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精品教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

教学关键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5课时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4课时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https://www.doczj.com/doc/1e3850255.html,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

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去括号,得:

40-16x-10x+4x2=18

移项,得:4x2-26x+22=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去括号,得:

x2+2x+1+x2-4=1

移项,合并得:2x2+2x-4=0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2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证明:m2-8m+17=(m-4)2+1

∵(m-4)2≥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34习题22.1 1、2.

2.选用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④3x2-5

x

=0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方程2x2=3(x-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A.2,3,-6 B.2,-3,18 C.2,-3,6 D.2,3,6

3.px2-3x+p2-q=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p=1 B.p>0 C.p≠0 D.p为任意实数

二、填空题

1.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

3.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a(x2+x)=x-(x+1)是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的方程(2m2+m)x m+1+3x=6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3.一块矩形铁片,面积为1m2,长比宽多3m,求铁片的长,小明在做这道题时,?是这样做的:

设铁片的长为x,列出的方程为x(x-3)=1,整理得:x2-3x-1=0.小明列出方程后,想知道铁片的长到底是多少,下面是他的探索过程:

第一步:

所以,________

第二步:

所以,________

(1)请你帮小明填完空格,完成他未完成的部分;

(2)通过以上探索,估计出矩形铁片的整数部分为_______,十分位为______.

答案:

一、1.A 2.B 3.C 二、1.3,-2,-4

2.ax+bx+c=0(a ≠0) 3.a ≠1

三、1.化为:ax 2+(a-+1)x+1=0,所以,当a ≠0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2.可能,因为当212

20

m m m +=??+≠?,

∴当m=1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3.(1)-1,3,3,4,-0.01,0.36,3.3,3.4 (2)3,3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

10

8

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列表:

问题2.一个面积为

设苗圃的宽为xm,则长为_______m.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列表:

老师点评(略)

二、探索新知

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它解吗?问题2呢?

老师点评:(1)问题1中x=6是x2-36=0的解,问题2中,x=10是x2+2x-120=0的解.(3)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x=-6的解;问题2中还有x=-12的解.

为了与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等只有一个解的区别,我们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回过头来看:x2-36=0有两个根,一个是6,另一个是-6,但-6不满足题意;同理,问题2中的x=-12的根也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

例2.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1)x2-64=0 (2)3x2-6=0 (3)x2-3x=0

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解:(1)移项得x2=64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8

即x1=8,x2=-8

(2)移项、整理,得x2=2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即x1=,x2=-

(3)因为x2-3x=x(x-3)

所以x2-3x=0,就是x(x-3)=0

所以x=0或x-3=0

即x1=0,x2=3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3思考题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要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设长为xcm,则宽为(x-5)cm

列方程x(x-5)=150,即x2-5x-150=0

请根据列方程回答以下问题:

(1)x可能小于5吗?可能等于10吗?说说你的理由.

(2)完成下表:

(3)你知道铁片的长x是多少吗?

分析:x2-5x-150=0与上面两道例题明显不同,不能用平方根的意义和八年级上册的整式中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去求根,?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夹逼”方法求出该方程的根.

解:(1)x不可能小于5.理由:如果x<5,则宽(x-5)<0,不合题意.

x不可能等于10.理由:如果x=10,则面积x2-5x-150=-100,也不可能.(2)

(3)铁片长x=15cm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及它与以前的解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34复习巩固3、4 综合运用5、6、7 拓广探索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方程x(x-1)=2的两根为().

A.x1=0,x2=1 B.x1=0,x2=-1 C.x1=1,x2=2 D.x1=-1,x2=2

2.方程ax(x-b)+(b-x)=0的根是().

A.x1=b,x2=a B.x1=b,x2=1

a

C.x1=a,x2=

1

a

D.x1=a2,x2=b2

3.已知x=-1是方程ax2+bx+c=0的根(b≠0().

A.1 B.-1 C.0 D.2

二、填空题

1.如果x2-81=0,那么x2-8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________,x2=__________. 2.已知方程5x2+mx-6=0的一个根是x=3,则m的值为________.

3.方程(x+1)2+x(x+1)=0,那么方程的根x1=______;x2=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如果x=1是方程ax2+bx+3=0的一个根,求(a-b)2+4ab的值.

2.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求证:-1必是该方程的一个根.

