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1

2011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1

2011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1
2011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1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马关县第三中学代建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2.过程目标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通过卡通问答、课中题及畅想天地,要求学生在课后试着打制一些石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点: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项进步。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

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教师讲解: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

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提问: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教师讲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多媒体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全图)及两个提问:北京人遗址是在哪里发掘的?距今约多少万年?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3.北京人

①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生活的环境。

②请一个同学上台做模特,下面的同学对照投影仪上的北京人站立像及复原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有哪些不同。

③展示仿制的石器、木棒,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用途。

教师作一小结,强调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火也是当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意义十分重大。然后说明:在发掘北京人洞穴时,考古学者又意外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

4.山顶洞人

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教师提问: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距今约30000年前。)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呢?

多媒体显示《北京人复原胸像》、《山顶洞人复原胸像》和《山顶洞人磨制的骨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图。

教师提问:人们是如何得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骨针、装饰品的发掘。骨针是用来缝制衣服的,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羞耻之心;装饰品的发掘说明人类还有了原始的爱美意识、审美意识。这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说明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美。山顶洞人还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这进一步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大大进步了,虽然这个进步还很缓慢。

五、课堂练习

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

提示:①体质特征不同。②北京人能制造工具。③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还有了简单的语言。④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

2.讲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想一想,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提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还保留一些猿的特征。如前额向后倾斜,眉骨粗大突出,鼻子扁平,嘴巴前伸。古猿从森林到林间草地生活,遇到猛兽时就会拾起现成的树枝、石块进行抵抗和回击,用树枝和石块打下树上的果实或挖掘地下的块茎、块根。他们被迫在平地上采取直立行走的姿势,上肢得到解放。随着劳动的增多,手臂、手指更加灵活发达,于是也能进——步从事更复杂的劳动,上肢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手劳动越多,进化越快。

3.你能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

提示:可以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他们制造和使用的工具、使用天然火、猎取动物、采集植物、共同分享食物等方面来想像并描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探讨人类的起源问题入手,初步了解了我们的远古祖先。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人类的哪些早期文明?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人类的出现是文明的开始。早期文明包括制造工具、原始的采集、狩猎活动、群居生活和使用火(天然火、人工取火)、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等。

教师进一步说明:人类起始阶段文明的出现是我们的远古祖先与大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的结果。没有我们的远古祖先的艰难奋斗历程,就永远不会有今天的现代文明。因此我们应该发扬祖先的这种积极探索、勇于奋斗的精神,为人类的明天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明。

七、作业布置:同步指导第2页(课堂针对训练)

八、课后反思: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马关县第三中学代建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农文化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的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和实物模型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回顾第1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渔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生产力极为低下,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诞生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后多媒体演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的图片。

新课教学

展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等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做什么用的?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说明:这些就是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中,我们的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骨耜、石刀及居住的房屋——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还有墓葬用的人面鱼纹陶盆。

读图学习:

1.在中国地图中用动画显示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彭头山、城头山等遗址的位置,使学生明白在原始农耕时代,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同时重点显示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位置,教师进行说明:今天我们就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手段(或者通过讲故事、表演),再现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1)河姆渡人住在于栏式房屋里生活的场景(教师简单介绍这种房屋的构造)。

学生读图后讨论:河姆渡人修建的这种房屋叫什么房屋?为什么要这么修建呢?然后教师点评。

(2)河姆渡人在土地中生产的场景:用骨耜耕地,播种,用石刀收割。

学生讨论: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

教师可出示出土的骨耜和水稻粒的图片,说明骨耜的构造和用途,重点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河姆渡人在有井架的水井里打水的情形。

(4)河姆渡人在房屋旁边圈养猪、狗、水牛等家畜的情形。

3.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再次在中国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教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个时期,但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就来找一找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到底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教师出示出土的历史文物的图片 (粟的朽粒、菜籽和石斧、石锄等工具,饲养的家畜骨骼化石)和复原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让学生对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有个直观印象。

教师对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饲养的家畜、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进行说明。教师出示半坡出土的陶轮,说明半坡人已能纺织麻布,缝制衣物。

教师出示仰韶文化的原始艺术珍品,如人面鱼纹陶盆、狗首鸟尾陶塑、骨珠、刻有符号的陶片等,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重点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4.关于氏族,出示《半坡遗址示意图》,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制陶窑场三个部分,进而说明什么是氏族及其特点。

