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一、函数

1、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一、知识导学

1.映射:一般地,设A 、B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

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集合A 到集合 B 的映射,记作f :A →B.(包括集合A 、B 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

2.函数: 设A ,B 都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且B 中每一个元素都的原象,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 x =.

其中所有的输入值x 组成的集合A 称为函数()y f x =定义域. 对于A 中的每一个x ,都有一个输出值y 与之对应,我们将所有输出值y 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3.反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f(x)(x ∈A)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来,得到x=f -1(y). 若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 在A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f -1(y)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 叫做函数y=f(x)(x ∈A)的反函数,记作x=f -1(y). 我们一般用x 表示自变量,用y 表示函数,为此我们常常对调函数x=f -1(y)中的字母x,y ,把它改写成y=f -1(x) 反函数y=f -1(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y=f(x)的值域、定义域. 二、疑难知识导析 1.对映射概念的认识

(1) 与 是不同的,即

上有序的.或者说:映射是有方向的, (2) 输出值的集合是集合B 的子集.即集合B 中可能有元素在集合A 中找不到对应的输入值.集合A 中每一个输入值,在集合B 中必定存在唯一的输出值.或者说:允许集合B 中有剩留元素;允许多对一,不允许一对多.

(3)集合A ,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类型的集合. 2.对函数概念的认识

(1)对函数符号 ()f x 的理解知道 y=()f x 与 ()f x 的含义是一样的,它们都表示

是 的

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f x 是函数值,连接的纽带是法则

.是单值对应.

(2)注意定义中的集合 A ,B 都是非空的数集,而不能是其他集合;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 3.对反函数概念的认识

(1)函数y=()f x 只有满足是从定义域到值域上一一映射,才有反函数;

(2)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因此反函数的定义域一般不能由其解析式来求,而应该通过原函数的值域而得.

(3)互为反函数的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它们的图像关于y=x 对称.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设M ={a ,b ,c },N ={-2,0,2},求(1)从M 到N 的映射种数;

(2)从M 到N 的映射满足 f (a)>f (b)≥f(c),试确定这样的映射f 的种数. 解:(1)由于M ={a ,b ,c },N ={-2,0,2},结合映射的概念,有

一共有27个映射 (2)符合条件的映射共有4个0222,2,2,0,0,2220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

[例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1)f x +的定义域 正解:由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即01x ≤≤∴(1)f x +满足011x ∴≤+≤

10x -≤≤,∴(1)f x +的定义域是[-1,0] [例3]已知:*

,x N ∈5(6)

()(2)

(6)

x x f x f x x -≥?=?

+

正解:∵ 5(6)()(2)

(6)

x x f x f x x -≥?=?

+

∴(3)f =(32)(5)f f +==(52)(7)f f +==7-5=2

[例4]已知()f x 的反函数是1()f x -,如果()f x 与1

()f x -的图像有交点,那么交点必在直线y x =上,判断此命题是否正确? 错解:正确

错因:对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这一性质理解不深,比如函数

116

1()log 16x y y x ==与的图像的交点中,点1111(,),2442(,)

不在直线y x =上,由此可以说明“两互为反函数图像的交点必在直线y x =上”是不正确的.

[例5]求函数2

()46y f x x x ==-+,[1,5)x ∈的值域. 解:配方,得2

2

()46(2)2y f x x x x ==-+=-+

∵[1,5)x ∈,对称轴是2x =∴当2x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f =2, ()(5)11f x f <= ()f x ∴的值域是[)211,

[例6]根据条件求下列各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若(0)0,(1)()1f f x f x x =+=++,求()f x . (2)已知(1)2f x x x +=+,求()f x

(3)若()f x 满足1

()2(),f x f ax x +=求()f x

解:(1)本题知道函数的类型,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设()f x =2

(0)ax bx c a ++≠由于(0)0f =得2()f x ax bx =+, 又由(1)()1f x f x x +=++,∴2

2

(1)(1)1a x b x ax bx x +++=+++ 即 2

2

(2)(1)1ax a b x a b ax b x ++++=+++

21

1

02

1a b b a a b a b +=+??

∴≠∴==

??+=?

因此:()f x = (2)本题属于复合函数解析式问题,可采用换元法求解 设22()(1)2(1)1(1)f u u u u u ∴=-+-=-≥

∴()f x =2

1x - (1x ≥)

(3)由于()f x 为抽象函数,可以用消参法求解

1x 代x 可得:11()2(),f f x a x x

+= 与 1

()2()f x f ax x

+=

联列可消去1()f x 得:()f x =

233

a ax

x -. 点评:求函数解析式(1)若已知函数()f x 的类型,常采用待定系数法;(2)若已知[()]

f g x 表达式,常采用换元法或采用凑合法;(3)若为抽象函数,常采用代换后消参法.

[例7] 已知x y x 62322=+,试求2

2y x +的最大值.

1(0),1(1)

u x x x u u =+≥∴=-≥21122x x +

分析:要求22y x +的最大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2

2y x +变为一元二次函数

,2

9

)3(21)(2+--=x x f 然后求极值点的x 值,联系到02≥y ,这一条件,既快又准地求

出最大值. 解 由 x y x

62322

=+得

.

20,032

3

,0.

32

3

2222≤≤∴≥+-∴≥+-=x x x y x x y

又,2

9)3(21323222

2

2

+--=+-

=+x x x x y x ∴当2=x 时,22y x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2

9

)32(212=+--

点评:上述解法观察到了隐蔽条件,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大部分学生的作法如下:

由 x y x 6232

2

=+得 ,32

32

2

x x y +-

= ,2

9

)3(2132322222+--=+-=+∴x x x x y x

∴当3=x 时,22y x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

9

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02

≥y 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因此,要注意审题,不仅能

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其隐蔽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又要注意次要条件,甚至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题..

2、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

(1)增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x 1)

(3)单调性(单调区间)如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f(x)在这区间上具有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 2.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就说f(x)具有奇偶性.

3.函数的图像:将自变量的一个值x 0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f(x 0)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平面内的一个点(x 0,f(x 0)),当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点集)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f(x)的图像. 二、疑难知识导析

1. 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 函数的单调性一般在函数的定义域内的某个子区间上来讨论,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在区间上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是函数

在区间上的整体性质,但不一定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所以要受到区间的限制.

2.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f(-x)=f(x)和f(-x)=-f(x)这两个等式上,要明确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f(-x)=-f(x)的实质: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稍加推广,可得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的充要条件是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x+a)=f(a-x)成立.函数的奇偶性是其相应图像的特殊的对称性的反映.

这部分的难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运用.根据已知条件,调动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

3. 用列表描点法总能作出函数的图像,但是不了解函数本身的特点,就无法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如二次函数图像是抛物线,如果不知道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存在着对称轴,盲目地列表描点是很难将图像的特征描绘出来的.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判断函数1()3

x

y -=的单调性.

正解: 令t x =-,则该函数在R 上是减函数,又11

01,()33

t y <

<∴=在R 上是减函数,

∴ 1

()3

x

y -=是增函数

[例2]判断函数1()(1)

1x

f x x x

-=++的奇偶性. 正解:1()(1)

1x f x x x -=++有意义时必须满足10111x

x x

-≥?-<≤+ 即函数的定义域是{x |11x -<≤},由于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该函数既不是奇

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例3] 判断2

2()log (1)f x x x =++的奇偶性.

正解:方法一:∵)1(log )1)((log )(2

222++-=+-+-=-x x x x x f =1

1log 22

++x x =)1(log 22++

-x x =-)(x f

∴)(x f 是奇函数

方法二:∵)1(log )1(log )()(2222++-+++=-+x x x x x f x f

=01log )1()1[(log 2222==++-?++x x x x

)()(x f x f -=- ∴)(x f 是奇函数

[例5] 已知奇函数f (x )是定义在(-3,3)上的减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 (x -3)+f (x 2

-3)<0,求x 的取值范围.