3.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小明给全班同学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变形,即在(

21

x

x

-

)2-

2x

21

x

x

-

+1=0,?令

21

x

x

-

=y,则有y2-2y+1=0,根据上述变形数学思想(换元法),解决

小明给出的问题:在(x2-1)2+(x2-1)=0中,求出(x2-1)2+(x2-1)=0的根.

答案:

一、1.D 2.B 3.A

二、1.9,-9 2.-13 3.-1,1-

三、1.由已知,得a+b=-3,原式=(a+b)2=(-3)2=9.

2.a+c=b,a-b+c=0,把x=-1代入得

ax2+bx+c=a×(-1)2+b×(-1)+c=a-b+c=0,

∴-1必是该方程的一根.

3.设y=x2-1,则y2+y=0,y1=0,y2=-1,

即当x2-1=0,x1=1,x2=-1;

当y2=-1时,x2-1=-1,x2=0,

∴x3=x4=0,

∴x1=1,x2=-1,x3=x4=0是原方程的根.

22.2.1 配方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键: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或mx+n=p≥0).

如:4x2+16x+16=(2x+4)2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二个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1:印度古算中有这样一首诗:“一群猴子分两队,高高兴兴在游戏,?八分之一再平方,蹦蹦跳跳树林里;其余十二叽喳喳,伶俐活泼又调皮,告我总数共多少,两队猴子在一起”.

大意是说:一群猴子分成两队,一队猴子数是猴子总数的1

8

的平方,另一队猴子数是

12,那么猴子总数是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问题2:如图,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平行且与另一条相互垂直的道路,余下的六个相同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得耕地的面积为5000m2,道路的宽为多少?

https://www.doczj.com/doc/1e3850255.html,

老师点评:问题1:设总共有x只猴子,根据题意,得:

x=(1

8

x)2+12

整理得:x2-64x+768=0

问题2:设道路的宽为x,则可列方程:(20-x)(32-2x)=500

整理,得:x2-36x+70=0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

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x2-64x+768=0 移项→ x=2-64x=-768

两边加(

64

2

)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 x2-64x+322=-768+1024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256 ?降次→x-32=±16 即 x-32=16或x-32=-16

解一次方程→x1=48,x2=16

可以验证:x1=48,x2=16都是方程的根,所以共有16只或48只猴子.

学生活动:

例1.按以上的方程完成x2-36x+70=0的解题.

老师点评:x2-36x=-70,x2-36x+182=-70+324,(x-18)2=254,x-18=±,x-

或,x1≈34,x2≈2.

可以验证x1≈34,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34不合题意,所以道路的宽应为2.

例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2x-35=0 (2)2x2-4x-1=0

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1)x2-2x=35 x2-2x+12=35+1 (x-1)2=36 x-1=±6

x-1=6,x-1=-6

x1=7,x2=-5

可以,验证x1=7,x2=-5都是x2+2x-35=0的两根.

(2)x2-2x-1

2

=0 x2-2x=

1

2

x2-2x+12=1

2

+1 (x-1)2=

3

2

x-1=±

2x-1=

2

x-1=-

2

x1=1+

2x2=1-

2

可以验证:x1x2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8讨论改为课堂练习,并说明理由.

教材P39练习1 2.(1)、(2).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在Rt△ACB中,∠C=90°,AC=8m,CB=6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C A Q

https://www.doczj.com/doc/1e3850255.html,

P

分析:设x 秒后△PCQ 的面积为Rt △ABC 面积的一半,△PCQ 也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列出等式.

解:设x 秒后△PCQ 的面积为Rt △ACB 面积的一半.

根据题意,得:

12(8-x )(6-x )=12×1

2

×8×6 整理,得:x 2-14x+24=0

(x-7)2=25即x 1=12,x 2=2

x 1=12,x 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 1=12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2秒后△PCQ 的面积为Rt △ACB 面积的一半.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左边不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左边是非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45 复习巩固2. 2.选用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将二次三项式x 2-4x+1配方后得( ).

A .(x-2)2+3

B .(x-2)2-3

C .(x+2)2+3

D .(x+2)2-3

2.已知x 2-8x+15=0,左边化成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其中正确的是( ). A .x 2-8x+(-4)2=31 B .x 2-8x+(-4)2=1 C .x 2+8x+42=1 D .x 2-4x+4=-11

3.如果mx 2+2(3-2m )x+3m-2=0(m ≠0)的左边是一个关于x 的完全平方式,则m 等于( ).

