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大全(1—6册全)[1]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大全(1—6册全)[1]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大全(1—6册全)[1]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大全(1—6册全)[1]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1—6册全)

第一册

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勾践灭吴》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通“执”,掌管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今寡人不能不能,古,没有能力,今,不可以

9.生丈夫,二壶酒,丈夫,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11.年几何矣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动词或形容词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安置,安身;今:某人某事物上。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古: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说①及郡下,(守,i舶口此(陈述)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

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②停数日,辞去(告别) ③不辞劳苦(推托)

鄙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微①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

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遂①自杀未遂(成功) 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面对)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④—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②于是人朝见威王(朝廷)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读zhao平声,早晨) 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实在)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示假设)

方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圆,纵横)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方)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才,刚刚)

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美好) ③京中右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断断续续)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夹杂,搀杂)

《触龙说赵太后》

质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作人质)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询问)

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及国子姓(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以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b《比得上,赶得上)

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

少①少时,一狼径去(表示时间很短)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读shoo,年龄小)

异①何异断斯织乎(不同)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特别的,特殊的)③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⑤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别的,另外的)

《季氏将伐颛臾》

是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疾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憎恨)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急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仅仅,只)

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②曹刿请见(召见) 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 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现)

过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走过,经过) ②过犹不及(超过)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④是谁之过与(过失) ⑤无乃尔是过与(责备)⑥故尝与过宋将军(访,探望)

《寡人之于国也》

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口之豕,可以无饥矣(shu6,④数罟不入湾池(读c,密)

发①百发百中(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③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兵①非我也,兵也(兵器)②穷早黩武(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④草木皆兵(兵士)

胜①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劝学》

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③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ang,竭力,勉强)

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逛(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望①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过秦论》

制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④—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亡①追亡逐匕,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④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没有)

利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的形势)③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

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失、丢失)②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度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读duo,计算)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读du6,揣度)

《鸿门宴》

如①万事如意(顺、随)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往)

举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③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全,杀尽)

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

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兰亭集序》

修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高而直) ②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短,文中指寿命的长短)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到达)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招致)

临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临风,迎着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次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归去来兮辞》

行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③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引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端起)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来,引导)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称引,引用)

乘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坐上战车)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③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着)

策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叫缀嚣缥*,岩笔肭竹削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堂田虏谰田律

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之①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它,指知识和道理)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它,即弃掷的珍宝)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⑤是寡人之过也(的,结构助词)

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标志,不译)⑧

顷之,烟炎张天(补足音节,不译) ⑨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

既①既而儿醒(不久) 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为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夕M总也”(V岫i,介词,向,对)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vvei,介词,替)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vvei,介词,为了)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V岫i,,Pr~l,因为) ⑤吾属今为

之虏矣(vvei,介词,被) 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动词,作为)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酗口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 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句末语气词,呢)

圃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继承,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寿毕,请以剑舞,.围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闻)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供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虽五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秦孝公据骰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少长咸集(年纪轻的与年纪大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处于困境之中)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削弱) 素善留侯张良(吏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近,接触) 杀人如不能举(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 齐彭殇为妄作(看做相等)

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使……亏缺,减损)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使……归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让……听到) 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归顺)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流血漂橹(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救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从,带着: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阻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洁其居,美其服(使……洁;使……美)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使……离散) 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仲尼之闻(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以……为轻,轻视)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2)名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⑥此天子气也。⑦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⑨此亡秦之续耳。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非我也,兵也。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⑩君子生非异也。⑩陈涉之位,非尊于……之君也。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疑问句

①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②壮士!能复饮乎?

3.被动句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⑥王之蔽甚矣。⑦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勾践)无不铺也。②旦日,客从外来,(忌)与坐谈。③(老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④(太后)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⑤(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⑥(百越之君)受命下吏。

(2)省略谓语动词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3)省略宾语.