注意指导学生对历史文物和遗址图片、示意图进行观察、分析时,应注意:

(1)注意图片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

(2)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

(3)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特征,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说明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学生在讨论归纳时,应注意:

①从出示的动画、历史文物图片、示意图和地图中捕捉有效信息,从而得出简单的历史结论。

②通过讨论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社会生活的不同,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各小组派出发言人阐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发言,点拨分析,归纳总结。

五、练习巩固

1.仔细观察《农耕图》,结合出土的农具,想一想,半坡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

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农耕图》中的自然景观,学生就会找出树木、河流、土地等;然后观察图中的半坡人分别在做什么,学生会发现半坡人有的在放火焚烧树林,有的

在披荆斩棘、用石斧砍伐树木,有的在用石耜或石锄翻土,还有的在播种;再观察出土的农具有些什么,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2.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干栏式房屋和半穴居房屋的形状结构有什么不同,建筑材料会有什么不同,再想想与所处的地域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才会有这种不同。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系统地了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纺纱织布等。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造了华夏文明。

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5页(课堂针对训练)

八、课后反思: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马关县第三中学马定菊

教学目标

1、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

教学重点

一是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二是大禹治水和禅让制,要注意引导学生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三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结果以及评价。

教学难点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流域、人文初祖、王朝、原始社会、大禹治水、奴隶社会等历史名词在本课出现很多。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出示相关图片)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个关于神话传说的话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中国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黄帝、炎帝和蚩尤的图片以及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 涿鹿

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

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教师归纳: 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二、黄帝——“人文初祖”

教师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图片便于学生理解)

板书: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文字

伶伦:乐谱

教师提问: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二、“禅让”时代的尧、舜、禹(板书)

教师讲述: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 禅让

板书: 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讲述: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

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 (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三、大禹治水(板书)

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比较一下鯀和禹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治水,反映出大禹什么样的品行?”“大禹治水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禹吸取了鯀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改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他治水有功,在部落联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舜在临死的时候,把职位让给了禹。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的进步。

教师讲述:(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作业布置:1.做成功创新学习的同步指导P7-10.

2.预习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马关县第三中学马定菊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教学重点

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周分封制与等级制的关系。认识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

二、新授

教师讲述:上节我们讲到了禹这个人物,请你说说禹是凭什么功绩,以什么方式登上部落首领的宝座的?

学生回答:治水成功,以禅让的方式当上部落首领的。

教师讲述:(出示夏朝形势图)禹还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学生回忆夏朝建立的时间)。

学生回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

板书(一)、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建立者:禹

教师提问: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是谁?

学生回答:禹的儿子启。

教师讲述:(出示启的幻灯片)早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板书:标志: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教师提问:谁来归纳一下什么叫世袭制?

学生回答: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和财产。

教师归纳:国王权位成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世袭制。这种制度成为历朝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

教师讲述:阅读课本16页第一段,书上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板书:2.意义: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教师提问:阅读16页第二段课文(出示二里宫殿复原模型的图片)和17页自由阅读卡,①为什么说夏朝是一个国家?②与原始社会的氏族生活相比,夏朝的生活有什么新变化?

学生回答:因为有城堡、宫殿,由政府机构管理国家;为了防止平民和奴隶造反,还组建了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当时人们生活贫富悬殊,奴隶主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平民和奴隶却被奴隶主残酷压迫,生活很悲惨,动不动就要坐牢或者被拉去修筑城堡、宫殿。

教师提问:

(用多媒体出示问题)一个河姆渡氏族的人和一个夏朝人都偷窃了别人的东西,并据为己有,想一想他们将会受到怎样不同的惩罚?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夏朝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将因此坐牢。

板书:国家机构的出现:建立了国家机器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教师讲述: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国家机构的出现,这是原始社会所没有的。所以说夏朝是一个国家。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迎来了文明时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请平民奴隶组归纳一下桀有哪些暴政?

学生回答:建造豪华宫室,无休止征发百姓,强迫百姓服劳役。他还不分昼夜饮酒作乐,狂妄地把自己比作太阳。老百姓都很死他了,希望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

教师讲述: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板书:(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朝的建立

时间:约前1 6 0 0年建立者:汤定都:亳

教师提问:(出示汤的幻灯片)汤是一位怎样的君主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在汤的统治下商朝很快强大起来。但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商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

学生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等

教师归纳:因为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王位,政治不稳定,加上自然灾害的困扰,所以多次迁都。直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国势逐渐稳定,都城才稳定下来。盘庚“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安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出示商朝形势图)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板书:2.盘庚迁殷商朝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教师过渡: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商经历了600年,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在他手上失掉了商。(阅读课文和观看视频《比干》)请学生归纳一下纣有哪些暴政?

