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一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

(1)一小块钠在空气中放置生成的一系列产物有Na 2O 、NaOH 、Na 2CO 3·10H 2O 、Na 2CO 3。 (2)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O 2=====点燃

Na 2O 2。

(3)在Na 2O 和Na 2O 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而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和-1。 (4)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CO 2===NaHCO 3。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三、焰色反应

1.定义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2.操作

3.几种金属元素的焰色

钠:黄色,钾:紫色(观察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铜:绿色。

1.将下列物质与其用途连线。

①Na2CO3A.供氧剂

②Na2O2B.食用碱

③NaHCO3C.食盐

④NaOH D.工业用碱

⑤NaCl E .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①-B ,②-A ,③-B 、E ,④-D ,⑤-C

2.Na 2O 与Na 2O 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 ,所以Na 2O 与Na 2O 2都是碱性氧化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案:不同意。Na 2O 2不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 2O 2与盐酸反应时不仅生成NaCl 和水,还会有氧气生成,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3.能否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二者均能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4.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 2O 和Na 2O 2中的氧元素都是-2价( )

(2)CaCO 3的溶解度小于Ca(HCO 3)2的溶解度,则Na 2CO 3溶解度小于NaHCO 3的溶解度( )

(3)Na 2CO 3不与NaOH 反应,则Na 2CO 3与Ca(OH)2也不能反应( ) (4)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1.反应原理

2Na 2O -1

2+2CO 2===2Na 2CO -2

3+O 0

2

2Na 2O -1

2+2H 2O===4NaO -2

H +O 0

2↑ 2.三个关系 (1)固体质量关系: ①与CO 2的反应:

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 固体的质量差 2×44 g 32 g 88 g -32 g =(2×28) g

结论:Na 2O 2固体与CO 2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参加反应的CO 2等物质的量的CO 的质量,即Na 2O 2+CO===Na 2CO 3(实际上该反应不能发生)。

②与H 2O 的反应:

2H 2O +2Na 2O 2===4NaOH +O 2↑ 固体的质量差

2×18 g32 g36 g-32 g=(2×2) g

结论:Na2O2固体与H2O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参加反应的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即Na2O2+H2===2NaOH(实际上该反应不能发生)。

(2)气体体积关系:

①与CO2的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气体的体积差

2 L 1 L2 L-1 L=1 L

②与H2O的反应:

2H2O(g)+2Na2O2===4NaOH+O2气体的体积差

2 L 1 L 2 L-1 L=1 L

结论:若CO2和水蒸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为原气体(或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3)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足量CO2、H2O反应时,1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

[例1]200℃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 g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 g,则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A.0.2 mol B.0.6 mol

C.0.8 mol D.1.0 mol

[解析]设混合气体中CO2、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CO2+2Na2O2===2Na2CO3+O2固体的质量差

2 mol88 g-32 g=56 g

x28 x

2H2O(g)+2Na2O2===4NaOH+O2固体的质量差

2 mol36 g-32 g=4 g

y2y

则:44x+18y=23.228x+2y=7.2

解得:x=0.2 mol y=0.8 mol

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l+0.8 mol=1.0 mol。

[答案] D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

1.鉴别

2.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3.转化

NaHCO3

Na2CO3H2O+CO2

①固(加热),②液(NaOH)

[例2]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解析]A项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两者现象相同(产生白色沉淀);B项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C项Na2CO3与CaCl2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D项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立即产生气泡,Na2CO3开始无气泡产生,过一会儿才产生气泡。

[答案] C

(1)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但在溶液中NaHCO3受热不分解。

(2)Na 2CO 3固体性质稳定, 在空气中不与CO 2反应,但在溶液中,Na 2CO 3可以与水、CO 2反应生成NaHCO 3。

(3)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第一步:CO 2-

3+H +

===HCO -

3,第二步:HCO -

3+H

===CO 2↑+H 2O 。

1.(对应考点一)[双选题]关于Na 2O 2与CO 2、H 2O 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 2O 2与CO 2反应中,Na 2O 2只作还原剂,CO 2作氧化剂 B .Na 2O 2与H 2O 反应中,Na 2O 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 .Na 2O 2与CO 2反应中,1 mol Na 2O 2转移2 mol 电子 D .Na 2O 2与水反应中,1 mol Na 2O 2转移1 mol 电子