①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②不得见(太后)久矣。③具告(之)以事。④则与(之)斗卮酒。⑤竖子不足与(之)谋。⑥鞣以(之)为轮。⑦以(之)为桂林、象郡。⑧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4)省略介词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②委命(于)下吏……③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④置之(于)坐上。

⑤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何以伐为?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沛公安在? ⑨大王来何操? ?⑩夫晋,何厌之有? ⑧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⑩……我之谓也。⑩求!无乃尔是过与? ⑩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定语后置

1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2国之孺子之游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介词结构后置

勾践说于国人曰……又败之于没。能谤讥于市朝。赵氏求救于齐。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虎兕出于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良曰:“长于臣。”晤言(于)一室之内。

第二册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自己的情思;今:尽情。

《滕王阁序》

4.千里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师说》

7.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10.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阿房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游褒禅山记》

2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

2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

2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7.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伶官传序》

28.岂非人事哉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2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

《石钟山记》

30.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31.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3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项脊轩志》

3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

34.墙往往而是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五人墓碑记》

3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

37.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今:极端伤心。

3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

3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登泰山记》

40.石苍黑色,多平方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谏太宗十思疏》

l.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2.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

于诸侯(追求,要求)

3.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滕王阁序》

4.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 ③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完,尽

头)

5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6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师说》

7.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8.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③吾师道也(学习)④师必退(军队)

9.从①从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阿房宫赋》

10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⑥合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11.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

菊(喜欢)

12.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④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13.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六国论》

14.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不是)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④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不,没有)

15.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③诚不得已(能够,可以)④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读dei必须,应当)

16.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形势) ②其势弱于秦(势力,力量)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形状) 《游褒禅山记》

17.道①有碑扑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18.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大概)

19.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

过饰非(掩饰)

《伶官传序》

20.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归依)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④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

21.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③以乱易整,不武(替代)④天下事有

难易乎(容易)

22.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

诉,告知)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石钟山记》

23.鼓①微风鼓浪(振动) ②噌吨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4,殆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②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大概)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25.发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出,发生)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⑤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⑥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⑦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⑧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头发)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⑩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项脊轩志》

26,顾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27.稍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②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逐渐,渐渐) ③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稍

微,略微)

28.置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 ②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③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29.去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 ②比去,以手阖门(离开) 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除掉,去掉)

30.归①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 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

③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

《五人墓碑记》

31.盛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期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在器物中)

32.卒①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终

于) 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

33.徒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②故予概念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③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34私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了民(偏爱)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地)

《登泰山记》

35.阴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 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暗地里) 36.始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③余始循以入(开始)④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才)

37.望①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声望,名望) 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38.坐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③王曰:“何坐?”曰:“坐盗。”

(犯罪)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39.视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②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病梅馆记》

40.使①又不可以使朋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这被逮所由使(主使)③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④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41.病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⑤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

知也(担心,忧虑)

42.解①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②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③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④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43.本①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②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 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

究)

44.穷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③问其深,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文言虚词

1.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指享受)

2.以①盖在殷陇,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表目的) ②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而,

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介词) ⑥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通“已”,已经,副词)

3.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呢,语气词)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吗,语气词)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

志哉(呢,语气词)

4.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所施加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被,介词)

5.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6.故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7.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8.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了,表感叹) ②前人之述备矣(了,表陈述)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了,表疑问)

9.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可译为“啊”,或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用于句末,表示认定,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表反问,可译为“呢”) 10.则①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却,表转折)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帮助表示判断)

11.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进比较对象) 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③不拘于时(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④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12.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比,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呢,语气词,

表示反诘语气)

13.焉①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③且焉置土石(哪

里,疑问代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疑问代词)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兼词

14.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②不敢言而敢怒(却,连词,表转折) ③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表

修饰,可不译)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且,连词,表递进)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并且,连词,表递进)

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代词) 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女堤而已(罢了,助词)

15.者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 ③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 ④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 ⑤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

16.夫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那,指示代词)

17.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有时,偶或)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18.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19.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20.与①与尔三矢(给)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通“欤”)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 ④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给) ⑤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 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①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岂”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可译为“大概”) ④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代词,其中的) ⑤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

