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整理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整理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整理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整理

1.联合国的建立

联合国的创立:

联合国(United Nations)是接受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所在义务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它是一个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般政治性组织。

其筹建工作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941年的《伦敦宣言》;(2)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3)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4)1943年的《普遍安全宣言》;(5)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6)雅尔塔会议;(7)旧金山会议。

联合国组织的宗旨和原则,规定在《联合国宪章》的序文和第1条及第2条中。这3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宪章的纲领和核心。

《联合国宪章》第1条将联合国的宗旨规定为四项:

(一)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发展各国的友好关系

(三)促进国际间有关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合作

(四)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原则: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二)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原则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四)禁止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

(五)集体协助原则

(六)却是非会员遵行宪章的原则

(七)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内政原则

2.联合国的发展

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3.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1)大会General Assembly

(2)安全理事会Security Council

(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4)托管理事会Trusteeship Council

(5)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6)秘书处Secretariat

从管辖范围来看,这些机关可以分为:(1)一级机构。联合国内并没有像一个国家政府那样统管其全部工作的权力中心。大会,虽然职能范围非常广泛,但主要是一个审议机构,权力有限。安理会,虽然可以做出对会员国有法律拘束力的决定,权力很大,但其主要责任只是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职能范围有限。不过,从总体上分析,大会和安理会分别掌握着联合国的主要职权。此外,秘书处虽不是一个权力机构,但负责联合国的全部行政和秘书事务。因此,这几个机关可以说是中央一级的,堪称联合国的第一机构。(2)二级机构。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虽然都是联合国明确管辖范围的主要机关,但按宪章规定,两者都是在大会权力下进行工作的。因此,他们可称为联合国的第二级机构。

(3)司法机构。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

除上述6个主要机关外,联合国还可以依宪章设立认为执行其这能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机关。它们有常设的,也有暂时的。有属于政治方面的,有属于经济、社会、技术等其他方面的。如安理会的存在于1948—1950年的印度巴基斯坦委员会,经社理事会的自然资源委员会,经社理事会的人口委员会等等。

4.联合国的作用

在联合国建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性质遭到霸权主义的扭曲,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执行。它最早被美国所控制,成了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甚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发动侵朝战争。20世纪60年代,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大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有: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20世纪80—90年代,它在维和方面、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但是,从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度甚至有所削弱。

5.新世纪以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世纪以来联合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多极化与单极倾向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全球和联合国内进行着;与多极化并存的分散化趋势的出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联合国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下列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安全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问题将在联合国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

二、联合国改革:

1、安理会改革

安理会(Security Council – SC)职权

安理会的职权主要是执行性的,它在联合国机构体系占有首要的政治地位,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机关。安理会有权作出根据宪章规定全体会员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决定。安理会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负主要责任。安理会在联合国的6个主要机关中占据首要的政治地位。最初,安理会由中、法、苏、美、英5个常任理事国和其他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到20世纪60年代初,联合国会员国增加到110多个,亚非国家占一半以上。它们强烈要求扩大安理会已增加亚非国家的席位。经过长达8年的讨论,于1963年修改宪章第23条,将非常任理事国名额扩大到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一出席并投票的会员国的2/3赞成票选出,任期2年;交替改选,每年改选5个。改选时不得连选连任。大会在选举非常任理事国时,应该考虑的条件主要是:为联合国所作的

贡献大小;平衡的地理分配。

联合国本来是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意志建立起来的,目的在于利用以前从未有过的有效手段保障和平。战前存在的国际联盟留下了一份重要的遗产:为了停战,不可缺少所有主要大国的干预。因此,为确保主要大国的干预,赋予了美国、苏联、法国、英国和中国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的特殊地位。

安理会改革的历史背景

安理会改革工作小组于1994年1月开始活动。联合国宪章第108条规定,修正案需要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大会2/3多数票支持才告通过。

否决权的使用和安理会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安理会改革显得更为急迫。(在安理会的前25年中,否决权几乎成了苏联的代名词

冷战结束后,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被提上日程。1993年,第48届联大决定成立安理会改革专门工作组。1997年3月,第51届联大主席拉扎利以安理会改革工作组主席身份提出安理会改革一揽子方案。主要内容是:安理会将增加5个常任理事国(两个发达国家,亚、非、拉各一个国家),4个非常任理事国(亚、非、拉、东欧地区各一席)。新常任理事国不享有否决权,对维和行动应缴纳一定比例的额外摊款;敦促现任常任理事国仅限于在根据“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时使用否决权;新常任理事国当选后的一周内即对《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将安理会通过决议所需的9票改为15票等。

几年来,每一届联大会议都对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进行讨论,但因为安理会扩大规模、增加常任理事国和否决权等问题涉及各方利益,各类改革方案分歧都很大,难以取得广泛共识,改革迄今未取得实质进展。最近,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4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纽约举行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4国将在今后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006年各国立场

中国:坚决反对强行表决任何尚存重大分歧的方案

巴基斯坦:反对安理会增常立场不针对某国

俄罗斯、加拿大:反对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四国提案

英国、丹麦、乌克兰:支持四国提案

朝鲜:日本没有资格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韩国:反对为安理会改革设置期限

美国:不认为“四国联盟”提出的安理会扩大决议草案有助于加强联合国。

五常否决权评价

所谓否决权(Veto,亦可称Veto right或Veto power)是一个通俗的名称,而不是正式的法律用语。有关否决权的法律条文见之于《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七条:

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这一条款的含意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任何实质性的决议草案都必须得到九票以上的赞成票,其中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才能通过。如果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即使该决议草案得到九票以上的赞成,亦不能通过。但常任理事国的弃权票不能阻止获得九票以上的决议草案的通过。这就是所谓否决权的含意。

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和安理会之间存在本质上的不公平是阻碍安理会改革进展的根本性困难的主要原因。

面对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非常任理事国的投票几乎不具任何影响力。

需要说明,在国际政治中,非常任理事国的重要性殷情况而有所差异。为了在安理会形成决议,15国中要有9国投票赞成。因此,如果非常任理事国之间能够进行协调而达成协议,非常任理事国也能够团结一致,行使事实上的否决权。5个常任理事国为了争取议案获得通过,至少要争取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同意。“我对安理会改革不发表评论,我有否决权。”当一位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被问及安理会改革时,他这样对记者说。

