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论文样板:XX论文--论文正稿

课程论文样板:XX论文--论文正稿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论文)题目:现今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的研究与分析

作者班级

系别体育系专业体育教育

任课教师刘怀金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08年月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从2001年来国内体育期刊刊载有关休闲体育的论文进行了研究与归纳,分析了休闲体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休闲体育的内容和分类,休闲体育的功能和特征,休闲体育在高校中的积极作用,休闲体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休闲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建议。对促进休闲体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休闲休闲体育综述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leisure sports on the domestic sports periodical printing in China since 2001 and ha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isure sports fundamental research,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the cont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leisure sports,the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leisure sports,the positive role leisure sports play in university,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 different areas as well as the questions exist in leisure sports research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our count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t has a positive meaning i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eisur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Recreation,Leisure sports,Review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1 1 休闲体育理论研究的现状

1.1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

1.1.1 从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界定

1.1.2 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界定

1.1.3 从修养身心的角度来界定

1.2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1.2.1 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3)

1.2.2 我国休闲体育的开展现状 (3)

1.2.3 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4)

1.3 休闲体育的内容和分类 (4)

1.4 休闲体育的特征 (4)

1.5 休闲体育的功能 (4)

1.6 休闲体育的学校研究 (5)

1.6.1 休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5)

1.6.2 学校开展休闲体育存在的问题 (5)

1.6.3 发展策略和趋势 (5)

1.7 休闲体育的地区研究 (6)

1.7.1 我国西部地区休闲体育的开发 (6)

1.7.2 我国发达地区休闲体育的情况 (6)

1.8 休闲体育的产业开发研究 (6)

1.9 对国外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的研究 (7)

2 休闲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7)

2.1 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尚不够清晰 (7)

2.2 休闲体育项目策划水平较低 (7)

2.3 休闲体育在学校研究层面的广度不够 (7)

2.4 休闲体育研究的针对性相对狭窄 (7)

2.5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方向性问题 (8)

2.6 从生理学角度认识休闲体育 (8)

3 对发展我国休闲体育的建议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进入21世纪,信息革命导致了人类生产、生活和认识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普遍得到了改善。1995年5月,国家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3个“长假日”,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14天,标志着我国正步入休闲时代。可是当我们欣喜自己生活质量提高的时候,却发现生命质量在急剧下降。繁忙的工作使得人们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健康状况严重受到威胁。于是人们开始努力寻找一种可以获得身心真正解放的方式,休闲体育便应运而生。有关该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掌握和了解休闲体育的现状,特将几年来该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1 休闲体育理论研究的现状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国内学者对于休闲体育的研究在21世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其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参考了中国期刊网以及相关资料,从2001年至今,有关该方面的文章已经近200篇。另外也有著作产出,如1992年王雅林等编写了《闲暇社会学》一书,马惠娣主编了“休闲研究译丛”一套五本译著。这些著作不是关于休闲体育的专著,却是休闲体育的理论发端。2004年,胡小明主编了《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休闲体育理论在国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度。总览近年来国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

由于休闲体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人们大都从分析休闲的英文译意来理解休闲,在理解休闲的基础上来界定休闲体育。但是由于对“Recreation”、“Leisure”的理解不同,对“Leisure Sport”的翻译也就出现了多种译法,例如:余暇体育、闲暇体育等,改革开放初期卢元镇教授甚至把它称之为“消遣的运动”。然而结合中国人的行为习惯,用“休闲体育”一词标记哲学意义上的“Leisure Sport”含义,要比余暇体育全面、准确得多,同时也更符合汉语的习惯[1]。纵观近几年的文献,对休闲体育的界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1.1.1从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界定

有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是指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以此来丰富文娱生活,发展人的志趣、才能和个性[1]。亦有人认为,休闲运动是余暇中深受参与者喜爱且有益于身心的身体活动。休闲体育是针对竞技体育而言的,是人们在闲暇中从事的有益于身心愉悦健康的体育活动[2]。还有学者认为体育休闲并非一种新的

体育形式,它是指人们利用暇余时间为了达到休闲、健身、消遣、娱乐等多种目的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3]。周莹和申萍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之后将休闲体育归纳为:闲暇体育是在一种体育思想指导下,在闲暇时间内,为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宣泄等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4]。

