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

整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

整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
整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

提示:

*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6分,共12分)

四、计算题(共1题,共15分)

五、论述题(共1题,共13分)

一.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D)

A.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

B.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C.具有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D.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3.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B )

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B)

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联系工作

C.理论联系学习

D.理论联系思想。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D)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

C急用先学,立竿见影D理论联系实际

8.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D )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1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B )院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

12.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院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1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 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C )

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 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

C时间是不可逆的 D时间与空间是辩证关系

15.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 B )

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

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16.“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 )

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17.“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

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

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C)院同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

A可知性B实物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

20.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 D)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B主观性C物质性D存在性

22.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D )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 )院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26.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B)

A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

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

2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2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B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

C唯意志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说明( 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9.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主观反映D虚幻反映

3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31.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

A意识转化为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派生物质D意识先于物质

32.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B)院

A.处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实践B.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实践

C.以观察、实验为内容的科学活动D.处理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

3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C)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3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 B宇宙精神

C原子和虚空 D单一的存在

3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C)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36.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D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3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B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C)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

39.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40.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41.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42.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4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D )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B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44.发展的实质是(D )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5.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C )院

A.变化B.增加C.创新D.运动

46.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47.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B )

A物生有两B白马非马C自相矛盾D我思故我在

48.“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C )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49.“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 A )的区别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B本质与现象C原因与结果D可能与现实

50.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B)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B质与量的统一C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D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

51.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C )

A间接的联系B偶然的联系C内在的联系D外部的联系

52.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D)

A肯定与否定B斗争与同一C联系与发展D量变与质变

53.“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B)

A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B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5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A )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55.“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D)院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56.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A )

A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B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C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

57.“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D激变论的观点

5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C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9.小说《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门总要穿着雨衣、带上雨伞、穿着雨鞋“说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这个客观事物看作是( A )

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现实性

60“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是一种(D)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6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属于(C)

A相对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62.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这涉及到(B )A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 B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63..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C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6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6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6.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

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

67.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B )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68.“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 C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9.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 )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0.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C )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

71.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D )院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2.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是(B )院

A.主张知易行难 B.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

C.主张知之明也,因知进行D.主张行先知后

7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7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75.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B )

A感觉 B知觉C表象 D概念

76.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7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D )院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7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有( 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79.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 D )观点

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

80.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C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

81.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 D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82.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 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83."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8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 A )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8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C )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86.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87.“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8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9.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9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D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

91.“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 A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9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B )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

9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 )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

94.社会意识根源于( A )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

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

9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96.社会进步的内涵是( D )

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

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

97.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

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

9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99.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B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10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D )

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

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

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10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 D )

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唯物史观观点

10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C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03.“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B )

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104.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 D )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05.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C)

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

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106.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07.“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 D )

A.突出了国家的对内职能B.突出国家是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

C.忽视了国家的对外职能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108.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C )

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

10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 E )

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

110. 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 D )

A自然规律 B人的主观意志 C阶级斗争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变革的成功,是以( A )为根本标志的。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政权易手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发展高新技术

112.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 B )

A质变 B量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1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实质是( B )

A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思想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1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发展标志是( C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11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 D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116.“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 D )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

117.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 B )

A.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

B.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C.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

D.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

118.“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 A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辩证法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决定论观点

11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120.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是( D )

A.坚持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B.坚持为政治服务的原则

C.坚持传统观念的原则

D.坚持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的原则

121.杰出人物产生的条件是( C )

A社会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个人自我奋斗的结果

122.“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 C )

A.英雄史观B.唯心史观C.唯物史观D.宿命论

123.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俄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通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历史事实说明( C )

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没有规律可言的B社会发展是不存在共同道路的

C.社会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4.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是( B )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125.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 C )

A.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产品经济

126.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利率机制

12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C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12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

A.社会分工

B.货币的使用

C.机器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29.存在商品经济但未形成市场经济的社会是( B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130.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31.价值的本质是( B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132.抽象劳动不存在于( D )