正解:由???<<-<

66

03333332

x x x x 得,故0

-3)=f (3-x 2

),又f (x )在(-3,3)上是减函数,

∴x -3>3-x 2,即x 2

+x -6>0,解得x >2或x <-3,综上得2

3、基本初等函数

一、知识导学

1. 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1)注意解题中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2

()()(0)f x a x m n

a =-+≠和 二次函数的坐标式12()()()

(0)f x a x x x x a =--≠

(2)解二次函数的问题(如单调性、最值、值域、二次三项式的恒正恒负、二次方程根的范围等)要充分利用好两种方法:配方、图像,很多二次函数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

①2

()(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M (x 1,0)N(x 2,0),|MN|=| x 1- x 2|=

||

a ?

. ②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它只能在区间的端点或二次函数的顶点处取得.

2.指数函数x

y a =(0,1)a a >≠和对数函数log a y x =(0,1)a a >≠的概念和性质. (1)有理指数幂的意义、幂的运算法则:

①m n m n

a a a +?=;②()m n mn a a =;③()n n n a

b a b =(这时m,n 是有理数) 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M

M N M N M N N

?=+=- 1

log log ;

log log n n a a a a M n M M M n

==

; log log log c a c b b a =

(2)指数函数的图像、单调性与特殊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单调性与特殊点.

①指数函数图像永远在x 轴上方,当a >1时,图像越接近y 轴,底数a 越大;当0

②对数函数的符号常受到底数和真数的范围的制约,注意对底数a 的讨论. ③当a>1时,图像越接近x 轴,底数a 越大; 当0

3.幂函数y x α

=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结合函数y=x,y=x 2

,y=x 3

,y=12

,y x y x

--==,y=12

x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①α>0时,图像都过(0,0)、(1,1)点,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注意α>1与0<α<1的图像与性质的区别.

②α<0时,图像都过(1,1)点,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像向上无限接近y 轴,向右无限接近x 轴.

③当x>1时,指数大的图像在上方. 二、疑难知识导析

1.二次函数在区间上最值的求解要注意利用二次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通常有三种情况:(1)定义域区间在对称轴的右侧;(2)定义域区间在对称轴的左侧;(3)对称轴的位置在定义域区间内

2.幂的运算性质、对数的运算性质的运用,要注意公式正确使用.会用语言准确叙述这些运算性质防止出现下列错误: (1)式子n n a =a ,

(2)log ()log log ;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M N M N M N M N +=+?=? 3.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题,一定要注意底数的取值.

4.函数()f x y a =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先研究()f x 的性质,再由a 的情况讨论()

f x y a =的性质.

5.对数函数log a y x =(0,1)a a >≠与指数函数x

y a =(0,1)a a >≠互为反函数,会将指数式与对数式相互转化.

6.幂函数y x α

=的性质,要注意α的取值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

(1)当奇奇=

α时,幂函数是奇函数;(2)当奇偶=α时,幂函数是偶函数;(3)当偶

奇=α时,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幂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已知18log 9,185,b

a ==求36log 45

正解:∵185,b

=∴18log 5b = ∴1818183621818181818log 45log 5log 9

log 451818log 36log 4log 9

2log ()2log ()99

b a b a b a

a a a

++++=

==

==+-++

[例2]分析方程2

()0f x ax bx c =++=(0a >)的两个根都大于1的充要条件.

正解:充要条件是2

(1)0

1

240

f b a

b a

c >???

->????=-≥? [例3]求函数361265x

x

y =-?-的单调区间.

正解:令6x t =,则6x

t =为增函数,

361265x x y =-?-=2125t t -?-=2(6)41t -- ∴当t ≥6,即x ≥1时,y 为关于t 的增函数, 当t ≤6,即x ≤1时,y 为关于t 的减函数

∴函数361265x x

y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单调递增区间为[1,)+∞

[例4]已知)2(log ax y a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正解:∵)2(log ax y a -=是由u y a log =,ax u -=2复合而成,又a >0 ∴ax u -=2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由复合函数关系知

u y a log =应为增函数,∴a >1

又由于x 在[0,1]上时 )2(log ax y a -=有意义,ax u -=2又是减函数,∴x =1时,ax u -=2取最小值是a u -=2min >0即可, ∴a <2 综上可知所求的取值范围是1<a <2 [例5]已知函数()log (3)a f x ax =-.

(1)当[0,2]x ∈时()f x 恒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得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并且最大值为1,如果存在,试求出a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函数()f x 为复合函数,且含参数,要结合对数函数的性质具体分析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否存在性问题,分析时一般先假设存在后再证明. 解:(1)由假设,ax -3>0,对一切[0,2]x ∈恒成立,0,1a a >≠ 显然,函数g(x)= ax -3在[0,2]上为减函数,从而g(2)=32a ->0得到a <

3

2

∴a 的取值范围是(0,1)∪(1,

32

) (2)假设存在这样的实数a ,由题设知(1)1f =,即(1)log (3)a f a =-=1

∴a =32此时3()log (3)2

a f x x =-

当2x =时,()f x 没有意义,故这样的实数不存在.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问题,应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存在性问题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先假设存在,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等价转化,若推出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反之没有矛盾,则问题解决.

4、函数与方程

一、知识导学

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一般地,对于函数()y f x =(x D ∈)我们称方程()0f x =的实数根x 也叫做函数的零点,即函数的零点就是使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 求综合方程f (x )=g (x )的根或根的个数就是求函数()()y f x g x =-的零点.

2.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一般地,函数()y f x =(x D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0f x =的根.综合方程f (x )=g (x )的根,就是求函数y =f (x )与y =g (x )的图像的交点或交点个数,或求方程()()y f x g x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的方法: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b]上图像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b )上至少有一个零点,即至少存在一个数(,)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一个根.对于我们学习的简单函数,可以借助

()y f x =图像判断解的个数,

或者把()f x 写成()()g x h x -,然后借助()y g x =、()y h x =的图像的交点去判断函数()f x 的零点情况.

4.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零点,就是二次方程2

0ax bx c ++=的根,也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5. 二分法:

对于区间[a,b]上的连续不断,且()()0f a f b ?<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二、疑难知识导析

1.关于函数()()y f x g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g x =的实数根,也就是()y f x =与函数()y g x =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 要深刻理解,解题中灵活运用.

2.如果二次函数2

()y f x ax bx c ==++,在闭区间[m,n]上满足()()0f m f n ?<,那么方

程2

0ax bx c ++=在区间(m,n )上有唯一解,即存在唯一的1(,)x m n ∈,使1()0f x =,

方程2

0ax bx c ++=另一解2(,)(,)x m n ∈-∞?+∞. 3. 二次方程2

0ax bx c ++=的根在某一区间时,满足的条件应据具体情形而定.如二次方程()f x =20ax bx c ++=的根都在区间(,)m n 时 应满足:02()0()0

b m n a

f m f n ?≥???<-

??>?

