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及建议

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及建议

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及建议
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及建议

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及建议

杨 倩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河南 济源 459000)

【摘要】国际物流和对外贸易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其中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比国际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国际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商检和通关、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和配送以及信息管理等子系统组成。随着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就要搞好国际物流的配套发展,应着重解决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低,国际物流人才匿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上升。据统计,1978年~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9.8%提高到了59.8%,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环境。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际物流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要想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本文首先从物流与贸易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后对我国在现有的贸易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国际物流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是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物流对象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从国际物流的概念就不难看出它与国际贸易还是息息相关的。

二、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影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就我国而言,我国的国际贸易与物流间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国际物流是开展对外贸易的基础,其科学化、合理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保障,可以减少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国际物流的发展能对我国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和进出口结构的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1.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

(1)国际贸易促使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国际物流不断向现代化的国际物流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实行集中研发、采购、生产的策略,国际物流已经由原来简单的将货品在不同国家间的运输的单一功能转变为集仓储、包装、运输、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国际物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公司也应运而生,可以说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朝着现代化物流的方向不断发展。

(2)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于国际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多,国际物流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多行业集成的有机系统。随着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很多生产和销售型企业将物流的相关服务不断外包,也使国际物流的服务不断向上和向下延伸。物流咨询、订单处理、库存控制与分析代收帐款和物流培训教育等服务不断地被扩充到现代化国际物流的范畴中。

2.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反向带动作用

(1)国际物流成本的改变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成本是指为了实现国际贸易,货物自生产完毕到投入销售的整个为国际贸易所需要的物流过程所支付的成本总和,包括出口国、国际间运输以及进口国三段为了实现进出口贸易所涉及到的所有物流成本,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成本之一。国际贸易因地区间不同的比较优势而产生,当国际间的物流成本发生变化时,在需求差异不大的消费市场间,贸易的方向会因为物流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动,产品销售会更倾向于物流成本较低的市场。因此,如果要吸引外资扩大出口,有效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点。

(2)现代国际物流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现代化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国际物流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化的专业物流公司不断涌现。为其他跨国公司专业细分、将物流外包和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很多选择。高效专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使这些跨国公司可以更加自如地整合全球资源,特别对于中国来说,现代物流对于中国扩大出口规模和提升物流产业结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誉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已蓬勃发展。然而我国物流业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比较落后,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以及企业对物流认识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随着各国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我国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一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大量企业要求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二是,我国已经在交通设施、物流与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流基础。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水陆交通枢纽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逐步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三是,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也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存在无序发展状态

具体表现在:在物流观念上,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在物流体制上,我国物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制度不完善;在物流效率上,物流设施分建、重复运输、浪费严重;在物流规模上,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粗放经营,难以规范化。

四、发展我国国际物流的建议

随着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国际物流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正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我国的国际物流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国际货物运输能力不足;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低,国际物流和对外贸易的运作效率不高;高素质国际物流人才的短缺等方面。因此,发展国际物流用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主要问题:

1.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提高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运营效率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也不断延伸。在现代物流中,物流与信息流能否同步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库存,掌握交货情况及时获得货款。因此,我国的专业物流企业应加大在信息系统上的投资和开发,提高物流信息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水平。要推进国际物流的标准化,就要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提高国际物流的效率。在网络化建设方面,从企业内部讲,规划网络连线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国内物流运输,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改进运输路线,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建立一个高效通畅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和国际贸易扩大化。从企业外部讲,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构建包含国际物流各功能子系统的综合信息网络,提高国际物流和对外贸易的运作效率。

2.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物流人才,推动我国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

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国内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也晚,再加上国际物流人才既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知识,又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导致了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从事国际物流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当前国际物流人才的短缺,己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国际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指导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使之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

推动力量;同时制定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引进高级物流人才,以知识和智能推进我国国际物流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

3.加快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国际货物运输能力

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和重视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和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相衔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研及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其与物流企业相结合,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同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合理设置国内外的物流网点,促进我国物流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

