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

——基于ARDL-ECM模型的动态分析

中山大学张莉*

摘要: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通常被隐含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中,鲜有直接探索金融对贸易的影响及机制的文献。基于此,在理论上,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通过动员储蓄和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在实证上,基于我国1995年1月-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说。另外,本文还发现,金融发展对外贸的长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内存在抑制效应,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对外贸易的政策存在超过三个季度的时滞;长期存在规模和结构上的促进效应。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信贷政策对贸易的动态影响。

关键词:影响机制动态分析ARDL-ECM

*基金资助:中山大学“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300601)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重大研究项目。

张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510275 电子信箱:zhangl39@https://www.doczj.com/doc/1c4516040.html,。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机制

——基于ARDL-ECM模型的动态分析

摘要: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通常被隐含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中,鲜有直接探索金融对贸易的影响及机制的文献。基于此,在理论上,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通过动员储蓄和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在实证上,基于我国1995年1月-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说。另外,本文还发现,金融发展对外贸的长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内存在抑制效应,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对外贸易的政策存在超过三个季度的时滞;长期存在规模和结构上的促进效应。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信贷政策对贸易的动态影响。

关键词:影响机制动态分析ARDL-ECM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增加,贸易结构也出现显著提升,对外贸易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①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样,金融发展水平也显著提高,金融发展指标(银行贷款额与GDP的比值)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图1可以直观看出,1985-2003年金融发展指标与对外贸易指标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在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诸多压力和金融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研究此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而理论上,目前关于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内生贸易等不同角度对对外贸易增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但是这些理论对可能影响对外贸易增长的金融因素很少涉及。金融发展理论重点关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往往只考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被隐含其中。

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重点在实证分析,胡岩(2003)使用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以1986—2001年历年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对历年银

①进出口总额与GDP相对比重衡量的贸易开放度指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所衡量的贸易结构指标从1985年的49.44%增加到2006年的94. 54%。

行贷款存量占GDP 的比重、历年IPO 累计数占GDP 的比重以及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梁莉(2005)利用我国1993—2004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整体贸易开放程度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孙兆斌(2004)、沈能(2006)、阳佳余(2007、2008)等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和分析方法对中国贸易规模及贸易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均证实在中国存在显著的金融促进效应。

00.20.40.60.80

0.2

0.4

0.6

0.8

1

1.2

银行贷款总额/G D

进出口总额/

G

0.20.40.60.8100.20.40.60.81

银行贷款总额/G D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出口总额

图1 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指标

注: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各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经网数据库。

然而,关于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国内现有研究以实证分析居多,大多基于不同视角选用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与对外贸易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并未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和影响机制。此外,目前的研究一般采用年度数据,尚未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金融发展影响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并且从不同角度建立包括金融发展指标和对外贸易指标等多因素的计量模型,采用中国月度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本文使用Pesaran et al (1995、1998、2001)提出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pproach ,ARDL )协整方法和边限检验(Bound tests )来做计量分析。边限检验技术和ARDL 方法适用于无法确定模型变量是完全的零阶单整或完全的一阶单整或两者混合的情况,有效地克服了常用的协整向量自回归(conintegrating V AR )方法要求变量完

全为一阶单整的不足;其次,ARDL-ECM方法比之V AR方法更稳健。①实证分析发现,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从动员储蓄和配置资源两个不同途径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较长的短期动态调整期,短期内存在抑制效应。

以下部分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影响机制分析与理论假说;第三部分是实证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性评述。

二、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与理论假说

1、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结构。Hellman et al(1998)提出“金融约束论”,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向金融自由化的初级阶段。采取金融约束战略的国家(或地区),政府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贷款的使用加以干预,调控资本市场的竞争,干预的方式和资金重点投放的行业不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金融约束对国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产生影响,特别是通过外部作用改变了出口部门的产业结构。白当伟、王练文(2004)以韩国为例分析了在金融约束战略下,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Beck(2002,2003)对金融发展的理解着重在其为私人部门融资、克服流动性约束的能力上,他认为金融发展能帮助更有效率的私人部门利用规模经济从事专业化生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具有更发达金融部门的国家(或地区)在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尤其是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除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外,还可以通过推动金融发展来提升本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他利用65个国家1966-199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金融发展水平(以对非政府部门信贷/GDP衡量)与(制成品出口/GDP)、(制成品出口/总出口)等反映贸易结构的比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且其相关系数远远高于其他自变量与贸易结构比率的相关系数。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2、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规模。Tse and Leung(2002)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们

