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 (1)

一、产业概述 (1)

二、发展现状 (3)

三、发展条件 (5)

四、发展机遇 (6)

五、面临的挑战 (8)

六、存在的问题 (9)

第二部分发展规划 (11)

一、总体要求 (11)

(一)基本思路 (11)

(二)发展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3)

(四)发展策略 (17)

二、重点领域 (19)

(一)生命健康服务业 (19)

(二)生命健康制造业 (31)

(三)生命健康种养业 (33)

三、空间布局 (34)

(一)总体布局 (34)

(二)分区规划 (35)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38)

一、加强组织领导 (38)

二、完善规划体系 (38)

三、强化政策支持 (39)

四、优化发展环境 (39)

五、加强统计考核 (40)

六、强化规划实施 (40)

附表: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及空间布局一览表

附图: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简图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推动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化生命健康产业体系,特制定《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我市未来七年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其他专项规划和地方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温州市所辖各县市区。

规划期限:2014--2020年。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

一、产业概述

生命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为人的生命健康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统称。生命健康产业是以健康为核心,与居民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体系,生命健康产业内涵十分丰富,涵盖行业特别广泛,是一个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其它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产业。

本规划所界定的生命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类身心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体系,为了避免与其他行业过多交叉,突出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本规划将生命健康产业分为产业核心与产业外围两个层次,具体范围见表1。

表1生命健康产业体系一览表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健康保险业的发展,生命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求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已成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价值,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继信息产业后新的财富增长极。

当前,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在国际范围内,生命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全球股票总市值的13%左右;在过去的20年中,生命健康产业在美国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在欧盟正以17%的增长速度飞速增长。在国际生命健康产业迅速成长的背景下,国内一些省市已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产业化培育,纷纷出台了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政策措施,生命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二、发展现状

根据初步调查数据,近年来,温州市生命健康全产业链保持了年均15%左右的增幅,产业规模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13年,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数达5351家, 其中,医院124家,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75家(其中综合性医院23家、中医类11家、专科医院41家);生命健康生产经营企业(含食品制药机械、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装备、医药流通等)800多家,其中,食品制药机械企业706家,纳入统计的医药制造企业28家,医药流通企业24家。

2013年,全市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收入134.06亿元,其中,社会资本举办医院业务收入10.66亿元,占全市医院业务总收入的6.9%;生命健康生产制造业(含食品制药机械、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器具)总产值170.6亿元,其中,食药机械企业年总产值140.6亿元,医药、医疗器械及健康装备制造企业总产值3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万亩,2013年,中草药种植加工实现产值近25亿元;纳入统计的医药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总额67.1亿,比上年增长19.97%。全市生命健康相关行业的基本状况如表2所示。

表2 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2013年)

类型行业名称企业(机构)数

经济运行状态

2013年产值(或业务收入,亿

元)

占比

务业医疗服务机构5351134.06公立医院数49123.4民营医院数7510.66医药商贸与物流2467.1

造业企业总数>800170.6食品制药机械706140.6医药及器械2930

中药材种植25 6.38%

有机农产品

合计:396.76100%

截至2013年底,我市拥有“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金名片和

“浙江省食品制药机械设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拥有国家级医药工程

研究机构三家,国家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1家,专业研究机构50多家,国家高

新技术企业2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多个,博士后工作站一个,同全国

20多所大院名校和30家研究院(所)进行了项目对接,成果转化,人才交流、技术合作;全市生命健康产业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创新、技术支撑、863计划共40多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70多项,国家专利900多项,7家企业参与国家级产品检测标准的制订。

我市生命健康产业要素齐全,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医疗健康服务、食品制药机械、中药材种植、医药科学研究、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与健康装备制造、医药商贸与流通等组成的生命健康产业网络。

三、发展条件

(一)产业基础雄厚,行业优势突出。我市人口基数庞大,外来人口众多,医疗服务基础条件较好,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为发展生命健康服务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要素资源;我市轻工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厚实,尤其食品制药机械行业,早在本世纪初就形成了以经开区沙城食品制药机械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并获得了省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称号,所生产设备的品种及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的40%与30%,在全国建立了行业市场网络;另外,依赖机械、五金及电子制造工业的优势,我市健康器具生产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领先地位,以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为代表,拥有国内行业领先的产品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能力,保健按摩器具产品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以上的现有产品通过国际标准机构认证,辐射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健康服务、食品制药机械、保健按摩器具是我市生命健康产业规划培育提升的重点行业。