A.简单商品生产中

B.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

C.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

D.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中

13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3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B )

A.商品二因素

B.劳动二重性

C.价值规律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13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B )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13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13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B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没有联系

13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139.价值规律是( B )的基本规律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产品交换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40.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按要素分配规律

14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等于价值

142.资本总公式是( B )

A.W—G—W

B.G—W—G′

C.W—W—G

D.G—W—G

14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剩余价值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14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C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4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46.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B )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百增殖

D.抽像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14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4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49.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50.一般不会较长时间为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C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垄断利润

151.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来看,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靠( D )

A.自己的劳动所得发家致富

B.节制其消费欲望发家致富

C.管理和监督劳动发家致富

D.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断再转化为资本而发家致富

15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B )

A.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15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D )

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C.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D.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154.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规模称为( C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掺水

155.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A )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并未改变个别资本的价值

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增大

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15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5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B )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58.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B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59.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60.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161.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B )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提高剩余价值率

D.提高资本积累率

162.一个资本家投资10万元,其中用于雇佣工人的资本是3万元,,它的流动资本每年周转3次,一年中它所获得的利润共9万元,其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B )

A.100%,100%

B.100%,300%

C.300%,100%

D.300%,300%

16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 )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16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D )

A.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

B.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

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165.社会资本的运动( B )

A.不必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B.必须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D.形式上包括而实际上并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16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16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C )

A.Ⅰ(c + v + m)=Ⅰ(c + △c )+Ⅱ(c + △c)

B.Ⅰ(v + m)>Ⅱc

C.Ⅰ(v + m)=Ⅱc

D.Ⅰ(v + m)<Ⅱc

16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D )

A.Ⅰ(v + m)=Ⅱc

B.Ⅱ(c + v - m/x)>Ⅰ(v + m/x)

C.Ⅰ(v + m)>Ⅱc

D.Ⅰ(v + △v + m/x)=Ⅱ(c + △c)

16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成本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额是( B )

A.实际生产费用

B.剩余价值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170.生产成本形成后,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 D )

A.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B.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C.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D.所用资本的增加额

171.利润本质上是( D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172.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B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17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174.生产价格是( D )

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75.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是( D )

A.剩余价值的存在

B.年剩余价值的存在

C.利润率的存在

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76.平均利润形成后,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B )

A.生产价格围绕市场价格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C.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共同围绕价值波动

D.价值围绕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波动

177.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 )

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C.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

178.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D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79.在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中,( B )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A.生产价格

B.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

D.利润

180.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C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工业资本

181.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B )

A.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而没有放弃所有权

C.只放弃所有权而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

182.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 A )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

C.币值的高低

D.货币的流通速度

183.利息的本质是(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C.借贷资本所有权的产物

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

184.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 A )

A.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总额

D.银行全部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

18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 B )

A.本部门的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活期存款利率

D.长期贷款利率

186.股票价格( D )

A.同股票票面额完全一致

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同股息成反比,同存款利率成正比

D.同股息成正比,同存款利率成反比

187.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188.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B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189.垄断的形成是( A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19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A )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191.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B )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192.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D )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9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19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 B )

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

19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19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D)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19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D )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198.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D )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19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市场的手段是( D )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占领殖民地;

D.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200.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依据是( B )

A.军备力量的强弱;

B.资本和经济实力的大小;

C.国土的大小;

D.人口的多少

201. 第二资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 A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20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203.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D )

A.只有消极的影响; 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40.

