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投资管理

第5章投资管理

第5章投资管理
第5章投资管理

第五章投资管理

对于创造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投资决定了购置的资产类别,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不同的资产,因此投资决定了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和方式。

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前景,以至于提出投资方案和评价方案的工作已经不是财务人员能单独完成的,需要所有经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第一节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投资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的生产性资本投资,或者简称资本投资。资本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投资预算的分析与编制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因此也,或者“投资项目分析与评价”

一、资本投资的概念

(一)资本投资的特点

广义的投资,是指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这里讨论的只是投资的一种类型,即企业进行的生产性资本投资。

企业的生产性资本投资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主要有两个特点:

1.投资的主体是企业

财务管理讨论的投资,其主体是企业,而非个人、政府或专业投资机构。不同主体的投资目的不同,并因此导致决策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区别。

企业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然后投资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期望能运用这些资产赚取报酬,增加企业价值。企业是金融市场上取得资金的一方。取得资金后所进行的投资,其报酬必须超过金融市场上提供资金者要求的报酬率,超过部分才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如果投资报酬低于资金提供者要求的报酬率,将会减少企业价值。因此,投资项目优劣的评价标准,应以资本成本为基础。

个人投资者是金融市场上提供资金的一方。他们把属于自己的现金投资于金融市场。目的是通过放弃现在的消费而换取将来更高的消费。个人投资属于“投资学”研究的内容。

政府投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其投资项

目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还要考虑许多非经济因素。

专业投资机构是一种中介机构,例如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银行等。这些机构投资的目的,是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证券,通过其专业服务收取费用。专业机构投资问题也属于“投资学”研究的内容。

2.资本投资的对象是生产性资本资产

投资按其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资产投资和金融性资产投资。

生产性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例如机器设备、存货等。这些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企业利用这些资产可以增加价值,为股东创造财富。生产性资产投资是一种直接投资,这种投资在企业内部进行,投资后企业并没有失去对资产的控制权,投资行为并不改变资金的控制权归属,只是指定了企业资金的特定用途。

生产性资产又进一步分为营运资产和资本资产。资本资产是指企业的长期资产。资本资产的投资对企业的影响涉及时间长,又称为长期投资。营运资产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投资对企业的影响涉及时间短,又称为短期投资,我们将在“第六章流动资金管理”中讨论。

金融资产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所有权凭证,例如股票和债券。正因为如此,金融资产也被称为“证券”。证券投资人提供的资金,交给企业之后,企业再投资于生产性资产。证券投资是一种间接投资,投资人把现金交给别人支配并换取某种所有权凭证,他们已经失去了对资产的实际控制权。

虽然企业有时也以股权形式投资于其他企业,但这种投资与一般股票投资不同。企业的股权投资通常不以获取直接报酬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控制被投资企业,以便从销售、供应、技术或管理上得到回报。如果直接以获取股利或资本利得为目的,不如让股东自己去直接投资股票,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而且还能减少税务负担。企业要做的事情,应当是股东自己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

(二)生产性资本资产投资的主要类型

生产性资本资产投资项目可以分为5类:

(1)新产品开发或现有产品的规模扩张。这种决策通常需要添置新的固定资产,并增加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

(2)设备或厂房的更新。这种决策通常需要更换固定资产,但不改变企业的营业现金收入。

(3)研究与开发。这种决策通常不直接产生现实的收入,而得到一项是否投产新产品的选择权。

(4)勘探。这种决策通常使企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5)其他。包括劳动保护设施建设、购置污染控制装置等。这些决策不直接产生营业现金流入,而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形象得到改善。它们有可能减少未来的现金流出。

这些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分布有不同的特征,分析的具体方法也有区别。最具一般意义的是第一种投资即新添置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

(三)资本投资的管理程序

对任何投资机会的评价都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提出各种投资方案。新产品方案通常来自营销部门,设备更新的建议通常来自生产部门等。

(2)估计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

(3)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4)价值指标与可接受标准比较。

(5)对已接受的方案进行再评价。这项工作很重要,但只有少数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项目的事后评价可以告诉我们预测的偏差(我们的预测在什么地方脱离了实际),改善财务控制的线索(执行中有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有助予指导未来决策(哪类项目值得实施或不值得实施)。

许多初学财务管理的人,最先看到的困难是如何计算指标,尤其是计算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很繁琐。其实,真正的困难在于确定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以及计算结果的使用。

二、资本投资评价的基本原理

资本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

这一原理涉及资本成本、项目收益与股价(股东财富)的关系。

例如,一个企业的资本由债务和权益组成,假设A 企业目前有100万元债务和200万元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的总资产是300万元。