(二)产业技术研发具备一定的基础。我市高等医学教育基础扎实,机械及电器工业基础雄厚,拥有食品制药机械工程、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健康装备、医疗信息化、护理康复等多个领域的高端人才和科研资源,为我市积极抢占健康产业链条的高端环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也为我市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关键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人才技术资源。

(三)特色资源优势显著。独特的气候和生态条件使我市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生态资源优势显著,可用于开发生产医药产品、保健食品等的原材料较为丰富,尤其是中药材品种丰富、药性厚足、品质优良,足以支撑中药材种养殖、深加工和产业化发展;此外,我市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浙江省首个国家长寿之乡,

永嘉学派、中医学教育、养生文化以及大量民间养生保健方法存在,使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四)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海西经济区合作的加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概念的逐步清晰,铁路、公路、航空及海运事业的迅速发展,都有利于我市对接台港澳相关产业领域,引进日韩生命健康产业的先进技术,迅速提高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扩大健康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消费市场,使我市的区域辐射作用日益明显。

四、发展机遇

(一)科技推动,全球健康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机遇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支撑健康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催生生命健康服务新业态。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3D细胞打印技术等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一系列新技术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信息技术推动健康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并向全球扩散和转移;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催生基因检测、远程医疗、个性化治疗等健康服务新业态。

在健康制造业生产技术方面,组织工程、药物芯片、远程会诊手术车、数字化X线诊断车、新型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等新技术突飞猛进,极大程度改变了传统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空间;乳品、饮料、功能食品等产品需求的增加,给食品制药机械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二)政策利好,生命健康产业赢得黄金发展期。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提出“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印发,提出了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培育相关支撑产业,加快医疗、药品、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四项主要任务;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作为国家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和金融改革试验区,多个领域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2011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组织制定了《“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2011—2020)》,食品制药机械行业被列入该工程行动

计划,我市食品制药机械行业作为我国食品制药机械行业的国家级基地,无疑将成为承接食品制药机械国家数控装备创新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2014年初颁布的《关于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将生

命健康产业作为我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多个政策层面的利好,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环境。

(三)市场空间巨大,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市人口基数庞大,人口老龄化趋势、大众保健意识增强、个性化营养需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促使健康消费需求由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向疾病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服务需求转变,近年来,我市居民保健消费的支出持续增加。同时,我市在医疗健康服务、医药商贸与物流配送服务、健康装备制造、中药材种植加工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拥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面临的挑战

从投资风险看,生命健康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回收期长的“三高一长”特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比较差,投资者往往慎之又慎。从市场竞争看,全国各地已经有一批健康产业的先行发展区,广州、上海、成都、深圳、珠海、苏州等都有相关的健康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且发展向好;我市周边地区也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宁波、绍兴、台州、金华等地在医药化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杭州、上海在医疗服务业发展方面优势突出,生命健康产业开始形成全国竞相发展的局面,对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压力。另外,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周边城市乃至国外水平相对较高的健康产业对我市形成强大的辐射,导致本属于我市的健康需求特别是高端健康服务需求严重流失,一定程度影响我市健康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从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向看,2013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国

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加,技术垄断、企业并购、合资经营、贸易壁垒等等,对我市具有一定外向型特征的生命健康产业,尤其是食品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消耗量增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企业利润空间减小,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增大,尤其是中小企业的

生存面临巨大的压力,产业发展的主流不再是规模的扩张,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体制机制看,健康产业发展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许多环节均需要省级和国家的审批,诸如机构的设立、对外合作、健康产品进出口、异地养老保险问题等都需要国家层面的批准,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健康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生产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开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人们对于生命健康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医疗服务为主体的健康服务和以医药化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体的生产行业方面,体制、机制、观念和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市生命健康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规模不能适应我市人口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基于需求的市场增长和产能扩张动力相对缺乏。

从产业层次看,我市食品制药机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产行业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优势不明显,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经济贡献看,我生命健康产业的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税收贡献额相对较小。

从人才支撑看,具有研发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端生命健康产业人才严重缺乏,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多为外地企业引进人员;动手能力强、反应快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也普遍不足,养生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体检服务、健身健体等健康服务机构专业从业人员少、服务价格高,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总体而言,目前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初步估算,2013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0%,与发达国家平均15%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健康服务体系薄弱,不能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后对生命健康产业的需求,不能适应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亟须加以重点解决。

第二部分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紧紧抓住全球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顺应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新期待,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研发一批核心技术,培养一批职业化人才。努力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命健康产业新格局,力争成为海西经济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先导城市。