20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0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06.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07.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 C )

A.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C.在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D.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20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B

A.唯物史观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

209.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 D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B.社会主义从革命到建设的飞跃

C.社会主义从经验到理论的飞跃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210.( C )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

A.革命B.民主C.改革D.文明

21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 )中阐发展望未来社会的( B )

A.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B.资本主义的矛盾中C.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中D.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中212.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不复存在的原因是( D )

A.人们的向往B.帝国主义的侵略结束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消灭

213.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 D )

A.谋生手段B.教育的必备C.生活的爱好D.生活的第一需要

214.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B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C )

A.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 )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二、多项选择题(选出2—5个正确答案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BD )。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BC )。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BDE )。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4.中国历史上辩证法思想很丰富,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有(ACD )

A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物生有两。“道生一,一生二,……”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是(AB )院

A.一元论哲学B.决定论哲学C.能动的反映论D.坚持唯物史观

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ABCD )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

7.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 ABC )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本原与派生的关系

8.物质是运动的(BCD )院

A.形式B.主体C.内容D.基础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ABCD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

9.恩格斯指出:“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说明(AD )

A.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B.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

10.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ABD )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B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C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D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

1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ACD )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ABCD )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 D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13.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ACD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主观任意性C实践的自觉能动性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14.一切唯物论都主张( ABC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世界是可知的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具有能动性的15.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的形式取决于(BD )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事物本身的性质和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

16.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ABCD )

A实践目的的提出B实践的组织和管理C实践结果的检验D实践系统的反馈调节

17.自在世界是指( AB )

A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B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自然界

C被人类改造过的物质世界 D人类已经认识的客观世界

18.人类世界是指( ABCD )

A人化的自然 B人的现实性的自然界

C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D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自然

19.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 AB )

A自在世界 B人类世界 C现实世界 D未来世界

20.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 AD )

A上升性 B循环性 C重复性 D曲折性

21.人不可貌相,因为“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说明( BCD )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同一的 B现象是个别,本质是总和

C感官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D现象是外在易逝多变的,本质是内在相对稳定的

2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其哲学依据是( ABCDE )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3.某地自20世纪70 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的钒烟,使村民大多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违背了哲学上的( AB )原理

A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24.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ABD )院

A.人不能创造规律B.人不能消灭规律

C.人可以完善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BCD )院

A.一般的抽象的人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2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BCD )院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27.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ACD )院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

B.哲学的任务只是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C.哲学不仅要认识现实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可分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28.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BCD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BDE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30.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CD )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3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BD )

A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B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

3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CD )

A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B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33.相对真理是指( AB )

A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

C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包含谬误

34.科学家对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准确的预报,说明( ACD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经可以预测一切天文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3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说明( C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革命运动就不能成功

3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 BCD )

A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为“主观真理” B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为“客观真理”

C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为“绝对真理” D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为“相对真理”

E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为“终极真理”

3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ABCD )

A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B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3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D )院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39.“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论断基本依据在于( ABCD )

A劳动创造了人的天然器官和生产工具 B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

C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于形成 D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40.一位日本首相说“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是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说明( ABCD )A资本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利益

C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D资产阶级的权力基础在于金钱

41.阶级生产的直接原因是( CD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42.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CDE )ACDE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43.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ABCE )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

E.社会形态更替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

7. 对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正确表述是(ABC )

A社会革命是狭义的革命B社会改革是广义的革命

C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社会改革就是为了改变根本的社会制度

44.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CD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5.下面的说法哪些属于唯心史观的英雄史观( ABC )

A“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B“治国”犹如“牧民”

C“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D“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4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ABC )

A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B普通个人的作用

C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感D夸大了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47.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BCD )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48.商品的价值是( ABCD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AB )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自然经济;

D.经济危机;

50.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价格( ACD )

A.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C.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不以价值为基础,随市场供求关系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51.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CD )

A.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B.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5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ACD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价值增殖的作用不同;

C. 物质要素的更新方法和时期不同;

D.价值的回收方式不同;

5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BCD )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54.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D )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55.垄断是( ABCDE )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造成帝国主义寄生性或腐朽性的根本原因

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56. 垄断价格是( BCDE )

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

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

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E.遵循“价格领头制”原则制定的

57.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CDE )

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E.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58.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的形成是( AD )

A.以工业的集中和垄断为基础;

B.以金融资本的形成为基础;

C.以金融寡头的统治为基础;

D.银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E.银行和工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59.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CD )

A.康采恩;

B. 混合联合企业;

C. .跨国公司;

D..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国际垄断同盟

6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 ABCDE )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它暂时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