4.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积极培育和发展国际物流服务市场

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它可以借助于自身专业化的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如果大部分物流业务由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必将使整体的物流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因此,应将大部分物流业务从其它业务中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经营,使各企业都能侧重于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编制相应的物流发展规划,制定有关物流管理和发展的政策,支持其它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物流业务的扩大,第四方物流也应运而生。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一般情况下政府为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领头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共享及发布信息服务,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通过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重视和大力发展,定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物流的效率。

5.进一步发展绿色物流,打开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现在绿色、健康的口号叫的是越来越响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低碳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应进一步开展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减小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减小排放等。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将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搜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然后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

总之,国际物流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也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国际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亦快速增长,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离国际水准仍有大幅差距,需进一步做强、做大。物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十大振兴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文玲.现代流通与内外贸易一体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

[3]王斌义.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J].特区经济,2006(9).

[4]刘婷婷.浅谈物流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J].行业经济,2009(6).

国际游资与金融泡沫的产生和催化

王雪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70)

【摘要】在全球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泡沫几乎成为了各国金融市场都需要解决的课题。金融泡沫产生和催化的原因也成为关注的重点。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国际热钱不断进入中国,我们有必要研究国际投机资本对金融泡沫的影响,以有效控制风险,保证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新建了诸多要素市场,必须有效监管新兴市场,减少市场金融泡沫的产生。

【关键词】金融泡沫;金融创新;国际游资;新兴要素市场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金德尔伯格为泡沫给出的解释是:“泡沫状态这个名词……就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谋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通常,‘繁荣’的时间要比泡沫状态长些,价格、生产和利润的上升也比较温和一些。以后也许接着就是暴跌(或恐慌)形式出现的危机,或者以繁荣的逐渐消退告终而不发生危机。”金融泡沫是泡沫的一个分支,是发生在资金融通中的一类泡沫,特指在金融领域的资产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现象。

一、金融泡沫产生的宏观因素分析

1.货币的产生与变革。货币的产生使得物物交换转变为货币之间的交换,形成了货币与实物的关系。从金本位制到金汇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再到牙买加体系下的纸币制度,货币制度不断演变。纸币的产生使得货币脱离了其实际价值,摆脱了货币对贵金属的依赖,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应运而生。这些演变为金融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凝结信用的纸币产生开始,便出现了虚拟资本,从而使得虚拟资本脱离实际资本成为现实,这是金融泡沫形成的起点。

2.信用制度。信用制度是金融泡沫产生的基础条件。其核心内容是信贷,特别是银行信贷。在信用制度的催生下,各种虚拟资本飞速发展,包括各种银行票据、不动产抵押以及公司股票。80年代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各种基金等与证券发行相关的金融机构不断壮大,金融业务逐渐互相渗透和融合,金融混业趋势不断形成。这一方面促进了整个世界虚拟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也为投机活动提供了方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3.金融市场中的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的存在,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不完全有效性,并由此决定了金融资产的价格必然会偏离其理论价格。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使得金融资产一旦偏离其基础价格,可能并不能如理论所说的那样很快的调整到期理论价格,因而也就无法完全通过套利来消除金融资产价格对其理论价格的偏离。同时,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为金融市场中投机创造了机会。近年来,投机者更是利用金融国际市场上的投机机会制造金融泡沫谋求暴利,有的甚至导致了金融危机的产生。

二、金融泡沫的催化——金融创新

1.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约束。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Ronald I McKinnon)和爱德华·S·肖(Edward S.Shaw)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在书中,两位经济学家把视角转向发展中国家,分别从“金融抑制”的“金融深化”的不同角度,详细系统的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克服了一般货币理论忽略发展中国家货币特征的局限,又弥补了传统发展理论忽略货币金融因素的不足,为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金融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由以前的零散观点到那刻已成了系统性的理论分支,被看作是金融发展理论形成的标志。两人的理论又被统称为“金融深化理论”“金融自由化”。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取消上述金融抑制政策,通过放松利率管制、控制通货膨胀使利率反映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水平,使实际利率为正,恢复金融体系集聚金融资源的能力,达到金融深化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也确实成为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目标。各国取消利率管制,实行利率自由化;减少信贷制;放松乃至取消对国际资金流动的控制。