A .1

B .-1

C .1或9

D .-1或9 二、填空题

1.方程x 2+4x-5=0的解是________.

2.代数式222

1

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____.

3.已知(x+y )(x+y+2)-8=0,求x+y 的值,若设x+y=z ,则原方程可变为_______,?所以求出z 的值即为x+y 的值,所以x+y 的值为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和4,第三边是方程x 2-4x+3=0的解,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如果x2-4x+y2,求(xy)z的值.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答案:

一、1.B 2.B 3.C

二、1.x1=1,x2=-5 2.2 3.z2+2z-8=0,2,-4

三、1.(x-3)(x-1)=0,x1=3,x2=1,

∴三角形周长为9(∵x2=1,∴不能构成三角形)

2.(x-2)2+(y+3)2=0,

∴x=2,y=-3,z=-2,(xy)z=(-6)-2=1 36

3.设每台定价为x,则:(x-2500)(8+2900

50

x

-

×4)=5000,

x2-5500x+7506250=0,解得x=2750

22.2.2 配方法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键: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8x+7=0 (2)x2+4x+1=0

老师点评:我们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

数,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

解:(1)x2-8x+(-4)2+7-(-4)2=0 (x-4)2=9

x-4=±3即x1=7,x2=1

(2)x2+4x=-1 x2+4x+22=-1+22

(x+2)2=3即x+2=±

x1=-2,x2=--2

二、探索新知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2+6x+5=0 (2)2x2+6x-2=0 (3)(1+x)2+2(1+x)-4=0

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

解:(1)移项,得:x2+6x=-5

配方:x2+6x+32=-5+32(x+3)2=4

由此可得:x+3=±2,即x1=-1,x2=-5

(2)移项,得:2x2+6x=-2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3x=-1

配方x2+3x+(3

2

)2=-1+(

3

2

)2(x+

3

2

)2=

5

4

由此可得x+3

2

2

x1=

2

-

3

2

,x2=-

2

3

2

(3)去括号,整理得:x2+4x-1=0

移项,得x2+4x=1

配方,得(x+2)2=5

x+2=±,即x1=-2,x2=--2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9练习 2.(3)、(4)、(5)、(6).

四、应用拓展

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6x+7)2(3x+4)(x+1)=6

分析:因为如果展开(6x+7)2,那么方程就变得很复杂,如果把(6x+7)看为一个数

y,那么(6x+7)2=y2,其它的3x+4=1

2

(6x+7)+

1

2

,x+1=

1

6

(6x+7)-

1

6

,因此,方程

就转化为y?的方程,像这样的转化,我们把它称为换元法.解:设6x+7=y

则3x+4=1

2

y+

1

2

,x+1=

1

6

y-

1

6

依题意,得:y2(1

2

y+

1

2

)(

1

6

y-

1

6

)=6

去分母,得:y2(y+1)(y-1)=72 y2(y2-1)=72,y4-y2=72

(y2-1

2

)2=

289

4

y2-1

2

17

2

y2=9或y2=-8(舍)∴y=±3

当y=3时,6x+7=3 6x=-4 x=-2 3

当y=-3时,6x+7=-3 6x=-10 x=-5 3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1=-2

3

,x2=-

5

3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45复习巩固3.

2.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配方法解方程2x2-4

3

x-2=0应把它先变形为().

A.(x-1

3

)2=

8

9

B.(x-

2

3

)2=0

C.(x-1

3

)2=

8

9

D.(x-

1

3

)2=

10

9

2.下列方程中,一定有实数解的是(). A.x2+1=0 B.(2x+1)2=0

C.(2x+1)2+3=0 D.(1

2

x-a)2=a

3.已知x2+y2+z2-2x+4y-6z+14=0,则x+y+z的值是().

A.1 B.2 C.-1 D.-2

二、填空题

1.如果x2+4x-5=0,则x=_______.

2.无论x、y取任何实数,多项式x2+y2-2x-4y+16的值总是_______数. 3.如果16(x-y)2+40(x-y)+25=0,那么x与y的关系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

1.用配方法解方程.