>?? 4.用二分法求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一般步骤是 (1)取一个区间(,a b )使()()0f a f b ?< (2)取区间的中点,02

a b

x += (3)计算0()f x ,①若0()0f x =,则0x 就是()0f x =的解,计算终止;②若0()()0f a f x ?<,则解位于区间(0,a x )中,令110,a a b x ==;若0()()0f x f b ?<则解位于区间(0,x b )令101,a x b b ==

(4)取区间是(11,a b )的中点,1112

a b

x +=重服第二步、第三骤直到第n 步,方程的解

总位于区间(,n n a b )内

(5)当,n n a b 精确到规定的精确度的近似值相等时,那么这个值就是所求的近似解.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已知函数2

()3f x x ax a =++-若[2,2]x ∈-时,()f x ≥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正解:设()f x 的最小值为()g a (1)当22

a

-

<-即a >4时,()g a =(2)f -=7-3a ≥0,得73a ≤故此时a 不存在;

(2) 当[2,2]2

a

-∈-即-4≤a ≤4时,()g a =3-a -24a ≥0,得-6≤a ≤2

又-4≤a ≤4,故-4≤a ≤2; (3)22

a

-

>即a <-4时,()g a =(2)f =7+a ≥0,得a ≥-7,又a <-4 故-7≤a <-4

综上,得-7≤a ≤2

[例2]已知2

10mx x ++=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求m 的取值范围.

解:设2

()1f x mx x =++,(1)当m =0时方程的根为-1,不满足条件.

(2)当m ≠0∵2

10mx x ++=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 又(0)f =1>0

∴有两种可能情形①(1)0f <得m <-2 或者②1

(1)02f m

=-

且0<<1得m 不存在 综上所得,m <-2

[例3]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与二次函数2y ax =图像如图,其中

y kx b =+的交点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2,0)

,B (0,2);与二次函数2y ax =的交点为P 、Q ,P 、Q 两点的纵坐标之比为1︰4.(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解方程:2ax kx b =+

正解:(1)抛物线方程为2

y x =

(2)方法一:由(1)得方程2ax kx b =+ 即为 2

2x x =-+ 解得x 1=-2,x 2=1.

方法二:方程2

ax kx b =+的根即为二次函数2y ax =与一次函数y kx b =+的交点的横坐标.由(1)知它们交点的坐标分别为P (1, 1),Q (-2, 4),

∴方程2

ax kx b =+的解为x 1=-2,x 2=1.

[例4]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 ,使得关于x 的方程

x 2+(2k -3)x -(3k -1)=0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都在0与2之间?如果有,试确定k 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有,试说明理由.

解:令2

()(23)(31)f x x k x k =+---那么由条件得到

2

(23)4(31)0(0)130(2)42(23)(31)023022

k k f k f k k k ??=-+-≥?=->???=+--->?-?<

1313722

k k k k ?+≥????<

[例5]已知二次函数2

()f x ax bx c =++对于x 1、x 2∈R ,且x 1<x 2时

12()()f x f x ≠,求证:方程()f x =121

[()()]2

f x f x +有不等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

(x 1,x 2).

解:设F (x )=()f x -121

[()()]2f x f x +,

则方程 ()f x =121

[()()]2

f x f x + ①

与方程 F (x )=0 ② 等价

∵F (x 1)=1()f x -121[()()]2f x f x +=121

[()()]2f x f x -

F (x 2)=2()f x -121[()()]2f x f x +=121

[()()]2

f x f x -+

∴ F (x 1)·F (x 2)=-2

121[()()]4

f x f x -,又12()()f x f x ≠

∴F (x 1)·F (x 2)<

故方程②必有一根在区间(x 1,x 2)内.由于抛物线y =F (x )在x 轴上、下方均有分布,所以此抛物线与x 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交点,即方程②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从而方程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x 1,x 2).

点评:本题由于方程是()f x =121[()()]2

f x f x +,其中因为有()f x 表达式,所以解题中有的学生不理解函数图像与方程的根的联系,误认为证明()f x 的图像与x 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从而证题中着眼于证1()f x 2()f x <0,使本题没法解决. 本题中将问题转化为F (x )=()f x -121[()()]2

f x f x +的图像与x 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两点是解题的关健所在. 函数的综合运用(因今年高考对此不作要求,故略)

二、三角函数

1任意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导学

1.角:角可以看成由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几何图形.角的三要素是:顶点、始边、终边.角可以任意大小,按旋转的方向分类有正角、负角、零角. 2.弧度制:任一已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r l

=α,其中l 是以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

的长,r 为圆的半径.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

零.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3.弧度与角度的换算:rad π2360=

;rad 1745.01801≈=π

;1

30.57180≈??

? ??=πrad .

用弧度为单位表示角的大小时,弧度(rad )可以省略不写.度()

不可省略.

4.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r l α=

2||2

1

21r lr S α=

=扇形,其中l 为弧长,r 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面积公式是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中当πα2=时的情形.

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

()y x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r ,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分

别是y

r

x r y x x y r x r y ======

ααααααcs c ,s ec ,cot ,tan ,cos ,s in .这六个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6.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

定义域

x y sin =

R x y cos = R

x y tan = ?

?????∈+≠Z k k x x ,2ππ

x y cot =

{}Z k k x x ∈≠,π x y sec = ?

?????∈+≠Z k k x x ,2ππ

x y csc =

{}Z k k x x ∈≠,π

7.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各三角函数值在第个象限的符号如图所

示(各象限注明的函数为正,其余为负值) 可以简记为“一全、二正、三切、四余”为正. 二、疑难知识导析

1.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

(1)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称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或说这个角属于第几象限).它的前提是“角的顶点为原点,角的始边为x 轴的非负半轴.否则不能如此判断某角为第几象限.若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就说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2)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

{}

Z k k ∈+?=,360αββ ,其中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相等的角终边一

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

360整数倍. 2.值得注意的几种范围角的表示法

“0

~ 90间的角”指 900<≤θ;“第一象限角”可表示为

{}

Z k k k ∈+?<

“小于90

的角”可表示为{}

90<θθ. 3.在弧度的定义中r l 与所取圆的半径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

4.确定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时,主要应抓住分母为零时比值无意义这一关键.当终边在坐标轴

上时点P 坐标中必有一个为0. 5.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1)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只与这个角的终边位置有关,即角α

与)(360Z k k ∈?=

β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2)r y r x ≤≤,,故有1s i n ,1c o s ≤≤αα,这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一组不等关系.

6.在计算或化简三角函数关系式时,常常需要对角的范围以及相应三角函数值的正负情况进行讨论.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1)角的范围是什么?(2)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正还是负?(3)与此相关的定义、性质或公式有哪些?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 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且)2

(π≠<

①.C A sin sin < ②.C A cot cot < ③.C A tan tan < ④.C A cos cos < A .1 B.2 C.3 D.4

正解:法1C A < 在ABC ?中,在大角对大边,A C a c sin sin ,>∴>

法2 考虑特殊情形,A 为锐角,C 为钝角,故排除B 、C 、D ,所以选A . [例2]已知βα,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为 . 正解:∵βα,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 ∴

)(,2

2

Z k k ∈+=

+ππ

β

α即)(,2z k k ∈+=+ππβα

说明:(1)若βα,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为)(,2Z k k ∈=+πβα

(2)若βα,角的终边关于原点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为)(,)12(Z k k ∈++=πβα (3)若βα,角的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与β的关系为)(,Z k k ∈+=παβ

[例3] 已知54

2cos ,532sin -==θθ

,试确定θ的象限. 正解:∵05

42cos ,0532sin <-=>=θθ,∴2θ

是第二象限角,

又由43sin 22532

sin

πθ

=<=

知z k k k ∈+<<+,22

432ππθ

ππ z k k k ∈+<<+

,242

34ππθπ

π,故θ是第四象限角. [例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0)(3,4(≠-a a a P ,求ααααcot ,tan ,cos ,sin 的值.

正解:若0>a ,则a r 5=,且角α在第二象限

3

434cot ,4343tan ,5454cos ,5353sin -=-=-=-=-=-===

∴a a a a a a a a αααα 若0

34

34cot ,4343tan ,5454cos ,5353sin -=-=-=-==--=-=-=∴a a a a a a a a αααα

说明:(1)给出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求角的某个三解函数值常用定义求解; (2)本题由于所给字母a 的符号不确定,故要对a 的正负进行讨论.