学生回答:修筑鹿台,豪华宫殿园林,肆意搜刮钱财,酒池肉林,施用酷刑,镇压人民。

板书:3.商纣的暴政

教师过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加速了商朝的灭亡。就在商纣王贪图享乐之时,西边的周国发展起来。国君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并任用贤人姜尚(姜太公)等人,国力逐步强大。在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开始联合其它部落,共同伐纣灭商。

板书:4.武王伐纣

商朝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阵前倒戈,周军取胜,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板书:西周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

教师提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学生回答:任用贤臣

暴政引起民愤,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教师提问:人心所向是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胜的主要原因。前面我们学习了夏和商的历史,请你说说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大家可以在讨论后从不同角度回答。

学生回答:(1)认为原始社会比奴隶社会好,贫富没有那么悬殊,人人平等……。(2)认为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好,奴隶社会的物质生活比原始社会好多了,要不然,夏桀怎么能修建豪华宫殿,商纣怎么能酒池肉林呢?而且奴隶社会,法纪明晰,可用军队来稳定社会局面,促进社会生产。

教师概括:我们看到奴隶社会的两面性。它既有对平民、奴隶压迫、剥削的残酷性,也有社会的进步性。因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应该是社会生产力是否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等。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教师提问:(出示夏、商、周形势图)我们看到从夏到西周,历代版图不断的扩大,作为西周的君主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学生回答:实行分封制。

板书:(三)西周的分封制

让学生观看幻灯片(出示西周等级示意图的幻灯片),看完之后思考一下,西周分封制的

目的、方法、内容、作用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周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分给子弟、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到封区内做诸侯,诸侯有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分给士。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为贵族阶层,已就是统治阶级。平民是自由民阶层,奴隶是身份最低的劳动者,没有自由,平民和奴隶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层。分封制对稳定西周王朝在全国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讲述: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爆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结束了西周的历史。

三、课堂小结

(出示幻灯片)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的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三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四、课堂练习(出示练习)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创新成功学习同步指导P12-13的作业。

2.预习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六、教学反思: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马关县第三中学袁自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对中国早期文字的认识能力,并了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的历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基本史实;了解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的基本史实;青铜文明发展与中国文字完美结合的基本史实。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物和文字是现代社会了解古代社会历史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了解青铜器的大量出土和甲骨文的重见天日对于研究上古三代历史和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知道出土文物和文字对于研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于方法

1.通过对“文字起源”的复习,导入新课;或者从19世纪末发现殷墟和甲骨文导入新课。

2.通过对课文插图的讲解,说明对甲骨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概况。

3.可以通过收集与甲骨文、青铜器相关的资料,丰富课文插图的方式协助教学,按青铜器发展的先后顺序和与国外同期青铜器的一些精品比较,寻找青铜器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古代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方面和精神文明方面具有同等发达的水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演进的。光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是不会持续发展的,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整个社会才能持续协调地发展,培养学生树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教学难点:关于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其文字的演变。

教学过程

一、导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19世纪末发现殷墟和甲骨文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入部分的资料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一)甲骨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观看插图)

1.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请同学们看地图册p13《甲骨文字形举例》,

日、田、牛等字的甲骨文结构形式,以及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2.(讲解)汉字的演变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等环节的演变发展;

3.(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4.(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甲骨文的被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商朝开始的。

5.甲骨文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二)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1.青铜是什么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P24阅读广场介绍的青铜的6种配方)

青铜是铜、锡两种金属的合金。

2.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先点名回答,之后,老师归纳总结给出下列答案)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

3.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借助资料和插图了解其基本情况)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资料了解商和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情况

5.商周青铜器上的铸刻文字:(由学生先阅读课文,有初略的了解,老师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为了说明该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及制作人的一些情况,开始在青铜器内刻铸少量文字,字型和甲骨文近似,史称金文或钟鼎文。到西周时,许多青铜器都有铭文,字数多的近500字。现存的毛公鼎铭文近500字。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6.三星堆文化:(由学生先阅读课文之后老师作总结性讲述)是1929年发现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的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经过20世纪80年代几次大型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稀世之宝。其中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玉器、漆器和青铜器等。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雕像,以其造型有古蜀人竖眉立目的形象特点而震惊我国考古界。据考证,三星堆文化是3000多年前出现在成都平原的,掌握很高青铜制作工艺水平的一段独特的尚未解开的古蜀人文化。

