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能自强说课稿

少年能自强说课稿

少年能自强说课稿
少年能自强说课稿

《少年能自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能自强》,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的主要内容是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本框的地位:本框题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框题,是前后半册课本内容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是课本前半册知识链: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自强部分的最后深化及完结。另一方面为后半册课本内容起一个铺垫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学习下半册内容提供知识储备。

本框的作用:本框题的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目标: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的少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我在上课前采用问卷、观察、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我班56名学生中独生子女占50%,由于他们在家庭中享受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因此自立自强的精神非常缺乏;而有父母离异、下岗、外出打工情况的占30%,这些孩子心理很脆弱,怕被别的同学瞧不起,容易产生自卑、自弃心理。可见,现在的青少年精神状态与社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在教学中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澄清认识误区,重新调整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1)“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是本框的重点。(确定的依据是因为讲好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懂得,人所面对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战胜自己的弱点,不放任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是自强的关键所在。)(2)“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是本框的难点。(确定的依据是因为本目讲避开自己的短处,而上一目讲要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二者似有矛盾,其实不然。本课所讲的弱点是指学习、工作态度上的,如马虎、懒惰、怕吃苦等,想要自强,这些弱点是肯定要克服的;而短处是指人的天赋、才能而言的,这些东西一般是先天形成的,是很难克服改变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加以改变。在这两个知识点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上易产生混淆,无法准确把握。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除了课标上的重点难点外,通过调查,我发现班上的不少孩子学习生活没有动力、没有奋斗目标,因此,我把“树立坚定的理想”也作为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懂得理想是进取的恒久动力,要自强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4、教材的处理: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标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重组、包装,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这节课教材分三个方面:(1)理想,自强的航标(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调整了教材内容,使课堂内容活动化。我把它重新编为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培养自强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

5、课时安排

本框题安排1个课时来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是,要创造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专家泰勒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

人类经验的环境中”。

我设计本课的理念是:

1、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些难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些条件,让学生去感悟成功的乐趣。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我解惑;鼓励学生自主感悟人生当自强,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榜样示范法: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讲榜样故事,在故事中自己表达、自己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建构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悟到自强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情境设置法:充分运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并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还能活跃课堂,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先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5、元认知教学法:教给学生元认知的知识,积累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这是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延伸,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学生将由依赖教师的启发提问,逐渐转变为自我提问、自我启发。

三、学法指导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差的老师只会满堂灌,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的目标。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为了每一位同学

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

新课标新教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为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事例分析、集体讨论和让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团队精神的体现。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和他人那里发现培养自强品质的有效方法。

(3)、探究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让学生探究问题:我也能少年自强吗?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强品质?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确了自强的有效方法有许多,如永不放弃、自信、自立、不怕困难、有目标、战胜自我、扬长避短等,从而达到了养成教育的目的。

(这些方法我将在教学程序中渗透)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采用盲博士的flash故事为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少年能自强。(这样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通过多媒体创设适当的情境,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自主探究,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说说我们的榜样(10分钟)课前请同学们走访自己身边具有自强品质的人物;也可以搜集少年自强的故事,选出典型的几个,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并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播放相应的幻灯片。

学生们通过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别人的态度去反思,亲身体会自强的重要,汲取他们的自强经验,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也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二:大家一起来探宝(10分钟)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仔细寻找上述故事中少年自强的方法,每一个方法都是宝贝,看哪组同学找到的宝贝最多。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这是一个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扩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有所得的成就感。

活动三:我们共同来鉴宝(8分钟)让同学们来当一回鉴宝专家,把你认为对培养自强精神最有帮助的方法找出来,并说明理由。由于观点不同,我让学生打破座位界限,根据观点自由组合,并分析讨论。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积极主动地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理想最有帮助,有的讲是战胜自我,还有的认为是扬长避短。并用理论和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这一环节利用学生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梳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前面提到的少年自强者的故事,加强榜样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活动四:我也能自强(10分钟)这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先由教师设计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我能自强吗?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我在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哪方面还不够,要怎样改进,我以前的自强方法有效吗等。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对自强的认识,体验自强的过程,践行自强的行为,建构自己的健康人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三)归纳总结、情感升华:(3分钟)

