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与生活》第3课 学案

《文化与生活》第3课 学案

高二政治A层必修《文化与生活》第3课学案

编号:39 编制:孙凤云审核:宋文慧时间:2014—12--1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阐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理解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二.【问题导学】

一)自主探究:

1.我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

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在我国已有的45处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包括长城等27处;自然遗产包括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等10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即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福建武夷山;文化景观4处,分别是江西庐山、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云南哈尼梯田。

请你说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二)【合作学习与探究】

合作探究一: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腊总理萨马拉斯。

习近平表示,中国和希腊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两国文化都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各自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希两国应该以古老文明为依托,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做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的全面战略伙伴,共同谱写中希关系新篇章、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携手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萨马拉斯表示,希中都是文明古国,都为人类作出过杰出贡献,两国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把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方希望加强两国在经贸、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愿为推动欧中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中希两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特色。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2)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和萨马拉斯总理在谈话中,都表达了要加强中希文化交流的愿望?

合作探究二.:

3.(能力挑战题)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少了爆竹声,年味就淡了许多。然而,燃放爆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很明显。广州决定从2013年起停办已连续举办了18年的春节焰火晚会;郑州取消了2013年元宵节焰火晚会,并倡议市民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春节要不要禁放爆竹,在网友中引起了热议,也产生了一些分歧。

正方:燃放爆竹既污染又浪费,要禁。

反方:不燃放爆竹没有年味,不要禁。

结合材料,请你在正方或反方中任选一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论证该观点。

三.总结反思:写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哈尼先民自隋唐迁入现在的居住地以来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1 300多年中,哈尼族

倾注了几十代人的心血,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垦殖梯田。有专家说,哈尼梯田正是哈尼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哈尼梯田也是目前为止,还在发挥着作用的世界遗产。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D.文化遗产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

2 。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3.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是思想的潜移默化而不是模式的简单输出。在文化交流和贸

易中,不要把对方当成异类、当成敌人,要解疑释惑。这就是文化的功能,也是文化的责任。材料告诉我们()

①要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②要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

4.中国是一个文化积淀很深的国家,作为中国的服装品牌,应该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

命,通过服饰文化诠释中国民族文化,让中国服装品牌屹立在国际舞台上,使中国民族文化成为国际的引领者。材料蕴含的道理有()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传播的广度决定文化的影响力④人口流动是文化传播更为直接的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新媒体之新,不仅是内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观念之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不

仅是把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络、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而是应聚合多种信息元素、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介技术的平台搭建,向受众提供最现场化、最易理解、最易获取的新媒体化产品。由此可见()

A.传统媒体将淡出大众传媒行列而被新媒体所取代

B.新媒体动摇了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地位

C.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就是实现由传播信息向创造信息转变

D.新媒体强化了大众传媒汇集、传递、沟通、共享信息的功能

6.(2014·天水一中高三入学摸底检测)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观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7.(2014·天水一中高三入学摸底检测)《论语》中曾子说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句话可反映的文化现象是()

A.读书是为了交友B.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8.2013年中国杂技团继续开拓海外市场,3月15日至12月31日,“东方神话”系列杂技剧将在美国田纳西州进行为期9个月的演出,演出场次将在300场以上。这()

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表明立足民族传统又面向世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表明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9.2013年5月11日~17日,德国马尔巴赫市席勒中学17名师生对铜陵市一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访问活动。铜陵市一中给这些学生开设了汉语、中国民乐、武术、书法、剪纸、中国象棋等课程,受到德国师生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这说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10.相对于印刷媒体的单向传播,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流

更便捷、更充分。互联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话题的多种观点、多种链接、多种选择。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

A.网络技术加速了新旧传媒的更替B.文化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进步

C.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变革D.大众传媒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11.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线路、

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12.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于2013年11月18日至27日在云南昆明举行。此次艺术节以“七

彩云南、文化中国、魅力亚洲”为活动主题,以“共享、展示、交流、合作”为活动宗旨,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发展理念。下列对该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通过交流,亚洲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可以为我所用