(1)9y2-18y-4=0 (2)x2+3=2x

2.已知:x 2+4x+y 2-6y+13=0,求

22

2x y

x y -+的值.

3.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一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①若商场平均每天赢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②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赢利最多?请你设计销售方案.

答案:

一、1.D 2.B 3.B 二、1.1,-5 2.正 3.x-y=54

三、1.(1)y 2-2y-

49=0,y 2-2y=49,(y-1)2=139

y-1=±

3,y 1=3+1,y 2=1-3

(2)x 2-2x=-3 (x-)2=?0,x 1=x 2=

2.(x+2)2+(y-3)2=0,x 1=-2,y 2=3,

∴原式=

268

1313

--=- 3.(1)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 元,则(40-x )(20+2x )=1200, x 2-30x+200=0,x 1=10,x 2=20

(2)设每件衬衫降价x 元时,商场平均每天赢利最多为y ,

则y=-2x 2+60x+800=-2(x 2-30x )+800=-2[(x-15)2-225]+800=-2(x-15)2+1250

∵-2(x-15)2≤0,

∴x=15时,赢利最多,y=1250元.

答:略

22.2.2公式法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2.难点与关键: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6x2-7x+1=0 (2)4x2-3x=52

(老师点评)(1)移项,得:6x2-7x=-1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7

6

x=-

1

6

配方,得:x2-7

6

x+(

7

12

)2=-

1

6

+(

7

12

)2

(x-

7

12

)2=

25

144

x-

7

12

5

12

x1=

5

12

+

7

12

=

75

12

+

=1 x2=-

5

12

+

7

12

=

75

12

-

=

1

6

(2)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移项;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2=n的形式;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二、探索新知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c=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 2

+bx+c=0(a ≠0)且b 2

-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2b a

-+,

x 2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 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

b a x=-

c a

配方,得:x 2+b a x+(2b a )2=-c a +(2b a

2

即(x+2b a

)2=2244b ac

a -

∵b 2-4ac ≥0且4a 2>0

∴22

44b ac

a

-≥0

直接开平方,得:x+2b

a =±2a

∴x 1x 2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当b-4ac ≥0时,?将

a 、

b 、

c 代入式子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 2-4x-1=0 (2)5x+2=3x 2

(3)(x-2)(3x-5)=0 (4)4x 2-3x+1=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解:(1)a=2,b=-4,c=-1

b 2-4ac=(-4)2-4×2×(-1)=24>0

x=

(4)422242--±==?

∴x 1=

22+,x 2=22

- (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x 2-5x-2=0

a=3,b=-5,c=-2

b 2-4ac=(-5)2-4×3×(-2)=49>0

x=

(5)57

236

--±±=?

x 1=2,x 2=-

13

(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x 2-11x+9=0

a=3,b=-11,c=9

b 2-4ac=(-11)2-4×3×9=13>0

∴=

∴x 1x 2 (3)a=4,b=-3,c=1

b 2-4ac=(-3)2-4×4×1=-7<0

因为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所以方程无实数根.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42 练习1.(1)、(3)、(5) 四、应用拓展

例2.某数学兴趣小组对关于x 的方程(m+1)22

m x

++(m-2)x-1=0提出了下列问题.

(1)若使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m 并解此方程. (2)若使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 是否存在?若存在,请求出.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分析:能.(1)要使它为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m 2+1=2,同时还要满足(m+1)≠0.

(2)要使它为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

①211(1)(2)0m m m ?+=?++-≠?或②21020

m m ?+=?-≠?或③1020m m +=??-≠?

解:(1)存在.根据题意,得:m 2+1=2

m 2=1 m=±1

当m=1时,m+1=1+1=2≠0

当m=-1时,m+1=-1+1=0(不合题意,舍去) ∴当m=1时,方程为2x 2-1-x=0 a=2,b=-1,c=-1

b 2-4ac=(-1)2-4×2×(-1)=1+8=9

x=

(1)13

224

--±±=?

x 1=,x 2=-

1

2

因此,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时,m=1,两根x 1=1,x 2=-12

. (2)存在.根据题意,得:①m 2+1=1,m 2=0,m=0

因为当m=0时,(m+1)+(m-2)=2m-1=-1≠0 所以m=0满足题意.

②当m 2+1=0,m 不存在.

