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泡沫混凝土回填层在地下复合结构中的抗爆特性分析

泡沫混凝土回填层在地下复合结构中的抗爆特性分析

泡沫混凝土回填层在地下复合结构中的抗爆特性分析
泡沫混凝土回填层在地下复合结构中的抗爆特性分析

泡沫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一期工程中心区西块施工标段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塘河以南, 一期教学区以东,中央大道以西,中央环路以北。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00938 平方米,地上77174 平方米,包括行政综合楼、杭州研究院、中心图书馆,地下一层,面积23764 平方米,其中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35845 平米,建筑高度23.5 米,地上5 层;杭州研究院建筑面积19992 平米,建筑高度54.1 米,地上13 层;行政综合楼建筑面积21337 平米,建筑高度54.1 米,地上13 层;其结构类型为钢筋砼及型钢砼组合结构。 建设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质安监单位:余杭区质量安全监督站 1.2楼地面、屋面概况 地面:首层地面采用750厚泡沫混凝土回填;采用FC B07 FC5.0 屋面:采用泡沫混凝土找坡2%,最薄处30厚,采用FC B07 FC5.0 二、编制依据 1、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一期工程中心区西块施工图纸、联系单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9、《屋面保温隔热用泡沫混凝土》JCT2125-2012 10、《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剂》JCT2199-2013 11、《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浙江省相关评杯文件、细则等。 三、施工准备 1、提供泡沫混凝土单位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明等文件,性能检验报告等证明。 2、配合比应满足抗压强度要求、湿密度、流值性能应满足工程要求。 3、现场水电、道路保持通畅,并根据工期要求将机械设备及主要材料准备充分。 4、水泥:选用32.5# 矿渣硅酸盐水泥。 5、发泡剂:外观质量: 呈棕色或透明液体,允许有少量沉淀,无肉眼可看见外来杂物。 选择及应用量应符合行业要求及《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勺规定。 6、施工前,应对发泡剂产生的水泥发泡与水泥材料的适应性进行消泡试验,满足要求 方可进行施工。 7、屋面、楼地面管道等已经施工完毕。 8、施工机具:专用泡沫混凝土拌合设备 -- 水泥发泡机、发泡混凝土一体机(液 压泵送)、搅拌机;抹尺、灰刀、钢丝刷、滚刷、量具、台秤、铁通及其配套勺施工设备; 防层罩、水靴等防火、防毒及劳保用具;现场取样试模用具:100*100*100 塑料模具。

泡沫混凝土回填施工方案

**地下室工程 泡沫混凝土回填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年月日 **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2) 第三章、泡沫砼产品介绍 (2) 第四章、施工工艺 (4) 第五章、施工部署 (5) 第六章、质量控制措施 (7) 第七章、安全操作及文明施工 (8)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工程 建设单位:**公司 代建单位:**公司 设计单位:**公司 勘测单位:**公司 监理单位:**公司 建设地点:** 总承包商:**公司 承包范围:**工程包括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基础、地下室、主体、装饰、常规水电等工程(不包含电梯、幕墙、消防、弱电、配电及室外工程等)具体施工内容详见本项目《工程量清单》及设计施工图纸。 1.2、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交汇处,为高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83426.2m2,建筑高度为50.95米。主要功能为**等工业用房;由12层前栋塔楼+11层后栋塔楼+9层左栋塔楼+2层裙房组成,并设置一个一层地下室(局部两层地下室),平时为地下汽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局部为甲六级人防人员掩蔽部、人防物资库及人防电站。层高均为4.20~6.50m。地下车库外墙防水为聚氨酯防水,防水层外侧为120厚砖砌保护墙。基坑北向为护壁桩,西、南向为喷射砼护壁(坡比约为1:1,详见基坑支护图纸),东向为麓谷文化 产业基地二标段地下室结构。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2.2、项目专题会议内容、联系单,以及相关变更资料; 2.3、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4、现场实际环境情况。 第三章、泡沫砼产品介绍 3.1、泡沫砼形成 泡沫砼是用物理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各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由水泥、水等制成的料浆中,经均匀混合,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由于其含有大量的封闭孔隙,因而表现出良好物理力学性能,即轻质、保温、隔热、隔音等功能。 3.2、泡沫砼的特点 3.2.1、轻质 泡沫砼密度一般在250--1200kg∥m3范围内,根据设计等要求,可在施工现场通过调整水泥、发泡剂用量,可调整其密度,还可作建筑物的墙体使用,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从而降低建筑物的结构与基础费用,经 济效益显著。 3.2.2、热工性能优良 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泡沫混凝土热导率较低,密度等级在250--1200kg/m3之间的泡沫砼,热导率常在0.09-0.13w/m.k之间。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且隔热效果显著。 3.2.3、隔音效果优良 泡沫砼是多孔型材料,因此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吸音能力的材料,吸音 性能比砖大约高5-10倍。

