简谱及公尺谱简介。附录二:常用音乐术语一览表。

该书截至2002年,共印刷28次,是国内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教程。

《基本乐理教学法》.李重光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五章,有前言。第一章:目的任务。第二章:课程内容。第三章:教学原则。第四章:教学方法。第五章:教学环节等。

该书是专门课程的教学法,不仅涉及一般课程教学规律,还根据基本乐理的课程特点,进行了详细、系统的阐述。是教授基本乐理课程教师重要的指导性文献。

《音乐基本理论习题》.[苏]B.赫伐斯琴科编.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5月第2版。该书根据Музгнз1951年版译出。

该书正文共十三章,有编者序。第一章:音名及音的标记。第二章:记谱法。第三章:节拍和节奏。第四章:音程。第五章:调式及调。第六章:大小调的音程。第七章:和弦。第八章:变音体系。第九章:转调。第十章:调式。第十一章:旋律。第十二章:移调。第十三章:装饰音。该书每章有练习。

《现代记谱法教程》.童昕著.现代作曲技法丛书.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该书正文共分上、下两篇,有前言、参考答案、附录与后记。上篇:通用记谱材料,包括音高、时值、力度记号、框形记谱法、图标谱和文字谱、电子音乐谱等。下篇:专用记谱材料,包括打击乐器、竖琴、钢琴、弓弦乐器、管乐器、人声等。

该书力图通过帮助读者通过对已有的现代记谱符号和记谱方式的学习,总结除其中的规律和本质特征,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地掌握现代音乐作品的读谱技巧,并建立一种科学的记谱理念。该书是国内首部涉及现代音乐记谱法的教程,是一本论及该专题重要的参考书目。

《新音乐语汇——现代音乐记谱法指南》.[美]霍华德·里萨蒂编.苏澜深,杨衡展,罗新民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六章,有序、前言、内容编排说明、附录和译者后记。第一章:通用记谱材料。第二章:弦乐。第三章:打击乐器与竖琴。第四章:木管。第五章:铜管。第六章:声乐。附录:作曲家及作品选辑。

该书所运用的符号是数十年来实践中为音乐家们所认可并广泛运用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另外,该书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涉及新音乐记谱法的著作,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现代音乐视唱教程》.刘永平编著.现代作曲技法丛书.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六章,有前言与后记。第一章:调性扩展视唱。第二章:泛调性视唱。第三章:自由无调性视唱。第四章:十二音序列视唱。第五章:二声部视唱。第六章:多声部弹唱。每章均包括基本概念(或概述)、教学指导、实例练习。

该书是国内首部现代音乐视唱教程,是武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专业“高级视唱”的指定教程。

《现代音乐视唱教程》.郑敏编著.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四章,有序、前言和后记。第一章:单声部。第二章:多声部。第三章:节拍、节奏。第四章:音程。

该书选用208条不同作曲家的作品片断,为学习、掌握现代音乐提供了基础训练。同时,它还是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系列教材之一。

《20世纪的音乐语言》.G·韦尔顿·马逵斯著.蔡松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该书根据1964年普伦梯斯·豪尔有限公司出版,1981年由格林伍德出版社重印译出。

该书正文共九章,有题献、序、引言、附录。第一章:旋律线。第二章:二声部写作。第三章:三声部写作。第四章:四声部或多于四声部的作品。第五章:对位法。第六章:不协和的增长。第七章:十二音技术。第八章:和声方向。第九章:尾声。附录包括参考书目、中外音乐术语、人名、曲名对照、人声及乐器译名表。

该书概况性地介绍了20世纪音乐理论,是音乐学院各个专业、各个层次了解20世纪音乐的综合性读物。

《歌曲写作教程》.陈国权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该书正文分上、下篇共十六章,有前言、附录和后记。上篇包括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主题乐句的写作、旋律发展手法、乐段结构歌曲的写作、两段体歌曲写作、三段体歌曲写作、多段体歌曲写作和歌曲结构布局、固定音调和固定节奏的贯穿发展等。下篇包括曲调与声调、装饰音、色彩变音、特性调式变音和转调、拖腔、歌曲的常见体裁、艺术歌曲特征、通俗歌曲特征等。附录一:男女各声部音色音域和定调演唱形式演唱风格。附录二:部分习题解答提示。

该书以一般歌曲、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为主要研究对象,适宜于开始进行歌曲写作并熟练掌握五线谱,以及有初步和声知识的读者。

