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案 (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案 (1)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学案)

§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学会使用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等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

3.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对化学的好奇心、探究欲。

4.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并能判断化合反应。

5.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

【学习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前准备】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其次是。

2.氧气通常是一种颜色,气味的体?

3.当把无色的氧气温度降到-183℃时,便会成为淡蓝色的液体,人们把该淡蓝色的液体称为―――液氧。氧气变为液氧是变化。

4.给一气球中充满氧气,由三楼阳台扔出,气球会(填上浮或下沉),说明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5.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

6.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老师提供的一瓶气体是氧气而不是空气?

7.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把铁丝绕城螺旋状?为什么在集气

瓶的底部要装少量的水?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

2.味:

3.态:

4. 溶于水。

5.沸点:

6.熔点:

7.标准状态下密度为 【实验观察,知识讲解】

1.

木炭在氧气里点燃时会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碳+氧气 二氧化碳

2.铁的熔点为1535℃,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也不容易燃烧,把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燃烧后的熔化物的温度也将近1535℃,掉下来,瓶子底部经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可能炸裂。 【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你能仿照上面1的例子,总结出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填表吗?

1.比较上面3-1,3-2的变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目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反应前有几种物质,反应后有几种物质)

它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在化学上把这种反应叫做 反应。它的特点是:多变一 。

2.从上述实验中你认识到,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从上面的实验和讨论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

3.

[巩固练习]

点燃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硫+氧气 二氧化硫

②镁+氧气 氧化镁

③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④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水 碳酸

2.化合反应可用通式 来表示 。

3、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外)慢慢倒入量筒中 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 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正确 D .全部错误

4.下列物质燃烧后可以做烟幕弹的是 ,军事上可以用来作照明弹的是 。

A. 镁

B. 硫

C. 木炭

D. 红磷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 )

6.四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试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鉴别。

7.第70页: 第1题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延伸拓展]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桌子上放置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请你猜想一下是什么气体?写出两种可能

第70页习题3.1 : 4

【课后记】

【改错栏】

【意见】 _____________(签字) ______月______日

政治生活导学案(2)

【经典训练】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对人民实行民主 B.对敌人实行专政 C.阶级性 D.人民当家作主 2、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 - 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中有154名中国人。在得知航班失去联系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公民的安全,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物质保障 C.国家的专政职能 D.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历史性 B.社会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4、2014年6月山东省公安厅启动反恐“一分钟处置”机制,提升反恐防暴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B.只要坚持专政职能,就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C.对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D.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已成为各项工作中心 5、2014年5月,为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新疆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通告》。这表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专政职能同样适用于民族、宗教问题 ③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④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这一规定() ①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充分体现②折射出了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③反映了我国公民权利实现具有保障④为公民实现基本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7、201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初露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8、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是() 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全民的民主

第六课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课第一框认识经济全球化导学案 【课标内容】 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学习任务】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了解并能区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4.理解并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5.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世界经济出现了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与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贸易全球化:随着的提高和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3)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注意: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

知识点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含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或,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2.跨国公司目的:实现。 3.跨国公司的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2)消极影响: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自主探究】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民生福祉提高;国家分工深化,各国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发达国家长期占据高端,获取了大部分利润,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无比艰难。又如,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时,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尖锐,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更加突出。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习题小测】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章复习学案 一、物质的分类 1、常用的分类方法: 和 2、①胶体的本质特征:; ②胶体的性质: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叫做,用于区别。 ③Fe(OH)3胶体的制备: 。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2、下列各组选项按照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项是() A.HCl、CO2、铜、液氯 B.蔗糖、NaNO3、氮气、玻璃 C.NaCl、乙醇、铁、漂白粉 D.盐酸、SO3、石墨、水玻璃 3、下列分散系中,能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蔗糖溶液B、碘化银胶体 C.浓盐酸 D.豆浆 4、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lOO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二、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里或能导电的叫做电解质。 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A.烧碱溶液 B.铁丝 C.熔融的K2SO4 D.酒精 E.石墨 F.SO2G.硫酸铜晶体H.液态氯化氢I.熔融的硫酸钡 (二)、离子共存 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K+、MnO4-、Cl–、SO42-BNa+、AlO2-、NO3-、HCO3- CNa+、、H+、NO3-、SO42- D Na+、SO42-、NO3-、Cl- 2、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4+、CO32-、Al3+、Cl-BNa+、AlO2–、K+、SO42- C Cl-、K+、SO42-、Na+ D K+、SO42-、HCO3-、Na+ 3、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O42-、ClO- B Al3+、Mg2+、SO42-、Cl- CK+、Na+、SiO32-、NO3- D K+、Na+、SO42-、F- 4、下列各组离于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 Na+Ba2+Cl-SO42- B K+AlO2-NO3- OH-? C H+NH4+A l3+SO42- DH+Cl-CH3COO-NO3- 5、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A.Mg2+、Al3+、Fe2+ C.H+、Ba2+、Al3+ D.只有Mg2+、Al3+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重庆市高一英语必修一第六单元《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全套教案