2004 年以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国为代表的一批“发展壮大”的国家强烈呼吁增加安理会理事国的席位,并且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终极目的,他们自恃人多、钱多,公开表示不当无权的非常任理事国,要当就要当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要打破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现任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五常特权”。其中以日本最为积极,小泉政权甚至把“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施政的纲领,作为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一个特征。上述国家甚至组成了一个“倶乐部联盟”,共同向联合国施压。

然而,事情总是有两面性。针对日德印巴等国的“集体行动”,巴基斯坦、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和肯尼亚等12国也组成了一个“咖啡俱乐部”,反对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它们只希望增加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以使安理会少些特权,多些民主和透明。

在这种状况下,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显得特别关键。出于全球战略和地缘政治的需要,各常任理事国的表态耐人寻味。美国在早先给日本开出“力挺”的支票后,看到今年为争取进入安理会各国“火拼”的劲头,一改去年的积极态度,转而趋于暧昧,表态相当谨慎。鲍威尔在9月底表示,美国不准备对谁应该或不应该加入安理会进一步发表意见。俄罗斯更是从内心里不欢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员,因为一旦扩员,俄罗斯担心其影响力会下降。法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有自己的小九九,尽管希拉克公开表示,法国希望扩大安理会的成员,暗地里鼓动自己在非洲的宗属国加入扩员的名单。英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口头上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主要看美国如何走,静观其变。

2003年成立了由16名在国际事务中有影响的人士组成的“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名人小组”,让他们全盘考虑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问题。11月30日,该小组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报告,建议安理会的席位从现在的15席增加到24席,并就此提出了两套备选方案。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撰写的这份报告中提出了两个改革方案,都是建议把安理会从15国扩充到24国。

其中一个方案建议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但新增的常任理事国没有否决权。这6个席位的候选国包括来自非洲的阿拉伯国家,例如埃及,以及亚洲、欧洲、拉美的主要国家。另外增加3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一方案得到德国、日本、巴西和印度的积极响应。

另一个方案则建议设立8个“半常任理事国”席位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半常任理事国”仍要进行选举,任期4年。这一方案得到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的支持。

名人小组提出安理会改革的4 项原则是,应让对联合国最有贡献的国家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应将一定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决策过程;改革不应损害安理会的效率;改革应使安理会更民主和更负责任。

托管理事会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是联合国负责监督托管领土行政管理的机构。托管制度的

目的是促进托管领土居民的进步以及托管领土向自治或独立方向的逐渐发展。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成立托管理事会,负责对置于国际托管制度下的领土实行管理,行使联合国关于除指定为战略地区之外的托管领土的职能。

据联合国宪章规定,适用于国际托管制度的领土是二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前国际联盟委任统治下的领土和大战后割自敌国的领土。原有托管领土11个,分别由英、美、法、比、澳、意、新西兰等国管理。到1980年11月为止这些托管地区先后获得独立,最后只剩下美国管理下的太平洋岛屿托管地,即密克罗尼西亚。托管理事会(Trusteeship Council -- TC) 是联合国实行国际托管制度的主要机构。适用于国际托管的土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前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和战后割离自敌国的土地。分战略托管地和非战略托管地两种。理事会由管理托管地的联合国会员国、不管理托管地的安理会理事国和联合国大会选举的其他不管理托管地的会员国(任期3年)组成。联合国成立时全世界有11个托管地,其中有10个相继独立。按规定,托管理事会一般每年5-6月举行一次会议,负责审议托管地管理国提交的报告,会同管理国接受和审查托管地居民的请愿书,定期派出视察团视察托管地情况等。以简单多数进行表决,但其决议须经联合国大会通过才能生效。

1994 年,最后一个托管国——美国管理下的太平洋岛屿战略托管地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部分岛屿独立,至此,世界上所有托管地区都已获得独立或自治,托管理事会的使命已完成。但它修改了其工作规则,在情况需要时还将履行其职责。

附加

目前正在酝酿联合国改革。而联合国改革首先就要修改《联合国宪章》。宪章的第108条做了相关规定:"本宪章之修正案经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表决并由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对于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发生效力。"根据这项规定,只要有三分之二会员国赞成,联大便可通过修改宪章的决议。现任五个常任理事国不能单独或集体阻挡表决,在表决中也无否决权。此后,根据宪章的上述规定,宪章修正案需有三分之二会员国(需包括所有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立法机构批准,才能生效。从这个意义上说,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立法机构拥有最后的否决功能。因此,联合国改革能否取得进展,取决于有关方案能否得到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支持。改革联合国现行机制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由于联合国改革关系到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权益乃至未来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根本问题,因此,在联合国内以及各国政治家和学者中对如何改革、改革的目的和目标以及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等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正是这种深刻的分歧使改革的进程十分艰难和缓慢。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改革问题被提上日程,其中,安理会的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1993年,第48届联大决定成立安理会改革专门工作组。1997年1月,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后,开始着手对联合国进行改革。3月,第51届联大主席拉扎利以安理会改革工作组主席身份提出安理会改革一揽子方案,建议安理会增加5个不享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两个发达国家,亚、非、拉各一席)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亚、非、拉、东欧地区各一席)。同年7月,安南就联合国改革问题向第51届联大提交了全面改革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削减财政支出和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等内容。

2003年11月,安南任命研究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专门就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挑战及联合国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2004年12月,该小组提出了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两个方案。一是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以及3个经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其中非洲和亚太地区各有2个常任理事国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1个常任理事国席位。二是增加8个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的半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两个半常任理事国席位。

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已开始联合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4个国家2004年曾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们将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另外,尼日利亚、南非和埃及都争取以非洲代表身份进入安理会。2005年2月,15个非洲国家的外长在举行会议时一致同意,在未来的联合国机构改革中,非洲国家应获得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印度尼西亚也在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安理会改革方案:

安理会是联合国六个主要机构之一,规模最小,但权力最大。按照《宪章》第24 条规定,全体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理会”, 并且只有它作出的决议具有强制性,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其他五个机构的决议均是建议性的,无约束力。在安理会内占有常任理事国席位,表明这个国家有能力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担负主要责任,发挥重大作用,对国际事务较之其他会员国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因此,安理会的改革,特别是增加常任理事国,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而是权力结构的变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整个改革的过程是一场争夺大国地位的斗争。

安理会改革的原因: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虽总体趋向缓和,世界的安全形势却陷入更加复杂化与碎裂化之中。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最重要、最具权威的机构,安理会在冷战后面临着更多的外在挑战。传统安全概念遭到颠覆。世界多元一体式的发展导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同时经济、社会、人道主义与生态等非军事资源领域的不稳定也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新威胁,如由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引发的大规模骚乱、恐慌等,这种威胁虽较隐蔽、冲突烈度小但影响范围广泛。此外,世界性战争虽未爆发,但因民族、种族、宗教、意识形态、领土争端等引发的地区冲突、国内冲突不断,局部战争热点反而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些安全威胁的存在不断挑战着安理会的传统维和机制。

其次,安理会的组成没有反映国际社会变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壮大的现实,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再次,跨国问题的日益增多,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国际社会构成威胁的明显上升。如安理会不进行相应改革,就难以适应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最后,成为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是各地区中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竭力争取的目标,被其视作充当“世界大国”或“地区大国”的主要标志。安理会改革方案:

关于安理会改革的五个方案:

美国―2+3‖方案

目前惟一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出的安理会改革方案。建议增加两个左右不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其中一个给予日本),以及2或3个按地区分配的非常任理事国。

安南―6+3‖方案

新增6个常任理事国,但不具备否决权,其中非洲和亚洲各占2个,欧洲1个,南北美洲共享1个名额;此外,新增3个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

安南―8+1‖方案

新增8个任期为4年并可连任的“准常任理事国”,其中亚洲、非洲和欧洲各有2个名额,南美洲和北美洲共享2个名额;同时将原有任期为2年的10个非常任理事国增加到11个,成员国的总数为24个。

―四国联盟‖―6+4‖方案

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其中4国将各得1个,其余2个留给非洲国家,新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可以等到安理会扩大完成的15年后再予以解决;新增4个任期2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由亚、非、拉和东欧4个地区平分。

―团结谋共识‖运动

“0+10”方案增加10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为2年或3年,可以连选连任。其中亚洲和非洲将各得3个,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得到2个,西欧和东欧各获1个。联合国的未来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已被公认为现代国际法的基础和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联合国是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和国家权益的惟一可依靠的国际组织。

欧洲国家从这次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教训。为了防止美国主宰一切国际事务,法、德等国代表在1999 年联大发言中强调,今后处理类似科索沃的问题仍应在联合国范围内解决,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与国联不同。当年国联的宗旨和任务只是维护和平,而联合国有三项任务,除维护和平与安全外,还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其基本自由之尊重‖的任务。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联合国对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正面临着大量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非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个使命只能由联合国来承担。

因此,真正威胁联合国命运的不是存亡问题,而是在21 世纪内联合国将长期面临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的问题。1999 年4 月25 日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通过的战略新概念以及北约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非北约成员的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军事干预表明,二次大战结束后建立的由以美、中、苏(俄)、英、法5 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核心的联合国主导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国际格局和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实际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新秩序观,一种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或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秩序观,在这种所谓的新秩序下强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行西方价值观,使之一统天下。另一种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观。

当前在联合国范围内,以下几个问题是斗争的焦点:

1 .维护和平与安全是否仍然是像《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那样由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担负首要责任,还是像克林顿在1999 年联大发言中所说:“联合国不是维持和平的惟一途径”?

2 .北约之类的地区组织与联合国之间是继续遵守《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那种从属关系,即…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采取任何行动”,还是像北约在科索沃所做的那样可以擅自行动或者将八国集团之类的

组织置于安理会之上?

3 .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遇到挑战。由于非国家行为体(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迅速上升,国家不再是国际事务中惟一的行为主体。

4 .人权是继续像《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三项任务之一,还是像安南秘书长所说的是联合国的首要任务:人权高于主权以及关于人道主义干预之争将长期在联合国内外展开激烈的争论。

5 .由于科索沃战争以及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和美国决定研制和部署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一场新的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军备竞赛,实际上已经开始,使国际裁军和联合国裁军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

6 .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扩大,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联合国如何引导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联合国在促进发展、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上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

各国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们正在为联合国的未来设计一幅新的蓝图。由于涉及各国的权益,他们的一系列设想很难一下子就变成现实,特别是很难导致彻底改变现行《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的结构。但是,他们将利用自己政治、经济、军事和舆论的优势,逐步把他们的主张引入联合国,使其一步一步地朝着符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方向演进,正像冷战结束以来他们已逐步把监督一国选举、监测国家内部人权状况、干预内部冲突和设立处理内战责任的战争罪犯法庭、建立国际刑事犯罪法院等引入联合国所做的那样。

从目前的趋势看,联合国未来的发展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继续是实现大国利益的工具,同时也将继续是协调国际关系的中心。但是,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内的大国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联合国内各种力量之间失去平衡,发展中国家在分化重组,不结盟运动作用明显下降,两极格局时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主导已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主导所代替。虽然未来的世界将是一超(美国)、多强(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也许还有印度)的格局,但因俄罗斯要重新崛起至少还需要10 一15 年时间,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中国仍将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虽然仍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力量,但已远不如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的状况,因此,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联合国事务基本上将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所左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将严重影响联合国的活动,甚至还有呈上升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国的作用和权威已经并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可能被削弱。联合国在冷战结束前后二、三年内曾经有过的辉煌时期将不再出现。