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它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E.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61.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BA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62. 跨国公司(ABCDE )

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 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63.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几次扬弃包括( BCDE )

A.资本家个人所有制产生;

B.股份公司的产生;

C.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E.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6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ABDE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E.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65.下面那些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ABD )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社会主义社会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C.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D.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66.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是( AD )

A.巴黎工人起义B.武装起义C.里昂工人起义D.巴黎公社

67.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端有( ABCD )

A.集中过多B.管得过死C.否定市场的作用D.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6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 BCD )

A.放弃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B.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D.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69.社会主义改革从已有的实践中得到下列的启示(BC )?

A.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70.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7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C )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72.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由是( ABD )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 可以用社会民主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三、辨析题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和根本属性是揭示物质的本质和物质的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术语,具有不同的意义。(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就物质和意识相比较而言,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这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坚持唯物论;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就是坚持辩证法。因此,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混同为物质的根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必须为相对和绝对、有条件和无条件、暂时与永恒的关系。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没有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推动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何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更主要的作用,这取决于矛盾的特点和事物发展所处的具体条件,对此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3.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没必要学习书本知识。×

这是把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

(1)知识或认识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的问题。(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

(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但人们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

(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

4.真理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真理是人类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的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东西。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性的东西,混淆两者是错误的。

5.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

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 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 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区别:唯物辩证法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而上学是以静止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1、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理解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在《圆》这个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相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动学生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个单元教材的理解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出示课件)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 3.能对简单图形实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能使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理解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仅仅直观的理解,比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理解物体和图形》《分类》,初步理解圆并能够对基本图形实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实行设计和拼组。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初步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并知道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本册的第四单元《圆》,要理解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个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理解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

马克思开卷资料必考

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基本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③阶级性,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声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一个立场) 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14个基本观点) 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6个基本方法) 4.(联系实际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③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静止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义: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物质与运动、静止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载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圆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圆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圆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圆的定义: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相关定义: 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

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 6 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7 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圆的集合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圆的字母表示: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圆—⊙;半径—r或R;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期末复习)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主题)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 ①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 P14 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①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 ②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论述列宁的物质定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 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应。” 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把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P32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否认导致形而上学) 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否认导致唯心主义) 4.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P32 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5.意识的能动作用P56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019-毛概开卷考试论述题及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毛概开卷考试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是毛概考试常见的题目,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毛概开卷考试的论述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⑴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是处于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⑵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正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走上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勃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⑷改革开放式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⑸改革开放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圆的认识知识结构图

《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点 1、圆的认识 (1) 直径是圆中所有线段中最长的一条。 (2)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 是直径的一半。 (3)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4)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5) 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规两脚之间距离是 半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知识结构图 广 圆各部分名称(圆心、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 < 圆的画法、对称轴 圆的周长 圆 的 认 识 r 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 圆的面积 2 . . 2 圆面积=n r X r= n r 。即:S=n r 与圆相关的计算 二、核心知识点 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 径 X 2 (C =n d 或 C = 2 n r ) 组合图形求面积

(6)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 直线 (7) 正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正方形边长 的一半。 (8) 长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半径是长方形宽的一半。 2、圆的周长 (1) 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n表示。n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n~ 3.14。 (2) 圆的周长二圆周率X直径二圆周率x半径X 2 (C=n d或C= 2 (3) 半圆的周长二圆周长的一半+直径(C半圆二n d宁2+ d, C半圆二n r + 2r (4)常用数据(略,自己背诵) (5)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是直径的n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 n倍。 3、圆的面积 (1)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 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 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面积二长X宽,所以:圆面积二n r X r= n r2。即:S=n r2。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DOC)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 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 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急剧变革的社会 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 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 条件的。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理解)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有何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区别: 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 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 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 法看问题。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 盾”的方法看问题。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