③当m+1=0,即m=-1时,m-2=-3≠0 所以m=-1也满足题意.

当m=0时,一元一次方程是x-2x-1=0, 解得:x=-1

当m=-1时,一元一次方程是-3x-1=0

解得x=-

13

因此,当m=0或-1时,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当m=0时,其根为x=-1;当m=-?1时,其一元一次方程的根为x=-

13

.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45 复习巩固4. 2.选用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用公式法解方程4x 2-12x=3,得到( ).

A .x=

32-± B .x=32±

C .

D .

2.方程x 2+4x+6=0的根是( ).

A .x 1=,x 2=

B .x 1=6,x 2=

C .x 1=2,x 2=

D .x 1=x 2=-

3.(m 2-n 2)(m 2-n 2-2)-8=0,则m 2-n 2的值是( ). A .4 B .-2 C .4或-2 D .-4或2 二、填空题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求根公式是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 2.当x=______时,代数式x 2-8x+12的值是-4.

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 2+x+m 2+2m-3=0有一根为0,则m 的值是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用公式法解关于x 的方程:x 2-2ax-b 2+a 2=0.

2.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两根,(1)试推导x 1+x 2=-b

a

,x 1·x 2=

c

a

;(2)?求代数式a (x 13+x 23)+b (x 12+x 22)+c (x 1+x 2)的值. 3.某电厂规定:该厂家属区的每户居民一个月用电量不超过A 千瓦时,?那么这户居民这个月只交10元电费,如果超过A 千瓦时,那么这个月除了交10?元用电费外超过部分还要按每千瓦时

100

A

元收费. (1)若某户2月份用电90千瓦时,超过规定A 千瓦时,则超过部分电费为多少元?(?用A 表示)

(2

根据上表数据,求电厂规定的A 值为多少?

答案:

一、1.D 2.D 3.C

二、1.b 2-4ac ≥0 2.4 3.-3

三、1.=a ±│b │

2.(1)∵x 1、x 2是ax 2+bx+c=0(a ≠0)的两根,

∴x 1=2b a -+,x 2=2b a -

∴x 1+x 2b

a ,

x 1·x 2c

a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张洁)