复合式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复合式路面施工方案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为复合式路面,路面结构层次从上至下为: 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掺1.5%沥青道路专用增强纤维)(设计弯沉值21.5) 粘贴应力吸收防水土工布(底面粘层油) 22cm厚碾压水泥混凝土(28天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4.5MPa,抗压强度不小于30 Mpa) 贫混凝土(C20)调坡层 复合式路面工程量见下表: 复合式路面工程量表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复合式路面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下列文件进行编制的: 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GBJ97-87)。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F30-2003)。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D40-2004)。 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GB50092-96)。 二、复合式路面施工方法 复合式路面由贫混凝土调坡层、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等三层构成,其施工方法分述如下: (一)、贫混凝土调坡层施工方法 1、不需进行处理的原有路面应进行压实。对有龟裂,纵、横裂缝的路面根据

现场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可采用将原路面挖松打碎,加水泥进行拌和,摊铺碾压;如果原路面材料质量太差,则挖掉运走,用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摊铺处理;如果一般性收缩裂纹,则不进行处理。需处理的路面,事先与驻地监理人员沟通,确定工程量。 2、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按车道宽度进行安装,每车道宽度为3.5米,模板用槽钢,槽钢高度根据调平层的摊铺厚度选择适当型号,模板长度宽为3~5m,每米模板应设置一处支撑固定装置,模板安装前应进行逐桩测量放样,模板安装应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模板顶面不得有高低错台,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应能承受摊铺、振实、整平设备的负载行进冲击和振动时不发生位移,禁止在路面上挖槽嵌入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后,与混凝土拌合物接触的表面涂隔离剂。 3、摊铺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倒退进入摊铺车道,洒水湿润路床,混凝土运输车边前进边卸料。人工配合布料粗平,人工布料应用铁锹反扣,禁止抛掷和耧耙。 振捣,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动梁或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应辅以人工补料找平,平板式振捣器应纵横交错振捣。全面提浆振实,振实后可用滚杠往返拖动2-3遍提浆整平,并对水泥浆始终赶在滚杠前方,多余水泥浆应铲除,拖滚后可用3m刮尺,纵横各一遍整平饰面。贫混凝土终凝后应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模板拆除

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3T11:01:43.7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潘攀 [导读] 因此对沥青路面进行结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低温地区的沥青路面,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与质量。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230000 摘要:本文就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类型及低温影响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并从沥青混合料、基层结构、联结层结构及表面层结构四个方面展开设计研究,旨在为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具有平坦整洁、环保美观、舒适安全、维修养护简单等特点,因此逐渐成为世界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首要选择,调查发现沥青路面在我国道路建设项目所占比重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对沥青路面进行结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低温地区的沥青路面,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与质量。 一、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研究 1、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类型 通过对部分沥青道路调研发现,虽然道路结构、材料配比及使用年限存在较大差异,但道路路面呈现的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却大致相同,具体表现在于:低温地区大多存在周期性冻土现象,道路基层在冻胀融缩的物理作用下容易出现结构变异,破坏道路结构引起不同程度的路面开裂问题。图1展示的就是低温地区常见的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类型。 (a)路面剪裂(b)温缩开裂(c)反射开裂 图1 沥青论结构破坏类型 2、低温对沥青路面结构影响 道路建设需要应用到多种建筑材料,这些材料若长期处于低温状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由此产生较大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材料拉伸强度将会导致材料结构被破坏进而出现开裂问题。道路路面纵向长度远大于横向长度,因此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往往呈现为横向间隔,严重时才会出现纵向裂缝。种类各异的沥青基层对应特定的温度拉应力,因此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对低温地区沥青路面进行结构设计研究的时候需要针对基层耐受性、面层抗车辙、表面层抗裂性进行综合考量,因此需要对沥青混合料配比、基层温差、联结层荷载、表面层开裂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以便确保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图2 沥青路面基本结构图 1、基于感温性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 进行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合料所在位置及耐受特点,进而实现最优设计。图2展示的是沥青路面基本结构,分析可知表面层及联结层处于主要压力承载的高压应力区域,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选择抗磨损、高模量的沥青混合料,联结层处于表面层与基层的过度位置,最好选择传导效果优异的沥青材料,以便做好路面压力疏导工作。基层结构承受较大的拉应变,就整个路面而言担负着路面压力的重任,因此就沥青道路基层而言结构设计需要围绕荷载疲劳展开,研究发现沥青占比高的混合基层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压力,有效避免了疲劳裂缝的出现。对于处于低温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还需要着重考虑混合料感温性能,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其感温性能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代表其粘弹性的劲度抗压指标,进而明确沥青混合料在特定温度时的物理特性。 2、基于大温差作用的沥青基层设计 沥青路面各结构在低温大温差的作用下会沿着路面横向出现不均衡温度场,此时的沥青路面这一受约整体在温度场作用下将产生温度