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1.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发展的前提与根本 国际贸易是多个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关税区,也就是国家、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存在着范围广、地域大的特点,这就需要国际物流来实现商品在国际间的转移。如果没有国际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支持,商品无法在国家间进行移动,国际贸易也就无法完成。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对物流提出了迫切需求,作为为国际贸易服务的国际物流,必须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适应,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向着无国界物流和信息化物流方向发展。只有物流做到了反应敏捷、协同沟通能力强和零时差,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商品信息,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才能使物流作业真正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真正发挥其工具和桥梁的作用。 2.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国际物流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设施和技术,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精准高效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实现货物在国际的流动与交换,在优化配置世界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提高。国际贸易实现、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的终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服务,通过物流设施、技术、水平的发展,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多更好地便利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也成了推动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证。现代物流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物流技术的发展,货物运输效率提高、交付货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有效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为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以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为目标的国际物流,实质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就是国际贸易的存在。没有国际贸易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商品的国际转移,也就不需要运输,国际物流也就没有产生的可能。同时,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与国际贸易发展相适应,满足国际贸易发展需求。滞后的国际物流,会阻碍和制约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因此,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之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物、信息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交换越发广泛和频繁,国际化的物流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贸易量的增长和商品种类的丰富,使国家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率、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向着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来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

国际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e4067871.html, 国际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作者:金胜楠 来源:《卷宗》2018年第11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迅速发展,贸易也开始变得多样性。在国际交流中, 国际贸易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谋求更大的利益,在经济贸易中不断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国家逐步开始看重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起着管理作用的国际贸易法也理所应当的受到我们的重视。只有坚持贯彻国际贸易法的相关规则,我们才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家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国际贸易法;对外贸易;作用;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开始呈现出愈发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都明白,要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便不能够与国际脱节,要时刻紧紧跟随国际的进步。国际贸易法作为约束和管理国际贸易的法律,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国家的经济义务制度的完善,也要求每个国家承担相应的义务。国际贸易法平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进步,同时为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中国自从加入WTO以后,便开始在国际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并且深度了解国际贸易法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作用,从而寻找更加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 国际贸易法的重要性 1.1 国际贸易法在国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法作为国际法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法适用于每个国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国际贸易法深深地影响着相关国家在经济战略上的部署。 国际贸易法规定了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流通问题。例如国际贸易法规定了在各国经济贸易中商品的交换应该本着平等的原则,国与国之间的支付制度应该严格按照汇率来进行,在国际上应该避免出现大国、强国利用自己的优势欺凌弱小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强买强卖,那么它将受到国际各个国家的谴责,并且承担国际给予的相关惩罚。 国际贸易法是以国际法和相关的国际组织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相关经济法律,同时根据国际情况不断地探索、实践得出的。因此,国际法是以全球的经济规则为基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而顺势产生的。国际贸易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适用于

国内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及在我国的表现(一)

国内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及在我国的表现(一) 一、引言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为分析单位,以国内贸易机会的完全被利用为前提,考察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的。因此,它舍象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其实,从各国经济系统的运行看,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处于同一个层次,总是同时发生和互相影响的,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只有对外贸易而没有国内贸易,那是不可思议的。对于国内贸易机会未被充分利用的国家而言,这两种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更是不能回避的,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可互相替代,二是发展国内贸易对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有促进作用,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有互补关系。分析这一问题对于国内贸易机会未被充分利用的大国而言,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国内市场的巨大会使其国内贸易量远远超过对外贸易量,国内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发挥出比对外贸易更大的作用;分析两种贸易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评价传统贸易理论对于这些国家的适用性,确立适合于这些国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 国内贸易一般可分为地区内贸易和区际贸易。由于大国不同于小国的重要方面就是大国一般可以划分为多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地区。如果这些地区之间缺乏贸易往来,那么大国就象多个封闭小国的简单“加总”,与小国无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大国的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