一、关联认知经验, 明确研究方向 问题(1)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按照你以往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活动(1)请每组同学写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为了方便观察,我们统一都写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活动(2)虽然同学们写的都是一般形式,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大家能够写出看起来是各式各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我们要研究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可以怎么办呢?对,分类.那么请同学试着将这些一元二次方程分分类吧. 活动(3)请每组同学领一张任务纸,讨论呈现方式后,将自己小组同学写出的所有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归类。学生预案: 根据已有的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 方程的经验,我们是按照方程的概念、解 法和应用的顺序展开研究,下面应该研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 学生预案: 分类方法可能有: (1)按等号左边多项式所含的项数分; (2)按系数是否为零分等情况; 教师预案: 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及时回应,如果 学生分类范围比较大,追问还能细分么? 例子中若含有x2+1=0,x2+2x=0则引导学 生细分为两种情况,例子中若不含 x2+2x=0,教师不急于补充,在接下来的环 节中引导学生自主写出. 经过讨论,发现当a>0时,根据b、c 正、零、负的不同取值,一元二次方程共 有9种不同的类型;当a<0时,依据等式 的基本性质可将方程变为a>0的情形,因 此我们可以直接对b、c进行分类,对这9 类情形进行解法探究. 学生预案: 类别的呈现会出现直接罗列、树状 图、列表格等不同的形式。 教师预案: 用实物投影全班展示,比一比谁的呈 现方式更加直观简洁。 让学生有意识的 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结代数学中研究方 程的一般顺序.自主提 出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让学生自己写一 元二次方程,是对定义 的一次复习,同时也是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和 研究兴趣的一种策略. 使学生在分类活 动中逐步认识一元二 次方程的各种形式,为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布好局,学生在接 下来的学习中探究每 个不同形式的方程解 法,也就完成了整个单 元中解法探索的整合 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是 连贯的、系统的,知识 的建构是完整的. “列表格”是数学中 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 法,既有直观简洁的特 征,又能体现分类者的 思维顺序。这里,通过 填表加深学生对一元 二次方程各项系数的 认识,以及方程不同类 型的理解,并为后续研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清江中学钱旭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直接开平方等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初步养成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模式】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辅助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 不去,横着比门框多3尺,竖着比门框多1尺,另一 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杆,这个醉汉一试, 不多不少正好进去了。你能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学生思考)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门可以看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 生:矩形. 师:那么,醉汉三次摆放的竹竿中存在什么图形? 生:直角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将上述醉汉进门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我们设竹竿长为x 尺,你能得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吗?请尝试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成果. 生1 :我得到的是(x -1)2+(x -3)2=x 2 . 师:这个结果对不对,这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生:对!是一元二次方程. 师:能整理成一般形式吗?试一试. 学生很快完成,得到结果x 2-8x +10=0. 设计说明:以一个古代笑话“醉汉进门”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生活气息浓厚,趣味性强,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该情境问题,简单易懂,起点低,且和本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索,有所收获.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列出方程,为后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探索一:从简单开始 师:要求出醉汉的竹竿长度,我们必须要求出x 2-8x +10=0的解,这是解决前面问题时出现的新问题. 师:如果解方程x 2-8x +10=0感觉很难的话,我们可以退一步,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谁能写出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生2:x 2=0. 多1尺多3尺1尺多3尺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教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知识与技能】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教学说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忆、思考的情境,又是本课一种很自然的引入,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你能通过观察下列方程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1)(100-2x)(50-2x)=3600 (2)(x+6)2+72=102 【教学说明】 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后交流小组的结论,可以发现上述方程都不是所学过的方程,特点是两边都是整式,且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结论】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这种形式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的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两个方程的特点; (2)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3)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特征: 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 【教学说明】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1)x2+1/x-5=0(2)x2-3xy+7=0 (3)=4(4)m3-2m+3=0 x2-5=0(6)ax2-bx=4 (5) 2 解答:(5) 2.已知方程(m+2)x2+(m+1)x-m=0,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当m+2=0,即m=-2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2≠0,即m≠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olving quadratic equation of one variable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共21课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是 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而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 x2-70x+825=0 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 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要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讲解例题 课堂练习 P5-6 1、2 课堂小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作业:教材中相关习题. 第2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 <0)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三、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 2.x2-169=0;3.36x2=49; 4.4x2-25=0. 回答解题过程中的依据.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中学校何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能对具体情景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等量关系式,列方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互动式、合作探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回顾概念 1、求课桌的长和宽 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你的课桌面积为0.24m 2,已知长比宽多20cm ,求课桌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寻找正确答案。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求出课桌的长和宽的? 运用方程: 设课桌的宽为xm ,长比宽多0.2m ,则长应为(x+0.2)m ,要求课桌的面积,就要用到矩形面积公式:长×宽=面积,就可以得到方程:x(x+0.2)=0.24,解出方程就可以求得宽。 2、求握手的人数。 游戏:请4个同学上讲台,每两人握一次手,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根据握手的次数,很容易得到答案是6次。 变式训练:一个小组的女生,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了15次,求这个小组有女生多少人。 运用方程:设有x 个女生,每个女生要与其他剩下的(x-1)个女生握手,所以一共要握x(x-1)次,由于甲和乙握手后就不再需要乙和甲握手,所以共握手次数应为)1(2 1-x x 次,则方程为: 15)1(21=-x x ,整理得302=-x x 解出方程便得到女生人数。 请学生回顾: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浙教版

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的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的最高次数是2;(3)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

一元二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以及高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从知识的横向联系上来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目标解析: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或因面积问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从而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整式、分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一课时 1 设计思路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并能识别各项的系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2. 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 二次方程的过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一般形式中的a ≠0 ,“项”和“系数”。 三、教学过程 1 1)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 2,求它的边长?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 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 2,求花圃的长和宽? 3. 我校图书馆的藏书在两年内从5万册增加到7.2万册, 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4. 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 的距离是3米。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动的距离与 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22=x 2225)3()4(=++-x x 2.7)1(52=+x 24)219(=-x x