①因为V AR方法涉及到大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选择,滞后阶数确定,趋势项、截距项的确定,使得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模型的稳健性不高(Pesaran and Smith,1998),而ARDL-ECM方法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认为从国际市场上借款的成本相对较高,由于进入固定成本的存在,一个国家只有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具备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借贷的条件,所以只有GDP水平较高的国家才有足够的信用保证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到资金。如果以上假说成立的话,金融发展导致了经济增长,使这些国家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国际借贷市场借入更多资金,出口商从而也能获得必要的贸易融资完成出口订单。金融发展促进了整个出口部门的总量增加。Svaleryd and Vlachos(2002)运用80个国家1960-1994年的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贸易开放与金融发展二者的因果关系。

Feeney and Hillman(2001,2004)认为一国的金融发展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的多样性上,国内金融市场等风险分散机制的发展将会减少贸易障碍,此文建立了一个关于本国金融市场功能和国内风险分散的两部门模型——出口部门和遭遇进口竞争的部门,后者选择游说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而导致消费扭曲,这将降低总体福利。资产组合多样化的程度决定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实施游说的努力程度,如果风险能被充分分散,贸易保护主义者就没有寻求保护的游说动机。从而整体上提高对外贸易量。

综上所述,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以上4种机制影响对外贸易:金融约束论、规模经济、经济增长水平、风险分散机制,在目前条件下,我们不能进一步的区分,以上4种影响机制中哪一种在我国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文献一致认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国际文献对金融发展影响对外贸易机制的分析主要基于两个视角:总量视角和结构视角,前者着重于金融发展促进对外贸易规模增大,金融发展对各种不同的贸易品的影响是一样的,以Tse and Leung(2002)为代表,后者着重于金融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结构改善,提升贸易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以Beck(2002)为代表。本文提出如下理论假说:理论假说: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通过动员储蓄和配置资源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

该理论假说意味着,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的途径,动员居民储蓄在资金上支持外向性企业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干预银行信贷,可选择贷款给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企业,从而提升商品结构。该假说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由于我国的高关税壁垒,进口量远小于真实的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而

出口量相对较能反映我国的真实比较优势所在。因而在考虑对外贸易时,实际上主要考虑的是出口贸易规模和出口贸易结构。二是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金融为主,即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因此本文中的金融发展主要考虑银行信贷,暂不考虑股市等其他融资渠道。三是直观上也成立。正如图1所示,对外贸易规模指标(进出口总额/GDP )①与金融发展指标(银行信贷总额/GDP )具有正相关关系,对外贸易结构指标(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出口总额)与金融发展指标(银行信贷总额/GDP )具有正相关关系。以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选取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指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②

三、实证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关于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常见的做法是假定对外贸易是金融发展以及其他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控制变量的函数。本文参考Beck(2002)及Svaleryd and Vlachos(2002)等文的模型设定,其他控制变量选取GDP 和汇率。GDP 表征本国的整体经济实力,GDP 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正效应,大国一般具有较高的对外贸易额;另一方面是负效应,大国国内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因此国内需求替代了部分对外贸易。汇率表征外部经济环境,由于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有往来贸易,因此本文使用实际有效汇率来衡量汇率水平。

本文使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衡量出口贸易结构,使用出口总额与GDP 的比值来衡量出口贸易规模。考虑我国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金融发展指标分别选取各项贷款额与GDP 比值、工业贷款额与GDP 的比值表示。前一个指标着重从金融部门规模及其动员储蓄的能力方面刻画金融发展水平,后一个指标着重从金融部门分配信贷时对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来刻画金融发展水平。结合以往相关研究,设定出口贸易模型如下:

01x

x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βλ?μ=+++++ (1-a) 01x

y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βλ?μ=+++++

(1-b)

① 规模指标改为(出口总额/GDP )有类似的结果。

以下的实证分析可以看作各种影响机制“加总”意义上的分析结果。类似的做法见许庆等(2008)。

01y y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βλ?μ=+++++ (1-c)

01y x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βλ?μ=+++++ (1-d)

其中,i t Exp 为出口贸易指标(i =x 、y ,x t E xp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出口总值、

y

t

Exp =出口额/GDP ),T 为出口贸易的确定性趋势,i t Fin 为金融发展指标(i =x 、

y ,x t Fin =工业贷款额/GDP 、y t Fin =各项贷款额/GDP ),t Ind 表示本国GDP 的对数值,t Reer 为实际有效汇率。(1)式反映了出口贸易与各相关变量的长期关系。在(1)式中,根据理论预期得到的结论是β>0,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出口贸易规模越大;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工业制成品占GDP 的比重越高。GDP 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有正负两方面效应,一般认为长期有正效应,即λ>0。由于采用间接标价法,一般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降低出口总量,即?<0;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