1.1.2 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界定

有一些学者认为休闲体育具有趣味性强、随意自由性大的特点,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愉悦身心,强调人的精神体验,认为休闲体育指的是活动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体育活动为背景的能够促进身心调节、达到自我愉悦的积极精神体验。在这个定义中强调的是休闲时间自我愉悦,而没有涉及到工作时间。也有人认为,“休闲体育”就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运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心锻炼,开展多种形式、内容多样的身体娱乐和消遣活动,它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来调节身心,并在其中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休闲体育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交际手段。其实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卢元镇教授就提到了国内存在游戏和体育娱乐这样的活动,这时他甚至将国外的Leisure翻译成了“消遣”[1]。这些观点主要强调了休闲体育能够使人获得一般体育不能带给人们的精神方面的情感体验。

1.1.3 从修养身心的角度来界定

有一些学者认为,正是因为休闲体育能够愉悦人的身心,从而对人的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从两个方面对休闲体育进行了界定,是对休闲体育价值的进一步的补充并将休闲体育定义为: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为达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另外有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5]。

以上对休闲体育概念特点的分类并没有完全清晰的边界,它们的划分是相对的,只是对休闲体育理解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应用哲学的方法,从意义和价值的角度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余暇体育(文章最后于涛指出对于Leisure Sport 的解释用休闲体育要比余暇体育更为全面和准确)定位在“行为方式”的层面,将其定义为: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基础上,人们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一种现代体育行为方式[1]。休闲体育不仅要含有时间、活动的内容,而且更应该要带着一种自觉创造、自由、积极的主观态度去参与、去体验。因此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5]。这些解释与现代生活中的休闲体育更具亲和力,但它们没有很好的说明休闲体育的特有属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2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早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休闲体育方式。“乐舞”就是其中之一。商周时期的武舞、礼武、健武,宋代的秧歌、高跷、舞狮等[5]。

远先生旅欧归来途经澳门时说:

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3

运动训练与竞赛和身体锻炼三个比较严肃的部分外,还存在一种大量的社会现象:把体育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得到休息、放松、享受。我们通常称这类活动为游戏(Play)、体育娱乐(Physical Recreation),国外把这类活动归为消遣(Leisure)[1]。卢元镇先生还指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担负起对休闲教育的任务。”1992年王雅林等编着了《闲暇社会学》一书,从社会学角度对闲暇问题进行了研究。2001年,马惠娣发表了“休闲问题理论探究”一文,对休闲本质和休闲传统进行了探讨[6]。从国内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来看,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是在进入21世纪才掀起了研究的狂潮,从2001年开始休闲体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开始急剧增加,从这方面可以观窥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总体态势。

1.2.1 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休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口的城市化,城市化为体育休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设施条件;总结成三个标志:一是有闲,二是有钱,三是有心情。大部分休闲体育研究人员认为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主要有:1)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状态,人们有了足够的时间也就有了进行休闲体育的可能性;2)物质资料的丰富可以充分满足消遣娱乐的需要[7]。此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都会潜在的促经休闲体育的发展[15]。消费社会的形成是休闲体育兴起的社会条件;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是休闲体育兴起的推助器[15]。多数学者则认为,除了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休闲时间增多的原因外,体育自身的魅力和人们主动健身体育意识都是促使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4]。

1.2.2 我国休闲体育的开展现状

几年来,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体育场馆、设备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休闲体育将重返教育殿堂。但我国休闲体育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市场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低、服务设施不足、参与群众多集中在老年和大中小学生、媒体传播的局限等

因素阻碍了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我国休闲体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体育投资长期偏低尤其是体育基建投资只占国家总投资的0.1%,休闲体育场少而且收费偏高,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7]。

1.2.3 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休闲是后工业社会人类发展的必然途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步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后工业”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是,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将进入一个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时代。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体育的功能将实现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体育的休闲娱乐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扭转的趋势[8]。我国休闲体育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从事经营休闲体育的人们可以通过广告、商标、商品性能和质量等进行宣传,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满足人们参与体育的多种心理需要[8]。

1.3 休闲体育的内容和分类

根据活动场所分为室内和野外两种。室内休闲体育运动又可分为:徒手——健美操、健身舞、气功、武术等;借助器械——保龄球、乒乓球、飞镖、桌球等。野外休闲体育运动可分为:空中——滑翔、跳伞、热气球等;陆地——登山、郊游、滑雪等;水上——划船、冲浪、游泳、帆板等[7]。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体育进行详细的分类:按运动项目分为竞技类、非竞技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观赏参与分为观赏性休闲体育和参与性休闲体育;按供给渠道分为自给性休闲、社会供给性休闲和商业供给性休闲。从分类中可以看出,每种分类中都难免会出现一些交叉和重复,这是很难避免的。