债权人为什么把钱借给企业?他们要赚取利息。假设债权人希望他们的债权能赚取10%的收益,他们的要求一般反映在借款契约中。因此,债权人要求的收益率比较容易确定。

股东为什么把钱投入企业?他们希望赚取收益。不过,股东要求的收益率是不明确的,他们的要求权是一种剩余要求权。好在有一个资本市场,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可以通过股价来计算。股东要求的收益率,计算方法比较麻烦,我们在以后的第九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中讨论。这里先假设它是已知的,假设他们要求能赚取20%的收益。

A 企业要符合债权人的期望,应有10万元(100万元×10%)的收益,以便给债权人支付利息。由于企业可以在税前支付利息,有效的税后成本为5万元(假设所得税率50%)。A 企业要符合股权投资人的期望,应有40万元的收益(200万元×20%),以便给股东支付股利(或者继续留在企业里再投资,但它也是属于股东的)。两者加起来,企业要赚取45万元息前税后收益。

为了同时满足债权人和股东的期望,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为15%(45/300)。 按照这个推理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

所有者权益

债务权益成本

所有者权益所得税率)(利率债务+?+-??1

=

所有者权益债务所得税率)(利率债务+-??1+所有者权益

债务权益成本

所有者权益+?

=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率)+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将上述数据代入:

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200

100%

20200%)501(%10100+?+-??=15%

或 =31×10%×(1-50%)+3

2

×20%=15%

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也叫“资本成本”。这里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是投资人的机会成本,是投资人将资金投资于其他同等风险资产可以赚取的收益。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必须达到这一要求。

如果企业的资产获得的收益超过资本成本,债权人仍按10%的合同条款取得利息,超额收益应全部属于股东。企业的收益大于股东的要求,必然会吸引新的投资者购买该公司股票,其结果是股价上升。如果相反,有些股东会对公司不满,出售该公司股票,使股价下跌。因此,资本成本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现有资产上必须赚取的、能使股价维持不变的收益。股价代表了股东的财富,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公司价值的估计。企业投资取得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就为股东创造了价值;企业投资取得低于资本成本的收益,则摧毁了股东财富。

因此,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即资本成本,是评价项目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标准。

三、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对投资项目评价时使用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折现指标,即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另一类是非折现指标,即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根据分析评价指标的类别,投资项目评价分析的方法,也被分为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和非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两种。

(一)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亦被称为折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

1.净现值法

这种方法使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所谓净现值,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这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折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如净现值为正数,即折现后现金流入大于折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折现率。如净现值为零即折现后现金流入等于折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相当于预定的折现率。如净现值为负数,即折现后现金流入小于折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小于预定的折现率。

计算净现值的公式:

净现值=()

=+n

0k k

k

i 1I -()

=+n

k k

k

i 1O

式中:n ——投资涉及的年限; I k ——第k 年的现金流入量; O k ——第k 年的现金流出量;

i ——预定的折现率。

【例5—1】设折现率为10%,有三项投资方案。有关数据如表5—1。

净现值(A)=(11 800×0.9091+13 240×0.8264)-20 000 =21 669-20 000

=1 669(元)

净现值(B)=(1 200×0.9091+6 000×0.8264+6 000×0.7513)-9 000

=10 557-9 000 =1 557(元)

净现值(C)=4 600×2.487-12 000 =11 440-12 000 =-560(元)

A、B两项方案投资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超过10%。如果企业的资金成本率或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是10%,这两个方案是有利的,因而是可以接受的。C 方案净现值为负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达不到10%,因而应予放弃。A方案和B方案相比,A方案更好些。

净现值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假没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折现率借人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这一原理可以通过A、C两方案的还本付息表来说明,见表5—2和表5—3。

A方案在第二年末还清本息后,尚有 2 020元剩余,折合成现值为 1 669元(2 020×0.8264),即为该方案的净现值。C方案第三年末没能还清本息,尚欠746元,折合成现值为560元(746×0.7513),即为C方案的净现值。可见,净现值的经济意义是投资方案的折现后净收益。

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净现值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折现率,一种办法是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另一种办法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前一种办法,由于计算资本成本比较困难,故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后一种办法根据资金的机会成本,即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的报酬来确定,比较容易解决。

2.现值指数法

这种方法使用现值指数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所谓现值指数,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亦称现值比率、获利指数、折现后收益—成本比率等。

计算现值指数的公式:

现值指数=()

=+n

k k

k

i 1I ÷()

=+n

k k

k

i 1O

根据表5-1的资料,三个方案的现值指数如下: 现值指数(A )=21 669÷20 000=1.08 现值指数(B )=10 557÷9 000=1.17 现值指数(C )=11 440÷12 000=0.95