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民主先驱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的相关句子,把少年自强提升到国家自强,民族自强。我的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民主先驱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曾这样讲到:少年强则国强。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强者,产生强者,成就强者的时代,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强要从少年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现在我们的民族一定会因青年的奋起,强者的辈出而跨入世界强国之林。

这样的结束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坚定了同学们走向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四)拓展延伸:(2分钟)

我设计了三道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

1、自创一句自强箴言,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与同学们共勉。(可以一天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这句话写在黑板上)

2、以自愿为原则组织一个自强俱乐部,一周交流一次,看看谁进步最大。

3、写自强之路成长记录册,将自己培养自强品质的过程记录下来,每周进行一次分析、总结、写评语,并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五)预期效果

这节课,通过四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溶入到学习中来,并把学习融入生活。但任何教学设计与策略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都可能会调整,甚至完全改变。如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在活动二中有可能找到的自强方法过多而显得杂乱,教师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筛选、整理和归纳。活动三中同学们会各抒己见,可能会引起争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变通,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要发现和挖掘学生未能清楚表达的含义,让学生深入思考“疑点”,哪怕是“错误”的见解和信息,课堂上更多的是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在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互动中转化,教师应该让课堂尊重预设更注重生成。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少年能自强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少年能自强 学习目标: 1、我要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做自强好少年。 2、我要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自强。 自学自测(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1、为什么要自强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这些弱点有哪些表现?战胜自己的弱点,培养自强的品质,你准备怎样做? 3、你准备怎样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自强品质? 4、培养自强的品质的方法有哪些呢?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质疑! 张云成从娘胎里就得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从懂事那天起,他就面临着只能活到28岁的无情命运。10岁:他只能举起一个枕头;12岁:他只能拄着拐棍走路;14岁:他走不出院子;16岁:他完全不能行走,只能直直地站着;18岁:不能下地;20岁:胳膊举不过头顶;如今,他拿不动一杯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只要我的手一天还能握住笔,我就一天不会放笔,虽然写字费劲了些,但我一定会把我的书写出来!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实现我的梦想!”张云成凭着这种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信念终于成就一部十七万字的书稿—《假如我能行走三天》。 读上述材料后回答 1、凭着什么精神,张云成完成他的书稿,这种精神对他的成长有何作用? 2、张云成的成长过程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启示? 展示交流-----我来展示我的风采! 达标检测-----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一、单项选择 1、“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理想就能获得成功 B、树立理想是自强的关键 C、坚定而伟大的理想是自强的动力 D、要自强,就必须扬长避短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启示我们( ) A、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B、要看到梅与雪的差异 C、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D、要扬长避短,自强不息 3、人生自强少年始,要想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就应该( )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 九年级(1)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3、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三)民语亲密大接触 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双语词汇大竞猜。 女: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划: 1、请各小组派一名民族同学站到台前来,面向大屏。

《民族团结》说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民族团结》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民族团结》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处理方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 2.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处理方法:让学生讨论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同学们乐于接受的图片来讲解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创设历史情境、图史结合、问题导学、分组合作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年能自强教案

第三课人生当自强 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一、学习目标 我们青少年能自强吗?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自强品质呢? 为什么说“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为什么说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要自强,我们应该怎样控制自己? 为什么说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自立和自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二、重点和难点 三、课前准备 1、目标及思考题 2、当堂训练题 3、表格 4、答案 四、学习过程及指导 1、揭示目标并指导自学(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第二框:我能行(板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投影学习目标)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请大家看课本本框题内容,大字部分慢看,小字部分快看,积极动脑,围绕思考题看书并在书中找出思考题的答案,15分钟后检查,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投影目标思考题: 我们青少年能自强吗?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自强品质呢? 为什么说“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为什么说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要自强,我们应该怎样控制自己? 为什么说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自立和自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5分钟)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3、教师检查并点拨、更正和补充(12分钟) 我们青少年能自强吗?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自强品质呢? 我们青少年也能自强,关键是我们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我们要培养自强品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能自强的人,我们必须做到: 1)树立坚定的理想,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2)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3)扬长避短,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为什么说“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要自强,首先必须要树立坚定的理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会遇到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就有了进取的恒心和动力。 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自强者的共同特点。当他们确立目标以后,就会不屈不挠地坚持奋斗,直至成功。 为什么说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指的是态度上的、品德上的)自强的人不是没有缺点和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缺点和弱点的人。人最