1.4 休闲体育的特征

分析休闲体育的文化特征,即休闲体育具有感性文化的基调,它的主要基调就是轻松、快乐、刺激;休闲体育具有大众性特征;生理、心理和审美多种水平上实现消遣[5]。休闲体育是根据个人意愿和爱好,随意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因此休闲体育具有自由度大,随意性强的特点;休闲体育运动主要是为了消遣和放松,因此运动的强度不大,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8]。概括休闲体育的总体特征进行论述,则休闲体育具有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特征,非功利性特征,自主性特征,身心活动两元性特征,身体参与性特征,强度舒缓性特征,规则游戏性特征,娱乐性特征,实效性特征,社会性特征[5]。1.5 休闲体育的功能

以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来说,休闲体育具有社会化功能、个人发展促进功能、社会象征功能、社会时尚传播功能、社会人群组织功能。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分析了体育休闲的功能,认为体育休闲创造了一种生活模式,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一种经济增长模式。

如果广义的分析了休闲体育的价值,认为休闲体育可以享受与娱乐;减压与宣泄;强身健体;消除孤独与寂寞;使家庭和睦;利于导正社会风气;减少医药费用开支。休闲体育对于实施终身体育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对休闲体育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休闲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另外还可以纾解心理压力,促进个性发展[8]。不同人群视角中的休闲体育就有不同的功能,大众文化眼中的“休闲”,通常被看作是从属于工作时间以外的剩余时间;哲学家研究休闲,从来都把它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社会学家把“休闲”看成一种社会建制以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发展人的个性的场所。文化学家将休闲体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认为休闲体育是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经济学家则根据休闲时间的短长,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和促进不同方面的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开拓新的市场;在心理学家看来,休闲是一种有益于个人健康发展的内心体验,能够使人感受最佳的心灵体验[5]。

1.6 休闲体育的学校研究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和学校体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很大关系。因此,就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学校开展休闲体育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6.1 休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休闲体育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为步入社会后坚持自我锻炼奠定良好基础。从社会需求分析了休闲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人际关系,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以及团体归属感等。另外,体育休闲项目能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欲望与冲动,它突出的心理体验可以使学生宽松心态和纾解生活压力[3]。

1.6.2 学校开展休闲体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过分强调以传习运动技艺为中心的教学,使得学生的体育兴趣严重受到挫伤。在加上学校体育经费有限,造成了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缺乏开展休闲体育的有关规章制度,这些都成为了阻碍学校休闲体育发展的原因[2]。

1.6.3 发展策略和趋势

学校休闲体育存在的问题后,校体育工作既要考虑到五大工作日的体育活动安排,还必须加强对双休日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应采取以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组成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和途径[2]。有学者对广东地区23

所大专院校的课余休闲运动和体育俱乐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各具特

色的俱乐部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高校实施以休闲运动为中心的“自主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9]。

1.7 休闲体育的地区研究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两个地区休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于这两个地区的研究也是个有侧重。

1.7.1 我国西部地区休闲体育的开发

大部分研究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西部少数民族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与民族习俗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它们都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展体育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另外,国家政策法律上的保护,以及交通的日益发达,阐明了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投资融资的模式[10— 13]。并认为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可以促进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1.7.2 我国发达地区休闲体育的情况

对发达地区的研究多是以个别城市为研究对象,叶盛中对重庆市的休闲娱乐体育进行了调查,从总体上看,休闲娱乐体育的收入随经济收入的增加比例逐步加大。目前,重庆人的休闲娱乐体育消费观念已逐步建立。而且他们参加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家庭内、单位设施、住家周围空闲地、广场以及街道马路边等[14]。对杭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休闲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认为杭州具有环境、需求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但存在项目供需的失衡、投资规模偏小、缺乏对外来消费人员的考虑、市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就如何利用杭州的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其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提出了建议[15]。

从研究成果来看,受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两地休闲体育发展方向截然不同。西部发展休闲体育是以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资源为基础来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目的是为了拉动西部经济的增长;发达地区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是以现有的发达的经济条件为基础,为了满足大众健身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1.8 休闲体育的产业开发研究

将休闲体育推向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健康的需要,规范的休闲体育市场,能为人们科学锻炼提供优质服务。因为产业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开发休闲体育产业的策略。应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创新一些薄利多销的多元化经营项目;体育爱好者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可满足一大批城市“白领”阶层的需要;大型综合性的休闲体育康乐中心是今后休闲体育产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在进行休闲体育经营

的可行性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大众行为,传统文化及当地的地理特点;政府要为休闲体育产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好的经营环境,充当好宏观调控的角色[16]。

