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价值

浅析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价值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响水县第一小学马明真

摘要:首先简要的阐述了其主要的教育思想:爱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创造性教育。然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高教与学的实效,共创师生和谐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博入精深,他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他的著作已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他的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一、主要教育思想

(一)爱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提倡“爱满天下”,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了最崇高的师德境界,张扬了爱心和人剃精神。“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字眼,爱学生是每位老师的天职。他指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树立”爱满天下“的宽阔胸怀,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

陶行知致力教育改革事业起步于教育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陶行知认为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教学领域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被简单的演化为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一味反复灌输和强化作业。学生在校内也似乎除了受教外,无别的功课可学,于是似乎出现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情打消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

讲起来却又像教校”。他尖锐地指出这是教与学的分离,并呼吁“教学二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两者分离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其弊端最终表现为“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他在1919年就撰写《教学合一》一文,批判传统教学法“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的流弊,主张“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与此同时,他在南京高师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从课程改革上实现了教学合一的有益尝试。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其实践,应该说是一种创造,它既是对当时现行学校教育的变革,也是对传统教育固有的“教学相长”思想的一种挖掘和发展。

(三)创造性教育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陶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终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坚持不渝的,其中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就是致力于为受教育者建设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环境。无论是在他所开办的晓庄师范,创立的育才学校,无论是他所提倡的生活教育,还是他所开辟的平民教育,他都把创造教育作为其中的宗旨。他为育才学校所写的校歌中,热情歌唱,要学生“静观大千世界,啄开未知之门,飞入神秘之宇宙,找出真理之夜明珠”,热情讴歌“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他激情澎湃地呼吁,要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二、指导教学实践

(一)关爱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

教育工作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影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阳光下有这样一群教师》一书列举了多个教师关爱学生的具体案例,对关爱的方式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了“与爱同行与责任同在”--爱和责任是一名教师永恒的追求,只有中下努力的种子,才能享受成长的快乐。

孔子爱学生,对学生真诚无私,传授知识毫无保留;荀子爱学生,留下“青出于蓝而

胜与蓝”的名言,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爱学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要把少年儿童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为革命的“新后代”;陶行知先生爱学生,在艰难之中创办育才学校,让穷人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在工作中,我也很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意味着班主任应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不能总是批评指责,要善于激发其积极向上,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达到转化的目的,在工作中我试用了以下两种方法,效果显著.

1. 激励语:作为班主任,我常常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自已的学生,赞美学生,让他们发扬优点,从而改正不被老师欣赏的赞美的缺点,我除了自已在日常这样做,还教育学生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已,我常用的激励语是”老师相信你!”“老师很欣慰”“老师很喜欢你”“老师相信你下次做的更好”“老师支持你,别气馁”“你的进步,老师的幸福”等等。

2. 心语箱:培养学生写心情日记,日记便成了师生沟通的心语箱,把难说的话和想说的话写在日记上,我用心读精心写评语,这样一来我可以利用这点了解学生心理,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压力!这一心语箱的建立,学生常常和我说很多的心理话,这为了班级的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两年来的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的那片花园。我将用我的真心,真情、关爱去浇灌、感染、呵护每一颗幼苗,愿他们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一起用心等待“陶花”盛开的瞬间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重塑自身形象。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

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在批判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传统教育弊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它的内涵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我们摒弃“死教书本知识”的传统观念,不断打造自身新形象。

(三)重视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渴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制造课堂氛围,使语言教学与人的全面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交际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永不枯竭的动力。自古至今,凡是成功伟大的人都将兴趣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忽视创新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创新教学的精华之处在于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发挥兴趣,在兴趣中产生创新。创新作为一项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能求胜心切,循序渐进,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起。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乌鸦喝水》时,教师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再现乌鸦喝水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想象,提出“如果不利用小石子,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展开思路,发挥创新,献计献策,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讲解《第一次抱母亲》文章时,教师开展了“回家抱母亲”的活动,让所有学生回家都主动抱一次的母亲,并将感受记录下来。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什么才是真正的母爱”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人文主义关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行知先生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