最新圆单元的知识整理

四、圆 (一)圆的认识 1、圆的各部分名称: 圆心:画圆时固定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的位置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2.圆的特征: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3.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 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半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 (二)圆的周长: 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不管圆有多大,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 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中通常取近似值为3.14 3、圆周长的计算: 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 C =2πr r= C÷2π= C÷2÷π 已知圆的直径,求圆周长 C =πd d= C÷π 4、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 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 C =πr +2 r 已知圆的直径,求圆周长 C =πd ÷2+d (三)圆的面积 1、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偶数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 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 = πr × r S圆 = πr×r = πr2 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1条直径的长度。 2、圆面积计算:

圆的周长知识整理

—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认识圆 (1)圆心:圆中心的一点。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者等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半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有无数条直径,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 知识点2:轴对称图形 (1) 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起来后两侧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2)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因为直径有无数条,所以对称轴有无数条。 注意:对称轴应该用虚线表示。 知识点3:研究周长的计算公式。 (1) 测量圆的周长。思考:有什么办法测量周长 - A、将铁丝圆从中间剪开,曲→直。 B、缠绕法,曲→直。 C、滚动法,曲→直。 (2) 认识圆周率,归纳概括周长计算方法

思考:我们在求长、正方形周长时,并不需要测量它所有边的长度,只需测量它的一部分,那么圆能不能也测量它的某一部分,来求出它的周长,那我们就首先考虑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结论: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之间有一种固定的倍数关系,那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 在固定的倍数关系。通过研究得到圆无论大小,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小学生在使用圆周率时只取它的近似值进行计算,一般是取小数点后2位,即π≈。 注意: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 C=2πr 二、同步题型分析 题型一:圆的认识 例1、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 2、在右边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018年版)

2019年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 第五单元 圆 知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圆 丁嘴学校吴长岭 一、圆的认识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一)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用圆规画出圆以后,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 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二)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心O确定圆的位置半径r 确定圆的大小(三)圆规画圆的方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四)圆的主要特征 1、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d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 2 3、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是 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圆的周长 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3、圆的周长的意义: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直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4、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 5、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2πr。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C=πd。

马克思开卷答案归纳

1.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两种特性,因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绝对真理如果离开了一个一个这样的有条件的相对真理,那它是无法存在的。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们不断地发现相对中的绝对和绝对中的相对,使真理的绝对性不断拓展和深化。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两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唯物辩证法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什么指导意义 【要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总是暂时存在的,有生有灭的,所以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过程即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每一过程都要被另一过程所代替,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具体过程是有始有终的、有限的,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世界。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1)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和性质未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2)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是永恒的。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把变革和稳定统一起来,既要注意变革以推动事物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保证变革的正常进行并巩固变革的成果。只求变革,不注意稳定,变革就失去了前提和保证;只求稳定,不求变革,事物就不能发展,也不能保持长期的稳定。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圆的认识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圆的认识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圆的认识 圆的定义: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叫做圆心,线段A 叫做半径。 相关定义: 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

小于180度的弧。 6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 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141926……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 圆的集合定义: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圆的字母表示: 以点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 圆—⊙;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直径—d ; 扇形弧长—L ; 周长—;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最新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圆的认识知识点

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本站初中频道为您提供圆的认识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圆的定义: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相关定义: 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 6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 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1415926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 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 圆的集合定义: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 圆的字母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 圆—⊙ ;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 直径—d ; 扇形弧长—L ; 周长—C ; 面积—S。 圆的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2)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 ①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

圆的认识 -- 知识点归纳

圆的认识 圆的定义: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相关定义: 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 6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 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1415926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 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 圆的集合定义: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圆的字母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 圆—⊙;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直径—d ; 扇形弧长—L ; 周长—C ; 面积—S。 圆的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马克思原理个人复习整理

马克思原理个人复习整理 (如有不足,自行看书)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 答: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7 答: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7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是认领人是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P18 答: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P22 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哪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P30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意识的本质P31

《圆》单元知识结构图

《圆》单元知识结构图 在《圆》这一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一单元教材的认识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3.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

本册的第五单元《圆》,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二、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 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间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加深对圆的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通过填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对于圆的面积教学,则采用转化的方法,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