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历史同步练习》的本课练习中的选择和填空题

课堂小结: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对于研究上古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布置:课后完成《历史同步练习》的本课练习中的材料题等其他题型的题目。

课后反思: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马关县第三中学袁自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历史上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就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了解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只有革故鼎新者才能富国强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努力改革,弱国可变为强国;因循守旧,强国也可能会沦为弱国,认识到要兴国必须先兴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东周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通过开国君王造就的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建立的,但东周是通过王族宗室把都城东迁洛邑之后开始其历史的。表面看似平淡,但在历史上,这就是王朝建立的一种新形式。由此导入新课。

2.本课教学中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较多,又是以战争类型的知识为多数。为避免混淆,注意分成春秋和战国两段,然后按战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介绍,注重把战争史实和流传下来的成语故事相结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课文中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实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招贤纳士、宽容大度的齐桓公,一言九鼎、为人诚信的晋文公,坚忍不拔、卧薪尝胆的勾践等政治家的胸襟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坎坷、失败、成功的价值观。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战争会给社会带来动乱,给人类带来灾难。培养学生反对侵略战争,追求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1.齐桓公争霸;2.晋文公争霸;3.秦国的崛起和东进。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的异同;2.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关于东周

1.东周开始的标志: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3.关于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引导学生阅读导入部分了解。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背景:周天子势力的削弱是诸侯争霸的前提条件。周王室的实力是通过直接占有的土地和军队的数量来体现的。东周开始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面积从“近千里”缩小到“一二百里”,直接控制的军队还不如大的诸侯国的多,诸侯国的朝贡几乎全废。因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国,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战乱四起。

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势力衰微,有些诸侯国势力增强。强大的诸侯国兼并临近小国,最强大的诸侯国,还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迫使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先后起来争霸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位诸侯,史称“春秋五霸”。

(1)齐桓公称霸:齐桓公能首先称霸,是因为,齐国是当时的东方大国;齐桓公当政后,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国势迅速强大起来;齐桓公在政治上利用齐国的大国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击退了北方戎狄对中原诸侯国的进攻,又阻挡了南方的楚国北进中原。

“葵丘之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葵丘之盟是齐桓公得以称霸的标志。

评价: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顺应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历史潮流,任用贤才,实行改革,发展经济,提升国力,抵御了周边部族对中原的侵扰,使华夏文明免遭涂炭,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功劳的。

(2)晋文公称霸:称霸原因有三,第一,早年因君位问题被迫流亡国外19年,经历坎坷,饱受挫折,对民间疾苦比较了解,所以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归国就任国君后,励精图治,发展社会经济,为争霸奠定经济基础。第二,政治举措精明,一是率兵勤王安周,打败进攻周王室的军队,在诸侯中树立了威望;二是对周边国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联络邻国,结盟齐、秦,扩大同盟队伍,孤立一直企图北进的楚国,使其未战就陷于不利的境地。第三,在城濮之战中,面对楚军的军事优势,采取“退避三舍”、以退为进的战略,一是表示诚而有信,赢得政治主动权;二是避开楚军之锋芒,保存实力,待机而动;三是以退为伪败,麻痹楚军,攻其不备。结果,晋军以少胜多,一跃而成中原霸主。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我国大地上的最早人类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产生地是在非洲,距今约有二三百万年。 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3.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生活在今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 2.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三、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左右,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一、半坡氏族村落 1.半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距今约有6000余年。 2.半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石制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居住半穴居式的房屋,会制造彩陶。 二、河姆渡氏族村落 1.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有1万年。 2.河姆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和木骨制的耒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三、大汶口氏族村落 1.大汶口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距今约有5000至4000年。 2.大汶口人属于父系氏族,使用磨制石镰、石锄等,制作陶器有黑陶、白陶,制造玉器工业精美。 3.大汶口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 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 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 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 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 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 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 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 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 期。 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 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 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 样一种集体。 7.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见 后面表格)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 家。 9.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1 万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 今约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 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 于通风防潮,饲养猪、狗、水牛等,属于母 系氏族。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饲养猪、狗等,属于母系氏族。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 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 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 文始祖”。炎帝的贡献:(1)改进农具,教 人耕田,(2)发明制陶技术(3)发明医药, 号称神农氏。黄帝的贡献:(1)修盖房屋 (2)种植谷物(3)挖井造车、船、兵器等 (4)发明文字、历法、音乐等。 11.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 1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 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 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3.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 —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14.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 朝。 15.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 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6.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7.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 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1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 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1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 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0.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1.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 22.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 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3.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 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 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5.我国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 象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铁农具、牛耕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26.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 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战国后期在咸阳修建郑国渠。 27.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29.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 1