教师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计划

教师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计划 教师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计划活动目标: 1.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2、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3、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4、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活动班级:三(5)班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民族照片。 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主持人:对——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持人: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领悟道理 主持人: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主持人: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2、主持人: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主持人: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主持人: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深认识 1.主持人: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思品下册少年能自强课件说课讲解

学习目标一、理想,自强的航标各小组长发表意见:小结: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阅读教材第52页“小梅的故事”并思考讨论:小梅在学习上比谁的困难都大,她为 什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事业有成?小结:小梅在学习上比谁的困难都大,可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事业有成。是由于她树立了坚定的人生理想并为 之而执著追求,不屈不挠地坚持奋斗。分析:目标对人有何影响?⑴有关学者对智力、环境、学历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了25年的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长期的目标。⑵你认为是什么使基辛格获得了成功?小结:故事中的基辛格,正是由于有了理想和清晰长期的目标(立志成为一名政治家),并坚持不懈地奋斗,才最终获得了成功。二、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牛顿小时侯读书不用功,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在受了打击后,战胜自己的弱点、 做学习强者的骨气,终于使他成为一位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各抒己见: 1、如果牛顿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学习上仍不努力,结果会怎样? 2、你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3、牛顿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的? 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阅读教材 第53页“小萍的故事”并思考:小萍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萍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要自强就不能放任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有 不少人都想自强,甚至想做“人上人”。他们有理想,有潜力,甚至一次次地制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感受我们神圣的国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国土、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团结意识,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等活动园,安排了阅读角和知识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使学生懂得各民族共同为中华腾飞做出贡献,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本课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

国土,发展经济,创造中华文化;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4.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2.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民族团结情感,但对我国民族状况及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4.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5.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班会 1、欣赏歌曲《大中国》(出示课件) 2、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吧!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56个兄弟姐 妹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 3、生回答后,板书班会主题。 二、学文明理 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回校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主持人甲:看中国地图了解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出示课件)

看地图说出五个自治区。 2、主持人乙: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知道中国境内居住着多少民族吗?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3、主持人甲:那你们认识下面这些民族吗?(课件) 4、主持人乙: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了解民族知识 主持人甲: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让我来考考大家。(出示课件) 进行民族知识抢答。 2、说说民族团结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等民族故事。 3、民族英雄我了解: 大屏出示民族英雄马本斋、孔繁森、吴登云、阿尼帕阿里马洪等图像资料。 (三)走进回校民族大家庭 1、了解回校概况。(影像资料) 2、城关回校民族团结活动掠影。(课件) 3、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民族大团结》一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这节我主要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做线索贯穿本课。 二、说目标 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及视频,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认识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三、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学法 由于历史课分值较少,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是太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对于近代史的内容了解较少且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强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所以,本课采用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少年能自强》教案(含课件)