城市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2012年12月第12期 城市道桥与防洪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正在迅速变 大,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地下道路正以其可提高线路标准、缩短运营里程、保护环境、减少拆迁、噪音污染少等优点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城市地下道路内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组合的复合式路面具有很多优点。CRC层由于纵向配置了足够的钢筋而具有非常强的结构承载能 力,同时CRC取消了横向接缝, 可以减少路面水损害。 而AC层则可以改善路面行驶性能。AC+CRC路面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地下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地下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即大部分地下道路内路面结构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直接给出的,未经过专题的研究[1]。 AC+CRC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设计时常规做法是套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而城市道路与一般公路所承受的交通组成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直接套用现有规范势必造成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研究和推广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1交通量调查及轴载换算研究 1.1交通量调查 为掌握地下道路交通量情况,针对天津市海河东路地下道路交通组成情况进行了专项交通量调查。由于受调查条件及仪器的限制,该项调查选 取工作日内的一天实测交通量换算全天交通量的 方法。 由于海河东路地处市中心,且靠近天津东站,交通流量相对较大,以小汽车、公交车为主。一天内小汽车、中型客车、大客车交通辆依次为14395veh、53veh、944veh,且早上8:00-10:00,下午17:00-18:30为高峰小时段。对车重最大的大客车载客量进行统计得到如下表1所列及图1所示。 由表1及图1可以看出,载客在20~30人的 大客车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车辆。经调查发现,大客车主要由公交车和旅游大巴两种车构成。旅游大巴空车质量在13t左右,满载47人,人均体重按65kg计,则满载时旅游大巴轴重为78.75kN。公交车空车质量在9.5t左右,满载时有70人,人均体重按65kg计,此时轴载为70.25kN。1.2轴载换算研究 在我国,规范中要求轴载换算时,路面设计时以单轴双轮组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而调查结果显示:地下道路最大轴载也不过80kN,再以100kN作为标准轴载显然不合理。 轴载换算应遵循的原则[2]:(1)以达到相同的损坏状态为标准,即同一路 摘 要:该文首先在对城市道路交通组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地下道路轴载换算标准,然后利用疲劳等效原则,确定路面结构轴载换算方法。应用ANSYS力学分析软件分析了复合式路面结构AC、 CRC模量及AC层厚度对AC层底拉应变、CRC板底弯拉应力和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应力的影响。然后提出了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建立较为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流程。 关键词:复合式路面;ANSYS;轴载换算;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U41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16(2012)12-0037-04 收稿日期:2012-09-20作者简介:虞秋富(1988-),男,河北秦皇岛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道路材料与结构。 虞秋富1,马士宾1,陈 晗1,王海燕2 (1.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天津300400;2.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51) 城市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表1大客车载客情况表 载客量/人 0 ̄1010 ̄2020 ̄3030 ̄4040 ̄5050 ̄60车数/veh 190 177 316 169 72 20 图1大客车载客人数分布图 道路交通 37

隧道震害特点、分析方法及减震措施

隧道震害特点、分析方法及减震措施 摘要: 目前,我国地铁建设迅速发展,了解地铁区间隧道的抗震性能十分必要,本文将综合论述地铁区间的震害特点及减震措施,并简要阐述目前地铁区间隧道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提出存在问题,以期更好地为地铁结构设计及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铁,地震,分析方法,减震 0引言 地下铁道是城市现代化交通工具,且是战时重要的人防工程,虽然地下工程结构有周围土体对变形位移的约束作用,使其在受震时所产生的振幅大为减少,受震害的程度较地面建筑为轻,但强震给地下结构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点已被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所证实,日本这次地震使得地铁区间隧道及地铁车站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出现地铁车站完全倒塌的先例,地铁结构一旦发生破坏由于其修复困难,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研究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减震措施提出响应的建议十分必要,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地铁区间隧道震害特点 地铁区间隧道属于线性结构,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由于周围介质的存在,其动态反应会呈现出与地面建筑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1)地铁隧道的振动变形受周围介质的约束作用明显,受震害程度较轻,结构的动力反应一般不明显表现出自震特性,特别是低阶模态的影响。 (2)地震荷载的作用下,地铁区间隧道和其周围介质一起产生运动,当结构存在明显惯性或周围介质与结构间的刚度失配时,结构会产生过度变形而破坏。 (3)地铁区间隧道的震害多发生在地质条件有较大变化的区域,如土质由硬质到软质的过渡