A 、

B 两项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投资报酬率超过预定的折现率。

C 项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小于1,说明其报酬率没有达到预定的折现率。如果现值指数为1,说明折现后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投资的报酬率与预定的折现率相同。

现值指数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在例5-1中,A 方案的净现值是1 669元,B 方案的净现值是1 557元。如果这两个方案之间是互斥的,当然A 方案较好。如果两者是独立的,哪一个应优先给予考虑,可以根据现值指数来选择。B 方案现值指数为1.17,大于A 方案的1.08,所以B 由于A 。现值指数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因此,可以作为评价方案的一个指标。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指标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

3.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所谓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虽然考虑了时间价值,可以说明投资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的投资报酬率,但没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的报酬率是多少。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通常需要“逐步测试法”。首先估计一个折现率,用它来计算方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折现率,应提高折现率后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折现率,应降低折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寻找出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折现率,即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

根据例5-1的资料,已知A 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它的投资报酬率大于10%,因此,应提高折现率进一步测试。假设以18%为折现率进行测试,其结果净现值为负499元。下一步降低到16%重新测试,结果净现值为9元,已接近于零,可以认为A 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16%。测试过程见表5-4。B 方案用18%作为折现率测试,净现值为负22元,接近于零,可认为其内含报酬率为18%。测试过程见表5-5。

如果对测试结果的精确度不满意,可以使用内插法来改善。

内含报酬率(A )=16%+??? ??

+?49999%2=16.04%

内含报酬率(B )=16%+??

? ??

+?33822338%2=17.88%

第五章 投资管理

C 方案各期现金流入量相等,符合年金形式,内含报酬率可直接利用年金现值表来确定,不需要进行逐步测试。

设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原始投资相等:

原始投资=每年现金流入量×年金现值系数 12 000=4 600×(p/A ,i ,3) (p/A ,i ,3)=2.609 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寻找n=3时系数2.609所指的利率。查表结果,与2.609接近的现值系数2.624和2.577分别指向7%和8%。用内插法确定C 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7.32%。

内含报酬率(C )=7%+ ??

1%+0.32% =7.32%

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以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本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

率对方案进行取舍。假设资本成本是10%,那么,A 、B

两个方案都可以接受,而C 方案则应放弃。

内含报酬率是方案本身的收益能力,反映其内在的获利水平。如果以内含报酬率作为贷款利率,通过借款来投资本项目,那么,还本付息后将一无所获。这一原理可以通过C 方案的数据来证明,见表5—6。

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根据相对比率来评价方案,而不像净现值法那样使用绝对数来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时要注意到,比率高的方案绝对数不一定大,反之也一样。这种不同和利润率与利润额不同是类似的。A 方案的净现值大,是靠投资20 000元取得的;B 方案的净现值小,是靠投资9 000元取得的。如果这两个方案是互相排斥的,也就是说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那么选择A 有利。A 方案尽管投资较大,

但是在分析时已考虑到承担该项投资的应付利息。如果这两个方案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采纳A 方案时不排斥同时采纳B 方案,那就很难根据净现值来排定优先次序。内含报酬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应优先安排内含报酬率较高的B 方案,如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再安排A 方案。

内含报酬率法与现值指数法也有区别。在计算内含报酬率时不必事先选择折现率,根据内含报酬率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本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定方案是否可行。现值指数法需要一个适合的折现率,以便将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这现率的高低将会影响方案的优先次序。

(二)非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非折现的方法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否等效的。这些方法在选择方案时起辅助作用。

1.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

在原始投资一次支出,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

回收期=

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原始投资额

【例5—1】的C 方案属于这种情况:

回收期(C )=600

4000

12=2.61(年)

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则可使下式成立的n 为回收期:

∑=n 0

k k I =∑=n

k k

O

根据例5-1的资料,A 方案和B 方案的回收期分别为1.62年和2.30年,计算过程见表5—7。

回收期法计算简便,并且容易为决策人所正确理解。它的缺点在于不仅忽视时间价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事实上,有战略意义的长期投资往往早期收益较低,而中后期收益较高。回收期法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可能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它是过去评价投资方案最常用的方法,目前作为辅助方法使用,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2.会计收益率法

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应用范围很广。它在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以及普通会计的收益和成本观念。

会计收益率=

原始投资额

年平均净收益

×100%

仍以例5-1的资料计算:

