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阅读及答案

21(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二)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吾用.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君之楚.奚为北面?

译文: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1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温州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9-26题

(一)(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太宗论盗(9分)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

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⑷安.用重法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⑵商旅野宿▲

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24(09贵州省)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分)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分)

23.【2013年·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嘻,技亦灵怪

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

(2)其两膝相比者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

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

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

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

者④。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一) 陋室铭(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7.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8.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答:

9.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5分)

(江苏苏州)

阅读《陋室铭》,完成6--9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

..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9.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山东聊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7.【2013年·重庆B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案】

21课答案:

7.(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8.(2分)答案:D

9.(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2分)答案:B

(二)(7分)

11.(2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好(2)财物

12.(4分,每处两分)(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13.(1分,意思对即可)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答案:

19.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0.(1)咸(皆)(2)延

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24.(1)有人(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

25.(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26.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24课10.3分;C 11.3分;D

12.(每句中的加点字翻译正确1分;句意翻译正确1分。)

①4分;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给分。)

②2分;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13.3分;(按点给分,每点1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3课【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高高的(2)靠近

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②各具情态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22课6.C 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8.惟吾

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6.B

7.C

8.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军

不陋。

9.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2课爱莲说

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说明: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说明:本题2分。

22课爱莲说

(二)(15分)

9.(4分)(1)沾染(污秽)(2)美丽而不端庄(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4)认为(每小题1分)

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2分)

11.(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2.(4分)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分)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实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 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 处。(4分) (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 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 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 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 收之。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 举尔所知’ 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 “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 选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 【注释】 ①虎贲(b ēn): 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 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 才流: 指才能品级。④才具: 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 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为称职与不( )

(2) 皆官得其人( ) (3) 举家号哭( ) (4) 寻还( ) (5) 早知尔耳( ) (6) 无预诸儿事。( ) 2. 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 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本文) B. 句读之不知( 《师说》) C. 臣之乡人( 本文) 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E. 帝核问之( 本文) F. 顷之( 本文)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 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 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 “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 “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 “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上曰: “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 “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 “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 “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及例题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及经典中考题举例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的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 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五柳先生传》)。“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 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集锦

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集锦(二) 三十一、(兰州)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 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 (2)度已失期度: (3)会天大雨会: (4)宜多应者宜: 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2021年中考文言文之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文言文之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一.【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看起来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说明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与”通“举”,选拔)能(2)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因此)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新课标第一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能够听到。 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画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点?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点拨:对比阅读找共同点。“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存在的,差不多上一种理想的社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明白得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困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①,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佑、李忠义钁②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③,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④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李愬雪夜入蔡州》)【注释】①愬: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②钁(jué):钁头,一种掘土农具,这里是挖的意思。③击柝者:打更的人。④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愬令惊之以混军声(使……惊惧) B. 使击柝如故(原来) C. 民争负薪刍助之(背) D. 进诚梯而下之(梯子)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相”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古汉语词典》“相”〈副〉的义项有:①互相;交互。②表示行为动作偏向一方。③递相;相继。 (5)李愬偷袭蔡州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请结合选文,分点简要概括其中的原因。 【答案】(1)D (2)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李愬用囚车把元济押送到京都长安。 (4)“相”,此处意为“互相”“交相”,写出了人马冻死之多,随处可见,极言气候之恶劣,正是敌人不备之时,夜袭的有利时机。 (5)风雪之夜出兵;让鹅鸭惊叫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响;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解析】【分析】(1)ABC解释正确。D 梯,名词作状语。 (2)这句话的意思是:(到)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根据题目限断两处的要求,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槛车:押运犯人的囚车。诣: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李愬用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江苏省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答案】(1)B (2)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公开课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 选文原则 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3、课外选文与课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4、从选文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 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 二、常见题型 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省市)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 山水风光,寄情于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注】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________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 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 (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解析】【分析】⑴① 面数之。句意:(王祯)当面责备了他。数:责备,数落。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句意:王祯反击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其余的人都逃跑了。魁:首领 ③两人见贼即走。句意:(曹能、柴成)两人看见反贼就逃跑了。走:逃跑。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句意:王同知得到了那匹战马,给的钱与马的价值不想当。直:同“值”,价值。 ⑵①至:到。方正。句意是:(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②骤:突然。前项: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翌日:第二天。句意是: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初中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 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5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 ( 苏秦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 .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 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 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 血流至足。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 ② 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 【注释】①简:选择。②扺( zhǐ)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扺掌,击掌。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8.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 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 分) 6. ( 4分)( 1)犯错误( 2)通“横”梗塞、不顺( 3)破( 4)离开 7. (3分) B 8. (4 分) (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一年的工夫,钻研 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4 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 例,证明了“生于忧患”观点。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 附乙文译文: ( 苏秦 ) 游说秦王 , 上书进言十次 , 他游说的内容 ( 指连横策略 ) 得不到实行。黑貂皮衣破了 , 百斤黄金用光了。资用匮乏 , 离 开秦国回家。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 他,嫂子不给他 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叹气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 啊!”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 ,摆开十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 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 “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 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 君,授给相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7—11 题。(16 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 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 “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 ”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 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 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 ,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真当发西讨,帝亲临 1)人恒过. 过: 3)黑貂之裘敝. 敝: 2)衡.于虑 衡: 4)去.秦而归 去: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 B. ) ( 3 分) 说秦王书十上C. 必先苦其.心志 引锥自刺其.股 D. 得太公《阴符》之 .谋 去秦而.归 咨臣以当世之.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