七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期末质量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太宗鼓励魏征直言皇帝过错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们基本肯定她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 、她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C 、她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D 、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相同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④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唐朝时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鼓励交往的政策 D 胸怀博大,疆域广阔 6、邮政部门曾发行一套邮票,将唐诗微缩在3枚小邮票上,全新塑造了邮票图书的概念,你认为在此邮票上不会出现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7、书法是一门有着超时代意义的精深高妙的特殊艺术。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筋力丰满,气派雍容,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之一,其作者是( )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赵孟頫 D 、黄庭坚 8、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9、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你认为错误的一幅是( ) 西夏 A B C D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复习方法和步骤:(三步走,一路问) 1.结合提纲和笔记看书,并在书上打记知识要点。 2.结合试卷看书,补充知识和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与技巧。 3.做课外习题,查缺补漏。 4.如有不懂的问题,来问老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位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元谋和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6、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7、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8、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9、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炎帝,号称“神农氏”。 10、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11、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1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4、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1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6、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觐、纳贡,治理封国,战时出兵作战。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7 1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或钟鼎文。 19、商周是青铜器鼎盛时期。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20、“三星堆”文化(又叫“巴蜀文化”)遗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模拟卷

2011—201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题(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20分 1.隋朝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贡献,其中不包括 A.使南北重归统一B.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 C.实行了行省制度D.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历史学家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唐高宗D.武则天 3.“合同为一家”描写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南诏 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C.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5.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朝灭亡后,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统称“五代” B、北宋建立后,统一全国 C、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D、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灭掉了辽后又灭掉了北宋 7.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A. 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 唐朝后期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唐朝四川B.北宋四川C.北宋东京D.南宋临安 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0.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 12.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两项发明于隋唐时期的是 A、造纸术、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火药 C、活字印刷术、罗盘针 D、火药、指南针 13.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4.人们常甩“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蒙受冤屈。“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 造者是 A.李白B.苏轼C.辛弃疾D.关汉卿 15、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立殿阁大学士 C、废丞相 D、设厂卫机关 16、假如要考订中草药曼陀罗花的麻醉效用,应查阅的古代医书是() A、《千金方》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7.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1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学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的著名词作者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元朝是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阶段 D.《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B.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C. 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是反侵略斗争 D. 清朝平定三藩叛乱、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斗争 20. 提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小说是 A.《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二、材料题(30分) 21、北宋时期是我国政权并立时期请你写出这时期的政权、建立者、民族、都城。(注意带北宋。4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9-18课)中华书局版

第九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必背) 一、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皇帝。 二、秦始皇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1.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公之下设九卿。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 意义: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正式成立,从此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沿用了这个制度。 2.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在全国通行秦半两)、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在交通上,车同轨、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加强了对全国的军事控制。 4.在思想文化方面:书同文(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文化出现断层现象。 5.在军事上,北击匈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把匈奴赶到大青山以北)、修筑长城(万里长城,西起临兆,东至辽东。万里长城的修建有利于民族的和平,对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南征越族、修建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四至(东至大海、西至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至南海和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 第十课、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 一、秦朝的灭亡(必背) 1.秦朝只存在了14年,推翻秦朝统治的人是刘邦。 2.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陈涉吴广起义(必背)(大泽乡起义) 起义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 起义: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结果失败。

七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期末质量测试题(答 案)