《少年能自强》教案(含课件) 《少年能自强》教案 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含课件)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张莉830001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2.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1.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2.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2.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3.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自强的含义、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导入:韩寒原是一名上海市的普通中学生,现在有很多人都知道他,但五年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然而想当作家的'他,数学成绩是个位数,其他科目红灯高挂,虽然语文好,仍未能幸免父母的压力和责骂,加上两度退学的苦恼和考不上高中的困境,让他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但倔强的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创作,最终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被重点大学破格录取。以《三重门》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的成功发表,使他成为“80年代后”作家的先锋,也为执着于写作的人带来希望。设问1:为什么韩寒在创作的道路上能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生1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生2答:有理想;生3答:有自强不息的品质;……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理想很重要。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因此,理想,是自强的航标。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板书:1.理想,自强的航标(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设问2:只有理想,没有艰苦的奋斗和拼搏,韩寒能成功吗?为什么?生1答:不能,必须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2答: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生3答:有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努力,坚持到底,最终取得成功。生4答: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教师:对!为人生的理想而执着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真正自强的人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就会坚定不移地奋斗,无怨无悔的坚持。板书:(2)对理想要执着追求,不懈奋斗教师:邓亚萍就是这样一个人。邓亚萍身高不到1.5米,曾因“个子低、胳膊短、没有发展前途”,被省乒乓球集训队劝退。但她并没有认为自己不行,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坚强的毅力,加强锻炼,弥补自己生理上的缺撼。她刻苦训练,以勇于拼搏的精神,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两枚金牌,成为奥运会冠军。设问3:如果邓亚萍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放弃训练,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生1答:也许平庸无为;生2答:不能取得成功,国家少了一名乒坛名将;……设问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邓亚萍的成功历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答:她能够战胜自己,意志坚强。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自强的人也一样,但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敢于向自己挑战,并战胜自己的弱点。“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也有自己的弱点,只有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的人,才能自强,才能走向成功。板书: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1)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中学生小萍的故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小萍为什么转学后成绩下滑?第二:小萍为什么又能振作起来?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生1答:她转学后和大家不熟悉,因为孤单、失落,于是放任自己看小说,不认真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下滑。生2答:它能重新振作是因为她醒悟了,懂得不能放任自己,否则会毁了自己。于是,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自我,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理想。生3答:小萍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才能自强,才会成功。教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就是要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板书:(2)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注意:本文章有隐藏内容查看本文章的全部内容需要1积分和普通会员权限如果您已经达到要求, 请:点击链接查看全部内容点击查看

民族团结说课稿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首先,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是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是建设美好喀什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问爷爷奶奶或父母了解他们

在小时候生活情况,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我设置的讲故事、说事实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讲故事、读图识史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认识我们生活中的改变,使学生感谢党和祖国对我们新疆及喀什各民族人民的关怀,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了解喀什的过去和现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对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重点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发展的政策;难点是了解团结与发展的关系。由于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一年级级学生不好掌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大多是七岁的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处于他们对抽象事物不了解,并且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以及政策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以前故事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方面,我将采用图示法、兴趣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案

主题十六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感受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 2、了解民族团结的碑、鼎、塔,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 3、通过了解青藏铁路,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民族团结的碑、鼎、塔,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 2、通过了解青藏铁路,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寻找民族团结的印迹 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见证民族团结的碑、鼎、塔,并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了解民族团结的碑、鼎、塔,并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 教学准备: 有关唐蕃会盟碑和石城盟誓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云南边陲到青藏高原,从大学校园到城市广场,众多的碑、鼎、塔是上千年来中国各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见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二、民族团结三丰碑 1、仔细阅读课本41页的内容,阅读后交流:三丰碑指什么? 2、“滇南第一碑”是哪一座碑?为什么建造?它的誓词是什么? 3、唐蕃会盟碑和石城盟誓碑在什么地方? 唐蕃会盟碑: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