解析:Na 2O 2与CO 2、H 2O 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且1 mol Na 2O 2反应均转移1 mol 电子。故选B 、D 。

答案:BD

2.(对应考点一)1 mol 过氧化钠与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 .Na 2CO 3

B .Na 2O 2 Na 2CO 3

C .NaOH Na 2CO 3

D .Na 2O 2 NaOH Na 2CO 3

解析:由题意可知,首先发生反应: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生成H 2O 和CO 2各1 mol ;然后H 2O 和CO 2与Na 2O 2反应:2Na 2O 2+2H 2O===4NaOH +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CO 2和H 2O 完全反应需消耗2 mol Na 2O 2,但题中只有1 mol Na 2O 2,应优先考虑与CO 2的反应:1 mol Na 2O 2先与1 mol CO 2反应,生成1 mol Na 2CO 3和0.5 mol O 2。最后残留的固体是Na 2CO 3。

答案:A

3.(对应考点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向含有Ca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CO 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 3饱和溶液,又有CaCO 3沉淀生成

B .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相同

D .向Na 2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2,有NaHCO 3结晶析出

解析:A 项,CaCO 3+CO 2+H 2O===Ca(HCO 3)2,产物与NaHCO 3不反应。B 项,发生反应:CO 2-

3+H +

===HCO -

3,不生成CO 2。C 项,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

盐酸反应时,NaHCO 3产生的CO 2多。D 项,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时发生反应:Na 2CO 3+CO 2+H 2O===2NaHCO 3↓,反应中消耗H 2O ,且生成的NaHCO 3溶解度小、质量多,故NaHCO 3会结晶析出。

答案:D

4.(对应考点二)[双选题]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 2CO 3和NaHCO 3固体,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 溶液

C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CaCl 2溶液

D .分别加热,再用石灰水检验是否有CO 2产生

解析:A 项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 2CO 3+Ca(OH)2===CaCO 3↓+2NaOH,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两者现象相同(产生白色沉淀);B 项中只发生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但无明显现象;C 项Na 2CO 3与CaCl 2发生反应: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产生白色沉淀,NaHCO 3与CaCl 2不反应,可以鉴别;D 项将固体物质分别加热后,只发生反应: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产生的CO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D

5.(实验题)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 形管中,可观察到U 形管中的脱脂棉剧烈燃烧。

(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脱脂棉的燃烧可以推出Na 2O 2与CO 2反应的结论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Na 2O 2与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

解析: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放出CO 2,CO 2遇Na 2O 2也发生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

+O 2,该反应放热,使脱脂棉的温度很容易达到其着火点,在O 2充足的条件下剧烈燃烧起来。在上述反应中只有Na 2O 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1)2H +

+CaCO 3===Ca 2+

+CO 2↑+H 2O

(2)反应放出O 2 反应放热

(3)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 2 Na 2O 2

(1)Na 2O 2为淡黄色固体,能与CO 2、H 2O 反应放出O 2,可作供氧剂。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Na 2O 2+2H 2O===4NaOH +O 2↑。

(2)Na 2CO 3俗名纯碱、苏打,NaHCO 3俗名小苏打,二者水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与酸反应。

(3)Na 2CO 3与NaHCO 3可相互转化: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

(4)焰色反应中钠呈黄色,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显紫色。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关于Na 2O 和Na 2O 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白色的固体 B .都是碱性氧化物

C .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

D .都是强氧化剂

解析:Na 2O 是白色固体,Na 2O 2是淡黄色固体;Na 2O 是碱性氧化物,Na 2O 2不是碱性氧化物;Na 2O 2是强氧化剂,Na 2O 不是。C 正确。

答案:C

2.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B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很多气体的干燥剂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解析:A 项:产物中还有O 2生成,故不是碱性氧化物,B 项,Na 2O 2与H 2O 反应产生O 2,故不能作干燥剂,Na 2O 2与水、CO 2的反应中,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项正确。