21.莫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傍晚) ②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人,没有谁)

23.何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③水何澹澹(多么) 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⑤

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目吴会于云间(看,遥看) 3吾师道也(学习)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5辇来于秦(乘坐辇车) 6朝歌夜弦(奏乐) 7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8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9楚人一炬(放火) 10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11以地事秦(侍奉) 12义不赂秦(坚守大义) 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15名之曰“褒禅”(命名) 16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17莫能名(说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 19微风鼓浪(激起) 20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21噌吰如钟鼓不绝(敲钟击鼓) 22垣墙周庭(砌上墙) 23乳二世(喂养) 24以旌其所为(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 26其疾病而死(患病)27为之声义(伸张) 28缇骑按剑而前(上前) 2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出任巡抚) 30然五人之当刑也(受斩刑) 31买五人之腹而函之(用匣子装) 32而为之记(写这篇记) 33道少半(走) 34明烛天南(照耀) 35以绳天下之梅(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像雾一样) ②俊采星驰(像流星一样)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④廊腰缦回(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像鸟嘴) ⑥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侧出(从旁边) ⑧一夫夜呼(在夜里) ⑨仓皇东出(向东边) ⑩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 12雨泽下注(向下) 13使不上漏(从上) 14东犬西吠(对着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 16人皆得以隶使之(像使唤仆人一样) 17汶水西流(向西) 18山巅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①简能而任人(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进愈难(前进的道路) ③而其见愈奇(见到的景象)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⑤谬其传(流传的文字) ⑥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重大的权力) ②居域中之大重大的位置) ③惧谗邪(进谗言的邪恶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 ⑤宾主尽东南之美(俊美的人,俊杰) 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 ⑦是故圣益圣(圣人) ⑧愚益愚(愚人) ⑨问其深(深度) ⑩常在于险远(险远的地方) 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 12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13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大贡献) 15梅以曲为美(弯曲的) 16直则无姿(笔直的) 17以欹为美(倾斜的) 18正则尤景(端正的) 19以疏为美(稀疏的) 20⑩密则无态(稠密的)

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智者尽其谋<充分献出) ②勇者竭其力(完全使出) ③物华天宝(有光华;有珍宝) ④人杰地灵(有俊杰;有灵气)⑤响穷彭蠡之滨(穷尽,响遍) 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持完整) ⑦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 ⑧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⑨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⑩:老于户牖之下(老死)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李牧连却之(使……退却,击退) ②忧劳可以兴国(使……兴盛) ③逸豫可以亡身(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呜) ⑤扶而仆之(使……倒下,打倒) ⑥安触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⑦必复之全之(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③屈贾谊于长沙(使……受委屈)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使……迷乱) ⑤数十伶人困之(使……处于困境)⑥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奇形异

状)

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变成病态)

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则耻师焉(以……为耻) ③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①襟三江(以……为衣襟) ②带五湖(以……为带) ③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④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⑤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⑦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⑧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⑩梁,吾仇也。11此三者,吾遗恨也。12燕王,吾所立。13所在皆是也。14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15此世所以不传也。16项脊轩,旧南阁子也。17妪,先大母婢也。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9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20斯固百世之遇也。21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2.疑问句

①谁得而族灭也?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⑤四海之大,有

几人欤? 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⑧安得……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②戍卒叫,函谷举。③洎牧以谗诛。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⑦智勇多困于所溺。⑧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⑩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②(其)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③(众)扶而仆之。④于是(吴之民)乘其厉声以呵……⑤(余)回视日观以西峰……

(2)省略谓语动词

①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省略宾语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②举(之)以予人。

(4)省略介词

①磔磔(于)云霄间。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③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④与子颍坐(于)日观亭。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

(3)介词结构后置

①虽董之以威怒。②赵尝五战于秦。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第三册

《离骚》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a)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

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a)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孔雀东南飞》

一、一词多义

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③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我,代词)

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

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

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

二、古今异义的词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①古义:多多劝告。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①古义:交错相通。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①古义:可爱。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①古义:自作主张。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陈情表》