带,该地带地层间的相对位移较大直接导致结构发生破坏,相反如果地质条件均匀,即便震级较大,结构也较安全。铁路总监 (4)地铁区间隧道如果穿过地质不良地带,如断层、沙土液化区等也易遭震害。 (5)结构断面形状及刚度发生明显变化的部位,如隧洞进出口,隧洞转弯部位及两洞相交部位均为抗震的薄弱环节。 (6)区间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弯曲裂缝、竖向裂缝,及混凝土脱落,钢筋外露等。 2 地铁区间隧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2.1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以上震害特点是通过实际的震害分析得出的,在进行地铁抗震设计时,十分有必要通过数值分析了解其具体的动力行为,如何对地铁区间隧道及其周围土体这一结构复合系统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通过网上检索该方面研究很少。若地下结构物的下方存在这一个实际基岩层,或在相当深处存在这一个假想的基岩层,则认为基岩面以上的介质及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对于基岩层面发生相对运动,整个体系由于基岩面的运动而引起震动。由于地铁区间隧道沿纵向较长,分析其动力响应问题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首先进行体系离散,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将体系离散成两种计算网格,一种是使用八结点平面等参元对区间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体进行离散,如图1所示;第二种方法用八结点平面等参元与六结点单向无限元及四结点双向无限元耦合进行分析,计算网格如图2所示,左、右、下边界无限延伸,上边界为自由边界。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为式中,[M]、[K]分别为体系的总体质量矩阵和总体刚度矩阵,由各单元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组合而成;体系的单元刚度矩阵为