(一)基本思路

实施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培育提升“123456”工程,即以构筑温州特色的现代生命健康产业体系为目标,把温州建成为国家级食品制药设备产业中心、浙南闽北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三业并举”,做大服务业、做强制造业、做精种植养殖业,构建生命健康科技研发、医药商贸物流服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四大平台,推进都市医疗健康养老服务、食品制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海洋生物产业化五大基地建设,实施生命健康产业培育提升六化工程。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也要立足于生命健康产业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征,加强政府的调控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二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跨越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定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同时根据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科学安排产业发展时序,集中开展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综合效应突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努力打通关键产业链,提高行业的整体自给率和技术水平。

三是坚持集群建设和协同配套相结合。打造集聚先进要素资源的国家级产业

基地,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龙头型项目;同时要按照打造现代产

业集群的要求,注重产业配套和协同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

四是坚持科技引领和机制创新相结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

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大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力度。同时,坚持优化产业

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推动企业商

业模式创新,优化产业组织和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产业快速成

长,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优势特色领域

不断拓宽,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基地、园区以及产业集群具备一定的国际影

响力,科技创新能力国内领先。

1、扩大产业规模。到2020年底,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年增加值达到780亿元,

其中:医疗健康服务业实现总收入300亿元,在201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生命

健康生产制造业(含食品制药机械、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医

疗器械、保健食品)总产值达310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60%;其中,食药机

械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符合GAP等规范标准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00

亩,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种植养殖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100亿元;医药流

通企业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在2013年的基础上(67.1亿)累计增长78.84%。

到2020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具体目标如表3所示。

表3 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经济目标(2014-2020年)

经济目标(产值或业务产业类型行业名称

2013年(亿元)2020年(亿元)年均增

服务业医疗服务134.06

300健康服务

养老服务

医药商贸与物流67.1120

制造业

食品制药机械140.6200

医药及器械制造(含保健产品)3060农业

中药材种植养殖2580

有机农产品种植20

合计:396.76780

社会资本办医、健康体检、护理康复、健康养老、中医保健、休闲养生、健

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健康保险等服务业全面优化发展,打造3-5个以

健康服务、高端医疗、养生保健为核心功能的都市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基地),

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和资源配置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千人医疗资源

拥有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打造2-3家以健康养老服务业

为主的市级产业集聚区(街区),各县(市、区)建成1所以上200张床位以上

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20分钟服务圈;每千名老年人拥

有社会养老床位达到60张,其中机构床位数不少于50张;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

位比例不低于60%,民办(民营)机构床位占比力争达到70%;全市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提供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满足全社会多元化医

疗、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食品制药生产设备制造、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康复器具、保健食品、健身装备等研发、医药商贸与流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与知名品牌;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生态农产品和海洋产品,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和培育知名品牌。

2、提升产业水平。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命健康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品牌化为手段,培育一批具备区域和全国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名牌产品和特色服务项目。在建设好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入,建设一批高端、特需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养生保健服务、健康管理、临终关怀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企业,使我市生命健康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着力推动食品制药生产设备制造、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制造、中药材种植、医药中间产品、原料药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药品和器械生产技术水平;实施健康产业标准化发展战略,推动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养生保健、健康管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和食品制药生产设备制造、生物制药、医药器械和装备生产、中药材种植养殖、医药商贸交易服务等生命健康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3、提高产业层次。以国家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发展环境,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和引进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引进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医疗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健康体检、健康管理机构,通过产业链拓展和能力提升,率先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社会资本办医”、“健康养老”示范城市。使我市成为海西经济区内最大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群集地之一。

按照打造海西经济区一流、全国领先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地的要求,加强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具备承接现代生命健康科技研发和孵化能力的研究院、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更新产业发展理念,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手笔,主动承担省级、国家级健康产业发展的会议会展、课题研究、企业孵化、产业体制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等特定功能和任务;积极举办国际级、国家级、省级生命健康产业论坛、博览会;建设覆盖全市的现代健康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从事生命健康信息服务的企业;设立生命健康产业

投资基金,扶植一批生命健康上市企业;建成区域性的生命健康产业职业化人才培养基地。

4、扩大辐射范围。巩固提升现有医疗服务、养老服务、食品制药生产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草药种植养殖、健康职业人才培养、医药器械交易服务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加大对生态资源、湿地公园、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优势资源的挖掘开发力度,迅速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企业技术和品牌优势;扩大辐射范围,建成覆盖全市、在浙南闽北区域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医药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服务网络;搭建产业高端人才和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具有区域和全国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研发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范围广、利税贡献大的生命健康企业。

(四)发展策略

1、产业化。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规模化、企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打破生命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服务业只能作为事业型机构来发展的传统观念,在巩固提升事业型、公共产品型健康服务机构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商品化的手段推动健康服务新业态以及健康制造业、健康种养业的产业化发展,尽快实现产业规模的扩大。