1.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替代关系 俄林在30年代,在他的伟大著作《区际和国际贸易》中,把“地区”当作一个比“国家”更一般的分析单位,认为国际贸易与区际贸易有共同的基础。下面将继承俄林的这一曾被许多人忽视的传统,并且进一步把“国家”当作由两个人口相当的“地区”所组成,这样,一国的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同时存在,可以直接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迄今为止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贸易的基础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是比较优势,一是规模经济,一是产品差别和寡头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而最为普遍的是最早被分析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来源进一步可分为三个,即双方需求偏好的差异、技术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最常见的又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下面以这一基础为例进行探讨。 假设I国有E和W两个地区,生产X(劳动密集型)和Y(资本密集型)两种产品,使用K(资本)和L(劳动)两种要素,没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K也不跨区流动,并且区际和国际贸易的基础都是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使用地区或国家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都拥有竞争优势。可从一个特殊的情况发出考察区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之间的替代关系。假设在开始时E、W两地区相对要素禀赋与世界要素禀赋相同,即(L/K),E]=(L/K),W]=(L/K),O],既无区际贸易,也无对外贸易,I国的生产量等于消费量。劳动力从W流向E而资本不流动,导致了区际和国际相对要素禀赋差异,即(L/K),W](L/K),O](L/K),E]。首先考察这种流动不导致地区间完全分工即要素价格仍能维持相等时的情况。显然,劳动力的流入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研究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研究 【 论文摘要 】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 际贫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贫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要实现国 际贸易, 完成把商品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指定的地点并交给客户, 必须实现国际物流。 国际 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贾易的环境, 建立以服务国际贾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 将 会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 政策 一、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 (一) 、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 21 世纪,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 率的变化、 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 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 2001 年的 2 %上升到 2005 年的 3 %, 2008 年又下降到 2

%, 2009 年 回升到 3.5 %, 2011 年上升到 4 %, 2012 年可望增长到 6 %左右, 2012 年后,增长速度还要 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21 世纪头十年,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快速增长,中后期增速减缓,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 段, 还没有重大突破,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 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力 1 、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发展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准备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进步, 分工细化, 导致生 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满足本国之后有剩余出口。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 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 条件, 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 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 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 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 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 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关于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除了要占據国内的市场外,国际市场份额的占据也很重要。但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问题,对于这一些问题的处理,一般依靠的法律就是国际经济法。这一法律的运用,对于我国对外贸易而言很重要,接下来就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一)保护知识产权 对于我国外贸交易而言,借助国际经济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安全,在这一方面,没有指定被保护的对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借助正规渠道购买他国的专利,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出于充分发挥国际经济法的考虑,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第一点,有关于创新方面,要培养企业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创新是前提,为此,要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加快企业创新步伐,使企业研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第二点,在注意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要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通过正规途径申请产品专利。如果有其他人盗用自己的专利,可以把法律作为武器,发起法律诉讼,进而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三点,对于外贸纠纷方面,关于这一内容,企业要深入挖掘法律内涵,了解其含义,以便在发生贸易纠纷时,有法可依,借助法律的正规渠道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 (二)应对倾销与反倾销

对于市场的运作而言,不论是倾销,还是反倾销,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都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有关于倾销这一内容,是这样介绍的,卖方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将大量低于市价的产品投放至市场,使买方市场呈现出混乱状态,不利于市场平稳的运行下去。而关于反倾销,则与之相反,买方出于预制倾销情况的发生,会使用一定的市场调节措施,一旦方式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如下例子可以思考。在我国加入世贸伊始,由于产品成本比较低廉,为此销售价格也很低,因而很容易进入其他国家,对此,买方就会采取反倾销的手段,减少我国产品的进入。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就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比如深入了解国际经济法,使用其所蕴含的反倾销条例为武器,切实保护企业权益,同时配合买方调查,消除其对我国误解,一旦出现不公正现象,要进行投诉,以保证调查结果是公正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定位。 二、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对于国际经济法而言,其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国际货物贸易法;另一方面是国际技术贸易法。接下来就这两个法律进行分析,以解释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一)国际货物贸易法 对于国际货物贸易法而言,其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称得上是核心法律有两部,其一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其二是《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在这两部法律中,声明了许多内容,既包括贸易双方所具有的义务,又有其具备的经济权利,并为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 国内贸易:国内贸易主要是指在中国国内进行的商品的买卖、现货仓单市场交易等在境内发生的交易的总称。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一、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 国际贸易从事着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的的交换,国内贸易是国界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虽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商业活动,都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介地位。 举例:国外一个外国人买我们中国的产品和我们中国人买自己的产品,虽然一个是国外购买国内商品,一个是国内购买国内商品,但是都是商品的交换,只是范围有所不同。 (2)经营目的相同 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虽然范围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益。 (3)内容相同 内容都是商品、服务的交换。 (3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本职能都是媒介成商品交换,即做买卖。其他活动如融资、储存、运输、报关都心须为它服务;同时,都心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这些规律均会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和国内的贸易。不管是从事国际,还是国内的贸易都必须遵循这些经济规律,不得违背。 举例:某国外公司购买其他国家产品,卖方需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会将货物送达,以及保证货物没有任何破损,国内交易也需要遵守类似的规定。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增长。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了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心。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来看,在封建时代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例如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西方国际的呢绒、酒等。手工业品比重由明显的上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由较大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不过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还相当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具有世界性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渐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各具特征。