答案:D

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含Na +

B .一定含Na +

,可能含有K +

C .既含有Na +

,又含有K +

D .可能含有Na +

,可能还含有K +

解析:钠的焰色是黄色,K 的焰色是紫色,观察K 的焰色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黄色光的干扰,该实验中没有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说明一定含Na +

,不能确定是否含K

答案:B

4.①纯净的碳酸钠a g ;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a g ,两者相比下列各种情况的

描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和盐酸完全反应时,混合物的耗酸量大

B .分别和盐酸完全反应时,纯净的碳酸钠放出的CO 2多

C .分别溶于水,再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物得到的沉淀质量大

D .分别配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溶液中的Na +

的物质的量浓度大

解析:同质量的Na 2CO 3比NaHCO 3耗酸量要多,但是产生的CO 2要少,故A 、B 项均错误;同质量的两组物质,混合物含的碳元素较多,故最终转化成CaCO 3沉淀的质量就大,C 项正确;同质量的Na 2CO 3比NaHCO 3所含Na +

物质的量大,故配成等体积溶液后纯净的碳酸钠溶液中的Na +

物质的量浓度大,故D 项错误。

答案:C

5.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 2-53w 131w 1

B.84(w 1-w 2)31w 1

C.73w 2-42w 131w 1

D.115w 2-84w 131w 1

解析:依据Na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可列式求解: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Δm 2×84 106 18 44 62 m (NaHCO 3) (w 1-w 2) g m (NaHCO 3)=84(w 1-w 2)

31

g ,

m (Na 2CO 3)=w 1-m (NaHCO 3)=84w 2-53w 1

31 g 。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10分)下列图示中,A 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 、C 、D 、E 是含A 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给条件知A 为单质钠,再由图示关系可以看出,B 是A 与O 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且焰色反应为黄色,故B 为Na 2O 2,C 为NaOH ,D 为Na 2CO 3,E 为NaHCO 3。

答案:(1)Na Na 2O 2 Na 2CO 3 (2)①②③④ (3)OH -

+CO 2===HCO -

3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7.(10分)A 、B 、C 、D 、F 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 、B 、C 、D 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 ,此外B 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而C 、D 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和A 可反应生成C ,F 和H 也可反应生成C 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C 、F 的化学式

A________;C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F 和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D +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焰色反应为黄色,且A 、B 、C 、D 均与盐酸反应生成E ,知E 为NaCl ,B 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知B 为Na ,C 、D 还生成气体H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C 、D 为Na 2CO 3或NaHCO 3,F 和H(CO 2)反应生成C 和另一种气体,则F 为Na 2O 2、C 为Na 2CO 3,因而D 为NaHCO 3,D 和A 反应可生成Na 2CO 3,则A 为NaOH 。

答案:(1)NaOH Na 2CO 3 Na 2O 2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3)①HCO -

3+H +

===H 2O +CO 2↑ ②2Na +2H 2O===2Na +

+2OH -

+H 2↑

8.(10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填选项编号)。 A .Ⅳ比Ⅲ复杂 B .Ⅳ比Ⅲ安全 C .Ⅳ比Ⅲ操作简便

D .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 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1)Na 2CO 3、NaHCO 3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气体,但等质量的Na 2CO 3与NaHCO 3跟过量盐酸反应时,NaHCO 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且产生气体的量多,故实验Ⅰ不能鉴别Na 2CO 3与NaHCO 3,而实验Ⅱ可以。(2)NaHCO 3受热易分解: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Na 2CO 3受热不分解,可用加热方法鉴别,对比实验Ⅲ,实验Ⅳ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现象明显。(3)将NaHCO 3置于小试管B 中,Na 2CO 3置于大试管A 中,加热时D 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 中变浑浊,说明Na 2CO 3比NaHCO 3稳定。

答案:(1)Ⅱ (2)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D (3)NaHCO 3

第二课时 铝的重要化合物

(1)Fe2O3是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方程式是Fe2O3+6H+===2Fe3++3H2O。