《作曲技法的演进》.[日]属晵成著.陈文甲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该书正文共分两章,有写在前面、初版前言、一九八〇年版前言、中文版前言、译者的话。第一章:调性,包括功能序列、和声的强进行和弱进行、教会调式的影响及其功能序列、五声音阶、半音进行、四分音阶及其音乐、调性及其形式、有附加音的三和弦及其它新和弦、古典派音乐和浪漫派音乐、印象派和表现派音乐、十二音体系音乐及其它现代音乐等。第二章:谐调与对比,包括反复法、变奏法、对照法、增减法、划分法、复调法等。

该书材料丰富,内容较为新颖,对了解、掌握作曲技法的演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西方交响音乐发展纲要》.许勇三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1版。

该书正文共六个部分,有致读者、前言与附录。第一部分:组曲。第二部分:协奏曲。第三部分:交响音乐发展主流——德奥的交响乐。第四部分:交响音乐发展的支流——法国与民族乐派的交响乐。第五部分:交响音乐的分支——交响诗。第六部分:二十世纪的交响乐,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新民族乐派、法国、苏联音乐、英国、美国等。附录一:《关于奏鸣曲式形成的初步探讨》一文的结论部分。附录二:西方交响音乐主要曲目。附录三:运用交响音乐进行音乐欣赏训练的经验。附录四:[美]穆尔、黑格合著:《交响乐与交响诗的分析图表》(选译),周小静译。

该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西方交响音乐的发展过程,并对一些作曲家的作品进行评介,是学习、欣赏西方音乐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曲技术理论必读专业书目与课外书目 (1)

作曲系作曲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指挥专业、视唱练耳专业 本科必读专业书目与课外读物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专业书籍 1、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2、杜布瓦《对位与赋格教程》(上下册) 3、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 4、《中国传统民歌艺术》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课外书籍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China—A Macro History) 2、许倬云《万古江河》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专业书籍 1、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 2、识别乐谱《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二、三、四册,外国作品一、二、三册)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理论》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课外书籍 1、《中国美术史》 2、《西方美术史》 大学二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陈铭志《赋格写作教程》 2、《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 3、《现代乐器学》 大学二年级课外书目 1、《中国美学史》 2、《西方美学史》 3、《艺术创作美学》 大学三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吴祖强《论曲式与作品分析》

2、怀特《音乐分析》 3、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共3册) 4、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 5、《现代音乐概论与欣赏》 大学三年级课外书目 1、《社会学与生活》 2、《心理学与生活》 3、《中国社会思想史》 大学四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法教程》 2、杨立青《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 3、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 4、袁静芳《民族器乐》 大学四年级课外书目 1、《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 2、佛洛依德《论宗教》 3、《人类学与生活》 4、《中国文化心理学》 大学五年级必读专业书目 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一、二册) 2、柏辽兹《配器法》(一、二册) 3、浏览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中的管弦乐总谱 大学五年级课外书籍 1、《音乐人类学》 2、《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 3、《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系主任:胡建华 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建华 一、业务培养目标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具备作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完成音乐创作与制作,能在基层文艺单位、文化馆站、少年宫馆、中小学以及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部门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制作、教学、辅导、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基本业务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和音乐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涵盖的音乐作品创作与制作、音像录制、音乐教学、音乐文化普及和宣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计算机作曲技术,能够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制品的制作。 2. 掌握作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和讲授能力。 3. 能够对国内外最新的作曲技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不断更新、升级计算机软件,进行音乐产品的制 作。 4. 具有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使音乐作品和制品适应社会需求,也具有超前的创新潜力。 5. 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核心课程:作曲写作与计算机制作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技术理论,中国音乐史、西 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钢琴等支撑性课程。

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见《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四、选修课程选课要求 1. 全院公共选修课程:应至少选修8 学分。“大创” 2 个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并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2. 系内专业选修课程:在指定各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总计选修14 学分。 五、说明 1. 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专业简介 该专业具备学科交叉性质,是将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将创作灵感、作曲技术在计算机上能瞬间呈现出实际音响,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音乐作品进 行编创、改编、修正、重组,也可利用音源进行新的音色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视野,同时,利用音乐制录技术和设备完成音乐产品的制作,可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音乐制品的需求,该专业具有社会需求的广阔市场,并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还会开拓出更为新颖的电声音乐领域。 2. 关于素质培养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为基层培养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是办学方向,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 的音乐创作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音乐创作与制作,而且也具备进行音乐教学、辅导、指导和从事基层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等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意识和较为宽阔的音乐文化视野和品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音乐文化生 活的质量和人文素质,进行创新型的工作储备一定的知识和能量。 3. 关于知识结构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四个系列板块。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返回主页 1 《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 《语言与文化》 顾嘉祖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 《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 《汉语音韵》 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 《中国文字学》 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 《应用语言学》 桂诗春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 《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 《语言论》