(二)按照现行《宪章》,联合国的中心任务仍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有两个方面正在发生变化:首先是安全概念的变化。一是把国内问题纳入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范畴。按照联合国创始人的思想和《宪章》的精神,联合国处理的是国家间或地区和全球性冲突所造成的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但是,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极力鼓吹一个国家的内部冲突“理所当然地涉及国际安全的问题”,叻干预主权国家内部事务制造理论依据。尽管近几年联合国干预内部冲突一再遭到挫折和失败,也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批评和反对,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然执意要推行它们的主张,并一步步地逼迫联合国朝这个方向走,一旦遇到中国和俄罗斯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反对时,它们就干脆避

开联合国,擅自进行干预,就像它们在科索沃所做的那样。二是扩大安全概念的内涵。在由瑞典前首相卡尔松和英联邦前秘书长兰法尔领导的…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 年初,递交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份关于联合国未来作用及其改革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三种安全概念,即集体安全、普遍安全和人民安全,把国际的、国内的和个人的安全统统纳入联合国的治理范围,实质也是在干涉各国国内事务,并对这三种不同的安全概念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处理方式。集体安全建立在军事力量的基础上,采用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的强制性手段;普遍安全则通过相互合作建立信任措施、增加军事透明度、逐步裁减军备和军队数量、把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生产和非军事化等方式来实现;人民安全是指由于饥饿、疾病、(政治)压制和违反人权等所造成的对个人安全的威胁,主张在联合国内设立人民请愿委员会,审理任何个人的申诉。近来,西方又在鼓吹建立所谓国际人权法庭,专门审判各国侵犯人权特别是种族清洗的主谋者。其次是安理会职能的扩大。近几年已经出现了这个趋势,如频繁使用强制性措施,加强预防性外交,将维和行动扩大到监督国家选举、建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实施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介入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等,并将防止核扩散、反对恐怖主义和划定国际边界等问题也拿到安理会讨论决定。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60年前,联合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成立了。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60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全世界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先后参加了筹备成立联合国的华盛顿会议、莫斯科会议、华盛顿橡树园会议和旧金山会议,为《联合国宪章》的正式生效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认真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切实履行联合国的各项义务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职责,在联合国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进步和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加深,中国以新的面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遵守联合国议案和决议,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在维护正义和国际秩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国际民主,建立更加公正、合理、互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既维护国际正义、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也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既维护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从全局出发解决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既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反对干涉国家内政的原则,也考虑在特殊情况下国际社会有权利有义务对一些国家采取维和、适当干预与预防措施的权利;既支持国际反恐、防扩散等维护国际安全的措施,也维护国际经济的正常秩序、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解决地区贫困问题。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解决国与国争端的基本准则,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精神。中国为促和平、求发展而采取的灵活、务实的态度,丰富了在联合国框架下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实践。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有了中国这一维护和平、稳定力量的积极参与,联合国才得以成为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并在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新兴市场,强劲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既是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的责任,也是对联合国充分履行促和平、求发展职能所做出的贡献。在25年时间里,中国解决了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联合国专家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在消除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世界贫困人口比率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实现了小康目标。去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达到11548亿美元,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到2020年左右,中国经济将实现第二个翻两番,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中国人民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宏伟蓝图过程中,必将惠及世界各国,成为对世界贡献更大的国家。

三是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积极提倡新型安全观,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搞对抗,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是通过对话、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中国注重与所有邻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积极参加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建设性贡献;努力推动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的建设,积极参与了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成功实践了新型安全观,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增进了军事互信,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随着自身的繁荣发展,中国在全球安全和全球繁荣中的责任也在增长。在防扩散和国际反恐斗争中,中国是一个关键的参与者。在尊重有关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下,中国积极参与了在柬埔寨、东帝汶、海地、刚果(金)等国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些国家不太愿意提供医护人员和工程人员的情况下,中国向各个维和区派出了大量军事观察员和工程、医疗部(分)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共派出2000余人次的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足迹几乎遍及所有的热点地区。中国签署并严格遵守了大多数国际条约和公约,积极参与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军控谈判,认真履行国际军控条约的各项规则。为提高军事透明度,中国建立和发展了适应新安全形势的国防白皮书制度,陆续发表了裁军和军控报告、国防政策白皮书等文件。目前,中国已同世界上146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外交关系,在103个国家设立了武官处,其中有74个国家在华设立了武官处。近年来,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了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与俄罗斯举行了“和平—2005”联合军事演习,与英、法等西方国家及巴基斯坦、印度举行了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与巴基斯坦在高海拔地区举行了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还组织外军观察员观摩了中国军队的军事演习。通过这些联合军事演习,加强了我军与各国军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四中国离不开联合国,联合国也离不开中国。作为联合国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愿意为联合国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正与联合国各成员国一起,致力于有效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反对任何国家绕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破坏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行动,逐步提高联合国的工作效率,合理利用联合国的各种资源,解决联合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中国主张各国就安理会改革进行广泛讨论以达成最大共识,提出了任何安理会改革方案都应该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防止联合国成员国发生分裂,防止安理会的有效性受到破坏的建设性意见。这说明,中国一贯认真履行着对联合国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再过几天,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及其成果将对联合国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届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参加会议,这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作用的重视和支

持,表明中国将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各领域的工作,为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实现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崇高目标做出不懈努力。

专题二:联合国会费

2006年12月2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就新的联合国会费比额编制办法通过决议,决定未来3年继续执行2000年制定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方法。按照现行比额表计算,中国在2007-2009年的会费比额将由2004-2006年度的2.05%上升2.667%,预计每年缴纳的会费额超过4000万美元,上涨幅度在各国当中位居前列。美国依然是缴纳会费最多的国家,达22%;居第二位的日本则由19.4%下降到16.6%;德国从8.7%略降至8.57%,仍居第三;第四位的英国从6.1%升至6.64%;紧跟其后的是法国,从6%升至6.3%;居其后5位的分别为:意大利5.1%、加拿大2.98%、西班牙2.97%、中国2.67%、墨西哥2.3%;印度从0.42%升至0.45%,俄罗斯也从1.1%增加到1.2%。至此围绕着联合国会费分摊是按“能力支付”还是“责任支付”的争论暂告一个段落。

会费的分摊及用途

会员国交纳的会费是联合国主要的经费和正常预算的来源,用于支付维持联合国机构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经常性开支,如: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用品及设备的购置与维修、通讯联络、会议服务、文件印刷等。