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陈荣生

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陈荣生 发表时间:2018-12-19T15:09:16.1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陈荣生[导读] 地下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和地震计算方法的讨论起步较晚。在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之前,地下结构缺乏抗震设计。林州中天建设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与地上建筑结构相比,抗震性能优越,地震破坏较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因此,本文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引言:地下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和地震计算方法的讨论起步较晚。在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之前,地下结构缺乏抗震设计。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结构不同于普通地面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受到围岩的约束,地震时没有明显的自震特征。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主要受周围岩石介质相对变形的影响,而地下建筑结构也对周围岩石介质产生相对影响,从而形成土-结构相互作用现象。人们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缺乏了解和理解,对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逐渐出现并逐步形成。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简要讨论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和地震计算方法。 1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述 1.1地下建筑结构的类型分析。现阶段,以实用功能为依据对地下建筑结构主要可分为七类,即:公共建筑、交通建筑、居住建筑、地下工业建筑、建筑综合体、防护建筑以及仓储建筑等。若以空间形状为依据,其又包括空间地下建筑与长线性地下建筑。若从地下结构型式分,其又可分为附建式结构、浅埋式结构、沉井法结构、地道式结构、连续墙结构等。 1.2地下建筑结构特点分析。作为地下结构的一部分,地下建筑结构可理解为在岩层或土层间建造的构筑物与建筑物。相比地面结构,地下建筑结构具有自然防护能力强、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地质条件影响大、施工条件特殊且需要进行照明、防排水、防潮以及通风等处理。 1.3地下结构震害特性分析。以我国1976年唐山地震所造成的地下人防工程破坏、1999年台湾地震中地下工程的破坏、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地下商场、隧道以及通道等破坏为例,对地下结构震害的特性可总结为:第一,与地上结构相比,其地震破坏程度较低。第二,相比岩石中结构,土中的地下结构容易被破坏。第三,地下结构破坏程度主要受强震持时的影响。第四,受边坡失稳影响,地下隧道的地面处会受到严重破坏。 2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2.1地下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考虑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抗震等级、材料等级、活荷载值、地基承载能力、实际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信息是否通过施工图表达出来等。而且其作为基本的建筑类型,在结构安全等级与建筑物使用年限方面也应着重考虑,特别在地下建筑结构中所涉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以及建筑结构的地基基础等级等方面。同时,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地基土层与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地基土冻结深度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问题。另外,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对结构构件的耐火等级也有具体的要求。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基本的规范要求并做好验收工作,避免因设计或施工存在的问题导致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高的情况发生[2] 2.2框架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2.2.1.静力法。静力法的应用主要指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地震力通过等代的静地震荷载进行代替,然后对地震荷载下结构内力利用静力计算模型综合分析。其中等代的地震荷载可分为结构自身的惯性力、主动侧向土压力的量以及洞顶处土柱的惯性力等。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对结构横断面的抗震计算。 2.2.2.地基抗力系数法。在对横断面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过程中,常利用以互相作用计算模型为基础的地基抗力系数法,尤其对于全埋设或半埋设的地下建筑结构也比较适用。这种方式会将地下建筑结构岩土介质作用以多点压缩弹簧或剪切弹簧代替。具体计算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计算代替岩土介质的弹簧常数。第二,计算岩土地震变位。第三,计算地震结构地震反应。另外,计算岩土抗力弹簧时,所利用的方式主要为静力有限元法取其近似值,而对与应变幅度对应的地基弹性常数需根据地震反应进行分析。为确保孔洞上方承受的荷载保持均匀,需计算地基抗力基数,最后再利用弹簧常数替换地基抗力系数。 2.2. 3.反应变位法。据以往实践表明,地下建筑结构可能发生共振响应的概率很小,在计算过程中可将结构发生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进行忽略。因此,对地震反应动力分析过程中可直接利用拟静计算公式,使土壤介质变位对地震效应起决定性作用。但利用反应变位法时,需对抗力系数、地震变位予以明确,这样才可保证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2.2.4.有限元方法。对地下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时,为使抗震特性、特殊位置抗震的研究更加深入,经常采用有限元方法。例如,对地下室转弯部位或地下室其他分支等都需利用这种方式。另外,模型边界需利用如叠加边界、透射边界以及粘性边界等能量传递边界[3]。 2.3衬砌整体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衬砌整体式的结构抗震性能可从四方面进行概括:第一,在地震作用下,其构件内力与变形程度相比地面结构反应较小。但结构督办或底层梁等结构部位的内力相比地面结构较大。第二,结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间不同的匹配程度对衬砌整体式地震响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地震响应受围岩性质影响较大,特别在围岩过于软弱的条件下,地震响应将逐渐增大,结构抗震性能也会随之降低。第四,地震响应会随洞室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因此,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应从这四方面进行抗震性能的分析。 2.4衬砌分离式地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衬砌分离式的结构相比同条件地面结构,地震变形及结构内力较小,一般抗震设计过程中只需以地面结构抗震水平便可实现结构的安全性。而在地震响应方面,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层的厚度,土层对不同基岩地震动很可能产生放大或衰减作用。同时,围岩性质对地震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围岩性质较为软弱的情况下,结构地震响应会逐渐增大。另外,区别于衬砌整体式结构,衬砌分离式结构受洞室尺寸影响较小。因此对衬砌分离式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过程中,也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回填泡沫混凝土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 泡沫混凝土的定义及其性 (2) 3.1泡沫混凝土产品 (2) 3.2泡沫混凝土的特性 (2) 4.施工准备 (3) 4.1劳动力准备 (3) 4.2机具准备 (3) 4.3现场准备 (4) 4.4材料准备 (4) 5.施工工艺 (4) 6.安全操作及文明施工 (5) 7.现场机械操作与施工 (5) 8.泡沫混凝土输送机工作原理 (6)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1.2《泡沫混凝土》(JG/T266-2011) 2.工程概况 东侧、南侧、北侧等-2层肥槽狭小处回填泡沫混凝土。 3. 泡沫混凝土的定义及其性 3.1泡沫混凝土产品 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 3.2泡沫混凝土的特性 泡沫混凝土通常是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钙质材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一种多孔材料。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的细小孔隙,使其具有下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1)轻质性 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一般为300-1600kg/m3。是普通混凝土的1/5~1/8倍,可减轻建筑物整体荷截。 (2)保温隔热性能好 密度等级在300-1600 kg/ m3范围的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在0.08-0.27w/(m ?K)之间,热阻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0-30倍。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物墙体及屋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3)隔音、耐火性能好 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分布均匀的独立气泡,属多孔材料,吸音能力为0.09-0.19%,是普通混凝土的5倍,具备有效隔音的功能。泡沫混凝土是无机材料,不会燃烧,具有良好的耐火性。 (4)整体性能好、耐久性好