重庆市高一英语必修一第六单元《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全套教案 本单元以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为主题,分为三节内容,介绍因特网、因特网的兴起、万维网和万维网的发明,通过本单元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有关电脑网络、电信等词汇,而且要了解因特网的历史和电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因特网在现在交际中的作用。从情感上来讲,要求学生能正确的、客观的、辩证地看待因特网和现代通讯设备,积极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使因特网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 一、学前准备: 准备录音机、电脑和PPT课件。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掌握科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文章的大意,并能简要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3.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学习重点: 1. 学习与网络相关的词汇。 2. 围绕“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展开讨论。 3. 教会学生如何从文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准确筛选信息。 四、教学难点: Help the Ss to talk about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五、单元课时分配: 1、第一课Reading 1个课时

2、第二课Grammar 1个课时 3、第三课Language points 1个课时

1) The Internet is the bigge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accessible 拥有 只有高 资源,物力,财力, … The beauty of Venice consists in the style of its ancient 其主语是部 的主语是整体,指一个整体 成 Do the exx on English Weekly.

人教版英语高二英语选修六unit1 words词汇语法点拓展

BOOK6 UNIT1 1.realistic be realistic about…: 对…现实 real adj.真的;真实的 really adv.真实地;真正地;事实上;的确 realize v.意识,认识 reality n.事实;现实 2.abstract in the abstract = in theory抽象地,理论上 →concrete[?kɑ?nkri?t] adj.具体的 3.sculpture = statue sculpt v. 雕刻 4.faith have/lose faith in… 对…有/失去信心 faithful adj.忠实的→faithless adj.不忠 诚的,不可信赖的 be faithful to 对…忠诚,忠于… 5.consequently = as a result / therefore / thus consequent adj.随之发生的 consequence n.后果 as a consequence of sth = as a result of sth 6.aim with the aim of doing sth = for the purpose of doing sth为了,目的是 achieve/fulfill one’s aim实现目标,达到 目的 aim at (doing) sth = aim to do sth 志在, 目的在,力争做某事(主语一般是人) be aimed at (doing) sth旨在…,目的在… aimless adj. 无目标的,漫无目的的7.conventional be conventional in…在…上循规守矩 →unconventional adj.非常规的;非传 统的; convention n. 惯例;常规;习俗 8.typical be typical of 是…的典型 It is typical of sb. to do某人一向爱做…9.evident It is evident (to sb) that…≈ It is obvious/clear/apparent (to sb) that…(对某 人来说)显然… evidently adv.显然地;清楚地 =obviously/apparently evidence n.证据 10.adopt adopted adj.收养的,领养的 adoption n.收养,领养,采纳,采用11.humanistic inhuman adj. 残忍的,无人性的 humanity n.人性;仁慈;博爱 12.possess(不用于进行时) possession take/have/in possession of…拥有,占有 in the possession of…为…所有,被…占 有 13.technique technical adj.技术上的 technological adj. 科技的 14.coincidence by coincidence 巧合地 It is (not) a coincidence that… …(不)是巧合 coincident adj. 巧合的,同时发生的15.masterpiece master n.大师vt.掌握,精通 16.a great/good deal ①做名词用,表示大量,很多 ②做副词用,用于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副词的比较级,表示非常、及其 a great/good deal of +不可数名词,表示 许多,大量… 17.shadow shade n.荫,背阴处;遮光物 18.controversial controversy n.争论;争议;辩论