钱军导读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2 《文心雕龙选译》 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 《训诂简论》 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14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 《邓小平论文艺》 邓小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9 《风雨天安门》 曹英,于超编团结出版社 20 《励志·人生》 林语堂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21 《诗学》 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2 《西方美学名著译稿》

宗白华编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3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韦斯坦因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 《文学理论》 郑国铨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 《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8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 《孟子译注》 金良年译注2003年版 31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 《李白诗选》

各个学科推荐书目

看到果壳问答里有人要求推荐各学科入门书籍,想起以前正好做过类似的工作。 是在2009年的时候,集合了科学松鼠会和豆瓣的网友,一起推荐了这些书。 当时的要求是:“先写下你的专业领域,再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受过高中教育、但完全不了解你这个领域的人想学习之,你推荐哪本入门书籍??”。大量网友参与,最后总结了以下这些书。不过,最后列出来的书籍,恐怕不完全是高中水平能掌控的,也难怪,不是所有领域都能轻易入门的。 所以,最后我将这个列表定义为:“对想了解某个领域的初学者来说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学科在演进,新书不断出来。今天整理到这里,也希望果壳网的网友继续推荐,一起来打造一份理想的榜单。----------------------------------------------- 1. 师从天才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尼格尔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评语: sunfield推荐(药理学):介绍里说这本书说的是科研界的师承关系,其实大部分讲的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史。 2. 普通生物学 作者: 陈阅增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评语: 桔子(细胞生物学)推荐:我就是高中看《普通生物学》才突然对生物感兴趣。以至于报考时候脑子里除了生物其它什么也不知道。比后来编的所谓什么“面向21世纪教材”强多了;生物学入门的好书;come_god说:记得高三参加全国生物学竞赛时看的第一本书。《普通生物学》高教出版社 3. 什么是数学 作者: [美] R·柯朗H·罗宾著/I·斯图尔特修订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评语: 数学专业众人推荐 4. 病者生存 作者: (美)莫勒姆,(美)普林斯著,邵毓敏译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评语: BoBo(医学)推荐:从新的角度来看我们所生的疾病。英文原本也不长的。这本中译本,看看既新鲜又产生很多奇怪想法。 5. 物理世界奇遇记 作者: (美)伽莫夫/(英)斯坦纳德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评语: bullimit(理论物理)推荐:这本书中对理论物理基础做了极富独创性而又深刻的描述,不是一般物理类的科普书-例如时间简史所能够比得上的。 6. 追寻记忆的痕迹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Composition&the Theory of the Technique for Composition 学时学分:54学时/2学分 适用专业: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 开课部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专业课,是博士生对国内外音乐作品,尤其是当代音乐作品创作技法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创作实践的课程。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专业课,主要进行创作实践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二十世纪中外音乐文献研究》与《二十世纪配器技术研究》课程都是专业辅修课程,分别进行专项研究,以辅助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创作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的新音乐及其作品分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章勋伯格的《钢琴小品六首》Op.19——关于调性的“模糊、游移、隐退、淡化” 和“自由无调性”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勋伯格创作技法的演变过程,掌握现代作曲技法的缘起。 重点与难点:关于勋伯格的生平和历史地位。他的早期音乐创作和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关系。关于“自由无调性”的意义和勋伯格的自由无调性创作。勋伯格的五部钢琴独奏作品及其在风格上的演进意义,关于Opp.1ll、23、25、33ab的简要分析。对0p.19所含六段,小品的说明性分析,它们各自在自由无调性处理中的手法与特点。 第一节与勋伯格及其创作有关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关于勋伯格的钢琴独奏曲 第三节关于《钢琴小品六首》0p.19的说明性分析