2、集聚化。集聚化发展是快速形成产业规模的有效手段。要依托现有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在交通区位条件好、生态环境优、产业基础扎实的区域,按照产城融合理念,规划建设一批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基地、产业园区和特色功能区,同时强化集聚区共性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集聚区从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形成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共振效应。

3、高端化。高端化是解决产品低端、产业粗放发展的有效手段。要以国际视野,以国家级水平大手笔规划建设一批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基地、产业园、功能区等载体。要加大生命健康产业研发孵化力度,引入先进技术,发展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要顺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升级的要求,以个性化、人性化、规范化为方向,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升级发展。

4、品牌化。品牌化是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一是要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生命健康产业生产企业、服务品牌、科研院所、孵化机

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迅速提高我市生命健康产业知名度;二是要培育我市生命健康产业本土品牌,鼓励本土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和服务机构争创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品牌;三是要积极承接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会议会展、商品交易、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功能区建设。

5、信息化。信息化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率,节约管理成本的有效手段。要以我市卫生信息系统、养老信息系统、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为基础,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衔接,引进国内一流信息技术,迅速提高健康服务业、健康制造业、健康种养业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电子商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互动、面对面服务与远程服务相结合的现代生命健康产业信息载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全市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探索构建健康云,提高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健康服务的智能化发展。

6、国际化。国际化是对接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先进水平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我市健康产业标准与国际健康产业标准接轨,引入国际健康产业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我市的健康产业,充分利用温州的区位优势和海外温州人资源,推动健康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市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国际辐射能力。

二、重点领域

根据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基础和发展思路,今后三年,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服务、食品制药设备、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及健康装备制造,提升中药材和生态农产品种植养殖产业,培育保健食品产业,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

(一)生命健康服务业

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多种形式的生命健康服务,着力增加供给、优化服务、扩大消费,重点发展高端、特需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居家照顾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医药配送服务,商业健康保险,养生度假、运动休闲服务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

健康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我市打造成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海西经济区内一流的医疗健康服务高地,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医疗健康服务。

(1)整合全市医疗资源,推进全市各大医院的新建、迁(扩)建、升级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引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在巩固提升以诊断、治疗为主体的临床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预防医学服务、检验医学服务和康复医学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以个性化、人性化为方向,推动技术含量高、以专科专病治疗为主的高端医疗服务和特色医疗服务的发展。鼓励公立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混合所有制、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实现非医疗服务项目、非基本医疗服务项目、高端、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推进社会资本办医向纵深发展。

(2)鼓励医疗机构运用现代科技与服务,通过技术、管理、品牌和资金等多种形式合作合资,投向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生育、整形美容等领域,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上述生命健康服务机构,推进服务专业化,延伸健康服务产业链,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模式,满足全社会多元化健康需求。

(3)学习和参照台湾等地的做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生活照顾、症状控制及心理辅导等支持性和照护性的帮助。引导和鼓励现有医疗机构开展由专业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社会志愿者、心理医生等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探索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的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专门临终关怀医院和临终关怀连锁服务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临终关怀服务。

2、养老服务。切实满足广大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以开展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立足我市民营资本、民间组织相对活跃的优势,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在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编制《温州市老年人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制定专项政策,进一步改善现有公立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设备和环境,形成居家养

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格局;探索日间照顾、长期照顾等不同的服务形式;推广老龄文体活动,发展丰富多样的养老文化产业。

(1)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养医结合机制;研究制订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设置标准,支持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凡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均可纳入定点范围;强化养老机构的医疗、康复、护理、保健功能建设,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以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疗养医院、临终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护理养老服务,实现医养一体;拓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延伸至家庭,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优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2)借鉴国际先进养老模式,在巩固提升公益性养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市场化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度假式养老服务,打造国家级养老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以“孝老、敬老、爱老、助老”为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一批公益性养老机构,完善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门球场、健身路径、休闲广场等老年活动场所。完善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小型乡镇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转型发展。探索实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的模式,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推动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3)把握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趋势,吸取并借鉴国外先进养老理念和养老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鼓励用市场化手段发展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档次不同、形式多样的供养型、颐养型、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纽带,以高端老年客户为目标,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高标准、全方位、一站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积极拓展养老服务范围和内容,发展老年保健、老年娱乐、老年体育、老年文化、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更多的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发挥我市生态和自然条件优势,利用湿地公园以及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以养老地产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一批老年公寓、养老城、老年农