浅谈对国际物流的认识

浅谈对国际物流的认识 12国贸6 冯立成1231510108 《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是我这学期的专业选修课,从开学到现在我学习了前三章: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中心。虽然才上了这么几章,但我还是觉得受益匪浅。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际上,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国际物流相比国内物流而言,无非是国内物流的区域由某一个区域变成了全球范围。但是直到之后我才知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国际物流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延续时间更长,作业更加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国际物流不是国内物流的简单延伸。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经成为影响和制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 世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从衰退逐步走向复苏,物流市场也走出低迷状态,全球物流需求继续从北美、欧洲转向拉丁美洲、中东、印度、中国、非洲等新兴市场。全球物流业逐步走向信息化、网络化和绿色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近年兴起的物流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同时随着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节能减排任务加重,“低碳经济”对“绿色物流”形成倒逼机制,使得绿色物流成为物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物流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以及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对外贸易( Fore咖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就构成了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巳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1.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贾易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进出口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范围更为广泛,地域更大.其中国际物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一笔具体的进出口交易中,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后,只有通过物流过程,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把商品交给对方,贸易的全过程才最后完成,如果没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无法开展和进行的。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交易双方对于交货时间、运送速度和运翰费用等更为重视,快速、及时、安全、优质的物流活动不仅能保证供应,按时交货,而且还有利于抢占市场,扩大商品销路。反之.如果装运不及时,运翰迟级,到货速度慢,就会影响贸易的开展与进行,甚至还会减少销路,失去市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信誉上的不良影响。 2.国际贾易促进物流国际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需要,加之交通运抽、信息技术及经营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其他趋势不能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和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载重吨,比上年增加了8.6%。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突破了11000点大关,比2006年底的4400点上涨了250%。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4.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波澜壮阔地加快推进。 2.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从国际分工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分工程度大大提高,制造业重心继续东移。原来的传统垂直分工体系,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两极配对,现在已演变成一般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以中国为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提供关键技术、零部件、高端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总集成或总装的格局。在出口结构上,世界制成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70.1%,北美制成品出口占比超过73.5%,欧洲78.4%,亚洲制成品出口占比也高达81.9%。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2/3出口则依赖燃油和矿产品,中南美洲农产品出口占到23.8%,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占42.4%。最不发达国家3/4出口收入来源于初级产品,只有1/4来源于服装制成品出口。在进口结构上,发达国家是最终的消费和进口市场,美国进口占据了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15.8%,欧盟25国为39.2%,日本为4.8%,三者合计高达60%,世界货物进出口的一半以上都为10个发达国家拥有。近几年,“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以及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对外贸易( Fore咖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就构成了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巳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1.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贾易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进出口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范围更为广泛,地域更大.其中国际物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一笔具体的进出口交易中,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后,只有通过物流过程,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把商品交给对方,贸易的全过程才最后完成,如果没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无法开展和进行的。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交易双方对于交货时间、运送速度和运翰费用等更为重视,快速、及时、安全、优质的物流活动不仅能保证供应,按时交货,而且还有利于抢占市场,扩大商品销路。反之.如果装运不及时,运翰迟级,到货速度慢,就会影响贸易的开展与进行,甚至还会减少销路,失去市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信誉上的不良影响。 2.国际贾易促进物流国际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需要,加之交通运抽、信息技术及经营