一、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 ?)(提升)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14、听:听臣微志(准许)

二、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三、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六、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译:生下我六个月,慈受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译:既没有叔伯,又终于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孤单无依,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译: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乌鸟之情,愿乞终养。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祭十二郎文》

一、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

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兆:

终葬当于先人之兆(也可作“垗”,墓地)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9、尤:其又何尤(怨恨)

二、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三、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⑥其又何尤?(这,代词)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四、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6、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7、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②今义:男子结婚。)

2、少年: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精神。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②今义:几何学。)

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

6、成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义:成长立业。②今义:创立,有根据。)

六、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

七、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a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

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槿终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赤壁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

貌的人。)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愚溪诗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阳:灌水之阳有溪焉(北面,名词)

2、龂龂然:土之居者,犹龂(yín)龂然。(争论不休)

3、适:而适类于予(恰好)

4、睿:睿而为愚者(明智、通达)

5、漱涤: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洗涤)

6、鸿蒙:超鸿蒙,混希夷(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

二、通假字

1、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纪通“记”)

三、一词多义

1、名:①名之以其能(命名,动词)②而名莫能定(名称,名词)

2、居:①冉氏尝居也(居住,动词)②得泉焉,又买居之(占有,拥有,动词)

3、类:①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像,好象,动词)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种类,物类,名词)

4、得:①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发现,动词)②皆不得为真愚(能,动词)

5、能:①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功能,名词)②而名莫能定(能够,动词)

6、乐:①夫水,智者乐也(喜爱,动词)②乐而不能去也(高兴,动词)

7、以:①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因为,介词)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用,介词)

③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凭)

8、于:①东流入于潇水(到,介词)②予虽不合于俗(与、跟,介词)③纪于溪石上(在,介词)

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第1篇公输 一、文学(文体)常识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知而不争(通“诤”,谏诤,规劝。)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4)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挡。) 2.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 (2)吾既已言之王矣(名词作动词,告诉。) (3)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 3.古今异义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胡不见我于王(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 (3)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4.一词多义 (1)为:①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 ②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③必为有窃疾矣(是。)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面的“为”:替;后面的“为”:制造。) (2)见:①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②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③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④子墨子见王(拜见。)

(3)类:①不可谓知类(事理。) ②为与此同类(种类。) (4)子:①子墨子闻之(前面的“子”,夫子,先生;后面的“子”,尊称。) ②愿借子杀之(子,您。) (5)说:①公输盘不说(高兴。) ②请说之(陈述,解释。) (6)然:①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②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7)于:①胡不见我于王(向。) ②今有人于此(在。) ③起于鲁(从。) (8)争:①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②知而不争(通“诤”,谏诤。) (9)已:①然胡不已乎(停止。) ②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10)而: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连词,表承接。)

教材古诗文的知识梳理必修5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 《陈情表》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二、古今异义 百里 1.彭泽去家 .. 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 .. 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未静 3.于时风波 .. 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 .. 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于西畴 5.将有事 .. 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以寻壑 6.既窈窕 .. 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 1.将???? ? ①田园将. 芜胡不归 将要 ②出郭相扶将. 扶持 ③将. 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 .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 ⑤军中诸将. ,各有彼此 将领 2.行??????? ①感吾生之行. 休 将要 ②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行走 ③余嘉其能行 .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行为

3.策????? ①策. 扶老以流憩 拄 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 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 而临之 马鞭 4.质?????? ? ①质. 性自然 本性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 ③非天质. 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 .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 5.非????? 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 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 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

初中教材知识点梳理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备注:红色字体重点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为了明确表达意义,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这里 的“+”通常省略; 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符号“-”。(重点看教材例子) (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1.2.1 有理数 (一)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二)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1.2.2 数轴 (一)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二)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 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三)一般的,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1.2.3 相反数 (一)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二) 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1.2.4 绝对值 (一)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远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二)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 2.; 3.。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2. (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三)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四)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2.; 3.。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字音】 (一)多音字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有读f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 间有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的时候应该类整理 (二)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 如:王原音wáng 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 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发古音。 可汗kahán yān燕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一带。 3.: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 181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三)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项目具体目标 语文基汉语 拼音 常用汉字3000个 汉字2500个常用字。 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字,辨析形近字。