庄、特色生态老年休闲区,为老年人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打造国家度假式养老服务示范区。鼓励发展连锁性度假式养老服务基地,构建集老年旅游、老年观光、老年养生、老年保健、老年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度假式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引进国际有影响力的养老综合体品牌,建设国际标准的养老综合体和区域运营中心或区域总部。

3、养生保健服务。推进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培育健康文化,提高居民养生保健意识,重点针对亚健康,大力倡导养生保健理念,推动实现由“治已病”向“治未病”方向转变,着力发展以中华传统医学为依托的养生保健服务,积极引入国外养生保健服务,努力拓展养生保健服务内容,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式与西式相融合的养生保健服务体系;依托我市自然山水、生态气候以及历史文化等资源,推进运动、健康、养生、旅游相互融合的养生旅游资源开发,通过资源深度开发、休闲设施完善配套,建设一批养生康复示范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生命健康养生基地,初步将温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医疗养生旅游目的地和重要休闲度假城市。

(1)以我国传统中医为基础,大力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养生保健服务,打造高端中医养生保健基地。按照中医推崇阴阳平衡、应势利导、顺应自然的理念,发挥其治养结合的优势,让科学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通过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走近老百姓身边,推动以传统中医养生为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的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鼓励发展中医养生馆、中医养生街区,重点利用传统医学的针灸、火罐、刮痧、推拿、按摩、药浴、艾灸等技术,提供中医理疗、中医养生、中医保健等服务。

(2)加大养生保健服务市场开放力度,大力引进国外养生保健机构,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服务标准,大力发展水疗(SPA)、瑜伽、泰式按摩、韩式汗蒸、芬兰浴等养生保健项目,成为引入国外标准健康养生保健服务的先行示范地。

(3)拓展养生保健服务内容。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拓展养生服务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山地、地热、海岛等资源优势,着力拓展运动休闲、温泉浴场、生态步道等养生服务新项目;发挥绿色有机农产品丰富的优势,鼓励

发展食疗养生保健;发挥我市中药材丰富、药性佳、品质好的优势,发展药膳、药浴、药熏等中药养生保健服务。

4、健康管理。按照提高国民健康素质、降低社会医疗开支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依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全民性健康管理服务,着力拓展高端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构建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1)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就诊指导、就诊预约等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在大型医院体检中心、独立体检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中进一步拓展集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建立于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以市场为导向,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认证体系,重点培育和引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机构,培育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

(2)个性化健康管理。强化健康管理的市场细分,针对高端健康管理需求,重点发展以个人健康状况的检查监测、评估咨询、恶性疾患筛查与控制、个人健康维护与支持、个人养生与保健、个人健康顾问、个人健康指导、导医导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加大对儿童健康管理的力度,利用信息化技术,构筑从体质检测评估、营养处方、运动处方、心理评估及健康心理处方、健康档案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健康管理体系。鼓励发展以会所形式、会员制模式运作的社会化健康管理机构,提供点对点、人对人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3)发展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发扬传统医学在中医保健、美容养生、调理康复、养生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和临床技巧,建立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的健康检测评估机构,提供优质、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医疗等健康服务,打造融合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和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业。

5、健康信息服务。制定相关信息数据标准,加强医院、医疗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和网络设施,尽快实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共享。

(1)加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面向全民的健康管理,加强全民性的常规体检工作, 开展人群健康指标和常用检验指标数据的采集,构建基于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民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大力发展健康物联网、健康云计算、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管理等前沿健康科技产业,建设面向全民的健康咨询服务平台,提供基于体检数据的健康分析及保健建议;搭建现代健康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鼓励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与各个医院临床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互连互通的健康数据库系统,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建立民就医诊疗、健康体检、健康服务信息的共享机制;引导健康管理服务向集约管理、分散经营、贴身服务、产业联合的方向发展,强化健康数据集成和信息集成,打造“健康云”,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

(2)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区域生命健康资源,探索发展网络医院,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逐步建立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平等竞争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的卫生信息化相关服务系统,以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源投入结合,开发便捷、实用的医疗信息服务应用,推进“智慧卫生”、“智慧养老”产业化发展。

(3)支持研制、推广适应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需求的低成本数字化健康设备与信息系统;逐步扩大数字化医疗设备配备,探索发展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促进各类健康信息采集终端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以信息化为手段,整顿服务秩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实现健康服务的拓展和延伸,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水平,使健康信息服务成为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亮点。

6、残疾人康复服务。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由残疾人康复技术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有关社会资源共同形成康复技术指导网络;依托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特殊学校、民政福利机构、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形成残疾人康复社会化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残疾人康复产业,推进服务专业化,延伸康复服务产业链,满足残疾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康复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