(2)CO2是酸性氧化物,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方程式是CO2+2OH-===CO2-3+H2O。

(3)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4)Al(OH)3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一、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酸或强碱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3.用途

(1)冶炼金属铝的原料;

(2)良好的耐火材料。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1)色态:白色固体。

(2)溶解性: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与酸或强碱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3.制备

实验室常用可溶性铝盐Al2(SO4)3与氨水反应制取Al(OH)3。

(1)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2)现象: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氨水过量时,沉淀不溶解。4.用途

(1)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可用来净水。

(2)利用其弱碱性,可用作胃酸中和剂。

三、硫酸铝钾[KAl(SO4)2]

(1)电离方程式:KAl(SO4)2===K++Al3++2SO2-4。

(2)明矾: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Al2O3含有金属元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2)Al2O3能溶于任何酸碱溶液()

(3)Al(OH)3可溶于过量的氨水()

(4)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

(5)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12H2O()

答案:(1)×(2)×(3)×(4)√(5)×

2.下列关于Al(OH)3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B.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C.Al(OH)3能凝聚水中悬浮物,也能吸附色素

D.Al(OH)3既溶于NaOH溶液、氨水,又能溶于盐酸

解析:Al(OH)3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不溶于弱碱溶液。

答案:D 3.连线找用途。 ①Al A .治疗胃酸过多 ②明矾、AlCl 3 B .门窗合金、飞机材料 ③Al(OH)3 C .耐火材料 ④Al 2O 3

D .净水剂

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 4.思考:

(1)医用胃酸中和剂用Al(OH)3,为什么不用NaOH?

(2)实验室常用Al 2(SO 4)3与氨水反应制备Al(OH)3,为什么不使用NaOH 溶液? 答案:(1)NaOH 碱性太强,对人体有腐蚀作用,且与酸反应过于剧烈,对人体有极大危害。

(2)NaOH 过量会继续与Al(OH)3反应生成NaAlO 2,故不用NaOH 。

1.Al 3+

―→Al(OH)3或AlO -

2

(1)Al 3

+――→

弱碱或少量强碱

Al(OH)3:

Al 3+

+3NH 3·H 2O===Al(OH)3↓+3NH +

4, Al 3+

+3OH -

===Al(OH)3↓。

(2)Al 3+――→过量强碱

AlO -

2:

Al 3+

+4OH -

===AlO -

2+2H 2O 。

2.Al(OH)3―→Al 3+

或AlO -

2

(1)Al(OH)3――→强酸

Al 3+

Al(OH)3+3H +

===Al 3+

+3H 2O 。

(2)Al(OH)3――→强碱

AlO -

2:

Al(OH)3+OH -

===AlO -

2+2H 2O 。 3.AlO -

2―→Al(OH)3或Al 3+

(1)AlO -2

――→

弱酸或少量强酸

Al(OH)3:

AlO -

2+CO 2(过量)+2H 2O===Al(OH)3↓+HCO -

3 或2AlO -

2+CO 2(少量)+3H 2O===2Al(OH)3↓+CO 2-

3

AlO -2+H +

(少量)+H 2O===Al(OH)3↓, (2)AlO -2――→过量强酸

Al 3+

AlO -

2+4H +

===Al 3+

+2H 2O 。

[例1] 已知单质A 、B 、C 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C 为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一种高熔点的物质,丙常温下是一种液体。

根据以上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乙________。 (2)A 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变化的方程式:

①A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铝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物质A 作为突破口,A 与NaOH 反应放出H 2,判断A 是Al ;由C +B →水,判断B 为O 2;由A +B →甲,判断甲为Al 2O 3;其余则容易判断:乙为NaAlO 2,丁为Al(OH)3。

[答案] (1)Al O 2 NaAlO 2

(2)

(3)①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②Al 2O 3+2OH -

===2AlO -

2+H 2O

解答此类题目,需掌握“铝三角”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够熟练书写这些物质间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Al 2O 3、Al(OH)3具有两性,它们可溶于较强酸或强碱,而不能溶于弱酸或弱碱。 (2)注意在不同条件下,铝元素的存在形式:强酸性条件下,Al 3+