会计收益率(A )=

()000

202240 3800 1÷+×100%=12.6%

会计收益率(B )=

()000

93000 3000 3800 1-÷++×100%=15.6%

会计收益率(C )=000

12600

×100%=5%

有人主张,计算时公式的分母使用平均投资额,这样计算的结果可能会提高1倍,但不改变方案的优先次序。

计算“年平均净收益”时,如使用不包括“建设期”的“经营期”年数。其最终结果称为“经营期会计收益率”。

第二节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所谓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这时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它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而且还包括项目需要投入的企业现有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例如,一个项目需要使用原有的厂房、设备和材料等,则相关的现金流量是指它们的变现价值,而不是其账面价值。

新建项目的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和现金净流量三个具体概念。 1.现金流出量

一个方案的现金流出量是指该方案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的增加额。 例如,企业增加一条生产线,通常会引起以下现金流出: (1)增加生产线的价款。

购置生产线的价款可能是一次性支出,也可能分几次支出。 (2)垫支流动资金。

由于该生产线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引起对流动资产需求的增加。企业需要追加的流动资金,也是购置该生产线引起的,应列入该方案的现金流出量。只有在营业终了或出售(报废)该生产线时才能收回这些资金,并用于别的目的。

2.现金流入量

一个方案的现金流入量,是指该方案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

例如,企业增加一条生产线,通常会引起下列现金流入:

(1)营业现金流入

增加的生产线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扣除有关的付现成本增量后的余额,是该生产线引起的一项现金流入。

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在这里是指需要每年支付现金的成本。成本中不需要每年支付现金的部分称为非付现成本,其中主要是折旧费。所以,付现成本可以用成本减折旧来估计。

付现成本=成本-折旧

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

=销售收入-(成本-折旧)

=利润+折旧

(2)该生产线出售(报废)时的残值收入。

资产出售或报废时的残值收入,应当作为投资方案的一项现金流入。

(3)收回的流动资金。

该生产线出售(报废)时企业可以相应收回流动资金,收回的资金可以用于别处,因此应将其作为该方案的一项现金流入。

3.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这里所说的“一定期间”,有时是指1年内,有时是指投资项目持续的整个年限内。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净流量为正值;反之,净流量为负值。

二、现金流量的估计

估计投资方案所需的资本支出,以及该方案每年能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会涉及很多变量,并且需要企业有关部门的参与。诸如:销售部门负责预测售价和销量,涉及产品价格弹性、广告效果、竞争者动向等;产品开发和技术部门负责估计投资方案的资本支出,涉及研制费用、设备购置、厂房建筑等;生产和成本部门负责估计制造成本,涉及原材料采购价格、生产工艺安排、产品成本等。财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销售、生产等部门的预测建立共同的基本假设条件,如物价水平、折现率、可供资源的限制条件等;协调参与预测工作的各部门人员,使之能相互衔接与配合;防止预测者因个人偏好或部门利益而高估或低估收入和成本。

在确定投资方案相关的现金流量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所谓增量现金流量,是指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后,企业总现金流量因此发生的变动。只有那些由于采纳某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支出增加额,才是该项目的现金流出;只有那些由于采纳某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流入增加额,才是该项目的现金流入。

为了正确计算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需要正确判断哪些支出会引起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哪些支出不会引起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在进行这种判断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例如,差额

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都属于相关成本。与此相反,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分析评价时不必加以考虑的成本是非相关成本。例如,沉没成本、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往往是非相关成本。

例如,某公司在1990年曾经打算新建一个车间,并请一家会计公司作过可行性分析,支付咨询费5万元。后来由于本公司有了更好的投资机会该项目被搁置下来,该笔咨询费作为费用已经入账了。1992年旧事重提,在进行投资分析时,这笔咨询费是否仍是相关成本呢?答案应当是否定的。该笔支出已经发生不管本公司是否采纳新建一个车间的方案,它都已无法收回,与公司未来的总现金流量无关。

如果将非相关成本纳入投资方案的总成本,则一个有利的方案可能因此变得不利,一个较好的方案可能变为较差的方案从而造成决策错误。

2.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

例如,上述公司新建车间的投资方案,需要使用公司拥有的一块土地。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因为公司不必动用资金去购置土地,可否不将此土地的成本考虑在内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该公司若不利用这块土地来兴建车间,则它可将这块土地移作他用,并取得一定的收入。只是由于在这块土地上兴建车间才放弃了这笔收入,而这笔收入代表兴建车间使用土地的机会成本。假设这块土地出售可净得15万元,它就是兴建车间的一项机会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该公司当初是以5万元还是20万元购进这块土地,都应以现行市价作为这块土地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机会成本总是针对具体方案的,离开被放弃的方案就无从计量确定。