复合式路面结构特点及应用

复合式路面结构特点及应用 1、复合式路面 1.1无论从经济、技术、使用性能方面都优于单一柔性或刚性路面结构。 规范定义: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1.2种类: 1)水泥复合式路面:碾压砼—普通砼(RCC—PCC)、贫砼—普通砼(EPCC—PCC)、 2)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碾压混凝土—沥青面层(RCC—AC)、 普通混凝土—沥青面层(PCC—AC)、 钢筋混凝土—沥青面层(JRC—AC)、 连续配筋混凝土—沥青面层(CRC—AC)。 1.3 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CC-AC)复合路面特点: 1)结构组成特点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即修筑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不仅可减少沥青用量(与柔性路面相比),而且可弥补刚性路面 的不足(行车舒适性差、养护难度大等)。路面整体刚度大,稳定性好,行驶舒适 性好。 路面结构组成为:基层+水泥混凝土板+界面层+沥青面层。

沥青路面 界面层(连接层) 水泥砼路面弹性模量----1200 ----30000 ----5000 基层 界面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的是改性沥青同步碎石或砂粒式沥青混凝土等,厚度5~20毫米,主要起到粘结和防水和防裂作用。界面层材料模量小,具有高粘度,弹性恢复性能好,能够很好的吸收水泥混凝土板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应力,能够有效的抑制反射裂缝的传播。刚柔性路面最大的特点是组成面层结构的材料的模量不一样,刚度相差很大。水泥混凝土板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温度敏感性小,材料模量相对比较稳定,属脆性材料。沥青面层材料模量小,温度敏感性大,材料模量随温度变化,呈现明显的黏-弹-塑性。正是由于材料模量的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刚柔性路面在车辆荷载及温度应力作用下,呈现明显的变形不协调性 (模量——受力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比,符合胡克定律) 刚度——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劲度——抵抗弹性位移的能力 强度——经受外力或其它作用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黏性——流体在运动状态中抵抗剪切变形速率能力的性质; 弹性——受外力发生形态变化,除去作用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塑性——给定荷载下,材料发生永久变形的特性。) 2)力学行为特点。路面结构的组成和各组成材料的力学性质决定了路面的力学行为特点。刚柔性路面的面层材料由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板和柔性的沥青混合料组成,其受力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当面层沥青混合料厚度较小时,路面呈现出刚性路面特点,水泥混凝土板承受较 大的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此时的沥青面层主要是起到改善路面行驶的舒适性,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的在激增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开始狂飙式的增长。然而,城市的空间有限,地面空间已经被充分利用,人们的视线开始转为地下,地下结构的开发缓解了城市的地面压力。然而,由于地下结构的抗震技术的发展还并不成熟,在地震后,往往会造成地下结构的损坏甚至直接丧失继续工作的能力,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此文中对地下结构的震害形式以及近年来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以加深对地下结构震害的了解,并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的重视。 关键词:地下结构抗震,震害形式,抗震分析,抗震减震 0 引言 地震是自然界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然而,这种地震不仅仅会给损害人们的财产安全,更有甚者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以往的抗震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建筑。认为地下结构受到的外界环境较少,各方向约束较多,刚度较大,且高度较小,加之过去地下结构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少,地下结构受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的严重破坏的相关资料也较少,因此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研究及设计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M8.2),震区内116座铁路隧道,有82座受到破坏;1952 年美国加州克恩郡地震(M7.6),造成南太平洋铁路的四座隧道损坏严重;1976年唐山地震(M7.8),唐山市给水系统完全瘫痪,秦京输油管道发生五处破坏;1978年日本伊豆尾岛地震(M7.0)震后出现了横贯隧道的断裂,隧道衬砌出现了一系列的破坏;特别是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M7.2)中,神户市及阪神地区几座城市的供水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其中神户市供系统完全破坏,并基本丧失功能。神户市部分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大开站最为严重,一半以上的中柱完全倒塌,导致顶板坍塌和上覆土层大量沉降,最大沉降量达2.5m。 地震对地下结构造成大规模破坏的同时,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构成的威胁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从业者在震后获取了大量的地震动作用在地下结构上产生的动力特性及影响结构动 力响应的影响因素等宝贵资料,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减震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关于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文献大量涌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地下结构抗震进行阐述,并且有不少理论转化为工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论证。笔者试图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本文中简要介绍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以及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以便加深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了解,也可增加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程度。 1 地下结构震害 由于所处环境、约束情况等的差异,地下结构的破坏形式与结构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地上结构有很多不同之处。 1.1 地下结构震害形式 以下以日本阪神地震为主要对象,结合其他地震造成的震害,总结了地铁车站、地下管道、地下隧道的主要震害形式。