联合国宪章第十七条规定,联合国组织的会费“应由各会员国依照大会分配限额担负之”。各国应缴纳的会费数额由大会根据会费委员会建议批准的比额表确定,主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口以及支付能力等因素予以确定。此外,联合国会费还有最高和最低摊款限额的规定,从1974年开始,最高摊款限额不能超过整个预算的25%,最低不能低于0.001%。联合国大会第五委员会(行政及预算)和会费委员会每三年进行一次核查和调整。

实践证明,按会员国的支付能力分摊联合国经费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为大多数会员国所接受。

日本在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理由中,最强调经济力量的作用。日本常常使用的口号“无代表则无征税”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在联合国2/3的成员国中并不是达成意见一致的条件。经济力量并不与声望相关,也不能在联合国找到多少支持。

就安理会的成效来讲,日本政府建议吸纳“那些显然有能力承担执行决议的重担的国家,如提供经济援助”,和“那些愿意而且有充分能力为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贡献的国家。”

然而,日本把安理会席位与联合国预算分配联系起来以及利用预算争论取得安理会改革的激进做法不能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最终以失败告终。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的得分: 80.0 完成日期:2014年02月16日 18点2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3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共事业所具有的特征() ( B ) A.准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B.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C.准公共性、私人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D.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营利性 2.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如果主要提供公共物品,那么其所从事的活动就是 () ( C ) A.企业事务 B.经济事务 C.公共事务 D.私人事务 3.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 B ) A.广播、教育、卫生、气象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B.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 C.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 4.由一批学者设立的公共事业组织国际分类体系的简称是()。 ( B ) A.NACE B.ICNPO C.ISIC D.NCNPO 5.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

( B ) A.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B.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C.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D.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6.公共事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把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合而为一的社会 结构转变为()。 ( C ) A.国家—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B.政府—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C.国家—公共事业组织—团体 D.国家—私人组织—团体 7.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特征()。 ( C ) A.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B.时代性、单一性、层次性 C.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 D.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 B ) A.马克思 B.马斯洛 C.斯金纳 D.弗鲁姆 9.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 C ) A.政治性

最新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荐书(精选多篇)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荐书(精选多篇) 第一篇:公共事务管理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较高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策划能力与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做党政机关公务员,政府及社会事务中的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及街道管理、物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管理工作及咨询工作。 培养要求 (一)知识结构 通过理论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

1.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公文写作、英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2.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3.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保险学、民事法律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等专业知识。 (二)能力结构 通过技能训练、实验室模拟训练及实习实训,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掌握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技巧与管理艺术。 2. 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基层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实际 问题处理能力。

3. 熟悉并解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具有较强的事务管理、公关策划、交际开拓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素质要求 1. 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2. 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3. 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具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创新意 识。 4. 具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吃 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 主要课程

主要开设: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与法规、市政学、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概论、民事法律制度、保险学、大型公共活动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管理心理学等课程。 第二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 一、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及后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及高级职员。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社会实际,尤其是公共管理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财务管理、公共行政学、电子政务、市政管理学、公共事务管理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等等。就业前景 1、可到市、区、县、乡等各级社区管理委员会、民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工作部门从事规划、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 2、可到各企业(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物流公司等)和公共事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国际企业:从事国际商务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跨国公司:其拥有或控制以境外为基地的生产或服务机构。这种企业并不总是股份公司或私人公司,它们也可以是合作社或国家所有的实体。 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个或更多国际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种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确定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实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三、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其一,保护自己,免受国内商业周期风险和不确定性之累。 其二,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叩开正在成长的世界市场大门。其三,对日趋激烈的国外竞争做出反应。 其四,降低成本。 其五,通过到国外市场的内部去生产,跨国企业可绕过关税壁垒。 其六,跨国企业希望利用技术专长自己直接制造产品,而不是允许别人使用这种技术去生产产品。 四、国际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间接或被动的进出口阶段 (二)直接或主动地进出口阶段 (三)设立海外代理机构阶段 (四)成熟的多国导向型阶段 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理论、邓宁的折中理论及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运用。 1、垄断优势论:1、产品市场垄断优势; 2、生产要素垄断优势; 3、规模经济优势; 4、政府政策带来的优势 2、所有权优势:(1)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2)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3、区位优势:集群与国际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4、影响区位优势的因素:1、生产要素;2、市场定位;3、贸易壁垒;4、经营环境 5、内部化优势理论:厂商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而引起的不利因素如交易成本过高等,往往独占新技术、管理技能、信息、商标等无形资产,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将这些资产经由内部通道,而不是在外部市场进行知识转让,最后将产品或服务再行销售。 6、邓宁的折中理论:企业成功的直接投资取决于三个条件(1)具有所有权优势(2)具有区位优势(3)具有内部化优势,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或两个条件,企业就不应选择对外直接

《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

《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 1、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2、临时使用的土地能否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的土地期限是几年? 答:《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3、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非法转让土地或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擅建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超过批准数量占有土地,多占的土地如何处理?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5、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6、对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建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法律有哪些规定? 答:《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

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公共管理职能与公共管理目的相联系。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目的具体表现为公共管理目标与公共组织动机的统一。公共管理目的从价值形态上表明了公共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公共管理目的引导着公共管理职能,即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目的而相应设定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 第三,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公共事务,诸如外交、国防、公安、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信息、资源等。它们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公共管理职能还涉及公共组织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对自身机构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四,公共管理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共管理主体的权力。为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国家必然要赋予公共管理主体一定的权力,公共管理正是通过运用这些权力来实现其职能。 第五,公共管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静态方面来看,公共管理职能由多要素构成,各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严密的结构;从动态方面来看,整个职能体系的运行环环相扣,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因此,对公共管理职能进行分类考察,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正确处理好职能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科学化。 行政管理职能 职能,是指一定的人员或组织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是职与能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是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它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与基本方向,是行政行为本质的具体表现。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行政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在我国,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所有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政府行政系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诸如外交、国防、公安、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它们构成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行政管理职能还涉及政府为完成以上任务而对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我们一般称后者为机关管理,单独对其研究。 第三,行政管理职能强调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功能不同,它首先遇到的是政府管什么事,管多一点好还是管少一点好,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管理的作用。而行政管理功能只强调后一方面的内容。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责也不同,它又比后者增加了功能、作用的内容。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的国际化 A、借贷资本 B、生产资本 C、股票投资 D、债券投资 2、()又称成文法 A、英美法系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大陆法系 3、下面行业中易被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行业是() A、石油开采 B、餐饮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4、实施()战略的投资规模小,近年来成为生物技术、半导体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A、产品出口 B、特许经营 C、许可证贸易 D、并购 5、通用动力公司为了向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销售F—16战斗机,曾达成协议,规定在这4个国家制造及装配零件是属于() A、分包 B、许可证贸易 C、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D、合资企业 6、在同一产品线内加深产品档次,这是() A、差异型 B、特殊型 C、扩张型 D、加深型