机会成本在决策中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以便为既定资源寻求最为有利的使用途径。

3.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公司其他项目的影响

当我们采纳一个新的项目后,该项目可能对公司的其他项目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例如,若新建车间生产的产品上市后,原有其他产品的销路可能减少,而且整个公司的销售额也许不增加甚至减少。因此,公司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不应将新车间的销售收入作为增量收入来处理,而应扣除其他项目因此减少的销售收入。当然,也可能发生相反的情况,新产品上市后将促进其他项目的销售增长。这要看新项目和原有项目是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当然,诸如此类的交互影响,事实上很难准确计量。但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仍要将其考虑在内。

4.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当公司开办一个新业务并使销售额扩大后,对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等经营性流动资产的需求也会增加,公司必须筹措新的资金以满足这种额外需求;另一方面,公司扩充的结果,应付账款与一些应付费用等经营性流动负债也会同时增加,从而降低公司流动资金的实际需要。所谓净营运资金的需要,指增加的经营性流动资产与增加的经营性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

当投资方案的寿命周期快要结束时,公司将与项目有关的存货出售,应收账款变为

现金,应付账款和应付费用也随之偿付,净营运资金恢复到原有水平。通常,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假定开始投资时筹措的净营运资金在项目结束时收回。

三、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现金流量

固定资产更新是对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旧资产,用新的资产更换,或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决定是否更新,即继续使用旧资产还是更换新资产;另一个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资产来更新。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结合在一起考虑的,如果市场上没有比现有设备更适用的设备,那么就继续使用旧设备。由于旧设备总可以通过修理继续使用,所以更新决策是继续使用旧设备与购置新设备的选择。

(一)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

更新决策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决策。一般说来,设备更换并不改变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主要是现金流出。即使有少量的残值变价收入,也属于支出抵减,而非实质上的流入增加。由于只有现金流出,而没有现金流入,就给采用贴现现金流量分析带来了困难。

【例5—2】某企业有一旧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更新要求,有关数据如下:

旧设备新设备

原值 2 200 2 400

预计使用年限 10 10

已经使用年限 4 0

最终残值 200 300

变现价值 600 2 400

年运行成本 700 400

假设该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5%,继续使用与更新的现金流量见图5—1。

6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2 400

图5—1 继续使用与更新设备的现金流量

由于没有适当的现金流入,无论哪个方案都不能计算其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通常,在收入相同时,我们认为成本较低的方案是好方案。那么,我们可否通过比较两个方案

的总成本来判别方案的优劣呢?仍然不妥。因为旧设备尚可使用6年,而新设备可使用10年,两个方案取得的“产出”并不相同。因此,我们应当比较其1年的成本,即获得1年的生产能力所付出的代价,据以判断方案的优劣。

我们是否可以使用差额分析法,根据实际的现金流动进行分析呢?仍然有问题。两个方案投资相差1 800元(2 400-600),作为更新的现金流出;每年运行成本相差300元(700-400),是更新带来的成本节约额,视同现金流入。问题在于旧设备第6年报废,新设备第7年至第10年仍可使用,后4年无法确定成本节约额。因此,这种办法仍然不妥。除非新、旧设备未来使用年限相同(这种情况十分罕见),或者能确定继续使用旧设备时第7年选择何种设备(这也是相当困难的),根据实际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会碰到困难。

因此,较好的分析方法是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的年成本,以较低者作为好方案。 (二)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

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

1.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如例5-2资料,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时: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62006700600-?+=6

600

4=767(元)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10

100

6 =610(元)

2.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1)计算现金流出的总现值,然后分摊给每一年。

均年成本

旧设备平=()()()6%15A /p 6%15s /p 2006%15A /p 700600,,,,,,?-?+

=

784

.3432

.0200784.3700600?-?+

=836(元)

均年成本

新设备平=()()()10%15A /p 10%15s /p 30010%15A /p 400400 2,,,,,,?-?+

=

5.019

247

.0300019.5400400 2?-?+

=863(元)

(2)由于各年已经有相等的运行成本,只要将原始投资和残值摊销到每年,然后求和,亦可得到每年平均的现金流出量。

平均年成本=投资摊销+运行成本-残值摊销

均年成本旧设备平

=

()6%15A /p 600,,

+700-()6%15A /s 200

,,

=

784.3600+700-8.753

200

=836(元)

均年成本

新设备平

=

()10%15A /p 400 2,,+400-()10%15A /s 300

,,

=

5.019

400 2+400-20.303300

=478.18+400-14.78 =863(元)

(3)将残值在原投资中扣除,视同每年承担相应的利息,然后与净投资摊销及年运行成本总计,求出每年的平均成本。

均年成本

旧设备平

=

()6%15A /p 200

-600,,+200×15%+700=784.3400+30+700=836(元)