(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石城盟誓碑:该碑中从左至右直书的正文是彝族的文化特征,从右至左直书的职官题名是汉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明政三年”是白族建立的大理国的年号,从而揭示了北宋时聚集于今云南曲靖盟誓的主体民族、及该碑的命名、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可碑文却是用汉文字书碑刻石记录少数民族的历史事件和少数民族的语言,且使用异体字。并阐述了历史上各民族的团结友好及和睦相处,为今天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碑是见证之一。 三、民族团结宝鼎 1、阅读课本42页的内容,了解民族团结宝鼎。 2、民族团结宝鼎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铸造的? 四、苏公塔 1、苏公塔什么时候建成的? 2、为什么建造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见证民族团结的碑、鼎、塔,谁来说说具体有哪些?你知道它们建造、铸造的原因吗?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 王继民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本课着重强调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平统一、共同繁荣。让学生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实现民族团结的方法,民族团结的作用。 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搞民族分裂和独立,而是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一些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和一张大合影照片。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各民族的礼仪、风俗习惯;收集民族团结、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学习建构而获得。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扮演一些角色,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不易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比较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所取得成就的理解,我出示民主改革前后的西藏图片,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改革的成效。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能力、思想,具体表现在:1、学生已经了解到各民族的团结,对民族团结的

《少年能自强》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灵璧一中杨荣峰 2013-3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教案第1页 《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案 学情分析: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现在的青少年是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在家里被百般呵护着,事事由父母包办,他们非常欠缺自立自强的精神。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要求的活动,运用图片媒体资料,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且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的活动教学,与学生及时交流、探讨、沟通,帮助学生感悟自强的品质,领会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指导自己从现在起逐步培养自强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并知道如何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培养成自强的人 教法学法:交互式教学法、设置情景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程资源:开发利用生活素材、教材 (课前多媒体播放:少年强)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等等。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怎样才能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过程: 一、理想——自强的航标 1、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媒体展示: 韩寒原是一名上海市的普通中学生,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然而想当作家的他,数学成绩是个位数,其他科目红灯高挂,虽然语文好,仍未能幸免父母的压力和责骂,加上两度退学的苦恼和考不上高中的困境,让他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但倔强的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创作,最终在“新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说课稿

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扫除字词障碍,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的重点。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6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要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1-P43页内容,话题为“亲情源远,共融共存”。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4-P46页内容,话题为“心相连,手相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民族图片大竞猜 1.播放各民族图片,学生竞猜 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大屏幕上将会出现一些图片,大家看图片说出这个民族,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猜得又对又快。准备好了吗?

2.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以上几个民族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3.小结:同学们举手非常踊跃!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今天就来说说咱们这个“大家庭”吧,56个民族亲情源远,共融共存,亲同手足。 (板书课题:民族团结一家亲) 活动二民族故事齐分享 1.师: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们的国家犹如一个大家庭,家庭的团结必然带来事业的兴旺。你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咱们家乡湖北省有一位为促进民族团结而远赴北方大漠的人吗? 2.读故事:和亲使者——王昭君 3.教师简单介绍王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了解昭君和亲的意义,欣赏图片昭君墓。 4.师小结: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融合的代表;昭君墓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 活动三:民族光荣榜 1.除了昭君出塞的故事以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故事吗?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你们小组的光荣榜吧! 预设:①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 ②彝海结盟 2.师小结:青藏高原的吐蕃族首领松赞干布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如今自从青藏铁路开通后,现在全国很多人去西藏旅游,看看这是人们参观布达拉宫留下的照片。欣赏布达拉宫图片。

12.《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族大团结》,本课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理论依据: (1)以整体观、发展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注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内,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 ——叶小兵老师:《统编教材重点问题》(2)突出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生能力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问题引领、史料研读,多角度多层次问题引导学生建构新知,提升能力。 2.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包括民族团结、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往三课内容,核心都是祖国政策推动下的团结和统一。民族团结是稳固大陆政权的关键,是维护统一的基础。本课有两个子目: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本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课标分析: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说教学目标

民族团结一家亲讲述讲解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谁能说流行乐坛上没有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旋律?谁能说时尚元素中没有各个民族特有的色彩?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南山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海原县郑旗乡撒堡村回族妇女马志英,不顾病痛,以顽强的毅力和慈母爱心,12年来先后救助抚养了186名回汉贫困女童,被称为“回族妈妈”。有同心县韦州镇韦一村,回族妇女马兢花不离不弃,抚养汉族弃婴“小风雪”11年的故事。 这些事迹早已深深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传遍了大江南北,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各族人民。

千百年来,在这块神奇的热土上,各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