可以大量存在;强碱性

条件下,AlO -

2可以大量存在;而Al(OH)3只能存在于中性或弱酸、弱碱的条件下。

[例2] 向Mg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解析] 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MgSO 4+2NaOH===Mg(OH)2↓+Na 2SO 4,Al 2(SO 4)3

+6NaOH===2Al(OH)3↓+3Na 2SO 4,当NaOH 过量时Al(OH)3+NaOH===NaAlO 2+2H 2O ,所以开始时沉淀逐渐增多,达到最大值后,Al(OH)3被溶解,沉淀量逐渐减少,因为Mg(OH)2不溶于NaOH 溶液,所以最后沉淀不完全消失。D 项正确。

解答图像计算题,必须抓住有关化学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性质,结合图像的特点,综合分析逐步计算求解,其关键是抓住图像四点(原点、交点、转折点、终点),数形结合,分析计算。

1.(对应考点一)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Al2O3B.Al2O3→Al(OH)3

C.Al→AlO-2D.Al3+→Al(OH)3

解析:Al(OH)3加热分解可直接得Al2O3,Al与强碱溶液反应可得AlO-2,Al3+遇碱可直接得Al(OH)3,Al2O3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Al(OH)3,应将Al2O3与酸或碱反应得Al3+或AlO-2,再与碱或酸反应,才能得Al(OH)3。

答案:B

2.(对应考点一)使溶液中的AlO-2完全转化成Al(OH)3,应选择的最好试剂是() A.稀H2SO4B.盐酸

C.CO2D.氨水

解析:使AlO-2转化成Al(OH)3需加酸,若用强酸会使Al(OH)3溶解,最好通入CO2气体。

答案:C

3.(对应考点二)将物质X逐渐加入Y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2

与所加X的物质的量n1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解析:因为是将物质X逐渐加入Y溶液中,且是沉淀逐渐增多至最大量,再逐渐减少至消失,所以B、D都不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最大沉淀量前后比为1∶3,而A中最大沉淀量前后比为3∶1,所以只有C符合题意。

4.(对应考点二)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2-4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Al3+B.Al(OH)3

C.AlO-2D.Al3+和Al(OH)3

解析:1 mol明矾中含2 mol SO2-4,需2 mol Ba(OH)2,则Al3+与OH-物质的量之比为1∶4,所以,Al3+生成AlO-2。

答案:C

5.(热点题)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杂质)是提取铝的原料。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1)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以上工艺流程中第①步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上工艺流程中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第①步加入的是盐酸,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既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也可用盐酸溶解,发生的离子反应分别为Al2O3+2OH-===2AlO-2+H2O,Al2O3+6H+===2Al3++3H2O,原方案中为保证把偏铝酸钠溶液中的铝元素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应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答案:(1)Al2O3+2OH-===2AlO-2+H2O

(2)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3)Al2O3+6H+===2Al3++3H2O

(1)Al2O3是两性氧化物,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2)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3)Al2O3是冶炼铝的原料,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Al(OH)3可用作胃酸中和剂;明矾[KAl(SO4)2·12H2O]常用作净水剂。

(4)AlCl3溶液中加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Al3++3NH3·H2O===Al(OH)3↓+3NH+4,

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2+CO2+2H2O===Al(OH)3↓+HCO-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

B.因为A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

C.Al2O3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

D.Al2O3能跟强的酸碱溶液反应

解析:A中Al2O3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B中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等;C中Al2O3只与强碱反应。

答案:D

2.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于熔化烧碱的坩埚,可用Al2O3这种材料制成

B.铝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是因为其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铝薄膜

C.氧化铝是一种难熔物质,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D.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

解析:Al2O3和NaOH能发生反应,熔化烧碱的坩埚不能用Al2O3材料制成。

答案:A

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①Al(OH)3②Al2O3③Al④NaHCO3

⑤Mg(OH)2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D.①②④⑤

解析:Mg(OH)2只与酸反应,不与强碱反应;Al虽然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但不是化合物。