七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期末质量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太宗鼓励魏征直言皇帝过错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们基本肯定她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 、她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C 、她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D 、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相同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④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唐朝时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鼓励交往的政策 D 胸怀博大,疆域广阔 6、邮政部门曾发行一套邮票,将唐诗微缩在3枚小邮票上,全新塑造了邮票图书的概念,你认为在此邮票上不会出现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7、书法是一门有着超时代意义的精深高妙的特殊艺术。右图 所示书法作品筋力丰满,气派雍容,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之一, 其作者是( )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赵孟頫 D 、黄庭坚 8、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9、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你认为错误的一幅是( ) A B C D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A 、李纲 B 、岳飞 C 、宗泽 D 、寇准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王安石描绘的一个节日的喜庆景象,这个节日是今天的( ) 西夏 西夏 西夏 辽 金 金 辽 北宋 北宋 南宋 南宋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该项手工技术是( ) A、制作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三星堆青铜文明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扁鹊 D、华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佛教的发源地是( ) A、日本 B、中国 C、天竺 D、朝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春秋》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4.15.1三足鼎立 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ppt

第15课三国鼎立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汇聚”中的第一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历时近四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的形成是这个新时期的开始,从此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结束了,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有两个子目,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涉及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它们是促成三国鼎立形成的重大事件。官渡之战不久曹操结束了北方割据纷争的局面,北方统一后曹操又发兵南方想一举统一全国,结果赤壁之战惨败而归,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两个子目按时间和事件先后顺序安排,并有着因果联系。 了解三国的主要史实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树立对国家分裂与统一的正确认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紧密相连,有学生熟悉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语文课 恰巧才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对赤壁之战有一定的了解,不少学生通过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读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知道一些成语典故。他们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2、初一学生年龄小,善于思考,思维活跃,但认识能力不高,思维呈现表面化和片面化特点。同时这年龄 段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本课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属于知识掌握的识记层次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曹操、诸葛亮;通过正确评价曹操,进一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 力,并能真正理解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区别。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简单对比认识它们与北方的统一和“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 3、认识并能绘制三国示意图,提高识图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要求下和指导下,学生查阅和收集关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资料和历史小故事等。 2、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为评说三国人物创设情境。 3、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三国示意图,掌握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认识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白时势造英雄的道理。 再一次认识割据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明确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遵循课程改革者基本理念,师生平等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发现、研究问题的环境。教师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总体上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同时还要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更大的展示空间去讲三国人物、故事。尤其在评价曹操时的讨论中,尽量形成一种自由开放的表述空间,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利。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经典资料 第1课隋朝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3、隋朝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隋文帝的措施: A、★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B、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隋炀帝的措施:开凿大运河 A、★★★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隋朝大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阳,从北到南分为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程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沟通的水系: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二、隋朝的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的统治(“贞观之治”): 1、★626年,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承皇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表现(巩固政权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④、★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们做宰 相。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器重。被称为“一面镜子”(“房谋杜断魏直谏”) 3、★★★历史意义: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 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景象,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盛唐气象 一、★★★武则天的统治: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1、建立: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2、政绩: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开创了“武举”和“殿试”制度,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 3、历史意义:武则天的统治,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社会秩序进一步安定,为唐朝的繁盛准备了必要条件。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4、★★★历史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开元之治): ①、措施:整顿吏治,裁剪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注重地方官吏考核,执法严格;重视农业生产,大兴屯田,加强农田水利的管理;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百姓负担。 ②、历史意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影响:★★★“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907年,唐朝灭亡。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 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 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又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传说,请看大屏幕,这是两个比较熟悉的传说。(多媒体展示“女 娲造人”、“亚当、夏娃”图片)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两个传说 生:略 师: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 化的结果。那么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类人猿”图片) 生齐答:类人猿 师: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板书)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华书局版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舟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在二三百万年前的非洲产生的;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同 现代人基本相同,学会人工取火,已 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骨针),最早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1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 ,住半穴居式房子。 2、约一万年前长江流域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在山东大汶口,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原始 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 器,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 表。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 领。 2、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 3 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 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 黄帝的贡献: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 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 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4 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当选者一般都是德才兼备的人。

5、大禹治水改变了父亲堵塞治水的办法,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的办法,治理了黄河,被推举为首领。 6、大禹时期,部落内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一些国家机构的雏形也成立,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奴隶制国家,从此,我国古代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结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开始,我国也开始进入文明时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1、约公元前2070 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残暴不仁,商朝 国君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亳;后来盘庚迁都到殷,故商 3、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 周武王灭掉商朝,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纣”,周武王建立周朝, 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4周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制规定,诸侯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再实行再分 。 5、西周后期爆发了“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暴君);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或钟鼎文。 3、青铜器(铜和锡的合金):夏、商、西周形成我国的青铜 4、与商、周同时期,成都平原出现了三星堆文化,代表作 品有: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