基于ARDL 模型,采用更稳健的边限协整检验识别金融发展水平与出口贸易的长期关系,同时利用ECM 模型分析金融发展水平与出口贸易的短期动态关系。ARDL-ECM 模型设定如下:

1

1

1

1

010

11213141p p p p x x

x

t

k t k

k t k k t k k t k

k k k k x

x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Exp Exp Fin Ind Reer βλ?γααααμ--------====----?=++?+?+?+?+++++∑∑∑∑ (2-a)

1

1

1

1

010

11213141p p p p x y x

t

k t k

k t k k t k k t k

k k k k x

y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Exp Exp Fin Ind Reer βλ?γααααμ--------====----?=++?+?+?+?+++++∑∑∑∑ (2-b)

1

1

1

1

010

11213141p p p p y y y

t

k t k

k t k k t k k t k

k k k k y

y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Exp Exp Fin Ind Reer βλ?γααααμ--------====----?=++?+?+?+?+++++∑∑∑∑ (2-c)

1

1

1

1

010

11213141p p p p y x y

t

k t k

k t k k t k k t k

k k k k y

x

t t t t t

Exp a a T Fin

Ind Reer Exp Exp Fin Ind Reer βλ?γααααμ--------====----?=++?+?+?+?+++++∑∑∑∑ (2-d)

2、数据说明

为了避免小样本回归产生的偏差,我们采用月度数据。由于GDP 只有年度

和季度数据而没有月度数据,而工业增加值与GDP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用工业增加值代替GDP。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时间区间选择为1995年1月-2006年9月,样本为141个。

出口总值、工业制成品出口值、工业贷款、各项贷款总额、工业企业增加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①等均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源于IFS,采用间接标价法,以2000年平均值为基期100。考虑到数量级的一致性,对出口贸易变量的百分比数值直接取百分数值,工业企业增加值取对数。由于使用月度数据,所以先采用移动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本文采用eviews5.2进行计量分析。

3、单位根检验

文中采用的模型要求变量是平稳的或者一阶单整,因此需要先利用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方程根据是否具有截距项或者时间趋势分为三类:有截距项无时间趋势,有截距且有时间趋势、无截距且无时间趋势。根据各变量数据的时序图来确定采用哪一种检验方程,同时依据各变量数据单位根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系数显著性来判断单位根检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

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滞后长度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导致研究结论不具有稳定性。信息准则(Information Criteria)是选择滞后长度的较好标准,其基本含义是在拟合度和变量个数之间做出最优选择。本文滞后阶数的确定基于AIC原则做出的,结果见表1。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截距时间

趋势滞后

阶数

ADF 变量截距时间

趋势

滞后

阶数

ADF

x

E xp有有 1 -4.714* x

E xp

?有无0 -10.888*

y

Exp有有 1 -4.820* y

E xp

?有有 1 -13.839*

x

Fin无无 1 -0.708 x

F in

?有无0 -16.828*

①本文考虑过采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但是由于ppi数据只有同比数据,没有环比数据,所以改用

cpi数据将名义值换算成实际值。

y

Fin无无 1 0.001 y

F in

?有无0 -16.887* In d有有 5 -1.624 Ind

?有有 3 -9.678* R eer有无 1 -2.376 R eer

?有无0 -9.127*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金融发展指标、工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均为I(1)

序列,而出口贸易结构序列和出口贸易规模序列均为I(0)序列。这种情况下,V AR

方法不可行,而ARDL-ECM模型是适用的。

四、实证分析

1、ARDL模型和边限检验

首先按照(2)式对各差分变量进行充分滞后并利用AIC和SBC准则选择最

佳的滞后期。考虑到样本滞后期长容易产生序列相关问题,按照通用做法,选取

最大滞后阶数为8。同时考虑到出口贸易变量存在平稳上升的趋势,在进行方程

估计时把趋势项包括进来,然后根据趋势项的系数是否显著来决定是否保留趋势

项。根据一阶差分变量的不同滞后阶数得到AIC值、SBC值、1阶和4阶序列

相关的LM检验统计量,①结果见表2。

表2 ARDL模型不同滞后阶数AIC、SBC信息标准及序列相关LM统计量

不包括趋势项(NT) 包括趋势项(T)