第六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的辉煌历程 2、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①文字:是文化的____________,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 ②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小区分:文字≠汉字,是人选入文代的标,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汉字与民族节日的作用不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_________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 (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小提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 (1)在____________领导和_________________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__相协调,既保持____________,又体现时代性。 【练一练】 1.判一判:下列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文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汉字和史书典籍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5)中华文化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6)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鲁教版地理必修1必修一第二单元学案水循环

洋流对局部气候的形成、港口、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的稀释与扩散等相关知识。为此设计了本讲知识,以让学生灵活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洋流的形成原理及其规律作为着眼点,其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回顾或课后梳理考点均可。本讲的设计探究点的讲解必须让学生能够理解其原理和规律,或通过具体针对性练习加以落实。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季节变 季节变化 愈往 水位高的补 注意: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探究点二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方法 例1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完成⑴~⑵题。

⑴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A.雨水B.冰川C.湖泊水D.地下水 ⑵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 探究点三水循环的过程、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注意:⑴在水循环的三种循环类型中,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

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地的水循环为___________,B地的水循环为__________. ⑵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此题为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⑴题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类型;⑵题让学生了解距离海洋远近直接影响水循环,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多少;⑶题让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水循环的成因。 解析:⑴A处水蒸发、降水,水没有最终注入海洋,为陆地内循环,B处于外流区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大循环;⑵降水多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⑶考查知识识记。 答案:(1)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2)乙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3)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变式训练] (2011届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胜利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必修一第一章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学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集合,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学习重点: 1.判断元素与集合的 “属于”关系; 2.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常用数集 3.理解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自主学习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为,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 作:;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①,② , ③ .

4.全体整数的集合简称,记作;所有 正整数的集合简称,记作;全体非负整数组配套K12教育资料

成的集合简称,记作;全体有理数的集合简 称,记作; 全体实数的集合简称,记作;不含任何 元素的集合称,记作; 合作探究: 例1 :以下能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 .①n的近似值的 全体; ②20XX年北京四中暑假新入学的学生;③平方等于一1 的实数的全体; 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一些点;⑤1,2,3,1. 变式训练1 :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个平面内的所有点 B.所有小于零的整数 C.某校高一(4)班的高个子学生 D .某一天到商场买过货物的顾客 例2:需添加什么条件,才能使{x2-x , 2x}表示一个集合? 变式训练2:设集合A={x2 , x+2, 0},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例3:所给下列关系正确的个数是()①12R; ②2Q;③ ON;④ 3N A. 1 B. 2 C. 3 D. 4 变式训 练3:若所有形如3a+ 2b(a € Z, b€ Z)的数组成集合A,试 判断6-22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知识总结:1 .判断一组对象

九年级政治第九课学案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建和谐社会; 2.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3.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二、重难点: 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多媒体辅助 四、课前预习: 1、小康——最早出自《诗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首先提出的。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 3、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4、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是什么?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一】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眉开眼笑,过上清闲殷实的日子; ﹡政治上:民主制度极大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文化上: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充实,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教育上: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享有更加良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活动二】○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课第一框家,温馨的港湾学案