2017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导学案 学期时间:学生姓名:年级七年级课题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学习内容1.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的建立;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南朝的简单概念。2.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江南地区开发及原因。 3.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4.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学习目标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的建立;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南朝的简单概念。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江南地区开发及原因。 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南方的开发及主要成就。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难点南方的开发。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学习过 学案导案 独 立 尝 试 1.西晋的短暂统一 (1)280年,西晋灭孙吴,统一全国。 (2) 晋武帝实行分封诸侯制想使江山长期保持在司马氏的手中; 晋 惠帝在位时,国内发生了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致使晋朝国力 大大衰弱。 (3)316年, 西晋灭亡。 *想一想:导致西晋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的腐朽统治。直接原因:匈奴人刘渊起兵,进攻 洛阳和长安。 2.东晋与南朝 概况都城 东晋 ①司马睿建立;②大权掌握在王氏、谢氏等 世家大族手中;③420年,刘裕自立为皇帝,建国 号为宋,东晋灭亡 建康 南朝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康 3.“永嘉南渡”与南方的开发 (1)什么是“永嘉南渡”? 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大批北方汉人弃家南逃。这样的人口大 迁徙主要集中在西晋末的永嘉年间,所以称为“永嘉南渡”。 (2) 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但得不到司马睿的支持, 北伐夭折。 (3)南方的开发 ①农业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劳动技术和生 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发展: 冶铁、纺织、造船和青瓷制造业。 从公元280 年到公元316年, 只经历了短短的 36年。强大的西 晋王朝迅速灭亡, 中国再次陷入分 裂。这是一个很值 得思考和讨论的 问题,现在我们就 来一起学习吧!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练习题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练习题 第1题【单选题】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隋朝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 A、重新统一南北 B、改革制度 C、发展生产 D、开通大运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他性格豪放,热爱中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称“诗仙”。“他”是唐代诗人(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 ) 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长城④都江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以及我国新疆的历史状态,应该查阅( )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史记》 D、《西游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答案】: 【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书局版,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书局版ppt,明朝加 强中央集权制度 篇一: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中华书局版 20xx年春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xxx中学xxx教师 转眼之间,寒假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到来了,本学 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109班、110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学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等其它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 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历史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 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 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 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 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 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的教材使用中华书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2016版)

目录 第1课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 第2课氏族村落 (4)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7)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10) 第5课甲骨文和商周青铜 (14)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与社会变化 (16) 第7课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19)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22)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24) 第10课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28) 第11课强盛的西汉 (30) 第12课东汉的兴与衰 (34) 第13课丝绸之路的开通 (35) 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 (37) 第15课三国鼎立 (40)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42) 第1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44)

, , ? , 第一章 中华大地上的史前时代 第 1 课 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2.过程目标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 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通过卡通问答、课中题及畅想天地,要求学生在课后试着打制一些石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习。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 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点: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项进步。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 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 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 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 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 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 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 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 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 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 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威宁县哲觉中学滕召银 一、知识要点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4、隋朝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 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自北向南):、、 、。 6、沟通五大水系(自北向南):、、、、。 7、开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9、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用人方面:重用贤才("房谋杜断"),虚心纳谏(魏征)。 11、什么叫“贞观之治”?(P8)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12、文成公主入藏: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 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1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史称“合同为一家”。 14、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5、女皇武则时采取统治措施有:①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②重视农业生产;③破格选用贤才;④完善科举制度;⑤重用庶族官吏。 16、唐玄宗统治的措施:①重用贤人,如姚崇、宋景;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④减轻百姓负担。

17、什么叫“开元盛世”?(P14)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18、长安的繁荣:城内分和,是官民住宅区,是商业区。 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 19、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的民族政策: (1)周边的少数民族:、、、. (2)民族政策:实行。 15、科举制度的确立 (1)确立:隋文帝时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正式设立,标志科举制度 正式诞生。 (2)发展: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人数;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3)考试主要科目:和。 16、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和。 17、唐朝时,为了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理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 武则天设立了。 18、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19、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 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0、唐朝时中国与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他写成《》。 21、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为日本社会 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在所有留学生中,的人数最多。 23、隋朝杰出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4、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5、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他撰写了《》和《》合称《》 被后世尊称为“” . 26、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