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艺术节的举办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通过艺术节可以使中华文化在亚洲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3.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足迹遍及110多个国家。庞大的留学生队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属于文化传播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政治活动

2013年5月31日,以“责任信心共赢”为主题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据此回答14、15题:

14.本届体博会共吸引来自海内外的1 000多家生产企业、经销商参展,到场的国内外贸易观众、体育爱好者和相关行业人士突破11万人次。参展方数量创历史新高,这些企业将在参展期间竞相展现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这说明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①可以实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

②适应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不同文化的逐渐融合、同化

③是当今世界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是促进体育文化交流的盛会。以下做法也有利于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是()

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②在国外大学开办孔子学院

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④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能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2·山东文综)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13·洛阳高二检测)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各国文化发展独立的原则

19.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而引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石像、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②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④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感恩节虽然是个“西洋节”,但其中蕴含的感恩精神,则是呼应了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精神。其实,“感恩”是无论“东西”的。这一事例表明()

A.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B.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正逐步消失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是相同的

D.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1.2013年4月19日,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口市开幕。本届书博会内容丰富,全国1 5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携35万种图书集中亮相。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有()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2.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23.到目前为止,厦门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开通了移动电视。移动电视的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辅以公众服务类节目,为厦门市民在乘车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资讯。这表明()

A.现代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的区域性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24.(2013·日照高二检测)2013年3月22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中俄双方通过开展旅游年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中国旅游年”活动()

①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将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表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已成为各国共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5.(能力挑战题)(2012·北京文综)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6.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①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微博成功取代了文化传播的传统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2013年6月8日,有着56年历史的“音乐界奥斯卡”格莱美大奖首次来到亚洲,成都观众在华丽的嗓音中体验东西方文化的珠联璧合。这有利于()

①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②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③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④促进中西文化走向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 BACAD 6---10 BBCDC 11-----15 CDCBB

16----20 BDBBD 21----25 DDBBC 26—28 ACD

1.答案: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答案:(1)①中希两国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故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希两国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中希两国文化有相通之处;中希两国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两国文化各有特色、存在差异。②中希两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特色,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希两国文化有各自的特色,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客观上要求不同文化之间加强交流。②加强中希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推动希腊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传入希腊,促进希腊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③加强中希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各自文化的优秀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希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中希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互信,进而推动两国外交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答案:(1)正方:①禁止燃放爆竹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②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培育文明风尚。③有利于催生新的庆祝方式,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反方: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燃放爆竹代表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利于营造节日氛围。②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燃放爆竹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8.2014年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将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亚洲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青奥会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黄的融合是华夏族形成的原始基础;能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和讨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使学生感知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在华夏族、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的伟大贡献【教学难点】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为什么这么称呼自己呢?你知道“人文始祖”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远古的传说》。 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师:教师出示黄帝、炎帝、蚩尤人物图像,使学生对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有关三位的传说故事。

教师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上述的问题,教师做简要的总结。重点在于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师:他们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使地域扩大;他们之间的结盟,包括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现在我们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就是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研读,让学生从中认识华夏族的形成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师: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 生: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等;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下属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缫丝技术。 师: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生:炎帝教民农耕,种植五谷和蔬菜,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师:由于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 师: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你对上述这些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发明怎么看?你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到底怎样看才更科学? 同学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事实上,从古至今,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凝聚了许多人,甚至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尤其在远古时期,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非常艰难的。因此,这些发明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的功劳。但是,在黄帝、炎帝时期,随着统一国家的雏形——部落联盟的出现,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被大大激发了起来,从而出现了一些总结性、提高性的发明成果,应该是可信的。只是因为黄帝、炎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

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传入日本。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20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0册;在日本,1859年间,同样一本书价格涨了3倍,成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 “有用之书”。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说,日本 明治维新的前辈们,“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值得我们思考。 (二)互动解疑 1.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积极影响?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3.归纳l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内化迁移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时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部编