第一课第一框家,温馨 的港湾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政治八年级上鲁人版第一课第一框家,温馨的港湾学案 教师寄语:让爱驻我家 学习目标:1、理解家的温馨。 2、深刻明白我们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吉祥三宝》或《我想有个家》或《常回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说一说你对自己家有什么感受 2、想一想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3、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怎样来孝敬父母 三、合作交流,解决展示问题 1、分享交流:难忘的温馨一刻 展示自己准备好的照片,向全班同学介绍照片的内容、拍摄背景和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介绍完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2、吐露心声:最关心我的人是谁 家庭的温暖来自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在家庭生活中,是谁给了自己生命谁陪伴你时间最长谁对你最了解是对你最关心是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为你做过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有些事情你可能早已忘记,可有些事情却令你至今难以忘怀。请同学们吐露心声,说一说父母为自己做过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 交流总结: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我的决心:关爱孝敬父母 (1)小组交流: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2)行动体验: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麻烦时,我会:---------------------------- 父母生病时,我会:---------------------------------------------- 父母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会------------------------------ 生活中,我还可以做到--------------------------------------------- 四、课堂小结: 再阅读教材,梳理一下知识,尝试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 五、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有一个名叫颖考叔的人,去见当时的郑国国君郑庄公,郑庄公设宴招待他,宴席上颖考叔把一些食品放在一旁不吃,庄公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回答说:“我的母亲年龄很大了,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食品,请大王允许我带回去敬奉我的母亲。”庄公听了,大受感动。下面对颖考叔做法的评价中,你赞同的是()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二单元学案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㈠“理”考点及内在联系 ㈡“理”三级考点的要素、要点 ⒈了解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 ⑴自然环境 A、特点: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山岭纵横交错,没有肥沃和广阔的平原。 B、影响:①利于发展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②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及其他经济、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 ⑵城邦制度 A、特点: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点。 B、影响:城邦制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⒉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⑴梭伦改革 A、时间: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进行改革 B、内容: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C、作用: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⑵克里斯提尼改革 A、时间:前6世纪末 B、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C、作用: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⒊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表现在: 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五百人议事议的职能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④为鼓励和保证所有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⑤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⒋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⑴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从此,审判、量刑皆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课文,但我们常常按教授文言文一般的做法在教,由字词到人物再主题。这样上文言文很规矩,却了无新意与深意,无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故我有意改变策略,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到课本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探讨教学。没想到学生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不能理解“以乱易整,不武”中“武”的意义。因此在第二课时,抓住“武”问题展开教学,挖掘“武”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探讨烛之武的谋略艺术及其形象。此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了问题的主人,通过“一点突破,遍及其余”的方式教学,使他们整体把握人物形象与主题,并深刻感受到了经典作品的恒久魅力——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这是我设计的初衷。 【教学目标】 1、挖掘“武”的深刻文化内涵,把握人物形象。 2、领会烛之武高超的谋略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伴随着人类。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冷兵器时代的中国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外交家,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的外交智慧让战争呈现出别样的意义。今天我们就随着鲁国史官左丘明的脚步,穿越历史的隧道,去探究一下大家关注的“武”的真正内涵。 二、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有很多种方式,质疑就是其中一种。大家预习时,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细读相关段落,共同探讨“武”的真正内涵。 探讨话题一:以乱易整,不武。 课外查找了对这句话的各种翻译,苏教版解为: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人教版中将“以乱易整,不武”解为“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说明“武”是“勇武”,“武”即“武的精神或原则”。 1、学生质疑: 士兵打仗不论用混乱或整齐方式都应该有武的行为,有武斗的性质,是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很勇武; 去攻打背叛自己的盟友,完全符合武德,“以乱易整”何以不武? 学生思考并交流。 明确:不管是不勇武、不威武,还是不符合武德,都带有“用力量去打击敌人”这层面的理解。如果从这个层面去理解,是回答不了“何以不武”的问题,肯定还存有其他层面的理解。 2、提问:“武”还能有其他层面的理解吗? 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找出“武”字的详细解释。 明确:“武”为会意字,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左传?宣十二年》:止戈为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由此表明用武的目的是止息干戈,防止战争,止戈为武,武以止战。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案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整合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和史料阅读,梳理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 通过分析比较,理解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3. 通过自主学习,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优抚的措施,理解发展趋势。 4. 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比较,知道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历程和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学习内容】 1.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演变的特点及意义 2.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3. 中国古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特征 4. 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特征 5.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特点 【学习过程】 ※.单元时空构建(一)主干知识梳理 ※任务1:自主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基层管理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救济、优抚政策在各朝代的发展,完成以下表格。

※任务2:阅读课本P104-107,简述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二)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1】:中国古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特征 ※【拓展提升2】: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特征※【拓展提升3】: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特点(三)单元总结 ※单元体系构建

(四)历史概念 1.基层治理:指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的社区治理、农村的村落治理,都属于基层治理范畴。基层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 2.乡里制度: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具有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些特殊性。它是君主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结构中原基层的行政单位,拥有按比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的职权,被称为"治民之基"。 3.乡官: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任用地方人士为县以下各级基层组织的职事人员,以管理基层人户和有关各项事务的制度。 4.职役:是对唐及以后官府无偿差派民夫充任衙门胥吏和基层行政人员的统称。官府不付给应役者薪酬,实属一种徭役。这种徭役既非力役又非兵役,且各有分工,负一定职责,故名职役。 5.社会救济: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 6.社会保障制度: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7.行会:指在封建社会,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的侵犯,为了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同行业的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建立起的一种组织。后来,行会的代表还可以通过选举进入市政会。 8.特许状:也称"豁免证书"。一般是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大多需要城市以金钱赎买,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国王或领主则相应得到城市承担军事义务、财政帮助以及宣誓效忠的保证,它是一种封建的权利转让书。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选修6单词表