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路面结构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授课老师:

0 前言 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垫脚石,道路工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运输工具的现代化和人们交往的日益扩大,道路交通的作用更大重要和突出。道路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旅游等出行的通道,是旅客、货物中转和集散的最主要途径,是城乡结构的骨架、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通道,是自然灾害或战争时人员集散的场地,等等。总之,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设施,在工农业生产、国土开发、国防建设、旅游事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个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家高速公路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主要有刚性和柔性两种,即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耐久性、耐候性、耐高温性能强,抗弯拉强度高、疲劳寿命长,平整度衰减慢、高平整度持续时间长,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施工取材方便,路面环保,运行油耗低经济性好,路面色度低、色差小、隔热性好等优点,但水泥混凝土路面同等平整度舒适性差,板体性强、对基层的抗冲刷性能要求高,反射易使眼睛疲劳,超载、板底脱空等很敏感,且受施工质量的影响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破坏就会迅速发展,难以维修、维护,并且破坏后修复困难,维修费用很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可以分期修建、通车快,平整度易于得到保证、整体性好、行车舒适、易于修复、噪音小等优点,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对水和温度比较敏感,在水文、气候条件较差及缺乏碱性集料的地区,易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路面平整度保持性差,路面材料耐久性差,使用寿命较短,运行及养护维修成本较高、环保性能差等缺点。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各有其的优缺点。路面结/构设计就是合理设置路面各结构层的位置和层厚,充分发挥各层材料的特性,以抵抗车轮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实现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同时,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在设计路面结构时,采用何种结构类型不是简单的问题。很有必要从筑路地区气候环境、地质状况、交通量大小、材料种类及供给情况、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两种路面的施工方法、使用性能、破坏状况、维护方式、养护费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权衡,从道路等级、路用性能要求、经济、技术、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较合理的路面结构类型。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期末复习大总结

第一章概论 第二节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 第三节路基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基横断面 填方路基结构0~30cm范围称为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80~150cm称为上路堤,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 二、路面横断面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四、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面层、基层、路基。 面层:沥青面层材料主要考虑抗车辙和抗剪切 基层:基层是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 五、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六、路面分类 按面层材料区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 按力学特性区分: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 按基层材料类型及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划分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节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 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 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一、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一级区划是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二级划分的主要指标 潮湿系数K 第二章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第一节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 一、路基土的分类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土的颗粒组成特征用不同粒径粒组在土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二、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巨粒土:良好的路基材料,亦可用于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适当处理后可以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砂性土: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不良公路用土 黏性土:筑成的路基能获得稳定 三、路基填料的选择 漂石、卵石(巨粒土)与粗砾石: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中 土石混合料: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良 砾类土、砂类土: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优 粉质土:性能评定为差,施工评定为良 黏质土:性能评定为良,施工性评定为良 第二节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

泡沫混凝土回填施工方案

** 地下室工程 泡沫混凝土回填施工方 案 编制单位:** 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年月日** 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工程简况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2) 第三章、泡沫砼产品介绍 (2) 第四章、施工工艺 (4) 第五章、施工部署 (5) 第六章、质量控制措施 (7) 第七章、安全操作及文明施工 (8)

第一章、工程简况 1.1 、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 工程 建设单位:** 公司 代建单位:** 公司 设计单位:** 公司 勘测单位:** 公司 监理单位:** 公司 建设地点:** 总承包商:** 公司 承包范围:** 工程包括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基础、地下室、主体、装饰、常规水电等工程(不包含电梯、幕墙、消防、弱电、配电及室外工程等)具体施工内容详见本工程《工程量清单》及设计施工图纸。 1.2 、建筑简况 本工程位于**交汇处,为高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83426.2m2,建筑高度为50.95M。主要功能为**等工业用房;由12层前栋塔楼+11层后栋塔楼+9 层左栋塔楼+2 层裙房组成,并设置一个一层地下室(局部两层地下室),平时为地下汽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局部为甲六级人防人员掩蔽部、人防物资库及人防电站。层高均为 4.20?6.50m。地下车库外墙防水 为聚氨酯防水,防水层外侧为1 20厚砖砌保护墙。基坑北向为护壁桩,西、南向为喷射砼护壁(坡比约为1:1 ,详见基坑支护图纸),东向为麓谷文化产业基地二标段地下室结构。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精选文档