方程Lag AIC SBC 2(1)

χ2(4)

χAIC SBC 2(1)

χ2(4)

χ

a 1 2.354 2.608 0.923 9.024*** 2.303 2.577 0.003 5.826

b 1 6.286 6.539 3.696*** 7.623 6.244 6.518 1.582 2.962

c 1 6.216 6.469 0.151 4.436 6.227 6.510 0.125 4.379

2 6.192 6.531 5.597** 7.567 6.206 6.567 5.063** 6.509

d 2 2.351 2.691 5.036** 11.018** 2.363 2.723 3.7315*** 10.014**

3 2.368 2.971 1.797 4.07

4 2.383 3.007 1.542 3.870

4 2.338 2.852 2.284 9.513** 2.351 2.886 1.933 8.945***

5 2.309 2.735 0.047 6.220 2.322 2.769 0.141 5.656

6 2.354 3.046 8.073* 16.654* 2.369 3.082 8.459* 18.752*

①参考Pesaran et al(2001)。

7 2.310 3.093 4.751** 13.149** 2.325 3.130 4.685** 13.125** 8

2.282

3.156 3.073*** 10.707** 2.295 3.191

3.611***

11.713**

注:* 、**、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序列不相关的原假设。下同。

根据AIC 和SBC 准则选取最小值,当两个标准得到的结果不一致时,将两者之间所有的滞后阶数均列出,并且根据LM 统计量排除包含趋势和不包含趋势时均存在显著1阶和4阶序列相关的滞后阶数。结合LM 统计量筛选出潜在的估计方程,计算构成(2)式中滞后水平变量联合显著性检验的F 统计量,与Pesaran 计算的边限临界值进行比较,判断水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原假设

0H :12340

αααα====)。为了检验水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Pesaran et al (2001)构造了检验(2)式中一阶水平滞后变量间协整关系的上下两组渐近分布临界值。一组值假设所有变量是I(1)的,即上临界值;另一组假设所有变量是I(0),即下临界值。如果利用(2)式计算的F 统计值落在上下临界值区间之外,不需要知道各变量的单整阶数就可以作出肯定性统计推断。如果F 统计值落在上临界值之外即大于上临界值,则可以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如果落在下临界值之外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如果落在上下临界值范围内,则不能用此方法作出肯定推断。若水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可以通过观察(2)式中各差分变量滞后期系数β表现出来,长期影响可以通过估计

2

α的符号和大小表现出来。

表3 ARDL 模型边限检验F 统计量 方程

水平变量滞后阶数

1

2 3 4 5 6 7 8 a

NT 5.127*** T 7.843* b

NT 4.582 T 6.855* c

NT 6.082** 3.318 T

6.187**

3.313

d NT

5.558** 3.751 4.398**

4.821*

5.179* 8.278* 10.311*

T 5.607** 3.320 3.793*** 4.613** 4.591* 7.064* 9.282*

注:临界值参考pesaran et al (2001)的表CI.iii(无趋势项)和表CI.iv (有趋势项)。下同。

结合表2和表3,得到出口贸易结构方程a 的最佳滞后阶数为1,出口贸易结构方程b 的最佳滞后阶数为1,出口贸易规模方程c 的最佳滞后阶数为1,出口贸易规模方程d 的最佳滞后阶数为5。两个出口贸易结构方程中的趋势项系数均显著,则其中存在趋势项;而两个出口贸易规模方程中的趋势项系数均不显著,则其中不存在趋势项。由此可以判断,四个方程中的水平变量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然后,可以采用ARDL 方法对水平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差分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估计。为保险起见,依据AIC 信息准则对各个变量所有不同阶数的估计方程(共4的8次方个)进行分析处理,找出AIC 值最小的阶数的ARDL 估计方程,力求模型的简洁化。最后得到ARDL 模型及相应的ECM 模型,从而估计出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方程a 的最优的阶数为ARDL (1,3,4,7),即

x

F in

?的滞后阶数为8,Ind ?的滞后阶数为1,R eer

?的滞后阶数为4,

x

E xp

?的

滞后阶数为1。方程b 的最优阶数为ARDL (1,1,1,2),方程c 的最优阶数为ARDL (2,2,2,2),方程d 的最优阶数为ARDL (1,3,4,7)。见表4和表5。 表4 估计的出口贸易方程的长期系数值 方程 c