Unit 1 △realistic adj. 现实主义的;逼真的; 现实的 abstract adj. 抽象的;深奥的n. 摘要 sculpture n. 雕塑 △sculptor n. 雕刻家;雕塑家 gallery n. 美术陈列室;画廊 faith n. 信任;信心;信念 faithfully adv. 忠实地 △consequently adv. 所以;因而 aim n. 目标;目的vi. & vt. 瞄准;(向某方向)努力conventional adj. 常规的;传统的; 因循守旧的 typical adj.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 evident adj. 明显的;明白的 △Giotto di Bondone 乔托(意大利画家、雕刻家、建筑师) △renaissance n. 新生;复兴;复活 △the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时期) adopt vt. 采用;采纳;收养 △humanistic adj. 人道主义的 possess vt. 拥有;具有;支配 possession n. (尤作复数)所有; 财产 superb adj. 卓越的;杰出的; 极好的 △perspective n. 透视画法;透视图; 观点 technique n. 技术;方法;技能 △Masaccio 马萨乔(意大利画家) coincidence n. 巧合(的事);(事情、口味、故事等)相合 by coincidence 巧合地 △masterpiece n. 杰作;名著 △impressionism n. 印象主义; 印象派 △impressionist adj. 印象派的n. 印象派艺术家 △post-impressionist adj. 后印象派的n. 后印象派艺术家a great deal 大量 shadow n. 阴影;影子 ridiculous adj. 荒谬的;可笑的 controversial adj. 争论的;争议的 attempt n. 努力;尝试;企图vt. 尝试;企图 on the other hand (可是)另一方面 predict vt. 预言;预告;预测 △landscape n. 风景;景色 specific adj. 确切的;特定的 figure n. 画像;身材;数字 clay n. 黏土 △critic n. 评论家;批评者 △bronze n. 青铜;青铜色; 青铜制艺术品 marble n. 大理石

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自主学习篇】 一、实践及其特点、基本形式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__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_________。 2.实践的特征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_________、实践的________和实践的________。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________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_________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实践的形式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 (1)改造自然的________ (2)变革________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_______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和_________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__________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___________的需要。

(2)________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__________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______的存在变为_________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________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____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必背知识篇】 一、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合作探究篇】

《政治生活》第二课学案及答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考点展示】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考点解读】 考点一: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举方式的比较 (2011温州模拟)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回答例1-2题: 【例1】该村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这种选举有利于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人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③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确定选举方式的依据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例3】目前,在我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533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而实际的支出远高于此数。这表明 ①选举方式的选择与我国的国情密切相关②我们进行直接选举的条件还不具备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④我国不能采用直接选举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为什么?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怎么做? ①不断提高自己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态度:积极参加选举。 ③能力: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例4】某社区在进行新一届居委会选举中,想了不少办法来吸引年轻人,但效果不明显。不少青年居民并不热心,反应冷淡。作为社区青年居民,应该在居委会选举中 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选出令人满意的人大代表②增强选举参与感、责任感,积极参加选举③提高政治素养,透出自己神圣的一票④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新人教版20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1框国家权力机关学案

国家权力机关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国家机构。 2.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职权,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二、自主预习 1.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 三、合作探究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2)全国人大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 (3)请简要回答人大代表的职权有哪些? 四、随堂演练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政府 2.我国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的。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代行其部分职权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历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有一个重要内容,即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反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 ) A.决定权 B.立法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4.下面有关于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③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李林的父亲李为民是一位教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后面对记者的采访,李为民激动地说:“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我很激动,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李林想知道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都有哪些职权,请你告诉他。 五、课后反思 【答案】 自主预习 1.人民选举 2.最高最高地位 3.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合作探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随堂演练 1.C 2.C 3.D 4.B 5.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