础知 识部分 书写规范,行款正确,有一定的速度。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推想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积累常用成语。 阅读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累计 145万字。 习作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能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训练 组别写作内容备注第一组给远方小学生写信应用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作者:————————————————————————————————日期: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分类】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 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 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____ 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 是寡人之过也。( )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4. 秦王还柱而走( ) 5. 卒起不意(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_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义:鼻涕古义:__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_ 4. 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__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古义:__ 6. 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__ 7. 诸郎中执兵今义:中医医生古义:__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垂手拿着古义:__ 9. 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_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和右两方面古义:__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进献。 今义:演奏或取得功效。 2.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古义:指妃嫔。 今义:美貌的女子。 3.请指示 ..王 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4.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古义:到那里。 今义:以前。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遵守约定。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6.左右 ..或欲引相如去 古义:指侍从。 今义:①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②表示概数。 7.明年 ..复攻赵 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8.不如因而 ..厚遇之 古义:介词,趁此来……。 今义:连词,表结果。

9.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10.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见识短浅而又地位低微。 今义:鄙视、轻视。 三、一词多义 1.负???? ? ①秦贪,负. 其强 ?凭借,倚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 ?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 ?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 荆 ?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②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③乃使. 其从者衣褐 ?让?④大王遣一介之使. 至赵 ?使臣? 3.引????? ①引. 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②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 ?牵、拉?③相如引 . 车避匿 ?掉转?④君子引. 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⑤引. 佩刀自刺 ?拔出?⑥虞常果引. 张胜 ?招供? 4.因???? ?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③不如因. 而厚遇之 ?趁机?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 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 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今:“国” 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验, 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安置,安身;今:某人 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版必修3-)

必修3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述所筑,公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孔雀东南飞文言文知识整理

《孔雀东南飞》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孔雀东南飞》多义词辨析【相】 1、互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你)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你)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他,指太守的公子)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指府吏) 3、相貌,福相: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 1、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2、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3、告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 1、看见,看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2、见面: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00002)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

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

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一词多义 1.说?????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③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④鲰生说. 我曰 游说,劝说 2.辞???? ? ①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②停数日,辞. 去 告别③不辞. 劳苦 推托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词 ⑤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审讯

3.鄙???? ? ①越国以鄙.远 边邑,把……当作 边邑 ②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境④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 4. 错误! 5.若?????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②山有小口,仿佛若. 有光 好像③余悲之,且曰:“若. 毒之乎” 代词,你④曾不若. 孀妻弱子 及,赶得上 6.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 ②敢以. 烦执事 介词,拿,用③越国以. 鄙远 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 陪邻 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⑥阙秦以.利晋 连词,表目的⑦以. 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 7.之????? ①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结构助词,的③夫晋,何厌之. 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 ④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⑤辍耕之. 垄上 动词,到,往

文言文考点知识整理大全

. . word. .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材知识点梳理解析

九年级化学目录及教材重难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1、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1.3物质的提纯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2、浩瀚的大气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2.2神奇的氧气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3、走进溶液的世界 3.1水 3.2溶液 3.3溶液的酸碱性 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4.2碳 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4化学燃料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主要重难点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主要依据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体现 出的性质:稳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可燃性等。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化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来研究新材料,如 光导纤维。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1)认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试管、酒精灯、广口瓶、细口瓶、 集气瓶、试管夹、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操作要求、同时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实验室操作规则。 1.3物质的提纯 1)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且会区分。 2)会物质提纯的方法——过滤、蒸发,掌握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明白过滤 的原理,在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掌握蒸发的方法。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1)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单质是 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 2)21种常见元素的记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Fe 、Ca 、Na,以及元 素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 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③表示该物质由何 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主要重难点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