[例5]一扇形的周长为20cm ,当扇形的圆心角α等于多少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cm ,则扇形的弧长cm r l )220(-= 扇形的面积25)5()220(212+--=?-=r r r S 所以当cm r 5=时,即2,10===r l cm l α时2max 25cm S =.

点评:涉及到最大(小)值问题时,通常先建立函数关系,再应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确定最

值的条件及相应的最值.

[例6]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化简

α

α

ααsin 1sin 1sin 1sin 1+---+。

解:原式=α

ααα2222sin 1)sin 1(sin 1)sin 1(---

-+=αα

αααcos sin 2cos sin 1sin 1=+-+ 又α是第三象限角,0cos <∴α 所以,原式=αα

α

tan 2cos sin 2-=-

点评:三角函数化简一般要求是:(1)尽可能不含分母;(2)尽可能不含根式;(3)尽可能 使三角函数名称最少;(4)尽可能求出三角函数式的值.本题的关健是如何应用基本关系式脱去根式,进行化简.

2、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一、知识导学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

1cos sin 22

=+αα;商数关系:α

α

αcos sin tan =

;倒数关系:1cot tan =?αα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用图表示

(1)三个阴影部分三角形上底边平方和等于1的平方; (2)对角为倒数关系;

(3)每个三角函数为相邻两函数的积. 2.诱导公式(z k ∈) 角 函数 正弦 余弦

记忆口诀

απ+k 2 αsin αcos

函数名不变 符号看象限

απ+ -αsin -αcos α- -αsin αcos απ- αsin -αcos απ-2 -αsin αcos απ

-2

αcos

αsin

函数名不变 符号看象限

απ

+2

αcos

αsin

απ

-23 -αcos -αsin

απ

+2

3 -αcos

αsin

诱导公式可将“负角正化,大角小化,钝角锐化”. 3.诱导公式解决常见题型

(1)求值: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求这个角其他三角函数;

(2)化简:要求是能求值则求值,次数、种类尽量少,尽量化去根式,尽可能不含分母. 二、疑难知识导析

1.三角变换的常见技巧

“1”的代换;ααcos sin +,ααcos sin -,ααcos sin ?三个式子,据方程思想

知一可求其二(因为其间隐含着平方关系式1cos sin 2

2=+αα);

2.在进行三角函数化简和三角等式证明时,细心观察题目的特征,灵活恰当地选用公式,一般思路是将切割化弦.尽量化同名,同次,同角;

3.已知角α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角α的其余5种三角函数值时,要注意公式的合理选择.在利用同角公式中的平方关系并要开方时,要根据角的范围来确定符号,常要对角的范围进行讨论.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细心求证角的范围. 三、典型例题导讲 [例1]已知=∈=+θπθθθcot 05

1

cos sin ),则,(,__________ 正解: ),

,(,πθθθ05

1

cos sin ∈=

+ 两边同时平方,有联立,

与5

1

cos sin 02512cos sin =+<-=?θθθθ 求出,

,53cos 54sin -==θθ∴4

3

cot -=θ [例2]若sinA=asinB,cosA=bcosB,A 、B 为锐角且a >1,0<b <1,求tanA 的值

正解:由???== ②

B b A B a A cos cos sin sin ①2+②2得a 2sin 2B+b 2cos 2B=1

∴cos 2

B=2221b a a -- ∴sin 2

B=2

221b a b -- ∴tan 2B=1122--a b

∵B 为锐角 ∴tan B=1

122

--a b

②①得tan A=b a tan B =1

122

--a b b a [例3](高考重庆卷)若函数)2

cos(2sin )

2

sin(

42cos 1)(x

x a x x x f --++=

ππ

的最大值为2,试确

定常数a 的值.

.

15,.

44

4111sin ),sin(441sin 2

cos 212cos

2sin cos 4cos 2)(:2

222±==++=++=+=+=a a a

x a x a

x x

x a x x x f 解之得由已知有满足其中角解???

点评:本试题将三角函数“

απαπ

-+,2

”诱导公式有机地溶于式子中,考查了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要脚踏实地,狠抓基础. [例5]化简:)()4

1

4cos()414sin(

z n n n ∈-++--απαπ

正解:原式)]4

(

cos[)]4

(

sin[απ

παπ

π-+++-=n n

(1)当)(12z k k n ∈+=,时

原式)]4

(

2sin[απ

ππ+-+=k +)]4

(

2cos[απ

ππ-++k

)4sin(απ+=)4cos(απ--)4cos(απ-=)4cos(απ

--=0

(2)当)(2z k k n ∈=,时

原式)]4

(

2sin[απ

π+-=k +)]4

(

2cos[απ

π-+k

)]4sin(

απ

+-=+)4

cos(απ

-=0 [例9] 求函数y x x =-+162

s i n 的定义域. 解:由题意有

2244k x k x πππ≤≤+-≤≤?

?

?

(*)

当k =-1

时,-≤≤-2ππ

x ; 当k =0时,0≤≤x π; 当k =1

时,23ππ≤≤x ∴函数的定义域是[][]--40,,ππ

点评:有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不等式组(*)两者没有公共部分,所以定义域为空集,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弧度与实数的关系,总认为二者格格不入,事实上弧度也是实数.

3、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

一、知识导学

1.两角和、差、倍、半公式

(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βαβαβαs i n c o s s i n s i n )s i n (±+=±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 =±

β

αβ

αβαt a n t a n 1t a n t a n )t a n

( ±=±

(2) 二倍角公式

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αα2

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3) 半角公式

2cos 12sin

2

αα

-=

, 2c o s 12c o s 2αα+= , αααcos 1cos 12tan 2+-= α

α

αααsin cos 1cos 1sin 2tan -=

+= 2.恒等变形主要是运用三角公式对式子进行等价变形,常见于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恒等

式证明就是利用公式消除等式两边的差异,有目的地化繁为简,使左右相等,常用方法为:(1)从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一般由繁到简;(2)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或数值).

二、疑难知识导析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内涵是揭示同名不同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常用于解决求值、化简和证明题.

2.倍角公式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如

αααcos sin 22sin =成立的条件是

“α是任意角,αα是2的2倍角”,精髓体现在角的“倍数”关系上.

3.公式使用过程中(1)要注意观察差异,寻找联系,实现转化,要熟悉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使用,也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例)tan tan 1)(tan(tan tan βαβαβα ±=±、

22cos 1sin 2αα-=

、2

2cos 1cos 2

αα+=等. 4. 三角公式由角的拆、凑很灵活.如)()(2βαβαα-++=、ββαα-+=)(、

22βαβαβ+-+=,)2()2(2βα

βαβα+--=-等,注意到倍角的相对性.

5.化为三角函数式,常见的思路为化“三同”即同名、同角、同次,切割化弦、特殊值与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等.

6.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包括无条件恒等式和有条件恒等式

(1)无条件恒等式证明,要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的特点,角度和函数关系,找出差异寻找突破口.

(2)有条件的等式证明,常常四寻找条件与需证式的区别与联系,对条件或须证式进行变形.采用消去法或基本量法等求证.

三、典型例题导讲

[例1] 在?ABC 中,2sinA+cosB=2,sinB+2cosA=3,则∠C 的大小应为( )

A .6π

B .3π

C .6π或π65

D .3π或3

正解:A

[例2] 若s i n c o s θθ

+=1,则对任意实数n n n

,s i n c o s θθ

+的取值为( ) A. 1

B. 区间(0,1)

C.