1.9 对国外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的研究

国外休闲体育是与休闲的兴起和发展紧密相连的。人类对休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这一思想后来成为西方休闲文化的传统。并在最近100年里对休闲进行了学术性的研究,形成了休闲学科体系。休闲学产生于美国,其标志是1899年凡勃伦(Velble)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他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休闲的,提出了休闲己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休闲理论在国外己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西方历史发展的历程是吻合的。一战后,社会对休闲的需求增加,西方进入休闲时代,各种体育休闲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国外的体育休闲娱乐早已进入专业教育阵地,有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与体育休闲娱乐相关的专业,其学科体系相当完备,就业市场十分广阔[17]。

2 休闲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尚不够清晰

人们往往将休闲体育和娱乐活动以及游戏混为一谈,从而将休闲体育视为群众体育的一部分,造成了对休闲体育理解的狭隘;另外,国内对休闲体育的界定总是要以解释Leisure Sport为出发点,不能很好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定义我国的休闲体育,思维的定势和固化阻碍了我国休闲体育的实践。

2.2 休闲体育项目策划水平较低

没有进行关于休闲体育项目的宣传和促销,休闲体育项目的吸引力和生存能力不强,休闲体育资源开发不足,休闲体育基础设施薄弱[15]。

2.3 休闲体育在学校研究层面的广度不够

休闲体育的学校研究还只是停留在高校的层面上,这和我国的教育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学生步入大学之前大部分时间是用在了学习上,余暇时间微乎其微,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更是严重的阻碍。如何开展小学和中学的休闲体育教育应当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2.4 休闲体育研究的针对性相对狭窄

针对正常人群的休闲体育的研究多,针对残疾人、智力缺陷人群和吸毒青少年的休闲体育活动研究少。这些缺陷和不足正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休闲体育的研究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义[6]。

2.5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方向性问题

休闲体育产业方面。由于功利主义的驱使使得目前国内研究多停留在商业运作方面,业界总是以赚钱为目标,导致了我国休闲体育的畸形化发展。

2.6 从生理学角度认识休闲体育

目前对休闲体育生理学研究的文章不多,导致休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休闲体育毕竟不同于广泛意义上体育的生理机能,因此从生理学的角度审视休闲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是提高人们休闲体育意识,实现休闲体育价值回归的一个重要手段。

3 对发展我国休闲体育的建议

3.1开展休闲体育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和当地群众性体育活动普及和竞技体育的发展相结合[6]。

3.2 开展休闲娱乐体育,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指导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培养休闲娱乐辅导员和休闲体育经营人才是当务之急。

3.3建立和逐步完善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通过宣传,正确引导人们的休闲体育需要,并且建设足够的休闲体育设施,满足其需要。

3.4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但为促进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休闲体育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如此,休闲体育还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3.5就休闲体育的功能和学校休闲体育发展现状而言,休闲体育教材化的建议相当重要。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的体育方法、原理及人体发展规律,将属于休闲体育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改造、加工、提炼、升华,使之成为服务于体育目的的过程。

3.6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弱竞技性,较强的娱乐休闲性,我国开展休闲体育运动要结合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民性格,是结合我国国情开展休闲体育项目的很好手段。

结语

休闲体育将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发展趋势之一,它将在今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21世纪将是一个休闲的时代,人们更多地将休闲用来满足在个人生活中占核心地位的兴趣和爱好,而更少把休闲当作工作后的消遣和恢复。

[1] 于涛.关于Leisure Sport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32-35.

[2] 彭文革.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J].体育学刊,2001,8(5):121-122.

[3] 邹师,张永军,宋光春. 终身体育理论视角中的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5):26-28.

[4] 周莹,申萍.中、日、韩居民闲暇体育活动倾向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1):43-45.

[5] 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1-23.

[6] 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3):39-43.

[7] 张明英.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J]. 湖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23(3):64-67.

[8] 胡小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17.

[9] 彭文革.广州地区大专院校课余休闲运动和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24(4):12-14.

[10] 周运瑜,周道平.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现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30

-31.

[11] 张小林,周道平,肖红青,刘少英.西部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研究-—建立西部体

育休闲旅游产业的风险投资融资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594-1596 [12] 陈玉霞,孙杰,张伟.我省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

7(2):59-61.

[13] 张小林,周道平,龙佩林.我国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4

(5):38-40.

[14] 叶盛中.试论重庆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26-28.

[15] 申丽琼,姚远,陈晨,丛湖平.杭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策略[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

(2):14-16.

[16] 胡春旺,郭文革.我国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阶层分析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11):1461-1463.

[17] 彭文革.国内外高校对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11(4):27-29.

致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