T

F in

In d

R eer

F-statistic a

75.576 (9.614) 0.070 (8.792) 0.394 (3.773) 1.205 (1.294) -0.028 (-1.478) 462.856*

b

54.302 (0.925) 0.348 (5.874) 1.867 (2.385) 1.113 (0.160) -0.093 (-0.651) 155.676*

c

-154.549 (-10.960)

0.769 (7.353)

27.150 (23.658) 0.062 (0.456) 192.488*

d

34.693 (18.822)

0.167 (12.215)

6.381 (42.535)

-0.008 (-0.425)

608.583*

注:括号中是系数估计值的t 统计值,*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下同。

表5 估计的出口贸易方程的短期系数值 ARDL

方程a(1,3,4,7) 方程b(1,1,1,2)

方程c(2,2,2,2)

方程d(1,3,4,7)

Fin

? -0.657(-2.039)

-0.622(-1.885)

1t Fin -?

-1.553(-2.538) 2t F in -? -1.270(-2.030)

Ind

?

-8.009(-3.102)

-6.174(-2.378)

1

t Ind -?

-8.140(-2.839) -37.766(-2.122) -77.030(-3.305) -6.905(-2.426) 2t Ind -? -4.790(-2.663) -53.278(-2.285) -3.606(-2.426)

3t Ind -? -2.715(-1.805) R eer

?

-0.131(-2.505) -0.119(-2.248) 4t Reer -? 0.131(2.446) 0.097(1.843) 1t ECM -

-0.675(-4.478)

-0.398(-3.788)

-0.348(-3.382)

-0.56(-3.961)

Adj 2R

0.483 0.395 0.428 0.458 2

(1)sc χ

1.032[0.310] 0.459[0.498] 0.170[0.680] 0.727[0.394] 2

(4)sc χ

9.549[0.049] 3.156[0.532] 3.690[0.450] 4.472[0.346] 2

(2)H χ

0.772[0.680]

2.041[0.360]

1.401[0.496]

1.197[0.550]

CUSUM 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CUSUMSQ

略不稳定

稳定

稳定

略不稳定

注:圆括号中为t 统计值,方括号中为p 值,2(1)sc χ 、2(4)sc χ 、2

(2)H χ表示检验估计方

程残差项1阶序列相关、4阶序列相关、2阶条件异方差。CUSUM 和CUSUMSQ 的曲线变化图位于两条直线范围内,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上处于平稳状态,模型结构是稳定的。

从表5可以看出,4个方程中的误差修正项均显著为负数,说明ARDL-ECM 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方程2,3,4的残差均不存在1阶序列相关、4阶序列相关,不存在2阶条件异方差,方程1的残差存在4阶序列相关,但是同样不存在2阶条件异方差。由于是大样本下的渐近分布,可以不考虑残差的正态分布性质,不影响估计结果。为了检验模型设定的可靠性,本文还利用各估计方程递归残差累计和(CUSUM )及递归残差平方累计和(CUSUMSQ )对模型结构对模型结构的参数稳定性进行检验。四个方程的CUSUM 检验结果均是稳定的,只有方程1和方程

4的CUSUMSQ检验结果略不稳定,估计结果比较可靠。

2、估计结果分析

按照ARDL模型的最终设定形式,对(2)式重新进行了估计。结果见如上的表4和表5。表4是利用ARDL模型估计的出口贸易方程的长期系数值,反映了各个变量间的长期关系。表5是利用水平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对出口贸易方程的一阶滞后水平变量进行线性替代后估计的ECM模型,它反映了金融发展指标,经济增长指标和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贸易指标的短期动态效应。

从长期关系来看,F统计量的值说明出口贸易结构方程和出口贸易规模方程均很显著。出口贸易结构方程和规模方程中两个金融发展指标的系数估计值均显著为正数,根据指标含义,这两个金融发展指标分别衡量了金融发展的两个不同侧面:金融体系规模扩张、动员储蓄和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能力。这说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在长期内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中国出口贸易的规模,并且提升出口贸易结构,加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在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

4个出口贸易方程中工业增加值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正,与预期相符,说明在长期内国内经济增长能促进出口贸易规模增大,并提升出口贸易结构。2个出口贸易规模方程中工业增加值的系数估计值明显大于2个出口贸易结构方程中的系数估计值,说明工业增加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规模上。4个出口贸易方程中实际有效汇率的系数估计值为负,但是统计上不显著,似乎与直觉不符,但是与以往有关汇率与出口贸易的研究结论一致。(陈六傅、钱学锋,2007)方程a中,金融发展指标对当期出口贸易结构有显著负影响,工业增加值当期及滞后1-3期均对出口贸易结构存在显著负影响,实际有效汇率当期对出口贸易结构有显著负效应,滞后4期有显著正效应。方程b中,金融发展指标和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贸易结构均没有显著短期影响,工业增加值在滞后1期有显著负效应。方程c中,金融发展指标和工业增加值对出口贸易规模均存在滞后1期、2期负影响,且影响显著,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贸易规模不存在显著短期影响。方程d中,金融发展指标对当期出口贸易规模存在显著负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对出口贸易规模显著存在当期、滞后1期和滞后2期负效应,实际有效汇率对当期出口贸易规模存在显著负效应,滞后4期有显著正效应。