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 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 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布律内尔等著、黄惠珍与王道男译:《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91年谢弗雷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卢康华、孙景尧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 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北京师大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昂热诺等主编、史忠义与田庆生译:《问题与观点》,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2,比较文学的众多研究与实践 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今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朱光潜:《诗论(增补本)》,三联书店,1984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 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 杨周翰著:《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张星琅:《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1936 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89年 安田朴著、耿昇译:《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8年 方平著:《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比较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范存忠著:《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蒋述卓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古添洪、陈慧桦编著:《从比较神话到文学》,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 王润华著:《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 孙景尧著:《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万钧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 曹顺庆著:《中外比较文论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发祥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迈讷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一)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以统称“四大件”的“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以及“配器法”为核心课程构架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专业(主)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技术理论各专业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①,他们以作曲技术理论中某一个方向为专攻,兼修相关方向或课程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与辅助;第二类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为作曲专业及相关专业(比如计算机音乐专业、指挥专业等等)的本科生,“四大件”是他们专业学习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第三类就是这里要重点讨论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其教学对象主要是非作曲系的音乐各专业方向特别是音乐学②、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各专业方向的本科生,他们以作曲技术理论的部分内容/方向/课程作为基础课。 经过近八十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国专业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完备的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前述第二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显着———这与各大音乐学院作曲系都把作为本科教育专业基础课的“四大件”的教学,看作安身立命之本而给予高度重视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在前述三类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作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还是共同课———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从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到教材建设、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等等方面,都有值得认真思量并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我们目前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粗略地说,就是前述第二类教学 在课程设置、内容范围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的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的简化。就课程设置而言,国内各大音乐学院以及各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的音乐院系,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绝大多数只开设“和声学”与“曲式学”,少数条件较好的院校会涉及“对位法”。 这好像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就不需要对位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叶隽考博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叶隽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101 外国文学系 (4)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文学 (2)01德语文学 叶隽 ①1006二外(英语)、1007二 外(日语)、1008二外(俄语)、 1010二外(法语)选一 ②2012德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③3005专业德语(德-汉互译) 二、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

作曲技法基础理论考试大纲设计

《作曲技法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曲式》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牢固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 2. 深刻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曲式类型的特点。 3. 熟练通过音乐作品分析较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的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 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 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曲式结构领域的术语: 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

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曲式发展原则的多重结合。 4、音乐的陈述类型: 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 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曲式的分析 1. 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 二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3 . 三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曲式的分析 1. 复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2. 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3. 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4. 奏鸣曲式的定义、特征、变体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奏鸣曲式的分析。 5.边缘曲式的定义、主要类型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 判断曲式结构类型,画出曲式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 阐述作品曲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几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 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 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 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比较文学原理参考书目

《比较文学原理》课程 参考书目 学科理论类: 《比较文学译文集》,张隆溪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选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王向远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论》,【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美】李达三著,见《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罗钢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比较文学》,【法】基亚著,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论》,曹顺庆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批评的概念》,韦勒克著、张金言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辑,杨乃乔、伍晓明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汪介之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 《比较文学论集》,乐黛云、唐林森主编,译林出版社,2004年。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乐黛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王向远著作集第六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0-2000),王向远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曹顺庆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 《比较文化学》,方汉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多维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学》,孟绍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比较诗学》,饶芃子著,陕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

中国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作者:本科生教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74 更新时间:2009-11-1 1 1. 《古神话选释》,袁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名家品诗经》,朱自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3. 《楚辞选》,马茂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 《论语译注》,杨伯俊著,中华书局 5. 《名家品庄子》,梁启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6. 《史记选注集说》,韩兆琦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7.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8.《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10.《杜诗镜铨》,(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或者《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 11.《李太白全集》,李白著,王琦注,中华书局 12.《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3.《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4.《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5.《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6.《元杂剧史》,李修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人民文学出版社 18.“三言二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上海古籍出版社 21.《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2.《静志居诗话》,朱彝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3.《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艺考必备作曲基本理论知识

音乐:艺考必备作曲基本理论知识 什么是曲式学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各主题乐段用“A,B,…”表示。如“两段体”的曲式图式是“AB ”;“三段体”的图式是“ABA’”,第三段A’与第一段基本相同。儿童歌曲多为两段体甚至一段体;通俗歌曲多是三段式。而“圆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什么是复调 “复调”是相对于“主调”而言。如果只有一个声部担任主题旋律,其它声部仅起衬托作用,这样的音乐叫主调音乐。如果旋律声部不只一个,且各声部横向上彼此具有独立性,纵向上构成和声关系,形成和协的有机整体,则这样的音乐叫作“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旋律依主次关系被称作“主旋律”、“副旋律”。主旋律只有一个。复调是重要的作曲技法,应用甚广,其理论基础是和声学。“赋格”是复调曲式之一,巴赫将其技巧发展成熟。 什么是对位法 对位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法之一。它以和声学为理论基础,使各声部既协和又相对独立。如重声合唱(三重唱,四重唱)