均年成本新设备平

=

()10%15A /p 300

-2400,,

+300×15%+400=5.019100 2+45+400=863(元)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较低,不宜进行设备更新。

3.使用平均年成本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1)平均年成本法是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看成是两个互斥的方案,而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局外观”,即从局外人角度来考察:一个方案是用600元购置旧设备,可使用6年;另一个方案是用2 400元购置新设备,可使用10年。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自的平均年成本孰高孰低,并作出选择。由于两者的使用年限不同,前一个方案只有6年的现金流动数据,后个方案持续10年,缺少后4年的差额现金流量数据,因此不能根据各年现金流量的差额计算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对于更新决策来说,除非未来使用年限相同,否则,不能根据实际现金流动分析的净现值法或内含报酬率法解决问题。

(2)平均年成本法的假设前提是将来设备再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设备。例如,旧设备6年后报废时,仍可找到使用年成本为836元的可代替设备。如果有明显证据表明,6年后可替换设备平均年成本会高于当前更新设备的市场年成本(863元),则需要把6年后更新设备的成本纳入分析范围,合并计算当前使用旧设备及6年后更新设备的综合平均年成本,然后与当前更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进行比较。这就会成为多阶段决策问题。由于未来数据的估计有很大主观性,时间越长越靠不住,因此平均年成本法通常以旧设备尚可使用年限(6年)为“比较期”,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误差。如果以新设备可用年限(10年)为比较期,则要有旧设备报废时再购置新设备的可靠成本资料。另一种替代方法是预计当前拟更换新设备6年后的变现价值,计算其6年的平均年成本,与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进行比较。不过,预计6年后尚可使用设备的变现价值也是很困难的,其实际意义并不大。

(三)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

通过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概念,我们很容易发现,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运行费比较低,以后随着设备逐渐陈旧,性能变差,维护费用、修理费用、能源消耗等运行成本会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资产占用的资金应计利息等持有成本也会逐步减少。随着时间的递延,运行成本和持有成本呈反方向变化,两者之和呈马鞍形,这样必然存在一个最经济的使用年限,见图5—2。

设:C ——固定资产原值;

S n ——n 年后固定资产余值; C t ——第t 年运行成本; n ——预计使用年限; i ——投资最低报酬率;

UAC ——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

则:UAC=()()??

????+++-∑=n 1t t t n n

i 1C i 1S C ÷(p/A ,i ,n ) 【例5—3】设某资产原值为1 400元,运行成本逐年增加,折余价值逐年下降。有关数据见表5—8。

该项资产如果使用6年后更新,每年的平均成本是544.9元,比其他时间更新的成

图5—2 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

本低,因此6年是其经济寿命。

四、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在进一步讨论所得税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所得税是企业的一种现金流出,它取决于利润大小和税率高低,而利润大小受折旧方法的影响,因此,讨论所得税问题必然会涉及折旧问题。在前面部分未讨论所得税问题,在那种情况下折旧与现金流量无关,自然也不可能讨论折旧问题。折旧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实际是由所得税引起的。因此,这两个问题要放在一起讨论。

(一)税后成本和税后收入

如果有人问你,你租的宿舍房租是多少,你一定会很快将你每月付出的租金说出来。如果问一位企业家,他的工厂厂房租金是多少,他的答案比实际每个月付出的租金要少一些。因为租金是一项可以减免所得税的费用,所以应以税后的基础来观察。凡是可以减免税负的项目,实际支付额并不是真实的成本,而应将因此而减少的所得税考虑进去。扣除了所得税影响以后的费用净额,称为税后成本。

【例5—4】某公司目前的损益状况见表5—9。该公司正在考虑一项广告计划,每月支付2 000元,假设所得税税率为40%,该项广告的税后成本是多少?

从表5—9可以看出,该项广告的税后成本为每月1 200元。这个结论是正确无误的,两个方案(不作广告与作广告)的惟一差别是广告费2 000元,对净利的影响为1 200元。

税后成本的一般公式为:

税后成本=支出金额×(1-税率)

据此公式计算广告的税后成本为:

税后成本=2 000×(1-40%)=1 200(元)

与税后成本相对应的概念是税后收入。如果有人问你,你每月工资收入是多少,你可能很快回答工资单上的合计数。如果你刚刚出版了一本书,有人问你得到多少稿酬,你的答案比出版社计算的稿酬要少一些。因为通常一本书的稿酬会超过征税的起点,而你的工资可能并不征税。

由于所得税的作用,企业营业收入的金额有一部分会流出企业,企业实际得到的现金流入是税后收入:

税后收入=收入金额×(1一税率)