短期影响分析说明,金融发展水平无论是对出口贸易规模还是出口贸易结构,

短期内基本上都存在显著负效应,但是长期效应显著为正。可能的原因是本文中选取的是月度数据,最长的滞后期是8期(即滞后8个月),而企业在获得贷款支持后,改变出口产品结构和数量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结构和规模的影响可能要经过长于8个月的滞后才能表现出来。工业增加值短期内对出口贸易规模和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也显著为负,这印证了之前的预期:国内经济规模越大,国内需求也越大,短期内国内需求与出口需求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和工业增加值对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均不一致,这印证了使用ARDL-ECM模型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贸易在短期内既存在正效应,又存在负效应,长期影响不显著。

以上分析说明,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各有不同,对出口贸易结构和规模的影响又各有不同。细分后再具体分析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五、结论性评述

无论在国际贸易理论还是金融发展理论中,现有文献研究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时,金融发展的影响被忽略或者隐含在一般的经济增长中。本文系统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提出金融发展从动员储蓄和配置资源两个不同途径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的观点。

实证分析证实了这种观点。基于中国1995年1月-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使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结构和规模均与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汇率等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结论稳健可靠。

从长期看,金融体系通过规模扩张、动员储蓄和提高配置资源的效率,对我国出口贸易比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均表现出显著推动作用,从而增大出口贸易规模并改善出口贸易结构。而短期分析正好相反,金融发展在短期内(3个季度内)对出口贸易规模和结构均表现出显著负效应,这说明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存在较长的滞后影响,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对外贸易的政策需要经过近一年才能见效。

此外,本文也考察了其他控制变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在长期内能促进出口贸易,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规模上。而国内经济增

长在短期内对出口贸易结构和规模均有抑制作用,说明国内需求增加在短期与出口之间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金融发展水平和工业增加值对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均不一致,这印证了使用ARDL-ECM模型考察长短期影响的必要性。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不显著,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一致,①且与我国样本期内汇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事实相符。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细分到行业、或者地区层面上。

参考文献:

白当伟,2004,《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第1期。

白当伟,王练文,2004,《金融约束、自动信贷配给与国际贸易——以韩国为例的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第6期。

包群,阳佳余,2008,《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吗》,《世界经济》第3期。

陈建国,杨涛,2005,《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财贸经济》第1期。

胡岩,2003,《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变迁》,《国际贸易问题》第6期。

梁莉,2005,《我国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研究》,《金融研究》第7期。

齐俊妍,2005,《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基于HO模型的扩展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7期。

沈能,2006,《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世界经济研究》第6期。

孙兆斌,2004,《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问题》第9期。

阳佳余,2007,《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第4期。

Beck T, 2002,“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7:107-131.

Beck T., 2003,“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1:296-313.

Feeney J. and Hillman A.2004, “Trade Liberalization through Asset Marke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4:151-167.

Helena Svaleryd&Jonas Vlachos,2002, “Markets for risk and openness to trade: how are they relate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7: 369–395.

Hellman T. Murdock K. and Stiglitz J.,1998,《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

Pesaran,M.H.,Y.Shin and R.Smith,2001, “Bounds testing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level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6:289-326.

Tse, Chung and Leung, Charles Ka Y ui, 2002,“Increasing Wealth and Increasing Instability: The Role of Collater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0:45-52.