答案:C

4.向100 mL 1.0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的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的理论曲线图正确的是()

解析: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减少,直到全部消失,而且沉淀最多和沉淀恰好消失时前后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D

5.镁、铝混合粉末10.2 g溶于500 mL 4 mol/L盐酸中。若加入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100 mL B.500 mL

C.1 000 mL D.1 500 mL

解析:当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根据Na、Cl原子个数比为1∶1可知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1 000 mL。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9分)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可缓慢分解;

②能溶于水;

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

④胃酸过多患者服用多见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①与胃酸作用是中和反应,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

②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

③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1)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碱金属元素教案

一、课题:碱金属元素课型:预习+展示课 使用时间:2014-7-9 主备人:韩艳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掌握钠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锂、钾、铷、铯的性质。 ②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碱金属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性,分析其原子结构的差异及相同之处。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对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验及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本质决定现象”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①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②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方法:探究法、启发法等 四、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内容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见ppt) 思考问题1:通过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有什么递变规律吗? 温馨提示:(1)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2)递变性:从Li→Cs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二)思考问题2: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对碱金属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温馨提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最外层电子越来越易失去,性质越来越活泼。 (三)碱金属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见ppt) 思考问题3:从表中你可以总结出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及递变规律吗? 温馨提示:(1)相似性:色(铯略带金色)、软、轻、低、导 (2)递变性:从锂到铯硬度减小;ρ增大(K与Na反常);熔、沸点降低 2、小组探究与讨论 (一)钠、钾与O2反应的比较

高一化学《碱金属元素》知识点详解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新课指南 1.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 2.掌握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以及它们的离子的操作技能. 3.通过学习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节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难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相关链接 1.钠的原子结构 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分三层排布,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2.钠的典型化学反应 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反应.钠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还原性.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从下表可以看出,锂、钠、钾、铷、铯的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个电子.这个电子对原子半径的大小是有影响的,一旦失去这个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半径就显著地比原子半径小了.例如,钠原子的

半径是1.86×10-10m,钠离子的半径则为0.97×10-10m.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锂钠钾铷碱金属 项目 元素符号Li Na K Rb Cs 电子层结构 Ⅰ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Ⅱ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知识点2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里都以化合态存在,它们的金属由人工制得.下表列出了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小结①相似性:碱金属除铯略带金色光泽外,其余都呈银白色.碱金属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它们的密度 都比较小(Li、Na、K的密度小于1 g/cm3,Rb、Cs的密度大于1 g/cm3),熔点较低(Li大于100℃,其余小于 100℃),铯在气温稍高的时候,就呈液态.它们的导热、导电的性能都很强.碱金属,特别是锂、钠、钾,是 金属中比较轻的. ②递变规律(从Li→Cs):密度呈增大趋势(但K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重庆市安富中学高一化学 碱金属 教学案

碱金属 教、学法指导 1.主要内容: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碱金属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碱金属元素制法、用途、存在与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关系。 3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碱金属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制法、用途及焰色反应。 2.学习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和碱金属元素性质比较。 考点与命题 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化合物Na202、NaOH、Na2C03、NaHC03分别作为过氧化物、强碱、强碱弱酸盐、酸式盐的代表,在无机化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都成为命题的重点物质,它们是物质推断、鉴别及有关实验、计算的常见物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主要侧重于三方面:一是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二是碱金属元素性质;三是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后者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 第一节钠 1.钠的性质 金属钠很软,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还小;而且熔点(97.8℃)、沸点(882.9℃)都较低。 (1)跟氧气反应: 与空气接触缓慢氧化:4Na+02=2Na20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Na+02Na202(黄色火焰)以上反应说明Na202比Na20稳定。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白烟)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2Na+S=Na2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