121

n - D. 不能确定

错解:C

错因:此题极易认为答案A 最不可能,怎么能会与n 无关呢?其实这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隐

含条件s i n c o s 22

1θθ+=,导致了错选为C 或D. 正解:解法一 设点(s i n c o s )θθ,,则此点满足

x y x y +=+=???11

22

解得x y ==???01或x y ==???10即s i n c o s s i n c o s θθθθ==???==???0110或∴+=s i n c o s n n θθ1 ∴选A

解法二:用赋值法,令s i n c o s θθ==01,同样有s i n c o s n n

θθ+=1∴选A

[例3]βαβαβα2cos 2cos 2

1

cos cos sin sin 2222?-?+?化简

分析:对三角函数式化简的目标是: (1)次数尽可能低; (2)角尽可能少;

(3)三角函数名称尽可能统一; (4)项数尽可能少.

观察欲化简的式子发现:

(1)次数为2(有降次的可能); (2)涉及的角有α、β、2α、2β,(需要把2α化为α,2β化为β); (3)函数名称为正弦、余弦(可以利用平方关系进行名称的统一); (4)共有3项(需要减少),由于侧重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本题化简方法不止一种. 解法一:(复角→单角,从“角”入手) 原式)1cos 2)(1cos 2(2

1cos cos sin sin

222222

--?-?+?=βαβαβα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

22222222

12

4221αβαβαβαβ

=?-?++-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22222212

αβαβαβ

=?++-s i n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22222

12

αβαββ

=+-2s i n c o s ββ2

12

=-=11212

解法二: (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

原式=?+-?-?s i n s i n(s i n )c o s c o s c o s 222211222αβαβαβ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c o s 2222

12

22βαββ

αβ

=-?-?c o s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22

21222βαβ

αβ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22

212

2ββαα

=

+-+-?????

?1222121222c o s c o s s i n (s i n )ββα

α

=

+-=1221221

2

c o s c o s ββ 解法三:(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

原式=-?-++?+-?1221221221221

2

22c o s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αβαβαβ

=+?--++?++14122221

4

12222(c o s c o s c o sc o s )(c o s c o s c o sc o s )

αβαβαβαβ

-??12

22c o s c o s αβ

=+=141412

解法四:(从“形”入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

原式=?-?+???-?(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c o s αβαβαβαβαβ

2

21

2

22 =++?-?c o s ()s i ns i n c o s c o s 2

12221

2

22αβαβαβ =+-?+c o s ()c o s ()

21

2

22αβαβ

[

]

=+-?+-c o s ()c o s ()2

2

1

221αβαβ =

1

2

点评:在对三角式作变形时,以上四种方法,提供了四种变形的角度,这也是研究其他三角问题时经常要用的变形手法.

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知识导学

1.三角函数线.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点P 做x PM ⊥轴于M ,过点)0,1(A 做单位圆的切线,与角α的终边或终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则有向线段AP OM MP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2.三角函数的图像

(1)x y x y x y x y cot ,tan ,cos ,sin ====四种图像 (2)函数)sin(?ω+=x A y 的图像 ①“五点作图法” ②图像变化规律

3.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周期

4.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二、疑难知识导析

1.)sin(?ω+=x A y +)0,0(>≠ωA B 中,ω,,B A 及?,对正弦函数x y sin =图像的影响,应记住图像变换是对自变量而言.

如:x y 2sin =向右平移

6π个单位,应得)6(2sin π-=x y ,而不是)6

2sin(π+=x y

2.用“五点法”作)sin(?ω+=x A y )0,0(>≠ωA 图时,将?ω+x 看作整体,取2

,

0π,

ππ

π2,2

3,

来求相应的x 值及对应的y 值,再描点作图. 3.,cos ,sin x y x y ==)sin(?ω+=x A y 的图像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而x y tan =图像只是中心对称图形,掌握对称中心和对称轴的求法及位置特征,充分利用特征求出中)sin(?ω+=x A y )0,0(>≠ωA 的各个参数.

4.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研究其它一切性质的前提.求定义域实质上是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组).要考虑到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小于零,对数的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同时还要考虑到函数本身的定义域.可用三角函数图像或三角函数线解不等式(组).

5.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是常见题型.一类是x b x a y c o s s in +=型,这要变形成

)sin(2

2?++=x b a y ;二是含有三角函数复合函数,可利用换元、配方等方法转换成一元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的值域.

6.)sin(?ω+=x A y )0,0(>>ωA 单调性的确定,基本方法是将?ω+x 看作整体,如求增区间可由2

2ππ-

k ≤?ω+x ≤)(2

2z k k ∈+

π

π解出x 的范围.若x 的系数为负

数,通常先通过诱导公式处理.

7.利用单调性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往往先利用对称型或周期性转化成同一单调区间上的两个同名函数.

三、典型例题导讲

[例1] 为了得到函数??

?

?

?-

=62sin πx y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x y 2cos =的图像( ) A 向右平移

6π B 向右平移3π C 向左平移6π D 向左平移3

π [例3]下列四个函数y=tan2x ,y=cos2x ,y=sin4x ,y=cot(x+4π),其中以点(4

π

,0)为中心对称的三角函数有( )个.

A .1

B .2

C .3

D .4

错解:B

错因:对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和平移变换未能熟练掌握. 正解:D

[例8]已知定义在区间]3

2,[ππ-上的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

6

π

-

=x 对称,当]32

,6[ππ-

∈x 时,函数)2

2,0,0()sin()(π

?πω?ω<<->>+=A x A x f ,

其图像如图所示.

(1)求函数)(x f y =在]3

2,[ππ-的表达式;

(2)求方程22)(=x f 的解. 解:(1)当],[32

6ππ-∈x 时,函数),0,0()sin()(22ππ?ω?ω<<->>+=A x A x f ,观察

图像易得:3,1,1π

?ω===A ,即时,函数)sin()(3π+=x x f ,

由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6π-=x 对称得,],[6ππ--∈x 时,

x y o ? ?

?

-π 1

6

π

-=x

32π 6π

函数x x f sin )(-=. ∴??

???--∈--∈+=),[sin ],[)

sin()(6

3

263πππππx x

x x x f . (2)当],[32

6ππ-∈x 时,由223)sin(=+πx 得,

125124343πππππ=-=?=+x x x 或或;

当],[6π

π--∈x 时,由22sin =

-x 得,

44

3ππ-=-=x x 或.

∴方程22)(=

x f 的解集为

},,,{1251244

3ππππ---

5、解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的应用

一、知识导学

1.解三角形的的常用定理:

(1) 内角和定理:π=++C B A 结合诱导公式可减少角的个数.

(2) 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指△AB

C 外接圆的半径) )sin 2

1

sin 21sin 21(B ac A bc C ab S ===

(3) 余弦定理: 22

2cos 2c C ab b a =-+及其变形.

(4) 勾股定理: 2

2

2

c b a ABC Rt =+?中

2.解三角形是指已知三角形中的部分元素运用边角的关系求得其他的边角的问题.

三角函数的应用是指用三角函数的理论解答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他的显著特点是(1)意义反映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上,有直角三角形,也有斜三角形.(2)函数模型多种多样,有三角函数,有代数函数,有时一个问题中三角函数与代数函数并存.解三角函数应用题一般首先审题,三角函数应用题多以“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并用的方式,要通过审题领会其中的数的本质,将问题中的边角关系与三角形联系起来,确定以什么样的三角形为模型,需要哪些定理或边角关系列出等量或不等量关系的解题思路;其次,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即抽象出数学问题,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等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再次,讨论对数学模型的性质对照讨论变量的性质,从而得到的是数学参数值;最后,按题目要求作出相应的部分问题的结论. 二、疑难知识导析

1.对各类定理的应用要注意使用其变形逆用.同时充分利用方程的思想知道其中的部分量可

求出其他量.