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弹性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非对称性。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RDL-ECM Model Abstract: Using the data of foreign trad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January, 1995 to September, 2006,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relation of the foreign trad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by means of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 and the bound test.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y have an equilibrium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in the long term, that is,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creases the foreign trade and improves its structure through stimulating of saving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 but the effects reverse in the short term. Meanwhile, the economic growth has the same effects on foreign trade as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foreign trade.

keywords:Effect mechanism Dynamic analysis ARDL-ECM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摘要: ......................................................................................................................................... - 3 - 关键词:...................................................................................................................................... - 3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3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4 -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 为迅速.......................................................................................................................... - 4 -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5 -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6 -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 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 8 - (二)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动态。 ........................................................................................... - 8 - (三)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9 - (四)创新出口方式,开拓新市场。 ................................................................................... - 9 - 参考文献:................................................................................................................................ - 10 -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我国对外贸易融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融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低风险、高收益、资本占用少等优势,而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所关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融资业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介绍了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趋势建议 前言 国际贸易融资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的融资性业务,主要用于弥补进出口商在进出口各环节的资金缺口。一方面,该业务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和更大规模上开展国际贸易。随着国内银行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的变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步提高,并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而外贸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开展对外贸易融资。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1.1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我国银行开办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2)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贸易顺差对贸易有什么影响? 不是越多越好, 影响:1、外汇储备增加,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3.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4.拉动经济增长,外在风险同时增大,5.贸易摩擦加剧。总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原因: 1、从贸易方式上看,集中在加工贸易, 2、从地区结构看,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国家 3、从贸易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 4、从商品结构上看,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5,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要素禀赋6、国内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7、大量外资企业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安排生产解决办法: 减少顺差关键在改变“三低”现状:即改变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低的现状。其他措施:(1)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 (2)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3)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 (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 (5)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讨论: 你认为广西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如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广西的贸易结构有什么影响? 核心要点:1,广西处于贸易顺差,初期初级产品占主导位置,但是目前正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2,影响: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北部湾经济区各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扩大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加就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等等。 3,加工贸易在中国的状况?加工贸易的作用? 状况:略 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 3.优化出口结构 4.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5.扩大了劳动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摘要]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介绍了中国从汉朝至明清时期不同朝代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及当时统治阶级采取的措施,阐明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古代经济中的作用。并根据古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效果对现代贸易提出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包括中央及内地人民与沿边各族统治者和人民的互市,以及同境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春秋战国以来,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与边远地区各民族之间不断地进行商品贸易往来,有的商品还辗转销往境外各国。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两汉时期——对外贸易的开端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严格地说应该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西汉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分为两路,一路是从陆路通西域,被称为“丝绸之路”;另一路是从南海通往沿海地区,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中亚各国的贸易往来。 出于政治的需要,汉朝廷在同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采取优惠的政策,如在与匈奴互市中不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准输出的铁器和铜钱,都允许与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输出,且无数量上的限制;对来汉朝进行贸易的使臣和商贾,由专司外事的机关大鸿胪负责接待。正是由于给予外商这样优厚的礼遇,所以东汉时,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朝贩客,日频于塞下”。贸易往来相当频繁。这也为汉以后各王朝与各民族及境外各国的友好往来奠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汉朝廷对东亚邻近各国(如朝鲜、日本)开展了对外贸易,他们获得了中国的丝织品、漆器、铁器以及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南亚,海上交通与贸易关系也得到初步发展。汉武帝时,中国商船曾开往马来半岛、缅甸西部沿海和印度南部东海岸。 二、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唐朝建立以后,随着封建政治经济趋于鼎盛,对外贸易也日益兴旺发达,并纳入正轨。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七条道路通往国内外贸易市场。但由于陆路常为少数民族阻断,贸易须经多次转手,再加上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航海、造船技术发达,于是对外贸易逐渐转为以海路为主。 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管理工作:互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市船司,由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负责掌管水路贸易。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有许多固定的贸易场所,以使边境地区各民族之间与邻近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私人出入边境参与贸易活动,须得到政府准许,发给证明方准出入。 出于国防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如兵器不得私有且不得私自渡关。法律只许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即在边境定点设置若干互市监,使中外商人在其监控下进行以物易物的互市。相反,唐朝对海路贸易颇为鼓励、开放,允许外商来华自由贸易,世代定居中国从事海运贸易,同时还在通商城市划定地区,供外商居住、营业。唐太宗贞观十七年颁布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寇四种货物由政府抽取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 随着唐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侨居中国的外国商人和他们的家眷不断增加。在京城以及各市舶口岸,都居住着许多外国商人和他们的眷属,尤以广州、泉州两个口岸最多。唐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外商居住的地区,设立蕃场,由唐政府指定专人管理。唐代广州“蕃场”最盛的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史常识的考察一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稳定上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贸易偏差。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本期将会以历史时期为线索,梳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始时期。这段时期内,由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与西域的交通的沟通,中国与西亚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更是将中国的产品运到了西亚大秦等地,为了方便对外贸易的管理,国家还设立了大鸿胪进行管理。 唐宋时期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唐代的长安更是当时亚洲的经济中心,世界各地商人往来,唐宋政府更是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段时期内中国主要对外贸易的国家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等国家。 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和红海沿岸,沿途所经之地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明朝的海上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建立了朝贡贸易。但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微,倭寇不断骚扰,明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到清朝时期,延续了明朝类似的做法,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了广东十三行来进行贸易,并且严格把控对外贸易,至此古代对外贸易进入了萧条时期。 【小试牛刀】在宋代,为了繁荣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设立的专门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 B.市舶司 C.宣政院 D.门下省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A选项理藩院是清朝为统治少数民族,解决西藏等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设立的最高权力机构;B选项市舶司是唐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C选项宣政院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设立的机构;D选项门下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分,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本题涉及对外贸易,B选项符合。故答案为B。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及展望