1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2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3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熔点低。4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与水反应生成NaOH。 (5)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2Na+2H2O =2NaOH +H2↑ 2.钠的存放和取用 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人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3.钠的存在与用途 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的形态存在,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工业上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另外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先与水反应生成N aOH,NaOH再与盐反应): 1与CuS04溶液反应 2Na+2H20=Na0H+H2↑(1) CuS04+2NaOH=Na2S04+Cu(OH)2(2) 合并(1)(2)得 2Na+2H20+CuS04=Na2SO4+Cu(OH)2↓+H2↑ 2与FeCl3溶液反应 6Na+6H20+2FeCl3=6NaCl+2Fe(OH)3↓+3H2↑ 注意:钠和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即金属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将4.6g钠与1.6g硫粉迅速混合起来,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hapter 3, compulsory Vol ume 1 of new chemistry textbook for senior o ne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章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 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这三小节主要是介绍了 四个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概念的应用(计算和定量实验)。这四个概念中物质的量处于 核心地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物质的 量的导出量有关计算主要包含了这样的四对换算关 系: space prefix =o /> <图1一 1>这样通过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就建构了这样一座桥 梁: <图1一2>而化学这门学科正是要在微观粒子的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所以学习化学的人都必须在头脑中建构起这样一座桥梁。同 时摩尔计算是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量实验则是高

中化学重要的二个定量实验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是意义重大。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二、新老教材的比较新大纲 旧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摩尔质量 b 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c、d 气体摩尔体积 b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c、d 物质的量浓度 c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2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5)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2.掌握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金属性强弱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学生用) 1.碱金属包括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锂(Li)、钠(Na)、钾(K)、铷(Rb)、铯(Cs)。 2.根据课本P5完成: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3.阅读课本P7第二自然段和表1-1,完成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质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增大的趋势(K小于Na)。

4.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活动顺序表; 互动课堂(教师用) 【回忆】必修一我们学习了金属钠的性质,同学们回忆一下钠的性质。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过渡】通过元素周期表的结构,Li、Na、K、Rb、Cs属于同主族,它们的性质有何异同?【问题1】观看钠、钾在空气中燃烧,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钠和钾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如都显银白色,质地软,都能和氧气反应;不同之处:钾的燃烧比钠更加剧烈,得到产物更加复杂。 【补充】Li和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K、Rb、Cs 和氧气反应产物更加复杂。 【问题2】观看钠和钾与水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碱金属从上到下与水反应程度更加剧烈。 【问题3】阅读课本以及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如何比较金属性强弱?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2. 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片、水、金属钠、钾、酚酞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酒精灯、装在玻棒上的铂丝,Na2CO3、CuSO4、KCl、BaCl 2、CaCl2溶液蓝色钴玻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https://www.doczj.com/doc/143637227.html,)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碱金属元素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引言]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碱金属元素。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讲解]人们把锂、钠、钾、铷、铯等叫做碱金属,并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来进行探讨。 [板书]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教师]首先,我们来分析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差异。 [投影]

[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解]根据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个推测。 [板书]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9]取Na、K同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演示实验2—10]Na、K分别与水反应。 [讲解]实验证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K比Na更容易燃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K的金属性要比Na强。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果说K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碱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质活泼又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设计[必修]

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教学重点: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教学过程 【引入】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探究】查阅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观察上表,找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过渡】碱金属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个,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吗?我们通过实验继续探究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无相似的地方。 【探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钠、钾分别与氧气、水反应的实验进行对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点燃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通式:2R + 2 H2O=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过渡】碱金属原子结构除了相似性外,核电核数、电子层数均不同,结构体现了递变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除了相似外,还有递变性吗? 【思考】钠和钾哪一个与水反应更剧烈? 【明确】钾与水反应更剧烈,而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越剧烈(容易),说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体现了碱金属元素的性质还有递变性。 【板书】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过渡】碱金属元素除了化学性质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外,物理性质有吗? 【探究】观察课本第7页表1-1碱金属的主要性质,分析碱金属单质的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2_0675文档

2020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2_0675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碱金属元素2_0675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形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板书]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引入]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投影](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讨论]分析表2-2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板书](学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必修课本问题答案(全册)复习过程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 (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 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 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 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 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 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 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 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 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 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 1.50 mol Na 2CO 3 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 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 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 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 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