7、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中心内容为() A、态度考评 B、业绩考评 C、能力考评 D、知识考评 8、()比较适合于从事多国性生产不久、产品标准化、技术稳定、地区分布不广的中小型国际企业 A、主子公司结构 B、国际事业部结构 C、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D、全球性网络结构 9、国际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是() A、传统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渗透性 10、()最适合于母企业规模不大,海外子公司数目较少且分布在邻近国家的情形 A、有出口分部的组织结构 B、母女结构 C、国际事业部组织结构 D、全球性组织结构 11、生产经营空洞化是实施()战略所必须应对的严峻问题 A、许可证贸易 B、特许经营 C、分包 D、战略联盟 12、“胞波”一词强调的是()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 A、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1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 A、制造业 B、金融业 C、电信业 E、服务业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上) 民政部培训中心主任 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孙树仁 大家好,欢迎学习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的培训课程。今天讲授的课程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社区服务,分成两讲,上午侧重于讲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体制创新,下午侧重于讲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 大家看到屏幕上有这样几行字,“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一席话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的,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的报告当中,又有这样的一席话“……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通过这两段话我们看到,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正是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这堂课上午的课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经济背景,也就是说在社区要加强公共事务的管理,需要怎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二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三是和大家交流和讨论有关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创新问题。我们想通过这三个问题使大家了解在社区里从事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背景、相关理论和我们在这样的背景、理论指导下从事社区事务管理面临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几个问题。 一、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一个大问题是基本的社会经济背景。 1、一个巨变、两个未变 关于我国的基本社会背景,理论界和政治界有很多表述,其中“一个巨变和两个未变”的现实要求我们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29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跃上了新的台阶。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巨大,经济总量已经占据世界第四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达到14%的水平,实现了超速发展,世界上的平均发展速度

国际企业管理考试题

简答题 1.国际企业宏观环境分析方法?G—PEST宏观分析方法(一)自然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政治环境(四)技术环境(五)社会文化环境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1、避免外部市场经营的不确定性2、降低交易费用3、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4、满足跨国公司生产体系中对中间产品、原材料的特定要求5、谋求转移价格的避税效应 5.国际市场营销类型? 被动的国际营销、偶然的国际营销、固定的国际营销、积极的国际营销 6国际企业文化整合策略?本土化策略、文化移植策略、文化相容策略、文化规避策略、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7.文化五维度模型?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长期与短期导向8.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哪些?、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寡占反应理论、小岛理论,小岛模式或FDI的日本模式 9.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国际营销的产品策略、国际营销的分销策略、国际营销的定价策略、国际营销的促销策略 10.具备哪些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策略?从国际营销实践看,具备如下条件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把价格定得很高,市场需求也不会大量减少。(2)高价使需求减少,因而产品减少,单位成本增加,但不至于抵消高价所带来的利益。(3)在高价情况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仍能独家经营,无其他竞争者。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尤其可以采用这样的定价策略。(4)把某种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还可以使人产生这种产品是高档产品的印象。 11.全球性组织结构分类?1.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 2.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 3.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 4.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5.全球性矩阵型组织结构 1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伊莱·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提出的该理论通过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和成本概念而有效地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个区域或国家应该利 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 素从事产品的生产,这样会 处于有利地位,而利用它相 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商 品生产,则处于比较不利的 地位。2国际分工——国际 贸易的结果会消除贸易国 间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 异,并且会使商品价格趋于 均等化。3商品贸易的结果 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在两国 间的间接移动,从而弥补生 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 的缺陷。 15.国际企业的分类? 1).从分工和组织结构 看,国际企业可分为以下类 型: 1)、水平型2)、垂直 型3)、混合型 2.)从经营内容看,国际 企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资源型2)、制造型 3)、服务型 3).从经济的价值取向看, 国际企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母国取向型2)、东 道国取向型3)、世界取向 型 4).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 分工的地理导向看,国际企 业可分为以下类型: 1)、内向型2)、外向型 16.国际企业环境适应模式 的发展过程?以自然地理 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以 政治经济为中心的环境适 应模式、以现代科学技术为 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以文 化信息为中心的环境适应 模式 17.合同生产进入海外市场 的优缺点?优点:相当于 租赁了当地企业的生产能 力,而又不必承担租赁所引 起的一系列工作,既节省了 资金又可迅速进入目标市 场特别是容量有限而发展 前途不大的市场。缺点:不 易物色到理想的合同制造 企业,同时还需要向对方提 供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 面的服务;本企业只赚取销 售利润而不能赚到生产利 润。 名词解释 1.对外直接投资:指一国企 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 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 取利润为主要目的投资。 2.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一 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 经济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 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 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域内 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 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 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 机体。 3文化冲突:指不同形态的 文化或者其文化因素之间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4.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 也叫“竞争优势”或“垄断优 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 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 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 技术创新能力、无形资产以 及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5.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特 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 优势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 方面的有利条件,包括优势 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 源、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 的社会经济和投资环境以 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6.国际企业:国际企业是指 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 品、技术、劳务、信息、资 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7.国际企业文化:国际企业 文化是指受民族文化、社区 文化等文化系统及政治、经 济、法律、教育、自然地理 等诸种因素影响,在国际企 业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员 工群体的心理水平状态与 管理行为习惯的总和。 8.跨文化沟通:通常指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 沟通行为。 9.交钥匙工程:是企业为东 道国建设一个工厂体系或 工程体系,承担全部设计、 建造、安装、操作人员培训、 调试以及试生产等活动。 10.并购:所谓并购是企业 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 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 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 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 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 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 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 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11.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 内部贸易所使用的价格,即 在一个国际企业运作系统 内,母公司与子公司间或各 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 时所约定的帐面销售价格。 12.国际企业战略管理: 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是国 际企业面对错综复杂、竞争 激烈的国际经营环境,同时, 以企业自身经营条件为出 发点所制定的具有全局性、 长远性、导向性和灵活性的 关于生产、营销、采购、财 务及人才培训等活动的跨 越国界的总体性谋划,包括 跨国经营总体目标的制定 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 ②国际企业战略管 理就是在全球竞争分析(包 括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 析)的基础上,建立国际企 业的战略模式、战略目标与 经营方向,进行战略规划, 并组织实施与控制的全过 程。 13.国际企业营销管理?是 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 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 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 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 的活动。 14.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 通过跨国经营,以企业的内 部市场取代企业的外部市 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所 带来的高额交易成本,打破 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及东道 国政府的阻挠与干预,防止 技术泄密、保持技术垄断地 位,通过内部转移价格策略 灵活转移资金和利润以逃 避关税和所得税等,使所有 权优势在内部进行配置,从 内部化中获利。 内部化优势是开展对 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内 部化优势决定国际企业如 何选择对外投资的形式和 规模。内部化优势越大,企 业越容易开展对外直接投 资 15.内部贸易?是指在跨国 公司内部开展的国际贸易, 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分支 机构之间,以及同一体系子 公司之间产生的相互提供 商品与劳务的交易。 论述题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始建于年,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人,教授、副教授人,博士人、硕士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 秉承“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致力于形成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突出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规范管理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以培养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松紧适度、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提升“四维育人”(知识、能力、素质、智慧)和“双研”(教师科研、学生考研)水平;在全校首行导师制,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多媒体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专科毕业生升本率连续多年保持在左右,届毕业生又创下了的历史新高。 建有“德州市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项,市厅级科研项目项,校级教研立项多项,主编和参编教材部,发表相关教学研究成果余篇,教研、科研获奖近项,其中市厅级获奖余项。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先后为德州市部分县市区进行干部培训千余人次。参与德州市政府绩效评估、德州市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论证和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的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共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能到管理类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或者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基层部门以及中小企业从事具体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通用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法纪素质: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遵守道德规范和纪律法规。 .身心健康素质: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信息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信息获取、评价、交流、传递和应用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专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各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基层公共管理组织中的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能力。 .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掌握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实现矩阵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为基础,结合专业特征形成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见表所示。目标栏内以(最低)、 (最高)来表示能力层级要求达到的程度。