这里所说的“收入金额”是指根据税法规定需要纳税的收入,不包括项目结束时收

回垫支资金等现金流入。

(一)折旧的抵税作用

大家都知道,加大成本会减少利润,从而使所得税减少。如果不计提折旧,企业的所得税将会增加许多。折旧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折旧抵税”。

【例5—5】假设有甲公司和乙公司,全年销货收入、付现费用均相同,所得税税率为40%。两者的区别是甲公司有一项可计提折旧的资产,每年折旧额相同。两家公司的现金流量见表5—10。

甲公司利润虽然比乙公司少1 800元,但现金净流入却多出1 200元,其原因在于有3 000元的折旧计入成本,使应税所得减少3 000元,从而少纳税1 200元(3 000×40%)。这笔现金保留在企业里,不必缴出。从增量分析的观点来看;由于增加了一笔3 000元折旧,企业获得1 200元的现金流入。折旧对税负的影响可按下式计算:税负减少额=折旧额×税率

=3 000×40%

=1 200(元)

(三)税后现金流量

在加入所得税因素以后,现金流量的计算有三种方法。

1.根据直接法计算

根据现金流量的定义,所得税是一种现金支付,应当作为每年营业现金流量的一个减项。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1)

这里的“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未扣除营运资本投资的营业现金毛流量。

2.根据间接法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2)

公式(2)与公式(1)是一致的,可以从公式(1)直接推导出来: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所得税

=营业利润+折旧-所得税

=税后净利润+折旧

3.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计算

根据前边讲到的税后成本、税后收入和折旧抵税可知,由于所得税的影响,现金流量并不等于项目实际的收支金额。

税后成本=支出金额×(1-税率)

税后收入=收入金额×(1-税率)

折旧抵税=折旧×税率

因此,现金流量应当按下式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3)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公式(2)直接推导出来: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

=(收入-成本)×(1-税率)+折旧

=(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税率)+折旧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1-税率)+折旧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折旧×税率+折旧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上述三个公式,最常用的是公式(3),因为企业的所得税是根据企业总利润计算的。在决定某个项目是否投资时,我们往往使用差额分析法确定现金里流量,并不知道整个企业的利润及与此有关的所得税,这就妨碍了公式(1)和公式(2)的使用。公式(3)并不需要知道企业的利润是多少,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尤其是有关固定资产更新的决策,我们没有办法计量某项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以至于无法使用前两个公式。

我们再分别研究了税后成本、税后收入和折旧抵税之后,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例5—6】某公司有一台设备,购于3年前,现在考虑是否需要更新。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其他有关资料见表5—11。

假设两台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并且未来可使用年限相同,因此我们可通过比较其现金流出的总现值,判断方案优劣(见表5-12)。更换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为39 107.80元,比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35 973元要多出3 134.80元。因此,继续使用旧设备较好。如果未来的尚可使用年限不同,则需要将总现值转换成平均年成本,然后进行比较。

第三节 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前面的分析,我们都假设项目的现金流量是可以确知的,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项目总是有风险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总会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置项目的风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必须非常小心。

一、投资项目风险的处置方法

对项目的风险有两种处置方法:一种是调整现金流量法;另一种是风险调整折现率法。前者是缩小净现值模型的分子,使净现值减少;后者是扩大净现值模型的分母,也可以使净现值减少。

(一)调整现金流量法

调整现金流量法,是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风险调整后净现值=()

=+?n

0t t

t 1a 无风险报酬率现金流量期望值

其中:t a 是t 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它在O ~1之间。

肯定当量系数,是指不肯定的1元现金流量期望值相当于使投资者满意的肯定的金额的系数。它可以把各年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换算为肯定的现金流量。

我们知道,肯定的1元比不肯定的1元更受欢迎。不肯定的1 元,只相当于不足1元的金额。两者的差额,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有关。肯定当量系数是指预计现金流入量中使投资者满意的无风险的份额。利用肯定当量系数,可以把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折算成肯定的现金流量,或者说去掉了现金流量中有风险的部分,使之成为“安全”的现金流量。去掉的部分包含了全部风险,既有特殊风险也有系统风险,既有经营风险也有财务风险,剩下的是无风险的现金流量。由于现金流量中已经消除了全部风险,相应的折现率应当是无风险的报酬率。无风险的报酬率可以根据国库券的利率确定。

【例5—7】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4%。公司有两个投资机会,有关资料如表5—13所示。

调整前A 项目的净现值较大,调整后B 项目的净现值较大。不进行调整,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

(二)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风险调整折现率法是更为实际、更为常用的风险处置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高风险的项目,应当采用较高的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调整后净现值=()