第二章国际贸易产生、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和作用 学习指导 ★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 1.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对外贸易(掌握) 2.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了解) 3.对外贸易与社会主义制度(一般了解) 4.对外贸易对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掌握) 5.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介评(选学) ★本章重点与要求提示 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与基础、产生的过程要准确把握 2.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只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即可 3.对外贸易对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要记牢 ★本章知识网络图: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因此,从根本上说,的发展和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在奴隶社会,对外贸易中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当时,在欧洲,主要的贸易国家有、和。 3.在封建社会,仍然是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 4.公元7-8世纪,是主要的贸易民族。 5.对外贸易产生于时期。 6.对外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 。 7.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其一部分来自高于它国的,一部分来自。 8.本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在50年代又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这一命题。 9.实行对外开放是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的必然趋势。10.一国利用外资的程度和能力取决于。其中出口创汇占绝大比重。 11.是国际经济中“传递”的重要渠道。 12.指一个国家经济的盛衰如何对另一个国家发生影响。 13.国与国之间的对外贸易早在时期就出现了,但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贸易则是从时期开始的。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要产生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A.国家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B.商人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 D.商品生产的扩大与商人的出现

国际贸易全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际贸易属于() A.历史范畴 B.社会范畴 C.哲学范畴 D.经济范畴 2.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国际贸易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 各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取决于() A. 国家性质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生产方式 4. 下列哪项不仅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对外贸易的规模,便于把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由此计算各个时期定期的或环比的物量指数。() A. 价格指数 B. 贸易量 C. 贸易额 D. 贸易结构 5. 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指() A.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B.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进出口货易量 6. 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 下列哪一项在世界贸易中是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A.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社会主义国家 D.美国 8.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以表示对外贸易的是() A. 国际贸易 B. 转口贸易 C. 海外贸易 D.货物贸易 9. 关于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我国采用的是() A. 国际贸易额 B.国际贸易量 C.总贸易体系 D.专门贸易体系 10. 下列指标中,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差额 二、多项选择题 1. 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A. 供国内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 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从海关保税仓库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E.从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2.列入总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从国化货物的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3.列入专门进口的项目有() A.供国内消费或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D.进入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E.进入海关保税仓库的进口货物 4.列入专门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本国化货物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会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地理位置 B.经济互补性 C.国际分工的形式 D.贸易政策 E.运输条件 6.就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来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对外贸易的困难比国内贸易多 B.从交易过程来看,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着明显的区别 C.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经营目的不一样 D.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E.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风险大 7.下列国家中,采用总贸易体系统计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家有()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E 澳大利亚 8.对外贸易构成可以反映出该国的() A.经济发展水平 B. 产业结构状况 C.服务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问题: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你认为哪种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什么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答: 1.分析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发展,我认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 首先,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再谈谈比较优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解释。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唯一能和国外竞争的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我们的劳动力较之其他发达国家便宜了很多。因此我国采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而且我国的对外贸易现实: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像纺织、服装、鞋之类的。我国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工业制成品,而在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国际贸易仍以廉价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格局,呈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的态势。出口品仍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链条中还处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实质上仅仅从事一些外商企业的产品委托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少,技术含量低,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比较弱。这正好解释了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的现实。 2.我认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规模经济理论内容: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或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人口只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小国都有世界驰名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荷兰的菲利浦公司、瑞士的雀巢公司、芬兰的Nokia和瑞典的爱立信手机等,就连韩国、印度的制造业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也榜上有名。而我国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却难以在世界500强中一显身手。中国要发展经济,就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切都要靠发展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大企业、大集团。 目前我国多数国内走出去的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少,因而拓展市场的能力受到限制,生产成本高,相互分工缺乏、平均成本很高,这削弱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国际竞争能力下降,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分析