准确界定公共事务管理组织职权

准确界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那么,究竟何谓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哪些事业单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实践中如何"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地把握和界定呢?这是目前机构编制部门在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以及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中,必须面对且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一、何谓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大家都知道,公共事务是指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王惠岩教授在《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一文中分析了公共事务的产生过程,他指出,个人经由社会契约而结成国家后,把裁判纠纷等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形成了政治权力。由此,国家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这些个人无法完成或不愿承担的事务,即公共事务。展开来说,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政治性公共事务是指与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相关,涉及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加以解决的公共事务,如军事、外交、司法、维护公共安全等;社会性公共事务是不必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的公共事务,如教育、科技、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等。伴随着公共事务的产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分工:一种是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其主体是各类

社会公益组织。另一种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即公共事务管理。目前,在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国家机关,二是执政党,三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四是依靠法律、法规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各类事业单位,五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治组织,六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组织。我们通常所讲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针对后一种社会分工而言的。 从理论上说,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一般由政府行政机关承担。正如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澜明同志在2004年西部地市编办主任培训班上的发言中,讲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时所指出的那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把过去由企业承担的和不应由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收回来……地方政府是社会管理事务的主要承担者,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机关人员编制比较紧张,机构也有总量限额,加之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往往对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管理力不从心,不得不采取变通的办法,将一部分职能交由事业单位承担。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这种授权、委托的作法虽说是一种过渡性的、临时性的变通措施,但却是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客观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与历次机构改革要求实行"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是相悖的。长久以来,这些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如我省岳阳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仅市直414家事业单位当中,初步界定为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就有98家,从业人员达1600余

国际企业管理(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大纲 期末考试模拟题 (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1234 5文化控制体系利用组织文化来控制和影响雇员的行为与态度。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可以在工人中树立共同的准则、价值观、信念和传统。对 水平协调体系主要包括日常文书、直接交流、联络官角色、任务组、专职协调人和团队。对无论是非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还是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它们都没有形成法律实体。对评估国际战略联盟绩效指标主要包括: 管理过程、组织学习、竞争力、营销、财务指标。对 跨国合并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即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接管各家被合并公司的全部资产,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二是吸收合并(Merger),一家或若干家公司并入一家续存公司(Surving Corp),该续存公司接管被合并的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对 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建立起独立的生产基地;其缺点是被并购的企业资产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对资产的股价差距过大;或者由于跨文化因素多带来的并购后企业之间的整合问题。对 纵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跨越某一既定的商品空间与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商品的企业进行并购的行为。其主要特点是: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商品或劳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错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人和组织之间的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报酬和劳工关系等全部关系。对 投资新建子公司可以获得对当地子公司的最大程度的控制,但花费的时间较长,并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对 横向并购又称为水平并购,是指互相买卖投入和产出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或指一个公司将与本公司生产的前后工序相关的公司并购过来的企业并购行为。错跨文化培训可以降低外派人员和东道国经理的失败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业绩。培训方式和强度取决于外派人员在其任职中预期可能遇到的情况。对 培训强度是指要求培训者和受训者为海外任职的受训者做准备的努力程度。高强度培训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它包括更多的经验学习和广泛的语言培训,经常还有与当地雇员沟通。错 文化被定义为指导一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遍的共享的信念、准则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准则和价值观通过文化礼仪、传说和象征传递给今天的群体成员以及未来的群体成员。6789 10 11 12 13对14“十诫”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中对信徒的基本要求。错 15美国人比较强调个人成就、创新能力、自治力和冒险精神,因此,美国的个人主义色彩比较强。对 16际战略联盟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公司参与商务活动的合作性协定。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从研究开发到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价值链活动。对