就是用对位法写的。对位法又有“严格对位”和“模仿对位”之分。俄、德音乐理论家推崇、恪守严格对位。 什么是旋律 旋律就是曲调。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韵律。“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具体说来,一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旋律具有视觉性:它体现在旋律线(符头的连线)上。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认为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旋律写作的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常用的发展手法有:重复,模进,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多数概念的讲解要通过板示和视听。 什么是配器 配器法是管弦乐的写作技法,故又称为“管弦乐法”或“乐器法”。但对于一切乐队的演奏乃至于通俗歌曲的伴奏都离不开配器的运用,因此学一点配器知识很有实用价值。 学习配器法是要解决如下问题: ·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音色,音量及演奏法等 ·各种乐器间音量上的匹配关系 ·正确地选用乐器以求正确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及风格

编曲与作曲的艺术探讨开题报告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编曲与作曲的艺术探讨 系别:艺术系 专业:音乐学 年级:10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 5 月20 日 。

目录 一、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二、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三、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3 年12 月12 日至2014 年 5 月20 日题目:编曲与作曲的艺术探讨 姓名: 学号: 系别:艺术系 专业:音乐学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一、研究目的 希望通过这个论题研究,要求学生针对编曲与作曲的概念、区别以及艺术魅力进行一个全方位、深入的探讨和了解,并且就编曲与作曲本身的价值、以及操作实践注意事项等进行一个括析,从而得出本论的最终结论。 二、工作要求 (一)原始资源收集的要求 学生应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收集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础上收集写作素材。 (二)写作要求 要求:在文字中体现“选题与实习结合;论文内容理论与实证结合”等内容三、工作日程安排 2013.9.2——2013.12.11 前期准备工作,学生确定选题 2013.12.12 指导老师下达论文任务书 2014.1.10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2014.1.13——2014.3.9 论文初稿撰写阶段 2014.3.10——2014.3.13 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检查表) 2014.3.14——2014.3.31 论文初稿完成阶段 2014.4.1——2014.4.20 论文修改 2014.4.21——2014.4.30 论文定稿 2014.5.1——2014.5.10 论文答辩准备、参加答辩 2014.5.11——2014.5.20 论文整理、装订、归档 四、技术成果要求 要求学生结合文论文献资料,以及自身对编曲与作曲的理解,与同学的探讨和对学科本身的研究等资料,提出编曲与作曲之间的区别与关系的论点,并能运用实践调查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方式,帮助达到全面分析论点论据的目的,从而最终得出课题所需的论文论点。

全国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推荐100部阅读书目

全国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推荐100部阅读书目 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10月26日通过) 为配合中文系7门专业主干课(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和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三次年会的认真讨论,决定向全国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推荐100部阅读书目。带"△"号者为重点推荐阅读书目。各校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本校藏书情况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版本,或指导学生自行选择版本。各学校应把学生阅读作品情况,作为专业主干课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并组织各类读书活动。 一、语言学类 0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0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0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0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0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0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0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0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0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文艺理论、美学类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三、中国古代文学类 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北大文学理论书目(导师推荐书目)