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分析 姓名:刘怡 学号:2011030271060 班级:2011级国际贸易实务一班 摘要:根据我国2002-2008年外贸物流与交易统计数据,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但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微弱,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且缺乏贸易竞争力的对外贸易结构、国际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是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驱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外贸结构;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实证研究 正文 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跨国延伸和扩展,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它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质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国际贸易是利益驱动行为,贸易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逐经济利润¨,而物流成本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其不断降低使现实的经济环境不断接近比较优势理论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增长。因此一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必然衍生拓展物流需求,受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影响,国际物流水平必然快速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和谐一致的。 但这种定性分析并不能明确国际贸易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本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又有多少得益于本国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两者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当前,我国关于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定量研究还较少,杨长春(2007)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得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可靠的协整关系、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反馈性的因果关系、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的结论。 一、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本文拟选取各期实际的进出口总值表示国际贸易发展水平,选取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作为衡量国际物流的指标。 选取后者来表示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又称世界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又称进出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某些海岛国家,如 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 1.国际贸易额(值) 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CIF 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而出口额一般采用FOB 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CIF 而言,是比较准确的。CIF 价格比FOB 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对外贸易额(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出口额要以FOB 价格计算,进口额则以CIF 价格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反之,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3.对外贸易量 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相当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差。其等式为: 进出口价格指数 进出口额贸易差= 100%?= 基期价格相当期价格方格指数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设1991年出口方格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关系

相辅相成——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关系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以及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称为该国的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从国际角度看,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就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 国际贸易的发展路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增强,在当代,国际贸易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进一步扩大化。从前,国际贸易实际上只包括实物商品的交换,所谓实物商品交换,是指原材料、半制成品及工业制成品的买卖;而现在,国际贸易还包括服务和技术等非实物商品的交换。服务交换是指在运输、邮电、保险、金融、旅游等方面为外国人提供服务,或本国工人技术人员在国外劳动,从而获得外国货币报酬的活动;技术交换包括专利、商标使用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的转让以及技术咨询和信息等的提供和接受。 国际贸易按货物的流动方向划分,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以最常见的出口贸易为例。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含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空运邦主要为出口贸易企业提供国际空运物流的服务平台。所以从空运邦的兴起来看,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是密切相连,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传统物流的结合使国际贸易更加高效和迅速发展。 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当前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1.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在当代,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不同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包揽一切,因而需要国家间的合作,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前者由国际交易机构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要求开展与国际贸易相适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

1楼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 共同性表现为: (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国际贸易从事着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的的交换,国内贸易是国界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虽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商业活动,都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介地位。 (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交易过程大同小异,但商品流通运动的方式却完全一样,即:G-W-G 。商吕经营的目的都是通过交换取得更多的经营利润。(3)基本职能一样,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本职能都是媒介成商品交换,即做买卖。其他活动如融资、储存、运输、报关都心须为它服务;同时,都心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这些规律均会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和国内的贸易。不管是从事国际,还是国内的贸易都必须遵循这些经济规律,不得违背。 主要区别表现为: (1)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国际间进行贸易活动首先会遇到差异,必须首先克服这些障碍,否则就无法恰当地进行贸易洽谈、签约,处理贸易纠纷,进行市场调研。国内贸易虽然也会遇到一些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但差别要小得多。 (2)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进行国际间商品交换,会遇到须用外币支付且汇率又经常变动,以及各国间度量衡、海关制度均有较大差别等诸多问题,使得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复杂化。相比之下,国内贸易就简单多了。 (3)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本国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但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开展,且很多政策也会因不同的经济形势、不同的执政者而变化。这里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等,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必须研究这些政策。国内贸易研究的内容要少得多。 (4)国际贸易的风险大于国内贸易。商品交换离不开竞自然存在相当的风险。但相比之下,国际贸易的风险更多也更大。其表现在资信风险、商业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方面。 二、国际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它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 社会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还没有从社会分工发展到国际分工。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国际分工才发展了起来。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3方面的影响:①生产力水平因素。它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在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进行国际分工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国际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②生产关系因素。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点。例如在旧殖民主义时期,国际分工明显带有宗主国掠夺、统治殖民地、附属国的性质和特点。③自然条件因素。不同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国土等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自然基础。但现实中究竟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