2.三角函数的应用主要是图像和性质的应用.

3.三角形中元素关系的应用与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关键是如何建立数模结构.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已知方程01342=+++a ax x (a 为大于1的常数)的两根为αtan ,βtan , 且α、∈β ??-

2π,??

?

2π,则2tan βα+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例6]如图,在平面有点A 、B 、P 、Q ,其中3=AB ,,1===QB PQ AP 设△APB 与△PQB 面积为S 、T ,求S 2+T 2的取值范围.

解:设∠BAP=α α∈[0,2л

]

∠BQP=β,在△PAB,△PBQ 中

由余弦定理cos β=cos α-1

∴S 2+T 2

=(

23sin α)2+(2

1sin β)2

=-

23

(cos α-3

21)2+87 ∴当cos α=1时,S 2

+T 2

有最小值

4

3

32- 当cos α=

3

21时,S 2+T 2

有最大值

8

7 [例7]已知函数f (x )=sin(ωx +?),x ∈R ,(其中ω>0)的图像与x 轴在原点右侧的第一个交点为N (6,0),又f (2+x )=f(2-x ),f (0)<0,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解: f(2+x)=f(2-x)

∴ f(x)关于x=2对称,又x 轴在原点右侧的第一个交点为N (6,0)

4T =6-2=4,即T =16,∴T πω2==8

π. 将N (6,0)代入f(x)=sin(8πx+?)得:sin(4

+?)=0,

得:?=2k π+4π或?=2k π+4

(k ∈Z ),

f(0)<0,∴ ?=2k π+45π(k ∈Z),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数?=45π

,

∴所求解析式f(x)=sin(8πx+4

).

[例8] 已知△ABC 的周长为6,,,BC CA AB 成等比数列,求 (1)△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2)BC BA ?的取值范围.

解 设,,BC CA AB 依次为a ,b ,c ,则a+b+c=6,b 2=ac ,

由余弦定理得2222221

cos 2222a c b a c ac ac ac B ac ac ac +-+--=

=≥=, 故有03

B π

<≤

,又6,22a c b

b a

c +-=

=从而02b <≤ (1)所以22111sin sin 2sin 32223

S ac B b B π

==≤??=,即max 3S =

(2)所以22)(2cos 2

2222b ac c a b c a B ac BC BA --+=-+==?

22

2(6)3(3)272

b b b --=

=-++ 182,20

三、数列

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⒋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

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

可以是2)1(11+-+=n n a ,也可以是|2

1

cos |π+=n a n .

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 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 5.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n a f 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反过来,对于函数y=f(x),如果f(i)(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f(1)、 f(2)、 f(3)、 f(4)…,f(n),… 6.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 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2016届高考数学经典例题集锦:数列(含答案)

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 . (2)证明:由已知1 13 --=-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1 2 1313 3 312n n n a ---+=++++= , 所以证得31 2n n a -= . 例题2.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 n n a -= (Ⅱ)设{}n b 的公差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1) 3222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 12322...a a a +++ 12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12322...2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12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2)把k k a b -看作一个函数,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研究k k a b -的取值情况. 解:(1)已知212322a a a +++ (1) 2n n a -+8n =(n ∈*N )① 2n ≥时,212322a a a +++ (2) 128(1)n n a n --+=-(n ∈*N )②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许中银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按事先约定的计划已圆满地结束了。从考试的结果看与事前想法基本吻合。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从成绩上看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考前考后的一些东西总结。(1)考试的内容: 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内容为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必修4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从卷面上看,必修1集合部分占29分,约占总分的18%。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部分140分,约占总分的88%。必修4三角函数部分14分,占总分约为8.5%。从分值分布看基本合理。(2)考试卷面题型分析。 卷面上只有填空和解答两种题型。 第I卷第1小题“设集合M={}{}R y y y y x∈ x x x 22 = , ,, = R =, ∈ N 则M∩N=”为集合交集问题,放在此处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较难。第2题考查补集、子集问题。第3小题为计算题,根式计算问题。4,5,6,7为一般性问题应准确性还可以。第10题为偶函数定义域为[]a a2,1-,要考虑端点关于原点对称,有不少学生不太熟悉这种形式。第12题是关于恒成立问题,因为组内集体备课未强调,有的人讲,有的人没有讲,但也有很同学做对。13题为考 1,但是在考场上没有做出来的还是很多。14前讲过的原题答案为 24 题较难考虑画图后比较端点大小,没有讲过这种问题的班级做对的学

生很少。 第II卷解答题15题一般性集合问题, 16题一般性二次函数问题,考查奇偶性,图象,单调区间,值域等等。17题为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初学又没有复习深化,大多数人被扣分,对m的讨论不全。第1小题对第2小题有诱导错误嫌疑。18题因为没有将分段函数总结在一起扣分,其实扣分也不太合理。 19题,第1小题用定义证明单调性过程比较规范,第2小题有同学用特值法求出m的值但缺少验证奇函数过程。 20题,较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一般学生只能做第1小题和部分第2小题,第3小题较难又涉及到参数和恒成立问题,全校仅有数人能完整解答出来。 (3)考试成绩分析与反思 笔者教两个班,高一(2)班为普通班,入学成绩较低一些,高一(24)班为二类重点班,入学成绩介于高分与低分之间。从考试结果看,好的入学成绩的学生基本上考出较好成绩,差的入学成绩基本上考出一个差的成绩。无论教育制度怎么改,量化出来的分数始终是最让师生关注的,总结大会上各级领导也基本上以分数或者分差多少来评论教师的个人业绩,多少年来似乎从未改变过。每一个师生的成绩总要拿出来晒一晒,分数好一点的人暗自庆幸我终于不在“批评”之列,不管其他学校老师的书是怎么教的,不管其他班级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师生的目标就是过了本校的对手,这样,日子也许会好过一些。这也是多少年没有改变过的事情。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

高中数学集合典型例题

-- -- 集 合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如U =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即韦恩图、Ve nn 图)、数轴 典型例题 1. 集合(){}0,=+=y x y x A ,(){}2,=-=y x y x B ,则=B A 2. 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等于 3. 设(){}R b b x b x x A ∈=++++=,0122,求A 中所有元素之和. 4. 已知集合{}24,3,22++=a a A ,{}a a a B --+=2,24,7,02,且{}7,3=B A ,求a 的值. 5. 已知(){}011=+-=x m x A ,{}0322=--=x x x B ,若B A ?,则m 的值为 6. 已知{}121-≤≤+=m x m x A ,{}52≤≤-=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设全集{}32,3,22-+=a a S ,{}2,12-=a A ,{}5=A C S ,求a 的值. 8. 若{}Z n n x x A ∈==,2,{}Z n n x x B ∈-==,22,试问B A ,是否相等. 9. 已知(){}a x y y x M +==,,(){}2,22=+=y x y x N ,求使得φ=N M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 设集合{}R x x x x A ∈=+=,042,(){}R x R a a x a x x B ∈∈=-+++=,,01122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 设R U =,集合{}R x a ax x x A ∈=+-+=,03442,(){}R x a x a x x B ∈=+--=,0122,{}R x a ax x x C ∈=-+=,0222,若C B A ,,中至少一个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 设集合(){}01,2=--=x y y x A ,(){} 05224,2=+-+=y x x y x B ,(){==y y x C ,}b kx +,是否存在N b k ∈,,使得()φ=C B A ?若存在,请求出b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及典型例题解析