(二)观察以上四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 都是整式方程; ②只含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四)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0(0).7(0 ).6()2)(1(3).5(023).4(1).3(1 ).2(1).1(222222的常数为不等于m mx c bx ax x x x y x x x x x x x ==+++-=-=+-= ==+ (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2+ bx +c=0(a 、b 、c 为常数且a ≠ 0) 注意:为什么要限制a ≠0,b ,c 可以为零吗? 并指出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六) 例2: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2)510 2.20x x +-= 2(1)109000x x --= 2(4)30x x += 2(3)2150x -= (5) 3)2(2 =+x (6)0)3)(3(=-+x x 四、归纳小结 (一)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疑点,由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 (二)教师讲解、板演例题、小结(突出重难点)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编制:张媚 九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的意识。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转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交流讨论,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适当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突破重点,降低难点。但现有 学生运算能力较差,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a ≠0)有一定困 难,对实际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也会出现困难。 导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1至4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问题1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 为3 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 ,宽为 .得方程 , 整理得 化简,得 .①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 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____ 场. 列方程_ ____ = . 化简整理得 .② 知识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个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次 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 自学反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自学检测: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看课件) 二、合作探究(例题学习)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将方程3x (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05212 =+-x x )(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学生姓名:闫鹏飞郭 新 教师姓名:李双虎授课日期:7月27日授课科目:数学授课时间:8:30 第几课时:第十八课时 本 次 授 课 内 容 及 授 课 目 标 (教师填写)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 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教学过程: 1、1、)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 少? 2、)如图,如果 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3、)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3、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 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 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5、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 二次方程.

新航线一线教师授课表 备注:请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签字确认,我们将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调整 学生签字: 学习管理师签字: 6、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 2+12x+ =(x+6)2 (2)x 2―12x+ =(x ― )2 (3)x 2+8x+ =(x+ )2 从上可知:常数项配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7、:解方程:x 2+8x ―9=0 8、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 ,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 2,?上口宽比 渠深多2m ,渠底比渠深多0.4m .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 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作 业 课 后 单元测试题1----8 思考题1 学生 评语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 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全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先以一个设计人体雕像的实际问题作为开篇,并在第一节又给出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上初中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课本问题2 分析: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x 的 代数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整理所列方程后观察: 1.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2.下列方程中和上题的方程有共同特点的方程有哪些? 4x+3=0;0422=-+x x ;042=-+y x ;0350752=+-x x ;0621=-+x x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为主线来完成。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环保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欢迎查阅!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并与校园绿化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模型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 2。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学校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 整理可得。 问题二:有一块矩形绿化带,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栽种一个同样的正方形花坛,如果去掉四周矩形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四周花坛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 整理可得。

问题三:要组织一次环保竞赛,参加的每两个班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班参赛?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启发探究,获取新知 上面的三个方程这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 共同特点:(1) (2) (3) (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方程。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三)例题解析,练习反馈 例题解析(投影展示)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 x +1=0 (4)x 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河北省景县洚河流镇中学秦艳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九年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情况: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本节教案。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全章共包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本节以雕像问题、制作方盒问题和体育比赛中的组合问题这三个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观察思考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引导学生联想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以便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又充分地反映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三、教学任务分析

四、教学流程安排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2」学习新知 1、观察上面三个方程与一元一次 方程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练习 请抢答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多媒体出示) 2、 2、4、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由学生观察归纳这3个方 程的特征,给出名称并类 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 义。 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 3个方程的特点; (2)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 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3)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 特征: 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 由学生以抢答的形式 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 出错误理由。其中(1) (2)题 较为简单,学生可非常容 易给出答案;而(3)(4)两题 有一定难度,可以进行分 类讨论。 此活动中,教师应注 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 点评和归纳。 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 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总结 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形式及项、系数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 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 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 理解定义的目的。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 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 3个特征的理解。 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 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积极性。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 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 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 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 握的目的。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3]巩固应用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3X(X-1)=5(X+2) 2、方程(2a—4)x2 先由教师在大屏幕上 显示问题,由学生经过思 考,给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全体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正 确. 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 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采取游戏的形式以提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9.2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与平方根运算的联系,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基本的运算能力; 2.知道形如(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体会解方程过程中所蕴涵的化归思想、整体思想和降次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中的整体思想,懂得(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理解方法 看一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标 想一想: 在2006年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制玩具节举办的更加隆重,XX学校将在运动场搭建一个舞台,其中一个方案是:在运动场正中间搭建一个面积为144平方米的正方形舞台,那么请问这个舞台的各边边长将会是多少米呢? 解:由题意得: x2=144

一元二次方程 全章节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节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 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