复合式路面施工方案

复合式路面施工方案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为复合式路面,路面结构层次从上至下为: 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内掺1.5%沥青道路专用增强纤维)(设计弯沉值21.5) 粘贴应力吸收防水土工布(底面粘层油) 22cm厚碾压水泥混凝土(28天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4.5MPa,抗压强度不小于30 Mpa) 贫混凝土(C20)调坡层 复合式路面工程量见下表: 复合式路面工程量表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复合式路面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下列文件进行编制的: 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40-2004)。 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二、复合式路面施工方法 复合式路面由贫混凝土调坡层、碾压混凝土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等三层构成,其施工方法分述如下: (一)、贫混凝土调坡层施工方法 1、不需进行处理的原有路面应进行压实。对有龟裂,纵、横裂缝的路面根据

现场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可采用将原路面挖松打碎,加水泥进行拌和,摊铺碾压;如果原路面材料质量太差,则挖掉运走,用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摊铺处理;如果一般性收缩裂纹,则不进行处理。需处理的路面,事先与驻地监理人员沟通,确定工程量。 2、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按车道宽度进行安装,每车道宽度为3.5米,模板用槽钢,槽钢高度根据调平层的摊铺厚度选择适当型号,模板长度宽为3~5m,每米模板应设置一处支撑固定装置,模板安装前应进行逐桩测量放样,模板安装应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模板顶面不得有高低错台,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应能承受摊铺、振实、整平设备的负载行进冲击和振动时不发生位移,禁止在路面上挖槽嵌入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后,与混凝土拌合物接触的表面涂隔离剂。 3、摊铺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倒退进入摊铺车道,洒水湿润路床,混凝土运输车边前进边卸料。人工配合布料粗平,人工布料应用铁锹反扣,禁止抛掷和耧耙。 振捣,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动梁或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应辅以人工补料找平,平板式振捣器应纵横交错振捣。全面提浆振实,振实后可用滚杠往返拖动2-3遍提浆整平,并对水泥浆始终赶在滚杠前方,多余水泥浆应铲除,拖滚后可用3m刮尺,纵横各一遍整平饰面。贫混凝土终凝后应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模板拆除 按现阶段气温,混凝浇筑24小时后可折模板,折模不得损害板边、板角,

道路结构层次解析

道路结构层次解析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道路结构一般分为:,路基填筑,结构(碎石)垫层,铺筑砼基层,沥青面层,然后是附属结构 路面结构层指的是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基层和垫层。 面层 刚度和稳定性 面层位于整个路面结构的最上层。它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以及车身后所产生的真空吸力的反复作用,同时受到降雨和气温变化的不利影响最大,是最直接地反映路面使用性能的层次。因此,与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道路等级愈高、设计车速愈大,对路面抗滑性、平整度的要求愈高。 修筑高等级道路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 沥青面层 往往由2、3层构成。表面层有时称磨耗层,用来抵抗水平力和轮后吸力引起的磨耗和松散,可用或沥青混凝土铺筑。中面层、下面层为主面层,它是保证面层强度的主要部分,可用沥青混凝土铺筑。 基层 垂直力的作用 基层位于面层之下,垫层或路基之上。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递的车轮垂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基层还可能受到面层渗水以及地下水的侵蚀。故需选择强度较高,刚度较大,并有足够水稳性的材料。 用来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石灰、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粒料(如碎石、砂砾),工业废渣稳定土或稳定粒料,各种碎石混合料或天然砂砾。 基层可分两层铺筑 其上层称基层或上基层,起主要承重作用,下层则称下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底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些,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以降低工程造价。 考虑到扩散应力的需要和施工的方便,基层的宽度应较面层每侧至少宽出Δ1(cm),底基层每侧比基层至少宽出Δ2(cm)。透水性基层、级配粒料基层的宽度宜与路基同宽。 基层指路面面层以下,路床以上的结构层,一般为半刚性基层,也有柔性基层和刚性基层。底基层是指下层的基层 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层次 垫层指铺设于基层和路床之间的过渡层,一般为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 并非所有的路面结构中都需要设置垫层,只有在土基处于不良状态,如潮湿地带、湿软土基、北方地区的冻胀土基等,才应该设置垫层,以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垫层主要起隔水(地下水、毛细水)、排水(渗入水)、隔温(防冻胀、翻浆)作用,并传递和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保证路基在容许应力范围内工作。 修筑垫层的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