3《远古的传说》 一、预习导学 1. 战胜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族的主干。 2.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3.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 的、、,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重难点 重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性质。 四、精讲释疑 (一)炎黄联盟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等是最著名的传说人物。 2、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 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因此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传说炎帝教 民,制作,种植;还制作,发明,会,教人 们。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 的。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以避寒暑,制作,挖掘,会,并发明了。仓颉创 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嫘祖擅 长,并会。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之人。 2、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曾。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 为。 五、引导点拨 探究: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六、反馈矫正: 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原因? 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 2.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学习重点】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学习难点】 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炎黄华夏的由来”。第二部分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第三部分为“尧舜禹的禅让”。 一、【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黄帝有哪些发明?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三)、尧、舜、禹的各自功绩?

二、【合作探究】 1.说说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三、【即时训练】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 2.传说中的原始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3. 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 B.尝百草,寻药物 C.具有天文和历法知识 D.发明陶器 4.2019月5日,乙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阶段性总结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阶段性总结学案导学教学方式是我校学习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和继续,是把课堂教学设计呈现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进一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我们的做法 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的制定:结合教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主要是告诉学生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难易程度适中。 学习过程的设计:包括检复、导言、导学提纲、问题探究、课堂小结、练习反馈等环节,每个环节力求简明扼要。告诉学生这一节课怎么学和一应学什么。 教学反思:分析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形成学案后集备,在集备、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的精备,个人精备后,才进入课堂。 二、自认为成功的方面: 1、学生上课对照学案看书学习,每名学生都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且这案规定的目标难易适当,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会有收获,都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时,教师穿插于学生中间,适当指导学生看书学习,也可以督促学生看书学习。 3、学生学会看书,知道书上的哪一句是重点,哪是该掌握的。如历史课本每一课的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这一段的中心论点,即是重点句。 4、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对照学案或在学案上写或在书上划线,不论学习基础怎么样都有事做了。 5、也知道了历史课的学案什么时间发,什么时间收最为合适。 三、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同学们拿到学案后忙于自己的学习,小级合作的机会少了,小组讨论的氛围不足。 2、部分学生完成学案的几个问题后就觉得完事大吉了,对有些难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局限于学案的问题或反馈题。 3、学习效率不高,表现为课堂时间不足,有时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5、学案版面设计还需改进,有时校对不严,有病句或错别字。 四、下一步的努力的方向: 1、强化集体备课,主备人提前把学案发给本备课组老师。 2、设计问题还要细思量,多设计一些基础知识运用的应用题,供同学们小组研究探讨。 3、老师要对学案中的问题适当的扩展,举一反三。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2:2.4 免疫调节(Ⅱ)

第4节免疫调节(Ⅱ)

三、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四、免疫学应用有哪些?(阅读教材P38-39以及39页资料分析,进行归纳)。 反馈练习 1.科学家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DC细胞),该细胞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C细胞中“突起”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 B.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C.DC细胞处理后的抗原,能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DC细胞能激发T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2.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3.下页表为我国初生幼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通过下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幼儿 年龄 应接种的疫苗接种方式预防疾病出生时卡介苗皮内注射结核病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1个月时乙肝疫苗第二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2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一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3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 混合疫苗第二次 口服脊髓灰质炎 3个月时 百白破混合 制剂第一次肌肉注射 百日咳、白 喉、破伤风 A.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科学研究表明: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下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下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细胞可为HIV的增殖提供原料、酶和场所等条件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在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1

《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 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炎黄联盟 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优质课导学案_1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材分析】 《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3课。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同时,也由于是初一学生,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而已,对传说中所蕴藏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简述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了解黄帝、炎帝的发明,简述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禅让”的含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结合传话游戏,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炎黄联盟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二、难点: 禅让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帝颂》,出示图片。首先,看这幅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在举行祭祀黄帝盛大的仪式。我们再看这幅图,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我们知道,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华人都会定期来祭祀黄帝和炎帝,看第三张图。黄帝和炎帝是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复习学案