高一数学 第八章 平面向量 第一讲 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一.【要点精讲】 1.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几何表示法AB u u u r ,a ;坐标表示法),(y x j y i x a 。 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u u u r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r 平行于任何向量。(与0的区别) ③单位向量| a |=1。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记作a ∥b ⑤相等向量记为b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211y x y x 2121y y x x 2.向量的运算(1)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如图,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 取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b ,即 a+b 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特殊情况: a b a b a+b b a a+b (1) 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C B D C B A A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 AB BC CD PQ QR A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L ,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②向量减法: 同一个图中画出 a b a b r r r r 、 要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3)实数与向量的积 3.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得b =a 。 二.【典例解 析】 题型一: 向量及与向量相关的基本概念概念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零向量没有方向 (2)b a 则, (3)单位向量都相等 (4) 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 一、回归课本,落实三基。 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高考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考题往往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同学们要认真理解数学概念、强化记忆数学公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要把重点放在掌握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经典题目强化训练,使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熟练化。 二、注重综合,强化能力。 考试命题中心提出:应更多地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在综合中考查能力。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在高考命题中的主要综合有:“函数、方程、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函数与数列的综合”、“三角、向量的综合”、“解析几何与向量的综合”、“排列组合、概率与随机变量的综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综合的统帅和纽带,是综合能力的中心。数学思想总结提炼为: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猜证结合思想。因此,在总复习中,要善于学习老师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评讲,自觉地、尽早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以综合能力为重点和难点,强化训练,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和系统化。 三、及时总结,查漏补缺。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对同学最有价值的试题往往不是我们会做的试题,而恰恰是我们做错的试题。要及时纠正错误,总结经验以免再犯,并将自己在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辑录成册,以便在高考前提醒自己。在做试题时,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有明显的漏洞,就要及时弥补,绝不可掉以轻心。 四、做到“三明”、“三最”。

“问明”: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不懂,坚决搞懂; “看明”:数学答案会使用,各步推理,一律弄清; “写明”:独立解题勤练习,能做会做,表达无错。 数学解题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三最”,即推理最高,方法最好、表述最简! 高三数学总复习阶段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坚忍不拔。愿你们能不断完善自己,取得最后的成功。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升腾教育高一数学 满分150分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 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19、已知集合{}1,1A =-,B=} { 2 20x x ax b -+=,若B ≠?,且A B A ?= 求实数 a , b 的值。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及详细解答

新课标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 类型一:圆的方程 例1 求过两点)4,1(A 、)2,3(B 且圆心在直线0=y 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4,2(P 与圆的关系. 分析:欲求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圆心坐标的圆的半径的大小,而要判断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须看点P 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 2 2 )()(r b y a x =-+-. ∵圆心在0=y 上,故0=b . ∴圆的方程为2 2 2 )(r y a x =+-. 又∵该圆过)4,1(A 、)2,3(B 两点. ∴?????=+-=+-2 22 24)3(16)1(r a r a 解之得:1-=a ,202 =r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解法二:(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因为圆过)4,1(A 、)2,3(B 两点,所以圆心C 必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又因为 13 12 4-=--= AB k ,故l 的斜率为1,又AB 的中点为)3,2(,故AB 的垂直平分线l 的方程为:23-=-x y 即01=+-y x . 又知圆心在直线0=y 上,故圆心坐标为)0,1(-C ∴半径204)11(2 2= ++==AC r .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又点)4,2(P 到圆心)0,1(-C 的距离为 r PC d >=++==254)12(22. ∴点P 在圆外. 说明:本题利用两种方法求解了圆的方程,都围绕着求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两个关键的量,然后根据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将点换成直线又该如何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高中数学期末考试总结

高中数学期末考试总结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弹指一瞬之间,整个高一生活已经悄悄地离我们而去了,紧张的期末考试也暂时告一段落,现在,我要针对这次考试做出如下总结。 言归正传,这次期末考试算是我这学期准备的最充分的、最重视的一次了,虽然各科的成绩都还不知道呢,但我认为考的并不理想。 其实上了高中,我才发现自己压根儿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所谓的”优势学科,每科都基本在十几名左右,语文学科曾经还有考过倒数前十的悲惨历史。那么就请先允许我天真地把数理化当作“优势学科”好了。 我自己对物理这次考得其实并不满意。这是因为前几次考试中所暴露出啦的问题仍然存在——面对一道貌似简单的解答题,总是因为着急而不好好读题,从而白痴地导致计算的多次错误,我通常会在这道题上会浪费很多时间进行计算过程的检查、重新理解原题以及重新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因此,我总结了一下不光是在物理这一学科上,而是要在整个理科上面要加强的三点是“读题认真而仔细,做题不慌而不忙,计算慢而求稳”。再有,第二点就是在做选择题是,由于多选题与单选题是混合在一起的(这次例外),所以我老是不敢多选,害怕因为自己的错选而导致扣更多的分数。虽然这是一个在考场上的策略,但这还是说明了我对概念的不熟,因此我以后要在课上更加专注于对概念的强行记忆。第三点就是选择及填空题的做题时间慢的问题,都是不好好读题导致的,所以我应该在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的同时加强自己的准确率,保证做一道对一道 数学虽然还不知道确切的成绩,但我并不满意,但还是肖老师的那句话,“这次考试比较简单……”我对自己的“长项”毕竟有自知之明,我必然不是最聪明的,但确实是在用心地、努力地学习数学——这一个我认为非常难的科目。不过至于在考试中是否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个成绩作为一个学期结束后的回报,应该是和自己的付出是成正比的。 就自己个人感觉而言,化学这次考得也似乎比较不错。但一些老师上课讲过的概念性的内容,我却好似第一次听到,完全没有印象,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下一步一定要做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上面提及的物理学科。化学学科我同样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自己说:“下了很多功夫”,虽然不像英语数学那样经常做课外题,但却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老师所留的每一项作业,认真就着答案核对每一道题,把每个不懂的知识点,每道模糊不清的题都想尽办法弄明白。但我发现我的记忆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大脑经常自动地超某个知识文件夹摁下“Delete”键,而且倒霉的是考试恰恰就考那些被无情地“删除”的知识。这个知识今天明白了,可能过几天学了新知识,就和新知识混淆了,而且容易忘。所以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加强自己的复习,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要巩固,记熟旧知识。着同样适用于每一个学科。 英语这次出地简单了,大部分考题都出自原书,所以我就根据课文,回归了基础,几天的复习时间我认真背诵了所有的课文,对我考试帮助很大,我要继续保持对英语的信心,毕竟英语,我认为,是目前高中课程中最有实用价值的科目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x-3>2}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 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1000字

数学考试反思1000字 范文一:学生反思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英语的习题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你就先编着吧)。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积累英语好词好句,积累英语难的题目,积累英语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期中考试毕竟不是期末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对于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终究不如自己写的好,自己写才能真真与老师共同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此次考试总体来说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闻者伤心,见者流泪,惨不忍睹!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刹那间,我屏住了呼吸。面前两个鲜红显眼的数字令我目瞪口呆。上帝啊,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历史性的突破!离及格只差那短短的一步之遥了。这个成绩是空前的,可不知道是不是绝后的。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这是自食其。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古人云:风萧萧兮,易水寒。今我叹:考试结束兮,我玩完!亡羊补牢,无济于事啊。想不到自认优秀的我如今也会落到这般田地。说到原因嘛,是多方面的。其一也是首要的当然是自己不知道努力,没有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有的只是那三分钟的热度。这种种恶习是 酿成失败的主要原料。当然,古往今来,凡成大事,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融汇.幸运女神这次从我身旁俏然而逝,没有得到她的青睐,又怎能不落到失败的深渊呢?能爬多高,就能跌多深,我算体会到了。 拿起试卷一看,触目惊心!那一个个错叉好似一把把尖锐无比的刺刀,扎的我快要窒息了。该对的没对,该会的不会。今晚即将上演家庭不定项式乒乓比赛,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或男女混合双打。啊,吾命休矣! 小小的考试透露出我内心的那一份自满,那一份狂傲。让我知道自己在众人之中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堪一击!这也算是对我一个小小的惩戒吧,为我敲响了警钟,也提前给我打上了预防针。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失败也许是成功的前兆。一次成功也证明不了什么,它终究要成为历史。我们不可能未卜先知,只能凭着自己的那一份付出,去期待丰硕的收获! 努力吧,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范文二:>学生反思<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从来不停下脚步等待。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有我们自己刻画一个人一生的姿态。 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人也如此,要珍惜年少时的时光。我并没有常常珍惜生活中的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习题