社区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

社区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 一、公共文体设施管理的一般要领 1.社区内文体设施一般包括:网球场、游泳池、儿童活动中心、兵乓球室、台球室、棋牌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宣传栏等项目。 2.小区文体设施一般不收费或只收设施维护费,目的是为住户提供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3.住户使用文体设施时,一般凭业主证、住户证入场活动。 4.小区公共文体设施一般只为本区内住户提供服务,不对外开放营业。 二、网球场、健身房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 (1)管理员应于开场前10min到岗,不得无故延误。 (2)清洁球场、健身房卫生,特别做好休息椅的清洁,检查设施完好情况。 (3)打开网球场、健身房门迎接住户入场。 2.网球场、健身房入场一般程序 (1)网球场、健身房入场消费对业主采用会员制形式,对非业主采用购票入场形式。 (2)小区内业主应于每年12月10日前凭业主证办理会员证。 (3)业主进入网球场、健身房消费时:首先向文化管理员出示会员证;文化管理员核对会员证与使用人本人是否相符,如有疑问应验明其他证件直到无疑问;填写文体活动消费登记表,请业主在相应栏目内签名确认;请业主进入网球场健身房进行消费活动;活动结束后,文化管理员请业主在文体活动消费登记表相应栏目内签名确认。 (4)非业主进入网球场、健身房消费时:到管理处收银处购买入场活动门票;入场前向管理员出示门票;管理员将门票副券小心撕下妥善保管,正券交消费者本人保管;持票人进入场内消费。 (5)业主可采用电话预约或亲自填写网球场、健身房订场登记表,预约活动时间,管理员凭订场先后顺序准予业主使用网球场、健身房,在不影响业主活动的前提下,方可让非业主进场活动。 3.网球场、健身房公众管理规定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企业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在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是() A. 公司战略 B. 业务战略 C. 竞争战略 D. 职能战略 2. 经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将公司战略所包括的企业目标、发展方向和措施具体化,形成本业务单位具体的战略,即:() A. 扩张战略 B. 业务战略 C. 执行战略 D. 职能战略 3. BMW公司通过向顾客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运动型旅游轿车来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竞争。这属于() A. 低成本战略 B. 差异化战略 C. 集中成本领先战略 D. 成本领先战略 4. 为一家公司所拥有而别家公司没有或只有少数几个竞争者拥有的能力,如波音和空客在设计和制造大型商用飞机方面特别的技术能力,被称为() A. 核心能力 B. 稀有能力 C. 竞争能力 D. 技术能力 5. 在国际市场上,主动获得最好的原材料供应商,或者与最好的客户合作,采取的进攻战略是() A. 直接进攻 B. 规避进攻 C. 先发竞争战略 D. 收购 6. 贸易壁垒最直接的表现为() A. 配额 B. 许可证 C. 关税 D. 补贴 7. 某食品公司发布一种在东南亚国家销售的可可饮料,以满足当地人口味。这种战略是() A. 跨国战略 B. 多国战略 C. 地区战略 D. 国际战略 8. 美国波音公司将其绝大多数的生产和开发保留在母国,同时利用相同的销售力量在世界范围销售像波音757这样的飞机。他们的营销方式以价格和技术为核心,以美元报价和作为支付手段。这种跨国公司战略是() A. 跨国战略 B. 多国战略 C. 地区战略 D. 国际战略 9. 官僚控制体系涉及的机制不包括() A. 预算 B. 统计报告 C. 营利责任 D. 决策的集中化

物业公共服务(事务)管理工作指引

公共服务(事务)管理工作指引 一、公共服务 1.概念 公共服务是指直接影响业户感受的物业服务公司的服务活动。 这些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办公服务、有偿服务、社区配套便民服务、物业延伸服务、接待投诉、《公共服务指南》、业户资料等7个部分。 2.一般性原则 2.1物业公司办公服务的基本原则 (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2.1.1员工对内分工,对外不分工;办公人员得到充分授权,能处理绝大部分日常事务,而不是仅当信 息的传递者。 2.1.2办公服务不局限于业户亲自到物业公司办公室,只要业户有需求,可以采用物业公司已经明示的 联络方式,也可以找任何他所见之人。 2.1.3任何人接到业户需求,应确保业户能得到明确答复或解决,而不需业户再去找他人。 2.1.4前台柜台高度在70cm-80cm,以增加亲和力。 2.1.5办公时间和人员安排既满足业户需要,又要符合公司整体运作时间。公司常规办公时间8:30-17:30。同时应考虑在常规办公时间以外安排管理人员值班,进行办公服务,管理人员值班应得到授权,能处理常规事务。在对外承诺的办公时间以外,不安排管理人员值班,一般由值班操作人员或监控中心人员处理紧急事宜。 2.1.6操作人员值班结合物业公司物业特点,由办公室确定。 2.1.7在对外承诺的办公时间内,管理人员值班岗必须确保有人在岗,即使吃饭等必须临时离开的,也 应做好临时接替安排。 2.1.8“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要求员工不能对业户回答“不知道”、“不清楚”、“你去找……” 等字词。确实遇到不能准确答复的问题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2.1.8.1在岗办公时,如有业户找到自己,而又不是自己职权或能力所能处理的,不能指使业户去找 这一个哪一个,而应请业户坐下稍等,自己联系到责任人来见业户;如果是业户来电,则可用转接电话形式,或者征得业户同意,先记录下,待联系好后及时回复。 2.1.8.2业主办理入住、装修申请、安装空调申请等,应审阅业主资料齐全否,即使不齐全或不能正 确判断,也可先收下已拿来的资料,告知补齐资料或找来责任人办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委业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运筹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学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市政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

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2]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 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