善德修身 蒙阴县清华园学校七年级 历史 导学案 主备人: 赵良民 审核人 孙昌英 使用时间: 2019.10.22 编号:复习-03 志存高远 做最好的自己 成就精彩人生 蒙阴县清华园学校 课 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复习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小组:__________ 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炎黄联盟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形成过程: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对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炎黄结盟。 (2)炎黄部落在涿鹿与东方的蚩尤部落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最后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1、主要活动区域:陕西渭河流域 2、主要发明: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三、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1、主要发明: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 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2、其他人的发明: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四、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2、为了抵御黄河泛滥带来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3、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4、贤德事迹: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年努力,解除了水患。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 ①黄帝部落 ②炎帝部落 ③蚩尤部落 ④夏部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 .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 .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 .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3、“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 、炎帝 B 、黄帝 C 、舜 D 、尧 4、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的哪一个传说人物( ) A. 尧 B. 舜 C. 大禹 D. 蚩尤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被后人称作“轩辕”、“人文初祖”的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尧 6、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有关炎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传说炎帝姓姜 B. 发明了农具 C. 被尊称为神农 D. 发明了车船、历法 7、《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_______( )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9、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被派去治理水患,历时13年,风风雨雨,昼夜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战胜洪水的是( ) A. 尧 B. 舜 C. 禹 D. 黄帝 二、材料分析题。 阅后请回答: 中国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中“平定蚩尤乱”的部落联盟是哪两个? 3、在他们之后,中华大地盛行一种首领权力传承的制度,它叫什么? 三、识图题。 1、下列图片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2-10-19T15:12:10.62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2012年29期供稿作者:王香莲[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我也不甘示弱,和大家一起投入了教学改革。山西省晋中市开发区实验中学王香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我也不甘示弱,和大家一起投入了教学改革。初中“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应包含学生的积极思考、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 而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支配者,枯燥的背诵、练习、考试成了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工作。显然,在素质教育走向教育主流模式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实际,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所以,新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应运而生。“学案”顾名思义,是相对教案而言,主要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导学”实际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是我一学期来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的探讨,旨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开展教学。一般要分为五个步骤,包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问导读(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学生自学教材)——讨论探究(教师组织讨论交流、探究知识)——质疑释难(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巩固提高拓展演练(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巩固)。在整个“学案导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从优化师生关系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差异,分层教学为方式,实现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历史课程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学案导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过去教师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充分发挥作用。在我以前的教学中,一节课我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未必能津津有味地听,教学效果则大打折扣。经过一学期的“学案导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导入新课——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课堂内容的延伸知识导入课堂的方式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型的材料、信息进行导入。这一导入类型是依赖丰富的资料和新颖的信息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产生疑惑.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初中历史课本、载有许多祖国悠久历史、世界灿烂文化和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这些篇章所涉及的延伸知识。比如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或者带着兴趣去学习。这也是趣味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设问导读——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又设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得。 讨论探究,质疑释难——如讲宋元三大发明时学生提出火药、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教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而后教师联系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补充,归纳: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弓箭作战的局面;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对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质疑,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就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巩固提高,拓展演练——通过上面的几个过程,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我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总之,“学案导学”的“五步”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导学案汇编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标点击】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 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 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观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考两 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种细胞生活的环境有何不 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组织液是存在于 体内细胞生活在同?何为体液?体液与血液 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细胞外液中是否是一个概念?仔细观察 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课本P3中的图1-1,思考组 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 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何为内环境?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 直接环境,叫做__________。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认真分析课本P4的血浆的化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 学组成表及图1-2,总结血浆 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细胞外液的成分的主要成分,进而思考细胞外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 液的成分。思考血浆与组织 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 __________含量很少。 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 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 细胞外液的渗透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 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压和酸碱度法正常生存?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 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 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 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细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2----16页,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2、理解“禅让”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历史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及以古鉴今的学科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人文始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放《祭黄大 典》的视频。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炎黄华夏的由来 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阅读教材,简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在东方。 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涿鹿之战,黄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通过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公开课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 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 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 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 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