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及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 用尤为突出,尤其是加入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下调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里我们所说的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 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其主要方式包括: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技术贸易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 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 发展方式取得了新的进展。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及前景 (一)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外需将难以大幅度反弹 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超常规政策的干预下,全球经济衰退势头有所减弱,但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异常缓慢,这无疑将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从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发展连续出现负增长。同时,欧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持续的高失业率直接影响 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过程缓慢而曲 折的这一趋势,将直接制约美国、日本、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消费水平,从而导致中国外需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反弹。 (二)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 为了刺激国内经济恢复,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救市 计划,即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不可否认,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的中高端产品较中国更有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时将面临激烈的 竞争。更为重要的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国内经济复苏阶段通过采取本币贬值等手段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导致中国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将逐渐丧失。 (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多壁垒 全球经济下滑以及各国过高的失业率,诱发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加 强,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就业和产业的发展,以刺激经济复苏为由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必然缩减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量。 (四)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出口收款风险将大大增加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部分国家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价值剧烈波动以及信用急剧下降,这一现象将加剧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信用等级急剧下 跌,导致信用证开证行违约风险增大; 另一方面,许多海外客户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纷纷采取拖欠、违约拒付及破产保护等方式转嫁风险,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坏账损失增加。 对改善我国贸易现状的对策及展望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

我国对外结构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结构贸易发展历程 1.对外贸易结构基本概念与现状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流向现状的思考) 一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类: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和进出口贸易方式。 1.1 进出口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和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贸易结构更为重要) 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到1995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85.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在此基础上,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并在2006年上升到93.6%,表明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从1996年到2006年,我国的进口也保持持续的增长,但和出口商品结构相比,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不甚明显。(浅谈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 1.2 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 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是指一国的进出口的国别差异。其反映了该国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

1.3 进出口贸易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保持稳步增长,其年均20%的增长率略高于同期总出口额年均19%的增长率,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大约50%增长到53%。(浅谈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 我国的对外贸易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有形商品(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无形商品(服务和技术)贸易发展滞后,其中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比重偏低,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的技术密集型和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几乎都是中国的弱项或竞争力差的产品。从贸易方式结构上看,中国商品出口一半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2/3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中国加工贸易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 从贸易区域结构上看,长期以来,中国外贸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一方面增加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其灵活性和竞争力。(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流向现状的思考) 2.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对外贸易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经历了一段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史。18世纪末期,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加速向全球扩张,以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当时,中国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向中国开展了罪恶的鸦片贸易,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此后,在列强的不断侵略下,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对外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除给予侵略者割地赔款、开辟租界、在华驻军、领事裁判等政治军事特权外,还给予协定关税、海关管理、内河航运、兴建铁路、设立银行、开矿设厂等各种经济控制特权。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力,完全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在中国大肆掠夺资源,倾销产品,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3. 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首先,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其次,没收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并逐步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的改造。再则,人民政府按照“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的方针,在国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实现了诸多进步,其对于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和解读,解析对外贸易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绪论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好帮助我们国经济也跟着迅猛的腾飞。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时期,不管是经济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对外贸易所间接带动的利益链条,也帮助我国实现了各方面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对外贸易经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大趋势下,我国已经从单纯的进出口关系发展到了更多种类的交流关系,过去从商品进出口的单纯输出或者输入,已经实现了各种经济交流活动,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通过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交流,这是人类实现共同进步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需要进一步认清关于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且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式将一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目前我国必须做好多方面对外贸易的交流,实现扩大规模和获得更多效益。这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某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体现。不论是地区性质还是全球性质,经济一体化都是一种的必然方向,在这种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方向下,我国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一体化进程帮助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