集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12=60分)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为() (A)(B) (C)(D) 2.设集合,,则() (A)(B) (C)(D) 3.下列表示①②③④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 (A)6 (B) 7 (C) 8 (D)9 5.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A)(B)(C)(D) 6.下列集合中,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 (A)(B)(C)(D) 7.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全集合,,,那么 是() (A)(B)(C)(D) 9.已知集合,则等于() (A)(B) (C)(D) 10.已知集合,,那么() (A)(B)(C)(D) 11.如图所示,,,是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B) (C)(D) 12.设全集,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且(B)且 (C)且(D)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4×4=16分) 13.已知集合,,则集合 14.用描述法表示平面内不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15.设全集,,,则的值为 16.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三、解答题(共计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若,求实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合,, ,求,,,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集合与集合,且,求,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集合 , ,若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31{≤≤-=x x A ,},{2A x y x y B ∈==,},2{A x a x y y C ∈+==,若满足B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71{<<=x x A ,集合}521{+<<+=a x a x B ,若满足 }73{<<=x x B A ,求 实数a 的值.

高中数学秘籍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 B 表示的是值域,而 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1|032|2===--=ax x B x x x A ,如:集合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故B 只能是-1或者3。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A B A B A B A B ==U I I U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或者,我说在上 ,也应该马上可以想到m ,n 实际上就是方程 的2个根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 ()()().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高一数学集合典型例题、经典例题

《集合》常考题型 题型一、集合元素的意义+互异性 例.设集合 {0} 例.已知A ={2,4,a 3-2a 2-a +7},B ={1,a +3,a 2-2a +2,a 3+a 2+3a +7},且A ∩B ={2,5},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A∩B={2,5},∴5∈A. ∴a 3-2a 2-a +7=5解得a =±1或a =2. ①若a =-1,则B ={1,2,5,4},则A∩B={2,4,5},与已知矛盾,舍去. ②若a =1,则B ={1,4,1,12}不成立,舍去. ③若a =2,则B ={1,5,2,25}符合题意.则A ∪B ={1,2,4,5,25}. 题型二、空集的特殊性 例.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BA ,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例.已知集合{}R x x ax x A ∈=++=,012,{} 0≥=x x B ,且φ=B A I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0a =时,{|10,}{1}A x x x R =+=∈=-,此时{|0}A x x ≥=ΦI ; ②当0a ≠时,{|0}A x x ≥=ΦQ I ,A ∴=Φ或关于x 的方程2 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 (1)当A =Φ时,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无实数根, 140a ?=-<,所以14a > . (2)当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时, 12121401010a x x a x x a ???=-≥??+=-?? 140a a ?≤?????>?104a <≤.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a a ≥. 题型三、集和的运算 例.设集合S ={x |x >5或x <-1},T ={x |a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函数与方程 【知识梳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方程0)(=x f 的实数根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2)方程0)(=x f 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因此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0)(=x f 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函数零点的求法:解方程0)(=x f ,所得实数根就是()f x 的零点 (3)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 ①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异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变号零点。 ②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不变号零点。 ③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则0)()(?)(x f y =有2个零点?0)(=x f 有两个不等实根; 0?=?)(x f y =有1个零点?0)(=x f 有两个相等实根; 0?

高中数学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精选

高中数学 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算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明确性,有限性,有序性。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内容:1)循环体;2)循环判断语句;3)与循环判断语句相关的变量。 二,基本算法语句(一定要注意各种算法语句的正确格式) 1,输入语句 2,输出语句 3,赋值语句 注意:“=”的含义是赋值,将右边的值赋予左边的变量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直到型 当型 注意:提示内容用双引号标明,并 与变量用分号隔开。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例:求2146与1813的最大公约数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余数为0时计算终止。 为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将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 1210()(()))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 再由内及外逐层计算。 4,进位制:注意K 进制与十进制的互化。 1)例:将三进制数(3)10212化为十进制数 10212(3)=2+1×3+2×32+0×33+1×34=104 2)例:将十进制数104化为三进制数 104=3×34+2 ....... 最先出现的余数是三进制数的最右一位 34=3×11+1 11=3×3+2 3=3×1+0 1=3×0+1 ............ 商数为0时计算终止 104=(3)10212 第二章 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关键词)逐个,不放回,机会相等 2,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编号; 2)确定起始数字;3)按一定规则读数(所读数不能大于最大编号,不能重复)。 3,系统抽样的步骤: 1)编号; 2)分段(若样本容量为n ,则分为n 段);分段间隔N k n = ,若N n 不是整数,则剔除余数,再重新分段;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 4)按照 一定的规则在后面每段内各取一个编号,组成整个样本。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比; 2)根据个体差异分层,确定每层的抽样个体数(抽样比乘以各层的个体数,如果不是整数,则通过四舍五入取近似值);3)在每一层内抽取样本(个体数少就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多则用系统抽样),组成整个样本。 5,三种抽样方法的异同点 直到型和当型循环可以相互演变,循环体相同,条件恰好互补。

集合经典例题总结

集合经典例题讲解 集合元素的“三性”及其应用 集合的特征是学好集合的基础,是解集合题的关键,它主要指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这些性质为我们提供了解题的依据,特别是元素的互异性,稍有不慎,就易出错. 例1 已知集合A={a ,a +b ,a +2b },B={a ,a q ,a 2q }, 其中a 0≠,A=B,求q 的值. 例2 设A={x∣2 x +(b+2)x+b+1=0,b∈R },求A中所有元素之和. 例3 已知集合 =A {2,3,2a +4a +2}, B ={0,7, 2 a +4a -2,2-a },且A B={3,7},求a 值. 分析: 集合易错题分析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3.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值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的形式了吗? 1、忽略φ的存在: 例题1、已知A={x|121m x m +≤≤-},B={x|25x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分不清四种集合:{}()x y f x =、{}()y y f x =、{},)()x y y f x =(、{}()()x g x f x ≥的区别. 例题2、已知函数()x f y =,[]b a x ,∈,那么集合()()[]{}(){}2,,,,=∈=x y x b a x x f y y x 中元素的个数

为…………………………………………………………………………( ) (A ) 1 (B )0 (C )1或0 (D ) 1或2 3、搞不清楚是否能取得边界值: 例题3、A={x|x<-2或x>10},B={x|x<1-m 或x>1+m}且B ?A ,求m 的范围. 例4、已知集合 {}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等于 ( ) A.(0,2),(1,1) B.{(0,2),(1,1)} C. {1,2} D.{}2≤y y 集合与方程 例1、已知 {}φ=∈=+++=+R A R x x p x x A ,,01)2(2,求实数p 的取值范 围。 例2、已知集合 (){}(){}20,01,02,2≤≤=+-==+-+=x y x y x B y mx x y x A 和, 如果φ≠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集合()(){} 30)1()1(,,123,2=-+-=??????+=--=y a x a y x B a x y y x A ,若 φ=B A ,求实数a 的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