=+n

0t t

1风险调整折现率预期现金流量

【例5—8】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4%,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 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β值为1.5;B 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值为0.75。

A 项目的风险调整折现率=4%+1.5×(12%-4%)=16%

B 项目的风险调整折现率=4%+0.75×(12%-4%)=10%

财务管理-第5章-投资管理习题连答案

第五章投资管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管理中,将企业为使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经营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称为()。 A.投资总额 B.现金流量 C.建设投资 D.原始总投资 【答案】D 【解析】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利息,如果存在建设期,资金来源结构不同,则项目总投资就不同。 2.下列各项中,各类项目投资都会发生的现金流出是()。 A.建设投资 B.固定资产投资 C.无形资产投资 D.流动资金投资 【答案】B 【解析】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相比,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入项目相同,但是现金流出项目不同,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出项目中包括借款本金归还和借款利息支付,但是在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出项目中没有这两项。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内容的是()。 A.固定资产投资 B.折旧与摊销 C.无形资产投资 D.新增经营成本 【答案】B 【解析】折旧与摊销属于非付现成本,并不会引起现金流出企业,所以不属于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内容。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出内容,不属于全部投资(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现金流出内容的是()。 A.营业税金及附加 B.借款利息支付 C.维持运营投资 D.经营成本 【答案】B 【解析】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相比,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入项目相同,但是现金流出项目不同,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出项目中包括借款本金归还和借款利息支付,但是在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出项目中没有这两项。 5.企业拟投资一个完整工业项目,预计第一年和第二年相关的流动资产需用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3000万元,两年相关的流动负债需用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1500万元,则第二年新增的流动资金投资额应为()万元。 A.2000 B.1500 C.1000 D.500 【答案】D 【解析】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第一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2000-1000=1000(万元),第二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3000-1500=1500(元),第二年新增的流动资金投资额=1500-1000=500(万元)。 6.已知某完整工业投资项目预计投产第一年的流动资产需用数100万元,流动负债可用数为40万元;投产第二年的流动资产需用数为190万元,流动负债可用数为100万元。则投产第二年新增的流动资金额应为()万元。 A.150 B.90 C.60 D.30 【答案】D 【解析】第一年流动资金投资额=第一年的流动资产需用数-第一年流动负债可用数=100-40=60(万元)第二年流动资金需用数=第二年的流动资产需用数-第二年流动负债可数=190-100=90(万元) 第二年流动资金投资额=第二年流动资金需用数-第一年流动资金投资额=90-60=30(万元) 7.已知某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00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为200万元,开办费投资为100万元。预计投产后第二年的总成本费用为1000万元,同年的折旧额为20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额为40万元,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为60万元,则投产后第二年用于计算净现金流量的经营成本为()万元。 A.1300 B.760 C.700 D.300 【答案】C 【解析】某年经营成本=该年的总成本费用(含期间费用)-该年折旧额.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额-该年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1000-200-40-60=700(万元) 8.从项目投资的角度看,在计算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运营期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营业税金及附加 B.资本化利息 C.营业收入 D.经营成本 【答案】B 【解析】资本化利息是不属于现金流量计算应该考虑的,在计算固定资产原值或者是项目总投资时需要将资本化利息加上。 9.若某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零,则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计算该项目内部收益率指标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 A.投产后净现金流量为普通年金形式 B.投产后净现金流量为递延年金形式 C.投产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不相等 D.在建设起点没有发生任何投资 【答案】A

第五章 投资管理

第五章投资管理 从考试来看本章的分数较多,在历年试题中,除客观题外,都有计算题或综合题。本章属于财务管理的重点章节,从章节内容来看,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基础,重点是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确定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本章与2004年的教材内容相比的变化主要是对项目系统风险的衡量删除了用会计β值法计算β系数的公式,此外对于利用类比法确定项目β系数,分为考虑所得税和不考虑所得税的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节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资本投资的概念 本书所论述的是企业进行的生产性资本投资。企业的生产性资本投资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二是投资的对象是生产性资本资产。 二、资本投资评价的基本原理 资本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即资本成本,是评价项目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标准。 三、投资评价的一般方法 (一)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法(P141) 1.投资回收期 (1)含义: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2)计算方法: ①在原始投资一次支出,每年现金流入量相等时: 例:教材P138表5-1的C方案: 1200/4600=2.61(年) ②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其计算公式为:(设M是收回原始投资的前一年) 例:教材P138表5-1的B方案 (3)指标的优缺点:P142 优点:回收期法计算简便,并且容易为决策人所理解。 缺点:不仅在于忽视时间价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 特点: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不能计量方案的盈利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