我考文学理论方向看的一些书 北大中文系不指定参考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书,我把我看的一些书列出来仅供大家参 考. 文学理论专业: <文学原理>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董学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学导论>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胡经之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张首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王一川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童庆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讲演录>王一川著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原人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列文论教程>王怀通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典文学三百题>(没看完)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指导>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作品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位错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晶体滑移过程时提出来的。当金属晶体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一般是通过滑移过程进行的,即晶体中相邻两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相对滑动,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滑移痕迹——滑移线。为了解释此现象,根据刚性相对滑动模型,对晶体的理论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所估算出的使完整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等于G/30,其中G为切变模量。但是,由实验测得的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这个理论值低3~4数量级。为解释这个差异,1934年,Taylor,Orowan和Polanyi 几乎同时提出了晶体中位错的概念,他们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着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的,位错再较低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滑移。按照这一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其理论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于实验值。在此基础上,位错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位错模型才为实验所证实,位错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位错理论不仅成为研究晶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固态相变,晶体的光、电、声、磁和热学性,以及催化和表面性质等。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位错指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是晶体原子排列的一种特殊组态。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将他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图1.1所示。设含位错的晶体为简单立方晶体,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多余的半排原子面EFGH犹如一把刀的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 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概述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一、和声学 《和声学基础教程》.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该套教程是“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之分册,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四位在和声学上颇有造诣的专家的力作,也是国内专家所著的和声学教程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套教程。 《和声学基础教程》分上、下两册,共44章,分别含两个附录。该套教程从和弦的构成入手,涵盖了传统和声写作的所有内容,并增加同宫系统自然调式、民族调式和声写作,融入调式复合和同主音综合调式等内容。教程上册的附录一为乐曲实例三首,按和声进行以级数标明各个和弦,附录二为习题选答。教程的下册附录一为大小调和声体系在近现代的发展,附录二为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附录一中包含同中音综合调式、重同名综合调式、中音三度循环和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拓展了基础和声学教程包含的内容。同时,该套教程新增加的内容,是专家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和声学研究之中。 《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童忠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4月。 该专著含序、前言正文、两个附录与后记,为童忠良教授80年代初期涉及和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正文包括调性扩张与功能延伸、古典和声的支柱与骨干和弦的变体、孪生的同名调与对称的宫角轴、功能意义的音级与音级概念的功能、功能族之外与重同名之间以及重中音循环与功能网辨析等七个章节。该书研究的重心在和声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涉及有广义调性的、从而具有一定功能关系的和声手法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和声语言。附录一为和声分析50例,附录二为千分八度值与卡氏律学标记。 《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述》.汪成用.上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编辑部.《音乐艺术》增刊之一,1982年11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阅读书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硕士阅读书目A(理论部分) 一、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1、哈洛尔德.纳.孚尔勒:《古希腊文学史》 2、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3、王忠祥、聂珍钊:《外国文学史》 4、聂珍钊:《20世纪西方文学》 5、布罗茨基主编:《俄国文学史》(上、中、下) 6、冯至等:《德国文学简史》 7、阿里克斯特:《英国文学简史》 8、安德鲁.桑德斯:《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 9、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英国文学史》(三卷) 10、季莫菲耶夫:《苏联文学史》(上下卷) 11、金克木:《梵语文学史》 12、M.雅洪托娃等:《法国文学简史》 13、刘若端等译:《美国作家论文学》 14、威勒德.索普:《二十世纪美国文学》 15、凯瑟琳.休斯:《当代美国剧作家》 16、董衡巽等:《美国文学简史》(上、下) 17、《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18、亚里士多德:《诗学》 19、莱辛:《拉奥孔》 2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21、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 22、H.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23、韦勒克、沃克:《文学理论》 24、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5、佛克玛、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 26、《“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7、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88) 28、《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9、《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 30、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1、《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 32、《苏俄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3、《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 34、《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5、容格:《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7) 36、弗莱:《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37、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8、伊泽尔:《审美过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理论作曲》教学大纲

《理论作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144 总学分:8 开课学期:第1—8学期 适用专业:音乐学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理论作曲是音乐学专业中技巧课(一)中的一门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是指音乐学专业中理论作曲方向学生的主课,主要包括作曲技术理论的四门主要课程。通过4年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作曲技术理论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先修完基本乐理课程和一定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和声写作、歌曲写作、作品分析、乐队编配等能力。主要侧重于四部和声写作、和声的实践应用,乐队的改编与编配,常见的曲式结构与作品分析等。 三、教学时数分配 四、教学内容 (一)音乐基础理论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基本乐理与音乐常识的基本知识。 2、重点与难点 音程、和弦、调式知识。

(二)和声学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和掌握初级和声全部内容、高级和声的部分内容以及键盘和声与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知识。 2、重点与难点 初级和声知识、四部和声写作训练、为旋律配和声。 (三)歌曲写作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歌曲写作技巧,歌曲伴奏写作,多声部歌曲写作等知识。 2、重点与难点 歌曲写作、四声部合唱创作。 (四)复调音乐常识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复调音乐基本知识,复调音乐分析与写作常识。 2、重点与难点 复调音乐作品分析。 (五)曲式与作品分析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曲式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各种曲式结构的分析。 2、重点与难点 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 (六)乐队配器常识 1、教学目的与任务 了解乐器法、配器法常识,掌握读谱与分析方法,并能进行改编与简单的写作。 2、重点与难点 乐器法常识、多声部音乐改编创作。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2、同时开设课程:钢琴与伴奏、西洋器乐或民族器乐、声乐。 六、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主要教材: 《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3月,第二版。 《歌曲作法》,樊祖荫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复调音乐教程》,于苏贤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李芒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乐队编配与排练》,方智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一、语言学类 1.《语言问题》赵元任着,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着,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着,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着,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着,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着,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着,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着,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着,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着,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着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文艺学类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着,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4.《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文心雕龙选译》刘勰着,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6.《诗学》亚里斯多德着,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20世纪西方美学名着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